哈尔滨冰雪产业范文

2024-03-08

哈尔滨冰雪产业范文第1篇

所在院系:园艺学院风景园林系 所学专业:风景园林

研究方向:冰雪公园景观设计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中国·哈尔滨

2014年11月

- 1

Abstract The significance of modern city parks can not only beautify the appearance of the city,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vides a unique platform for the city culture. Especially around the fixed theme theme park, plan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park special environment and recreation projects, by building with the overall sense of the park environment and various theme activities, the park has a unique atmosphere, the spirit, to provide a high level of entertainm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tourism industry continues to heat up cold ice, snow and ice theme park has the tendency of health, rapid. Key words:Ice Theme;park; travel; landscape design

- 32357791011111111 3.2 景观节点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冰幕电影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冰雪文化长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前 言

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居民旅游消费意识的觉醒,主题公园在我国正进行这如火如荼的建设。据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统计,1989年全国人造景观只有30余处,可是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全国已有主题公园超过2500个主题乐园的数量虽多,但是大部分经营状况不佳,很多已经面临倒闭。究其原因可能涉及多方面,但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公园打着主题乐园的旗号,但是在景观环境设施等硬件上盲目模仿、一味山寨,缺乏文化创意,成为简单粗糙的游乐园。

主题乐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对于表达主题乐园的文化内涵和创意是最为直观和有效的途径之一。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对于“景观”的含义不再仅仅“风景”、“景色”了,而是具有多层次的复杂的结构。包括景观表象的文化内核、景观技术层面的塑造和人对其的感知、理解等互动,这种有深层至表层的景观内涵更好的说明了景观与文化之间的密切的关联性。

哈尔滨具有显著的寒地城市气候特点:冬季漫长,

年平均气温较低,通常以雪的形式降水,日照或白昼的时间短暂,四季分明。它的冬季具有独特的深沉,纷飞的飘雪,凝固的树挂,世界仿佛在一片银装素裹中。于是人们也利用着大自然的恩赐,以雪雕、冰雕等各式各样的形式,利用人造冰雪景观烘托着它的纯美。远方的来客在接近自然,享受单纯的不知不觉中,记住了这座城市,寒冷的气候造就了哈尔滨人豪爽的性格,也造就了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力。

冰雪景观规划设计作为一种北国冰雪文化的新型

载体,无疑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文化效应。它将作为北方城市的一张旅游名片,间接的、迅速的推动着城市的发展进程。

- 5 1. 主题公园概述

1.1 主题公园发展概况

主题公园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活动设置方 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它是 根据特定的主题创意,主要以文化复制、文化移植、文化陈列以及高新技术等手 段、以虚拟环境塑造与园林环境为载体来迎合消费者的好奇心、以主题情节贯穿 整个游乐项目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主题公园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普遍的适宜性, 投入高,占地规模大,高门票,高消费等特点。

一般认为是主题公园起源于荷兰,后来兴盛于美国。荷兰的一对马都拉家族 夫妇,为纪念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独生子,而兴建了一个微缩了荷兰120 处风景名胜的公园。此公园开创了世界微缩景区的先河。1952年,开业时随即 轰动欧洲,成为主题公园的鼻祖。华特·迪士尼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兴建了世界 上第一个现代大型主题公园——迪士尼乐园,于1955年7月17日正式开幕。

1.2 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一般原则

针对我国主题公园生命周期性短暂的问题,要想延长主题公园的生命周期, 提高主题公园的重游率,就必须明确主题公园建设的一般原则。

1.2.1 必须具有鲜明的主题性

主题公园设计是依靠创意来推动的旅游产品的思想,因此,主题公园的主题 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世界上成功的主题公园,都是个性鲜明,有独特的主题, 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反观中国的主题公园,大多是主题重复、缺乏个性,以照 搬照抄、模拟仿效居多,内容相差无几,缺乏科学性、真实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缺乏认真的市场分析和真正的创意,为造景观建造景观,结果当然是惨淡经营或 仓促收场,并且造成财力、人力、物力的浪费。

