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2022-08-22

第一篇: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八上P3): “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二、《南京条约》(八上P4):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2、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增加了人民负担;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八上P4)――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1840年6月——1842年8月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任务:中国开始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八上P12)

1、陕甘总督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

2、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3、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4、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五、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上P15-17)

1、时间:1894年—1895年。 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

2、结果:①中国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八上P17)。(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增开重庆等为 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开设工厂(标志大规模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的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六、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八上P19)

1、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侵略中国。

2、《辛丑条约》(1901年)(八上P21)的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七、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八上P25-27)

1、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3、口号: 前期(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 后期(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

4、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八上P25);②、创办民用工业(八上P26);

③、筹建海军(八上P26);(北洋,南海,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八上P27)(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5、评价(八上P27):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八、公车上书(八上P29):

1895年,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九、戊戌变法(八上P30):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时间:1898年6月——9月(共103天)

2、人物:光绪帝、“戊戌六君子”(八上P31)

3、失败原因:①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和破坏。

十、中国同盟会(八上P33-34):(1905年)

1、地点:日本东京;

2、领导人:孙中山

3、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5、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6、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十一、辛亥革命:(八上P34-36)

1、武昌起义(八上P34):

1911年10月10日爆发,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的成立(八上P35):

1912年1月1号(即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八上P36)

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辛亥革命失败了。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失败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十二、新文化运动

1、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八上P39)

①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

③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

2、“新世纪曙光”(八上P40):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3、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3 十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八上P47)

1、导火线: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P45)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3、结果:初步胜利,罢免了三个卖国贼职务,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历史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②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成立准备条件。 十

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八上P47-48)

1、成立时间:1921年7月23日

2、成立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

3、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大会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新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4、成立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领导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十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八上P50)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即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了。

十六、北伐战争(1926年)(八上P51-52)

1、北伐的目标: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主要对象:张作霖;吴佩俘;孙传芳。

3、北伐的先遣队:叶挺独立团。(先后取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的胜利,其所在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

十七、南昌起义(八上P55):

1、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十八、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八上P56):

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奠定基础。起义队伍后来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创中国革命胜利道路。

4 十

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八上P56)

1、建立者:毛泽东

2、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意义:井冈山等农村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就是从城市转向农村,创建农村根据地,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胜利道路。

十、遵义会议:(1935年在遵义召开)(八上P61)

1、内容: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2、意义:①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②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③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④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十一、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八上P60-62)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泛滥。

2、开始: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

3、经过:中央根据地------向贵州进军-----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过草地———三军大会师

4、胜利的标志: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5、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十二、“九•一八”事变(八上P69):

1、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村南满铁路的路轨,接着进攻沈阳。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

2、这是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大规模侵略中国的开始。 二十

三、西安事变(八上P70-71):

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2、中国共产党从民族解放事业的大局出发,采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

3、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二十四、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八上P74):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附近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二十五、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八上P75)

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二十六、南京大屠杀(八上P76):

1937年12月,南京被占,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二十七、平型关大捷(八上P79):

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十

八、台儿庄战役(八上P79):

在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二十九、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八上P80) 三

十、百团大战(八上P80):

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它大长了抗日军民的志气。

三十

一、中共七大(八上P81-82):

1、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解决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2、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

3、会上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大会为争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三十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八上P83):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的事件:(1)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2)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3)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全国战略大反攻。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改变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局面,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

三十

三、重庆谈判(八上P89):“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1、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时间:1945年8月-10月

3、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4、结果:签定了《双十协定》(19

45、

10、10)

三十

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揭开反攻序幕。(八上P90-91)

三十

五、三大战役(八上P93-96):

1、1948年9月-1949年1月

2、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P93)

3、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P95)

4、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北平和平解放,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P95)

5、三大战役的作用: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军队,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十

六、渡江战役(八上P96):江西湖口到江苏江阴。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三十

七、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八上P114):

1、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2、《海国图志》:

(1)作者: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

(2)写书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长处用来抵制外国侵略。 (3)内容: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3、《天演论》:

(1)作者:严复,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2)主张: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威信变法。

(3)进步观点: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4)意义: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

4、1898设立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②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

7 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③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制度,。

(2)作用:①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③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5《申报》:①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6商务印书馆:①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

②特点: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的学术著作为主。 ③影响: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7. 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有声电影:1931年 《歌女红牡丹》

8. 民国建立后、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9.状元实业家张謇, 口号"实业救国" 大生纱

10.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11.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12.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已》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13.中国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是淞沪铁路

第二篇: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指出鸦片:“流毒天下,则为害甚巨”是使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可以充饷之银。这表明其出发点是为了: ( ) A.稳定社会秩序 B。避免白银外流 C.维护民族健康 D。维护清朝统治 2.右图的文物和照片,使你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 ) A. 鸦片战争中,英军侵入三元里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日军在南京烧杀抢 3.“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第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歌颂扬了: ( ) A. 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的事迹 B. 林则徐充军伊犁后开发新疆的业绩 C. 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D. 左宗棠率湖南战士收复和开发新疆的业绩 4.了解湖北钢铁业的历史。主要查阅的企业资料是 ( ) A.开平煤矿 B。湖北织布局 C。汉阳铁厂 D。江南制造总局 5.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6.下列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评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B推翻了两千年的封建缔造 C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7.下列人物是按同一类标准相符的一项 ( ) 陈独秀、胡适、鲁迅

请从下列四项中选出与这一归类标准相符的一项 ( ) A李大钊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毛泽东 8.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 ) ⑴张作霖 ⑵袁世凯 ⑶孙传芳 ⑷吴佩孚

A ⑴⑵⑶ B ⑵⑶⑷ C ⑴⑵⑷ D ⑴⑶⑷

9.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的是 ( )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 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10.下列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应 是 ( )

⑴占领遵义 ⑵冲破四道封锁线 ⑶四渡赤水 (4)渡过金沙江 (5)强渡大渡河 (6)与陕北红军会师

A ⑴⑵⑶⑷⑸⑹ B ⑵⑴⑶⑷⑸⑹ C ⑵⑴⑷⑸⑶⑹ D ⑴⑵⑷⑶⑸⑹ 11.遵义会议后,红军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 ( ) A.四渡赤水 B 渡过金沙江后 C 强渡大渡河后 D翻过大雪山后 12.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 ①西安事变 ②九一八事变 ③伪满州国建立 ④一

二、九运动 A ③④①② B ④②①③ C ②③④① D ①②④③

13.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是 ( ) A 西安事变 B “八一宣言”发表 C 一

二、九运动 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4.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时间是在 ( ) A 1931年9月18日 B 1932年1月28日 C 1937年7月7日 D 1937年8月13日 15.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是 ( ) A 卢沟桥激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百团大战 16.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 ( )

① 南京 ② 上海 ③ 武汉 ④ 重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7.陈毅在某战役结束后,深情地说:“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场战役是指 (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8.在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家中,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创办大生纱厂的是

( )

A 陈启源 B荣宗敬 C荣德生 D张謇 19袁世凯曾经做过“皇帝”,但他在当时无法办到的是 ( ) A 照相留念 B 坐轮船到上海玩 C 观看电影〈歌女红牡丹〉 D浏览〈申报〉关注国内外大事 20.下列人物中,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一名言的是 ( ) A 郭沫若 B 鲁迅 C 齐白石 D 徐悲鸿 21.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 ) A 京张铁路 B 京汉铁路 C 凇沪铁路 D 滇越铁路 22.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的朝代正确的是 ( ) A 隋朝和明朝 B 唐朝和清朝 C 隋朝和清朝 D 秦朝和清朝 二. 列举题; (16分)

1列举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 (4分)

2.列举中国近代历史上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的三个条约的名称 (6分)

3.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在南京建立过的政权的名称 (6分)

三、说一说(16分)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2分)

