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三单元测试范文

2024-01-08

六年级语文三单元测试范文第1篇

1.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如图),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为( )

A.2 B.3 C.4D.

52.下面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对角线互相平分B.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C.对角线相等D.相邻两角互补

3.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的度数之比有可能是()

A.1∶2∶3∶4B.2∶2∶3∶3C.2∶3∶2∶3D.2∶3∶3∶

24.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则这个多边形是( )

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

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的平分线AE交CD于E,AB=5,BC=3,则EC的长()

DEC

AB

A.1B.1.5C.2D.

3二、填空题

6.平行四边形ABCD中,∠A+∠C=100゜,则∠B=.7.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等于_______.

8.已知.如图ΔABC中,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

(1)指出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

(2)图中与ΔDEF全等的三角形有哪几个

(3)若AB=10cm,AC=6cm,则四边形ADFE的周长为______cm

(4)若ΔABC周长为6cm,面积为12cm2,则ΔDEF的周长是_____cm,

面积是_____cm

9.如图,在□ABCD中,已知∠ADO=90°,OA=6cm,OB=3cm,则AD=;

AC=.三、解答题

10.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1)写出图中全等的三角形;

(2)选择(1)中的任意一对进行证明.

六年级语文三单元测试范文第2篇

1、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项是 ( ) (3分) A、片言只语 有朝一日 迫不急待 洗耳恭听 B、血气方刚 挑拔离间 下车伊始 发人深思 C、哄堂大笑 拍案而起 焦燥不安 无懈可击 D、离经叛道 从容不迫 炉火纯青 叹为观止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B、真正地融入自然,亲近自然,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C、不管鸟儿的翅膀多么完美,如不借助空气,鸟儿永远无法飞上蓝天。 D、炎热的酷暑,在浓荫密布的树下乘凉,的确无比惬意。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招考办的工作人员提醒考生,想报考军事院校、飞行技术、航海技术等专业,近视眼可能成为考生们的“绊脚石”。

B、李鸣不在现场,对这件事的经过完全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问啦。 C、听到有儿童落水,正在海边乘凉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进水里去营救。 D、这是一段语言十分优美的文字,请同学们慢慢品位。

4、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人生还像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们每个人则是手握农具的耕耘者 ②但人生更像一本难懂的书,我们每个人则是孜孜不倦的读书郎 ③人生是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个人就是手握各色笔的画师

④人生也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路,我们每个人则是人生道路的远足者 A、②④③①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②①③④

5、下列空白处应该填入( )(3分)

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 ……,五彩缤纷,争奇斗妍,真是“

”。 A、霜叶红于二月花

B、映日荷花别样红 C、百般红紫斗芳菲

D、乱花渐欲迷人眼

6、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3分)

A、在《悼念玛丽•居里》中,爱因斯坦从二十年真挚友谊的亲身感受中,阐述了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力量,及其在取得科学功绩中的作用。

B、《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是一篇悼词,内容丰富而又集中、激情洋溢而又质朴自然。

C、《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作者郭沫若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论证了“年轻的精神”的特征,褒贬分明,爱憎强烈,并勉励青年为未来的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D、《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是一篇颇具特色的答词,作者以有关海姆佗市的一则民间故事为框架,构思了一个荒诞而有趣的故事,巧妙而自然的将讲演要素融入其中,并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模仿西欧人讲话的风格,紧紧抓住了听众。

7、默写。(4分)

①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

②《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8、综合性学习 (6分)

班级要召开“我看小事”主题班会,活动过程中遇到了下面的问题,需要你去解决。

(1)你所在的小组讨论后认为:小事有时决定大事的成败,小事往往反映人品修养的高下。大家想拟一个能突出这一中心的演讲标题。你拟的标题是什么?(不超过8个字)

(2)小组推选李明在班会上演讲。为了写好演讲稿,李明请大家为他列举一种不重视小事的生活现象,并提供一句关于不可轻视小事的名言。

你列举的生活现象是:

你提供的名言是:

(3)、李明准备先谈小事与大事成败的关系,再谈小事与人品修养高下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之间需要用一两句话来衔接。请帮他写出这个过渡句。

(4)演讲过程中有几个同学在下面说笑打闹,班会结束前,你作为主持人作小结,想结合班会主题对他们提出忠告,你会说些什么?(80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完成9-12题。(12分)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法国]左 拉

①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吉•德•莫泊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②我是在居斯塔夫•福楼拜家中认识莫泊桑的,他那时已在18岁到20岁之间。此刻他又重现在我的眼前,血气方刚,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语,在老师面前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谦恭。他往往整整一个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但这个表情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焕发出欢快的朝气,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气息。他喜欢剧烈运动,那时流传着关于他如何强悍的种种佳话。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