主题公园设计的主题选择是一个主观判断与理性市场分析相结合的决策过

程。同时主题公园的主题选择还依赖有关专业人员所作的市场调查结果。市场调 查可以帮助主题公园的主题主动迎合或引导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跳脱简单抄袭、 模仿的阴影。例如美国迪士尼乐园,以迪士尼动画形象为主题,个性鲜明,这便 是它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再比如我国哈尔滨的冰雪主题公园,全园区都是冰雕、 冰灯之类的冰雪景观,使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中的冰雪世界,令人流连忘返。

1.2.2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有观点认为,一个主题公园有没有发展的潜力,有没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有重要的关系。因此必须将主题公园与文化紧密糅合在一起,赋予主题公园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游园的性质从简单的观赏景观深化到体验文化、增长知识、感悟生命的高层次观赏。从这个层面上看,独特的文化内涵也是吸引游客的核心内涵。因此,在构思建设一个主题公园之前,必须对选址进行充分的考察,对该地的历史、原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力求主题和其文化相吻合。只有不断的挖掘文化内涵,旅游产品才能得到完善、充实和更新,才能吸引顾客,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3主题景观要动静结合

主题景观是主题公园主题的形象表达,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主

- 7 3. 冰雪主题公园规划设计

3.1冰雪主题公园景观的设计要点 3.1.1要挖掘冰雪主题公园的内涵

上文分析了主题公园文化内涵对主题公园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而冰雪主题 公园,要充分利用冰雪本身具有的文化特点,结合寒地地区自身的文化内涵,两 者相结合,体现冰雪主题公园的城市特点,将冰雪的文化特点和地区文化相交汇, 将冰天雪地的大气与梦幻童话想结合,自然与建筑的结合,体现城市的大气与不 断追求的精神特点。 3.1.2冰灯

冰灯是冰雪主题公园最常见的景观之一,冰灯的设置也要根据不同的主题变 换不同的设置形式。例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每年冰灯的设计和排列都有其独特 的内涵。根据每年冰雪大世界的主题不同,会设计出不同的符合主题的冰灯艺术, 在夜晚时刻,不同的灯光照射组合形成不同景观特点,形成冰雪大世界的独特魅 力。 3.1.3冰雕

与冰灯不同,冰雕是设计者艺术灵感和能力的结晶,冰雕是设计者利用雪块 雕刻的不同景物,并且景物里通常都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设计者思想的载 体。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里的冰雕展现着纯白美好的象征,有着意义深远的涵义和 深层的文化内涵。又由于存在的时间短,因此,作为一种时间雕塑,冰雕象征着

北方隐忍的气质和细腻的文化精神。 3.1.4植物造景

主题公园的植物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植物的选择也要 烘托主题。北方主题公园的树种选择一般以乡土树种为主,尤其选择耐寒树种和 常绿树种进行合理配置。具体到冰雪主题公园,要充分利用寒地的气候特征,营 造独特的景观。最有名的是哈尔滨的雾凇,由于气温低,雪落在树枝上会形成独 特的冰挂,晶莹剔透的冰晶附着在植被上,利用天然的特点和大自然的恩赐装饰 着冰雪大世界的天然景观,让游客置身冰雪中,体验冬天的植物风情,让人留恋 忘返。

3.1.5建筑景观

冰雪主题公园里的建筑除了满足作为基础设施的要求之外,还要配合主题公 园的景观特色,使建筑呈现出艺术欣赏性的特色,与冰雪景观相映成辉,给单调 的白色景观中增添了其他的色彩。

静态的景观一旦建成后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气候改造的空间有限,若园区 内都是千篇一律的静态景观,则很容易使游客产生视觉疲劳,因此要在静态景观 的基础上融入动态的因素,创造异彩纷呈的艺术效果,以扩展主题,延长主题公 园的生命周期。

3.1.6景观的动静结合

如可以利用建筑的群体组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街和民俗村。在哈尔 滨,工作人员曾将无数把红伞置于冰天雪地之上,无数红色绸带在树木间缠绕游 动,给静寂的冰雪环境带来灵气与活力。这些动态景观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抵消

