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

2023-09-18

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第1篇

1 两类文人

小说一开始, 余楠的出场很吸引人。已届中年的杂牌教授被一场风流韵事所打击, 只好北上, 拉开了一场知识分子大聚会的序幕。聚会地点是北京文学研究社。小说之所以选择余楠先出场, 是为全篇大局着想, 余楠是后来“洗澡”中洗的最精彩、最具代表性的, 他的“越臭越香”、“越丑越美”的检讨体现了杨绛对所谓“洗澡”的反讽。我认为余楠是杨绛塑造的最生动的形象之, 他固然不讨读者的喜爱, 但看完《洗澡》的人最忘不了他。他的自私自利, 他的小气, 他的自以为是, 他“捧得住饭碗, 也识风色, 能钻能挤”。所以他不仅在旧社会能以风流才子自居, 到了新社会, 还是数他“最靠拢”。看他巴结社长傅今、勾结施妮娜的举动, 真正是文人无行。余楠的身上, 具有文人的一些丑恶习性, 善于自吹自擂, 除了脸以外什么都要, 权利、金钱正是他所热衷的。即便到了新社会, 他还是发挥他的钻营特长, 并且如愿以偿的当了资料室主任, 做了组长。他可以把假的说成真的, 把没有的说成存在的。在“洗澡”运动中, 为了能过关, 甚至编造谎言以至惹恼了妻子。从余楠身上, 我们看到了熟悉的影子, 比如《围城》中的李梅亭。杨绛是从一个时代走到另一个时代的人, 历经了社会变迁, 人世沧桑, 练就了一双慧眼。她把一些文化人的丑恶嘴脸在余楠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人在她的散文中也经常闪现, 想必与当年她和钱钟书曾屡遭这类人的诬蔑和打击有关吧。

如果说余楠一出场就像漫画中的小丑, 那么许彦成的亮相则是颇具古典意味的传统知识分子形象。杨绛虽然笔下含蓄, 但她毫不吝啬地赋予了许彦成令人喜爱的品质。当余楠在会上慷慨激昂的阐述他爱上了社会主义时, 他却只顾低着头, 因为“他觉得这种发言像小学生答课题。答得对, 像余楠那样, 他也觉得不好意思”。当他实在逃不过发言时却只能结结巴巴, 这当然不是他没有见识、没有学问, 而是他不习惯当众袒露“所谓的心声”。我私下觉得, 许彦成的身上有钱钟书先生的影子, 比如把学位看作等闲, 却醉心于喜爱的学问;比如他对政治的不敏感和落落寡合, 只求“耕耘自己的园地”。

2 两位佳丽

因为对许彦成的偏爱, 杨绛让两个美丽的女性都爱慕他, 一个是妻子杜丽琳, 一个是姚宓。作为妻子, 杜丽琳虽然是不真正了解他的“封面女郎”, 但嫁给他, 是出于对他学识的倾慕、对他人品的赞赏, 从这一点上来说, 杜丽琳并不庸俗。至于她与许彦成在许多地方不合拍, 那也只能如杨绛所说是因为“相互误解”就恋爱的原因, 是“两个没有经验的人”的偶然结合。

姚宓的出现, 也是一个偶然, 何况他们俩的结局真的像徐志摩所说的:“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徐志摩《偶然》) 。很多读者为他们俩惋惜, 认为许彦成和姚宓是天造地设的佳偶, 的确, 知音难求, 但“得知我幸, 不得我命” (徐志摩语) , 何况是“使君早有妇”。以许彦成的人品, 真的让他离弃杜丽琳, 他会一生受到良心的谴责。虽然很多读者认为是“洗澡”运动阻止了这场爱情, 但我却认为, 即使没有“洗澡”, 他们俩也不会继续走下去。姚宓是杨绛喜爱的人物。她简直是完美的:聪明美丽、善良可人、富于才华和情趣……她和许彦成的相知源于他们是同一类人, 她清丽脱俗, 对自己喜欢的领域是全心投入的, 并无任何功利。“偶尔谈论作家和作品, 两人很说得来”。这一对组合, 是杨绛自己生活的某些写照, 缺的只是结局。他们在小书房里倾心交谈时, 杜丽琳正好碰见, 一个说“我绝不走到你们中间, 绝不破坏你们的家庭。”一个说:“我绝不做对不起你、对不起她、对不起姚伯母的事。”以他们俩的人品说的应该是真心话。也许有读者认为他们已经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 可是从最初的“眼神相遇”到“默契”的交流直到“他们觉得彼此间已有一千年的交情, 他们俩已经相识了几辈子”, 他们可曾做过什么出格的事吗?他们高度的文化修养和品性决定了他们的理性选择。何况, 姚宓是那么追求完美, 就像她和罗厚说的, “你知道吗, 月盈则亏, 我们已经到顶了, 满了, 再下去就是下坡了, 就亏了”。她在不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保护了自己, 保护了这份完美无瑕的爱情。在漫长的人生中, 这样的情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3 群像素描