③《羊脂球》这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爆响了。他下车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而从这一天起,他就不断地有作品问世,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惊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④莫泊桑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如果他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三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可是让我说什么呢?面对我们时代卷帙(zhì)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诚然,这些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不过,对于荣誉来说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们的记忆是不喜欢承受这样的重荷的。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留传后世的从来都不过是寥寥几页。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300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口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⑤先生们,这就是莫泊桑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那么,既然他以昂贵的代价换来了香甜的安息,就让他收着对自己留下的作品永远富有征服人心的活力这一信念,香甜地安息吧。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9、作者在这篇演说中,是从哪些方面对莫泊桑进行高度评价的。(多选,填序号)(

)

A、外貌 B、作品 C、勇气 D、才气 E、喜好

10、莫泊桑初入文坛便能“跻身于大师行列”,请你以第②段的描述为依据说说他具备了哪些优秀品质。

11、阅读第③段,简要说出莫泊桑的作品具有哪些特点。

(1)

(2)

(3)

12、第④段中,作者侧重从哪个方面对莫泊桑的作品进行评价?

(二)阅读文段,完成第13——18题。(16分)

女教师的47个吻

①查(zhā)文红,从上海自愿来到安徽省砀(dàng)山县曹庄镇魏庙小学,当一名不拿一分钱工资的“编外教师”。开学第一天,当她兴致勃勃走进教室时,家长和孩子一看教师是个上海人,都用一种不信任的眼光看她。有的家长竟带着孩子离去,转到另外的班。这当头一棒把查文红打得摸不着头脑。她找到校长,问是怎么回事。校长道:“我们这里上课都是用土话,家长和孩子担心听不懂你的普通话,所以跑了。”

②查文红感到委屈,但她还是硬撑着上完了第一节课。下课时,一名学生用土话问她:“老师,‘狠狠’还来吗?”查文红没听懂,便问道:“‘狠狠’是什么意思?”学生们哄笑了,一个小男孩不客气地说“‘狠狠’就是‘狠狠’,你连‘狠狠’都不知道,还来教我们吗?”教室里再次爆发哄堂大笑。查文红有些恼火,但她不便对刚进校门的一年级孩子说什么,便又去问校长:“‘狠狠’是什么意思?”校长笑着说:“这是我们的土话,就是下午的意思。”“这校孩子怎么教?”查文红激动地说:“我热爱我的事业,自愿来当一名编外教师,就是想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为农村孩子做点什么,可他们……”校长表情有些凝重,叹了口气说:“以前来了几个教师,都没坚持几天就走了,送给你这几个看看,你再想想吧!”

③查文红回到宿舍,展开了那张纸,一首诗呈现在眼前: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④这不是温家宝总理的那首《仰望星空》吗?此时读起来又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就像温总理说的那样: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她想到农村的落后与闭塞,如果这些孩子长大后还只晓得“狠狠”,他们将永远走不出这贫瘠的土地,也将永远不能与外界对话沟通。此刻,她明白了老校长的用意。

⑤她决定倡导用普通话教学。为了让学生首先能听懂她讲课的语言,然后学会讲普通话,她开始刻苦学习当地土话,一有机会便向村民们学习。上课时,她总先用普通话讲,再“翻译”成学生能听懂的土话。在她的推动下,普通话渐渐成了校园里“时髦”的语言。

⑥查文红为了让启蒙阶段的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通过讲故事与编顺口溜的方式进行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期末考试时,全班的语文成绩平均达到了91.87分,名列全镇第一。家长们闻讯,纷纷买来鞭炮,来到学校放了起来。一位家长激动地说:“这么好的成绩,我们多年没见过了,感谢查老师!”<面对此情此景,查文红激动得哭了,她庆幸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⑦春节已经临近,学校照顾查文红,让她把剩下的课集中讲完,好早点儿回家过年。孩子们听说老师要走,心里都很难过,竟不能集中精神听课。查文红有些生气,正要批评他们,一个名叫丁丽的小女孩站了起来,很失落地说:“老师,你不走行不行?”

⑧“不行啊,老师要回家过年。” ⑨“那你到我家过年,行吗?”

⑩“不行,因为上海的家里还有一个姐姐正等着老师回去呢。” ⑪听到这里,小丁丽哭着说:“那,那你亲我一下好吗?”