- 9

3.2.2冰雪文化宣传区

冰雪文化宣传区,以欧式风格的冰雪文化展馆为主景,建筑后种植了大片的白桦,白桦林是难得的北方冬季可观景树种,树形挺拔,颜色清丽。成片种植在冬季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质。冰雪文化展馆中,可向游人展出历年优秀冰雪作品的微型模型,以及该市冰雪文化发展历程,也可定期展出优秀的以冰雪为题材的诗词,绘画作品等。另外,其中的公共休息区尤为游人提供了在冬季停留,休息的场所。

3.2.3冰上活动区

冰上活动区,是公园中主要的冰雪活动区,游人可在这进行冰上运动,如滑冰,冰车,抽冰嘎等。是老少皆宜的休闲区域,适合同家人一同前来的游人在此处嬉戏,尤其是孩子更是喜欢。

3.2.4室内冰雪景区

室内冰雪景区,是在室内观赏冰景的游览区,冰面够图上,此处作为私家园林构图特点中的前庭后院中的院,又许多的小型建筑组成,建筑风格同样仍采用欧式风格,但在道路设计上也是曲径通幽,蜿蜒曲折,使有限的空间无限扩大,室内有可长期保存的冰雪景观,不仅在冬季可以观看,其他季节也可以保存。这也缓和了北方的冰雪文化只能在冬季体现的遗憾。

3.2.5 冰雪作品展区

冰雪作品自由展区,是供热爱冰雪文化的冰雪工作者展示其优秀作品的场地。

- 11 4.结语

真正的主题公园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一种文化的在载体,甚至成为一个人的梦想。这样的主题公园供游人在趣玩之际,寓教于乐,身心都得到放松与收获。主题公园是很多人的梦想地,它重于特别的构想,围绕着一个或几个主题创造一系列有特别环境和气氛的项目吸引游客。园内所有建筑色彩、造型、植被、游乐项目等都为主题服务,共同构成游客容易辨认的特征和游园的线索。综上,主题公园的建设首先要有明确的主题,其次要深挖掘各类主题公园的文化内涵,这是主题公园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我国北方的冰雪主题公园建设,要结合其独特的地域气候,文化特征,经济环境来设计,同时要注意景观的协调性,每一处景观都要体现主题特征,要强调景观的不同组合和动态因素融入带来的新奇感。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北方主题公园独特的艺术魅力。

- 13

哈尔滨冰雪产业范文第2篇

一、冰雪旅游的发展趋势

(一)运动化趋势

随着我国冰雪旅游的发展和全民健身的兴起,冰雪运动将为更多人所喜爱,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大型冰雪赛事的举办必将带动冰雪旅游设施更加完善,更加专业化,大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将使更多的人拥有专业化运动装备,因此,我国的冰雪旅游将呈现运动专业化的趋势。

(二)民俗化和节庆化趋势

我们认为将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融入冰雪中,是我国冰雪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整个冰雪旅游板块,国外跟国内发展是不一样的,国内冰雪旅游现在越来越中国化了。国际上的冰雪旅游,他的起源首先是以滑雪运动为中心的运动,再加上圣诞节长假所形成的一种度假概念,要么到海边去泡澡,要么去追逐太阳,要么去追逐冰雪,使得国外的冬季实际上是一个旅游旺季。圣诞节所衍生出来的冰雪文化,充满了西方色彩,这基本上形成了冬季冰雪旅游的一体化结构。冰雪与民俗的关系,是中国民俗旅游发展独特性的所在,将冰雪与民俗文化结合,将会很有市场。比如“冰雪庙会”,“冰雪梅花节”、“冰雪灯会”、“冰雪迎春会”等节庆,与文化结合的有趣的娱乐化项目,如猜灯迷、坐冰车、玩冰球、冰猴,马拉雪橇、滑雪圈、雪地足球等,也将被冰雪旅游市场所青睐,更加吸引游客的眼球

二、冰雪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

对体育冰雪旅游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远远不够,缺少扶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明确政策,尤其在用地、税收和投资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在宏观调控方面,由于体育冰雪旅游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对体育冰雪旅游产业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调控机制还未形成,由此造成的产业项目重复投资现象严重,尤其在滑雪场建设上,众多企业蜂拥而上,造成整个行业利润下降,也引出了诸如无序竞争等间题。

