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远程教育论文

2022-05-04

小编精心整理了《移动学习远程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移动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模式,是当代远程教育的深入发展。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移动学习对于远程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介绍了移动学习的相关概念,重点阐述了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应用模式。

移动学习远程教育论文 篇1:

手机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 移动学习是继数字化学习后出现的又一新型学习模式。手机作为具有无限发展前景的科技新兴产物,悄然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首先探讨手机移动学习的优势所在,以及其优势充分发挥所基于的软、硬件物质技术条件,最后探讨手机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 手机;移动学习;远程教育

Application of M-learning based on Mobile Telephone in Distance Education//Wang Yufang, Zhang Ling

Key words mobile telephone; mobile-learning; distance education

Author’s address Ningxia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 Yinchuan, China 750021

2000年人们开始进行移动学习的研究,移动学习成了远程教育新的发展阶段,特点是实现学习者在自己需要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移动设备(如手机、具有无线通信模块的PDA、MP4以及手持电子书阅读器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就可以自由学习,并且通过移动教学服务器,更为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2010年,手机用户总数达6亿,普及率为45%[1]。如今,手机作为具有无限发展前景的科技新兴产物,悄然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那么,如何把巨大数量的手机媒体资源应用于学习?

1 手机移动学习的优势

远程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师生时空分离性,学习时间和地点是影响远程学习最大的一个因素。对于参加远程教育的学员,他们往往是有工作的人员,学习时间比较零散,常以自主学习为主。而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常会遇到很多学习困难,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有时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则弥补了这样的缺陷。它是一种典型的移动学习方式,即学习者把手机作为学习工具来进行泛在学习,是一种人性化的学习方式[2]。手机移动学习,使得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用任何方式进行学习成为可能。而且手机本身就具有互动性(比如短信互动),再加上WAP技术、3G技术、蓝牙技术、GPRS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多媒体学习资源在移动学习设备上的快速传递成为可能,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下载优质学习资源。由此看来,手机移动学习的双向交流和随时随地的互联网学习方式将会成为未来快速学习的方式之一,将会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手机移动学习的物质技术条件的成熟

从移动学习的实现方式看,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联网技术,如WAP、蓝牙技术、GPRS、UMTS技术、移动终端等[3]。

2.1 手机移动学习的硬件条件支撑

手机具备大尺寸的彩屏。如今,主流的手机屏幕广泛采用彩色液晶,其分辨率约在240×320左右,其屏幕大小为2.4英寸,这已能满足绝大多数移动学习者对屏幕的要求[4]。

手机内存容量大,且支持大容量存储卡扩展。借助手机来进行移动学习,必须要求其存储空间要大,因为要播放动画、音频、视频等。现如今,主流手机的内存可以达到1 G,甚至一些智能手机的内置容量能达到8 G、16 G甚至更高。另外,大多数的手机都有扩展卡插槽,能够支持更大的存储空间的扩展,这为学习者的移动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

此外,手机处理器的性能不断完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一般采用ARM系列的处理器,主流手机的运算速率已经达到200 MHz左右,承担复杂的运算任务,一般的多媒体应用都不成问题。

2.2 手机移动学习的软件条件支撑

社会工具性软件的嵌入丰富了手机移动学习的功能。随着ARM处理器性能的迅速提高和普及应用,以及GPRS、3G技术的发展应用,许多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都为各种多媒体软件的安装、运行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因此,有很多公司开发了适用于手机运行的平台软件。最普遍应用的就是QQ、博客、微薄等基于Web2.0的社会性软件的运行,它们的应用为移动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社会性软件与手机的结合,是理想的移动学习方式,它能使学习者充分体验到Web2.0的魅力。另外,许多辅助课程学习的软件也涌现出来,如手机阅读软件,基于移动通信GPRS业务,学习者可以在自己的掌中涉猎多方面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随时随地享受移动学习带给自己的便利。

3 手机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手机移动学习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的兼备,使得手机移动学习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移动学习作为远程教育的一个新阶段,它的研究到目前已有10年的时间。那么,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又将是如何应用的呢?