⑫<查文红眼圈红了,走过去亲了亲小丁丽,止不住流下泪来。>这时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站起来,都说:“老师,你也亲亲我吧。”于是,班上47个学生,她一一亲到。亲完最后一个学生,全班同学放声大哭起来。孩子们觉得,查老师这一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⑬47个孩子一起大哭,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哭声传出,全校师生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纷纷跑了过来,附近的村民也闻声从家里赶来了。哭声是如此具有感染力,一时间全校学生都哭了,面对如此感伤的场面,一些老师和村民也不知不觉地流下泪来。

⑭“那惊天动地的哭声,我从未听到过,至今还在我心中回荡,这一辈子我忘不了那感人的哭声。”查文红每忆及此,还是感动得双眼湿润……

13、研读选文第⑥段中画“<> ”线的句子,概括回答出查老师付出了哪些“努力”,又得到了怎样的“回报”。(4分)

14、选文第⑫段画“<> ”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诗歌在选文中有怎样的作用?(2分)

16、请指出《仰望星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2分)

17、你认为查老师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18、查老师的到来,使她的学生们有哪些变化?学生的变化将对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分)

三、(14分)

(一)文言文阅读,根据《送东阳马生序》片断,完成各题。(12分)

1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遗( ) 馁( ) 贽( ) 夷( )

俟( ) 腰( ) 再( ) 被( )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22、有人认为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有人认为来自机遇,有人认为来自天生的聪明,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古诗阅读。(4分)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3. “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24.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

四、写作(任选一题)。(50分)

1、结合《送东阳马升序》这篇文章,以“勤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2、那一幕,有的蕴含着人生的真善美,有的诠释着人的高尚节操,有的则诱发着自私卑鄙的恶臭,有的践踏着公共的道德良知、、、、、、 你一定遇到过不少难忘的“那一幕”吧?请以“难忘的那一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六年级语文三单元测试范文第3篇

课文内容:作者通过对春雨的声音、春雨唤醒春天、春雨催发种子的描写,说明无私的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谐、生机和希望,表现了自己对春雨、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篷”和“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小节。

3.说说比喻和拟人的作用。了解模拟事物的声音,叫拟声词,也叫象声词。用上这些词语,能使句子形象生动。

4.体会作者喜爱春雨的感情,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复习课文:

一、课文中描写的飘飘洒洒的春雨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春雨美在哪里?

(听春雨,雨美在声音;看春雨,雨美在样子;赞春雨,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绿色,雨,美在无私博大的精神。)

二、体会春雨声音美

作者在这一篇文章中,用了很多描写雨声的形容词,我们把这种描写声音的词叫做摹声词。你能不能找出这些摹声词呢?

1、这些声音分别是在什么地方听到的?听雨的地点有哪些?

2、“屋前听雨”

①春雨打在梧桐叶、屋顶的浪板、铁皮屋顶上,分别发出什么声音?(滴滴答答、淅淅沥沥、叮叮咚咚)

②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③“水像一股清泉从地下涌出来似的,高兴得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你推我挤的。”这句话写得有色(清泉)、有形(像一股清泉从地下涌出来似的)、有声(哗啦哗啦,哗啦哗啦),形象、生动、有趣,把“水”写活了。“推”和“挤”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雨量大,雨水的活泼、顽皮。

尝试表演“涌”“哗啦哗啦”“你推我挤”的情状,感受“水”的活泼、欢愉、生气。还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你推我挤”这个词?

3、“林中听雨”

作者走在林间的小路上听到雨滴打在哪里?像在举行什么会? (打在油加利树、相思树、羊蹄甲、面包树上,“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比喻:森林比作音乐厅)

水珠在树叶上滑落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声音?(啪!嗵——嗵——嗵!咚——咚——咚!) 一阵风吹过来,掉落的速度快了,就变成?(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 读4-6自然段

“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 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三、感受春雨形象美 4.“阳台上看雨”,雨丝给作者的感觉如何?像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牛毛细雨,春雨绵绵„„)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雨丝丝的,密密的,随风飘洒,如同轻轻地把种子撒在大地上。”

四、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 5.作者喜欢春雨吗?为什么?

春雨给人们带来了好心情,催发春芽,给树木花草浇水,壮大河流,滋润万物,„„春雨无私,品质美好。

五、拓展练习

1、写出有关「风」、「雨」的成语:

( 和 )风( 细 )雨

(暴 )风( 骤 )雨

(凄 )风(苦 )雨

(腥 )风( 血 )雨

2、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 )春雨 一( )清泉 一( )音乐厅 一( )花伞 一( )微风 一( )水珠

六、听写词语

淅淅沥沥、铁皮屋、推拉、叶脉、滑落、敲打、细密、演奏、飘洒、播种、品尝、乳汁、叮叮咚咚 飘洒:文中指飘扬;飘拂。另,姿态轻松自然;不呆板。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第二课 瀑布

指导预习:

《瀑布》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短诗,从声、形、色三方面生动刻画出瀑布恢弘的气势,柔美的景致。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查找有关瀑布的资料:瀑布的形成;世界三大瀑布(下面三个);黄果树瀑布(贵州);壶口瀑布(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之间)。

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与美国的交界处的尼亚加拉河上,河中的高特岛把瀑布分隔成两部分,较大的部分是霍斯舒瀑布,靠近加拿大一侧,高56米,长约670米,较小的为亚美利加瀑布,接邻美国一侧,高58米,宽320米。