(二)产业内部发展不协调

体育冰雪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本体产业滞后、中介产业缺位。由于我国经济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尚不到位,俱乐部制并没有在冰雪体育项目中推开,致使冰雪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市场主体不明确,竞赛电视转播权收入和广告收入都十分低,使得冰雪体育的巨大投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从而影响社会资本向冰雪体育本体产业的流动。相对于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和冰雪健身娱乐业的发展,竞赛表演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迟缓,并与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脱节。此外,由于中介产业的缺位,一方面使冰雪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活力不够,效益不高;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了外围产业规模的拓展和效能的升级。

三、开展冰雪运动的途径

(一)转变观念,加强组织领导

体育冰雪旅游产业资源的开发是假日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时期社会资金寻求新投资领域的必然选择,将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为体育冰雪旅游走产业化道路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途径。在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体育冰雪旅游与假日经济的互融、互动和互促。充分利用各地区资源,有重点的突出挖掘、培育具有地域、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冰雪旅游产业。

(二)形成完整的冰雪产业体系

首先要有一个高水平的规划。在规划中应对最优的冰雪资源结合配套设施,结合可借助条件,组合成若干个在时间、空间上布局比较合理的冰雪旅游区。政府扶植,多元化投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对冰雪产业实行联合开发,尽快形成以冰雪旅游为龙头的冰雪产业完整体系,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开发,开发系列冰雪旅游及配套产品,推动冰雪产业市场化、规模化,使冰雪旅游真正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三)提高管理水平,改善软硬件条件

首先要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服务意识,提高综合服务水平。要不断引进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引导大众娱乐体育需求,扩大消费。其次,要以国外高水准的冰雪体育旅游地为标准,学习其先进经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场馆娱乐设施和服务标准,加强交通、食宿、通信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在来北方旅游。转

哈尔滨冰雪产业范文第3篇

商贸流通业 构建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和靖宇大街3个市级商业中心,建设专业商业街,吸引国际性品牌经营入驻哈尔滨;建设以哈尔滨内陆港为依托,面向俄罗斯的东北亚物流枢纽中心,搭建全国对俄经贸平台;加快实施“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哈尔滨段建设等。

服务外包业 积极拓展面向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市场的离岸外包业。发展应用软件开发与服务等业务流程外包业务,鼓励与国际、国内服务外包企业合作,逐步形成服务外包产业集团。

旅游业 以冰雪旅游品牌为龙头,打造“冰城夏都”特色旅游区,发展生态旅游、避暑旅游、乡村游和休闲游、中俄边境旅游,推进太阳岛风景名胜区等重点旅游景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建设,构建区域旅游集散网络体系。

会展业 培育节庆、会议、展览、竞赛和文化演出等品牌,吸引国内外知名会展公司和会展机构落户,举办区域性会议和展览,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战略重组,组建多元化会展公司。

文化创意产业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报业出版业品牌,把哈报集团发展成为全国省会城市规模和实力最强的报业企业。组建图书出版集团。加快发展动漫产业,推进哈尔滨新媒体发展基地和哈尔滨创意产业园建设。

房地产业 以增加居民住宅有效供给为重点,控制高档商品房,大力发展普通商品住房,适量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推进城区危房棚户区拆迁改造。加快以群力、松北、哈西、利民等为重点的新区开发建设。健全廉租住房制度,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保障。 提高物业管理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中介服务业 积极发展技术服务、经济鉴证等中介服务,强化资质认定、行业自律和监督管理,制定完善规章制度。

社区服务业 以社会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等社区服务为发展重点,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民众参与积极、服务种类齐全的社区服务网络。

哈尔滨冰雪产业范文第4篇

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 宾县大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做好铺垫。与此同时, 不断推动当地农村产业发展, 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策略, 使得宾县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初具规模。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抓住发展契机, 大力促进“金豆子”和“金叶子”的发展。其中“金豆子”是指凭借“大豆振兴计划”宾县实现了大豆振兴的目标并且带动宾县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20多元。而“金叶子”是指宾县烤烟, 随着宾县对烤烟扶持力度的加强, 越来越多加入烤烟产业的农民步入了小康生活。此外, 宾县还通过“牧业富民”政策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 并给予大量的政策优惠与补给, 使得宾县的肉牛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 大大促进了宾县农民增收。