书中其他人物也描写的相当精彩。像余楠的夫人宛英, 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美德:忍让、宽容、善良。虽然丈夫风流花心, 但她还是尽职的做好妻子的本分, 当然, 这也许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美德;她真诚和善, 姚宓只是为她按摩了一次, 她就偷偷的从丈夫那里帮姚宓把文稿拿回来。与宛英相对应的, 文中还有一位“侠客”罗厚, 罗厚虽然出场不多, 但每次出现都是侠义心肠, 他表面大大咧咧, 内心却对姚宓关怀细致, 他对姚宓说自己可以和姚宓结婚, 俩人井水不犯河水并支持她和许彦成的感情, 话语虽然荒诞, 但足见他对姚宓的深情厚谊。

至于革命阵营的知识分子, 杨绛写得很含蓄。想必马任之、王正等人应该是有德有才的代表, 马任之能给姚謇做助手, 可见学问不错;王正能够提议姚宓做研究工作, 可见眼光独到, 不埋没人才。但这两个人未直接出场, 性格也未展开, 倒是施妮娜这个人让读者的印象深刻, 去图书馆借巴尔扎克的《红与黑》、认为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儿》是小说, 实在无知到了极致;自己认为是有资历的苏联文学专家, 其实只不过是跟前夫出国当太太罢了。这样一个人, 在研究社里却骄横得意, 真是很有讽刺意义。

人物塑造能让让读者如痴如醉, 正是源于令人赞叹的语言功底。杨绛延续了一贯的冷静、含蓄和不动声色的幽默。我们从她的一两句话中就能读出赞赏或嘲弄。这种洗练、干净的笔法如同美术素描, 观者目光所触, 瞬间就能领悟到艺术的魅力。所以《洗澡》虽然篇幅短, 却能承载了史诗般的信息。读罢全书, 掩卷而思, 那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占据在脑海之中, 挥之不去!

摘要:《洗澡》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株小草, 默默无闻却富有生机。杨绛先生在垂暮之年, 用温婉却充满张力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建国之后知识分子的生活面貌。小说篇幅不长, 却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虽然只是选取了生活的某些横断面, 但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

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第2篇

当武松在大青石上昏昏欲睡时,一支饿着的吊睛白额大虎张开血盆大口朝武松压来。

武松一下子酒醒了,慌忙起身应付。只见武松飞身一跃,轻轻地落在一边,躲过了老虎的招数。

饿虎见一计未成,显得更加疯狂,眼睛瞪得更大了。它的两只前爪往地上一按,用出浑身力气扑向武松。武松早有防备,来了个“鹞鹰翻身”,跳到了老虎身后。 老虎又失败了。

老虎背后看人最费劲,它前爪搭在地上,身子使劲一掀,武松直往旁边轻轻一闪,老虎掀了个空。

老虎吃不到武松,但力气却用了不少,它仰天呼啸,震的景阳冈也仿佛颤动起来。猛然间,老虎笔直了它那钢铁一般僵硬的尾巴,朝武松狠狠地一把剪过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又是一个飞跃,躲过了。 其实这老虎吃人的招数就是一扑一掀一剪。

