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范文

2024-04-10

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范文第1篇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 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对学生 (员工) 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是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实现形式。自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教职成[2014]9号) 及2015年教育部进行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 现代学徒制在各院校的试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代学徒制能够把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与学校课堂的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既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也重视专业素养和从业技能的训练, 增强了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办学的融合度, 成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强, 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高职酒店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一) 酒店业用工缺口大, 技能型人才匮乏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酒店业也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 甚至在整个经济链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共有四星级酒店2558间, 五星级酒店851间, 其中广东省有五星级酒店108家, 居全国首位。广州市四星级酒店35家, 五星级酒店22家, 其中白金五星1家。高星级酒店数量稳步增加,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加上酒店员工流动率高, 酒店专业人才缺口很大。酒店产品的特性要求酒店人才既要有丰富的酒店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忠诚度高、能够与酒店共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 技能型人才培养遭遇体制性障碍

酒店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 实践性、操作性强, 顾客的需求变化万千, 要求员工在对客服务中具备计划、决策、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这些都只有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才能获得, 纯学校教育模式无法独立承担起这一重任, 因此必须采用深入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方式, 而目前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明显的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欠缺、实践教学内容条块分割严重、只重视单项技能训练而忽视职业意识培养等问题。而真实的“工作情境”、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以及能够言传身教的“企业师傅”正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所在。

(三) 校企合作利益错位, 缺乏可持续性

目前的校企合作中, 酒店企业对高职院校的认识不足, 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动力不强, 企业、行业与学校的合作大多停留在学生的实习阶段, 合作内容主要是企业将学校作为顶岗实习生的来源, 缺乏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学校以育人为根本, 企业以盈利为最终目的, 企业和学校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人生追求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这都导致了校企合作过程中严重的困难, 使校企合作缺乏可持续性。引入现代学徒制, 可以更好整合学校与企业的教育资源, 减小企业追求经济利益与学习者学习需求间的矛盾, 实现质量、成本与收益的平衡, 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回报, 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赢。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 在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 学校的招生与酒店的招工招聘同步规划、联合面试、共同录取、合作培养, 学校学生和酒店学徒身份相互交替, 能够有效地解决酒店“招工难”和“用工荒”的难题。现代学徒制采用校企双方合作提供培训课程, 学校学习与酒店岗位培训相结合, 更注重“工作体验”、“做中学”, 使学生上岗前得到良好锻炼, 提前掌握职业技能, 提高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实现“零距离上岗”, 校企双方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路径培养人才, 酒店在学生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挑选和培养, 既解决了学生的身份问题, 对其将来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利, 又能为酒店提供长期的人才储备。在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还可以从酒店获得一定的报酬, 从而缓解经济压力, 减轻经济负担, 有益于学生未来的就业。

三、高职酒店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建议

(一) 建立和完善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

酒店行业存在企业规模大小各异、管理模式千差万别、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率大等明显特征, 严重影响了酒店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推动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有效运行, 政府层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现代学徒制实施细则, 建立支撑现代学徒制体系运行的政策、法规和制度, 明确政府、学校和酒店等利益主体的权、责、利, 协调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利益冲突。制定相应的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及激励机制, 鼓励酒店主动与学校合作育人, 并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 建立现代学徒制专项基金和组织管理体系, 从政策、制度、资金、人才、资源等方面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二) 创新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 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人才培养路径, 校企共同研究和创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拓展类课程以及拓展方向学习模块, 根据酒店各部门对应的工作岗位群的具体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需要开设相应课程, 将岗位分解成若干个技能元素, 提练出核心技能要求, 由校企共同研究开发课程体系, 结合酒店行业的工作特性, 实施弹性的教学组织方式。重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创新现代学徒制教学形式和过程, 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过程和课程体系, 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双导师”队伍, 共同担任授课任务, 校企双方定期进行研讨, 开设符合学生学习理念及企业实践特点的学徒项目课程。