二是凭借良好的旅游资源不断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将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来重点扶持, 以“旅游带动”为目标, 加快推进旅游区建设, 持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提升经营管理有效性。创建旅游产品营销模式, 将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进一步融合起来, 加速村屯重组,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生态旅游观光带。此外, 为提升当地旅游形象, 增强与旅行企业的联系, 加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提高当地的旅游消费水平, 认真发挥旅游执法部门的职能作用, 利用良好的旅游业规划指导办法, 统筹全县旅游业整体发展。

三是引入外来资本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 宾县引进外资总额为58.7亿元, 预计最终可以实现的总产值达107亿元, 税收总额达8亿元。其中, 包含超百万的创税型项目有91个, 超过500万元的投资已经落户宾县的宾西开发区, 并作为37家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到农业领域。随着大量外部资本流入农业领域, 越来越多的企业致力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30万余农户也参与到了农村产业发展之中, 这为推动宾县农村产业经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农村产业化经营集群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 宾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始终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制约条件。一方面, 受资金不足与规划不够科学的影响, 宾县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仍不够完善;另一方面, 宾县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 比较缺乏与旅游开发配套的硬件设施。此外, 治污排污处理、垃圾收集系统等基础设施仍有待建设, 乡村风貌仍需改善。宾县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 容易受到旱、风、雹等灾害的影响, 仍需加大国土整治力度。

2.2 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受教育水平的限制, 宾县农民小农思想仍比较浓厚, 对于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不够了解, 部分农民对于合作社甚至存在内心排斥现象。由于农民对于专业合作社纵向发展的趋势没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关注度较低, 如二次加工、深加工、分拣、定级、品牌效应等方面, 农民现有的组织化程度只能关注到基础功能带来的实惠, 对于组织化更深入的功能还没有机会和能力了解, 这些都阻碍了宾县农村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2.3 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有待加强

宾县大部分农业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 缺乏市场契合度与反馈的及时性, 使得在政府指导下的传统课题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科研人员大多只重视成果的申报获奖与科技论文的发表, 部分科研项目单纯追随国外科技动向, 导致最终的科研成果不符合国内市场需求, 结果造成大量的农业科研成果在完成后并不能与市场对接, 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不能起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

2.4 区域竞争对手实力较强

农村产业融合并不只在宾县进行, 在中国许多其他地方也都在发生着。周边诸如延寿县依托县内资源优势、文化底蕴和历史人文特点, 着力打造“绿色家园、养生延寿”特色养生文化旅游品牌, 提出了打造“养生文化旅游名城”的发展目标, 全县旅游产业呈现亮点纷呈、加快发展的强劲态势。2015年延寿县共接待游客31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此外, 哈尔滨道外区也建设新仁灌区、民主镇大庄园现代农牧业旅游观光基地、滨江湿地旅游风景区、民主镇胜利村都市村庄等项目, 打造一条近郊农业观光旅游带。这些区域竞争对手的存在要求宾县走出一条特色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3 促进宾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措施

3.1 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实现宾县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除了需要当地企业与农户的积极参与, 更加离不开政府的资金及政策的扶持。在农村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不免遇到许多的困难,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 来吸纳社会资金, 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投入力度, 扩大发展规模和提高发展能力。除此以外, 政府应加强有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来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大力拓展融资渠道, 采用多种渠道来筹集项目建设所需要的资金;进行顶层设计,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支持。

3.2 发掘农事中小学教育功能

农业除了观光旅游的功能外, 还可以发挥其农事教育功能, 以此达到普及农业知识、帮助中小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的目的。通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农业观念, 形成对农业的全新认知。并且进行农事体验教育对青少年学生来讲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在参加农业生产的实践活动当中, 不仅能够让他们体会到中华文明悠久的农耕文化, 还能使他们对农业生产活动树立一个正确的认知, 培养其对农业的热爱, 为未来农业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3.3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当前, 宾县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更好地提高宾县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在不断加强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上, 更要加强院县共建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宾县的院县共建战略就是为了提高当地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 提高农民的科学生产意识, 传授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 增强农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具体包括:通过举办生产技术培训班来传授下的生产技术;通过实施优惠的政策和奖励办法来吸引农业科技人员进入农村;重视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并不断提高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率;在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3.4 推进现代休闲农业建设

