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机械结构论文范文

2023-09-23

电梯的机械结构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结构;设计方法;设计原理;智能化

一、引言

从18世纪以来,机器逐步代替人力劳动,用于做功或转换能量。做功的机器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很好地保证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由于机器实现的能量转换,人们发明了多种多样的工作机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水平,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机器的设计是由具体的机构物化为实体的产品,以提供用户所要求的使用功能。因此,机械的结构设计是产品设计的重要一环,在机械设计课程中,机械结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机械结构的设计中,应“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以伟大的接纳之胸怀学习前人成果,并以开拓的精神实现伟大的创造。机械结构的设计不是具体案例的机械堆砌,而是有其内在的知识基础、设计的方法和物理原理。本文拟从机械结构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理两个方面,讨论机械结构设计的内在知识和结构创新的基本途径,但本文不讨论机械制造工艺性对机械结构的要求。

二、机械结构设计的方法

1.经验设计。从现代科学诞生以来,机械科学与技术已有300年的历史。机械的连接结构、传动结构和支撑结构等已经积淀有汗牛充栋的实践案例,但如何掌握这些案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而不是记忆这些案例的具体结构设计,这是经验设计中的关键。具体的产品设计,例如车床,其结构设计可以参考前人的设计图纸,这对于提高设计效率,汲取前人经验、避免犯前人的错误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借鉴前人的经验,可以吸收他人的结构创新方法,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设计思路。随着机械结构数据库的出现和搜索方式的更新,对他人的相关结构设计的学习将更加方便。经验知识是结构设计的宝贵财富,也是公司的知识资产。通过对国内外同类型专利知识的学习,也是一条提升自己结构设计能力的途径。另一方面,要注意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古人传下来的学问,就是装在船里的货物。现在的新潮流、新趋势,就是行船的风。”在学习他人的结构设计创新点的基础上,设计者应有自己的革新与发明、自己的创造。

2.理论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的理论方法,讨论的是机械结构设计的理性方法,具体的有:模块化和组合化设计、复合化设计、分级结构设计、载荷均布性设计和变结构设计。随着结构优化、结构可靠性和概率设计等方面的发展和具体应用,机械结构的理性设计方法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模块化和组合化设计。一台机器总体是由提供不同功能的结构单元有机的组合而成,因此模块化的以及模块之间的组合化就是早期的方法之一。在复杂的机电系统和设备中,模块化和组合化的设计理念是有效的结构设计方法,同时也是机械制造的方法之一。例如,组合航空母舰的设计概念;我国的组合化机床的设计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模块化和组合化,一般是按功能单元、结构单元来划分模块,然后组合起来成为一台机器。

复合化设计。复合化的基本特点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零件组合成一个部件或构件来设计,其功能可以是运动功能、承载功能等。例如,组合凸轮结构的设计就是将两个凸轮设计成一个零件;一根连杆在组合结构中同时作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机构的结构件。复合化方法可以降低机械的制造成本、减轻机器的重量、缩小机器的尺寸和降低产品的成本。

分级结构设计(层次化设计)。复杂的制造设备是由分级的机械结构组成,大功能层次的结构是由若干个分功能结构组成。层次化不仅是功能树结构的要求,而且也是制造工艺对结构设计的要求。例如,床头箱由多个轮系组成,而每个轮系又由次一层次的系统组成。复杂机电产品的设计,例如组合挖掘机的设计,集推土机和挖掘机的功能在一起,而共用一个动力系统,在执行系统处分开。层次化结构设计方法在构想分级结构阶段,能够帮助设计者厘清思路,从而找出结构设计的关键点,集中解决结构设计中的难点问题。

载荷均布性设计。由于机械结构设计的特点,希望载荷分布均匀,充分发挥材料的机械力学性能或者取得降低最大载荷的目的。例如,修形齿轮的设计、对数滚子的设计,为了取得接触应力的均布,从而修形零件,实现结构的优化设计。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设计也体现了载荷均布性的设计理念,从机构运动学来看只需一只行星齿轮;然而从受力平衡、承载能力和提高齿面的抗磨损来说,三只行星齿轮的结构设计更好。

变结构设计。机械结构的创新常常采用变结构的方法,变结构可以改变机械结构的功能,例如,非圆连接形式的成形连接、曲柄滑块结构设计变为转动导杆结构设计。变结构可以改变实现功能的形式,例如径向柱塞泵和轴向柱塞泵的设计。变结构也可以降低机器的设计成本,例如利用死点的桌面支承设计。

3.模型试验设计。相似模型试验设计。基于机器物理模型的相似,运用相似科学理论,对于大型的机器设备进行模型试验设计。通过模型结构设计和试验分析,获取机械结构的可靠性、并预测机器的工作性能。模型相似的设计方法已在工程领域有广泛的运用,例如大型水轮机组的结构设计。通过制造大型水轮机组的模型,测试试验模型的工作性能以及其可靠性等指标,优化水轮机组的结构设计和工作能力。机械结构的设计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们的发明和新的科学原理的发现,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不断出现新的机械结构设计方法,同时对前人的机械结构设计进行革新。

三、机械结构设计的原理

机械结构的设计必然要依据技术科学的原理,例如:理论力学原理、材料力学原理、弹性力学原理、疲劳力学原理、流体力学原理、热力学原理、摩擦学原理、声学原理、智能原理和一切可能的新物理原理。这里讨论以上各种原理在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以期总结机械结构设计的常用原理,讨论机械结构设计的原理在今后结构创新设计中的可能性。

理论力学原理。理论力学是机构设计的基础理论,对于机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得到的结构必然反映到机械结构的设计中来。例如,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的设计,其动力学及其稳定性的设计,要求修改轴承的设计和轴的刚度设计。

材料力学原理。机械零件的强度和刚度设计是基于材料力学理论的,强度或刚度不足时,就需要修改零件的结构设计。例如,齿轮轮齿接触强度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设计,当齿面接触强度不足时就要求增大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当齿根弯曲强度不够时就要求增大齿轮的模数。

弹性力学原理。弹性力学分析是零件应力应变计算的基础,例如滚动轴承中滚子修形的设计,基于弹性力学的接触分析,确定滚子的修形曲线和修形量。在机械零件的结构优化设计中,常常用到弹性力学理论。