武松瞅准了老虎在喘息时的机会,抡起哨棒朝它劈头打去。“啪”的一声,老虎并没有损失一根毫毛,反倒是哨棒打在树上,断成了两截。

老虎似乎有一些得意,它咆哮着又扑向武松,武松赶紧扔掉哨棒,空出双手向老虎搏斗,他利索地骑上虎背,按住了它的脑袋,使虎头不能动弹。老虎于是扭动身子,武松不敢松手,便用脚一阵乱踢,老虎痛得在身下刨出了一个土坑。武松趁机把老虎使劲往坑里按,又抽出右手,将铁锤般的拳头像雨点一样只顾打,他一口气打了七八拳,打的老虎七窍流血。

人物形象:(性格+人物品质)——人物描写方法

片段一:武松见店家不给筛酒,以为自己赖酒喝,索性拿出银子喝个痛快。表现了人物坦白直爽的个性。

片段二:店家一再说明“

三碗不过冈”,而武松偏偏不信邪,非要喝个痛快,且要证明给店家看看,我武松到底喝多少碗还能过冈。

表现了人物不拘一格,争强好胜的个性。

片段三:店家劝武松结伴过冈,以免被虎所伤,武松不听劝阻,执意过冈,这时醉中的武松粗中有细,敏锐地觉察到店家有谋财害命之意,这虽毁了店家的一番好意,但却说明武松精细的一面,同时这一情节进一步描写了武松争强好胜的个性。为下文武松遇虎、打虎作下了合理的铺垫。

片段四:

在结果一条老虎的性命后,武松自觉体力不支,难以应付再出现的老虎,果决下山。

表现了武松虽直爽豪侠,但却颇识时务,不粗莽行事的个性。

人物形象:(性格+人物品质)——人物描写方法

片段一:武松见店家不给筛酒,以为自己赖酒喝,索性拿出银子喝个痛快。表现了人物坦白直爽的个性。

片段二:店家一再说明“三碗不过冈”,而武松偏偏不信邪,非要喝个痛快,且要证明给店家看看,我武松到底喝多少碗还能过冈。 表现了人物不拘一格,争强好胜的个性。

片段三:店家劝武松结伴过冈,以免被虎所伤,武松不听劝阻,执意过冈,这时醉中的武松粗中有细,敏锐地觉察到店家有谋财害命之意,这虽毁了店家的一番好意,但却说明武松精细的一面,同时这一情节进一步描写了武松争强好胜的个性。为下文武松遇虎、打虎作下了合理的铺垫。

片段四:在结果一条老虎的性命后,武松自觉体力不支,难以应付再出现的老虎,果决下山。 表现了武松虽直爽豪侠,但却颇识时务,不粗莽行事的个性。

1、抓住外貌描写,五官、体态、穿戴 揭示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经历。 例如《小巷深处》一文中:“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

分析:“如同一尊雕像”表现了母亲在烈日下守候的姿态,连皮肤也变成古铜色的了,突出了母亲为了“我”,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一个伟岸、高大的母亲形象就树立在眼前。

2.品味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

1、提示语

2、与心理描写的区别 例如《“两弹”元勋邓稼先》一文中:“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走!”’

分析:就是这么简短的一句话,我们却看到了邓稼先身先士卒,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的崇高精神。正因为他心中装着祖国,才会有“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宏大志愿,也才会有那斩钉截铁的豪言壮语。 3.留意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灵轨迹。

例如《心声》一文中:“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分析:“郑重”表明李京京已做好了朗读的充分准备,相信自己能朗读好课文;“眼睛一眨不眨”表现了李京京迫切希望程老师能给他一个朗读的机会。这些神态描写,表现了他渴望表达亲情的愿望。 4.紧扣动作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风筝》一文中:“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分析:一个“惊呼”,一个“跳跃”,就逼真地写出了小兄弟喜欢风筝到了极点。如果不是如此喜欢风筝,又怎会这样密切地关注天上风筝的一举一动呢?又怎会让自己的情感跟随着天上风筝的起落缠绕而跳动呢? 5.揣摩心理活动描写,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1、幻觉式(画面)“联想回忆”

2、自言自语“紧迫、紧张时刻”

如《心声》一文中:“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分析:在公开课上,李京京是真想举手朗读课文,就是因为他心中所铭记的亲情太强烈了,想痛痛快快地表达出来,可是举手之后又担心程老师不会喊他,也担心赵小桢会嘲笑他,这种矛盾的心理,展示了人物内心的犹豫不决。

第二部分:基础讲解(省略号、引号、破折号的作用)

