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院校中层干部应具备的素养

2022-10-11

高校的中层干部承上启下, 一个学校的教学理念、管理理念、办学方针、办学思路等, 都是通过中层干部来实现的, 所以说, 中层干部素养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的质量。高等学校中层干部的素养是对中层干部总体性的要求, 同时也应该是选拔任用和考核中层干部的尺度。

1 当前我国高校的新特点

1.1 新的一代与新的思维方式相伴随

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 有着他们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价值观念。一位教授在某高校讲学时, 接到这样一张条子:我们花费相当的成本与代价才考上大学, 但到了大学以后, 才发现一些大学教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是伪劣产品, 作为消费者, 我们本有权拒绝这类伪劣产品, 但由于教育是一个垄断性市场, 我们没有办法, 只好被迫接受这类伪劣产品, 因此, 我认为教育这个市场存在明显的不公平。从这件事中, 我们可以看出, 今天的学生头脑灵活, 思维敏锐, 敢讲实话。面对这样的学生,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刻板的墨守成规的教育方式的确已不再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了, 如果高校管理干部的观念不转变, 自身素养不跟上, 无疑会同具有新思维的新一代大学生发生激烈的思想冲突。

1.2 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与新型教师相融合

市场经济给教师带来了观念的转变, 他们认为自己付出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 当然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知识就是经济, 知识就是效益, 不能随意浪费, 也不能随意支配。知识分子不再是过去羞于谈论钱财的臭老九, 开始抬起头来, 扬眉吐气, 理直气壮地向社会索取理应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报酬。那种只要求教师象红烛一样默默奉献、无私耕耘、燃烧自己、不求索取的作法, 已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引起共鸣。如是, 高校的干部, 尤其是处于系处室的中层干部, 如何面对这样的新型教师, 让他们一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 另一方面又满足他们正当的合理的要求, 这不能不说是对高校中层干部的一种新的考验。

2 高校中层干部应具备的素养

基于目前高校的种种特点, 笔者认为一名高校中层干部应具备以下素养。

2.1 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作为高校的一名中层干部, 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 在政治上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 坚定不移地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作为高校的一名中层干部, 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崇高的人格情操, 全心全意地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学校, 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胸怀祖国, 心忧天下, 为中华的崛起, 为民族的振兴, 奉献自己的一生, 在实际工作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2.2 崇高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其本职工作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它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 同时也是这—行业对社会所担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高校的一名中层干部应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高尚的道德情操, 敬业乐业, 忠于职守;埋头苦干, 不计名利;谦虚谨慎, 认真负责;服从领导, 听从安排。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热爱教育事业, 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百花园, 忠于本职工作, 在工作中应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一丝不苟地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不能三心二意, 随随便便, 马马虎虎, 而应兢兢业业, 埋头苦干, 不计名利, 甘于奉献。

(2) 中层干部上要对领导班子, 下要对老师和学生, 事务繁杂, 矛盾众多, 责任重大, 工作琐碎, 十分艰辛, 这就要求一名中层干部劳心劳力, 任劳任怨, 勤奋工作, 埋头苦干。谦虚谨慎, 联系群众, 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

(3) 在工作中, 一名中层干部不能目中无人, 狂妄自大, 自以为是, 摆架子, 耍威风, 要面子, 而应该虚心向群众学习, 向领导学习, 向同事学习, 尊师重教, 吸取他人之长, 弥补自己之短, 这样, 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更上一个台阶。

(4) 坚决服从领导, 贯彻领导的正确意图, 始终和领导保持一致。当然, 服从不是盲从, 更不是屈从, 中层干部有自己的独立人格, 在确保对领导意图准确理解的前提下, 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广阔天地, 当上级领导工作中出现偏差或失误时, 可以通过正当的途径, 运用恰当的方式, 提出意见和建议, 帮助领导纠正失误和偏差, 应该说, 这是更高层次的服从和服务。

2.3 探索新知识的精神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聪慧, 演算使人精密, 哲理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有修养, 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总之, 知识能够塑造人的性格。”他又说:“知识就是力量。”可见, 知识于人是何等的重要。