通过推动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来提升农业的附加值, 带动当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宾县来说, 应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让城市游客在休闲的过程中体验农村生活, 改变对农业的传统印象, 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种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田园农业休闲模式, 即通过游览特色田园景观, 亲自体验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品尝特色农产品来享受农业休闲服务。这种模式能够使游客放松心情, 回归自然, 体验采摘乐趣。第二种模式是农家乐休闲模式, 即农民利用自家庭院以及周边的风景来吸引游客进行吃、住、游、购、娱等一系列活动。第三种模式是休闲度假模式, 即通过自然优美的风景, 还有清新的气候, 结合宾县自身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 来打造休闲娱乐设施, 为游客提供度假、娱乐、健身等服务。

结束语

宾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基础, 加上宾县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 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一半以上, 未来宾县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是继续鼓励发展以休闲观光农业融合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种养殖业的旅游服务业, 这是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热衷于农村农家乐、原始农业观光等消费模式;二是继续探索院县共建合作模式, 吸引院校及科研单位的人才来宾县调研交流, 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三是鼓励外界资本的进入, 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招商引资, 在休闲观光农业的基础上, 延伸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 打造具有宾县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和人们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 中国政府将农村产业融合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 近年来, 哈尔滨宾县积极探索产业融合, 在科学规划中稳步实现经济增长。本文以哈尔滨宾县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结合当前国内有关的政策背景, 对宾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发现其中潜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促进宾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措施, 为宾县农村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农村产业融合,宾县,哈尔滨

参考文献

[1] 胡永佳.从分工角度看产业融合的实质[M].理论前沿, 2007年版.

[2] 于刃刚, 李玉红, 等.产业融合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3] 李凯.农村产业融合新理念促进农民增收的分析[J].时代农机, 2016, (11) :102-103.

[4] 吴精精, 赵邦宏.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6, (07) :48-50.

[5] 李进军, 陈云川.现代旅游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业态及问题分析[J/OL].商业经济研究, 2017, (15) :167-169.

[6] 姜长云.以农业产业化组织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经验与对策——对山东潍坊的调查与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 2017, (03) :75-83.

[7] 韩晓莹.演进式视角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中国式探索[J/OL].商业经济研究, 2017, (05) :189-192.

哈尔滨冰雪产业范文第5篇

一、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条件

(一) 自然地理条件

齐齐哈尔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地带的松嫩平原中西部, 农业资源丰富密集, 是黑龙江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畜牧业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 更是拥有国家权威认证的“中国绿色食品之都”。除此之外, 齐齐哈尔由于具有鹤类栖息地的自然保护区而得名“鹤城”, 自然风景优美, 环境条件好。作为重要的农业城市, 齐齐哈尔自然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 也因此使得它的农业生产具有着独特的规律。齐齐哈尔的农业作物熟制一般是一年一熟制, 其作物生长期主要集中在4月到10月, 土壤肥沃, 收成较好。

(二) 齐齐哈尔的经济水平及地位

齐齐哈尔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 其位于黑龙江省西部, 是我国重要的东北老工业基地, 经济水平发展较好, 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较好。齐齐哈尔市的农业模式比较成熟, 在黑龙江全省都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15年末, 齐齐哈尔市总人口达到549.4万。齐齐哈尔市地区生产总值1270.3亿元, 占全省总产值的8.1%。齐齐哈尔市下辖7个区8个县和1个县级市, 共有行政村1259个[1]。

二、关于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升级转型概述

(一) 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升级的目标

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 我省资源禀赋独特、生态环境优良、比较优势明显, 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蕴含巨大发展潜力。只要我们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就一定能够把有利机遇转化为发展红利, 把优势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

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升级的根本目标正是大会报告所提出那样, 要不断认识到齐齐哈尔绿色农业的自然优势以及经济优势, 抓住机遇发展好齐齐哈尔的绿色农业产业, 促进绿色农业产业的升级以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二) 发展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绿色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方式, 在汲取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经验教训的同时, 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 不断转型升级。发展绿色农业, 最直接的意义就是能够有效的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也有利于增强农民与政府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 只有发展绿色农业产业才能够改善农业发展现状,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 才能够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 不断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升级的状况

