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

2023-09-19

垃圾填埋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山东省某垃圾填埋场是2003 年投入使用的山东省内一流的垃圾处理厂, 日处理垃圾700吨, 填埋场底部及中间部位均铺设渗滤液收集管网。垃圾在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雨水的淋浴和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产生的垃圾渗滤液, 通过底层收集主管排至8 万立方米的调节池中, 渗滤液经气浮、厌氧、好氧、混凝沉淀、过滤等一系列处理后排放。

2 设计工况

(1) 设计处理水量200m3/d。 (2) 根据垃圾填埋场提供的数据确定进水水质指标如下:CODcr≤10000mg/L, BOD5≤6000mg/L, NH3-N≤2500mg/L, SS≤1200mg/L, p H:5.5~8。

3 改造原因

原工艺采用了微生物法:好氧法、厌氧法, 物化法:气浮、混凝沉淀和活性炭过滤等,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渗滤液的污染负荷, 减少了环境压力, 达到了初建设时期要求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物控制标准》 (GB16889-1997) 中的三级排放标准:COD≤1000mg/L, BOD≤600mg/L, SS≤400mg/L。2008 年, 国家新颁布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物控制标准 (》GB16889-2008) , 对排放污染物有了新要求:COD≤100mg/L, BOD≤30mg/L, SS≤30mg/L, 总氮≤40mg/L, 氨氮≤25mg/L, 粪大肠菌群≤10000mg/L, 总汞≤0.001mg/L, 总镉≤0.01mg/L, 总铬≤0.1mg/L, 六价铬≤0.5mg/L, 总砷≤0.1mg/L。

对比数据可看出, 新标准对污染物的要求远高于原标准, 原有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国家要求, 需要对原工程进行改造。为了更好的确定改进方向, 最大程度的利用原有设施, 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 我们需要对原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4 工艺问题分析及改造措施

4.1 原工艺气浮段, 主要是去除渗滤液中的悬浮物, 保证进入厌氧段有较低的含固率。然而, 经过铺有土工布的渗滤液收集系统收集后, 其中的悬浮物已减少很多, 再进入8万立方的调节池后, 悬浮物、泥沙等有充分的凝聚、沉淀时间, 进一步降低了悬浮物浓度, 进入厌氧段的废水已无需在其前端设置气浮处理。

4.2 生化段的好氧池设计停留时间较少, 污泥浓度低, 有机负荷超出设计要求, 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泡沫, 不利于好氧反应的进行。

4.3 废水中的氨氮浓度高, 碱度低, 碳源不足, 不利于反应正常运行;污泥容易流失, 导致出水色度、氨氮浓度较高。

4.4 混凝沉淀可去除渗滤液中胶体和悬浮物, 但对COD的去除率较低, 通常在10~30%, 而且产生大量的混凝污泥。这是因为渗滤液经生化处理后的COD主要组成为溶解性的腐殖酸等, 混凝沉淀无法通过吸附、网捕等机理进行去除。

考虑到渗滤液的特点、原有工艺的问题以及渗滤液几年来处理技术的进步, 做出以下改造措施:取消气浮, 维持厌氧段不变, 好氧池前端增设缺氧段, 后端增设膜处理, 取消原混凝沉淀及过滤。采用UASB+前置反硝化 (A) +硝化 (O) +膜生物反应器 (外置MBR) +纳滤 (NF) +反渗透 (RO) 工艺。

5 工艺流程说明

5.1 厌氧单元 (UASB)

垃圾渗滤液在填埋场未来的填埋年限内, 如果不强制回灌, 有机物浓度将保持在10000mg/L以上, 因此仍需采用厌氧反应才能降低其污染强度。同时厌氧反应能产生沼气, 平均0.35~0.45Nm3/1kg COD, 沼气可作为能源利用。UASB能去除65~80%的有机物, 出水COD约在2000~3500mg/L。

5.2 前置反硝化+硝化 (A/O)