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 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 (消费) 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 拥有智力资源的是人才人才来自于教育。我国曾有着悠久的文化教育传统, 培育了无数的英雄豪杰, 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未能培育出工业技术开发并使之产业化的人才, 使中国陷入了百年耻辱, 这一历史教训是十分值得深思的。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就是要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化, 面向以高科技为先导, 以经济为基础的国际竞争的世界。

高等学校是知识经济, 高新技术的前沿阵地, 高等学校的中层干部如果不具备新知识、新信息, 在实际工作中就不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创新精神和能力, 就会盲从、迷信、片面、偏激、人云亦云, 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最终被时代抛弃, 因此, 高等学校的中层干部更应该具备探索新知识的精神, 用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来武装自己, 改造自己, 走在时代的前列, 做一名探索真理的勇士。

2.4 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传统教育侧重于背诵填入式的应试教育, 学生只要能背出课文, 公式、定理, 一板一眼地回答出老师给的标准答案, 便能考出好成绩, 成为所谓的“人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相对欠缺, 知识面相对狭窄, 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和能力都较差, 有的甚至不愿再学习, 厌烦学习, 走上工作岗位后, 自然容易形成机械的, 呆板的工作方式, 唯领导意志是从, 缺乏个性, 缺少独立见解。可以说, 这是应试教育方式给教育带来的弊端。在新形势下, 学校教育应侧重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而不仅仅只给他们灌输某些知识。作为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中层干部自身就必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创造始于问题。历史上所有作出过重大创造的人, 都是在特定领域中首先意识到问题所在的人, 如毛泽东、邓小平、比尔盖茨等。从某种意义上讲, 洞察力是一种知觉的能力, 具备这种能力一方面需要先天的资质和秉赋, 一方面又需要后天的综合知识和能力。如果一名中层干部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正确地发现问题, 敏锐、迅速、准确地抓住问题的要害, 这就为最终解决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 要有准确的预见力。

预见能力是一种超前的把握事态发展趋势的能力。一名能干的高校中层干部应该具有准确的预见能力, 对于将来的发展趋势、动向应成竹在胸, 应将眼光放长远些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持续高速发展。

(3) 要有果断的决断力。

在实际工作中, 许多中层干部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当某种事件突发时, 上级领导恰恰不在, 无处请示, 怎么办?一名具有创新能力的干部, 此时便能迅速地作出选择和判断, 形成处理问题的初步方案。当然, 每作出一种选择都必须与机会、风险、利害、压力、责任等问题相牵连, 这时候就需要决策者必须具有相当果断的魄力与胆识, 如果患得患失, 优柔寡断, 瞻前顾后, 左思右想, 举棋不定, 那么很可能就会坐失良机, 遗恨终生, 同时, 也会给本单位, 本部门甚至给党和国家带来极大的损失。

(4) 要有机智的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一种在事物发展的偶然性面前善于随机应变的能力。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 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再强, 也不可能完全预见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 偶然的突发的事件常常会接踵而至, 因此, 要求一名干部必须具备处变不惊、临危不惧、随机应变的能力, 否则, 面对突发的偶然的事件便会束手无策, 不知所挫, 给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和损失。

2.5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韧”的战斗精神

作为高校的一名中层干部, 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中随时保持乐观、饱满、积极向上的情绪。勇于接受艰巨的任务而无抱怨之心, 善于解决工作中的矛盾而无牢骚之言, 待人坦诚、热情, 豁达大度, 光明磊落, 宠辱不惊, 临危不惧, 幽默机智, 风趣诙谐, 谈笑风生, 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富有创新的意识。

作为一名高校的中层干部, 应具有“韧”的战斗精神, 即应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意志, 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精神。

总之,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高校中层干部不断完善自我, 具备应有的各种素养, 从而在工作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处变不惊, 实现自身价值。

摘要:文章对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现状做了较为客观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世纪的高校中层干部应具备的素养: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探索新知识的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韧”的战斗精神。

关键词:高等院校,中层干部,素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尊重,塑造健康人格下一篇:新课程下农村中学生英语阅读障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