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分类范文

2024-04-19

医院感染分类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某三甲医院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现患率现状,评估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及变化,了解医院感染相关感染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018年5年某目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数据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8年感染率在2.26%-0.97%之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在27.37%-19.36%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联用以一联用药最多,使用率在84.97%-83.7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目的以治疗为主,在60.80%-86.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病原菌培养送检率在65.26%-57.26%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率有下降趋势,该医院医院感染防控与抗菌药物管理有效。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

医院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HAI)与慢性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已成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医院感染可发生于医疗活动的各个环节。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是确保医疗安全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衡量现代综合医院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属于横断面调查,长期连续不断的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能够了解医院感额的变化趋势,发现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其高危因素等信息。我院每年进行一次现患率调查,现收集了我院2014-2018年5年的现患率调查的数据,5年的数据能够代表我院医院感染的真实情况,现将5年现患率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4年-2018年某日0点至24点期间内的住院病人,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患者,但不包括当日新人及转入患者。

1.2调查方法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每年调查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工作。调查采取床旁与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對当日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床旁调查指调查当日,调查员进入病房,逐一对住院病人进行询问和体检。主要围绕感染疑似症状体征进行问诊查体。

1.3质量控制调查前1周向各临床科室发出现患率调查通知,要求各科主任督促完善住院患者的感染诊断相关资料,调查前1天由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参加调查的所有控感医生进行培训,答疑问题和调查方法统一院感诊断;所有调查表均经过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双人进行审核,确保诊断的完整、准确、合理。

1.4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执行。

1.5统计学分析调查数据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显著性水准为P

2结果

2.1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2014-2018年每年实查率均在97以上%。2014-2018年感染率分别为2.26%,3.48%,3.50%,1.97%,0.97%,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335,p<005)

2.2抗菌药物使用情况2014-2018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27.37%、26.96%、25.45%、18.48%、1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74.339,p<0051。5年来抗菌药物联用以一联用药为主,分别为84.97%、83.49%、84.06%、78.40%、8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Il3.543,p>0.05)。使用目的以治疗为主,分别有60.80%、70.28%、72.40%、77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188,p<005)。细菌病原菌培养送检率分别为65.26%、77.75%、64.39%、6901%、5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709,p<005)。

3讨论

3.1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从监测数据上看,2014-2018年感染率分别为2.26%,3.48%,3.50%,1_97%,0.97%。从医院感染发现率上看,2014年该院医院感染率为2.26%,略低于2014年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对于大于等于900张床位的3.36%161;2014年医院感染率与尹丹萍、何多多等对山东某医院的2.81%14J基本相同。从感染率上看,该医院医院感染率呈逐年下架趋势,这与曾翠、任南F’等人对湘雅医院1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呈下降趋势一致。因此,该院医院感染率下降趋势合理,医院感染院感防控有效。

3.2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从27.37%下降到1936%,这一下降趋势略同于曾翠、任南F’等人对湘雅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但总体使用率略低于湘雅医院2014年的30%。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该院抗菌药物主要用药是治疗性用药,用药种类以一联用药为主,5年指标均达到《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规定的综合医院看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的规定。因此,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有逐年下降趋势,其趋势合理,抗生素使用控制有效。

医院感染分类范文第2篇

染管理工作,现将我院本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院的感染管理组织仍由三级体系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感染管理监控小组。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的控制工作,并对下级科室进行指导。院感科在院感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各临床科室监控小组负责本科室的监控工作,按时向院感科汇报有关情况。由于工作层层落实,保证了我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院感管理委员会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供应室管理制度。院感科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了供应室的消毒管理工作,供应室验收达标

医院领导非常重视供应室的建设,为改善消毒条件,在医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又购置一台高压蒸汽灭菌器。后勤科经常检查室内墙面、天花板,保持光滑,无裂缝、不落尘。供应室的安排合理,坚持做到“三区”、“三线”、“四分开”。

三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三线:污染线、清洁线、无菌线。

四分开:污物回收物与发放净物分开;