(2)与他同时遇难的还有杨锐等五人,后来历史上把他们称为什么?(

(3)上述材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决心和精神?你认为他的死值得吗?(

2. 阅读下列材料: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回答:(1)这是哪个革命组织的纲领?(2分)

(2)孙中山将它阐发为哪三大主义?它的使用是什么?(5分)

2分) 5分)

四、读一读(16分)

1.右图是著名思想家-------------和他的著作------------------- 作者编这部书的目的是“-----”

意思是说---------------------------

2.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近代也曾发生过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

以上照片真实记录了--------------军队灭绝人性的暴行-------------年12月13日。该国军队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达------------万人以上。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周年纪念日。 五.想一想。(10分)

今年为了庆祝党的生日,小红和同学们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请你协助完成。 1. 首先布置图片展,在有关中共一大的人物介绍方面。帖出了四张图片。

请你分别说出他们的姓名;(4分)

2. 小红建议做一个大蛋糕来庆祝党的生日,当蛋糕师傅完成后。问需要插上什么数字的蜡烛时。小红却犯愁了。你能告诉小红该插什么数字的蜡烛吗?(2分)

3. 小红主张利用假日去追寻先辈的足迹。你认为我们应该去何处参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呢? (2分)

4. 最后。大家决定用歌声表达对党的热爱。你能为大家选出两首歌曲吗?(2分)

这份试卷是依据义务教育 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为落实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编写时注意让学生通过系统训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绝大多数是基本题,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少量题目带有一定的灵活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与能力,还设计了应用型、开放型、能力型等多种类型的题目,力求以新颖的生活背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试 卷 评 分 标 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

1.A 2.B 3.D 4.C 5.C 6.D 7.A 8.D 9.B 10.B 11.A

12.C 13.A 14.C 15.B 16.C 17.B 18.D 19.C 20.D 21.A 22.C

二、列举题:(第1题4分。第2.、3各6分题)

1、 前期:自强(2分)后期:求富(2分)

2、 《南京条约》(2分)《马关条约》(2分)《辛丑条约》(2分)

3、 太平天国(2分)中华民国(2分)南京国民政府(2分)

三、说一说(14分)

1.(1)谭嗣同(2分)(2)戊戌六君子(2分)(3)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的决心和精神。他的死很值得。(只要观点明确,即可给分)(3分) 2.(1)中国同盟会(2分)(2)民族、民权、民生(3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分)

四、读一读(每空2分,共16分)

1.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用来抵御外国的侵略”

2. 日本、1937年、30万、67周年

五、想一想(10分)

1. 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李达(4分) 2. 83周年 3. 上海

4.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2分)(等比例要求即可)

第三篇: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是新学期历史教学第一课,也是后面课程学习的重要铺垫。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本课中,我始终把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地方始终,通过视频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分组讨论学习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同时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史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当然,我在教学上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语言更加简练,增加逻辑性,同时多听课,多请教,多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承接第一课鸦片战争所授课程。在本课中我始终重点围绕“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进行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讲解。通过引导学习、分组讨论、图片史料等各种方法和辅助材料,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知识点的衔接要更自然、流畅,要增加逻辑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太平天国运动是新篇教材中作为一课时讲授的内容,增加了这一事件的前后联系。在此课的讲授中,重点是围绕对史实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太平天国运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历史教训。通过导学、分组讨论、史料分析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分析、解读史料的能力。同时要注重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史料的选取和解读不够精确;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够灵活等,都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改进,从此,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节点。因此在本课的讲述中,要围绕“近代化”进行讲解,深刻诠释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文字、图片等资料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在理清基础知识的脉络,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同时要注重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对知识点的过渡不够灵活等。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重点是对《马关条约》的解读,分析它使如何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的重要影响;通过启发式教育,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而黄海大战中致远舰为代表的清军将士浴血疆场和满清统治者的腐朽无能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充分注意挖掘,达到了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当然,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提高的地方,比如,提问要更加巧妙,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联系现实等能力的培养,进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本节课事件的内在逻辑和线索清晰;重点需要把握百日维新的内容以及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可以引导学生把本节的重要内容的因果关系,演变过程用图示的方法反映出来。教师也把自己所画的图示逐步地展示给大家,并提供历史口诀,识记历史。

