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制度范文

2023-12-30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范文第1篇

一、临床医师应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主管医师应在24小时内网上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科;病人出院时主管医师应填写在《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本》。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处理。

二、临床科室每日交班时应将本科有无医院感染病例作为交班内容之一,在查房和护理病人时,应对易感人群进行重点观察。

三、各科室院感监控医师应承担本科室与医院感染病例诊断、预防与控制工作,做好相关登记。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日对科室上报病例情况进行核实,每月进行统计、分析。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范文第2篇

1. 第一季度全院出院人数4667人,上报医院感染病例32例,上呼吸道感染22例,下呼吸道感染5人,泌尿道1人,表浅切口感染3人,其他感染1人,医院感染病发率为0.7%。 2. 本季度共测病例498例,漏报1例,漏报率:3.0%。

二、 手术部位感染(切口感染)监测

第一季度共手术1150例,切口感染4例,切口感染率0.3%。 1. 0类手术165例,无切口感染。

2. I类切口手术445例,感染1人;感染率0.2%; 3. II类切口482例,感染2人;感染率0.4%; 4. III类切口58例,感染1人;感染率1.7%。

三、 重点科室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监测

第一季度出院患者中留置尿管者共181人,感染1例,感染率0.6%。

四、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

第一季度出院患者4667人,抗菌药物使用人数1865人,治疗人数1482,预防人数383人,抗菌素使用率40%。菌培养834例,菌培率56.3%。

五、医院感染病例细菌培养监测

医院感染病例32例,培养送检9例,菌培率28.1%。

五、 存在问题

1. 医院感染病例标本送检率低; 2. 手术科室抗菌药物应用不规范;

3. 医院感染病例上报不及时,有漏报现象。

六、 改进措施

1. 要求科室加强医院感染病例送检,提高感染病例送检率,指导科室用药,达到规范治疗。

2.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执行围手术期用药;各科室要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尤其是手术科室。

3、严格监督检查各科室医院感染病例上报情况,发现病例上报不及时、瞒报、漏报现象加大考核力度,防止漏报。

感控科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范文第3篇

1、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2012年3月10日——2012年9月7日我院大外科病房住院并实施手术的患者共监测28例。

1.2 监测方法: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按预先设计的表格内容,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与床位医生一起每天对手术后患者的切口情况进行观察直至患者出院,并做好记录。

1.3 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4 危险因素:按手术时间、切口清洁度、急诊手术、疾病类型、手术科室进行评估。

2、结果:六个月共监测大外科28份病历,其中妇产科:21份、外科:7份。全院未发现感染病历。

3、讨论:开展手术医师切口感染的监测,能及时将切口感染反馈给每位主治医师,以了解自己手术质量的水平,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主动寻找感染发生的可能原因,及早改进手术操作技能和手术后医护处理的质量,以降低感染率。

外科医生手术切口专率监测是一项目标性监测,是在医院中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举措,通过手术切口的目标性监测,查出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将监测和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降低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率,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范文第4篇

1.临床各科医师熟练掌握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管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科室主任及监控医生)报告,明确诊断后,准确、完整、清晰的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和“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报送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在登记本上做好登记。

2.临床医护人员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感染暴发流行时,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积极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途径,控制蔓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感染暴发流行时,医务科、感染管理科、护理部等人员深入临床调查分析,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组长应在院感办、医务科、护理部等指导下,组织经管医生、护士等查找感染原因,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或杜绝感染的蔓延,同时报告分管院长,通报有关职能科室,根据情况报告疾控中心。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的控制。

6.临床医生必须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和“医院感染个案登记表”。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报告科室:

报告人:

科院内感染病例个案登记表

科室:住院号:姓名:性别:1.男2.女年龄:入院时间:年月日入院诊断:出院时间:年月日最后诊断:住院天数:天预后: 1.好转2.治愈 3.死亡

医院感染与死亡关系: 1.直接2.间接 3.无关T:℃

WBC:109 /LHb:g/L

院内感染发生日期:年月日感染诊断:感染部位:1. 呼吸系统⑴上呼吸道感染⑵下呼吸道感染⑶胸膜腔感染

2.心血管系统⑴心内膜炎⑵心肌炎或心包炎3. 血液系统⑴血管相关性感染 ⑵败血症 ⑶输血相关感染

4.腹部和消化系统⑴感染性腹泻 ⑵胃肠道感染⑶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⑷病毒性肝炎⑸腹(盆)腔内组织感染⑹腹水感染5. 中枢神经系统⑴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⑵颅内脓肿 ⑶ 椎管内感染6. 泌尿系统感染

7. 手术部位⑴ 表浅手术切口感染⑵ 深部手术切口感染⑶ 器官(或腔隙)感染8. 皮肤和软组织⑴ 皮肤感染 ⑵ 软组织感染 ⑶褥疮感染 ⑷ 烧伤感染 ⑸ 乳腺脓肿或乳腺炎

9. 骨、关节 ⑴关节和关节囊感染⑵骨髓炎10.生殖道⑴外阴切口感染⑵阴道穹隆部感染⑶急性盆腔炎⑷子宫内膜炎11. 口腔感染12.其它部位感染:如风诊、水痘、带状疱疹等

感染因素:1. 糖尿病2. 癌症3. 手术4. 放疗5. 化疗6.抗生素7.免疫抑制剂8.引流管9. 侵入性操作 : ⑴ 插尿管⑵ 动静脉插管 ⑶内窥镜 ⑷ 气管插管 ⑸气管切开10.其它:⑴ 高龄⑵低蛋白血症(3) 营养不良⑷昏迷⑸ WBC<1.5×109/L(6)手术情况:手术:1.是 2.否气管内麻醉:1.是2.否切口分类:清洁清洁污染污染 手术名称 :手术日期:年月日 使用抗菌素:(剂量、时间)

院内感染的病原学检查:1. 做2. 未 做标本:1.尿液2.痰液3.大便4.血液5.脑脊液6.腹腔积液7.

胸腔积液8.伤口分泌物9.咽拭子10 .其它

细菌种类:1.2.3.4药敏试验:敏感:

耐药:填报人:填报日期:年月日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范文第5篇

2、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并且保证感染病例病原微生物生物检测率>50%。科室监控医生认真如实记录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感染登记表以及相关消毒情况。

3、诊断明确的感染病例,应于24小时内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告院感办,同时在出院病历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

4、感控科应每月月进行归类整理,并将结果反馈相关部门。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范文第6篇

1、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2012年3月10日——2012年9月7日我院大外科病房住院并实施手术的患者共监测28例。

1.2 监测方法: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按预先设计的表格内容,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与床位医生一起每天对手术后患者的切口情况进行观察直至患者出院,并做好记录。

1.3 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4 危险因素:按手术时间、切口清洁度、急诊手术、疾病类型、手术科室进行评估。

2、结果:六个月共监测大外科28份病历,其中妇产科:21份、外科:7份。全院未发现感染病历。

3、讨论:开展手术医师切口感染的监测,能及时将切口感染反馈给每位主治医师,以了解自己手术质量的水平,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主动寻找感染发生的可能原因,及早改进手术操作技能和手术后医护处理的质量,以降低感染率。

外科医生手术切口专率监测是一项目标性监测,是在医院中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举措,通过手术切口的目标性监测,查出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将监测和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降低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率,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上一篇:英语话剧大赛策划范文下一篇:寓言的特点有哪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