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管理制度范文

2023-09-21

农贸市场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监管趋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谋划、有序推进,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围绕营造良好的市场准入环境、营商环境、竞争环境、消费环境,有效树立现代市场监管理念。为实现 XX 市市场监管不断取得新成就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实现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商事制度框架,健全竞争政策体系,形成科学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构建以法治为基础、企业自律和社会共治为支撑的市场监管新格局,形成有利于创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便利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一)全面形成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

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统一、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规则全面形成。各种行政审批大幅削减,商事登记前置、后置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各类不必要的证照基本取消,新增市场主体持续增长、活跃发展,为带动消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二)全面形成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

消费维权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消费维权机制进一步健全。统一的消费投诉举报网络平台基本形成,消费维权的便利程度大幅度提高。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发展壮

大,消费维权社会化水平明显提高。商品和服务消费的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消费满意度持续提高。

(三)全面形成权威高效的市场监管体制

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市场监管格局进一步完善,形成统一规范、权责明确、公正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执法体系。

三、主要工作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场监管工作改革发展的决定》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结合我市实际,在“十三五”市场监管的基础上,向“完善体系、提升跨越”为主的阶段转变。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市场监管格局,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

(一)坚持以党建引领全局发展

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教育决策和部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为重点,弘扬“爱岗、敬业、奉献、服务”的市场监管精神。进一步坚强作风建设,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全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坚定、作风建设过硬、专业行动有力”的高素质市场监管队伍。

(二)坚持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完善市场监管和服务,促进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主消费,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环境。按照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保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经营权限,为各类经营者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

(三)坚持深化“从简服务”工作理念

进一步削减各类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和资质认定,最大限度缩减审批范围。化解“领照容易、领证难”的矛盾,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和社会管理功能。完善商事登记前置、后置审批事项目录管理,简化投资项目审批,实行“一站式”网上并联审批,明确标准、缩短流程、限时办结。

(四)坚持提高便利化服务水平

改革企业名称核准制度,赋予企业名称自主选择权。除涉及前置审批事项或企业名称核准与企业设立登记不在同一机关外,逐步实现企业名称不再实行预先核准。向社会开放企业名称数据库,完善企业名称管理规范,丰富名称资源。增强企业变更名称的便捷性,提高办理效率。强化不适宜名称强制纠正机制,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取消不合理限制。加快推进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提高信息化、便利化水平。

(五)坚持加强市场广告监管

围绕食品、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重点商品,加大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力度。坚持广告宣传正确导向,严厉打击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和造成不良影响的广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广告监管方式,加强广告监管平台和互联网广告监测平台建设,健全广告监测制度体系。实施广告信用评价制度,建立违法广告预警机制,完善广告市场主体失信惩戒机制。充分发挥广告行业组织的作用,强化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主体责任,引导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

(六)坚持强化产品质量

对食品、药品、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特种设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产品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严格落实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加强产品服务质量监管。严厉查处质量低劣、违反强制性标准、存在质量和安全风险的产品,坚决遏制质量安全事故。加强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商品,加大质量抽检力度,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

(七)坚持相关领域规范管理

规范商品交易市场主体经营行为,推动商品质量合格、自律制度健全,深化诚信市场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依法依规开展成品油质量抽检,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做好旅游、野生动物保护、拍卖、文物、粮食等领域规范管理。强化对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检查,严肃惩处会计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扫黄打非”和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犯罪等社会综合治理工作。

四、重点工作 (一)着力打击伪劣商品违法行为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日常消费品的打假力度,严惩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农村假冒伪劣的打击力度,加强对食品药品、农资、家用电器、儿童用品等商品市场的整治,对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未经认证擅自出厂、销售、进口的行为,加强执法查处。强化假冒伪劣源头治理,建立商品生产、流通、销售全链条监管机制,完善重点产品追溯制度,构建清晰可追溯的责任体系。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增强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的震慑力。

(二)着力健全认证检测体系

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市场化改革,支持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发展。完善购买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制度,健全在市场准入、市场监督和行政执法中采信认证检测结果的措施和办法。加强创新,提高现场快速智能识别和定性定量分析的检测技术水平。加快提升认证认可检测服务市场监管能力,推进其在电商、微商等新兴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强强制性产品认证,维护质量安全底线。加强自愿性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筑牢质量品牌提升基础。加强检验检测认证品牌建设。

(三)着力加强日用消费品监管

适应百姓消费品质提升的迫切要求,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的引导和约束功能,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缩小国内标准的差距,提高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程度,逐步实现与国内销售产品同标准、同质量。强化服装、日用百货、家用电器、建材等质量监管,查处“三无”产品和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四)着力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

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实施好食品药品安全相关规划。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消费维权机制,加强消费维权制度建设,简化消费争议处理程序,推动完善食品

药品消费公益诉讼机制,充分发挥消费者组织作用,提高百姓食品药品消费维权效率。

(五)着力维护未成年 人和老年人消费权益

加强对婴幼儿用品的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大对婴幼儿奶粉、食品、服装、玩具等的抽查检验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确保婴幼儿消费安全。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器材、文化用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加强对康复治疗、特殊教育市场监管,严格经营资质和服务标准,严厉查处无照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不法行为。丰富老年人消费需求,加大对老年保健食品、健康用品、休闲旅游等领域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的整治力度,清除消费陷阱。提高老年用品设计、制造标准,确保老年用品的安全性、便捷性和适用性。规范基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务等养老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六)着力完善消费投诉举报平台

按照便利消费者投诉的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消费者投诉举报互联网平台,优化提升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价格投诉等重点领域消费投诉举报平台功能,建立消费投诉、消费维权公开公示制度。推进“12315”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景区工作向基层和新领域延伸,建立覆盖城

乡的基层消费投诉举报网络。推进“12315”与相关行业、系统消费者申诉平台的衔接与联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指挥调度系统建设,强化统筹协调、考核督办、提示警示和应急指挥。

(七)着力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建立“谁生产谁负责、谁销售谁负责”的责任制,明确消费维权的责任链条,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健全消费品生产、运输、销售、消费全链条可追溯体系,实现产品可追溯、责任可追查。严格落实企业“三包”制度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完善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对问题产品采取修理、更换、退货、损害赔偿等措施。严格规范生产经营者价格行为,落实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度。建立产品质量和服务保证金制度,全面推行消费争议先行赔付。在产品“三包”、重点消费品等领域实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加强第三方专业监管和服务。

五、组织保障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县区市场监管部门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协调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具体抓好市场监管发展

各项任务的落实工作。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将《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二)坚持加强组织协调

各部门、各地方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作为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切实抓实抓好。建立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统筹推进规划明确的重要任务和改革部署,明确分工,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强化政策支撑,增强要素保障。全面实现规划目标。

(三)坚持明确责任分工

各部门、各地方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改革,运用创新性思维、改革性举措,创造性地落实好规划任务。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树立大局观念,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把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纳入年度工作部署,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扎实推进规划的实施。适时开展《规划纲要》执行情况总结评估,分析实施效果,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四)坚持强化督查考核

建立规划实施跟踪评估和绩效考核机制,推动规划有效落实。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与总结,每年向市政

府报送规划实施情况报告,总结规划实施进展,提出推进规划实施建议。在规划实施中期组织开展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果纳入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范畴,建立规划实施长效机制。