历史小口诀:(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图强改现状。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 本节课讲述的是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史,要突出“抗击”二字,以展现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侵略的不屈抗争。通过启发式诱导教学,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抗争历程,辩证地认识“扶清灭洋”的局限性和进步性。同时,要清楚《辛丑条约》的影响,以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以凸显历史的先后联系性和关联性。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孙中山先生的早年革命事迹,要凸显“三民主义”思想理论确定的实践性和曲折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列表等各种形式,让学生明白事件发展的前后因果联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列表归纳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可以进一步提高的地方,增加历史事件之间的前后联系性、逻辑性,让学生在理解中牢记历史知识。同时,要主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联系现实、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在教学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同盟会成立之后,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在武昌起义中取得成功。通过教学能过让学生知晓革命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知道革命烈士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发动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诱导式教学、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理解知识点,同时强化学生分析史料、解答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可以提高的地方,比如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英雄人物是精神,从而进行感情上的教育学习。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建立民主政治,巩固革命成果的过程,其中重点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约法的颁布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进步性。通过向学生展示有关《临时约法》的各种历史资料,以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陈述交流本组对《临时约法》的评价,能很好的解决难点。还有值得进一步提高的地方,比如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和运用、知识点之间的灵活过渡等,通过改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是新编教材中新增的一课,主要讲述的是袁世凯一系列倒行逆施的复辟行径,以及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斗争。在本课中,我始终把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性学习、主题讲演、合作学习等,凸显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题地位,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我在教学上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要增加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语言更加简练得体,通过平时多听课、多请教,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本课的教学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对比,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能根据材料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讨论法分组合作,课堂气氛活跃,且能对新文化运动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四运动是本教材中重要的一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了展示大量的各种史料,进行小组探究性学习,让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提高自己分析史料、解读运用史料的重要能力,同时注重拓展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和空间,让学生灵活运动相关知识。通过问题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科学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使得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得打升华。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时是重要的内容,也是考试中容易涉及到的重要考点。在本课教学中,成功采用了问题式、小组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同时也在问题与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通过对知识点是归纳总结,让学生熟练掌握了历史知识点,加强了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解。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对史料的选取、解读要更加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讲解更加灵活,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改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我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除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面外,还作出了如下的努力和尝试。①准确把握了教学的三维目标;②选择了丰富而多样的教学素材,有地图、实物图等,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③注重进行探究性的小组讨论,在分组讨论北洋军胜利进军的原因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探究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完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以及对史料的充分解读,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本课时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教学之前,我充分准备相关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了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导学、处处质疑,以恰到好处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在遇到难解和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时,让学生各抒己见,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让困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在该课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提出适当的问题,向学生提出要求,实现了老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再如,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了图片、文字资料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教学中掌握长征的历史,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要加强对史料的深层次解读和运用,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本课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升华,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资源,通过恰到好处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讨论,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树立对国家、民族正确的责任感以及人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教学知识过程中,比较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两大知识点进行前后梳理。还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理解、分析,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一种对历史的理性审视和反思。在尊重学生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性而不失理性地去认识南京大屠杀等历史真相,从而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历史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出材料,以材料展开问题,加上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培养了学生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良好思维习惯。在以后在教学中,要更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自身的教学中的作用,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在本课教学中准备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就是让同学们能更直观的感受正面战场的抗战。通过对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的奋勇杀敌、顽强拼搏的抗战史实的讲述,让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强烈的责任心和对中华英雄儿女的敬仰之情,让学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训。在教学合作探究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个人感受的尊重和聆听,与学生达到思想的碰撞,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由于教学容量过大,教学过程可能比较紧凑,有些问题上可能不够到位而由于时间问题会一笔带过,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改进这些问题,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课主要是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在本课的教育教学中,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的主题进行讲述,通过多种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重要影响。通过启发式教学、小组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育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中,特别注重对困学生的引导和鼓励,通过问题的层次性的设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还有值得进一步提高的地方,比如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和运用、知识点之间的灵活过渡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立足于教学实际,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尝试“问题激励递进探究法”,强调启发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学习作为自主探索和信息处理地方过程,补充部分史料,拓展了史学视野。通过教学让学生清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特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教、学、思合一,并在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达成的前提下,做到情感教育的自然渗透,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本课知识内容前后逻辑性强,层层推进,最终要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结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史料,并在恰到好处的问题设置中,让学生知道中共为争取和平与国民党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的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主要是关于一系列战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战争影片片断,让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式获得历史的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家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思考如何安排适当时间观看影片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是需要注意和思考的。