(三) 建设现代学徒制“双导师”队伍

师资队伍是决定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普遍存在师资力量整体薄弱、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高、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参与教学力度不强等问题。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建立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组成的“双导师”队伍的选聘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 通过双岗互聘、校企互培、双向考核、项目共研, 打破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缚, 打通教师和师傅互换通道。学校专业教师进企业任职或跟岗学习, 将酒店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培养计划, 为兼职教师提供培养、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高素质的“双导师”队伍。

(四) 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质量评价体系

根据现代学徒制实践模式的性质特点以及师傅、教师、徒弟责权的不同, 学生身份、教学模式、课程体系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原有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 亟需改革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学徒的特点和员工管理要求, 校企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 让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对学徒制教学实施全过程进行共同管理。在继续完善学校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 加大企业师傅对学徒在岗工作过程的学习和工作评价权重, 建立由课堂实训评价模式、顶岗实习管理及评价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践酒店实践评价模式和教学企业实践评价模式等组成的多元评价体系。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 也是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 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在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 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 最大限度地调动酒店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校企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双导师”师资队伍、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体系, 切实从酒店的人才需求出发, 共同培育出酒店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摘要:酒店行业的迅速发展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酒店行业人才需求,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鲁叶滔.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4 (12) :19-21.

[2] 赵有生, 王军, 张庆玲, 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4 (11) :72-74.

[3] 谭春霞,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管理观察, 2018 (12) :126-127.

[4] 司首婧.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7 (12) :52-55

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范文第2篇

一、现代学徒制的概述与特性

对于现代学徒制而言, 其主要是在传统学徒模式优化与革新下所形成的新产物, 全面融合了我国所实行的现代职业教育, 主要将稳固专业理论、灵活掌握操作技术、充分了解工作技巧、培养职业素养以及增加实践经验等作为教育核心, 不断为社会经济建设以及企业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所谓现代学徒制主要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时间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对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灵活性、强化专业技术的操作性、丰富实践经验等具有积极作用。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模式, 是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采取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 着重对校企协作、产教融合以及工学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进行的深入研讨, 富含较强的现代化特性。除此之外, 现代学徒制主要是把就业当作教学的终极目标以及指导方向,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 不仅限于在高职院校内开展教学, 而是将学校与企业做进一步结合, 所有教学活动均有校企双方协作完成。学生不但需要在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内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基础技能, 还需要在企业内接受全面的实践指导以及技能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高职院校利用现代学徒制开展教学, 便是要全面落实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 让高职院校以及相关企业一同开展教学活动、承担教学责任的一种先进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 相互协调, 对学生展开高效且全面的管理。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近况

(一) 多元化

针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教学模式主要就是将实践与理论相融合、生产与教学相结合, 在这种新形势下, 教育主体愈发变得更多元化。在传统的高职教学中, 均是由教师担任唯一的教育主体, 但是随着现代学徒制的出现以及广泛应用, 教学主体已经不仅限于高职院校内的教师, 企业骨干员工以及高素质综合人才同样是教学主体的一部分。除此之外, 多元化的逐渐发展也为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增添了许多影响因素, 只有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交流, 增强联系, 才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完善与优质的教学服务以及管理服务。

(二) 双重性

在高职院校传统教学中, 学生尽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在高职院校内接受一系列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教学。然而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 学生自身的身份也更趋向多重性, 也就是说, 当学生处于学校接受教学时, 其就是学生, 当学生出于企业实践时, 其便是学徒, 不仅需要在学校内接受相关教师的教育、指导以及管理, 还需要在企业内部接受师傅以及骨干员工的实践操作指导与教学, 展开全面锻炼。所以, 高职院校需要及时地对学生展开指导, 并给予帮助, 合理的对学生心里思想做出引导, 防止因为对自身身份认知不足, 所导致的心理问题以及思想问题。

