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范文

2023-09-22

人物档案范文第1篇

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任务及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保管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有:一是维护档案实体的秩序状态,使档案在存放和使用中始终有序;二是保护档案实体的理化状态,使其在存放和使用中不受或少受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损害,并尽量延长其物质形体的“自然寿命”。这两条任务同时也是档案保管工作的两项基本内容。档案管理制度有: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对接收进馆的档案要进行系统地、有规律地调整和加工,合理排放。二是档案馆(室)对收集来的零散文件,要作系统地、全面地整理,按立档单位划分全宗,在每个全宗内分类、整理、装订、排列案卷、编制案卷目录和档号等。三是按照档案整理的原则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管理和利用。四是根据机构的不断变化,适当调整全宗。五是案卷的排列要以全宗为单位,根据档案的不同门类、载体和保管期限分别排列。

档案库房管理工作“八防”要求及具体措施

档案库房“八防”的要求是: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鼠、防虫、防尘、防污染。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做到:一、档案库房周围灭绝火源迹象,库内严禁吸烟,库房电器线路禁用明线。在日常保管中要放置灭火器,档案人员要了解其性能并能熟练使用。二、档案库房应有防盗措施,一般库房要加设防盗门窗。三、湿度较大的库房应配备去湿机及放置吸潮剂,并安装空调。四、档案库房窗户要配挂窗帘,防止阳光直接射入库内,同时库房照明装置应以使用白炽灯为宜,避免日光灯中紫外线对档案纸张的破坏。五、为防止档案库房发生鼠害,库房应定期检查并投放灭鼠药。六、档案柜架应经常放置灭虫药,以防档案害虫破坏档案。七、为防止灰尘对档案损害,库房最好加双层窗,同时利用吸尘器及时吸除档案柜架上的灰尘。八、密闭档案门窗和库房设置过渡间,是避免档案遭受有害气体侵害的最实际的办法。

档案库房对温湿度的要求标准

通常情况下,档案库房的温湿度要求是:温度为14-24℃,相对湿度为45-60%。库房温度过高(超过30℃)或湿度过大(超过70%),都会给档案保护带来不利影响,使纸张变黄、变脆,字迹褪色、扩散,也会加速档案害虫的各种霉菌的繁殖速度,降低纸张强度,影响档案的寿命,同时,如果库房湿度过低(干燥),也会使纸张失去正常的含水量,使纸张老化。因此,及时调节档案库房不适宜的温湿度,使库房始终保持较适宜的温湿度,是档案保管的一项重要工作。

档案法规对档案的开放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档案的作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那么国家档案法规对开放时间又是如何规定的呢?《档案法》第19条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档案法实施办法》第20条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起始时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档案(包括清代和清代以前的档案,民国时期的档案和革命历史档案),自本办法实施之日(1990年11月19日)起向社会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可以随时向社会开放。

档案馆类型介绍

档案馆是收集、保管档案的机构。负责接收、征集、管理档案和开展档案利用等。中国周代的天府,汉代的石渠阁,唐代的甲库,宋元的架阁库,明清的皇史等,都是历代保管档案的机构。建国后,从

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档案馆。

当前划分档案馆类型的一般标准:一是中央级档案馆和地方级档案馆;二是国家的档案馆和非国家的档案馆;三是综合性档案馆和专业性档案馆;四是党政档案馆、军事档案馆、高校档案馆和企业档案馆;五是永久性档案馆和过渡性档案馆;六是古代档案馆、近代档案馆、现代档案馆;七是纸质档案馆、电子档案馆、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当然档案馆的基本类型,也可以从多种角度去区分,比如从级别上分:有中央档案馆和地方档案馆;从规模上分,有大型档案馆、中型档案馆和小型档案馆;从来源上分,有公共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从载体上分有,影片档案馆、照片档案馆等等。

目前我国已建设的档案馆有:一是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的,有省档案馆、市档案馆、县(区)档案馆;二是专业系统内设立的档案馆,有城建档案馆、气象档案馆等,如河北省气象档案馆、河北省测绘资料档案馆、石家庄城建档案馆等;三是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内部设立的档案馆,如外交部档案馆、安全部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档案馆、开滦集团公司档案馆、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河北大学档案馆等;四是以档案某制成材料为根据建立的档案馆,如中国照片档案馆;五是以档案某一特定的形成时期为依据建立的档案馆,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人物档案范文第2篇

病历档案是记录患者疾病发生和健康状况以及诊疗全过程的特殊档案,是一种真实准确,在临床、科学研究乃至医院管理和法律诉讼、医疗事故纠纷中意义重大的医学记录,也是重要资料和法定证据。由于医院病历档案中通常记录着较多的患者个人私密信息,其管理便与患者隐私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患者医疗权利和知情权的实现以及医患双方良好关系的建立都有着重大价值。医院病历档案的管理和保存是卫生系统和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

1 依法管理病历档案,确认其归属

医院病历档案根据定义不同,可分为广义病历档案和狭义病历档案。前者除了患者年龄、姓名、性别等各项基本信息以及病程发展情况和医生的诊断治疗情况外,还包括诸如手术同意书、病危通知书、死亡证明、出生证明等身体检查记录、护理检验记录以及复健记录等相关的文件。狭义病历档案则仅包括广义病历中的前一部分,本文所指为广义病历档案。