2020 年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计划

2020 年,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市场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以创新服务为手段,聚力优化营商环境 1.发挥职能引领作用。引导企业通过主持或参与制定标准,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式,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

2.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充分发挥新一轮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将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纳入市场监管大格局的有利条件,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的发展和保护力度,围绕家纺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家纺质量合作社的配套支持和指导力度,做好家纺行业的转型升级,提高 X 家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3.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主动对接重点项目,及时协助解决辖区重点项目建设企业各类市场监管服务问题,建立重点建设项目动态跟踪制度,点对点进行服务,促进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以保障安全为底线,全力加强日常监管 1.全力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重大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的底线,巩固和发展食品安全稳定向好的势头。推进综合治理。深化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整治,坚决查处食品非法添加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大型超市、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商圈闹市等重点区域的整治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营造安全的饮食和用药环境。

2.严抓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继续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在全市深入开展为期一年的特种设备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充分发挥特种安全设备信息化系统作用,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风险管理数据库,深入排查和有效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责任事故,切实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突出重点行业监管。加强网络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网络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加大广告行业整治力度,加强对虚假违法广告、非法集资广告、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广告的整治。强化打假治劣,开展产品质量打假行动,为辖区群众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近期,我们针对双节两会等重大节日和重点时段,结合市监职能及近期工作重点,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以“从严治党、提质增效”作风建设百日专项行动,食品安全“春雷”守护行动,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药品安全百日专项整治,特种设备安全“两节”专项整治和全市教育收费专项检查为主要内容的“1+4”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解决好节日期间老百姓衣食住行游购娱”等消费安全问题,确保过一个安全、祥和、欢乐的节日。

三、以履职尽责为目标,着力健全市场监管体系 1.创新市场监管举措。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探索建设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实施精准监管,缓解监管力量薄弱的矛盾,不断提高安全监管的效能。

2.提升消费维权成效。积极探索应对“职业举报人”措施,加大消费侵权案件查办力度。进一步整合各举报投诉平台,在及时率和满意度上寻求突破,高质量做好消费维权保障工作,更好地维护消费者权益。

3.强化市监惠民成效。继续做好计量惠民、计量惠企相关工作,进一步让人民群众、市场主体得到方便和实惠;扎实推进“放心消费”建设,持续进行市场快检工程。

四、以从严治党为准线,锻造履职尽责好队伍 1.突出政治引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继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开展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推进党建阵地规范化打造;系统谋划党建品牌实体化拓展,扎实推进党建活动多样化延伸。

2.从严正风肃纪。强化专项督查和日常检查,深挖“庸懒散慢拖”现象,促进市场监管队伍党风政风始终保持良好态势。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廉政风险防范,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廉政教育、廉政谈话提醒,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3.强化能力建设。针对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职能不断拓展的实际,积极抓好各类教育培训,提高全系统干部

农贸市场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本次作业要求有目的、分阶段考察渠道体系。

第一阶段(20%权重):用50天左右(11月8日前)时间自愿组建考察小组,每组人数不多于4人;制定并提交考察计划,包含考察行业,可行性,预期结果,成员详细分工协作等情况。成员分工要确切,整个计划经老师看后同意即可开始行动。

第二阶段(60%权重):用60天左右时间(3月4日前交),以实地考察结合资料分析等方式对某行业或某类产品的实际渠道构成进行研究,并形成考察报告,包含考察手段、渠道构成和类型、渠道问题和不足、改进建议和总结,并制作成ppt文件。可以结合具体企业来着手。

第三阶段(20%权重):10月底到3月初,选择优秀小组作品PDF讲解。

过程中有任何情况或疑问,请及时联系老师

农贸市场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摘 要】 内部审计制度创设是指由谁来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其创设模式包括所有者创设、管理层创设、强制创设。从逻辑上来说,所有者创设优先,管理层创设次之,强制创设最后。不同的创设模式都有相应的创设条件,内部审计潜在需求较强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是通用的创设条件,不同创设者的创设动力及能力是关键的条件因素,所有者创设能否出现的关键是其创设动力及能力,管理层创设能否出现的关键是其动力,而强制创设能否出现的关键是其对内部审计潜在需求的估计及对所有者创设和管理层创设能否出现的估计。上述理论框架能解释现实生活中不同情形的内部审计制度之建立。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制度创设; 所有者创设; 管理层创设; 强制创设

一、引言

任何一个组织都会建立治理机制来应对威胁其组织目标的消极因素,创设内部审计制度是这个治理机制的重要要素之一。不少研究已经发现,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已经成为组织治理的基石。再好的制度,也需要有创设者;没有创设者,制度效果就无从谈起,内部审计制度也是如此。从某种意义来说,要发挥内部审计功能,首要的事项是推动内部审计制度的创设。现实中,许多问题较严重的组织并没有内部审计机构,这些组织不是不需要内部审计制度,而是缺乏内部审计制度创设者,也就是没有机构或个人来推动或主持设立内部审计制度,这些组织的内部审计需求没有成为有效需求。

关于内部审计制度创设,有文献介绍了国外强制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一些情况,也有文献建议对一些组织实施强制性的内部审计要求。关于内部审计制度创设模式还缺乏相关的理论框架。本文将内部审计创设区分为所有者创设、管理层创设、强制创设三种模式,提出内部审计制度创设的理论框架,并用这个理论框架来分析若干例证。

随后的内容安排如下:首先是一个文献综述,梳理相关文献;其次,对内部审计不同创设模式进行理论逻辑分析,提出内部审计制度创设的理论框架;再次,用这个理论框架来分析不同创设模式的例证,以一定程序上验证这个理论框架;最后是结论和启示。

二、文献综述

关于内部审计需求,多数文献研究需求因素[ 1 ],一些文献涉及外部审计机构的法定审计[ 2-4 ],但是,鲜有文献研究内部审计制度由谁来创设。与此相关的文献是关于实行强制性内部审计的研究。强制性内部审计,就是由法律规定必须建立内部审计机构,这是强制性创设。有文献介绍了国外强制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一些情况,也有文献建议对国内一些组织实施强制性的内部审计要求。

美国通过《1978年督察长法案》《1988年督察长修正法案》《2008年督察长改革法案》,创设了联邦政府各部门强制内部审计制度[ 5-9 ]。瑞典通过《政府机构内部审计条例》(1994年),荷兰通过《荷兰政府账户法》(2001年),英国依据国库部的规定,加拿大按照国库委员会秘书处制定的《内部审计政策》,创设了政府机构强制内部审计制度[ 9 ]。一些文献也建议通过立法来推动我国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 10 ]。

2003年之后,美國等一些发达国家对上市公司实行强制内部审计制度[ 11 ],我国对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也强制要求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12-13 ]。鉴于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一些文献建议在国有企业实行强制内部审计制度[ 14-15 ]。

总体来看,现有文献主要介绍了国外的强制性内部审计制度,并就国内一些组织实行强制性内部审计制度提出了建议,但关于内部审计制度创设模式还是缺乏理论分析。本文拟提出这个理论框架,并用这个框架来分析若干内部审计制度创设例证。

三、理论框架

内部审计制度创设模式主要关注谁来创设内部审计制度,而可能的创设者有多种,所以,本文首先分析由多种可能的创设者来创设内部审计制度的逻辑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创设者创设内部审计制度的条件。