维多利亚瀑布位于非洲赞比西河的中游,赞比亚与津巴布韦接壤处。瀑布宽1700余米,最高处108米,宽度和高度比尼亚加拉瀑布大一倍。

伊瓜苏瀑布位于阿根廷和巴西边界上的伊瓜苏河。这是一个马蹄形瀑布,高82米,宽4千米,是尼亚加拉瀑布宽度的4倍,比维多利亚瀑布还要宽很多。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瀑布、景象、比喻、衬着、仰望”等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3.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通过搜集材料,了解瀑布的更多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及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合作、认真倾听、积极表达及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3、理解诗中的比喻句。 课文脉络:

遥听

远看

近看 叠叠的浪涌上岸

一道白银

珍珠的屏 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烟、雾、尘

复习课文: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

2、读诗课文,说说你感觉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各怎么样?

①瀑布的声音像什么?(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瀑布。(雄伟壮丽) ② A、远看瀑布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千丈青山”实际不是真指千丈,是形容山高。“白银”是指瀑布。绿色的高山衬着白色的瀑布,对比鲜明,使得瀑布显得更加壮丽。 “一道白银”在诗中指什么?

为什么把瀑布比作一道白银?

(瀑布的水清澈透明,它从山下直冲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真美啊!)

B、再走近点看瀑布的样子又是什么样的?

“一座珍珠的屏” “屏”是指比较讲究的装饰品,珍珠的屏说明瀑布飞泻而下时,串串乳白色的水珠被阳光一照,闪着光亮。整个看,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风,真是雄伟、美丽。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如烟,如雾,如尘”当有风吹过时,珍珠的屏被吹散了,水花飞溅,腾起水气,缓缓飘落,这时就像烟一样飘飘悠悠,像雾一样朦朦胧胧,像尘一样四处飞散。

3、你还记得哪些描写瀑布的诗歌?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熟读成诵。

5、听写词语:

瀑布、层层叠叠、涌现、岸滩、比喻、衬托、屏风、千丈青山、一道白银、仰望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

古诗两首

预习指导:《春江晓景》背景

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游园不值》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一、惠崇《春江晓景》

1、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2、诗的最后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时”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3、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说说诗句的意思。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二、游园不值

1、题目中的不值是什么意思?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没有遇到人,那么,他遇到了些什么呢?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苍苔、柴扉、红杏

2、所见的都是普普通通的景物,如此而已的园,如此而已的景物,然却给你怎样的感觉?

(这苍苔,将我们的眼睛将我们的眼睛染绿;这红杏,将我们的心田滋润;这柴扉,让我们去感受那自然的回归。这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场景。)

3、这样的一座园,这样的一些普通的景物诗人又对它们赋予了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一边读一边品,诗中的哪个字包含了对我们所见景物特别的感情?——“怜”,爱惜的意思。片

4、“小扣柴扉久不开”这里的扣是什么意思?(轻轻地敲)可以不以换成敲?请你表演一下作者小扣柴扉的情景。(注意轻、久)

小扣就是非常非常轻的敲,但是如果用敲,敲就是比较重“砰砰砰”,比较重,这里诗人非常地爱惜柴扉,所以要用小小的扣,扣是轻轻的意思。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红杏为什么能“出”墙?(生命力旺盛)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通过出墙的红杏想象而来。)

6、翻译,连起来说说你对诗歌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三、听写生字词、默写古诗。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第四课

柳笛和榆钱

课文主要内容:

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写了故乡科尔沁草原的春天里柳树和榆树奉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柳笛和榆钱。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

第一自然段总的介绍了故乡科尔沁草原的柳树和榆树。文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披散着头发的柳树”和“探出身子的榆树”在春风中快乐生长的、可爱的样子。

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柳笛的制作方法、声音以及它带给孩子们的乐趣。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使柳笛的制作方法跃然纸上。柳笛的歌声在每一个读者的耳边轻轻响起。春天那欢乐的音符和着摇摆的春风,伴着孩子们的欢笑,飘溢在科尔沁的草原上。

第四自然段生动地描写出了榆钱可爱的样子、甜美的味道和采摘它们的乐趣。一连串细致具体的的描写,让读者的心不禁飞到了科尔沁草原上。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4、体会本文总分的写作方法。

5、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复习课文:

1、a、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的欢乐。 B、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按总分方法记叙的。

课文的一开始就介绍了家乡的榆树和柳树。

品读重点句:“柳树的长发披散开来,自由自在地沐浴在春风里;榆树常常把身子探出墙头,向我们招手。” ①沐浴是什么意思?