病历档案,一般而言,可分为笔墨纸张等物质部分和患者个人资料等资讯部分,根据相关法律结构,前者应属于医院,后者作为患者个人隐私的载体,除非患者本人放弃则应永久归于患者所有。物质部分和资讯部分两者结合构成了医院病历档案的整体,由于物质部分为资讯部分的载体,一般而言,病历档案由医院行使保存管理的权利。但是医院仅有物质档案所有权,对记录患者个人隐私的资讯部分无权占有,在保存管理病例档案同时应尊重和保护患者隐私,防止患者隐私权遭受侵犯。虽然我国《档案法》已对档案的保存和管理作出详细明了规定,但对于医院病历档案的管理和保护以及医院在管理病历档案时如何处理患者隐私仍未作出清晰说明。总体而言,我国在病历档案管理方面立法尚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

2 依法保护患者隐私

在入院治疗过程中,患者隐私权主要体现为对于病例档案中资讯部分的所有权和支配权,患者对自身信息有知情权,并享有保密或公开个人信息的权利。一般而言,医疗单位应严密保存患者患病信息,不得公开,是否公开个人信息应由患者个人决定,任何人不得越权处理。

由于在治疗和护理中,医护人员的工作常与患者产生较为亲密的接触,很容易获取患者个人信息,了解患者隐私,这是其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因此才能了解患者病情,科学治疗和护理。患者应服从配合医护人员,配合其检查和询问,这也是正确处理自身隐私权的一种表现。但医院及医护人员获取患者信息后仅应记录于病历并应用于医疗,不得违背患者意志通过患者隐私获取非法利益,医院还应承担保密义务。若医院或医护人员违反患者个人意志,非法泄露公开患者个人信息,应承担法律后果,受到依法惩处。

3 责任界定

在我国大多数医护人员受雇于公立医院,因而医护人员的行为应当由医院承担责任,本文中不作具体讨论。如何判定患者隐私权受到侵害,应根据以下条件,即医护人员在其工作中获得患者个人信息后,有着非法泄露患者隐私信息的行为,其泄露行为为主观行为,且对患者精神或名誉等造成损害。患者隐私权受到侵害后,应及时向医院投诉,若医院不受理或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应向法院进行民事诉讼。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私立医院和诊所大量增加,其管理与公立医院相比不甚规范,甚至没有正规病例,患者隐私遭泄露的几率增高。

由于医疗法制不够健全致使各种医患纠纷不断增多,病历档案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积累更多的治病经验以及病历资料,还可以对各种医疗事件的鉴定以及医患纠纷处理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病历档案管理和一般档案管理存在着一定差别,医院应根据相关法律和职业道德合理管理病历档案,保护患者隐私,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患者也应加强对个人隐私的重视,在配合医院治疗的同时切实防止隐私权受到侵犯。我国的法律逐步完善,在进一步研究医院病历档案的管理中提出更优化的管理方案,探索保护患者隐私权的新途径,减少医患纠纷,改善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环境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如何平衡公共卫生利益、第三人利益及个人隐私利益的冲突问题,便是维护病人隐私的最大挑战。作为医事机构或其工作人员,对于病患隐私及病历之内容皆不得任意泄露,此为文明国家之共识。

(作者单位:河南省医学会 来稿日期:2014-12-18)

人物档案范文第3篇

一.优化思想理念, 提升档案服务水平

管理理念落后影响档案作用的发挥, 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档案作用的发挥程度。

首先, 从思想上优化思想理念, 正确认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管理”和“服务”并重, 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服务到位, 管理才会更顺畅;管理清晰, 服务才会更有针对性。档案工作的特点是繁琐、重复, 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内容, 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做, 你会发现每天都是不一样的, 你每天都会收获进步的喜悦, 如果仅因“要我为人民服务”而服务, 而没有从心底里形成“我要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这样的“服务”, 自然不会让别人感到你的真情实感, 只有做到“管理”和“服务”双给力, 服务工作才能做实做好。

其次要做好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 因为这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前提。一是档案管理制度化。建立健全档案材料的归档制度, 自觉执行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 使每项工作都制度化, 保证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二是档案管理规范化。提高档案案卷的内在质量, 严格按照各类档案整理《标准》认真细致地做好对每一份文件的鉴别、收集、分类、整理, 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 达到分类科学、组卷合理、编目清楚、排列系统, 方便利用的要求。三是档案管理现代化。在信息技术飞快发展的今天, 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建立和完善档案数据库, 建立档案资料查阅平台, 逐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四是档案管理效益化。在工作中注重实效, 在严格执行保密制度的前提下, 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坚持热情、主动服务, 利用必要手段和途径, 为档案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实现档案价值由静态服务转为动态服务。五是档案管理人本化。档案利用与保密从根本上说, 既对立又统一, 二者之间是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保存档案的目的, 是为了提供档案给需求者使用, 但并不是说可以无条件地借阅利用, 而是在保护档案所有者权益的基础上, 有时间、地点、范围限制地利用。对哪些档案要保密, 哪些档案不保密, 保密期限的长短等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实现利用与保密二者协调地管理, 准确地掌握, 有效地保密, 充分地利用。