本课涉及经济内容,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初中的学生对此兴趣不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突出材料选取的趣味性,增加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重点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社会生活变化这一主题中,生活性浓厚,增加学生讲解的环节,同时以课件、视频资料的配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让困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了解和体会,讲述近代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引用了多种材料,并根据材料,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况能力,进而让学生养成“论从史出”的良好思维习惯。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注重对材料的数量、长短、深浅的把握,以更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自己教学水平。

第四篇:2009年历史科中考知识点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009年历史科中考知识点汇编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第5课 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 中英《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火烧圆明园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收复新疆阿古柏侵占新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辛丑条约》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第7课

第8课

第9课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自强”与“求富” 洋务运动的评价 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武昌起义《新青年》的创办 “新世纪的曙光”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第11课

第12课

第13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北伐战争黄埔军校的建立 北伐胜利进军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长征的胜利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血染卢沟桥 南京大屠杀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内战烽火重庆谈判 转战陕北 挺进大别山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文化生活的变迁 社会习俗的

变化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

榜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二)新式教育的开端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

艺术家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国大典 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 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第3课 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土地改革的意义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

第5课

第6课

第7课 工业化的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公私合营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和灾难 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第9课 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国有企业的改革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

位的确立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各民族共同发展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的构想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日益密切的交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 钢铁长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导弹部队的发展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交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承办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第18课

第19课

第20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两弹一星” 籼型杂交水稻 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863计划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文学的繁荣 艺术的发展 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衣食住行的变迁 就业和社会保障

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文艺复兴 新航路的开辟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权神授”下的英国 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权利法案》的颁布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来克星顿枪声 《独立宣言》的发表和独立战争的胜利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珍妮机的故事 瓦特与蒸汽机 火车的诞生

第五单元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罪恶的“三角贸易” “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南美的解放者”——玻利

瓦尔

第六单元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英国的宪章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战争的爆发 北方的胜利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俄国废除农奴制 日本明治维新

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电气时代”的到来 “发明大王”爱迪生 汽车和

飞机的问世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大战的爆发 空前的灾难

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思想启蒙的火种 科学的革命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著名音乐家 文学巨匠 美术名家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新时代的曙光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后的“新秩序” 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第4课 经济大危机“繁荣”及其崩溃 罗斯福新政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纳粹政权的建立 反犹狂潮 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慕尼黑阴谋 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最后的胜利

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8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战后的繁荣 危机和经济调整 新经济的出现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第10课

第11课

第12课

第13课

第14课

第15课

第16课

第17课

第18课

第19课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的解体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匈牙利的改革 东欧剧变 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亚非拉的奋起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动荡的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中东 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冷战中的对峙冷战政策 美苏争霸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超多强” 科索沃战争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的文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现代文学和美术文学名著 现代美术 现代音乐和电影爵士乐 好莱坞

第五篇: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0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学习背景:

近代工业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而在英国首先出现的。你还记得中国近代工业开始于什么时候吗?你知道什么叫“民族工业”,通过这一课学习你将有进一步的了解。

你知道张謇为什么被誉为“状元实业家”?大家知道,中国的传统足“学而忧则仕”,但考中状元的张謇,后来却为什么“弃官从商”,执意创办实业?