3.1 手机短消息的问题学习模式

基于手机短信息的移动学习是最简单、最快捷的移动学习方式[5]。基于问题的学习,也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结合,可以看做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并且是手机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一种基本应用模式。

手机短信息可在学习者之间实现有限字符的联系和传送,手机的方便携带则很适合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如不知道某项流程如何执行,不清楚解决某个问题的具体要求等,在无法打开电脑上网查询的情况下,就可以借助手机本身的知识库或移动通讯网络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及时寻求教师或同学的帮助。

具体到应用,就是现在常见的基于电信平台的家校通平台。在宁夏地区,部分学校(尤其是小学)已经把家校通平台融入日常教务活动中。电信家校通平台本质上就是一个基于Internet的系统短信操作平台。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考试成绩、考勤等学习状况以及教学动态、教学任务及时通过短信息发送给学生及家长;学生遇到学习疑问可通过短信息及时向教师咨询,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家校通平台是手机短信息在移动学习中的典型应用,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对于传统的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3.2 网络资源整合的学习模式

目前,各种网络学习资源经过技术处理后,很多都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实现访问、浏览、共享、编辑、修改等操作。利用手机进行网络资源的学习, 学生将不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主动按自己的进度、兴趣和需求学习,师生、生生之间可以自如地进行交互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所谓的基于网络资源整合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完成课程目标的学习,也是一种自我更新知识和拓展知识的学习。现如今,最常见的就是很多的网络学习资源都被整合在适合在手机平台上运行的软件中。如听说速记单词ABC,它的设计不仅依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提醒学习者识记单词,而且更为人性化地设计练习英语口语发音的功能,真正能体现英语学科“以语言交际为中心”的特点。当然,其中也少不了一些英语文摘、英语学习技巧之类的学习资源。这无疑方便了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充分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基于网络资源整合的学习模式实现了学习资源就在身边,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习无处不在,学习者乐在其中。

3.3 情境认知活动学习模式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在与学习环境的互动中自我建构知识的活动,它强调外部环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学习者往往是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属于间接经验的范畴。可是,还有很多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来获取的,通过学习者自身融入社会真实情境中,进行考察、调查研究、访谈等学习活动,学习者能够很轻松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并掌握相应的生存技能。而这样的学习活动却很难把全部学习者组织起来进行协作交流,甚至有时候学习资源和相关知识的获取都变得相对困难,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则为这种远程的情境学习活动提供了可能。

构建手机移动学习系统对于远程学习来说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构建的手机移动学习系统中一定要包含以下功能:移动教学组织;移动教学管理;多媒体课件发布;创建学习群组;设定用户权限;教学过程评价;教学结果评价。通过这些功能的实现,可以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学习外部环境,大幅度提升远程教育中的情境认知学习活动的质量。

4 结束语

移动学习在成为远程教育新的发展阶段的同时,也对远程教育的发展提出不小的挑战。手机的普遍使用,为移动学习的发展增添光彩,其“随时随地学习任我行”特点的学习方式将会成为未来学习方式的一种,而且是传统学习方式的一种重要补充。

参考文献

[1]金杰.移动学习对远程教育的挑战[J].科技资讯,2008(6)

[2]贾靖林,杨玉辉.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1):80-82

[3]刘珍芳.移动学习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5(9):37-39

[4]高蓉蓉,吕森林.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教育技术研究的新热点[J].现代教育技术,2006,16(6):13-15

[5]沈娅芳,丁革建.移动学习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7(4):37-39

作者:王玉芳 张玲

移动学习远程教育论文 篇2:

浅谈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移动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模式,是当代远程教育的深入发展。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移动学习对于远程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介绍了移动学习的相关概念,重点阐述了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应用模式。

关键词:移动学习;远程教育;无线网络

一、移动学习的概念

由于移动学习是近几年才开始发展的,目前对于移动学习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国外称之为Mobile learning,国内则称为移动学习。对其内涵人们也有着不一样的理解。综合学界各专家、学者的观点,移动学习可以概括为: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免费资源选择和提供学习的师生双向沟通的学习方式。

通过以上观点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移动学习的基本特征:

1.在形式上移动学习是移动的

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进行不同方式、不同目的的学习,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电脑。此外,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其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者、教师都能够处于移动的状态。

2.移动学习是在互联网技术和无线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

同网络学习一样,移动学习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互动,实现双向交流,才会使得“移动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变得更有意义。

3.在实践形式上移动学习是数字的

移动学习是借助移动设备进行的数字化学习。相比于传统的学习模式,实践形式上是数字的是区别的关键,同样,这一点也是前两条的必然选择。移动学习的支持设备包括数字蜂窝电话、平板电脑以及便携式计算机等。这些移动工具大都功能强大,不同的终端功能也有差异,价格也不尽相同,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二、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势

相比于第三代网络学习来说,移动学习具有更强的便捷性。移动学习这种新兴的学习模式已经是第四代远程教育,远程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手段,使得间断学习成为可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远程教育主要借助的媒体工具主要有书信、印刷材料、磁盘、光盘等。但是一般这种学习是单向的,不能及时地和教师进行沟通互动,只能借助其他通信手段与教师进行交流。移动学习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种沟通互动不方便等问题,丰富了远程教育,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学习方式,也因此,使其在远程教育中拥有巨大的优势。

三、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1.基于SMS/MMS的移动学习模式

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将信息发送至互联网教学服务器,然后通过分析服务器信息的数据请求,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完成后再反馈给学习者。

移动学习的手机短信和彩信扩展技术是可以集媒体类型信息、语音、文本扩展、图片为一体的,它还可以设置成动画的形式。除了低资费、高便利性、交互性强等特点,它还不需要手机随时在网络连接的状态,信息管理过程通过互联网完成传递转移,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人际关系间的沟通交流也因此能够变得很便利。但是基于手机短信和彩信的移动学习模式数据通信是间断的、断续的,因此不能够实现流媒体技术等多媒体资源的浏览和显示,其主要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多以文字、图片为主。

2.基于无线网络的在线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模式

学习者使用无线终端,经过电信或者网通的网关后可以连接互联网,进入教学服务器,并进行查询、浏览或者实时交互等类似于普通互联网用户的各种功能。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基于无线网络的在线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模式。只要有了无线互联网络,通过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学习者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地访问教学资源。

3.基于校园无线网络的准移动学习模式

可以在局部范围内实现的学习称之为准移动学习。这种局部范围可以是一个校园、一栋大楼或者是一片户外学习区域。学习者或者是教师在这个局部范围内的任何地点利用移动设备通过无线网连接到局部网络,下载教师安排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提交作业给老师。教师可以通过校园无线网络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辅导。作为传统课堂的延伸,这种移动学习模式将是学习者自主远程学习最有前途的学习模式。

4.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电子书、音频、视频和游戏的学习模式

现在的移动设备都支持文本文档格式,学习者可以将近期要学习的教学内容转换成文本文档模式下载到自己的移动终端设备,方便自己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阅读。通过计算机或者是移动设备本身,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文件也可以下载到移动终端上,但一些移动终端需要转换的文件格式才可以播放。下载音频可以用来练习听力,学习英语发音;视频可以创设真实情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况下学习,比传统的“死记硬背”效果会更好。

综上所述,即使移动学习还处于实践应用的初始阶段,但对于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还要不懈努力,刻苦钻研,为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发展应用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曹赛,汤会琳.移动技术支撑的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构建与管理模式[J].远程教育研究,2014(01).

[2]刘建超,周妮.移动学习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探索,2014(11).

[3]曹新英,唐佳钰.移动学习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6).