二.优化服务理念, 提升档案服务水平

档案工作服务功能与生俱来, 服务功能随时代而变。新常态下的档案服务工作必须进一步优化服务理念, 树立开放意识、超前意识、参与意识和跟踪意识, 在服务内容和形式上不断适时调整, 把服务工作做实做好。

(一) 坚持原则。档案管理需要很强的原则性。管理的过程就是履行单位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在这些刚性政策、法规与制度面前, 必须做到以制度为准绳, 忠于职守, 坚持原则。

(二) 提高业务能力。档案管理必须与时俱进。但要适应新常态, 实现新作为, 胜任档案管理工作, 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增强学习的内在自觉性, 除了加强档案业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学习外, 还要掌握网络新技术、计算机新知识、文秘写作、安全保密等知识, 使自身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对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与疑问, 要勤于思考, 善于学习, 对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与疑问, 不断提升多角度思考问题、多路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端正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端正工作态度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正确认识档案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态度决定行为, 因此优质的服务首先是态度问题, 要求我们每一个档案工作者增强服务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 对工作表现出热情、尊重和关注。责任感是一个人做好任何一件事都不可或缺的品质。要切实增强自身的政治责任感和职责使命感, 以强烈的事业心、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处理好每一项事务, 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二是热爱自己的岗位, 热爱本职工作, 具备做好服务的强烈愿望和主动精神, 不断增强事前、事后服务意识, 本着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 遵照习总书记提出的“服务态度不仅要勤、要诚, 还要灵活”的要求, 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四) 提升工作效率。档案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效率, 减少漏洞。档案文件资料纷繁复杂, 程序日复一日, 单调重复, 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 在工作中做到整理规范、存放规范、借阅规范, 把工作落实到档案保管运行所涉及的重点部位、重点人员和重点环节上, 分清层次、认真思考、厘清轻重缓急, 积极探索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努力提升工作效率。

三.优化创新理念, 提升档案服务水平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档案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档案管理正处于传统手段和现代技术交替重叠当中, 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手工操作和科技含量不高等一系列体制、模式、理论与现代信息化管理有许多不相适应之处, 仅靠几种目录、几间库房就可包容的档案管理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时代给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档案工作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和提升创新理念, 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一是观念创新。思想观念的创新是工作内容创新的前提, 管理创新必须确立现代化管理意识, 特别是档案管理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 把创新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 逐步改变以往“重藏轻用”的落后观念。突出强化两种意识:一是要有积极的信息转化意识。二是要进一步强化档案利用的效率意识。

二是管理创新。按档案管理规律建立一套符合本单位需要的科学的档案组织管理制度, 其含义是指按档案工作一般规律要建立健全文件归档制度、档案整理制度、档案鉴定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等, 用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档案管理工作。

三是方法创新。档案管理的工作方法创新, 其内容就是要扩大档案工作的外延, 深化档案工作的内涵, 把过去只是单一管理档案的档案室扩大为集档案、资料、情报、信息等为一体的“档案信息中心”。从单纯的档案资料管理机制向档案、情报、信息、科技一体化管理机制转换, 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信息支撑作用。

四是服务创新。信息化时代, 档案工作的服务方式、内容, 与传统档案利用服务相比,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树立主动服务的理念, 档案管理人员要面向用户, 走向用户, 想用户之所想, 急用户之所急, 有针对性地策划、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服务内容和范围、形式, 对电子文件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加工和转化、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甚至超前服务, 促进档案管理由静态服务转为动态服务。

摘要: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处于传统手段和现代技术交替叠加之中的档案服务工作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本文结合工作实践, 以优化档案服务的思想理念、服务理念、创新理念为切入点, 探讨提升档案服务水平的途径和思路。

关键词:优化,提升,档案,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艳翠.浅谈如何构建创新型档案服务体系[J].卷宗, 2014 (12) :20~20.

[2] 王崇, 高洪波, 杨帆.信息时代网络媒介对档案服务的影响研究[J].兰台世界 (中旬) , 2014 (11) :24~25.

[3] 郭凤艳.浅谈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服务工作[J].黑龙江档案, 2014 (2) :48~48.

人物档案范文第4篇

Http://News.wenzhouglasses.com 2008-5-13 10:39 浏览:188次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关键字:试论企业文化中的英雄人物作用论企试论作用 眼镜

热点直击:企业文化变革的实证分析

(一)

美国哈佛大学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认为,美国企业应该回到历史上曾造就出许多伟大的美国公司的独创性观念和设想中去,塑造出强烈的企业文化。“公司文化由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凝聚而成,这些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对公司的员工有重大的意义”。树立榜样,典型引导。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把那些最能体现价值观念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激励方法,有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迪尔和肯尼迪认为没有英雄人物的企业文化是不完备的文化,是难以传播和传递的文化。