一、 省略号的作用:

1、 例举省略:在举例子未举完时省略。

例子:一走进花园,我便看见有兰花、水仙花、鸡冠花、、、、、、 龙门阵游乐场里面有旋转木马、过山车、蹦蹦床、、、、、、

2、 引文省略:引用课文或诗歌、名言时未引完省略。 例子:《我的民族小学》里面有傣族、景颇族、阿昌族、、、、、、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孔子的名言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例子:小明一进门,妈妈就问:“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她说:“我、、、我、、、我去小王家、、、 玩了。”

“对、、、不、、、起,我、、、来晚、、、了。

二、 引号的作用:

1、 直接引用:直接引用某人说的话。

例子:“有志者,事竟成”这句格言,一只鼓励我前行。 贝多芬说:“我是来给小姑娘弹曲子的。”

2、 着重论述的对象。

例子:古人对写文章要做到“有物有序”。“有物” 指的是文章要有内容,“有序”指的是文 章要有顺序、有条理。

“演出”中途,哪位观众要离开“剧场”,都会引起不满。

3、 表示否定和讽刺。

例子:像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点好。 小明“白”得像堆碳。

4、 表示特定非称谓,没有感情色彩。 例子:这就是院子里人们常说的那颗“百年老树”。

5、 引号里面还需要用引号的时候,外面用双引号,里面用单引号。 例子:小敏同学问:“老师,‘虐’字怎么写啊?”

三、 破折号的作用:

1、 在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例子:张择端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穿过这条街就到了渝中区的中心地带——解放碑

2、 话题突然转变。

例子:小明对小王说:“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3、 用在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例子:“呜——”火车开动啦!

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第3篇

2.聪明

3.痴情

【薛宝钗]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她恪守妇道,但也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不同的“社交”方式: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和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随和,大度;有才华;冷、无情,但

“任是无情也动人”。 [贾宝玉]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逆臣”。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四、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1.容貌俊美,性格泼辣;2.精明能干,要强逞能;3权诈机变,心狠手辣;4.机智幽默,善于奉承;5.贪财好利,嫉妒成性;

五、探春:有主见,精明能干,还有远见。她没有黛玉的纤细怜人,没有宝钗的乖巧伶俐,没有湘云的活泼开朗,却有卓超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

六、迎春:贾迎春是贾赦与前妻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

1

贾母:

1.会享受,喜热闹,说话风趣。 2.怜老惜贫,不太仗势欺人 3.经验丰富,有见识

4.喜欢奉承,溺爱不明

5犯糊涂,刚愎自用

惜春:性格孤僻,冷漠,小小年纪便看破红尘,说来也是奇女子一个啊,擅长画画!

湘云:活泼、开朗,天真无邪,而且诗也做的挺好,仅次于钗黛二人。 晴雯、袭人:有“晴为黛影,袭为钗副”的说法。性格一个似黛玉,一个似宝钗! 紫鹃: 她善良,勤劳,温柔体贴,当然也聪明!

林黛玉——坦率纯真、才华横溢、自尊自重、尖酸小性、多愁善感、姿容绝世、冰雪聪明、孤傲清高、敏感多疑

贾宝玉——聪明灵秀、温柔多情、乖张顽劣、文思敏捷、重情重义

薛宝钗——温柔敦厚、博学多识、豁达大度、世故圆滑、阴险奸诈、品格端方 王熙凤——聪明机变、精明能干、两面三刀、八面玲珑、心狠手辣、脸酸心硬 史湘云——豁达开朗、热情豪爽、心直口快、单纯乐观、文才不俗、善良细心 贾探春——敢做敢为、办事练达、决断果敢、刚强聪慧、心思缜密 主要丫鬟的性格