经济的发展不仅收到文化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由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影响。综合上述自然地理条件, 农民们在经历春种、夏管、秋收之后便进入了农闲期, 大多数农民会在这个时期选择外出打工或者进行一些娱乐活动, 也使得人口的流动性增强, 这在一方面有利于促进齐齐哈尔经济的流动, 但在另一方面却使得农业的发展没能够得到有利的提高, 仍然以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农业生产, 农业发展停滞不前, 不利于齐齐哈尔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齐齐哈尔的绿色农业产业发展虽然在推动资源节约、保护环境、以及清洁生产方面具有显著的成效, 也为农业的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升级缺乏政府政策支持、缺乏技术指导。

根据上述齐齐哈尔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我们能够知道齐齐哈尔拥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资源, 这些自然条件很大程度上对齐齐哈尔的农业产业具有积极影响, 但是, 由于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以及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影响, 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加重, 这不仅会直接影响齐齐哈尔的农业发展, 甚至对环境以及齐齐哈尔的整体经济都具有严重的影响。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力量薄弱, 初级产品比例大。

绿色农业的发展应该以绿色农业产品为基础, 不断创造新的产品, 实现新的技术升级, 但是由于齐齐哈尔缺乏有经验的技术人才以及精英, 很多技术难题难以克服, 这就从根本上使得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升级缺乏技术指导, 很难实现技术的突破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

四、有关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升级的有效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不断的学习和认识齐齐哈尔发展绿色农业的自然优势条件和经济优势条件, 这能从一定程度上指导绿色农业的发展, 有利于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的内涵, 只有正确认识发展目标以及持之以恒的坚持最终才能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

(一) 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有关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升级的首要措施应该是注重绿色农业产业的升级, 加快农业产业中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关产业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基础建设以及信息化推广上。调整绿色农业产业结构, 要从根本上认识到绿色农业产业结构的内涵, 了解绿色农业产业升级的条件, 发展适应消费者需求的绿色产业, 生产多样化的绿色产品, 不断改进传统的营销方式, 要积极的与现代科技技术的相结合, 加快产业的调整和升级, 通过网络化信息的传播方式促进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发展资源循环型绿色农业模式, 资源循环型农业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此模式同时强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建立严密的监控和管理体系以保证农产品质量;运用成熟的生态工程技术和环境无害化技术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并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环境和社会之间协调发展的农业新模式[3]。

(二) 政府给予政策以及资金支持

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升级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政府应该大力支持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的升级, 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积极的支持。政府要明确自己的职能, 有计划的支持企业开展具有特色的产业发展,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实时的信息, 增强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为产业的有效升级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带动农民的生产热情, 政府的支持能够很好的带动整个社会的积极性与凝聚力, 能够更有效的促进产业的升级。政府带动农户们发展产业化经营, 延长绿色农业产品的产业链, 促进相关绿色农业产品生产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鼓励和促进中小型绿色农产品生产企业向具有更强优势的大企业学习, 不断支持生产绿色农业产品的企业扩大生产力以促进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的升级。

(三) 提高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的技术力量

产业的技术力量是决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 虽然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的农民的收入, 加快了当地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但想要实现产业的升级却必须得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持。首先可以大力宣传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为农业生产以及社会带来的益处, 增强人们对于绿色农业的了解, 大力培养相关专业的技术性人才, 为绿色农业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五、结语

综上所述, 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优势条件, 无论是自然条件的优势还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优势, 但是想要实现绿色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还需要不断的提高, 不断的挖掘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优势,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政府和人民群众都应该加强对于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不断实现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积极影响。

摘要:我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绿色农业产业正处于一个有利的时代, 但该绿色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需要更多正确的实践与指导, 为促进这种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以及转型升级,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文章首先从齐齐哈尔现如今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入手, 深入讨论如何实现最优的产业升级, 从而完善齐齐哈尔的农业发展, 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齐齐哈尔,绿色农业产业,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 齐齐哈尔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中国统计信息网, 2016, 04

[2] 张庆伟.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力走出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N].黑龙江日报, 2017-05-08 (001) .

上一篇:工作站典型案例范文下一篇:环保倡议书小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