疲劳力学原理。机械零件上的机械载荷在工作过程中常常是变动的,例如汽车中的轴、轴承和齿轮上的载荷都是变化的,这种变化的载荷具有一定的统计特征。变载荷下轴和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设计等工程内容,已经发展成机械零件的概率设计。为了更精确地设计机械零部件,疲劳力学在机械结构设计中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流体力学原理。流体传动和动静压轴承等的设计是依据流体力学原理的,流体力学也是机械结构创新的基本原理之一。例如静压导轨的设计、动压润滑滑动轴承的设计,要依据流体的质量守恒定律、平衡原理等,优化设计的结果要求修改导轨或轴承的结构型式和尺寸参数。

热学原理。热力学和传热学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导轨的热精度设计、齿轮和滚动轴承的胶合分析、隔热结构设计等等。

摩擦学原理。耐磨或加快磨损是摩擦学设计的核心,例如圆锥销的设计、组合螺母的设计,就是为了补偿零件的磨损,使得零件在磨损后仍能实现其设计的功能。磨削和抛光制造工艺是利用零件磨损的加工方法。

声学原理。在机械系统的噪声分析和研究中,依据物理声学的原理及其分析方法,得到噪声的频谱和功率谱等分析结果,以指导机械结构的设计,例如低噪声滚动轴承的设计。今后,可以考虑利用机械噪声来进行产品设计,例如声爆弹的设计、信号中噪声信息干扰的设计等。

智能原理。机械结构设计的原理将向智能化、生物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智能技术的应用,机械结构具有灵敏的智能功能。测试技术、控制理论和信息论是机械结构智能设计的基础。例如模糊智能控制的洗衣机和电冰箱的设计,控制单元具有模糊逻辑控制功能,实现对工作过程的智能控制,达到省电节能的目的。

新的物理原理应用。超导原理用于超导轴承和导轨的设计,可以提高电磁轴承和电磁导轨的性能。含有纳米颗粒的润滑剂的设计可以提高摩擦副的抗胶合能力。石墨稀等新的材料的制备也会为机械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提供更多的选择,其高刚度的特性也会在机械结构设计中得到应用。今后,生物化的结构与环境和人体具有更好的相容性,例如人工关节的磷酸盐涂层结构设计,使得人工关节与人体肌肉组织具有相容性,使用寿命更长,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我们可以相信,在生物革命的浪潮中,机械结构设计的原理会极大的丰富,为智能化的机械结构设计提供新的原理。

本文从机械结构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理出发,分析了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和设计准则。毋庸置疑,机械结构的制造工艺性对机械结构设计有重要的决定性。笔者认为,今后的机械结构创新中仿生设计和智能化是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陆敬严,华觉明.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French M J.Conceptual design for engineers[M].Second edition,London:The Design Council,1985.

[3]FAG Kugelfischer.A.G.滚动轴承安装设计[M].李景贤,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小粟富士雄,小粟达男.机械设计禁忌手册[M].陈祝同,刘惠臣,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吴宗泽.机械设计禁忌500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吴宗泽.机械结构设计准则与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于惠力,潘承怡,向敬忠,等.机械零部件设计禁[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8]杜威.杜威五大讲演[M].胡适,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汪久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电梯的机械结构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机械结构是机器产品的物化,也是机器功能实现的载体。本文从经验设计、理论设计和模型设计讨论了机械结构设计的方法。结合理论力学原理、材料力学原理、弹性力学原理、疲劳力学原理、流体力学原理、热力学原理、摩擦学原理、声学原理、智能原理和目前的新物理原理,分析了机械结构设计的原理。

关键词:机械结构;设计方法;设计原理;智能化

一、引言

从18世纪以来,机器逐步代替人力劳动,用于做功或转换能量。做功的机器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很好地保证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由于机器实现的能量转换,人们发明了多种多样的工作机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水平,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机器的设计是由具体的机构物化为实体的产品,以提供用户所要求的使用功能。因此,机械的结构设计是产品设计的重要一环,在机械设计课程中,机械结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机械结构的设计中,应“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以伟大的接纳之胸怀学习前人成果,并以开拓的精神实现伟大的创造。机械结构的设计不是具体案例的机械堆砌,而是有其内在的知识基础、设计的方法和物理原理。本文拟从机械结构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理两个方面,讨论机械结构设计的内在知识和结构创新的基本途径,但本文不讨论机械制造工艺性对机械结构的要求。

二、机械结构设计的方法

1.经验设计。从现代科学诞生以来,机械科学与技术已有300年的历史。机械的连接结构、传动结构和支撑结构等已经积淀有汗牛充栋的实践案例,但如何掌握这些案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而不是记忆这些案例的具体结构设计,这是经验设计中的关键。具体的产品设计,例如车床,其结构设计可以参考前人的设计图纸,这对于提高设计效率,汲取前人经验、避免犯前人的错误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借鉴前人的经验,可以吸收他人的结构创新方法,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设计思路。随着机械结构数据库的出现和搜索方式的更新,对他人的相关结构设计的学习将更加方便。经验知识是结构设计的宝贵财富,也是公司的知识资产。通过对国内外同类型专利知识的学习,也是一条提升自己结构设计能力的途径。另一方面,要注意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古人传下来的学问,就是装在船里的货物。现在的新潮流、新趋势,就是行船的风。”在学习他人的结构设计创新点的基础上,设计者应有自己的革新与发明、自己的创造。

2.理论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的理论方法,讨论的是机械结构设计的理性方法,具体的有:模块化和组合化设计、复合化设计、分级结构设计、载荷均布性设计和变结构设计。随着结构优化、结构可靠性和概率设计等方面的发展和具体应用,机械结构的理性设计方法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模块化和组合化设计。一台机器总体是由提供不同功能的结构单元有机的组合而成,因此模块化的以及模块之间的组合化就是早期的方法之一。在复杂的机电系统和设备中,模块化和组合化的设计理念是有效的结构设计方法,同时也是机械制造的方法之一。例如,组合航空母舰的设计概念;我国的组合化机床的设计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模块化和组合化,一般是按功能单元、结构单元来划分模块,然后组合起来成为一台机器。

复合化设计。复合化的基本特点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零件组合成一个部件或构件来设计,其功能可以是运动功能、承载功能等。例如,组合凸轮结构的设计就是将两个凸轮设计成一个零件;一根连杆在组合结构中同时作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机构的结构件。复合化方法可以降低机械的制造成本、减轻机器的重量、缩小机器的尺寸和降低产品的成本。