初洗与精洗分开;

未灭菌与已灭菌物品分开;

工作间与更衣室、办公室、活动室分开。

在压力蒸汽灭菌时,坚持在包外使用指示胶带、包内使用指示卡进行自我监测,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全年消毒380锅次,合格率达100%。在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院的消毒物品质量检测抽查时,合格率达100%。今年8月,市供应室达标验收小组的专家们对我院供应室进行检查,验收达标。

四、继续抓好临床各科室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

1、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四川省预防院内感染的规定》等,院感科加强了对各临床科室的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每半月检查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门诊新大楼投入使用后,门诊各科室焕然一新,消毒隔离条件大大改善,特别是口腔科、五官科、胃镜室等科室,除对查重复使用的物品严格按要求消毒外,增加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率,大大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在全年的消毒液更换及器械浸泡检查中,除有的科室偶有漏记录或记录不全外,器械浸泡及消毒液的配制、更换时间均符合要求。

2、对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的手表面、物表面、空气、消毒剂、紫外线的强度、高压灭菌包等的监测,由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采样测试,合格率达100%。其结果由院感科及时向全院通报。

3、院感科人员每天到科室了解有无院内感染病例,有无漏报、错报等。各科对发现的院内感染病例,及时进行登记并上报院感科。院感科及时上报院部,并进行相应处理。经初步统计,今年1-11月,院内感染发病率在3%以下。

五、管好一次性用品,保证病员的医疗安全及防止社会污染

在今年的一次性用品购进中,院领导更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严格查证、检查质量。院感科与库房保管负责对购进的一次性用品进行检查、登记,把好一次性用品、消毒药械购进关口,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我院。在本中,我院购进的一次性用品无一样不合格产品。加强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贮存管理,按要求离地离墙存放。院感科每季度对库房及各科室存放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检查一次,护理人员在使用前严格查对,以防将过期、失效等的一次性用品给病人使用。由于严格把关,无一例病人使用不合格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对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各科一直坚持毁形、消毒并记录,院感科(供应室)每月进行检查统计,对抽查所发现的个别未毁形现象,给予严厉批评,并立即补做。因此,我院的一次性空针、输液器、尿袋等的毁形、消毒率达100%。毁形、消毒后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由市卫生局指定专人回收。

六、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结合本院实际,院感委员会组织开展了预防院内感染的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安全知识培训,输血有关法律、法规及输血知识学习

等,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大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提高我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水平。原创:wenmi114.com发放有关院内感染诊断方面的资料,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在全年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由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上级专家对我院的指导,院感委员会的领导、组织、指导及各科室的积极配合,工作

开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我院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起步晚,还存在有不足的地方,如院内感染发病病例的诊断、报告、统计等方面做得不够,有待今后不断完善和提高。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医院感染分类范文第3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组织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 手卫生制度

外科洗手的细菌学定期监测制度与程序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标准预防制度 传染病医源性感染管理制度

十一、 隔离预防制度 十

二、 消毒灭菌制度

十三、 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十

四、 消毒与隔离多部门与科室协作管理机制 十

五、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 十

六、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报告制度 十

七、 医院感染管理暴发报告与控制制度 十

八、 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十

九、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二

十、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二十

一、 二十

二、 二十

三、 二十

四、 二十

五、 二十

六、 二十

七、 二十

八、 二十

九、 三十

一、 三十

二、 三十

三、 三十

四、 三十

五、 三十

六、 三十

七、 三十

八、 三十

九、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医院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风险评估及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门诊、综合科感染管理制度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治疗室、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 静脉配置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监护科(ICU)感染管理制度 血液透析室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检验科感染管理制度 输血科感染管理制度 病理科感染管理制度 核医学科感染管理制度