晴雯——聪慧美丽、风流灵巧、叛逆勇敢、爽直莽撞、机敏尖刻、嫉恶如仇 袭人——温柔和顺、处事稳妥、机心深重、 平儿——聪明清俊、心地善良、机智能干、公正平和

紫鹃——赤诚忠心、聪慧机敏、温柔娴静良、心地高洁、不卑不亢、坦诚纯真

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第4篇

《步辇图》是初唐时期阎立本的代表作品, 与他的另一幅《历代帝王图》相比较而言,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阎立本在工笔人物画方面所作出的成就:在线条上, 主要以铁线描[1]为主, 线条变化较少;在设色方面, 使用的色彩类别不多, “衣服上大概使用了墨色打底, 还有朱镖、朱砂、铅白等少许种类, 单色使用的较多, 没有太大的变化, 由此可见此时正处于一个过渡的阶段”[2];在人物造型上, 构图错落有致, 突出帝王的形象, 周围的仕女形象刻意的表现的小, 且仕女的形象也并不是很丰满, 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一时期仕女形象的特点为瘦骨清象, 人物造型清秀。

张萱的代表作品《捣练图》描绘的是唐代妇女在捣练、理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3]画中的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描绘时的观察细致有序。在线条上, 从铁线描慢慢变为高吐游丝描, 以“细劲圆浑、刚柔相济”的墨线勾勒出画中的人物形象, 并且开始注重用线描来表现形象的凹凸感, 把线条的表现力加以扩展, 由于妇女的形象比较有肉感, 因此在描绘皮肤时的用笔上, 多采用极圆润的线描, 衣纹等多采用游丝描, 可以表现出它柔软的质感。在设色上, 开始出现了色调浓重的画面, 它突破了以往的用色, 大胆的使用重红、重绿、藤黄、紫色等重彩, 以种类繁多而又和谐的颜色来表现形象的雍容华贵。在人物形象上, 远离了魏晋时期的瘦骨清秀, 开启了以胖为美的新篇章。由于唐朝的社会开放, 宫廷里的仕女, 在穿着方面更为大胆, 把紧身窄袖翻领的胡装与宽松飘洒华丽的唐装相融合, 长裙束于胸前腰下, 唐诗中的“粉胸半掩疑暗雪, 长留白雪占胸前”[4]句子描绘的就是这样一种着装。这时期的女性着装独特的魅力以及不同凡响的审美品格, 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

周昉是此时期的代表性画家, 《簪花仕女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从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周昉在对传统绘画的继承上又更好地创新了新的技法, 并且善于通过人物的形象来烘托出其内心深处的复杂的情感, 从而进一步的揭示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线条处理上, 人物形象的衣褶、衣纹等线条从比较刻板的铁线描进化到贴合人体的春蚕吐丝式的游丝描为主, 线条简劲有力, 并且也开始慢慢注重线条本身的浓淡干湿变化, 根据画中的人物形象的衣纹转折等, 线条也开始有转折的变化;在设色上, 周昉的仕女画用色更加的浓艳大胆, 我们从《簪花仕女图》可以看出, 画面中喜欢使用大面积的红色, 用色极其的大胆, 原因是红色如果用不好的话整个画面就会显得很俗气, 但从画面的效果来看, 周昉的画的确是做到了艳而不俗。在人物形象上, “人物多是丰盈饱满, 雍容华贵, 在《簪花仕女图》中, 仕女面容姣好、圆润, 身姿温文尔雅, 五官小巧, 峨眉高鬓, 削肩”[5]。全卷的人物造型, 经过精心的安排, 把人物的衣着、形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使欣赏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对画面产生一种无形的意蕴之感。

在唐朝时, “佛教文化达到高峰, 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的文化与形象, 佛教绘画的代表人物吴道子等人, 把佛教文化融合到绘画里, 形成这个时代特有的艺术形象特征, 佛教文化也渗透于各个团体之中, 许多佛教画家都在宫廷里担任画师, 自然而然的把佛的形象与现实中的形象相结合, 体现着“以胖为美”的时代风格”。这种绘画方式慢慢得到推广, 久而久之的就在贵族妇女之中所流行, 慢慢地这种风格开始成为唐朝女性的审美标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女性地位的提升, 导致着女性们对美的品位也也来越高。唐朝内政稳定, 国力强盛, 经济繁荣发展, 各民族的关系相处异常融和, 中外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深, 唐朝以宽广的胸襟与积极开放的时代精神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包容的胸怀。它形成了这样一种绘画风格, 被画家们用外来文化与中国仕女画传统的风格相结合, 并且以此开创了这一时期仕女们豪放的艺术特点, 她们的形象艳丽丰腴、落落大方、自信、张扬, 又非常健康, 自身气质比较突出。她们的人物形象、服饰等也非常的优美, 达到了内在与外在美的协调统一, 因此, 女性地位的变化对唐朝绘画的审美要求影响日益增多。