分级结构设计(层次化设计)。复杂的制造设备是由分级的机械结构组成,大功能层次的结构是由若干个分功能结构组成。层次化不仅是功能树结构的要求,而且也是制造工艺对结构设计的要求。例如,床头箱由多个轮系组成,而每个轮系又由次一层次的系统组成。复杂机电产品的设计,例如组合挖掘机的设计,集推土机和挖掘机的功能在一起,而共用一个动力系统,在执行系统处分开。层次化结构设计方法在构想分级结构阶段,能够帮助设计者厘清思路,从而找出结构设计的关键点,集中解决结构设计中的难点问题。

载荷均布性设计。由于机械结构设计的特点,希望载荷分布均匀,充分发挥材料的机械力学性能或者取得降低最大载荷的目的。例如,修形齿轮的设计、对数滚子的设计,为了取得接触应力的均布,从而修形零件,实现结构的优化设计。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设计也体现了载荷均布性的设计理念,从机构运动学来看只需一只行星齿轮;然而从受力平衡、承载能力和提高齿面的抗磨损来说,三只行星齿轮的结构设计更好。

变结构设计。机械结构的创新常常采用变结构的方法,变结构可以改变机械结构的功能,例如,非圆连接形式的成形连接、曲柄滑块结构设计变为转动导杆结构设计。变结构可以改变实现功能的形式,例如径向柱塞泵和轴向柱塞泵的设计。变结构也可以降低机器的设计成本,例如利用死点的桌面支承设计。

3.模型试验设计。相似模型试验设计。基于机器物理模型的相似,运用相似科学理论,对于大型的机器设备进行模型试验设计。通过模型结构设计和试验分析,获取机械结构的可靠性、并预测机器的工作性能。模型相似的设计方法已在工程领域有广泛的运用,例如大型水轮机组的结构设计。通过制造大型水轮机组的模型,测试试验模型的工作性能以及其可靠性等指标,优化水轮机组的结构设计和工作能力。机械结构的设计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们的发明和新的科学原理的发现,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不断出现新的机械结构设计方法,同时对前人的机械结构设计进行革新。

三、机械结构设计的原理

机械结构的设计必然要依据技术科学的原理,例如:理论力学原理、材料力学原理、弹性力学原理、疲劳力学原理、流体力学原理、热力学原理、摩擦学原理、声学原理、智能原理和一切可能的新物理原理。这里讨论以上各种原理在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以期总结机械结构设计的常用原理,讨论机械结构设计的原理在今后结构创新设计中的可能性。

理论力学原理。理论力学是机构设计的基础理论,对于机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得到的结构必然反映到机械结构的设计中来。例如,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的设计,其动力学及其稳定性的设计,要求修改轴承的设计和轴的刚度设计。

材料力学原理。机械零件的强度和刚度设计是基于材料力学理论的,强度或刚度不足时,就需要修改零件的结构设计。例如,齿轮轮齿接触强度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设计,当齿面接触强度不足时就要求增大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当齿根弯曲强度不够时就要求增大齿轮的模数。

弹性力学原理。弹性力学分析是零件应力应变计算的基础,例如滚动轴承中滚子修形的设计,基于弹性力学的接触分析,确定滚子的修形曲线和修形量。在机械零件的结构优化设计中,常常用到弹性力学理论。

疲劳力学原理。机械零件上的机械载荷在工作过程中常常是变动的,例如汽车中的轴、轴承和齿轮上的载荷都是变化的,这种变化的载荷具有一定的统计特征。变载荷下轴和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设计等工程内容,已经发展成机械零件的概率设计。为了更精确地设计机械零部件,疲劳力学在机械结构设计中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流体力学原理。流体传动和动静压轴承等的设计是依据流体力学原理的,流体力学也是机械结构创新的基本原理之一。例如静压导轨的设计、动压润滑滑动轴承的设计,要依据流体的质量守恒定律、平衡原理等,优化设计的结果要求修改导轨或轴承的结构型式和尺寸参数。

热学原理。热力学和传热学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导轨的热精度设计、齿轮和滚动轴承的胶合分析、隔热结构设计等等。

摩擦学原理。耐磨或加快磨损是摩擦学设计的核心,例如圆锥销的设计、组合螺母的设计,就是为了补偿零件的磨损,使得零件在磨损后仍能实现其设计的功能。磨削和抛光制造工艺是利用零件磨损的加工方法。

声学原理。在机械系统的噪声分析和研究中,依据物理声学的原理及其分析方法,得到噪声的频谱和功率谱等分析结果,以指导机械结构的设计,例如低噪声滚动轴承的设计。今后,可以考虑利用机械噪声来进行产品设计,例如声爆弹的设计、信号中噪声信息干扰的设计等。

智能原理。机械结构设计的原理将向智能化、生物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智能技术的应用,机械结构具有灵敏的智能功能。测试技术、控制理论和信息论是机械结构智能设计的基础。例如模糊智能控制的洗衣机和电冰箱的设计,控制单元具有模糊逻辑控制功能,实现对工作过程的智能控制,达到省电节能的目的。

新的物理原理应用。超导原理用于超导轴承和导轨的设计,可以提高电磁轴承和电磁导轨的性能。含有纳米颗粒的润滑剂的设计可以提高摩擦副的抗胶合能力。石墨稀等新的材料的制备也会为机械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提供更多的选择,其高刚度的特性也会在机械结构设计中得到应用。今后,生物化的结构与环境和人体具有更好的相容性,例如人工关节的磷酸盐涂层结构设计,使得人工关节与人体肌肉组织具有相容性,使用寿命更长,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我们可以相信,在生物革命的浪潮中,机械结构设计的原理会极大的丰富,为智能化的机械结构设计提供新的原理。

本文从机械结构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理出发,分析了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和设计准则。毋庸置疑,机械结构的制造工艺性对机械结构设计有重要的决定性。笔者认为,今后的机械结构创新中仿生设计和智能化是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陆敬严,华觉明.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French M J.Conceptual design for engineers[M].Second edition,London:The Design Council,1985.