(三) 创新性

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更为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 但是, 在现代学徒制下, 学生在高职院校课堂内接受教学以后, 还需要进入到企业内到相关岗位内展开专业技能的训练, 在此过程中, 教学重点应该从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转移到强化实践能力与水平的方面, 所以高职院校无论是教学模式, 还是教学内容必然会出现改变, 因此高职院校教师需要积极找寻应对措施, 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流程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良, 进而才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提升高职学生管理效果与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 积极革新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需要积极革新管理思想以及管理理念。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广泛应用与推广虽然进一步优化了教学模式, 完善了教学条件, 然而新的问题也就此出现, 所以, 高职院校管理者需要不断优化管理思路, 革新管理理念, 摒弃过于看重理论知识, 忽略实践操作的传统学习形式, 在开展管理以及教学活动时, 科学结合企业实践, 由此逐渐形成一个校企结合、协同教学的全新理念。首先, 高职院校应该把学生当作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主导, 积极培养并强化学生自身的创新观念以及综合素养, 促使学生可以具备更为优质的自主管理以及自我教育能力, 为学生树立一个自信、自立以及自强的优良人格。其次, 高职院校所有教师应该时刻做好充足的准备, 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无论是专业知识的理论教学, 又或是企业训练的每一个环节, 都需要对学生的思想态度以及心理转变持有高度的关注, 从而及时对学生做出正确地心理引导以及思想指导。最后, 还需要积极提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 积极协调交流, 协同对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 所面对的问题做出妥善处理, 进而提升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性以及适应性。

(二) 建设完善的管理体制

首先, 高职院校应该按照学生所选择的专业以及具体人数编制出完善的辅导员机制, 同时引导辅导员对学生的社会责任与职业素养持有高度重视, 合理调整培养力度。除此之外, 辅导员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思想变化, 展开更为高效与科学的教育引导, 促使每位学生都可以遵循学校纪律以及企业制度, 具备优质的心理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然后, 合理制定管理体制, 按照企业、市场以及社会经济建设战略发展的需求标准, 高职院校还应该设立健全的管理部门, 着重对学生档案展开全面且有效地管理, 并安排专门的工作者对学生在企业内部实践的具体情况进行考察与核实, 着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水平进行检验, 此外, 还应该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频频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重点解决并记录, 由此保证现代学徒制下的一切管理工作可以正常开展。

(三) 重视职业素质教育

在我国现代科学逐渐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 对于现阶段的企业、市场以及社会建设而言, 传统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变准, 而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愈发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这类人才不但需要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 还需要具备优质的职业素养与人格。所以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加强与企业间的协作力度, 积极展开协调交流, 共同处理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管理与教学中的各项问题。除此之外, 高职院校还应该积极要求企业骨干人员、高素质综合人才, 或者是专家进入校园以内, 开展交流会或者是讲座, 针对企业工作流程、工作模式进行全面的介绍, 促使学生可以对每个岗位的职责所在以及工作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此同时, 学生还可以通过在企业内展开的实践训练, 和师傅以及骨干工作者展开面对面沟通, 由此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促使职业素养以及精神可以获得有机的融合, 由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内的教学管理者以及教师需要不断革新教学理念, 编制完善的管理制度, 积极采取现代学徒制模式展开教学管理工作, 强化学生综合素养, 才可以不断为企业、市场以及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综合人才。以上主要从现代学徒制的概述与特性进行分析, 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近况进行了简单研究, 并提出强化管理质量与效果的有效策略, 希望能为相关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进而培养更为优质的人才。

摘要:本文主要从现代学徒制的概述与特性出发, 对现代学徒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近况进行研究, 并提出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效果与质量的有效措施, 希望可以有效提升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质量及其效果, 进而全面促进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党思琦.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 16 (11) :244-245.

[2] 楚卉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8, 24 (1) :37-39.

[3] 孙艺豪.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认识[J].环球人文地理, 2017 (8) :234-235.

[4] 代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魅力中国, 2017 (5) :154+148.

[5] 李祥杰, 薛永三, 卢长鹏.现代学徒制下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16, 6 (6) :129-131.