一、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

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不能仅仅是文字口号,需要验证,需要有人去实践,需要在员工中有活生生的人物来体现,这种人物就是企业所树立的“英雄人物”。“英雄人物”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人格化。企业中的英雄是他人的榜样和敬重的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念。英雄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象征,企业传奇般的创办人,企业的劳动模范,企业的优秀员工,都是企业英雄的表现形式。如果没有英雄,企业价值观就会因缺乏说服力而显得虚无缥缈。“企业英雄人物”把公司的价值观人格化并为职工提供了效法的有血有肉的角色样板,通过英雄人物向每个职工表明“这就是你在这儿要成功所必须学习的榜样和楷范”。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的价值观,许多内容都是企业领导者的口号或提法,这些提法无论你是怎样的宣传、对员工的灌输或是培训教育,如果没有具体的人去实践,或者在实践中找不到这样做的人,或者所标样的人不是按照你所提倡的那样去做的人,那么,口号是口号,实际做法是做法,也就是讲的和做的是两张皮,谁也不会相信你所讲的,而只会看你所做的。而企业在员工中找到按照企业所提倡的价值观去行动的人,或者,在企业中凸现出像企业口号中所提倡的去做的人,并把它们的具体实际加以宣传,这就构成了企业价值观的具体人格化。也就是说,企业里的确有这样的人按照企业所提倡的在行动,并且他们的行动已经证明了大家是认可的,企业这个组织是认可的,他们的行动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企业的价值观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事例,企业的价值观得到了具体验证。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不断地对这样的人进行标榜、表扬、奖励、提拔、重用等,那么,就会对企业员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从另一个角度讲,企业的英雄人物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人物,就是他按照企业所提倡的去做,并且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是一般人难以做得到的事。当一件事,大家都觉得难做到,而他做到了,就会产生一种人格魅力。反过来说,就是英雄人物总是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作出了超乎一般人想象的事。这里面就包含着一种特殊的开拓或钻研精神、特殊的能力、

特殊的意志力和奉献精神,如此等等,恰恰是英雄人物所具有的个人品格,这种人格力量对其他员工会产生很大影响力。

企业英雄人物是企业精神的体现,是企业行为和群体行为规范化和合理化的优秀代表。使无数默默无闻的员工的点点滴滴企业精神实践的集中反映,是企业组织力量的缩影,是企业文化的枢纽。企业英雄把企业的价值观人格化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散发着迷人的光和热。是企业精神的伟大实践者,为员工树立楷模,并成为员工效仿的对象。企业英雄也决不是超凡脱俗的人,他们就是我们之中的一员,也是企业平凡的典型,英雄能做到的,每一个员工也都能做到,至少能学到他的那种精神;他是企业的象征,他能够使消费者相信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是这样的。他激励着员工奋发向上,也促进着企业绩效的提高,他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高度重合。比如,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企业文化称为“一团火”文化,企业精神简称为“一团火”精神。张秉贵师傅就是“一团火”文化、“一团火”精神的“人格化”。当然,今天张秉贵师傅已经去世,但体现这种文化、精神的人物会一个个出现。再如,邯郸钢铁集团公司领导这几年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公司董事长刘汉章同志就是邯钢企业文化的“人格化”的优秀代表和体现。

二、英雄人物的示范效应

英雄人物是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价值观得以实现的人格化表征,那么,人格化表征以后的“英雄人物”又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其最基本的作用就是“示范”效应。示范效应有两种类型:一是原发型示范效应。即示范原型在没有通过宣传的情况下发生的一定影响。通常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即是这种类型;二是树立型示范效应,即示范原型的言行得到他人和杜会的承认和肯定,并通过一定的形式(规定、舆论、宣传媒介等)被确立为某人、单位、部门甚至更大范围的效仿榜样,以此来影响他人和社会。从事物发展的性质看,这两种类型是一致的,都是示范原型在发挥作用。但两者的作用有范围大小之分,程度深浅之别。一般说来,原发型示范效应是原发实现的,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相对较小;树立型示范效应则是自觉实现的,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相对较大。“原发型”是“树立型”的前提、基础、源泉,后者则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是一种更为高级的示范形式。示范效应一般有三个组成部分,即示范原型、示范场和示范影响。

企业的英雄人物基本上是属于原发型的,企业发现了这样的英雄人物,将其行为和实际行动表现,及其所创造的成果与企业的价值观联系起来,将其作为人们学习的典范加以表彰、宣传和榜样化。企业英雄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有利于影响其他员工形成和坚持正确的观念。观念对行为的影响,是以思维方式来影响行为方式的。当然,这种思维方式在对行为影响之前,英雄人物的言行可能会深深地对思维的定势趋向产生引力。但是观念的内化,还要心理的吸纳和承受,才能孕育转化为完整的行为。企业英雄恰恰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金钥匙”,其文化的引导功能,会造成“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理如人念”这种趋同性局面,并对群体行为进行成功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行为的文化引导,要以企业英雄人物的先进典范事例,多用启发少用教导,多用示范少用督导,多用引导少用强制,这样才合乎企业文化的潜移默化的要求。肯尼迪和迪尔之所以把企业的英雄人物作为企业文化的一大要素,就在于把企业价值观人格化和形象化,使企业成员在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的环境中逐步仿效,这样就能使企业的宗旨和目标外化为企业成员的行为,达到行为引导的目的。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任何先进典型都不可能是自然成长起来的,他们不仅需要自己的奋斗,而且要靠组织的发现和培养。企业英雄的文化塑造功能。企业文化的功能不仅仅是外在引导和规范,更不是以简单的凝聚为目的,企业文化还应该有一种内在塑造功能,即在企业塑造形象,塑造美的生活的同时,通过企业英雄人物的精神的弘扬,塑造一大批高素质的员工。企业文化要根据凝聚群体发展企业的需要,实事求是的根据英雄人物的实际事例,启迪人的思想,教化人的意识,使企业群体意识适应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的需要。英雄人物的成长是需要环境的,成长起来的英雄人物,具有示范作用也是需要环境的。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需要借助于英雄人物来将企业文化理念的东西人格化,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发现英雄,发现了英雄之后还要,实事求是的宣传英雄,这样的英雄才能够起到示范效应。才能够引导一大批人去学习和效仿英雄人物,为捍卫企业价值观,为实践企业精神去积极行动,这样才能够推动企业发展。