[3]FAG Kugelfischer.A.G.滚动轴承安装设计[M].李景贤,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小粟富士雄,小粟达男.机械设计禁忌手册[M].陈祝同,刘惠臣,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吴宗泽.机械设计禁忌500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吴宗泽.机械结构设计准则与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于惠力,潘承怡,向敬忠,等.机械零部件设计禁[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8]杜威.杜威五大讲演[M].胡适,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汪久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电梯的机械结构论文范文第3篇

1电梯制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结构形式

1.1基本工作原理

电梯制动器主要利用机械核心电磁线圈, 对其进行通电操作, 进而形成电磁吸力, 以此来带动制动臂、引导制动弹簧实施相关动作, 实现松闸, 缓冲危险, 降低危险系数, 显著提升安全性。其工作原理十分简单, 但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要求我们应深入研究这一工作原理, 并全面掌握。

1.2结构型式

制动器作为电梯的基本组成装置, 其关乎着电梯的整体运行。电梯制造规范中清晰指出, 电梯需配备一个以上的摩擦式制动器, 包含一个, 禁止被其余类型的制动器取代。在电梯系统中, 制动器至关重要, 它也是引发挤压事故等的主要原因, 一旦制动器失效, 则将会危机乘梯人员与维修人员, 降低电梯的使用效果, 由此可知, 制动器的稳定性决定着乘梯人员的人身安全。

电梯制动器也被称作抱闸, 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制动器, 存在多种实现方式。在生活实际中, 蝶式制动器与蹄式制动器最为常见。一直以来, 电磁制动器均被大面积应用在电梯上, 其中碟式制动器主要被应用至无机房电梯, 而蹄式制动器通常被应用至有机电梯。然而, 无论是采用哪一种结构形式, 这些制动器均有着近似等同的工作原理。

电磁制动器主要是常闭式的, 待制动线圈内部有电流通过时, 形成电磁力, 进而出现铁芯吸合, 使得制动臂随之旋转, 在这一作用下, 制动瓦逐渐分离于制动轮, 达到松闸的效果。待制动圈完全失电时, 经由制动弹簧弹力的驱使, 让制动瓦紧密贴靠在制动轮, 以此来完成制动。

综合来说, 无论采用何种结构, 均应保证存在两套机械部件同时对制动轮进行作用, 施加制动力, 若一套机械部件不能运转, 仍具备适宜的制动力让承受着额定载荷, 且按照额定速度运转的电梯, 以减速状态逐步下行, 其中电磁铁芯充当着机械部件, 而电磁线圈则不属于制动机械部件。

2电梯制动器的常规检验检测

在电梯制动器中, 其检验检测主要包含电气控制与机械方面这两个层面的检验。我们只有做好上述两项检验, 方可实现制动器的安全、稳步运转。

2.1电气检验

电梯制造规范清晰指出:应借助两个以上且互不联系的装置来完成制动器电流阻断工作。待电梯不再运行时, 如果内部某接触器出现主触点粘连现象, 无法断开, 最迟推延至下次运行方向调转, 需规避电梯再启动问题。简单来说, 某接触器主触点出现粘连时, 也不会干扰另一接触器。

检验控制电路时, 主要包含以下两项内容:其一, 核对电气控制基本原理图;其二, 进行模拟试验。在依照上述要求的基础上, 还应保证当动力电源以及控制电路电源处于失电状态时, 制动器可立即断开动力与控制回路。参照电气原理图, 认真观察接触器, 确定电气装置, 以此来断开制动器电流。另外, 在电梯运行过程借助绝缘工具对该接触器进行强制吸合, 判断制动器是否能够正制动, 检测独立性, 然后反向开启电梯, 此时, 电梯无法再运行。

2.2机械检验

对于制动器而言, 其机械方面的检验是指对结构型式以及制动性能这两项内容的检验。在结构型式中, 无论对于何种型式的制动器均应检验电器磁线圈内部的铁芯、联杆以及压缩弹簧, 确定是否相互独立, 进而判断是否存在不联系的制动部件。而制动性能检验则包含以下两项内容:一方面, 检查制动器自身的灵活性, 判断制动闸瓦相隔制动轮是否恰当, 且不允许在制动闸瓦中出现任何油污;另一方面, 借助下行制动试验判断制动能力, 让1.25倍额定载重电梯按照额定速度规范运行, 直到行程中下部位置, 断开电动机自身的动力电源, 并断开制动器内部的供电电源, 此时, 曳引机立即停止工作, 轿厢也马上停止, 不存在任何变形。

综合来说, 若想检验制动器内部的机械部件, 确定是否达标, 则可假设制动器内部某机械部件出现松弛、卡塞等问题, 制动器不具备适宜的制动力让承受额定载荷、且按照额定速度稳步下行的电梯以减速状态不断下行, 便能够断定该制动器满足标准。

3结语

对于电梯而言, 制动器充当着保护层, 能够保障电梯的稳步运行, 降低运行风险。相反, 一旦出现故障, 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另外, 我们应额外重视制动器, 在严格检查制动器的质量的基础上, 定期检查, 以此来规避不良损失。依据制动器的使用标准规范进行测试维护, 全面保障制动器, 最终实现电梯的稳步、安全、高效运行。

摘要:电梯制动器作为电梯的基本组成, 当电梯出现故障时, 它可立即制停电梯, 以此来保障电梯安全, 规避安全事故的发展。笔者将依托现有成果, 着重探究电梯制动器相关问题, 希望可促进电梯的稳步运行, 保障人身安全。

关键词:电梯制动器,结构型式,检验检测

参考文献

[1] 龚佳平.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及检验检测探究[J].机电信息, 2015, (3) :65-65, 67.

[2] 石波.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及检验检测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4, (16) :2289-2290.