放射科(或放疗技术科)感染管理制度 介入治疗室感染管理制度 三

十、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十、 静脉置管室感染管理制度 四十

一、 四十

二、 四十

三、 四十

四、 四十

五、 四十

六、 四十

七、 四十

八、 四十

九、 五十

一、 五十

二、 五十

三、 五十

四、 五十

五、 五十

六、 五十

七、 五十

八、 五十

九、 六十

一、 营养室感染管理制度 被服室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及落实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与具体方案 细菌耐药监测和预警管理制度 多部门对细菌耐药情况联合干预措施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机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多部门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联合干预措施 非手术情况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措施 院感科标本监管流程 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污水处理)制度 五

十、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分类范文第4篇

一、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建设

1、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及其工作内容:

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每季度一次□每半年一次□每年一次□必要时召开

未建立感染管理委员会、或未定期研究解决医院感染管理问题的: 扣5分有工作制度不建全扣2分

2、 感染管理科:

是否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是□ 否

感染管理科在医院的定位:□一级科室□二级科室□隶属其他一级科室□ 隶属行政机关

直接主管:□院长□主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其它

感染管理科性质:□管理□业务□管理兼业务

从事本工作时间(年)人职业 学历 职称 原专业 原专业 员技构医护其本大中其其﹤﹥医预检护术高 中 低 4--6 7--9 其他 成 生 士 他 科 专 专 它 它 3 10 疗 防 验 理 员

人数

未独立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或人员配置不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的:扣3分

3、 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与管理工作是否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的:

⑴开展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资料有分析反馈;有根据监测发现问题的改进措施;(可以是ICU监测、耐药菌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监测等),一项不符合扣2分。

⑵有针对医院耐药菌感染的具体措施:举例MRSA或VRE或产ESBL细菌的控制措施,并达到“办法 ” 的要求(包括如何发现、诊断、报告、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导、消毒措施、接触隔离措施(标识)、 医务人员对病人的宣教等)一项不符扣1分 ⑶有医院暴发的处理预案及监测报告制度措施;有聚集性发生或者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与控制总结。一项不符合扣1分

⑷有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及围手术期用药管理的具体制度与干预措施无 扣2分

⑸有全院各类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记录;专职人员至少每两年有一次外出参加培训班或参加学术会的机会

⑹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与总结。

⑺有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举例)。

(5---7)一项不合格扣0.5--1分,扣完为止

二、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1、环境整洁:□整洁□一般□脏乱环境不整洁扣0.5分

2、医务人员防护:

口罩:□ 有□一次性口罩□纱口罩□其它□ 无

帽子:□有□一次性帽子□重复使用□其它□ 无

护目用具:□有□无正确使用:□是□否

防护用品配置不到位、或不能正确使用扣1分

3、手卫生:

诊室内牙椅数量:__个;水池数量: __个;

水龙头开关方式:□手拧式□脚踏式□肘式□ 感应式

医务人员手卫生:观察4位医务人员(包括1位拍牙片病例的放射科医生)

方式:洗手___次;干燥方式: □ 纸巾□干手器□毛巾□无

戴手套:□是□否;脱手套后洗手:□是□否;

速干手消毒剂:□有□无

洗手设施不合格、或1人洗手不合格:扣1分

4、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

清洗、消毒等规章制度:□ 有□ 无内容正确:□ 是□ 否

【末根据《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建立规章制度、或制度不正确的:扣1分】

专用清洗、消毒间:□ 有□ 无整洁:□是□ 否

【无专用清洗、消毒间:扣1分】

手机、车针、牙髓扩大针等的消毒灭菌程序:□清洗→灭菌□ 消毒→清洗→灭菌

手机、车针、牙髓扩大针、牙周洁治器等的消毒灭菌方法:

□压力蒸汽灭菌□ 消毒剂浸泡,名称:____ ___时间:___ 小时□ 其他方法:______

器械消毒灭菌前的清洗方法:□清水清洗□ 清水加酶清洗□ 超声波清洗□ 手工清洗□ 机械清洗 其他:□

【器械清洗、消毒,一项不合格,扣1分】

5、 口腔科医疗废物的管理:

分类正确:□是,□否:

容器、封口、标识合格:□是,□否:

登记、交接合格:□是,□否:

分类、包装、交接等一项不合格扣1分,扣完为止

三、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

(一)胃镜清洗消毒

1、是否根据《规范》制定了规章制度:□有□无没有规章制度的,扣2分

2、胃镜数量:条,活检钳条。

3、半日检查/治疗病人例数(实查,按前一周均数):例。

4、设专用清洗消毒间:□是□否不合要求扣1分

5、清洗消毒人员是否受过《规范》培训:□是□否消毒人员无受过培训扣1分

6、清洗消毒人员防护:□口罩□帽子□手套;□防水围裙或隔离衣一项不合要求【2分】

7、加酶清洗:□是,□否

每条更换:□是,□否;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

8、清洗消毒方法:

手工清洗,符合《规范》要求:□是□ 否原因 ______

清洗后干燥设施与方法:□有□ 无方法:______

消毒后干燥设施与方法:□有□ 无方法:_____

机器清洗,具有卫生许可批件:□是□ 否

机器清洗前手工清洗:□是□ 否

使用消毒剂的名称、浓度、时间:______

清洗槽每天终末清洗消毒:□有□否

消毒槽(桶)更换消毒剂时清洗消毒:□是□否

清洗、消毒、干燥等一项不合格扣1分

9、活检钳、切开刀等附件的灭菌:□ 是,方法:____□否,消毒方法:_____

10、消毒/灭菌剂定期监测(浓度、生物学):□是□否

11、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是□否

12、咬口器、弯盘的处理方法:□ 压力蒸汽灭菌,□ 消毒剂浸泡,□一次性使用

13、胃镜及附件的储存专用柜:□是□否

14、专用柜定期清洁、消毒:□ 是,间隔时间____ 天;□否

9-14项,1项不合格扣1分,扣完为止

(二)腹腔镜清洗消毒

1、腹腔镜加酶清洗:□ 是,□ 否不合格扣1分

2、腹腔镜超声清洗:□是,□否【扣1分】

3、腹腔镜每例病人做到灭菌:□是(灭菌方法),□否(消毒方法)

4、腹腔镜数量:□套

5、每天检查/治疗病人例数(实查,按前一周均数):例。

(

4、5两项可了解是否能达到灭菌)【1项不合格扣1分】

四、手术室、ICU、血液透析、供应室的消毒隔离情况(10分)

1、布局设施符合要求,区间划分明确、标志清楚。

2、医务人员管理及监控程序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1项不符扣2分】

五、医疗废物的管理情况(5分)

1、医院的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有,□无是否正确:□是,□否;【扣5分】

2、处理医疗废物的人员经过专门的培训:□是□否

防护措施合格:□是□否,原因:

3、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应分类管理:□是□否

4、临床医疗废物分类、标志、容器、包装袋、交接、登记等情况:

(注:查看1个普通内科病房、外科病房和检验科)【扣2分】

5、不合格的是:

6、锐器置于防渗、防刺的容器:□是□否

7、医疗废物的院内交接记录完整:□是,□否

8、医疗废物储存地点和设施符合当地的规定(地点固定、容器或房屋符合要求、有洗手设施):□是 ,□否,原因:

资料的登记、保存符合要求:□是 ,□否,原因:

9、微生物实验室高危医疗废物的处理:

是否先消毒或灭菌处理:□是□否,原因:

10、医疗废物日产日清:□是,□否,原因:

【2-10项,1项不合格扣3分,扣完为止】

六、传染病管理(10分)

(一)、传染病的管理与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2分)缺1项扣1分

查有关资料、检查法规、规章制度等的执行情况和传染病控制的预案及应急处理措施

(二)、疫情报告工作(3分)1项不符合扣2-3分

查阅疫情报告制度及有关资料

1、 有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按规定报告疫情工作。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院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2、 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三)、传染病预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2分)缺1项扣1分

查阅人员培训和考核的有关资料和记录,随机抽临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3-5人考核传染病防治法知识