三、英雄人物的生成与塑造

企业英雄人物不是横空出世的,它需要一个是英雄成长的环境,没有这个环境,即使是有想成为英雄的人,也难以成为英雄;即使成为了英雄,也不一定被认为是英雄。那么,这个环境的营造以来一系列条件,首先,企业要有自己的价值主张,要有企业所提倡的理念和行为准则,要能表得清楚公司的愿景与理念,要让员工清楚的知道公司未来是什么样的,公司倡导的是什么。这样才有一个价值基本趋向。英雄是愿景的实现者,是理念的体现者,如果企业的使命、精神、价值观是混乱的,似是而非的,谁都不可能成为英雄,因为每个人不知道自己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不正确的,那他就无法去实践,无法去在行动中体现,也不知该体现什么,该遵循什么。或许也有这样的英雄人物,那它要么是人们心中的良心所认可的,但公司却不一定被认可,也不一定能够发现。因此,企业拥有比较明确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企业精神和理念,是产生英雄人物的基本方向指引。

其二,企业必须有正确地发现英雄人物的手段和标准。企业在进行先进人物的评选和英雄的发现上,如果凭借主观感觉,领导的个人感情和一时冲动,或者依赖于所谓的投票制选举(只会产生出“老好人物”,绝对产生不了先进人物),没有规范的流程和规则,或者不透明、不科学,那么结果就不会得到员工的认可,英雄人物就不“英雄”了,甚至会成为广大员工的背后笑话。如果这种实际上并不是优秀的人,被公司作为先进代表或英雄人物加以表扬和奖励,那必然会使广大员工认为,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工作,而是依靠上面有人,于是乎,必然会引导人们在领导面前做一套,背地里做另一套,久而久之,企业的文化就会像病态化发展,甚至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进程。基于此,企业英雄人物的产生,是有一套严明的规则,科学的办法,详细的考评体系,才能够识别出英雄人物或先进代表。根据对英雄人物的定义,只有是遵循企业文化,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是企业的英雄。因此,既不能够降低英雄人物的标准,又不要把英雄神话。要使广大员工知道英雄就在企业普通员工的身边,是企业的楷模。

人物档案范文第5篇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中小学档案管理来说,档案管理信息化将成为今后档案管理工作的趋势。然而就目前而言,中小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自身管理水平不高、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等问题。作为一名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者,通过对本地区中小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一些具体应对措施。

一、现状分析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就目前中小学档案管理现状看,大部分学校领导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和长远的发展规划,始终无法从战略高度去认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一些学校领导片面地把精力和眼光投入到学校教学管理上,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关心甚少,支持不够,从而导致了大部分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出现政策上缺少倾斜、经费上缺少支持的尴尬局面。

2.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从学校领导到教职工没有正确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涵,错误地认为信息化即单纯的数字化,甚至一些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为只要有计算机进行目录管理就是实现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却未加了解和研究,以至于得不到领导的理解和支持。

3.档案信息化基础业务建设薄弱。主要表现在:(1)重纸质文件的收集整理,轻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致使许多有价值的电子文件丢失。(2)大多数学校只是停留在维持档案日常的简单管理上,没有使用专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3)目录数据库不健全,不少学校只有单一的文书档案目录数据。(4)档案数字化工作滞后,多数学校未建立室藏档案数据库,查找利用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学校现代化教育管理的需要。(5)未充分利用校园网来提高档案信息的管理效率。

4.档案管理信息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飞速发展,必然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在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上力度不够。在人才结构上,既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技术的综合型人才所占比例偏低。在档案管理人员配置上,没有规范的章程和标准,缺少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从事其他工作的教职工兼管。

二、几点对策思考

1.加强重视和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学校领导应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健全领导体制,从组织上保证档案工作顺利开展。明确专兼职档案人员,定期听取档案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将档案人员的培训以及系统的维护费用列入到相应项目的预算中,使得档案信息化建设正常运转。还应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把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到相关人员的考核中。

2.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新时期的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树立“业务精通,爱档如珍,维护历史,兢兢业业,服务现实”的理念,积极参加档案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了解和把握信息化发展对档案事业的影响和要求,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在学校现代化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拓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工作思路,提升档案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档案人员也要加强宣传,争取领导支持和提高社会对档案信息化工作的认识。

3.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业务建设。具体措施为:(1)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应建立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对文件的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过程都要进行全程管理,制定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和电子文件管理制度,规范重要场所(如机房、库房等)的出入规则等。(2)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首先应面对学校工作实际,拓宽收集内容,严格执行归档制度和操作规程,从业务流程上加以梳理。其次应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实行全过程监督指导。(3)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其优点是:以“件”为单位的立卷方法便于文书档案的立卷、接收、鉴定;在档案的保管期限进行调整时,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工具的调整、删改;具有遗漏文件的补漏增缺、保持文件的历史原貌和利用档案资料检索简便、准确率高、文档贮存保密等优点。(4)结合实际,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因此,档案工作人员不但要加大档案编研力度,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同时要深化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丰富室藏资源。