·编辑 段丽君

作者:蒋蜀鄂

移动学习远程教育论文 篇3:

移动学习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摘 要:伴隨着3G、4G移动通信网络的广泛建设和智能手机的应用,移动学习正成为人们利用移动信息技术及碎片时间展开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远程教育为例,就如何利用移动设备的特点及移动互联网优势开展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提供实用性和先进性并存的技术产品为目的进行研究,通过对比移动学习和传统网络教育证明了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存在的必要性和其价值,将设计模型转化为实际的移动应用并进行了推广实践。

关键词:远程学历教育;移动学习;移动学习平台

随着近年来移动数据基础网络建设在国内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移动数据网络的连通变得越来越简单,移动互联应用在人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越来越多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移动学习成为人们利用移动信息技术及碎片时间展开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2014年5月下旬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称,中国网民接近总人口一半,突破6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006亿,中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5小时。

虽然传统的网络教育在历史发展中带来了学习模式的创新,但是不可否认,其自身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互动性不够好。课件本身更多的只是进行授课内容的精品化剪辑和制作。即使有一些逼真的模拟,但师生交互还是不够方便。离真正的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还有明显差距。二是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远程教育所采用的技术手段还是网页浏览、文字答疑、定点的音、视频交流为主。而受限于学习时的PC限制,同步影音在移动中教学等方式很难满足。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移动互联网络基础设施铺设成型,智能移动设备日益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利用移动互联网络和移动智能设备辅助学习变得更为现实。

近年来,随着移动技术和应用服务的发展,以及信息社会学习需要的变化,国内教育技术、成人教育、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始关注和研究移动学习,各大企业(移动设备生产商、通信公司)和学校纷纷开始探索移动学习的实践形式。

从我国移动学习的应用来看,近几年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推动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在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而新东方教育集团、网梯公司、诺亚舟的“掌上英语”项目和广东移动公司与广东增城区政府建立的“手机课堂”都对移动学习模式进行了很好的实践。

如何实现移动学习和现代远程学历教育的无缝对接已成为众多远程教育机构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移动学习平台需求分析

以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移动学习平台为例。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学院已经有一套成熟稳定的传统网络教育平台,但还是希望开发出一套辅助网络教育平台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满足下列主要的移动学习(M-Learning)目标:

(一)移动学习

系统地提供精致学习内容(移动课程、微课等),帮助学习者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经过系统引领,完成学习有意义的精细化学习。

(二)资讯传递

能及时将学院、中心、教师的重要通知、资讯传递给学习者,支持任务驱动学习模型。

(三)交流互动

系统支持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互通,交流与分享。

在此课题中,重点是解决资讯的传递问题、碎片化学习和系统学习指引结合的问题、移动学习和传统互联网学习数据同步的问题。

二、系统设计

(一)总体设计原则

北京语言大学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社会化学习、泛在学习,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为学员提供一个能在任意联网的上网终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系统化、持续性学习的有效学习工具。

1.关注学习过程

北京语言大学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功能需求,针对移动学习的特点,为学员的交流、互动以及自主学习提供多种学习工具;同时,北京语言大学移动学习管理系统还为教务管理者提供丰富的Web管理工具,帮助管理者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学习反馈以及教与学之间的良好互动,助力教学效果的改善、教育质量的提升。

2.强调前瞻性

一方面体现目前国内远程教育办学的主流思想和功能,考虑到学员有可能出现的各类学习需求,同时也要兼顾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包括学习者未来可能需要的功能,课程内容可能会用到的格式规范,以及未来可能的工作流程等等。

3.开放性和扩展性

基于系统未来发展的考虑,在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未来可能有其它机构的教学内容放置在平台上,还需要考虑到系统未来可能需要的功能,包括对于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跟踪,以及对于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褒奖和告诫等等,这就要求当前开放的技术平台,要允许未来对系统进行相关功能的拓展,以满足未来学习功能越来越完善的需求。

4.稳定性和安全性

系统的技术实现业务逻辑准确,工作流程清晰,各项数据可信,重要统计功能完备,系统操作简捷,运行稳健高效。简洁明了的操作界面,实用的功能操作指导,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在系统的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充分考虑系统上数据的安全以及系统数据交换的安全,为此在技术方案的设计中,一方面硬件平台方面会有考虑,系统设计的各个环节也需符合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同时备份机制方面也会做出安排。

5.易操作性

对于学习者而言,在客户端的设计中,需要使界面尽可能简单,功能示意尽可能清晰明了,学习过程尽可能方便易用。

对于管理者而言,除使用手机客户端外,需要使用Web方式对资讯、内容、学习进程等诸多方面进行管理,需要对资源进行分配,需要对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分析,需要对学习结果进行统计等等。所以,后台管理界面同样要清晰易用,要拥有管理者在运营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功能,并能够解决管理者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界面要清晰,使用要方便。