(四)、传染病科或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3分)缺1项扣1分

按《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检查科室布局合理,设施、配置规范。如肠道门诊,发热门诊、传染病房等的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

医院感染分类范文第5篇

管理及护理措施

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儿病室收治的新生儿危重疾病,需要在特定区域进行监护和治疗。

由于新生儿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能力不足和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其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弱,容易受病原体侵袭,易发生院内感染。

常见所致新生儿感染的部位是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霉菌等,会危害新生儿康复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我院于2007年元月—2008年12月共收住的新生儿319例,发生上呼吸道感染17例,皮肤感染8例、上呼吸道感染率为5.3%;脓疮症感染率为1.8% ,因此加强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和护理,有效的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更好的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新生儿病室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空气污染:

新生儿病室是近年来逐渐被医院重视和分支出来的科室,存在许多建筑布局及功能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基层医院,新生儿室房间过小、过于密集,新生儿床单元占地面积不足3㎡,陪护探视人员多,病室人流量大,使病毒及细菌在空气中悬浮使室内空气受到污染监测空气菌落在733cfu/m3,并有霉菌生长。

1.2医疗用品污染:

用于患儿的器械:听诊器、体温表、小儿喉镜、新生儿气管插管、氧气湿化瓶等,会因操作不严密受污染,以致发生医院感染,经监测听诊器、小儿喉镜,氧气湿化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清洁消毒和更换,细菌培养结果均显示为菌落超标。(使用时间24小时)

1.3婴儿暖箱污染:

早产儿、低体重儿、低体温新生儿、置于暖箱内,由于培养箱内

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加大了置暖箱中的新生儿感染的危险性。对连续使用的暖箱操作窗及圆窗塑料套物体表面细菌培养;菌落超标,有霉菌生长,并于水槽、水杯的入口处监测出绿脓杆菌。

1.4非医疗用品的污染:

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婴儿床垫、毛巾被、澡具等用品的污染也是造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于婴儿床垫物体表面监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致婴儿脓疮症皮肤感染的发生。奶瓶、毛巾置消毒柜内做消毒和保存,经监测有细菌超标生长现象。

1.5医护人员手的污染:

医护人员手也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一个主要途径,是接触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于婴儿沐浴室护理员手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故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做好手卫生是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2、致危险因素的原因

2.1病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

新生儿室过于密集,陪护及探视人员流动次数多,会带来更多的细菌污染。加上紧闭门窗,室内空气不流通是造成空气污染发生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2.2医院感染意识淡薄:

医务人员如对控制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忽略一些看似细小的环节,往往形成通过医疗用品及手的传播途径。比如,听诊器、手的污染、致病菌可通过这些外源传播。

2.3婴儿暖箱使用后未及时清洁消毒:

婴儿暖箱培养完婴儿后,不及时清洁和消毒,经监测水槽排水管口、水杯,细菌培养出绿脓杆菌,也是导致新生儿道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2.4新生儿用品置消毒柜内消毒和保存的误区:

消毒柜其温度并不能达到灭菌要求,监测其内毛巾及消毒柜内壁有大量细菌生长,存在医院感染危害。

3、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护理措施

目前新生儿医院感染已引起医院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管理,其有关新生儿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疗用品及非医疗用品、消毒、灭菌隔离,婴儿暖箱及时有效的清洁,消毒,监测和护理措施,对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管理及护理措施为:

3.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知识的认识和重视。尤其是加强产科、儿科、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督导他们的无菌技术行为,并认真落实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3.2新生儿病房的空气消毒:

合理设置新生儿床单元,病室安装空气净化器,每日开窗进行有效通风30分钟,避免直流风。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控制陪护及探视人员。对病室物体表面、门把手每日用250mg/L84消毒液擦拭消毒。对隔离新生儿病室采用3%过氧化氢水溶液20ml/m3喷雾消毒。

3.3医疗用品的消毒

氧气湿化瓶及管道每日更换、消毒。湿化液每4小时更换(使用灭菌蒸馏水)听诊器、体温表等用品一婴一用一消毒。

3.4婴儿暖箱的消毒:

做好婴儿暖箱全面及时有效的清洁消毒和监测是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严格执行每培养完一个婴儿,对暖箱必须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制度,尤其是对水槽、水杯、操作窗、垫圈、圆窗塑料套空气输入管及床搁板的清洗和消毒,对以上易受污染,藏污纳垢的关键部件,用500mg/L84消毒液浸泡、擦拭,30分钟后,用清水清洗或擦拭,再用洁净无水布擦干;对操作窗、圆窗塑料套、水槽、水杯采样经细菌培养,均无菌生长,达到清除感染隐患的目的,避免由此引起的新生儿医院感染。

3.5医护人员手卫生:

每个新生儿床单元均放置洁夫柔消毒凝胶一瓶,供操作前后或连续操作时手卫生使用,做到每次接触每次消毒,为切断传播途径起到

有效的控制作用。

3.6非医疗用品的消毒:

奶瓶、奶嘴、毛巾、婴儿用品每次使用、清洗后均选压力蒸汽灭菌方法。做到一婴一用一灭菌,取消消毒柜内消毒和保存婴儿用品的方法。

3.7分组护理:

对隔离新生儿采取分组护理措施,床头标明隔离种类,护理用品床旁固定使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对隔离婴儿暖箱用后做好终末消毒,经监测合格,贴消毒合格标示。

3.8加强呼吸道护理:

针对呼吸道的感染因素,加强对新生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利于痰液流出,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防止粘膜损伤。吸氧时每4小时更换氧气湿化液,鼻腔内有粘液用消毒棉花轻轻擦去,喂养过程中动作应缓慢避免误吸。

3.9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柔嫩,易擦伤感染应保持新生儿床垫、毛巾衣物洁净、干燥、无渣屑,每天清洗,防止肛门周围的粪便污染阴道及尿道,皮肤褶皱处扑上适量婴儿用粉,婴儿用品一婴一用一更换,避免交叉感染。

4.0脐部护理:

脐带脱落前应保持局部干燥。每日检查脐带有无渗血和脓液,涂以75%酒精消毒,用无菌辅料覆盖。

4.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提高产科技术,预防产科并发症,减少侵入性操作,避免外源性感染。

4.2加强监测、监督管理机制:

监测和监督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每月定期监测手术室、产房、婴儿沐浴室、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空气及物体表面,尤其是加强对婴儿暖箱的细菌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整改,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

5、小结

医院感染分类范文第6篇

为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特制定本程序。

一、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二、处理流程

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 及时报告 医院感控科

院感管理委员会 ↓

流行病学调查 确认医院感染暴发

隔离病人加强消毒并查找感染原因汇报分管院长

制定控制措施并实施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要求进行上报

写出调查报告、制定防范措施

三、报告

1、口头报告: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医院感染病例时,立即报告感控科。

(1)感控科调查发生医院感染5例以上疑似病例或3例以上确诊病例时,应及时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道里区疾控中心。

2、书面报告: 经核查确诊后感控科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相关部门递交书面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四、应急处置

1、隔离诊治病人

(1)将院内感染病人及疑似病人分室诊治,与其它普通病人进行隔离; (2)将传染病人及时转送专科医院救治。

(3)必要时对易感病人实施分区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收治新病人; (4)相关科室联动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环境卫生学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2、环境处理

院感人员现场指导,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垃圾处理工作。

3、流行病学调查

(1)对所有院感暴发病例进行查看、了解病史、核查实验室检验结果,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

(2)进行核实会诊,确认是否为真正的院感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3)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及时完成调查报告。

5、制定控制措施 (1)根据初步调查结果,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控制医院感染。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控制科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处理。

(3)分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4)积极做好诊治控制工作。

(5)根据感染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和控制情况,实时调整相应控制措施;必要时可采用关闭病房等措施。

上一篇:用信仰的力量范文下一篇:优秀生物课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