4.建立一支具备信息化管理能力的档案管理队伍。档案管理队伍的素质对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档案队伍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是档案部门的重中之重。档案工作者不仅要熟练掌握档案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计算机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档案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档案工作者应加强责任心,正确认识信息化管理档案的意义、特点,自觉增强工作质量意识。

学校档案不仅具备一般档案的特点,同时也有一些其他档案不具备的特性——专业性、周期性和分散性。而信息管理技术恰以其方便、快捷、开放,为学校的档案管理开启了新的窗口。因此,大力推进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无疑是活化档案、发掘档案价值以服务广大师生、推动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物档案范文第6篇

一、档案和文学

(一) 档案与文学的关系。

档案和文学虽然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 实际上有着内在的联系。其中, 以文学创作对原始档案的利用为主。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这一本质特征, 最快捷地反映、还原历史。在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中, 对档案有直接的利用, 并对档案所记录的历史事件进行艺术加工。于是, 档案成为很多文学作品的基础和原点。

档案相对于文学, 其真实的成分远远多于其虚构的成分, 但是档案作为很多文学作品的创作基础和故事背景, 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文学作品, 认识到与作品相对应的真实历史年代, 社会的各方面的情况。

(二) 我所谓的档案文学。

从我个人对档案和文学的一点粗浅认识来看, 档案文学是利用各类档案资源作为素材创作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的内容题材可以与档案历史直接相关, 或者通过其他创作手段曲折地反映档案所体现出的历史内容。从题材上说, 档案文学既可以是历史题材, 也可以是当代题材, 更可以用科幻的方式利用档案素材;从创作手法上, 可以是古典主义的, 也可以是现实主义的,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也在可以考虑的范围内。总而言之, 档案文学的核心在于对档案材料的利用和反映。

二、谈谈具体作品

接下来, 我们通过两个具体的作品, 简单分析下文学作品是如何利用档案材料进行创作的。

(一) 《蒋公的面子》与档案。

1.基本内容。话剧作品《蒋公的面子》, 历史题材现实主义作品。讲述了三位南京大学教授, 在1967年某个特殊的时期, 于纠结和挣扎之中, 回忆三人在1943年蒋介石出任该校 (时称“国立中央大学”) 校长时的一段模糊往事:其时, 蒋刚刚出任该校校长, 因需要拉拢诸位教授, 准备在大年夜请其中三位最著名者去其家中赴宴。三位教授各怀心事, 就到底给不给蒋公面子, 去吃这顿饭辩论不休。在1967年, 三人自始至终没有清晰地回忆出事实到底如何。

2. 作者谈创作。

这篇作品的最初缘起, 是编剧温方伊的一篇课堂作业。剧本所涉之事是南京大学校史上的一件轶事, “1943年, 蒋介石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 请中文系的陈中凡、胡小石等三位教授吃年夜饭。去还是不去, 成了摆在教授们面前的问题。”这是编剧温方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转述的由其指导老师吕效平布置给她的年度作业题目。因这个逸闻的最初形态是口耳相传的传说, 故可视其为“口述档案”。

根据相关媒体对编剧就创作问题所作采访来看, 温方伊在创作该剧时, 首先查阅了由南京大学相关校史研究人员根据一手档案所编研的《南大轶闻》《南大》等书籍, 形成了对事件的最初映像。在梳理事件始末时产生的疑问, 作者查阅了1946年由历史亲历者所撰写的回忆文集《联大八年》和事件原型人物陈中凡、胡小石教授的论文集锦:《陈中凡论文集》《胡小石论文集》;并且采访了陈中凡的学生, 其时年近八旬的董健教授, 获取了一手的口述档案。

即便是在相关史料不够充分, 需要虚构部分细节时, 为了还原当年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作者查阅了大量名人日记及回忆文章, 诸如《吴宓日记》《胡适口述自传》等等。剧中一些引起观众强烈共鸣的台词, 比如“现在的人, 天天说政府不好, 似乎只要骂两句腐败, 便是个进步人士了”等, 亦来自历史文献的原本记录。

这些材料尽管有些并不直接出自档案部门, 但件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档案的定义, 其一, 来自国家、机构或个人的收藏;其二, 是社会活动的产物;其三, 有参考利用的价值;其四, 是历史记录;其五, 形式多样。

(二) 《北平无战事》与档案。

1.基本内容。小说、电视剧作品《北平无战事》, 历史题材现实主义作品。讲述了1948年, 潜伏于国民党空军的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 为和平解放北平, 在千钧一发的时刻, 为人民的幸福与安宁, 做出艰难抉择的故事。1948年, 国共两党的搏杀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国统区政经体制混乱失控, 物价飞涨, 贪官横行, 国民政府的统治早就危如累卵, 大厦将倾。与此同时, 另一头国民党空军笕桥航校上校教官方孟敖正因违抗军令接受审判。方出身于富庶世家, 他是中央银行北平分行经理方步亭的公子, 而另一个身份则是我党潜伏在国军中的地下党员。方经蒋经国干涉, 得以免罪转到国防部预备干部局, 随后参与“孔雀东南飞”行动, 调查北平分行的舞弊行为。