[(1)洗澡,洗浴。 (2)比喻受润泽:每朵花,每棵树,每根草都~在阳光里。(3)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他们~在青春的欢乐里。] ②柳树的长发是指什么?

(柳条,初步认识比喻,把一样东西比作另一样东西。) ③写榆树的时候,作者用了两个动词,分别是什么? (探,招手,初步认识拟人,把植物当成人来写。)

④探是什么意思?(头或上体伸出,手伸入:~身。~头~脑。~囊取物。)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a、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b、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c、品读重点句:“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d、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摘榆钱

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

3、听写词语:

榆树、沐浴、拧、呈现、混合、隐蔽、奉献、略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旁和“束”旁的由来和含义,会区分“束”和“”两个部分,会区别这个偏旁组成的字。

2、会用比喻、排比句式说句子。

3、积累成语及名句。

4、通过阅读短文,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5、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

1、说说如何区别带“棘”和带“束”的区别。初步学会用偏旁区别汉字。

2、说说上下两个句子的区别。然后用带点词语说一句话。

(第二句比第一句形象生动,可以让我们知道声音好听的程度,水花飞舞的具体样子,使人如临其境。)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花开,蝉鸣,叶落,雪飘.

当手指跳跃,风儿便不再悲伤;当黑白流淌,思绪便将痛苦遗忘;当旋律激扬,天地便只在我的心泉徜徉„„

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你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要燃放瞬时的烟花不难,难的是将这刹那的灿烂永恒定格在夜空;要鼓起一时的勇气不难,难的是将这不灭的斗志维持一生;要获得片刻的欢愉不难,难的是笑到最后.

一个人不能贪图安逸,一个民族不能贪图安逸,一个国家不能贪图安逸.贪图安逸的人注定是玩物丧志,无所作为的;贪图安逸的民族注定是没落的,没有活力和创造力的;贪图安逸的国家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势必被淘汰被抛弃.

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

3、背诵关于春天的词语。

4、学习写作:一种花

从花的什么方面去观察去写? 形状、颜色、长势、名称„„ 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

查找有关它的知识:生长地、花期、用途、传说„„ 范文:

茉莉花

我家阳台上种了一盆茉莉花,一阵微风吹来,屋子里就飘逸着阵阵清香,我情不自禁地吸了几口,真香啊! (香味)

我记得春天的时候,妈妈从外面捡回来几根小花枝,把它们插到花盆里。我每天放学回来都用杯子喂它喝水,日子一天天过去,只有一根小花枝发芽了,慢慢地又长出了几片叶子。我在心里暗暗盼望着

我的茉莉花快快长啊! (花的来由、发芽)

到了夏天,茉莉花长高了,叶子浓密青翠,还长出了几个小花苞。我每天放学回来照例用杯子喂它水喝,盼望小花苞快快打开,开出美丽的花儿。 (长高了、长出了花苞)

终于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刚睡醒就闻到了阵阵的清香,我高兴得从床上跳了下来,我猜想一定是我那可爱的茉莉花开了。我三蹦两跳地来到阳台上一看,多美啊!洁白的花瓣,黄色的花蕊。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本来就还有些晕晕欲睡的我顿时清醒了。后来妈妈告诉我说茉莉花还可以用来泡茶喝,有提神醒脑的功效。 (开花了、花的功效)

六年级语文三单元测试范文第4篇

1、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项是 ( ) (3分) A、片言只语 有朝一日 迫不急待 洗耳恭听 B、血气方刚 挑拔离间 下车伊始 发人深思 C、哄堂大笑 拍案而起 焦燥不安 无懈可击 D、离经叛道 从容不迫 炉火纯青 叹为观止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B、真正地融入自然,亲近自然,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C、不管鸟儿的翅膀多么完美,如不借助空气,鸟儿永远无法飞上蓝天。 D、炎热的酷暑,在浓荫密布的树下乘凉,的确无比惬意。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招考办的工作人员提醒考生,想报考军事院校、飞行技术、航海技术等专业,近视眼可能成为考生们的“绊脚石”。

B、李鸣不在现场,对这件事的经过完全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问啦。 C、听到有儿童落水,正在海边乘凉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进水里去营救。 D、这是一段语言十分优美的文字,请同学们慢慢品位。

4、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人生还像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们每个人则是手握农具的耕耘者 ②但人生更像一本难懂的书,我们每个人则是孜孜不倦的读书郎 ③人生是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个人就是手握各色笔的画师

④人生也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路,我们每个人则是人生道路的远足者 A、②④③①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②①③④

5、下列空白处应该填入( )(3分)

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 ……,五彩缤纷,争奇斗妍,真是“

”。 A、霜叶红于二月花

B、映日荷花别样红 C、百般红紫斗芳菲

D、乱花渐欲迷人眼

6、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3分)

A、在《悼念玛丽•居里》中,爱因斯坦从二十年真挚友谊的亲身感受中,阐述了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力量,及其在取得科学功绩中的作用。

