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城市设计论文

2022-05-07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哈尔滨城市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设计研究所所长徐苏宁教授在2014年第2期的《城市规划》上发表题为“设计有道——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术’”一文,认为作为一种学科,“城市设计古已有之”,城市的建造、营造问题早已通过城市设计表现出来。由于规划这一行当或学科出现得较晚,所以早期的城市设计都是通过建筑师来完成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经典的城市设计理论的提出者都是建筑师的原因。

哈尔滨城市设计论文 篇1: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摘要:城市规划秉持城市生态理念,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对城市的发展做出协调性规划,而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同时更加注重从细节入手。但三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都是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合理处理三者之间的管理,能够促进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建设的水平和成效。基于此,本文分别分析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概念,并就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关系;城市设计

引言: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都是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并且三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城市规划更加注重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以城市生态理念为指导,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而解决好三者间的关系问题,不但可以更有效的维护城市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可以带动城市的环境改善。所以关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1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概述

1.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的对象主要为人类生活空间,通过城市规划,能够营造出更具适宜性的生活空间。城市规划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产业链的分布、公共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城市特征等。城市规划具有整体性特点,并且能够为城市设计以及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可以将城市规划看做是总体性纲要,城市设计以及建筑设计均需要以城市規划为参考和依据。

1.2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以城市规划为参考,城市设计并不是创建新的空间领域,而是对城市空间进行设计,改善城市空间环境,同时为城市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是城市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设计介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相较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则更加具体和形象。城市设计能够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配置,有助于缓解城市空间压力,保障城市的健康发展。

1.3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的对象为建筑物,通过建筑设计来保障建筑物的外观、质量等符合城市设计要求。因此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更加具体,更加细化,建筑设计应以保障建筑物的质量、美观性等为目的,同时还要确保符合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同时还要着重考虑室内空间结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建筑物自身的独特性,而是要结合城市规划要求,实现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确保建筑物能够更好的融入周围环境,并且符合当地的文化特点,这样才能使建筑物更好的发挥作用,彰显城市的面貌,同时推动城市的发展。

2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分析

2.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之间的关系

城市设计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城市规划的约束,同时城市规划也能为城市设计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1]。通过城市规划,可以形成城市未来的空间框架,而城市设计则需要在此框架内进行,通过城市设计来讲城市规划具体到相应的图纸和实物上。城市规划需要借助城市设计进行空间优化,并通过建筑设计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形式。城市规划以城市土地利用配置为核心,以此城市规划会对城市空间区位等产生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作用,以便达到提升空间利用率的作用。除此之外,城市规划还能对城市设计以及建筑设计起到协调作用,如果二者发生冲突,则可以结合城市规划要求来协调矛盾,保障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和谐而发展。城市规划不仅能够为城市设计起到规范作用,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

2.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建筑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的密度、建筑的高度以及建筑的功能等作出相应的要求和规范,尤其要对建筑用地作出明确规定。由此可见,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能够起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但是这种约束是有限约束,依然会为建筑设计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间,以便更好的保障建筑设计的灵活性与丰富性。除此之外,利用建筑设计还可以对城市规划问题加以论证,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可以根据重点区域要求对建设方案的可能性加以讨论,并由此来设定城市用地调控指标体系,以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化。因此,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既具有互相制约的关系,又可以互补。不管城市规划还是建筑学,在总体目标方面始终保持一致,即创造更加适宜的空间环境。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指导和规范,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具体表现形式,同时也是论证城市规划科学性的重要手段[2]。

2.3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设计可以看做是城市规划的实践,同时也是影响城市发展水平的关键。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以城市设计为纲领,结合城市设计要求进行建筑设计,尤其要确保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2.4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三者之间的关系

2.4.1互为前提

对于建筑设计而言,需要以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为前提,而对于城市设计而言,也需要以城市规划为前提。但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设计,都不能凭空想象,都需要以原有建筑为参考,结合原有建筑风格以及建筑文化等进行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从这一角度来讲,建筑设计也是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前提。由此可见,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三者之间互为前提、相互依存。

2.4.2各有特点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最终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营造良好的环境空间,但是三者也各有特点。三者分属不同层面,同时也是城市建设以及城市发展的不同举措[3]。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为城市设计预留相应的空间,与此同时,在城市设计过程中也要为建筑设计预留一定的空间。预留相应的空间才能有更大的发挥余地,才能提升城市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才能使城市更具多样性、更具活力和个性。