2. 作者谈创作。

作者自述这部剧搞了7年, “写完到最后修改是6年多的时间”,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刘和平曾说, 这部戏之所以难写, 是因为它的历史离我们很近, 特别清楚这段历史的人也很多, 写作时要在考据上就要下大功夫, 一不留神就会出现错误。据相关媒体报道, 作者创作这部80万字的作品时, 写下了多达3000万字的笔记。甚至作者为了写好始终没有露脸的角色“建丰同志” (蒋经国, 字建丰) , 作者通篇阅读了蒋经国的日记、讲话, 以求能够精良真实地展现历史人物。

三、对档案工作提出全新思路

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在文化消费中所占比重的日渐增大, 对社会文化、思潮的推动作用日渐明显, 为档案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 也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在档案的利用和编研工作中, 作为档案工作者, 必须抛弃安于管理员身份的惯性思维, 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档案推广与宣传的工作中去。

(一) 档案人员素质要求。

1.信息敏感。在新闻机构中, 有一个对新闻从业者的业务要求, 叫作“新闻敏感”, 是新闻工作者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客观世界的变动信息, 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反应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将新闻职业意识内化而成的本能反应。

相对的, 相关档案从业人员, 尤其是有意以档案文学为利用、编研重点的相关工作者, 需要有相应的“信息敏感”, 就是在长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形成的, 迅速、准确地判断某一件档案利用价值的大小、是否有潜力以此为基础, 创作一部成功文学作品的职业敏感。档案工作者必须在长期、艰苦并且枯燥的实际工作中, 将这种信息敏感内化为自己的职业本能。

一名档案工作者要具备相应的信息敏感,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其一, 要以极高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研究党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方针政策, 才能不断提升研判和创作能力。其二, 要认真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生活, 并勤于思考, 及时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其三, 要反复练习, 不断实践。第四, 最重要的是, 要做好档案积累和整编等基础性工作。

2. 文学能力。

要发挥档案文学在档案利用和编研的工作中的作用, 还必须从另一个方面发挥人的作用, 那就是不断提升档案人员的文学能力, 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 是直接的文学能力, 一方面是写作水平, 可以面向档案利用、编研工作者, 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文学方面的培训班与讲座, 提升其写作水平。也可以直接吸收一些文学人才到档案编研工作的队伍中来。另一方面是审美能力, 可以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艺术熏陶和创作实践实现稳步可见的能力提升。其二, 是对工作视野的拓宽。就是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寻求文学与档案利用、编研工作的结合。并努力克服在档案利用工作中惯常存在的重史轻文的现象, 从而不断提升档案文学作品的质量, 提升档案在各项工作中的影响力, 促进档案工作的开展, 使其紧跟信息时代对档案资源的大量需求, 适应当下中国的“新常态”。

(二) 利用文学作品, 增强档案利用与编研成果的可读性。

文学作品, 尤其是在广大读者、观众中有着广泛影响的经典作品, 无不有着极强的可读性, 和对受众情绪、社会思潮和大众舆论有着很强的把控能力。要把文学创作引入到档案的利用、编研的工作中来, 就必须确保利用、编研成果具有可读性与话题性, 才能吸引受众的兴趣和社会的关注。

1. 可读性与受众兴趣。

在当下的档案管理机构与相关的档案工作中, 档案工作者普遍对文学在档案利用中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关产品大多缺少文采, 大有些“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的遗憾感。提升相关档案文学作品可读性的意义在于:一方面, 面对领导者与决策者, 相关作品若缺乏文采, 读之无味, 会削弱其资政作用。其二, 面对以广大社会读者为代表的普通受众, 没有文采的产品, 读之生厌, 会消减它的教化功能, 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这就对在档案利用、编研工作中引入文学创作, 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将海量的档案信息利用起来, 挑选其中能够利用的部分, 择其最能吸引受众兴趣的材料, 进行文学创作, 用文学、艺术的方式将“死档案”进行重新架构, 赋予其全新的灵魂和当下的意义。使领导者、决策者和普通受众一同遨游在文学的海洋中, 由作品所引发的“怜悯和恐惧”, 一方面, “舒缓和净化”由生活所带来的压力和不快, 得到艺术的享受, 另一方面, 感受到前辈英雄的慷慨激昂, 受到教化和鼓舞。

2. 话题性与社会关注。

在传统的档案利用和编研的工作中, 尤其是文书档案的利用和编研, 其最终成果往往比较单一, 仅有大事记、制度汇编、组织发展史、组织沿革、重要项目工程、重大技术革新等不多的几个项目, 即便注重时效性, 每年在归档文件整编完毕后对上一个版本的成果进行更新, 每年的实际利用率并不大。原因在于, 一方面, 这类编研成果最容易执行, 就是传统的“剪刀加糨糊”模式即可很快完成。另一方面, 因为技术含量较低, 所以所受关注度并不高, 也因为技术含量较低, 编研成果所涉内容基本没有明显的话题性。例如, 单位大事记, 即便档案部门不进行编写, 很多单位的网站上, 都有一套完整的新闻;组织沿革, 就算档案部门不进行专门汇编, 很多组织人事部门手头也会有一套自己编写的类似成果。