(一)内部审计制度创设的逻辑过程

内部审计制度的可能创设者有三种,一是所有者及其类似者,二是管理层,三是政府强制。那么,这三者创设内部审计制度时,何者优先?一般认为,内部审计主要是经营权监督,然而,在特殊情形下,也可能是所有权监督。当内部审计是经营权监督时,内部审计制度创设者应该是组织的管理层;当内部审计是所有权监督时,内部审计制度创设者应该是组织的所有者。然而,无论是所有者,还是管理层,要成为内部审计制度创设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则内部审计制度难以创设。此时,如果影响组织目标的消极因素较为严重,就需要政府来强制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总体来说,内部审计制度创设模式分为三种:所有者创设、管理层创设、强制创设,三者创设内部审计制度的逻辑过程如图1所示。

图1中,首先内部审计制度创设的优先者是所有者,其次是管理层,最后是政府强制。为什么会具有这种优先权呢?首先,政府强制应该是最后选择,当组织本身的利益相关者都不创设内部审计制度时,如果该组织确实需要内部审计制度,政府才出来作出强制性规定,强制创设内部审计制度。如果组织本身的利益相关者自己能创设内部审计制度,政府就不宜干扰组织内部的制度创设。所以,强制创设应该位于最后。事实上,政府强制创设内部审计制度是对所有者创设的替代,当所有者有创设动力,但是没有创设能力时,政府就替代所有者来行动,所以,政府强制创设,本质上可以是一种所有者监督。

其次,就所有者创设与管理层创设来说,在委托代理关系合约中,所有者和管理层法律意义上平等,但是事实上并不平等,所有者处于优势地位,对代理人的选择及合约的主要内容,所有者作为委托人具有主导权;同时,组织目标是否达成,对所有者利益影响最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组织目标是所有者利益的体现,也是所有者对代理人的托付,还是代理人承担的经管责任,组织目标达成了,所有者利益也就实现了,代理人的经管责任也就履行了。所以,所有者非常重视组织目标能否达成,当然也就关注抑制影响组织目标之消极因素的内部审计制度了。所以,如果所有者具有创设内部审计的需求,同时还具有创设能力,那么所有者应该创设内部审计制度,此时的内部审计就是所有权监督。当然,通常情形下,既然所有者将组织交托给管理层来营运,组织目标的达成主要应该由管理层来关注,只有当所有者预期管理层创设内部审计制度动力不足或者所有者创设的内部审计制度更加有效时,才会真正行动起来创设内部审计制度。所以,所有者创设的这种优先权通常情形下是不会行使的。

最后,当所有者没有创设内部审计制度的动力或不具备创设能力时,管理层才有机会创设内部审计制度,此时的内部审计就是经营权监督。当然,完全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形是,某类组织确实需要内部审计制度,所有者无创设能力,而管理层无创设动力,此时,政府应该进行强制创设,此时的强制创设,既可以从所有权监督出发,创设所有权监督属性的内部审计制度,也可以从经营权监督出发,创设经营权监督属性的内部审计制度。

当然,从逻辑上来说,还有一种情形,就是上述三种创设主体都没有创设,该组织就没有内部审计制度。这其中的原因较多,主要是不具备创设条件,此时,该组织如果确实需要内部审计,就是创设主体不作为。当然,首先是所有者不作为,其次是管理层不作为,最后是政府不作为。当政府是组织的所有者时,政府就是双重不作为。

(二)创设条件

以上分析了三种情形的内部审计创设:所有者创设、管理层创设、强制创设。接下来,笔者分析这些创设发生的条件。

人们都是理性的,不会为审计而审计,所以,创设内部审计制度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这些条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有较高的内部审计潜在需求,没有这种潜在需求,当然也就没有必要创设内部审计制度;二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内部审计虽然能发挥抑制影响组织目标的消极因素之作用,但是,其本身也是有成本的,只有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时,这个制度才有可能创设;三是具有创设动力及能力,没有创设动力及能力,内部审计需求只能是潜在需求,不会转换为现实的有效需求。正是这三个条件的共同作用,内部审计制度才得到创设,其大致关系如图2所示。

内部审计需求直接源于影响组织目标的消极因素,而这些消极因素又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人性特征产生的消极因素,包括自利产生的代理问题及有限理性产生的次优问题;二是由于组织环境产生的风险因素,包括内部风险因素和外部风险因素。为了应对这些消极因素,由各種机制组成的治理框架得以建立,内部审计是其中的重要机制之一,所以,对消极因素的抑制形成内部审计潜在需求。

然而,在多种可选择的治理机制中,是否会选择内部审计,需要依赖成本效益原则。根据这个原则,首先,估计内部审计制度的成本及其功能,内部审计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及其耗用会形成内部审计成本,而内部审计审核、监督和评价功能的发挥就会产生抑制消极因素的效果,这二者之间应该有个比较,只有产出大于投入,内部审计制度才是合宜的。其次,还要将内部审计制度的投入产出比与其他治理机制相比较,只有内部审计制度的投入产出比大于其他治理机制时,内部审计制度就具有了比较优势,此时的内部审计制度才是真正意义上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即使具有比较优势的内部审计制度,还需要有创设者,没有创设者,内部审计制度的优势只能是潜在优势。本文前面已经指出,可能的创设者包括所有者、管理层和政府,而这些创设者是否会行动,决定因素是各自的创设动力及能力。

就所有者来说,其创设动力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对组织目标的关注程度,所有者对组织目标达成程度越是关注,其创设动力越强。从理论上来说,组织目标达成程度是所有者利益的基础,所有的所有者都应该关注组织目标的情况。然而,在有些情形下,所有者不一定真正关注其投资或供资的组织。例如,上市公司的小股东投资于上市公司是投机,而不是投资,这种所有者当然不会关注公司各种目标的达成程度;又如,一些公共部门,其上级作为所有者本身也是公共部门,上级部门本身可能就不关注其组织目标达成情况,对其下属组织的目标当然也就更不关注了。二是对潜在内部审计需求的估计,估计的内部审计需求程度越高,所有者预期内部审计制度的作用越大,从而其创设内部审计的动力也就越强。当然,不同的所有者对内部审计需求的估计可能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创设动力。三是对内部审计制度成本效益的估计,内部审计制度越是具有成本效益性,所有者创设内部审计制度的动力也就越强。当然,不同的所有者对内部审计成本效益的估计可能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创设动力。

所有者创设内部审计制度需要有较强的动力,没有创设动力,当然也就没有创设行动。然而,如果没有创设能力,创设动力也无济于事。那么,所有者创设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主要是所有者作为一个整体的行动能力,如果所有者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行动能力,则在创设动力的驱动下,可能具有行动能力;如果所有者作为一个整体不具有行为能力,则创设动力也难以成为创设力行动。一般来说,所有权越是分散,所有者作为一个整体越是难以具有行为能力,大家都会搭便车,都指望其他的所有者来行动,最后是大家都不行动[ 16 ]。所以,所有权分散的组织,所有者创设内部审计制度的能力较差。当所有权较为集中时,所有者从事制度创设的激励密度高,组织目标的成败与所有者本身的利益关联度较大,所以,一般不会搭便车,从而其创设能力较强。因此,所有权越是集中,所有者创设内部审计制度的能力越强。