电梯的机械结构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当前科技水平到不断提高,在当前机械结构设计中越来越多新的技术应用其中,有效提高了水利的设计效果和水平,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以自然和技术学科为主要的基础,优化机械结构设计的过程完成制造以及维修,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生产经验研究新的技术来提高机械结构设计的效果以及水平,在当前时代下机械结构设计是非常成熟的,并且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行业也在不断的进步,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机械设备内外部结构优化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行业的稳定性发展。

关键词:创新设计;机械结构设计;运用

在当前机械结构设计中融入创新设计理念时,需要优化结构本身的性能,通过位置的多元性调整选择正确的材料来提高实际的设计效果,与此同时还需要从宏观性的角度进行机械结构的合理性布局,解决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冲突,从而使得机械设备能够在实际中发挥行动的价值和效果,解决以往基业结构设计工作中的不足,提升实际的设计效果。

一、智能技术的应用

(一)环保设计

在新时期下,节能环保理念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性的实施,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环保设计的有效认识和了解,从而为后续工作科学实施提供重要的方向。在节能环保设计时需要加强对机械结构设计中材料的合理性利用,选择最佳的材料从重复使用的角度优化金融资源配置[1]。另外在机械结构设计工作中需要选择正确的材料,在产品设计时首先要确定智能机械产品的本身回收价值,并且还要考虑对人们使用所造成的影响。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智能制造机械结构设计需要通过完善的技术来保证设备本身的环保性能,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从这一方面入手,更加科学有序的开展机械结构设计,为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在实际设计时可以融入三维立体化的模型,了解最终的设计成果,及时的发现在设计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二)智能系统的应用

随着我国当前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进行机械结构设计中,需要更加全面的利用智能技术,从而多方位的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以及标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智能机械结构设计的重视程度,从整体性的角度将智能系统融入到各个生产环节中,从而提升实际的设计效果[2]。比如在智能系统应用的过程中,要根据制造商的程序输入积极的分析整个产品的功能,完成最终的科学设计,之后,再根据启动系统的特点,按照智能系统内部标准来检查生产机器,确定产品性能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以及要求。如果在实际實施时存在着失真的问题的话,那么要在系统中进行再一次的推算,加强智能技术的合理性利用,从而提升实际的设计效果。

(三)创新思维的融入

随着我国当前机械制造行业的不断发展,在进行机械结构设计技术实施时,需要融入创新性的思维,打破以往设计工作中的局限之处,从而提高机械结构设计的效果和水平。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加快我国机械工业的稳定性和发展,使得机械生产水平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适当融入国外创新性的思维和先进的技术,并且研发先进的技术手段,掌握核心科技。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当前的技术条件,创新机械结构设计技术,并且实现整体性的优化以及改造。其次,需要实现集中性的升级和优化,并且紧紧抓住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机遇,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调整,在实际实施时要加强对智能系统合理性利用,并且全面的检测产品设计中的一些故障问题。在选择材料时要尽可能的选择耐腐蚀性强的材料,从而保证设备本身性能的有效发挥,在完成设计之后要开展必要性的实验工作,为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

二、结构性能的优化设计

在结构性的优化设计时,需要提高结构本身的刚度和强度,机械在日常使用时经常会存在零部件受力过大而出现磨损的问题,所以在结构设计时需要适当的分散其中的荷载力,从而使不同结构的分担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实际设计时需要根据机械传动作业的要求以及物体传动到指定的位置,保证整体结构能够具备平衡性的特征,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形成一定的平衡力,从而使得结构本身的承受度能够得到全面提高[3]。在进行零件刚度设计时,除了要优化材料的选择之外,还需要防止出现应力过度集中的问题,避免出现变形的情况,从而提升实际的设计效果。

其次在后续工作中还需要保证工艺性和精准度,在实际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后续的被加工效果,节约不必要的时间,并且考虑精准度方面的要求,防止存在较为严重的误差。在结构设计时需要保证精准度,避免出现材料使用不佳的问题,并且提高对误差的敏感程度,从而优化结构本身的质量问题。在进行结构创新时,如果遇到内部构建有多个连接处的话,那么要增加螺旋传动,防止存在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提高传动的精准度。

三、宜人化设计

在进行机械结构设计时,需要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从而为后续设计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首先需要降低机械结构本身的疲劳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适当的减轻结构本身的操作压力,防止对操作人员的身体产生一定的疲劳感,机械设备要经过创新性的调整,外观要非常的柔和,多方面的考虑的加工需要以及需求,这样一来通过长期性的操作也不会感觉到非常的疲劳,贯彻落实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例如在进行机械设计时,可以融入TRIZ的设计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是为了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采取解决冲突的原则改变满足唯一条件。在机械设计时需要通过物理冲突和技术冲突有效协调来进行部分性能的有效优化,或者是将一些有利因素融入其中,消除在机械设计中的一些消极因素,通过参数的设计来提高水的设计效果。对于飞机机翼来说,一般是以铝合金为材料,但是会降低飞机的载荷能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融入钛合金的材料,以同样厚度的机翼来降低战斗机本身的自重,另外在进行座椅设计时,要符合人体力学方面的曲线式结构,保证座椅能够具备舒适性的特点。对于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的机械设备来说,例如在石化行业中要减少化学产品的腐蚀影响,在零部件设计时可以设置为曲线或者是取面体减少接触腐蚀的表面积,以不同的冲突选择最佳的技术方案。

结束语

在进行机械结构设计工作中融入创新性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实际实施时需要加强对创新性思维的有效了解和认识,并且根据行业发展动态融入先进的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机械结构设计的模式,贯彻落实人性化和智能化的原则来进行日常的设计,通过这样的工作方式不仅可以扩宽机械结构设计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实际的生产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永超.机械结构设计中创新设计及应用方法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06):236.

[2]梁文戚.机械结构设计中创新设计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4):36-37.

[3]曾大开.创新设计在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具体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8(16):58-59.

电梯的机械结构论文范文第5篇

书名:《论创新设计》

编著者:路甬祥着

出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当今时代,信息网络与制造服务融合创新,全球制造正面临新变革。《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建设制造强国的目标。今年“科技三会”上,习总书记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进军号,开始了向中国创造跨越的新长征。

设计是对于创新的设想与计划,是引领中国创造的先导和关键环节。在引领创造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中,设计也从农耕时代的设计1.0,工业时代的设计2.0,进化到知识网络时代的设计3.0。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认知设计的价值和竞争力要素,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对于引领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实现中国创造至关重要。

今天,我谨以“创新设计引领中国创造”这个主题,再谈几点认识与各位分享。

一、机遇与挑战

进入新世纪,信息网络、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健康等技术与产业酝酿新突破、新变革,知识网络文明已现端倪。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经济与制造仍大而不强。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代价巨大,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主要依靠OEM和加工贸易,总体还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低中端。未来十年是我国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世界新科技产业革命与我国建设科技与制造强国形成新的历史交汇,既是难得的发展新机遇,也将面临新挑战。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失去了前两次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机会,今天我们已从新的起点再出发。依靠科技原创突破前沿核心技术,依靠创新设计引领自主集成创新,支持经济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向中国创造转变。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新目标。