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范文第3篇

1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区别

从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来看, 二者在学习对象、培养的要求、教授人员、学习地点、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

1.1 角色的转变

传统学徒制中学徒只有一种角色那就是学徒, 而现代学徒制中学徒扮演着两种角色既是学徒也是学生;传统学徒制只跟随师傅学习, 现代学徒制要跟随师傅还要跟随教师学习。

1.2 人才能力要求的转变

从培养人才目标上看, 现代学徒制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从单纯培养熟练技术工人发展到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3 学习的时间、地点上的转变

现代学徒制学习时间是在学生上课的正常学习时间, 相对固定。传统学徒制学习时间根据各工种有所区别, 相对不固定。

在学习的地点上, 传统的学徒制, 只是在生产线上学习, 并不在校接受学习, 而现代学徒制不仅在生产一线学习, 还在学校学习。

1.4 学习的内容、方式上的转变

在学习内容上, 现代学徒制不仅有实践操作的学习, 还有理论知识的学习, 多种课程体系同时进行。

在学习方式上, 现代学徒制是工学交替, 学生从单纯的经验学习或者理论学习到实行工学交替式培训和学习, 一部分时间用于在企业接受培训, 另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

1.5 考核方式的转变

传统学徒制主要由师傅考核, 现代学徒制由行业和学校及教育部门评价等。

2 如何在中职酒店专业建立现代学徒制

在中职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推广应用现代学徒制, 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有利于推进“三证融通” (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实践认证) , 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制度;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 解决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 对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代学徒制是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标, 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 加强“双导师制”队伍建设;进行学生的“双重管理”;打造情境模拟实作室;深化实习内容改革;制定学校与企业合作互动发展, 构建现代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联动的主要有教学模式、德育模式、评价模式等方面的配套改革。要在中职酒店专业建立现代学徒制, 则必须注重以下六个关键环节。

2.1 加强“双导师制”队伍建设

校方必须确定专业教师到实习单位指导学生理论学习, 成为学生的理论学习导师;实习单位也必须选派技术人员负责实习生岗位技能, 成为学生的技能指导导师。这样的“双导师制”才能实现学校与企业管理人员双向挂职锻炼, 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2.2 实施企校“双重管理”

酒店企业应全程参与合作班级的教学, 派遣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 指派师傅担任学生的导师。学生在学徒期间, 企业全程跟踪和教师密切配合, 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 比如1个师傅带5个左右的徒弟, 组成学习小组, 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实习岗位所需的技能。同时还设立各类奖学金, 激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企业储备人才。学校教师也经常与企业师傅研讨, 开设符合学生理论学习及企业实践的校本课程。学生学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

2.3 创设现代学徒制模拟工作环境

创设行业企业模拟环境, 是为让学生在进入行业前, 提前进入行业企业角色。以现代化的模拟行业企业工作场所作为教学的重要阵地, 注重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 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 推动教、学、做的统一, 帮助学徒在实习中积累国家职业资格评估所需的材料,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如高星级饭店管理与运营专业, 在校的学生模拟的实作室就必须按照高星级酒店的前台、中餐厅、西餐厅、客房标间、客房单间、商务中心、礼宾服务等各项服务设立实作室, 这样高星级饭店专业的学生进入行业后, 能很快的融入到行业的工作中去, 让实习更得心应手。

2.4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深化实习内容改革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要求, 结合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 科学、合理提炼岗位核心技能, 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共同研究制定实习计划与实习大纲。学生实习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 深化实习内容改革。酒店专业所对应的酒店企业岗位很多, 可以将酒店专业分解成若干个岗位, 每个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再次分解, 这样把酒店企业各个岗位各种技能落实到具体的实习人员上。

2.5 建立现代学徒制长效机制

2.5.1 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学校可以邀请酒店行业、企业的专家, 同职业学校骨干人员一起组成校企合作委员会或者是校企合作小组, 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提供咨询意见, 出谋划策, 以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 推动现代学徒制有效开展。

2.5.2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校企合作委员会要广泛与酒店行业企业、行业组织联系, 让酒店行业企业、行业组织选派代表参与到招生、教学、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技能训练、就业指导等工作中来, 实现多方联动, 以充分发挥其关键作用;同时, 行业组织具有对本行业的企业进行组织与监督管理的职能。