B、《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是一篇悼词,内容丰富而又集中、激情洋溢而又质朴自然。

C、《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作者郭沫若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论证了“年轻的精神”的特征,褒贬分明,爱憎强烈,并勉励青年为未来的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D、《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是一篇颇具特色的答词,作者以有关海姆佗市的一则民间故事为框架,构思了一个荒诞而有趣的故事,巧妙而自然的将讲演要素融入其中,并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模仿西欧人讲话的风格,紧紧抓住了听众。

7、默写。(4分)

①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

②《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8、综合性学习 (6分)

班级要召开“我看小事”主题班会,活动过程中遇到了下面的问题,需要你去解决。

(1)你所在的小组讨论后认为:小事有时决定大事的成败,小事往往反映人品修养的高下。大家想拟一个能突出这一中心的演讲标题。你拟的标题是什么?(不超过8个字)

(2)小组推选李明在班会上演讲。为了写好演讲稿,李明请大家为他列举一种不重视小事的生活现象,并提供一句关于不可轻视小事的名言。

你列举的生活现象是:

你提供的名言是:

(3)、李明准备先谈小事与大事成败的关系,再谈小事与人品修养高下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之间需要用一两句话来衔接。请帮他写出这个过渡句。

(4)演讲过程中有几个同学在下面说笑打闹,班会结束前,你作为主持人作小结,想结合班会主题对他们提出忠告,你会说些什么?(80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完成9-12题。(12分)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法国]左 拉

①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吉•德•莫泊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②我是在居斯塔夫•福楼拜家中认识莫泊桑的,他那时已在18岁到20岁之间。此刻他又重现在我的眼前,血气方刚,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语,在老师面前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谦恭。他往往整整一个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但这个表情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焕发出欢快的朝气,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气息。他喜欢剧烈运动,那时流传着关于他如何强悍的种种佳话。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

③《羊脂球》这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爆响了。他下车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而从这一天起,他就不断地有作品问世,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惊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④莫泊桑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如果他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三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可是让我说什么呢?面对我们时代卷帙(zhì)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诚然,这些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不过,对于荣誉来说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们的记忆是不喜欢承受这样的重荷的。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留传后世的从来都不过是寥寥几页。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300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口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⑤先生们,这就是莫泊桑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那么,既然他以昂贵的代价换来了香甜的安息,就让他收着对自己留下的作品永远富有征服人心的活力这一信念,香甜地安息吧。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9、作者在这篇演说中,是从哪些方面对莫泊桑进行高度评价的。(多选,填序号)(

)

A、外貌 B、作品 C、勇气 D、才气 E、喜好

10、莫泊桑初入文坛便能“跻身于大师行列”,请你以第②段的描述为依据说说他具备了哪些优秀品质。

11、阅读第③段,简要说出莫泊桑的作品具有哪些特点。

(1)

(2)

(3)

12、第④段中,作者侧重从哪个方面对莫泊桑的作品进行评价?

(二)阅读文段,完成第13——18题。(16分)

女教师的47个吻

①查(zhā)文红,从上海自愿来到安徽省砀(dàng)山县曹庄镇魏庙小学,当一名不拿一分钱工资的“编外教师”。开学第一天,当她兴致勃勃走进教室时,家长和孩子一看教师是个上海人,都用一种不信任的眼光看她。有的家长竟带着孩子离去,转到另外的班。这当头一棒把查文红打得摸不着头脑。她找到校长,问是怎么回事。校长道:“我们这里上课都是用土话,家长和孩子担心听不懂你的普通话,所以跑了。”

②查文红感到委屈,但她还是硬撑着上完了第一节课。下课时,一名学生用土话问她:“老师,‘狠狠’还来吗?”查文红没听懂,便问道:“‘狠狠’是什么意思?”学生们哄笑了,一个小男孩不客气地说“‘狠狠’就是‘狠狠’,你连‘狠狠’都不知道,还来教我们吗?”教室里再次爆发哄堂大笑。查文红有些恼火,但她不便对刚进校门的一年级孩子说什么,便又去问校长:“‘狠狠’是什么意思?”校长笑着说:“这是我们的土话,就是下午的意思。”“这校孩子怎么教?”查文红激动地说:“我热爱我的事业,自愿来当一名编外教师,就是想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为农村孩子做点什么,可他们……”校长表情有些凝重,叹了口气说:“以前来了几个教师,都没坚持几天就走了,送给你这几个看看,你再想想吧!”