就管理层来说,其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行为能力,不存在创设能力问题,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创设动力。管理层创设动力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对影响组织目标的消极因素的关注程度,管理层对消极因素的关注程度越高,其创设动力越强。从理论上来说,管理层当然应该关注影响组织目标的消极因素。但是,在一些情形下,管理层可能并非如此。例如,在管理层看来,如果消极因素对组织目标的影响并不显著,或者是管理层本身就对组织目标是否达成并不在意,或者是对下属的代理问题采取容忍态度。在上述各种情形下,管理层可能并不关注影响组织目标的消极因素,当然其创设应对这些消极因素的内部审计制度也就动力不足。二是对内部审计制度的成本效益估计,即使管理层关注消极因素,但是,应对消极因素的机制有多种,内部审计制度只是其中之一,管理层会在多种治理机制中进行选择,只有当其认为内部审计制度具有成本效益性时,才会选择内部审计制度。综合来说,当管理层关注影响组织目标的消极因素,并且内部审计制度具有比较优势时,管理层就有动力创设内部审计制度。

就政府强制创设内部审计制度来说,主要是通过立法的方式来强制某些组织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所以,政府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创设能力并不存在问题,关键之处在于其创设动力。换言之,就是政府如何确定何种组织需要建立强制性内部审计制度。一般来说,政府强制某些组织建立内部审计制度,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所有者创设及管理层创设难以出现,二是内部审计潜在需求强烈,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政府才用立法的方式来强制创设这些组织的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潜在需求强烈是指某些组织存在较严重的代理问题、次优问题及风险因素,并且,内部审计制度应该是治理这些消极因素的有效制度之一,内部审计制度具有不可或缺性。一般来说,所有权越是分散或者所有者越是众多,代理问题就越是严格,次优问题也会得到放大,风险因素的控制也可能越松弛。同时,组织环境越是具有动态性、复杂性、竞争性,风险因素越多。

所有者创设及管理层创设难以出现是指以下两种情形:一是所有者没有创设动力或者有创设动力但没有创设能力;二是管理层没有创设动力。当上述两种情形同时出现时,如果没有政府强制创设,该组织可能就没有内部审计制度。一些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很有可能处于这种情形,一些公共组织也很有可能处于这种情形。

所以,一般来说,当某些组织存在强烈的内部审计需求,并且所有者创设及管理层创设难以出现时,政府就应该充当内部审计制度的创设者,通过立法的方式,强制这些组织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政府这样做,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充当了没有整体行为能力的所有者,本质上类似于所有者创设。

四、例证分析

以上提出了内部审计制度创设的理论框架,下面,笔者用这个框架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内部审计制度创设,以一定程度上验证这个理论框架。

(一)所有者创设例证分析

现实生活中,大型组织有多层级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于多层级的内部审计机构有两种体制,一是垂直管理,二是分级管理,前者是内部审计机构向总部审计机构报告工作,后者是向所在内部组织的领导报告工作。由于总部和內部组织之间具有委托代理关系,总部类似于所有者,所以,各内部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在垂直管理体制下,实质上是所有者创设的内部审计制度①。例如,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设立审计部(这个层级不是所有者创设),各一级分行作为中国建设银行的内部组织,全部都建立了总审计室,但是,这些一级分行的总审计室不向所在分行领导负责,而是向总行审计部负责,总行审计部对各一级分行总审计室实行垂直领导,各一级分行的总审计室事实上是由总行创设的。总行对于各一级分行来说,类似于所有者,所以,各一级分行的总审计室属于所有者创设。

下面,用本文提出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中国建设银行各一级分行内部审计制度创设。本文的理论框架指出,所有者创设具有优先权,中国建设银行各一级分行内部审计制度创设也是如此。在垂直管理体制之前,各一级分行(当时称为省分行)都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向分行领导报告工作,这些内部审计机构是分行的内设机构[ 17 ],后来,总行感觉到分级管理的内部审计体制不能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所以,将分级管理体制改为垂直管理体制,实质上是所有者创设取代了各一级分行的管理层创设,这体现了所有者创设的优先权。

那么,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创设内部审计制度的动力来自何种呢?总行认为,分级管理下的内部审计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垂直管理体制更加有利于内部审计发挥其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垂直管理体制下的内部审计独立性增强,能发挥一些在分级管理体制下无法发挥的作用或者是促进这些作用发挥得更好,从而有助于内部审计更好地为组织目标服务;另一方面,垂直管理体制下,不同层级的内部审计资源能整合,从而能提升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更加提升了内部审计制度的成本效益性[ 18 ]。上述原因与本文的理论框架关于所有者创设之预期基本一致。

(二)管理层创设例证分析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是由管理层所创设,所以,不少文献认为,内部审计是经营权监督[ 19 ]。本文的理论框架能解释这个现象。其中的原因是,所有者创设虽然具有优先权,但是,通常只是在估计到管理层创设动力不足或所有者创设的内部审计制度效果更好时才会自行创设内部审计制度,所以,如果估计到管理层会创设内部审计制度,所有者通常不会创设。而政府也是估计到所有者创设和管理层创设都不会出现时,才会出现强制创设。综合起来,只要管理层愿意创设,通常会由管理层来创设内部审计制度,这就是现实世界中管理层创设内部审计制度最多的原因。

(三)强制创设例证分析

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由政府通过立法的方式来强制创设内部审计制度的情形,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公共部门,例如,本文前面的文献综述指出,美国、瑞典、荷兰、英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就强制政府部门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二是公众公司,例如,2003年之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对上市公司实行强制内部审计制度。我国对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也强制要求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本文的理论框架能解释这两类组织的内部审计强制创设。

就公共部门来说,政府是所有者,这种情形下,所有者创设和强制创设合二为一。如果政府预期到某些组织内部审计潜在需求较强,同时还预期到这些组织的管理层不一定有动力来创设内部审计制度,政府就会通过立法的方式来创设内部审计制度。就公众公司来说,股东众多,代理问题较为严重,内部审计需求较强烈。但是,由于股东众多,对于一些股权分散,不存在大股东的公司,小股东作为一个整体没有行为能力,所以,需要政府代替小股东这个整体来行动,从而出现内部审计制度的强制创设。

五、结论和启示

内部审计制度创设是指由谁来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其创设模式包括所有者创设、管理层创设、强制创设,本文分析内部审计制度创设的逻辑顺序及创设条件。

就创设的逻辑顺序来说,首先是所有者创设具有优先权,但是,所有者只有预期到管理层创设内部审计制度动力不足或者所有者创设的内部审计制度更加有效时,才会真正行动起来创设内部审计制度。所以,所有者创设的这种优先权通常情形下是不会行使的。其次是管理层创设,因为组织目标主要由管理层来实现,而内部审计是抑制影响组织目标达成之消极因素的制度设计,所以,现实生活中,管理层创设最多。最后是政府强制创设,当预期所有者创设及管理层创设难以出现时,政府代替所有者通过立法的方式强制创设内部审计制度。

就创设条件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有较高的内部审计潜在需求;二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三是具有创设动力及能力。影响不同创设者创设动力及能力的因素不同,从而这些创设者也具有不同的创设动力及能力。所有者创设能否出现的关键是其创设动力及能力,管理层创设能否出现的关键是其动力,而强制创设能否出现的关键是其对内部审计潜在需求的估计及对所有者创设及管理层创设能否出现的估计。

研究启示,内部审计制度创设是内部审计需求转化为现实内部审计制度及行动的关键,没有创设者,内部审计只能处于潜在需求阶段。现实生活中,一些公共组织的代理问题、次优问题较为严重,风险因素对组织目标的影响也较严重,但是,这些组织却没有建立起能应对这些消极因素的内部审计制度,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创设者。这些组织的管理层本身缺乏创设动力,在这种情形下,政府应该出面来创设内部审计制度,既是所有者创设,也是强制创设。我国的国有企业、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各类问题都较为严重,内部审计潜在需求较强烈,而这些组织的管理层本身可能缺乏创设动力,但是,政府相关部门也没有出来强制创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这些相关部门失职。201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建立审计部门向董事会负责的工作机制。这是关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强制创设的最高也是最原则的要求,这个原则如果得到落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将得以强制创设。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的类似强制要求还未见到。●

【参考文献】

[1] 李曼,施建军.企业内部审计需求动机研究:文献综述与未来发展[J].财贸研究,2012(6):132-138.