2.5.3 在法律的规定下, 校企之间签订契约

校企双方应该在法律规定下, 本着携手共进、平等互利的原则签订契约, 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保障校企双方的合法利益, 同时约束双方的不利行为, 保证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6 教学模式配套改革

中职酒店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也必然牵动教学模式改革。中职教育发展的关键点就在于教学模式改革。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出现了很多适应职教特点的“教、学、练”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如“项目教学”模式、“五环四步”教学模式、以学校教学—企业实习—店校教学为序的“三明治”教学模式等。各学校可以参照自己学校已经取得的教学模式成果来提炼本专业适合的若干模式。当然, 在开发教材和数字资源平台时, 也应该根据本校的教学模式进行开发, 并开发配套的精品课程。

2.7 德育模式配套改革

中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必然牵动德育模式配套改革。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 要求中职生具有更好的综合职业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等, 这使得职校不得不进行德育模式的创新改革。目前的主流德育模式有军事化管理模式、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其他特色模式等。无论是采用哪种德育模式, 都应该根据该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提炼本专业的德育模式。

2.8 评价模式配套改革

中职酒店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也必然牵动评价模式配套改革。随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 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是改革发展中的关键。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学生评价模式, 是改善教学效果、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举措。目前的评价模式多种多样, 如过程性教学评价模式、综合素质评价模式, 两阶段三课堂的学业评价模式等, 无论哪一种评价模式都必须根据自身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确定。当然, 现在的社会、政府、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一般采取的是“双证制”评价 (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 在这里笔者认为“三证融通” (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实践认证) 更能评价学生的学业成果。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 阐述了在中职酒店专业怎样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做法。具体包括实施现代学制中“双导师制”队伍建设, 引进企业管理方式进行“双重管理”, 深化实习内容改革, 创设现代学徒制在校模拟工作环境, 制定学校与企业合作互动发展等方面内容的探讨。

关键词:中职酒店专业,现代学徒制

参考文献

[1] 朱敏成.论现代学徒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 (11) .

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范文第4篇

在线教育、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混合式实施教育教学

教学内容呈现形式、教学实施形式:在线化===视频、音频、图文 教学形式:视频、音频、图文、游戏、情景······

教学改革:三种对接,三种跨界 专业设置==产业需求(区域、地方) 课程内容==职业标准 教学过程==生产过程

三种跨界==职业与学习、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

基于“专业教学工作室”的职业成长三阶梯实践方式 基于学习风格、职业能力成长阶梯性特征,(工学结合) 阶梯式职业成长设计是这种学习组织运行的内生动力,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输入是这种学习组织的外在动力。

阶梯式职业成长设计依托于专业教学工作室(学习组织):运行的内生动力==阶梯式职业成长设计;外生动力==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输入。

实行实践参与式学习,将企业项目化实训基地、典型工作任务、岗位工作化课程系统组织起来,实现项目实施过程,实践参与式学习过程以及职业身份构建过程统一起来。

(“专业教学工作室”聚焦“实践参与式学习,将生产性实训基地,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化课程系统组织起来,”实现了生产经营过程,实践参与式学习过程以及职业身份建构过程的统一。)

岗位实训程序

1、组建轮岗实训工作小组

2、制定培养方案及实训任务书

3、轮岗实训期间双元制管理:企业师父、学校教师 培养模式

招生、培养方案、管理、教学、评价

学校、企业双元培养;教师、师父双重培养;学生、学徒双重身份 校企双方全方位、深层次、互动式参与人才培养各个环节

招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团队组建==整体教学过程设计==过程管理与考核

专业工作小组

专业建设委员会:职教专家、专业教师、企业人员

工作内容:确定培养方案、建设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方式、评价学生学业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流程: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构建课程体系

师资的配备方案、实训课程与考证建议、人才培养的岗位目标进一步确定、三类课程的比例分配

课程体系构建 (宗旨)

适应岗位育人需求的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工作岗位任务分析,构建工作化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工作岗位任务相一致的原则;根据理论知识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设计依据。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项目课程)(企业轮岗实训课程、企业综合实训课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引导体验式教学、岗位项目式教学、情景联动式教学 教学资料:修订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库;教材、实训手册