(二)系统架构设计(如图1)

1.前端安全控制

通过对防火墙群集系统设置合理的安全策略,严格控制和审查网络访问行为。根据网络实际情况,划分外部、DMZ、内部网络等等,设置各个网络区域。对外部地址和服务器地址进行分组,方便进行地址选择,精确控制到一组或单个地址。对所有外部访问用户开放Web服务访问,关闭其他网络端口和服务。对特定网络和托管机房网络开放远程管理和FTP访问服务,禁止其他网络地址进行连接。设置托管机房和内部管理系统之间的VPN通道,进行服务器间的数据通信,只有特定的服务器可以通过VPN通道进行通信,确保数据安全。

设定系统自动防护,按时进行磁盘数据扫描。通过备份系统设定作业计划,按时对数据进行备份,数据定期备份到磁带当中,根据数据性质不同设定保存周期,定期进行数据存档,存档数据進行异地保存。

2.服务可靠性和扩展性

通过在系统中部署微软的S C O M(M i c r o s o f t System Center Operations Manager )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I T环境有效监控和故障处理, 它利用Management Server 来实现对指定设备或系统的监控,管理员可以利用SCOM执行有效的管理工作。

防火墙、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课件存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关键核心服务均提供硬件级集群和多机热备服务,确保服务可靠性及服务便于扩展。当集群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时,备用节点或其他负载节点可快速接替故障节点持续提供服务。

3.存储备份系统

采用国际一线厂商的企业级存储设备,通过数据快照、镜像复制、双校验等多重机制结合保障数据的备份可靠性;通过RAID、NVRAM、SNAPSHOT等技术提供完备的数据保护能力;通过冗余电源、冗余风扇、冗余热插拔电源,并支持Autosupport功能确保存储设备自身的服务稳定。

(四)高并发下的平台安全运行及扩展服务

当平台使用的用户数达到或超过设定标准70%时,北京语言大学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下面三种扩展方式,来实现高并发支持的平滑扩展。

1.Web负载

如果压力主要表现为Web服务器性能瓶颈,则考虑Web服务器集群的负载均衡扩展。如果是应用程序服务器性能瓶颈,则可以考虑应用程序服务器的横向扩展。如果是数据库性能瓶颈,除了优化数据检索效率和执行效率外,还可以通过扩大Web服务器的请求队列支持来实现负载分担。在本课题设计之初,就已经设定了良好的体系结构,使得Web服务横向扩展能力极强,并且不需要过高的纵向支持,就可以轻松解决负载、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目标。

2.线路扩展

当压力主要是并发带来的数据流量过大的问题,可以简单的通过扩大服务通道的带宽来解决问题,此时只是涉及到简单的带宽费用或流量费用问题。

3.应用层扩展

应用层在集群模式下提供服务,在业务模块升级导致的应用层升级、变更的同时,备用服务器面向终端客户提供服务,而能保证服务不中断。对于部署在应用层的Web Service服务接口,由于Web Service服务的特性,可以实现分散部署,不仅可以通过访问负载均衡策略缓解服务器压力,还可以通过将高并发压力的服务独立部署的方式分担应用访问压力。

三、系统实现

本系统的业务需求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让重要的消息能够及时送达;二是拓展学习的时空限制,让网络教育的各方参与者能够利用现代化移动互联网络更好的为教学过程提供服务。

四、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实践效果

北京语言大学移动学习管理系统与2013年6月投入使用,在经过了暑假试用和1个完整学期的使用后,得到了各类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在重要信息的传递和重要问题的答复即时率上有了明显改善和提升。当然,经过实践及反馈意见收集整理,发现目前的设计存在一些不足,并随着实践的推进,移动学习系统做了进一步完善。