[2] 刘燕.论我国《公司法》法定审计模式的选择[J].会计研究,2005(8):25-29.

[3] 郝自贤.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法定审计制度的法理机理[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2):53-56.

[4] 郑石桥,施然.法定审计与选择性审计的区分: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J].会计之友,2015(17):133-136.

[5] GAO.Federal inspectors general-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R].1998.

[6] 王光远.建立政府机关内部审计制度强化政府施政效率和效果[J].中国内部审计,2006(4):16-17.

[7] 刘力云.论发展和完善我国政府部门内部审计[J].审计研究,2007(3):30-35.

[8] 范文萍.美国联邦政府内部审计的发展及其启示[J].财会通讯,2010(3):68-70.

[9] 张庆龙.完善我国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建议[J].中国内部审计,2010(10):27-29.

[10] 郑石桥,张文秀,王旭輝,等.中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

[11] 李曼.高管态度、政府监管与内部审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研究[J].审计研究,2014(2):100-107.

[12] 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Z].2007.

[13] 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Z].2009.

[14] 余金树.从资产所有者角度谈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J].财会月刊,1999(3):43.

[15] 魏昌东.中国企业内部审计法律制度:定位缺陷与完善对策[J].学海,2010(2):164-168.

[16] 戴春平.充分竞争:补偿所有权监督不足的市场安排[J].江苏社会科学,2000(5):61-65.

[17] 张一平.中国建设银行改革内部审计体制[J].中国审计,1999(9):37.

[18] 曲德洋.建设银行内部审计体制改革构想[J].辽宁经济,2005(1):42-43.

[19] 孙立.内部审计动因的委托代理分析:兼论内部审计导向模式的演进[J].财会通讯,2005(12):62-64.

农贸市场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第一章 目的 为规范市场开发渠道,保证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有效控制公司的业务费用支出,节约成本费用,公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市场部及市场开发人员市场开发业务。

第三章 具体工作流程:

一、公司市场开发业务由市场部负责,市场部受分管市场业务所所长领导。

二、市场部工作职责:

1.熟练掌握公司业务范围。

2.负责向目标客户宣传推广公司服务内容。

3.与客户进行洽谈,商定具体合作事宜。

4.起草业务合同,制定具体合同条款上报审批。

5.跟进公司提供的渠道,维护并保持合作关系。

6.对客户进行回访,多方位为客户提供服务。

7.协助技术人员完成项目协议起草与签订工作。

8.对公司政策范围外的费用,要事前申请,事中沟通,事后汇报。

9.做好周、月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

三、工作开展

1.制定工作目标与计划:依据工作职责逐项列明下周及下月的工作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

2.制定工作流程并执行工作计划:根据部门及个人工作目标,直制定具体工作流程,按计划布置本职工作,除非特殊情况,均应按计划执行工作内容。如遇特殊原因,无法开展计划工作,应向主管汇报,并说明具体原因。

3.细化工作内容制定工作模板:根据目标、计划及流程,制定具体的工作内容及办法,并形成相对固定的模板。

4.总结及汇报工作:根据计划所从事的各项工作,要将工作结果汇报给主管人员,并提交书面的工作总结,以备公司工作会议之需。

第四章、市场业务费用管理:

一、费用管理原则

因公司已发放交通、通讯及餐费等补助(详见工资管理制度、业务提成办法及人事管理制度),原则上不允许报销市场部业务员外出自身交通餐饮及通讯费用。如有特殊情况,需向主管人员申请,按审批结果执行;

二、费用类别

1.招待费:包括但不限于因业务发生的餐饮、旅游、提供客户的烟、茶、水果、酒饮及其他食品、礼品等费用;

2.交通费。

3.其他费用

三、招待费分摊标准

1.业务招待费在目标业务1﹪额度内申请招待费。超出部分,原则上公司不予批准。公司提倡并要求业务人员在开发业务时保持必要职业判断,避免不必要损失。

2.如目标合同签订成功,上述招待费用公司承担80﹪,个人承担20﹪。

3.如目标合同签订不成功,上述招待费用公司承担40﹪,个人负担60﹪。

4.在上述个人承担部分,均在项目确定后的当月从工资中扣除。

四、报销申请及报销程序

1.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事1000.00元之内的前应书面向市场部经理、分管所长逐级申请审批,超过1000.00元的,还需报所长董事长审批,并按审批结果执行。费用发生后,报销凭正规餐饮业服务发票或者商业发票等凭证,发票抬头须写明本公司全称,填制经费报销单进行报销。报销单上必须注明招待对象、事由、参加人员。在费用申请与报销时均需写明客户名称,且申请与报销保持一致,不得与不同项目混用,窜用,弄虚作假者,予以记过,情节严重者予以开除。

2.其他费用:其他费用申请以书面为主,特殊情况,可先口头申请,并事后补办书面手续。申请与报销同上述1.

第五章 本制度由市场部制定报所长办公室审核发布,修改程序亦同。

第六章 本制度自2011年8月8日起试行,试行两个月后经修订后正式执行。

第七章 附件

1.《个人工作计划》

2.《个人工作总结》

3.《部门工作计划》

4《部门工作总结》

5.《市场费用申请表》

农贸市场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1、以公司信誉、利益为出发点,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

2、诚实守信、品德高尚、热诚服务、勤奋努力、团队精神、开拓创新。

二、工作范围

1、公司市场开拓。

2 、客户信息管理。

3、市场调研,开发方案的制定,安排实施。

三、管理范围

1、完善市场管理制度。

2、业务员日常业务活动的指导、招聘、培训。

3、营销网络的维系,拓展。

4、业务员业务行为与业绩的考核。

◆市场部人员岗位职责

一、部门经理岗位职责:

1、遵守国家法律及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2、管理部门,协同全体员工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

3、按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案例分析;

4、指导监督市场部主管抓好各项管理;

5、巩固老客户同时开发新客户工作有延续性;

6、重点落实团购合作事宜;

7、准确掌握市场动向、分析市场发展及时定位市场的航向;

8、分析竞争公司优势并及时总结出应对方案,及时反馈给公司;

9、逐步建立完善营销网络;

10、管理部门同时协助市场部主管、拓展人员洽谈,扩大市场的整体业绩;

二、市场部主管岗位职责:

1、遵守法律制度及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2、协助部门经理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

3、各单位团购的落实;

三、市场部经理助理岗位职责:

1、遵守国家法律及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2、协调部门经理、市场部主管、拓展人员开展工作并为其提供服务;

3、日常工作管理;

四、营销人员管理办法:

1、业务人员应将当日业务情况以日报表方式向上级主管汇报,并根据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2、销售人员