③查文红回到宿舍,展开了那张纸,一首诗呈现在眼前: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④这不是温家宝总理的那首《仰望星空》吗?此时读起来又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就像温总理说的那样: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她想到农村的落后与闭塞,如果这些孩子长大后还只晓得“狠狠”,他们将永远走不出这贫瘠的土地,也将永远不能与外界对话沟通。此刻,她明白了老校长的用意。

⑤她决定倡导用普通话教学。为了让学生首先能听懂她讲课的语言,然后学会讲普通话,她开始刻苦学习当地土话,一有机会便向村民们学习。上课时,她总先用普通话讲,再“翻译”成学生能听懂的土话。在她的推动下,普通话渐渐成了校园里“时髦”的语言。

⑥查文红为了让启蒙阶段的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通过讲故事与编顺口溜的方式进行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期末考试时,全班的语文成绩平均达到了91.87分,名列全镇第一。家长们闻讯,纷纷买来鞭炮,来到学校放了起来。一位家长激动地说:“这么好的成绩,我们多年没见过了,感谢查老师!”<面对此情此景,查文红激动得哭了,她庆幸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⑦春节已经临近,学校照顾查文红,让她把剩下的课集中讲完,好早点儿回家过年。孩子们听说老师要走,心里都很难过,竟不能集中精神听课。查文红有些生气,正要批评他们,一个名叫丁丽的小女孩站了起来,很失落地说:“老师,你不走行不行?”

⑧“不行啊,老师要回家过年。” ⑨“那你到我家过年,行吗?”

⑩“不行,因为上海的家里还有一个姐姐正等着老师回去呢。” ⑪听到这里,小丁丽哭着说:“那,那你亲我一下好吗?”

⑫<查文红眼圈红了,走过去亲了亲小丁丽,止不住流下泪来。>这时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站起来,都说:“老师,你也亲亲我吧。”于是,班上47个学生,她一一亲到。亲完最后一个学生,全班同学放声大哭起来。孩子们觉得,查老师这一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⑬47个孩子一起大哭,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哭声传出,全校师生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纷纷跑了过来,附近的村民也闻声从家里赶来了。哭声是如此具有感染力,一时间全校学生都哭了,面对如此感伤的场面,一些老师和村民也不知不觉地流下泪来。

⑭“那惊天动地的哭声,我从未听到过,至今还在我心中回荡,这一辈子我忘不了那感人的哭声。”查文红每忆及此,还是感动得双眼湿润……

13、研读选文第⑥段中画“<> ”线的句子,概括回答出查老师付出了哪些“努力”,又得到了怎样的“回报”。(4分)

14、选文第⑫段画“<> ”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诗歌在选文中有怎样的作用?(2分)

16、请指出《仰望星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2分)

17、你认为查老师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18、查老师的到来,使她的学生们有哪些变化?学生的变化将对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分)

三、(14分)

(一)文言文阅读,根据《送东阳马生序》片断,完成各题。(12分)

1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遗( ) 馁( ) 贽( ) 夷( )

俟( ) 腰( ) 再( ) 被( )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22、有人认为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有人认为来自机遇,有人认为来自天生的聪明,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古诗阅读。(4分)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3. “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24.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

四、写作(任选一题)。(50分)

1、结合《送东阳马升序》这篇文章,以“勤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2、那一幕,有的蕴含着人生的真善美,有的诠释着人的高尚节操,有的则诱发着自私卑鄙的恶臭,有的践踏着公共的道德良知、、、、、、 你一定遇到过不少难忘的“那一幕”吧?请以“难忘的那一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六年级语文三单元测试范文第5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刎颈(jing不抑(yi)汤镬(huo) 完璧归赵(bi)

B鼓瑟(se)击缶(fou)风靡(mi)肉袒负荆( tan)

C羁旅(ji)戕害(qiang情愫(su)顿起勃谿(xi)

D春晖(hui)茶肆(si)外埠(bu)唱一个喏(re)

2. 下列诗句写无误的一项是()

A.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催。

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动的一组是()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窃计欲亡走燕 ③臣语曰④宁许以负秦曲

⑤秦贪,负其强⑥大王必欲急臣⑧毕礼而归之

A.①②③⑤B.③④⑥⑧C.②⑤⑦⑧D.①④⑥⑦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的《史记》是一本伟大的文学名著,又是

史学名著。

B.《十首足矣》体现了唐诗的陶冶、教化作用,作者认为只有“读一点唐诗背一点

唐诗品一点唐诗悟一点唐诗”才能体现出人性美,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C.《史记》开创了编年体写史的方法,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

D.王蒙,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青春之歌》《蝴蝶》《春之声》等。

二、翻译下列句子。

1. 城入赵而壁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2. 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3.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壁归,间至赵矣。

4.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

皆扉。

5.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三、选择正确词语填空。

1.反复吟诵这样一些明白如话而又美不胜收的诗句,我们灵魂上纵有蒙尘积垢,也总能( )(生 条 萌)出一些真善美来吧?