UASB出水进入AO池, 在温度 (30±2) ℃, O池内DO保持在2.0mg/L, 氨氮容积负荷0.6~1.0kg/ (m3·d) 的条件下, 通过培养优势菌种, 控制反应在亚硝化阶段, 通过短程硝化反硝化, 使亚硝化率和氨氮去除率达到了83%和85%, 节省了大量的氧气供应并减少了碳源投加量。

5.3 膜生物反应器 (外置MBR)

MBR用膜分离替代了常规生化工艺的二沉池, 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 微生物浓度可从常规法的3~6g/L提高到15~20g/L, 减小了生化反应器体积, 提高了生化反应效率。

5.4 纳滤 (NF) +反渗透 (RO) 单元

MBR出水进入纳滤系统, 进一步分离难降解较大分子有机物和部分氨氮, 同时进一步进行脱盐处理。由于垃圾渗滤液中含有一些可溶性腐殖酸类小分子物质和重金属离子, 是MBR和NF都无法去除的, 为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需要在纳滤后端加设反渗透作为深度处理。

6 结语

通过设置缺氧段并培养优势菌种, 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 有效地脱氮并节省了氧气供应和碳源投加量, 同时, MBR+NF+RO的工艺集成了高效生化反应和高效物理分离技术优势, 处理单元整体效果优异。现已稳定运行近五年, 出水各项指标均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 (GB16889-2008) 。

摘要:由于国家在2008年颁布了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 已建成多年的山东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工程排放水质已不达标, 结合垃圾渗滤液的特点, 并针对原处理工艺中的一些问题, 对此工程进行了工艺改造。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改造

参考文献

[1] 黄春, MBR+NF+RO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4期.

垃圾填埋场日常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是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现代意义的垃圾卫生填埋已发展成为底部和四周都密封的结构, 从而防止了渗滤水的流出和地下水的渗入, 并且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收集和处理, 有效地保证了环境的安全。在垃圾填埋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高浓度渗滤液。渗滤液控制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渗滤液水质的控制;二是渗滤液水量的控制。本文重点讨论渗滤液水量控制。

渗滤液的产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降水的渗入, 包括降雨和降雪, 它是渗滤液产生的主要来源;二是原有垃圾中含有的水分;三是垃圾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水分。渗滤液控制系统设计主要包括:防止渗渗滤液扩散、减少产生量、调解+回灌/回喷、完全场内处理。

2 工程简介

新宾镇目前城区人口约7.8万。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 生活垃圾产生量也不断增加。据统计, 到2009年城镇生活垃圾达100t/d。原有简易垃圾填埋场, 采取露天裸堆, 简易填埋的方式, 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极易污染周围地下水及下游水体。因此建设新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已迫在眉睫。

经过专家论证, 选定蓝旗北沟作为新建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址。该场位于新宾镇西8.5km, 场区总面积8.9万m2;设计服务年限为20年。垃圾填埋场分三个功能区:管理区、垃圾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工程设计主要包括:截污坝、垃圾坝、截洪沟、渗滤液导排系统、气导排系统、地下水、雨水导排系统、渗滤液调节池、回喷/回灌系统、渗滤液处理以及辅助设施等。

3 雨、污分流系统设计

临时或永久性截洪系统重点考虑填埋场场与周围功能区的关系, 合理设置雨水截流系统, 可最大限度地实现清污分流。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设置了场外截洪沟、场内截洪沟和雨水坝截流三种方式。

3.1 永久截洪沟

设置了全场封闭的场外截洪沟, 总长度约1990m。由于本场的服务年限相对较长, 截洪沟过流能力按20年一遇降水设计, 50年一遇降水校核。截洪沟采用毛石加混凝土结构形式。

3.2 场内临时截洪沟

由于区域面积较大, 地势起伏, 分布很多沟壑, 截洪沟无法闭合。因此, 设置了两条独立的临时截洪沟。在一期填埋时, 场内截洪沟起清污分流的作用;在二期填埋时, 可作为辅助渗滤液集排管线。