人们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追求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设计制造和运行服务;依托网络和大数据,实现整体系统和全社会绿色化发展。我国已有220种以上大宗工业品产销量列全球首位。但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物耗能耗和排放遠高于发达国家,落后产能严重过剩。去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提质增效任务艰巨,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挑战严峻。绿色设计制造将从产品供应侧、生产工艺源头和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等,引领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创新机会与空间巨大。

万物互联、实时传感、VR/AR、AI、3D打印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日新月异。全球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快速发展。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更高的价值,已成为提升制造服务竞争力的“焦点”和“痛点”。企业主导的工厂化、自动化、大批量制造,已向用户主导的个性化、定制式规模制造服务转变。网络协同智能成为设计制造服务的新特点、新方式。中国制造正迎来自主设计创新,促进带动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跨越的新机遇,但也必须面对发达国家重振制造新优势和新兴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制造的双重挑战。

当代设计制造服务创新,更需学科交叉融合、跨界知识融合,创新方法多样融合,终端一云端/软一硬件深度融合,开放合作融汇全球资源。开放融合成为新常态。能源运载、空间海洋、高端制造、医疗健康、民生服务、安全国防、电商金融等科技与新兴产业领域,成为自主设计制造服务协同创新的主战场、新高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建立了完整的科技、教育和产业体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又融入了世界科技产业经济创新发展大环境。中国已成为全球科技、人才、制造和网络大国,但也仍存在信息数据分隔垄断,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制障碍,观念文化和制度创新等挑战。

信息数据已成为最具价值、可近零成本分享的创新资源。云计算、云服务、云平台等成为设计众创、制造服务的新生态。合作共赢成为新共识,共创分享成为经济发展新形态。我国网络电商、“互联网+”发展快速,市场需求和产业大数据资源居全球前列,超级计算能力领冠全球。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设计建设基础设施,带动优势产能转移,促进经济共同繁荣,创新机会空前、合作领域广泛。但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低,操作系统、工具与控制软件、先进算法等方面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在网络经济和数据产业全球竞争合作中,必须应对发达国家力图从云端掌控主导网络数据资源和信息安全的新挑战。

二、创新设计的价值

创新设计提升制造服务品质,赢得用户信赖,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创造价值。奔驰公司秉承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舒适满意的高品质乘用车的设计理念和严格精湛的制造工艺,赢得了全球信誉,造就了高端品质的百年经典和市场价值。华为公司创新设计,突破芯片、算法、软件等核心技术,汇聚莱卡等全球高端资源,致力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更加好用的智能手机,国内市场占比超越三星、苹果,国际市场份额也快速上升直追冠亚军。

为用户创造新体验和新价值成创新设计竞争力的核心价值。宝马公司设计追求基于高质量、高性能、高技术的强劲动力和出众的驾驶体验,倍受高端客户的青睐,赢得了竞争优势和价值。OPPO、VIVO公司优化设计,致力为细分市场用户创造更好的摄影、音乐个性化体验以及快充5分钟通话两小时等功能,受到青年用户的喜爱,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今年前三季度销售已居前位,并分别夺得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第四、第五位。

创新设计新工艺、新装备,可实现大幅提质增效,乃至引发产业变革。奥地利Voest Alpine公司设计发明吹氧炼钢工艺与转炉装备,将熔炼过程从8~10小时缩短到10分钟,并可实现负能耗冶炼。设计创造浮法平板玻璃生产工艺与装备,引发了平板玻璃制造品质效率的革命。江苏恒通光电公司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自主设计研发光棒一光纤一光缆核心技术、先进工艺装备,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为世界顶级光纤、光缆生产供应商。

好设计可以创造新需求.开拓新市场、创造产业新生态。郑州新大方公司创新设计机电液一体化大型专用运载施工设备,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开拓了国际国内高铁、桥梁、船舶、风电等专用工程装备的新市场。谷歌、百度不但是全球最强大的搜索引擎,而且不断设计推出导航地图、百科全书、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新应用,构建了知识服务产业共创分享的新平台和新生态。

绿色设计引领促进资源高效、清洁和循环利用,体现了创新设计的生态环境价值。设计创新环境友好材料、产品、制造工艺、清洁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物流等,将从源头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从供给侧引领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如:通过优化建筑选址和功能布局,选用绿色材料,采用太阳能、地源和空气热泵、智能通风、采光和能源管理,废水和有机弃物循环利用等绿色智能设计,可实现能源自持的零能耗建筑。

设计为企业创造品牌和文化价值。意大利和法国的服装和饰品设计,不但创造了诸多世界著名品牌企业,还引领了全球时尚消费文化。

创新设计经营服务方式,将创造竞争新优势,重塑市场新格局。青岛红领公司设计引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服务新业态,适应个性化、定制式需求,在服装市场产能严重过剩的大环境中,销售和赢利持续逆势大幅上扬,成为服装业转型发展的典范。

设计引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开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英国因设计创造蒸汽机、工作机器、火车轮船,引领以机械化为标志的近代工业文明。德国、美国等设计电机电器、内燃机、汽车飞机等,引领以电气化、自动化为标志的现代工业文明。美国设计发明了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数控机床,引领人类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文明进程。信息网络-物理计算环境、大数据、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打印等为创新设计创造了新环境,注入了新动力,将设计创造智能产品、智能制造、网络智慧经营服务新业态,引领知识网络文明。

为客户、企业创造价值,保护生态环境,引领推动文明进步,开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是创新设计的永恒追求。

三、创新设计竞争力要素

知识技术、创新环境、体制机制、价值理念、创意创造、创新人才是创新设计竞争力要素。

知识技术是创新设计竞争力的基础和核心。医学核磁共振成像(MRI)是基于人体组织中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电磁脉冲激勵发生核磁共振一弛豫的科学知识,并应用高灵敏线圈接收共振一弛豫信号和图像重建计算技术,设计研制的高端层析诊断设备。举世瞩目的AIphaGo软件设计基于围棋知识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超算技术等。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控制系统设计也是依靠雷达、激光和声频等实时传感系统、交通知识和地理信息大数据和智能计算与卫星导航控制实现的。