每周日应整理本星期区域业务进展和完成情况。分析原因,以书面方式向上级主管汇报,并根据情况调整业务战略。

3、销售人员要熟知各产品的特性(如:灭火器喷射时间等)。

4、销售人员不得答应客户实质性要求。(如有特殊需提前申请)

5、销售人员拓展渠道有:⑴内勤订课用的工作派单;⑵自行拓展;⑶老客户开发;⑷教官部消防自查表。

6、销售人员应遵纪守法。

7、根据上级指定分配的工作与职责,接受上级指导。

8、尊重同事的职责,本着分工合作精神,互为联系,力求配合。

9、公司的宣传资料除正常运用外,不可另作它用。

10、应保持个人仪表,衣着。

11、在外进行业务期间,不得私自利用公司名义从事其它工作。

12、确保业务机密。

13、不得积压任务。

14、善尽职责,防止一切可能发生的有损公司的危险及损害。

15、对每一问题多思考、努力贡献智能。

16、维护公司权益与信誉。

17、根据平时实际情况,提供合理化建设。

18、反馈信息应力求称谓、数字准确无误。

五、营销人员职责:

1、认真遵守执行上级主管制定的各项管理规定及制度,按时报到,接受上级主管当天的工作安排。

2、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热情礼貌地与客户沟通,不得兼做其他公司的业务。如有发现者扣除全部工资,同时给予开除处理。

3、积极完成公司下达的个人经营指标,保证信息的有效。

4、努力配合设计师对业务信息的反馈与跟进,参与谈单,提高签单率。

5、负责公司对外广告宣传,对外发放公司宣传资料,提高公司知名度。

6、不得用任何方式购买业主电话单,不得用电话或其它形式骚扰业主,一经发现罚款100元—200元。

7、积极帮助客户做力所能及的事。

一、日常行为准则:

1、每日按时上班报到,迟到、早退者以公司规章制度处罚。

2、有事需向部门经理请假,无故不到岗者,视旷工处理,连续累积3次以上者给予500元处罚;

3、衣装整洁,保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及精神状态上岗,违者20元/次;

4、每星期五上午业务人员自觉准时返交“市场部负责人”及每月月底每位员工的述职报告,不按时上交者100元/次;

5、每星期五上午必须按时参加部里组织召开的周例会,无故不到岗者视旷工处理;

6、有事情向部门经理请示,擅自做主造成公司利益损失后果自己承担,视情节轻重予相应的处罚,严重者给予开除处分;

7、办公区域内大声喧哗,嘻笑打闹,不注意言谈举止,损坏公司形象的50元/次;

二、业务行业准则:

1、业务人员擅自脱离岗位,无故不联系业务,一经核实给予50元/次警告处分;

3、与客户商定洽谈业务时间,由于我方业务人员不守时,自己的过失造成流失等,视情节轻重,部门经理将给予相应的处罚;

4、业务人员虚报业务情况,一经核实给予严重警告,100元/次;

三、办公室(市场部经理助理)的工作环境:

1、负责办公室内所有表格的整理及规划;

2、负责每日记录每位员工每日到岗情况并及时向经理汇报;

3、负责每星期五上午催交业务员周总结表并进行汇总;

4、负责每月月底整理员工的述职报告;

5、每日记录主任每日或近期工作安排及计划,提醒并协助经理完成相应工作任务;

四、 业务管理:

1、 负责发放、记录相应宣传物品的使用情况。

2、 负责将已拿到手的客户名单整理并归档,有计划地进行拜访;

3、 将客户有层次的整理入档,并定期进行回访,征询客户意见,整理汇总后上交经理;

4、 将已开发、将要开发客户建档立案,重点跟踪落实;

5、 营销人员、市场部主管协调安排落实工作;

农贸市场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我国传统的建材市场问世二十几年以来,大多采用摊位制出租,场地铺位招商的经营方式,依靠单一的提供最简单的物业服务收取租金,创收盈利,这种盈利模式需要市场的地理位置好,交通方便,产品种类齐全,质量好,价格便宜等硬件优势。而运营主要只提供简单的物业服务。

一、如何建立创新型建材市场的体制机制

传统的建材市场在其招商出租、物业服务、收取租金的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的作用下,市场建立的结构体制和运营机制,由于忽视了建材市场不同于其它普通市场的特征,而采取了一般市场的运作手法,使得体制和机制概念模糊,关系混乱,职责不清,对象不明。具体表现在不知道市场应该做什么,我们自己应该怎么做,传统的建材市场都设有招商部,但不清楚,招商究竟应该招什么,招商职能如何转换,招商工作何时结束,为什么招商部要撤销,在市场运营过程中,服务、收费、监管三者之间的关系怎样平衡,怎样促动,都不清楚,而把许多职权全部划归商服中心或市管办,好像权力集中,职能统一,实际上是把矛盾集中,相互制约,结果是困难重重,问题多多,大家都不满意,特别是有的建材市场为了销售商户的产品,专门成立销售部考核业绩、提成返点、效益创收,那就大错特错了。

那么如何建立创新型建材市场的体制、机制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建材市场的性质特征。

什么是市场?什么是建材市场?我们的企业产品是什么?建材市场的特点?我们大家都知道,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活动中,供需双方买卖交易的平台或场所,根据这个定义,建材市场就是建材产品商品的买卖交易平台或场所,建材市场不同于其它商品市场的特征是什么?

1、建材市场不是日用品、消费品的一般市场

日用品、消费品是百姓生活当中每天不可缺少,经常购买的普通商品,而建材产品却不然,百姓十分陌生,有的多年只用一次或几次,甚至有的百姓一生不用一次,百姓对建材产品或商品的了解都是一知半解。

2、建材产品不是消费过程的终端商品,而是中间产品、其商品价值的实现,还有一个再生产的过程。

3、建材产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

根据以上这些特征,我们应当清楚,建材市场的供需双方不同于一般商品。建材产品的买方、卖方,他们除了需要公平交易的环境条件,他们更加需要的是服务,服务,再服务。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建材市场作为一个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就是服务,这种服务也就是为卖方创造优越的销售环境和条件,为买方提供良好的公平公正的购物环境和平台,这些都是通过我们的服务来实现的。

建材市场的产品是服务,与其它企业的产品一样,它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化的表现过程。

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方式

服务对象: 供方、经营商户、买方、消费客户,简称商户、客户

服务内容: 供方:物业服务、增值服务。需方:信息了解、投诉处理 服务标准: 精细化,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了解了建材市场的性质,明确了我们的产品,掌握了我们产品的功能,那么为实现和完成这些目标和功能而设定的部门架构就是我们的体制。

(一)根据建材市场的产品对象和服务功能来设置

1、为商户提供物业服务的部门,商户服务部。

2、为客户提供专门消费服务的部门,客户服务部。

3、对商户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的部门,市场管理部或商场管理部。

以上这些部门完全是按照建材市场的对象、功能设置的,另外我们从建材市场的运营机制来分析,还有一些部门也应该设置。

(二)根据市场的运营机制来设置

一、营销部(运营销售)