特定的时期下都会产生特定的产物, 正是由于唐朝的开放、强盛、佛教的传播、女性地位的提升所以才造就了仕女画在唐朝发展的艺术形象的巅峰期, 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完美的艺术个性, 在笔法、线描、设色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任何艺术的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综合作用所起的结果, 既有自律性的制约, 又有世事变革的外在要求, 仕女画在塑造女性美的同时, 也蕴含着对女性美的渴望, 又压抑着封建传统的男权思想, 虽然形象各有不同, 但我们并不否认其中所触及的女性美的真谛。

唐朝仕女画的女性形象特征启发了人们对美的思索, 从创造审美的模式来讲, 中国古代仕女画的女性题材都是永垂不朽的, 我们要从中不断的去探索、发展。

摘要:从魏晋南北朝以来, 仕女画开始逐渐吸引人们的眼球, 而唐代的仕女画又达到了历史上空前的高峰期, 渐渐地, 画面当中妇女们的形象从之前的秀骨清像慢慢变为唐朝的丰满华贵、以胖为美的特点, 并且题材也有很大的转变, 逐步回归到现实生活当中。当然, 这一显著的变化与唐朝社会政治的稳定、经济高度繁荣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还有宗教艺术的传播与影响、女性地位的提升等都莫大的关系。本文着重论述唐朝仕女画的艺术形象特征, 分别从初唐、盛唐、中晚唐三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来探究仕女画的风格的演变、造型的不同等, 对画面的线条、用色以及神态等也作一下简单的了解, 从而去探讨唐朝仕女画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绘画,艺术形象,特征,影响

参考文献

[1] 徐小蕾.唐朝工笔人物画设色研究[D].中国知网, 2013:42.

[2] 夏展.唐代人物画造型初探[D].中国知网, 2013:08.

[3] 陈霞.刘雪梅.隋唐时期佛教对美术发展的影响[J].兰台世界, 2014:57.

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以近年上映的现实主义电影为例,探讨人物形象塑造对主题表达的影响,通过归类人物类型来总结现实主义电影的现实意义以及时代要求,对现实主义电影社会问题的关注度作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人物形象;现实主义电影;主题表达

課题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拥抱新时代,承担新使命——影视的社会功能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L-2019-1766

一、视听语言符号下的人物形象塑造

人物[1]是电影中的一个历久弥新的艺术思考,作为电影讲述故事、表达主题的主人公,人物是电影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设”即人物形象设计,通过外形、谈吐、行为动作等具体行为向他人展示的关于此人物性格、本质等抽象元素在他人心中的具体反映称为人物形象,而电影的人物形象设计是导演通过主观的情感诉求和艺术加工把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人物进行浓缩加工,所塑造出来的符合电影主题的特定人物形象,这类人物往往比真人更具有典型性、矛盾性。

视听语言符号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是极其关键的一方面,其本质上是一种符号化的象征,既是电影叙事性的展现,又是导演思想深层意义上象征性的具化表达,人物塑造就是特定时代背景下典型人物的塑造。在现实主义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受到的影响既有旁人的主观成分,也有特定人物的客观成分,可以说人物是主观元素和客观元素的集合体。主观上创作者出于对主题的表达和剧情推动的需要是较大的影响因素,同时导演风格、演员呈现、剧本创作、电影语言都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造成相应的影响偏差。客观上特定背景下的人物特性的展现、现实生活逼迫下人物的阴暗面表达是现实主义电影中人物塑造的必要设计,其承担了现实主义电影中现实意义的表达和大众观后的忖量。从以上影响因素来看,现实主义电影的人物大致分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普遍性人物、挣扎于生活泥潭中拥有梦想的抗争性人物、展现人物阴暗面又拥有美好品德的矛盾性人物等。