创新环境是培育设计竞争力的沃土。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平等自由、民主法治、多样包容的创新社会环境,是培育创意创造、创新设计的雨露阳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思想解放、自由民主的社会氛围,促进了科技与艺术的繁荣,杰出艺术创作、建筑设计与技术创新大量涌现。而腐败落后的封建统治和长期闭关锁国,压抑束缚了中华民族的设计创造活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独立自主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保护物权和知识产权,融入全球市场竞争合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为创新设计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环境。万物互联、实时传感、大数据、云计算等发展迅猛,全球知识信息加速扩增汇聚,为创新设计制造服务造就了全新信息网络一物理计算环境。我国互联网、物联网、交通物流、无线宽带基础设施居世界前列,网络电商、数字中国、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快速发展,超级计算能力领跑全球,移动终端用户超过10.6亿,政府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了众创共享、提升创新设计竞争力的好环境。

体制机制是创新设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开放合作,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是凝聚提升创新设计竞争力的有效体制机制。中国高铁、北斗导航、载人航天、大运20、特高压输电、长征五号等无一不是自主创新设计、发挥制度优势、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的成果。安卓系统、滴滴打车、Facebook、微信等开放共享平台设计,都是汇聚网络资源和众创动力的最好实例。

创意创造是创新设计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创意创造可以创造开拓新市场,重塑产业新格局,引领发展新方向。乔布斯以独特的创新思维和移动网络智能终端的新创意,领导苹果公司设计创造iphone等系列产品,颠覆了已有市场格局,开创引领了智能移动终端的市场和发展走向。国内大疆的创始人汪滔前瞻创意设定消费类摄影无人机目标,领导大疆自主创新设计集成高性能摄影平台、飞控软件、高性能直流电机和动力电池,并依托无线传输、模块结构、网络营销等,创业10年成为全球最具创新活力的科技创新企业,占世界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的70%,今年3月推出Phantom4后,市场份额更上升至90%。

价值理念是创新设计竞争力的灵魂和根基。比尔.盖茨因率先认识到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价值,领导微软设计研发Windows、Office、lE浏览器等,一举引领个人电脑产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马云在创建阿里巴巴之初,便树立了为广大用户提供可靠便捷电商平台的价值理念,不仅设计创造了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更设计创建了阿里巴巴信用体系,共创客户信用大数据,铸就了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等成功的基石,改变了亿万人的生活。

人才是创新设计竞争力的第一要素。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香农、维纳等的科学贡献和瓦特、西门子、贝尔、爱迪生、奥托、迪塞尔、本茨、莱特兄弟等人的设计创新和发明,引领推动了英德美等成为科技与工业强国。钱三强、钱学森、赵九章等为我国“两弹一星”做出了杰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华为、BAT、联想、海尔、比亚迪、大疆、大华等世界瞩目的中国企业崛起,彰显了中国创新创业人才的智慧和才干。例如,华为公司以对事业的梦想追求、严谨科学的管理制度、独特的绩效分享制度和企业文化、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吸引凝聚人才,形成超强协同创新执行力,创立不到30年,便超越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等,成为受人尊敬的全球通信设备制造服务领军企业。深圳、杭州、北京中关村等也因创造吸引集聚创新人才的好环境,而崛起成为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城市和园区。历史雄辩地证明:人才强,则民族强、国家强、地区兴、企业兴。

四、提升创新设计能力

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关键在于更新理念、优化环境、强化基础、改革教育、培育文化,加快提升中国设计的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引领全球的能力。

更新理念。必须充分认识创新设计对产品、工艺、经营服务的引领作用,将创新设计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从跟踪模仿到并跑引领,建设世界科技与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认识把握知识网络时代设计3.0的新特征,“绿色低碳、网络智能、开放融合、共创分享”,引导中国设计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向高品质、走向中高端。必须尊重设计规律,把握创新设计能力要素,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引领推动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优化环境。在创新设计已纳入《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上,制订制造业创新设计发展行动纲要,进一步明晰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引领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加快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发展目标、重大举措和路线图。完善政策法规环境,落实首台套、首批次创新设计产品的税收减免,设计企业等同高科技企业优惠税率,设计服务进出口实行零关税。加强执法监督,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为创新设计提供有效政策激励和法治保障。以市场为导向,改革创新资源配置机制、权益分享制度、设计评价制度。发挥中国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行业协会、设计协会、创新设计产业联盟等专业组织的引导促进作用,优化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金协同、军民深度融合的创新环境。通过红星奖、龙腾奖、中国好设计案例等评选推介,建设设计小镇、设计创业园区、中外设计园,举办设计展会、设计竞赛、设计论坛等。优化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设计大环境,建设世界一流开放共享、高效安全的信息网络.物理计算环境。

强化基础。在持续增加对基础前沿研发投入,为自主创新积累知识与技术基础的同时,国家、地方与企业应加强对创新设计的投入。建立创新设计基金,加大对设计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着力培养引进设计人才,注重提升人才质量、优化知识、能力和团队结构,强化创新设计人力资本基础。建设认定一批国家、区域、行业创新设计研究院、创新设计园区、面向中小企业的创新设计技术服务中心等,强化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设计基础技术支撑体系与产业集聚平台。要着力提升先进设计理论、工具和嵌入软件、计算方法和大数据平台的自主创新、应用普及和资源共享水平,强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设计技术基础。积极主动参与制订和采信国际先进工业标准,加快提升中国设计的质量、安全和绿色化、国际化水平。

改革设计教育。理念创意是创新设计之灵魂。设计教育首要任务是引导确立先进科学理念和价值观,培育创新创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设计创造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人的想象力、创造力,远比灌输知识更重要。引导认知新趋势、求索新知识、创造新技术、追求新梦想远比传授学习技艺更重要。已有设计理论是前人对设计创新规律的理解和归纳。创新设计源于实践,源于对市场和社会需求理解和前瞻。在教授设计理论的同时,更应与设计案例研讨分析、参与设计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设计3.0更需要跨界融合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人文艺术、生态环境等新知识,需要分析理解大数据的数学方法和计算能力,更需要培育吸引凝聚跨界人才,设计构建共创分享平台网络和机制的能力。创新设计需要全球视野,融汇国际先进设计理念、知识、技术与文化,必须众筹全球创新设计资源,创造国际化的教育环境。

建设设计文化。設计文化决定创新设计的特质和品格。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各工业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设计文化。美国重视基础前沿研发投入,重视提升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能力,尊重鼓励自由探索、创新创造,形成了创新引领的设计文化;德国是后起的制造强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依靠富有特色的自然科学、数学、工程与职业教育、先进的工业标准,形成了优质诚信的德国设计制造文化;法国、意大利文化艺术底蕴深厚,孕育了优雅华丽的设计文化特质;国情传统使日本形成了精致实用的设计文化。实现向制造强国跨越,必须培育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要求,尊重创新创造、追求精益求精,格守诚信合作、祟尚共创分享的先进设计文化。

感谢各位对创新设计的关注!让创新设计引领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动实现中国创造!让绿色设计引领促进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祝贺北京绿色设计促进会成立!祝2016中国创新设计大会圆满成功!