传统的建材市场把物业服务、市场管理、促销活动等看做是市场运营,还有的市场专门设立销售部来充实运营,并理解是建材市场的运营,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遏制了建材市场的正常运营,市场营销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专业,它通过运营的手段,将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种模式、一种方法传递给消费者,建材市场的营销正是利用这种原理,将运营销售的一条渠道、一座平台展现在每一个商户面前,让他们在机会平等的面前公平公正的去竞争去拼搏,这就是市场营销部的职责所在,而单一的销售部直接介入到商户产品的销售当中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则会被利润、返点所利用,陷入到同行是冤家的矛盾之中,使市场因为小小的销售利益而与商户形成根本冲突的对立,直接影响租金的收缴,得不偿失,所以在市场整个运营过程中,营销部是龙头,是经营定位的主体,营销部的设置非常关键,很有必要。具体分析如下:

创新型建材市场的战略发展目标,其中的主要内容是商户的增值服务,也就是让所有聚集到我们市场来的商户能够挣钱、创收、增值、盈利,这是创新型建材市场最显著的特征,建材市场设置营销部正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最有效的部门,营销部的职责不是直接的销售商户的产品商品,而是整合建材市场的有效资源,利用市场的整体优势和关系影响为广大的商户提供销售他们产品商品的渠道和平台,发挥建材市场的主导地位和领军作用,让每一个商户在市场经济的各项活动中拿出他们的优质的产品、合理的价格、热情的服务,公平公正的参与到市场经济的竞争当中,从而达到增值创收的目的。

创新型建材市场在运营机制中设置营销部另一个理由则是在今天的市场活动中,在建材市场特征的影响下,每一个单一的经营商户在社会的环境中多数处于弱势地位,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过程中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光靠他们自己是无法克服的,所以,创新型建材市场从战略定位的高度设置营销部,带领他们一起去面对、解决、克服这些困难和问题,

1、以市场营销为主把商户的增值服务放在首位

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建材市场的商户入驻建材市场不仅仅关心市场的地理位置、场地租金、政策优惠、广告宣传,他们更加关心的是市场的体制机制能否适应他们的经营和发展,能否创收盈利,传统的建材市场商户大多都有市场搞的好不好是市场问题,生意做的好不好是商户问题,嘴里喊着市场和商户是一家人,同生死共发展,但从思想上、意识上、态度上、做法上把自己和市场对立起来,市场位置好、租金价位低、政策优惠多、广告宣传火就是好市场,他们自己则跑小区,千辛万苦揽工程,绞尽脑汁找家装,每天跑关系,每月讨欠款,有了生意兴高采烈得意忘形,没有生意,又骂物业又骂市场,这种现状延续至今,他们没有别的办法,无法改变,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主要原因是家装产业链的形成,不和谐的家装市场,同时也是建材市场不作为所造成的。我们认为,建材市场的各种商品,不是百姓生活中的普通日用品、消费品和耐用品,它是家装再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消费者一辈子只选购一次或几次,有的甚至一辈子都不选购,消费者他们不懂或不了解这些中间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他们只能求助于家装公司,在家装设计师、包工头甚至家装工人的指导下去挑选去采购,然后在求助于家装公司去生产,去加工去安装,我们的经营商户正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去适应去经营,因为家装产业链的形成家装公司是龙头,家装设计师是龙头中的龙头,目前国内最著名的瓷砖代理商马可波罗、诺贝尔,因此而专门成立了家装俱乐部,其经营销售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服务设计师。

在这样的激烈竞争环境下,建材商户的生存经营千辛万苦,我们建材市场应该为入驻的商户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这些支持和帮助就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就是增值服务,这种增值服务就是以市场营销为主,为商户提供销售其商品的渠道,搭建销售其商品的平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带领我们的商户走进小区,走向社会,把家装消费者以各种促销活动的手段请到市场来,让商户一对一的与消费者沟通、协助销售其商品。

城市的新建小区是家装消费者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家装公司承揽业务,沟通客户最受益的场所,所以,收集新建小区信息,掌握小区广告资源,带领商户进驻小区是市场营销部的主要工作,建材市场为了商户进驻小区降低成本,再服务商户,这种营销活动要做到宣传广、效果好、商户收益、费用不高,必须要有市场策划企划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营销部门在完美的策划方案,严密的执行方案中去组织、去动员、去落实执行,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在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中,商服部热情服务于商户,客服部热情接待每一位消费者,市管部则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场制定的商户手册,严格监管商户的经营行动,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不受到伤害,整个一线部门在营销部门的牵动下一应百应,相互配合,直接面对我们的商户客户,我们的办公室全面的指挥、调控、协调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人力资源、安保部门紧紧围绕这条主线提供支持和帮助,整个市场上下齐动,部门互动,让我们的消费者穿梭于市场的各个角落,增加人气,让我们的商户每天忙碌于见面、沟通、交流、协商谈生意,接业务,不亦乐乎。这样的经营,使我们的商户没有时间闲坐聊天,更没有时间怨天怨地,骂物业骂市场了。

2、以家装为龙头带动整个市场家居建材的销售

以上介绍的运营模式是以市场营销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场地大,敞开式专业的批发、零售、兼营的环境条件等一般的新建市场。

引进家装公司,搭建公平公正公信的交易平台

在我国传统的建材市场中,有相当一批市场都引进了一定数量的家装公司,设立家装市场,以家装带动整个市场家居建材的销售,如红星、居然、怀特等等,这种模式在建材市场形成的初期,家装作为一种功能上的补充,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建材市场的运营、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当建材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建材市场依靠自身的经营,扩大了社会影响,在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家装公司的存在除了在功能上作为一种补充之外,更多的却是在遏制建材市场的经营发展,当建材市场形成品牌,发展壮大时,家装公司的遏制作用不大,影响不大,当建材市场没有形成品牌反而完全依靠家装这个功能发生作用时,遏制的效果就明显,即使正在发展壮大的建材市场也会感到家装公司的存在,其潜在的危险正在一步步的发挥作用。所以如果选用引进家装公司一定要慎重,特别是经营定位的抉择一定要充分论证当地家装行业、家装市场等的现状需求,以及发展趋势。如果要引进家装公司,就不能把它作为一种功能补充,而应该从社会需求的层面,从家装消费者的角度,从搭建公平公正公信平台入手,采用引进银行第三方增强消费者资金弱势的角度入手,选用装饰诚信通的模式方法,设立家装市场。

如果采用这种模式,要从消费者入手,掌握消费需求资源,占领消费市场,以建材市场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建立一套规范的科学的管理运营机制,引导家装公司在规范的家装市场内,按照诚信通的原理,公平公正公信的为消费者服务,做到这点,取决于市场的力量,社会的资源,银行的诚信,消费者的信心和家装公司的认识度、参与度和公信力,这种模式适合于家装需求大,家装公司品牌少,市场化经营、商场化管理、场馆式经营、品牌商户多的市场。

以上介绍的以市场营销为主和引进家装公司的做法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建材市场在运营和管理中始终处于宏观、中观或被动性的地位来运营,这种运营要求市场的高层高瞻远瞩,调控能力极强,思路清晰,拥有一支执行力特强的团队和员工队伍,这是因为以市场营销为主的模式解决的是如何与家装公司合作或抗衡,引进家装公司的模式,则是如何调控和把握家装公司的再生产过程,保护商户的利益和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如果建材市场要想真正发挥领军作用,扩大品牌影响,在其行业做精做专做大做强,就必须选用第三种模式,成立家装服务中心,大打服务品牌,真正的以家装为龙头带动整个市场家居建材的销售。