校内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基地==创业工作室==订单获取==工学(理实)结合项目课程==生产过程==考核评价

企业型实训基地==项目工作室==订单获取==工学结合项目课程==项目实施==考核评价(企业、院校)

学习评价模式

针对性与发展性相协同的学习评价模式(动态评价、激烈机制) 过程考核:定期考核、实时反馈、保证质量

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范文第5篇

在线教育、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混合式实施教育教学

教学内容呈现形式、教学实施形式:在线化===视频、音频、图文 教学形式:视频、音频、图文、游戏、情景······

教学改革:三种对接,三种跨界 专业设置==产业需求(区域、地方) 课程内容==职业标准 教学过程==生产过程

三种跨界==职业与学习、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

基于“专业教学工作室”的职业成长三阶梯实践方式 基于学习风格、职业能力成长阶梯性特征,(工学结合) 阶梯式职业成长设计是这种学习组织运行的内生动力,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输入是这种学习组织的外在动力。

阶梯式职业成长设计依托于专业教学工作室(学习组织):运行的内生动力==阶梯式职业成长设计;外生动力==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输入。

实行实践参与式学习,将企业项目化实训基地、典型工作任务、岗位工作化课程系统组织起来,实现项目实施过程,实践参与式学习过程以及职业身份构建过程统一起来。

(“专业教学工作室”聚焦“实践参与式学习,将生产性实训基地,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化课程系统组织起来,”实现了生产经营过程,实践参与式学习过程以及职业身份建构过程的统一。)

岗位实训程序

1、组建轮岗实训工作小组

2、制定培养方案及实训任务书

3、轮岗实训期间双元制管理:企业师父、学校教师 培养模式

招生、培养方案、管理、教学、评价

学校、企业双元培养;教师、师父双重培养;学生、学徒双重身份 校企双方全方位、深层次、互动式参与人才培养各个环节

招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团队组建==整体教学过程设计==过程管理与考核

专业工作小组

专业建设委员会:职教专家、专业教师、企业人员

工作内容:确定培养方案、建设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方式、评价学生学业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流程: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构建课程体系

师资的配备方案、实训课程与考证建议、人才培养的岗位目标进一步确定、三类课程的比例分配

课程体系构建 (宗旨)

适应岗位育人需求的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工作岗位任务分析,构建工作化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工作岗位任务相一致的原则;根据理论知识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设计依据。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项目课程)(企业轮岗实训课程、企业综合实训课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引导体验式教学、岗位项目式教学、情景联动式教学 教学资料:修订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库;教材、实训手册

校内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基地==创业工作室==订单获取==工学(理实)结合项目课程==生产过程==考核评价

企业型实训基地==项目工作室==订单获取==工学结合项目课程==项目实施==考核评价(企业、院校)

学习评价模式

针对性与发展性相协同的学习评价模式(动态评价、激烈机制) 过程考核:定期考核、实时反馈、保证质量

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范文第6篇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师带徒强化实践教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通俗地说即“手把手”地教,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的界定。一般认为制度化的学徒制出现在中世纪,“学徒制”一词始用于13 世纪前后[1]。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各国自有手工业生产开始,便逐步形成了本国特有的“学徒制”。由掌握某类技艺和经验的“师父”直接将技术手把手传授给“徒弟”,这也就是早期的职业教育雏形。由于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等的影响,各国的学徒制在后期发展时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各国对于现代学徒制的界定也不尽相同。例如澳大利亚以“TAFE”为基础的新学徒制、英国的“青年训练计划(即YTS)”等等,他们都寻求到了本国职业教育发展与传统学徒制的最佳结合点,作用于职业教育和培训。因此,可以说现代学徒制是学校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良好结合的产物,与传统学徒制相比较,它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和法律保障,并具有产教结合的培训方式。