张謇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为救国图强,他提出了“父实业,母教育”的思想,你能说说张謇在创办实业、兴办教育和公益等方面的主要事迹吗? 中国近代民族正业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黄金时代”是怎样出现的?战后却为什么陷入萧条?综观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轨迹,其发展体现了哪些明显的特点?对于这些问题,相信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都能一一将它们弄明白。

知识网络:

概念: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状元实业家张謇。

简介:江苏南通人,清未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出于爱国情怀, 张謇希望“实业救国”。 概况:创办实业。

① 午战争后:在家乡创办了人生纱厂(此后还建立了垦牧、轮船、面粉、油料、冶铁等产业)。

②一战期间:发展到顶峰。

③一战后:由于列强的侵略卷土重来,最后纱厂被吞并。公益事业:办文化教育及慈善事业,有些属国内首创。

教学过程:

1.你可以和几位同学组成活动小组,根据本课知识,查找补充相关具体资料,搜集有关张謇或荣氏兄弟的相关图片资料、主要事迹,并写出相关的解说问,然后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并介绍,让其他同学从这些杰出的近代实业家身上感受到他们崇高的爱国品德和执着的创业精神,感受到摆脱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发展的必要性。 2.本课内容属经济类。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理论性偏强。内容较生疏,因此学习的难度较大。 你可以查字典了解“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含义。你还可以在课外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论证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历程和主要特点。 3.围绕本课所学的民族工业曲折发展过程。

(1)你可以制作下面的图示并在课堂上展示,从而让其他同学更详实地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2)你也可以制作并完成以下表格,以便掌握基础知识。 主要发展阶段 阶段特征

主要成因

洋务运动到清末

一战期间

一战后到解放前夕

4.请你归纳出近代中国几种性质的工业企业,并试着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近代民族工业与洋务企业的联系和区别。

5.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尝试分析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主要影响。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张謇的事迹介绍,不符合史实的有(

)。 A.主张发展民办实业

B.以面粉业起家

C.热心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 D.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博物馆

2.判断下列关于民国时期导致中国民族工业萧条的因素①日本的侵略②美货泛滥③国民政府的掠夺④内战破坏(

)。

A.②③正确,①④不正确

B.①③④正确,②不正确 C.①②③④都正确

D.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

二、判断正误(请将判断结果填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可谓孪生兄弟,因此,伴随着近代民族资本主久的产生,中国无产阶级随之诞生。(

)

2.洋务运动时期,随着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创办,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 3.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校为迅速。但在整个封建经济中仍处于弱势,封建地主经济在中国占主要地位。(

)

三、看图回答:

观察下图:《民国初年江浙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你舱找出一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的行业吗,并说说为什么会集中在这些行业?

四、材料分析:

据记载,1882年李松云的上海均昌船厂在其制成的一艘小艇上“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请你想一想他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种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五、问题思考:

张謇和荣氏兄弟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通过本课学习请你说说;者创办的企业兴与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附:参考答案

第18课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B 2.C

二、判断正误

1.错误。中国无产阶级最初是产生在外国资本在中国创办的工业企业里,而不是产生在中国人创办的工业企业里,而外国企业在中国出现较早。

2.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不是产生在洋务企业量,仪能说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正确。

三、看图回答

纺织业和面粉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同时又由于战争需要,给中国的粮食商品出口提供了机会。江浙地区纺织和粮食加工的原料资源丰富。

四、材料分析

(1)为了谋求生存,只好寻求外国资本主义和奉田封建势力的庇护。(2)说明民族工业力量弱小,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不能正常独立地发展。

五、问题思考

(1)都在一战中由于帝国主义相对放松压迫而得到迅速发展,最后都遭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挤压而襄退。(2)帝国主义侵略是民族工业衰退和破产的根本原因,只有争取民族的独立,民主和统一,才能发展民族经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半年工作总结开头语下一篇:八年级历史寒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