二、典型性人物类型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在现实主义电影主题表达中,人物类型是电影主题表达最直观的表象。首先,从现实主义电影的人物分类来看,具有时代特征的普遍性人物是现实主义电影的主体,是现实主义电影中必不可少的人物。这类人物贴合了当代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群,具有普遍性,易引起共鸣,又是社会生活中的另一面镜子,反射了人们生活的社会现状,具有现实生活的代表性,恰恰是社会现象的真实化反映。例如,电影《我不是药神》[2]中的主人公程勇就是一个负担不起房租的保健品店店主,生活在社会底层,上有老下有小,既有来自父亲做手术的高昂药费,也有儿子移民的经济需求,契合了现代社会中年危机的现状,面对的是大多数人面临的经济压力,具有普遍的社会现实意义,这也是他倒卖药品的原因。这类人物背景的设置为剧情的推进打下了基础,也增添了合理性。又如电影《狗十三》中,主人公李玩刚上初中,面临着青春期的敏感焦虑,又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同住,一方面戳中了家庭教育的痛点,不刻画青春期的刺激、戏剧化,以极其生活化的手法平淡地表现了一个女孩在重组家庭中迎来父亲期待已久的儿子后,繁杂的心理和情感世界的妥协。这类人物电影的主题着重表达真实的生活环境,在契合社会环境的同时,又杂糅了真人没有的其他特性,展现了社会的真实性和现实性,更具有故事性和戏剧性,增强了代入感。

其次,挣扎于生活泥潭中拥有梦想的抗争性人物也是现实主义电影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他们既奔波于生活的柴米油盐,又怀揣着不一般的理想追求,和原本的生活形成巨大的反差。这类人物与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抗性,具有更强烈的戏剧性和可看性,也代表了生活中现实的残酷和不如意。例如,电影《无名之辈》中的主人公马先勇只是一个生活窘迫、处境落魄的泼皮保安,却想重新做一个警察,所以独自查案,即使警察对他不屑,自己的女儿看不上他,妹妹的生活也不尽如人意,一心求死,但他依旧执着地寻找真相,不曾放弃想当上警察。这类人物呈现了现实生活的荒诞、说明了梦想与现实的对峙、批判了社会现实对人物生存的压迫。[3]这类人物电影的主题对现实直接进行披露,采取了夸张、荒诞的艺术手法对社会进行抨击和讽刺,表达并展现了一个时代群体无所适从的挣扎,从而引起群体思考。

最后,展现人物阴暗面又拥有美好品德的矛盾性人物是现实主义电影中关于人性的重要思考。例如,电影《无名之辈》中的“眼睛”胡广生梦想做一个行走江湖的大哥,自称杀人如麻的悍匪,拿着枪却只敢抢银行旁边的手机店,最后抢的还是一堆手机模型。这样的情节设计既表现了对胡广生大哥梦想的嘲弄,也为后来他对高位截瘫、毫无生活欲望的马嘉旗不敢开枪,还帮助她完成心愿埋下了伏笔,展现了这个想做大哥的“悍匪”另一面人性的善良。这类人物把人性中的矛盾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好人和坏人之间没有鲜明的界限,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念之间的孰是孰非引发了人们对人性的探讨。这类人物电影在于对现实社会进行细致的解析,展现了电影主题中对人性的斟酌和对人物复杂的内心矛盾的两面呈现。

三、现实主义电影与小人物的关系

从现实主义电影中人物的分类中可以看出这3类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小人物。[4]

小人物和现实主义电影之间是互相成就的关系,现实主义电影中反映小人物生存处境的现实主义题材是主体部分,只有在这类电影中,小人物的生活命运才得以被全面地展示在人们的视野中,通过小人物的命运反射和思考社会现状,既是电影故事戏剧性的表现,也构成了渊博的人生思考。电影《无名之辈》中,胡广生命运在最后烟花爆裂的绚烂中表现了其人物的荒诞和悲哀,他始终融入不了都市的繁华璀璨,存在于被视频弹幕和新闻评论嘲弄和调笑中,是饱含着调侃意味的小人物。而马嘉祺的难以相处和轮椅生活迫使她困于斗室之内,是现实社会的边缘人。她的隔离表示了她无法被现实承认和不适应现状的遗弃感和局外感,这是其人物设计中的渺小。