在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提出是在2011 年,是基于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在政府的引导下通力合作,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师父带徒弟”的形式来培养人才的过程[2],由江西省新余市进行了试点。 “学徒制”指以师傅带徒工为主要形式,以某行业或职业的知识技能学习为内容,徒工可因劳动获得某种形式回报的职业教育形态。工业革命使得传统的学徒制无法适应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规模需要,学校职业教育由此飞速发展并占据了职业教育的主要舞台。但学校职业教育与工作世界的脱离以及职业教育课程“学问化”等一些根本性问题[1],不可避免地使学校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企业界、教育界以及学生的质疑。与此同时,人们在研究德国战后经济迅速腾飞的原因时发现,其致胜的秘密武器之一,就是以“双元制”为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而“双元制”恰恰是一种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的新的学徒制形态。

在这个大背景下,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和效仿德国“双元制”来发展本国的职业教育。1983 年,位于瑞士巴塞尔的社会政治学协会最早提出了将学校教育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新型学徒制模式。20 世纪80 年代末,西欧各国纷纷改革学徒制,相关立法、政策和项目层出不穷。英国于1993 年推行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在1996 年推行新学徒制,美国和加拿大也从1990年开始进行学徒制改革实践。由此,学徒制以全新的面貌获得了发展。

(二)现代学徒制度的内涵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西方有关国家实施的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发展[2]。从广泛意义上看,二战后出现的以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等为典型,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纳入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学徒制形态都是现代学徒制[3]。这种职业教育制度很好地实现了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校企合作)、受教育者的工作和学习相结合(工学结合),能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和养成职业态度,适应了现代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而得以迅速发展。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

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本质和特征是“跨界的教育”[2],这是基于对高职教育功能定位的深刻认识和对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深刻理解。

笔者认为,现代学徒制是实现高职教育功能定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主要体现在“高等性”与“职业性”两个属性上[3],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等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办学功能,师资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学管理等办学行为。无论是传统学徒制还是现代学徒制,都是以职业实践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 充分地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属性,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的外在价值。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应是“应职教育”。近些年,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过多地强调社会需求,过分地强调了职业岗位对人的需求,而忽视了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求;较多地关注了教育的外在价值, 忽视了教育的内在价值,一定程度上造成职业教育的畸形发展。所以,在实现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关注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应在凸显高职教育“职业性”而实现教育外在价值的同时不失其“高等性”,从而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因此,必须赋予现代学徒制新的内涵,核心思想是回归教育本质,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兼顾社会需求和人的自我发展的需求,这是高职教育的内在价值所在。高职教育内、外价值的整体实现,形成高职院校特有的带有地方或行业烙印、融入先进行业企业的文化特质,这是“跨界”教育特有的文化特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则是这一文化特质的集中体现,而现代学徒制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个典型范式。

现代学徒制不仅从机制体制上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变革,而且将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养成贯穿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它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培养过程遵循针对性、适应性和发展性相融合,具有较强的个人价值取向,更加符合人的发展需求。现代学徒制以职业为导向,通过系统设计,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 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的人才培养 观[4]。理论和实践的系统贯穿以及学习和工作的相互交替,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真实的工作岗位去实践,到实际工作中去磨练,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而且提供了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养成的机会,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现代学徒制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其内在的逻辑体系和运作流程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这种“工”与“学”的交替、将工作与学习相融合的教育模式的建构和发展,使高职院校面向整个社会统筹教育资源,通过职业教育思想的确立、教学理念的变革、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模式的变化、校内外基地功能的拓展、教学团队的结构优化、多元评价体系的完善、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协同发展, 进一步丰富了高职教育的内涵,有效地实现了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这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本质特征赋予现代学徒制的新内涵。([2] 王振洪.高职院校教师文化的独特性与建构路径[N].中国 教育报,2010-09-23. [3] 郑南宁.教育的内涵和质量[N].光明日报,2012-04-11.)

一、现代学徒制的概念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的传承和发展,是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有计划地接受学徒教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将专业知识教育与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形成“教师+师傅”的教育新资源,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搭建平台。如图1 所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学徒教育的结合,受教育主体具有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

上一篇:酒店管家部年终总结范文下一篇:酒店礼品部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