北京语言大学移动学习管理系统通过设置系统接口层理论上可以方便的和不同的E-Learning平台对接,只要基础平台提供基础数据信息,就可以很便捷的使用北语移动学习管理系统扩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因此,相信在今后的市场应用上,具有很大的潜力。不过要形成产品,北京语言大学移动学习管理系统除了做一下产品化的包装外,还需要继续完善下面三个重要的功能设计:

(一)离线信息的安全保障。

离线信息极大方便了在无网络场景下的学习发生,但是,一些重要的信息受到版权保护,学院并不希望轻易的流传出去,因此,离线信息的安全保障显然是要解决的必要问题之一。尤其是Android系统,访问任何离线信息都是很容易的事情,因此设计一套简单易用的离线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是产品化要考虑的重点之一。

(二)网络不稳定情况下的在线功能使用问题

针对在线自测、在线考试、在线调查等一些强调在线使用的应用,如果网络不稳定(例如在地铁里),很容易出现频繁断线的情况,导致此类功能的使用体验很差。而既然移动应用本身具备较高的系统权限获取能力,又能够解决离线信息的安全存储问题,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就简单了。可以通过在线获取必要信息、离线使用数据、离线存储结果和联网结果回传的设计,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三)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的特性解决交互的问题

在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的一期实践中,我们仅仅是利用了移动设备便携和离线的特性,针对其本身通常都具备的听(麦克风)、说(扬声器)、读(摄像头)能力的功能设计还属空白,因此,下一步的重点方向就是按照移动设备的特点及移动数据网络的特点进行深入的技术方案设计,使移动学习功能和移动设备以及移动数据网络三者达到最优的结合状态,探索出一条实用、好用的现代远程教育移动学习技术应用之路。

(四)移动课件的制作问题

目前使用的很多课件还是原始的适用于传统互联网和在台式电脑上学习的课件,不单课件资源很大,而且一段视频持续时间太长,并且没有为手机上观看做出优化。如果要想让移动学习的视频学习质量有较大的提升,改造课件、开发适合于移动学习的课件也非常必要。

五、结论

本文系统投入试运行时,国内高等学校的网络教育移动化学习还处于摸索阶段,虽然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思路和出现了一些实践产品,但是在移动学习的角色功能覆蓋上、在技术的前瞻性和扩展性上,北京语言大学移动学习管理系统都是非常有特点的。系统开创性的采用了全服务性接口模式,将技术重心用于服务安全性和服务效率提升上,开放的接口设置保证了系统架构的开发性、可扩展性、易维护性和异构友好。在业务级别上,北京语言大学移动学习管理系统针对全部角色均提供了支持,围绕着远程教育的参与者提供全面的支持,让网络教育能够更有效、更方便、更有针对性的开展。

随着这种开放式技术服务架构在北京语言大学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的实践成功,使得本系统不仅仅只是能够让北京语言大学一家使用,国内其他有类似需求的网络教育院校/机构都可以通过简单的适配,使用这一套经过实际检验的系统。如果本系统更近一步,完善功能并让更多的高校能够使用上,从而确定出国内高校移动学习的相关规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黄荣怀.JyriSalomaa(2008).移动学习——理论 现状 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

[2]Ye Chenglin,Xu Fuyin, & Xu Jun (2004). Research on Mo2 bile Learning ( inCheres) [J].E2education Research(3).

[3]Wong,L.H,Looi,C.-K.What Seams Do We Remove in Mobile-Assisted Seamless Learning?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omputers&Education. 2011.

[4]傅健,杨雪.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2009(7).

[5]余胜泉.移动学习———当代e-Learning的新领域[J].中国远程教育,2003(22).

[6]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7(245).

[7]魏雪峰,杨现民.移动学习:国际研究实践与展望——访英国开放大学迈克·沙普尔斯教授[J]. 开放教育研究,2014(1).

[8]庄姝颖.信息社会终身学习新模式——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

[9]刘富逵,林江梅,黄晓芸,胡华进.基于C/S架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研究[J].高教论坛,2012(12).

[10]王伟,唐烨伟,钟绍春.移动学习系统理论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1).

[5]王文广,陆婷婷.移动学习热的冷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作者:羌晓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档案管理远程教育论文下一篇:产品设计情感回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