3.3 雨水坝截流

在汇水面积较大的北部和南部增设两座土坝, 用以拦蓄场区地势较高部分的地表径流。并在地下铺设了管径D1200的钢筋混凝土管道, 当雨水较大时, 直接向场外排水。

4 防渗系统

4.1 水平防渗设计

新宾垃圾填埋场不具备天然防渗的条件, 需进行人工水平防渗设计。基底衬垫系统位于填埋场底部和四周, 来隔离固体废弃物, 以免对填埋场四周地域或地下水造成污染。

我们采用铺设防渗层做法, 在填埋场基底铺设一场粘土压实, 上铺土工布防渗PE膜。

4.2 垂直防渗设计

为防止渗滤液外排污染周围环境, 在垃圾坝下游设置截渗设施, 主要由截污坝以及基岩帷幕灌浆组成。截污坝位于沟谷地段, 两侧岸坡部分采用截渗墙, 截污坝底部基岩均采用帷幕灌浆防渗。

4.2.1截污坝及基岩帷幕灌浆

截污坝为混凝土重力坝, 坝基坐落在基岩上, 坝底标高由现场开挖情况确定。坝高22m;坝轴线长45m。坝体分3个坝段, 每段15m, 坝段之间为双层止水带连接, 并充填沥青油膏。坝体混凝土分区浇筑。基岩灌浆分坝基固结灌浆和水泥帷幕灌浆。坝前设3m宽止水板, 与坝体之间有止水带连接, 止水板上进行水泥帷幕灌浆。灌浆孔分两排, 孔距1.5m, 排距1.0m, 交错布置。

4.3 监控及其他

在截污坝下游设置3口监测井, 定期对整个防渗系统水质进行监测, 如发现有渗漏现象, 可采取补救措施。

5 渗滤液调解池、回灌/回喷系统

5.1 渗滤液调解池设计

渗滤液水质受垃圾成分的影响很大, 有资料表明, 垃圾渗滤液中, 有机物浓度高, COD, BOD指标一般在数万mg/L到数千mg/L之间变化。另外, 水文地质的差异, 雨水时空分配不均匀等, 也影响渗滤液产生量。因此, 设计调解池库容设计为7000m3。主要有三方面作用:第一, 可以均衡垃圾液水量和水质, 有利于后续渗滤液的处理;第二, 利用其表面蒸发作用, 可削减部分渗滤液水量;第三, 考虑到雨季等因素, 足够的库容可防止渗滤液外溢。调解池设计水深5m。岩土堆砌压实, 底部及四周铺设PE防渗膜, 上面浆砌混凝土砌块。

5.2 回灌/回喷系统

回灌/回喷系统能实现渗滤液的循环处理, 进一步降低渗滤液浓度和减少产生量。它是利用填埋场覆盖层土壤净化作用、垃圾层的降解作用及最终覆盖层地表植物吸收作用进行。利用调节池内污水泵将渗滤液提升至配水井或回灌井。回灌井设在垃圾堆体内部, 进入配水井的渗滤液由PE管输送至回灌井。回灌井左右各设计50m×2m×0.5m回灌区, 中间是Φ100mm的PE穿孔配水管, 四周填充级配砾石, 上覆土工布。

另外, 回灌井里的管道上设置三通, 晴天干燥时可以连接水龙带, 在垃圾堆体表面堆筑小型土梗, 形成数片方格, 在方格内喷淋渗滤液, 利用热量蒸发, 有效削减渗滤液水量, 但要采取喷药等措施, 以控制臭味。回灌/回喷系统的设计, 可以有效减少渗滤液的处理规模, 在较大程度上节省渗滤液处理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6 渗滤液处理

在垃圾液处理技术工艺上, 我们采用了碟管式反渗透 (DTRO) 两级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 浓缩液仍采用回灌处理。实现了垃圾液的无害化处理和排放,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7 结语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控制系统是垃圾场设计的最重要部分。在选取可靠的防渗措施的前提下, 要把减少渗滤液产生量作为渗滤液控制的首要因素, 同时要加大调解池容积, 对渗滤液进行均质和调峰。这将减少渗滤液处理的负荷, 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

摘要:对新宾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设计与施工中, 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和控制进行了工程总结, 论述了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上一篇:会计报表范文下一篇:低碳生活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