这就对档案部门对档案的利用和编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引入档案文学概念之后, 在进行相关文学作品的创作时, 要特别注意作品的话题性和社会关注度, 即, 档案文学工作者不能只把目光放在故纸堆中, 而是在研究档案材料本身的同时, 把目光投射到身边的社会, 关注身边的人都在关注什么、讨论什么。正如意大利学者克罗齐1917年提出的命题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意即只有对现实抱有极高的热情, 才能真正理解前人所做出的卓越成就。所以, 即便是我们利用档案材料进行文学创作, 我们也不能放弃对话题性和社会关注的利用。这也是对档案工作者档案实践要求的题中之意。

(三) 加强相关专题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近年创作了很有影响的《尘埃落定》的四川省马尔康县藏族作家阿来, 2008年在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一次演讲中, 提出了一个极具建设性的命意, 即一个优秀的作家, 必须深入的研究本地历史。这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用自己的优秀作品, 诠释了这个对年轻作家们的建议。

阿来的建议, 对有意从事档案文学创作的档案工作者, 提出了一项很繁琐但很必要的工作, 就是必须加强本单位、本地区专题、专门档案的搜集、整理工作。也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 文学创作才不是无米之炊, 无源之水。

在进行专题专门档案归档时, 应注意:

其一, 专门档案、专题档案的归档须有灵活性, 切忌一刀切。以年度为限, 一般是文书档案的归档标准, 而专门档案、专题档案, 则记述和反映本单位、本地区, 某些业务方面的活动情况, 其形成的档案, 有各自的规律和特殊的本质, 所以, 这类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不可以单一的标准要求之, 要掌握一定的灵活性, 切不可一刀切。

其二, 专门档案、专题档案的归档, 必须以档案材料的完整与成套为标准。由于该类档案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具有特殊性, 在收集各类专门档案时, 要特别注意依据各自档案的特点, 制定归档计划, 确保档案内容的完整。

其三, 注重口述档案和回忆文章的及时采集。从《蒋公的面子》的创作过程来看, 口述档案和历史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对作品的创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 在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的过程中、结束后, 有必要对活动、事件进行必要的采访, 或者邀请当事人及时撰写相关回忆性文章, 作为其他相关官方档案的补充。在搜集相关档案时, 要注意:一方面, 保护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另一方面, 为了方便当事人回忆事实和合理表述, 采访者要做好事先的工作, 列好采访提纲、约稿提纲和背景资料, 最大限度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四) 处理好保密档案与非保密档案的关系。

在档案的实际利用的过程中, 要处理好公众对档案利用的需求和档案本身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公众的需求是无限的, 而档案本身的提供利用, 在一定时期内, 却是有限的。而档案的有限性, 主要体现在, 有相当比例的档案, 因为保密或是类似原因, 处于不对公众开放的状态。

于是, 档案的保密属性, 又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 需有强烈的政治自觉, 在日常的工作中, 首先要注意的, 就是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严格、模范地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及各级各类保密制度、保密守则。对于非涉密敏感档案的借阅与利用, 也不能放松警惕, 也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 严格控制借阅和利用范围, 以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比如某些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个类型的档案, 即便没有标注密级, 在借阅、利用的过程中, 也不能放松对审批的要求。尤其是在文学、影视作品, 有着高度社会影响, 各类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 在提供利用的过程中产生一点点纰漏, 都有可能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也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档案文学的编创过程中, 不但要加强档案法规、保密法规的学习, 还必须吃透相关新闻传播法规, 努力认真学习马克思文艺理论以及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 紧跟党的步伐, 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 才能创作出有力量的作品。

但与此同时, 档案人员这种一贯重视保密, 造成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保密、轻利用”的现象, 也会带来一些利用上的不便——该利用的档案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会使文学作品缺乏真实的历史依据, 因得不到足够的社会关注而降低其吸引力而最终失去读者、观众。由此, 相当数量的档案得不到充分利用, 甚至有些很有价值的档案以“保密”为由, 长期被束之高阁, 造成资源浪费。

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 在开放利用方面, 需要合理地利用相关保密法规, 对依据法律必须或者可以公开的档案, 及时办理解密、公开手续, 在模范地遵守法律的前提条件下, 尽可能地为档案利用者, 尤其是档案文学的创作者提供方便。

摘要:利用原始的档案材料创作文学作品, 不仅有利于繁荣文化创意产业, 还对档案和档案管理部门的宣传具有积极、正面的作用, 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文化现象对档案工作者的现实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并就相关工作者对今后的工作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此同时, 在现实的工作中, 要注意处理好各种关系, 注重注意文学创作的界限。

关键词:档案利用,文学作品,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Z].

[2] 话剧《蒋公的面子》走红:江苏宣传部长看后一言不发[DB/OL].http://news.ifeng.com/shendu/zgzk/detail_2013_05/07/25030308_0.shtml.

[3] 刘和平谈《北平无战事》:人强不如货强, 我愿做手艺人[DB/OL].http://culture.ifeng.com/a/20141102/42359612_0.shtml.

上一篇:元旦诗词范文下一篇:清明悼念英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