2.4.3和谐统一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三者之间不仅互为前提和各有特点,而且还存在和谐统一的关系。三者应相互协调,相互融合,进而实现和谐统一,更好的为城市发展服务[4]。为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可以通过开展三方联席会议的方式来实现信息的互通,同时借助三方联席会议来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实现相互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促进意见的统一,形成合力,更好的推动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三者的和谐统一,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且能够更好的凝聚力量[5],充分发挥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共同为城市的发展助力。和谐统一是发挥各自作用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三者之间共同努力的方向,因此应积极推动三者的和谐统一[6]。

结束语: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三者之间有着较强的关联性,不仅互为前提和各有特点,而且还要积极推动三者的和谐统一。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作用与优势,同时也有助于形成合力,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凝聚多方面力量,共同为城市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魏薇.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J]. 中国住宅设施,2021,(10):97-98.

[2]朱飞.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分析[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3):34-35+58.

[3]陈璐露. 城市设计中的城市图层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

[4]陈坚,张燕.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分析[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4):44-45.

[5]韩巧云.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J]. 产业科技创新,2019,1(29):11-12.

[6]刘晋华. 中国城市设计的范式演变研究(1921-2018)[D].东南大学,2019.

作者:吴杰

哈尔滨城市设计论文 篇2:

学术—技术—艺术—医术:“术”角度的城市设计之道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设计研究所所长徐苏宁教授在2014年第2期的《城市规划》上发表题为“设计有道——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术’”一文,认为作为一种学科,“城市设计古已有之”,城市的建造、营造问题早已通过城市设计表现出来。由于规划这一行当或学科出现得较晚,所以早期的城市设计都是通过建筑师来完成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经典的城市设计理论的提出者都是建筑师的原因。而作为一种学术,城市设计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地方,它涉及到的理论众多,人文、历史、政策、规划、建筑、景观等等;在方法层面上又包含了表现的、再现的、人工的、生态的、技术的、艺术的;从类型上又可以分为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所以,作为一门综合的学科,城市设计从发展历史、设计理论到设计方法都还有着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城市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从神灵的城市、帝王的城市、商人的城市、政客的城市到法人的城市,今后一定会回归到百姓的城市。而从“术”的角度,探讨城市设计进入我国50余载以来,从鲜为人知到趋之若鹜,在改革开放伊始的翻天覆地的城市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因此,城市设计若想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如何获得设计之道,从学术、技术、艺术、医术等角度将有助于思考城市设计如何得道。当城市设计被视为一种“学术”,我们就应当研究它的发生与发展、理论与方法,需要所有人参与,而不只是建筑师;当城市设计被视为一种“技术”,我们就应当研究它的实现手段,因而城市规划不应是一种“权术”,城市设计不应只是一种“花边”;当城市设计被视为一种“艺术”,我们就应当研究它的美学问题,在普通人的生活美学中获得启发并给予尊重是城市设计的真谛;当城市设计被视为一种“医术”,我们就应当研究它的功效与责任,以社会意识加专业手段治病救人,救城是城市设计的责任。

哈尔滨城市设计论文 篇3:

浅析“图底关系”与“类型学”在城市设计中的同与异

摘 要: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场所,记录着人们的记忆与历史1。城市设计中通常采用“图底关系”和“类型学”两种理论,但两种理论所诠释的深层含义与城市空间的价值是不同的。本文着重探讨了该两种理论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以及联系与区别,使人们能对这两种理论有更全面的理解,在城市空间总体层面和城市空间具体层面上发挥应用价值和方法。

关键词:图底关系类型学城市设计

0 引言

城市是包含在城市空间的一切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历史记忆的片段,可将城市称之为“似文本”。城市文本具有形态性和空间性,并且能够呈现各个部分形态之间的固有关系。城市设计的过程就包含了对城市文本、城市空间意义和历史记忆等诠释1。

1 对图底关系理论和类型学理论的论述

1.1图底关系理论

“图底关系理论”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罗杰·特兰西克教授在《寻找失落的空间》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有关城市设计的重要理论。它是将城市设计中研究视觉结构形态的‘图形’和‘背景’理论作为研究城市空间和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基础。2也就是在城市环境中,不同的建筑实体对人的视觉刺激产生不同的效应,成为人们的知觉对象,周围的空间则被忽视,成为对象的‘建筑’被称为‘图’,反之,被模糊的事物被称为‘底’。