2.三爷看常先生一脸( )(庄重 隆重 郑重),点头说记下了。

3.要是你说你讨厌吃鱼,别人也不会因而( )(排斥 排挤 斥责) 你,更不会命令你非吃不可。

4.我以为其中也( )(包含 蕴含 酝酿)着一种温馨的人性,在“行人”和“牧童”的亲和之中,体现出一种对人生乐趣的健康追求。

四、仿写下列句式造句。

1. 例句: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生机勃然,爱她的花香四溢。

仿句:人们都爱

人们都爱

人们都爱

2. 泰戈尔有句名言:“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仿照泰戈尔的句式写一句话。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延,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王廖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壁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壁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壁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陈群孰记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壁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相如即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1. 辨析下列各句,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②秦自廖公以来二十余君

③赵立奉壁来④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⑤卒延见相如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⑤

2.对下列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坚明约束:坚守信约。

B. 臣请就汤镬就:是

C.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唯:表希望的语气

D. 不如因而厚遇之遇:招待

3.这一段文字最能体现蔺相如思想品格的( )

A.知己知彼,勇敢坚强。B.足智多谋,有儒将风度。

C.勇敢坚强,有大将风度。D.善于言辞,足智多谋。

4.想象蔺相如回到赵国的情景写一段话加以描述。

六、口语交际训练。

假设班级要在学校艺术节上表演《渑池会》,演出小组需要借用学校礼堂排练,派你去和管理礼堂的老师协商,你准备怎样跟老师说呢?

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了庆祝这一文化节日,学校决定以“书香满校园”为主题展开读书活动,请每位同学写一张荐书单,为同学们推荐

五本好书。(注意写清楚书名、出版社、推荐理由)

八、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一书一文,用心品味,都会让你所感悟。以“品味 —”

六年级语文三单元测试范文第6篇

满分100分时间:60分姓名:

一、填空题。(23分)

1. ()是指具备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2. 2004年6月5日,()在()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 并

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

3.绿色社区建设,除了包括()、()、()、()、

节水节能和新能源设施以外,还包括完善的()和居民良好 ()等因素。

4.在开展活动时,我们做过的调查活动通常有:()、() ,还有

()。

5、只有调查之后才有()。调查是一项很()的工作,小组内要做好

()。

6.在设计问卷调查时,其中至少包括调查的()和()。

7.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占的比重过大,达()左右。

8.进一步开发 ()、()是人类共同的目标,也是解决能源匮乏的有

效途径。

9.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是 ()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0.绿色社区要有()的生态环境。

一、判断题。(20分)

1.绿色社区标志中的三个人和树叶象征一个家庭和一片绿色环境的相互依托关系。()

2.生态村属于绿色社区范畴。()

3.绿色社区的建设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调查研究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5.调查时各小组之间取得的资料要互相保密。()

6.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增长很多知识。()

7.森林可以像抽水机一样把地下水分散发到天空。()

8.太阳能比起煤、天然气有很多优点,比如无污染、经济实惠。()

9.问卷内容的题目应该切合研究假设的需要。()

10.调查报告的前言必须开宗明义地交代清楚调查目的、意义、任务和方法。()

三、选择题。(20分)

1.绿色社区的核心内容是。()

A.垃圾处理B.绿色建筑C.节能环保D.公众参与机制

2.绿色社区的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A.四项基本B.可持续发展C.边建设边创建D.独立自主

3.调查研究要做到,充分准备,文明礼貌,注意安全。()

A.团队合作B.独立行动C.随心所欲D.抓紧时间

4.调查问卷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前言,,结束语。 ()

A.后语B.开头C.正文D.主题

5.森林可以用使土壤和水分得到保持,控制洪涝和荒漠化的发生。()

A.树叶B.巨大的根系C.树枝树干D.树皮

6.近100年来,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超出其的1000倍。()

A.自然灭绝率B.以往总和C.过去100年D.都不对

7.必须使用空调时,夏天设定温度在度以上,比较节电。()

A.10B.20C.26D.30

8.用微波炉加热较干食物时,在食物表面均匀涂一层水,会。 ()

A.增加电耗B.节电C.电耗没有影响D.保护食物

9.洗衣机洗衣前,将脏衣浸泡10-20分钟,会。()

A.增加电耗B.节电C.电耗没有影响D.保护洗衣机

10.电视机较节电。()

A.用遥控关闭B.彻底断电 C.先关声音开关再关电源 D.都一样

四、简答题。(8+6+8+7=29分)

1.你心目中的绿色社区是怎样的?(至少4条)

2、给新建小区提出节水或节电的建议。(至少3条)

3.制订绿色社区居民环保公约应有哪些要求?(至少4条)

4.调查活动的步骤有哪些?

五、实践题。(8分)

上一篇:良好习惯成就美丽人生范文下一篇:鲁教版八年级上测试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