《论创新设计》一书收录了自2009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路甬祥院士在创新设计方面发表的报告、讲话、文章、书信、序言和接受媒体的采访,共计60余篇,反映了中国工程院“创新设计发展战略研究”等系列咨询研究的主要成果,是路甬祥院士系统阐述创新设计理论思想的重要文集。

电梯的机械结构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工业系统,需要各种设备。设备最基础的结构便是零部件。国内工业系统发展,不断提高零部件指标要求。应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步伐,才能达到行业标准。有必要做好结构设计的深入学习,总结实践内容和理论知识。创新性的设计,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械零部件结构的设计,牵扯很多知识,最重要的永远是创新性的设计追求。应做好结构创新设计,才能保障零部件制造符合时代要求。

关键词:机械;零件;制造;结构设计;研究

一、零部件设计概念

设计零部件结构,实质就是对原有经验和原理进行改造。目前零部件的设计包括这样几种方式。

(一)理论设计

设计零部件的结构,需要充分利用过去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配合力学理论、金属材料、机械原理。将零部件的负载作为参考点,使用算法公式,对零件尺寸进行研究。尺寸必须从受力、零件强度、材料功能、负载能力等角度进行考虑。这样就能获得准确的零部件运算结果。得到尺寸数据以后,运算危险剖面。设计工作者有了足够多的实践经验,就可以简化运算过程。简单估算,跳转结构设计,准确校核。机械零部件的设计中,理论设计面对的是熟悉的零部件。在零部件受力以及材料性能有足够多的数据资料时,就可以使用这种办法。该方法科学性、先进性显著。

(二)经验设计

设计零部件的时候,假设设计师经验比较丰富,或是过去早已有了类似的设计方向和经验,就可以使用类比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又叫经验设计。相较于理论设计,经验本身足够科学。这种方法虽然没有足够的数据知识与理论知识支撑,但早已接受过实践考验,价值比较显著。负载零件、外形复杂零件的设计无法使用理论进行分析,此时需要配合使用拿经验设计方法。例如飞机机架、飞机箱子,这类零件没有很高的设计价值,使用经验设计即可。理论设计操作困难的时候,需要使用经验设计方式。理论设计和经验设计的相互补充,往往可以设计出令人惊艳的产品。

(三)模型设计

在设计大型零部件和复杂结构零部件的时候,理论知识不足以分析细节问题,此时需要使用模型设计方法分析结构。先设计出大概的结构,之后制作模型框架,多次尝试性试验,并不断修改实验数据。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补强理论设计。相较于实验设计,该方法十分科学,能够把经验变成理论,并且转化过程直观,效果十分明显。

二、优秀设计优势分析

(一)工艺性好且足够实用

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运算是很重要的工作。应强调的是,在机械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有很多需要考虑的点。例如零部件的工艺要求、零部件的尺寸形状、零部件的制造精度。必须保障零部件最后的产品足够实用。设计制造中尽量节省材料,控制成本,降低制造难度。设计环节,零部件的结构就已经决定了后续的实用性与工艺性,需要多加留意。

(二)零件强度达标

使用机器的时候,会有零部件受力反应情况。因此必须确保零部件有足够的强度。常规工作条件,不允许零部件出现外形变化,同样的也不能有零部件断裂和损坏问题。使用高强度零部件的时候,必须做好零部件结构合理化设计。结构设计优秀与否,关系到最后的零部件受力状况。应尽可能减少零部件在使用中出现零部件应力变形,这样才能提高零部件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三)结构设计原则叙述

当前,设计机械零部件的结构过程中,必须体现出工艺性特点。机械零部件,往往是各种精密仪器设备的基础。零部件工艺性,反映的是机械设备与零部件最后的产值和经济效益。必须保障其能够符合使用要求,满足生产需要,提高零部件结构工艺性能,就能避免使用中发生问题,提高了零部件使用效果和质量,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首先是适应性材料。性能、工艺、受力效果,和所用零部件材料有关。因此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保障材料工艺性能没有问题。通常情况下,设计零部件结构的時候,考虑的主要是材料的工艺性水平。如果某产品所用零部件材料是压铸铝,就必须按照压铸铝工艺设计材料结构。这样才能够反映在铸造效果与产品质量优势。有些时候,使用铸造方法生产零部件,因为没有同时设计结构,并且成本有可能变化。为有效控制成本,一般选择一致性的材料和结构工艺。

其次适应毛坯。对于零部件结构来说,毛坯工艺影响非常大。毛坯结构形式和成型工艺有关。绝大多数时候,设计零件的时候都会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设计的时候,有很复杂的环境,特别是芯子的制造,更是非常复杂。铸造成型技术的使用,有着复杂的设计使用条件和工艺条件。中空能提高产品的刚性,并节省很多的材料。毛坯生产过程的调整,可以提高零部件工艺,实现成本控制。

最后适应批量生产。不同生产批次工艺完全不同。工艺标准自然大不相同。零部件结构的设计,应同时兼顾生产速度和经济效益。

结语:今后经济发展,离不开机械制造。国内机械制造产业近些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必须明白的是,机械制造本身有着很强实用性,需要精准操作。机械产品性能和质量依赖前期设计。设计零部件的时候,必须充分掌握基础方法与原则,创新设计,保障产品足够优秀。

参考文献

[1]司立坤,刘鑫.机械零件加工精度测量技术及相关问题阐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1):184.

[2]李双芝.工学结合的高职机制工艺实训教材的开发——以烟台职业学院泰利模具实验班课改为例[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6,(4):71-74.

[3]韩中喜.试论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J].化工管理,2017,(3):202.

[4]崔福霞.基于数控机床高速切削加工工艺的应用方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7):1+3.

[5]谢兵.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3):73.

[6]熊艳梅,强永军.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09):122+124.

南京申华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1106

上一篇:建筑隔声新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西式快餐厅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