3、成立家装服务中心,大打家装服务品牌。

建材市场做家装是创新型建材市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对于这个创新,在业内曾经引起过很大反响。我认为,建材市场成立家装服务中心,大打服务品牌其主要目的,不是做家装业务,更不是创收盈利,此举的真正目的是以家装这种产业形式,带动市场家居建材的销售,让商户创收盈利,并达到增值的目的,这种举创是由建材产品在家装产业链的地位作用决定的。

是家装经过再生产,这个特殊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实现的过程中不规范的家装行为,不和谐的家装市场所引发的。

是建材市场发挥整体优势客观上其实力、能力、魅力要强于一般家装公司消费市场认可所决定的。

是建材市场为了实现战略定位,从宏观上保证创收盈利的具体表现,所以,建材市场做家装优势明显,成效显著,可操作性强,是明智的举措。然而建材市场做家装也有一些不足,必须严格把控。

建材市场成立家装中心,千万不能采用家装公司的理念、模式、方法和手段来运作家装。

二、策划部、企划部

在建材市场的运营过程中,市场的策划工作首当其中,这是因为市场的运营行为,促销活动达到最佳效果都离不开策略规划的执行方案,而完成策略规划,设计创意,物料制作,正是策划和企划部门,营销部正是在这种方案的前提下去执行去落实,运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所以从市场运营角度,策划企划部门不可缺少。

为了保证建材市场的正常运营,从体制、机制的角度,我们从市场的产品功能、对象方面考虑设置了商服部、客服部、市管部,从市场运营机制方面考虑设置了营销部、策划部和企划部,这些部门我们称之为一线部门,一线部门直接服务于市场的商户、客户,为了保证这些部门达到服务精细化,管理人性化的标准,更好的有利于整个建材市场的运营一体化的最终效果,创新型建材市场的体制机制还设置了专为一线部门服务的二线部门,即办公室、人力资源、安保、财务等,从企业的经营管理出发,我们把一线部门的工作看作是企业的经营活动,那么,二线部门的设置主要是市场的管理,这种管理,我们也提高到为一线部门服务的高度来认识,其目的是更好的为商户服务,从市场的宗旨分析,这就是服务,服务,再服务,而这种服务的表现形式则是市场的每个部门负责人统称为部长、主任,部门员工都叫专员,只有营销部负责人可称为经理,即部门的经营管理负责人。

以上我们介绍的创新型建材市场的体制机制,以及设置这种体制机制的目的、意义、作用和影响,其目的是保证市场的战略定位得以实现。

三、创新型建材市场的招商和运营

(一)招商

建材市场的招商是市场筹备到开业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建材市场后期保证正常运营的基本条件。招商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市场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建材市场在前期筹备阶段,把招商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前面已经讲到了,传统的建材市场在招商过程中,大多关注的是市场的广告宣传、地理位置、价格高低、政策优惠等等。我们认为这些环境和条件固然重要,但建材行业经过了二十余年的演变发展,大多数经营商户,特别是品牌商户,在关心这些环境和条件的同时更加关注市场有利于他们经营、生存发展的内在因素,即市场的经营模式、运营手段、团队建设、企业文化等等,因为他们知道内在因素才是他们经营创收、增值盈利的根本保证,根据这些变化,我们在招商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招商定位,招商招什么?

我们大家都知道,市场经济简单的描述就是供求关系的经济,在市场经济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市场的招商是以商户入驻,好招不好招,市场满租不满租为标准,还是以实现市场的战略定位为目标,符合市场经营定位的需求,满足品类合理分布,以及经营布局协调为保 证,也就是市场需要什么招什么,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围绕着我们,传统的建材市场把商户的招商入驻定位为创收盈利的指标,把商户招进来,尽可能的满租,如期开业,开门营业看做是建材市场成功的标准,其实这种定位的招商只是满足了现状,保证了眼前的利益,这也是建材市场不断开业,不断招商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学的招商是在认真分析整个区域市场经济的现状,为实现其战略目标,保证经营定位的需求,主动的去招商,特别是商户入驻必须满足品类分布合理,经营布局协调等条件,这样的招商是主动的招商,有目的的招商,有选择性的招商,这种招商再难也是我们的首选,这是因为这类的招商升值空间很大,长期合作的前景很好,其招商结果能保证市场开业后的正常经营。

2、品牌带动

建材行业的品牌产品是建材市场成熟发展的主要力量,这是因为品牌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和目标客户,在消费者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形象,一个适合销售的商品不一定是消费者能接受的品牌,而消费者能接受的品牌一定是适合销售的商品。

传统的建材市场在招商过程中,不太关注品牌商品,品牌商品经营户的态度反映,为了完成招商任务,把只要商户愿意来看作是最大目标,抱有先招进来再说的心态,而不主动不太关注去挑选有影响有代表性的品牌资源,因为他们不知道成熟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正是品牌商品、品牌商品经营商户聚集的市场。

品牌是什么?品牌就是品质,品质就是责任,把品质好责任心强的品牌商户招进来,在今后的运营过程中,不单单是市场的品牌云集,消费口碑,更主要的是品牌商户他们有自己的经营模式、方式和经营团队,他们能够理解我们战略定位的深层次意义,积极的配合和参与市场组织的各项活动。

在实际的操作中一定要根据市场的经营定位,确定引进什么品牌,引进几个品牌,怎么引进的问题,并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市场的需求情况,整体的布局情况,品牌的布局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引进,特别是商品产品的结构齐全合理。

3、招商策略与技巧

关于建材市场的招商,是一个老话题新内容,每个市场都会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每个市场情况不同,条件不一样,所以招商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招商经验丰富的人和招商业绩好的人一般都具备以下几点。

熟悉市场

熟悉市场是指我们对建材行业的现状熟悉,无论是市场的分布,市场的运营,市场的效益,以及各种市场的结构、成份、人物等等,比较熟悉。

了解商户

招商中的主要环节是对各品类的经营商户比较了解,从该商户的经营业绩、经营现状以及商户的人品、实力、能力等都比较清楚,统称掌握商户资源,在招商过程中也就是需求资源。

理解政策

市场给予的招商政策,深刻理解,包括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目的,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运营

建材市场完成招商,如期开业,标志着市场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筹备工作,市场进入了全面正常经营时期,这也是市场实质性工作的开始,创新型建材市场进入正常运营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1、市场工程建成的主体完工,配套的设施也应该基本完成,并达到交付实用。如:交通道路、运输装卸、仓库物流、保洁绿化、安全消防、金融服务、餐饮娱乐等公共设施和促销场所。

2、机制体制的建立并从市场运营的角度出发,完成战略定位,经营模式,团队建设、员工培训、广告宣传、企业文化,总之,完善市场的配套设施,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传统的建材市场把市场的运营看成是供水供电、保洁保安、促销活动、广告宣传,而创新型建材市场则认为建材市场的正常运营应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以市场营销为主把商户的增值服务放在首位

2、以家装为龙头带动整个市场家居建材的销售

在具体的操作上:

要吸收市场营销的优势特点,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手法,由家装设计人员和商户一起进小区,搞活动,沟通客户,面对消费者。

在宣传上,大树特树我们的服务宗旨,服务理念,让明白消费、质优价廉、不取利润、服务至上的口号深入人心,响彻社会,特别是不取利润的承诺,让每个消费者明白,为什么不取利润,为什么预算报价明显低于市场价,要让消费者真正感觉到我们的全程服务,说到做到。

上一篇:简述环境污染的特征范文下一篇:资本性支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