北京四合院就是典型的图底关系图,正如图所示,图中把建筑部分涂黑,把剩余部分留白以后形成的图,就是图底关系图,很明显的反映出建筑与其他空间的关系;相反,把北京四合院中的空间部分涂黑,把建筑部分留白以后形成的图,就是图底关系反转图。

在城市设计中,城市环境图底关系正

(图1) 反图是城市研究的最基本方法之一,通过

对城市环境图底关系正反两方面的分析,更能直观、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建筑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

1.2 类型学理论

罗西开创了类型学,他认为类型即一类事物的普遍形式,可以在建筑中呈现或被辨认出来。类型,本身作为抽象的结果,并没有历史符号的意义,而是抽掉历史之维的“历史记忆”——历史是永恒的。他认为能够通过对城市构成部分来分析,并坚持应该从历史和社会文化意义的角度进行研究。1城市的记忆正是通过历史和文化来呈现,文化的价值在时间的进程中通过城市建筑和公共空间来体现。这样,城市设计意义才能通过其地理、文化和历史文脉方能理解辨识。

2 图底关系理论和类型学理论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

2.1 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

我们讲城市空间,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总体层面,城市作为人们生活的空间,是集合了所有城市构成要素,所以应该以整体的角度来观察和组织城市空间,如城市的空间总体结构,城市的空间等级,城市的肌理特色等。相对来说,另外一个层面就是从微观的层面研究,即对某一具体区域环境空间的观察和研究,某一城市广场、城市街道等空间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例子。图底关系理论不仅仅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空间的这两个层面,对城市空间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1.1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空间总体层面上的应用

(1)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城市空间的角度研究城市总体结构和城市的空间等级

由明、清北京古城图底关系反转图(图2),不难看出,故宫通过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套方城层层相套,迭次分布来清晰地展现了明、清北京古城的城市空间总体结构特色。其次古城的主要道路网成规整的方格网状,南北走向的城(图2)明、清北京图底关系反转图 市中轴线统帅全城。并且,通过街道空间的宽度变化,同时,古城城市交通网呈现大街——小巷——胡同三级结构分布,也使人很清晰的对其城市的布局有了清楚的认识。

(2)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城市肌理特色

我们如果对哈尔滨市街图的(1920)的图底关系反转图(图3)和明、清北京古城图底关系反转图进行分析比较,就会很清楚的发现这两座城市的城市肌理的差异性和各自的特性。a、哈尔滨几乎没有正南正北方向的街道走向,而明、清北京古城的街道走向,或是南北走向,几乎没有斜向的街道。b、哈尔滨的城市肌理由于受到苏联等西方规划理念的影响,具有明显西方城市建设的缩影,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形成放射形街道,讲究城市街道的对景是典型的巴洛克处理手法,也构成了哈尔滨城市肌理最有特色的一部分。相对于极力追求权力象征的这与明、清北京古城极力追求皇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宗教礼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图3)哈尔滨市街区图底关系反转 2.2 类型学理论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

在城市设计中,类型是历史与空间的产物,也是房屋建筑的用途。1因此城市建筑类型是作为一种符号或意向而非样板。所有类型的城市建筑,像遗产一样一代传给一代,它们诠释着社会空间构造的永久性和可变性,同时又是通过集体无意识、历史和记忆附着而沉积于城市建筑形式上,成为体现社会思想的载体。所以,类型学对城市设计是一种城市设计认识与实践的策略,既有认识论意义,又有方法论意义。1

2.2.1类型学理论是作为城市设计新形式的基础

引用存在的城市或建筑片段,能够体现城市形态和结构。即此种形式本身必须是对城市形态、建筑的简化的结果。它是表示历史的现代替代物。也可以表示纯粹的几何抽象物。

2.2.2类型学理论可以在城市设计中追寻历史的记忆

城市设计师通过对城市形式的引用,来完成与历史或某种纪念意义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对城市历史、城市形式的延续和传承。

作者:王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学院商务英语论文下一篇:图书馆空间设计论文

热门文章

哈尔滨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