现实社会的残酷性注定与高大上的奢侈生活环境绝缘,大部分小人物生活窘迫不安,置身于现代化繁华都市的小人物的被剥夺感和被宰割感是现实主义电影中极力展现的。困顿于特定的逼仄空间中,难以打破的资本壁垒,有利于现实主义电影中故事抗争性的表现。小人物总是与秩序、资本、时代发生对抗,进行抗争,如《我不是药神》中程勇这一小人物以对抗医疗体制,远赴印度购买药品,抵制天价药为故事主线。在对抗过程中,小人物无法通过正常合法的渠道来完成命运对抗时,就会选择非常规的手段争夺被认可、被改变的命运。这也是现实主义电影故事性的来源,可有效地脱离非主流故事的枯燥和沉重感,提升电影的可看性和趣味性,给予这类电影新的思路和机会。

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功也在改善小人物的生活环境。现实主义电影的结局大多温暖而正面,符合大众对美好式结局的期望和关注,底层人物在与生活的对立和抗争中依旧保持人性中无法磨灭的美好品质来维持与他人的关系和结局。

四、结语

近年来,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关注度呈上升趋势,引发了大众对电影中边缘人物的注意和关切。在此基础上,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和原型人物选择上也要经过慎重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人物形象的设计和塑造也激发了现实主义电影对主题的探索。正是现实主义电影的展现,人们意识到了一部分社会边缘人的生活和不为人知的缺憾,开始关注并致力于改善小人物的生活环境,不仅做到了主题上与人物的融合,而且赋予了电影新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子珩.微电影中的人物塑造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 曹建.现实主义题材的人性忖量——以电影《我不是药神》为例[J].艺术研究,2019(03):84-85.

[3] 朱倩倩.国产黑色幽默电影人物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8.

[4] 林萌.小·人·物:近年来现实主义电影中小人物症候透视[J].文艺研究,2019(07):112-123.

作者简介:李彦蒂(1999—),女,湖南怀化人,本科在读。?梅一楠,女,山西太原人,本科在读。

人物形象的特征范文第6篇

2、《西游记》中俗语翻译研究

3、儿童有声读物《西游记》系列“爆款”解析

4、《西游记》最难的一关

5、读懂了《西游记》就读懂了人性

6、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

7、以《西游记》为例谈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方法的指导

8、《西游记》中沙僧形象分析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9、简析《西游记》改编:从文学名著到86版电视剧

10、话说《西游记》中的“三”

11、《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内容探究

12、《西游记》名著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13、《西游记》影视改编作品的主题对比分析

14、东山岛,与《西游记》的不解之缘

15、《西游记》也有女主角

16、通用技术老师带你读《西游记》

17、论《西游记》重复与反重复叙事策略

18、论《西游记》中猪八戒的人性乐观

19、6版《西游记》里的音乐美

20、[西游记之再世妖王]奇幻之中见众生

21、《乌托邦》和《西游记》文学创作的相似之处

22、论《西游记》与86版影视剧中孙悟空形象的变化

23、人文本《西游记》袭自亚东本辨

24、《西游记》主题素菜馆

25、浅谈《西游记》中的镜像原理及人生哲理

26、《西游记》中异类女性的身体书写

27、浅析杨景贤《西游记》对小说《西游记》的影响

28、86版《西游记》里的音乐美

29、论《西游记》经典人物形象的人格特征

30、中日《西游记》影视剧作品中如来佛祖的形象对比

31、开展《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几点做法

32、《西游记》与《奥德赛》中女性形象对比研究

33、人到中年, 活成了《西游记》

34、数学西游记之琵琶洞内救师父

35、从《西游记》到《悟空传》谈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演变

36、《西游记》两个英译本中隐喻翻译策略对比研究

37、阐释学视阈下韩综《新西游记》在华热播动因探析

38、《西游记》《聊斋志异》幻化艺术比较

39、神话原型理论对《西游记》翻译研究的启示

40、《西游记》人物名称英译分析

41、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西游记》校本游戏原画课程开发研究

42、《西游记》拍完后,白龙马去了哪里

43、“西游记”系列 国漫之光 一鸣惊人

44、《西游记》里唐僧徒弟的真实身份

45、《西游记》里唐僧师徒的个性和信仰

46、论古典名著IP《西游记》影视改编的策略

47、我们和《西游记》有点像

48、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连载:《西游记》

49、语文教学中的“西游记”

上一篇:保险公司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民法典继承权相关的条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