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在外科手术科室中应用的疗效分析

2022-09-12

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 我院呼吸科在外科手术科室呼吸道急危重患者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参与抢救性治疗共72例,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72例, 其中, 男40例, 女33例, 年龄33~76岁, 平均47岁。气管切开18例, 机械通气21例;胸部手术7例, 脑血管意外8例, 颅脑外伤合并胸外伤5例, 上腹部手术4例, 重度烧伤2例, 多发性肋骨骨折、创伤性气胸、重度纵隔气肿1例, 协助麻醉科插管6例。

1.2 方法

本组患者在手术科室基础治疗上, 在病房床边采用纤维支气管镜 (OLYMPUS BF-T15纤支镜) , 床边备有多功能监护仪, 呼吸机和急救药品, 行机械通气者在不停机状态下, 自呼吸机管道“Y”型接头吸引孔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 余经鼻进镜, 仔细观察各叶、段支气管对肺不张、肺部感染者充分吸引出气道内粘液、脓性分泌物及血凝块, 并留取标本做培养加药敏, 分次缓慢注入替硝唑100m L并予以吸引, 对痰痂血痂者借助活检钳予以松动或直接取出;对气管内出血者探明出血部位, 注入4℃生理盐水20~30m L加去甲肾上腺素1~2mg, 保留1min后吸出, 连续数次, 证实无新鲜出血后拔出支气管镜。

2 结果

外科手术前, 当发现生理结构异常, 造成常规插管困难时, 需行纤支镜插管法的6例患者, 均一次插管成功, 无一例因插管原因造成严重后果。其余做紧急床边纤支镜检查, 治疗的66例患者中, 42例肺不张患者, 38例是由于痰栓、粘液栓、血凝块所致, 4例为食物及胃内呕吐物窒息所致。经治疗后35例完全复张 (83.3%) , 7例不完全复张是由于肉芽组织形成, 疤痕收缩, 支气管被堵塞;24例肺部感染者行纤支镜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 治疗后呼吸困难或肺部感染改善18例 (75%) , 5例症状改善不明显者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其中1例因原发性疾病死亡, 与纤支镜操作无关。

在操作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外周手指血氧饱和度 (SPa O2) 下降38例 (52.8%) , 操作前SPa O2最低达44%, 操作后SPa O2最大改善达46%;心率增快43例 (59.7%) , 操作过程中最高心率达160次/min;血压明显升高32例 (44.4%) [收缩压差>20mm Hg和 (或) 舒张压差>10mm Hg]。操作过程中最高收缩压达186mm Hg。其他并发症有鼻出血2例, 术后声音嘶哑2例, 支气管内膜出血 (<2m L) 1例, 纤支镜操作结束后无一例致命的并发症发生。

3讨论

对于呼吸道结构异常、头颅部外伤、烧伤等患者常规气管插管困难, 应用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则更具有直观性, 本组6例患者均一次成功, 无意外发生。临床上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及各种昏迷患者常因咳嗽反射消失或无力咳嗽, 大量分泌物阻塞气道, 另一些患者则因胸、腹部手术不能或不敢咳嗽而致痰栓、粘液栓或血痂堵塞支气管而引起肺不张需紧急治疗。外科重症患者由于卧床、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等导致肺部感染, 用药难以控制, 通过纤支镜的反复吸引、冲洗, 局部注射抗生素, 同时吸取深部分泌物行病原体培养, 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 避免用药混乱和滥用, 减少了耐药菌的产生。

目前, 纤支镜操作已从单纯的检查诊断功能发展为以治疗功能为主[1], 本组66例患者均以治疗为目的。对42例肺不张患者行纤支镜检查治疗后复张率达83.3%, 对24例肺部感染者行纤支镜检查治疗后肺部感染改善率75%, 在纤支镜操作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如外周血氧饱和度下降、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 但均无严重的致命性并发症发生。因此在患者家人知情同意下, 操作人员技术娴熟、监护抢救设施保障下, 纤支镜在救治外科急危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或肺不张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纤支镜已从单纯的检查诊断功能发展为以治疗功能为主, 在救治外科急危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或肺不张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外科,肺不张,肺部感染

参考文献

[1] 梁标, 陈衡华, 罗文熙, 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系统急危重症中的诊治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2, 11 (1) :5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劳务经济与资源经济互动的重庆农民持续增收机制与对策下一篇:医院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