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2023-01-22

第一篇: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各章重点内

容分析及学习心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教师职业的准确定义,它不仅揭示了教师教书育人这一本质特性,还同时指出,教师除“授业”“解惑”外,还应履行好“传道”的重要角色。也就是说,教师应当以自身的人格、道德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是一名称职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本人一直以“传道、授业和解惑”作为行动准则。但是,却不曾系统学习和研究过相关教育理论。今借此培训之机,有幸拜读了由教育部西南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编写的高等院校教师岗前培训系列教材,感触颇多。现就其中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阅读心得及各章重点内容阐述如下:

一、各章主要内容总结

第一章 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本章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开篇之章,它一开始就从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这一高度入手,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二者的关系,包括二者的制约和统一关系,尤其是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本章在阐述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最终指出,教师应当首先处理好方方面的“人伦”关系,在和谐的教育伦理环境中,保持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并内化和升华自身职业操守,高效履行教师职业所规定的各项工作。

第二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本章从道德的一般定义,引出职业道德概念,接着阐述了教师职业的产生及教师职业道德概念,并阐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具体的说,主要内容就是从教师职业劳动内容及劳动对象的特殊性,阐述了教师职业道德在实现其社会功能中的重要性,从而要求教师应当具备和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促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教育效应。

第三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本章从高校教师职业的任务的特殊性阐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并从多方面阐述了这种职业道德下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具体来说,就是高校教师应当在良好教师职业道德条件下,练就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教师职业素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定程度的表现,不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教师职业道德也无从体现。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和爱岗敬业,认真履行教师职责。

第四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本章从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活动中,对教育教学各种关系协调等各项工作实际需求出发,阐述了高校教师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原则,具体说包括:教育公平原则、教育诚信原则、集体主义原则和人道主义原则。从高校三项基本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阐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始终坚持和遵循的各项职业道德原则,指出,只有教师遵循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才能真正扮演好教师职业的社会角色,履行好教师职责。

第五章 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本章主要阐述高等学校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的各项具体教育管理事务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具体地说就是不管是宏观(国家层面)还是微观(一所高校)方面,都存在教育管理和教育协调的问题,要有效开展这项工作。教育工作者都应当遵循一定的到的道德规范,比如高校领导、辅导员、教务工作者等,各自从事的分工不同,但遵循的道德规范应统一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履行好高校三大功能上。

第六章 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本章阐述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应当遵循和怎样遵循,遵循什么样的道德规范问题。遵循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高效履行教书育人双重职责的全面基础。教师为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教师应当做到诲人不倦、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爱岗敬业、积极主动探索教学规律,变通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技能和业务能力,主动提高师生和谐关系等,这些即是对教师教书育人的规范。

第七章 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本章阐述了高校学术研究的意义、作用和当前学术研究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当遵循的正确的学术道德规范。对于当代出现的某些学术道德异端提出严厉的批评并指出学术异端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从而从方法上给出学术得到规范应当遵循而不能丢弃。指出正确的学术行为规范是: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学术自由。民主平等;谦虚谨慎、团结协作;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第八章 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本章阐述了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中,如何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来把握和选择自身的职业行为。并与社会其它职业相比,指出教师职业行为的特殊性,即高校教师在职业行为选择中应处理的主要行为是:如何处理好动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自由和责任的关系以及道德选择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功利性和超功利性的关系。

第九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本章主要内容是阐述要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当如何培养自身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具体说,就是从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规律、发展直到内化为自身的职业操守和人格魅力的过程及阶段入手,阐述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获得。

第十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本章是第九章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其主要内容是高校教师应如何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为培养和获得这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高校教师应从三个主要方面着手,即通过道德和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三个基本途径着手培养、形成和内化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并指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特性及其时代特征。

二、学习心得体会

以上是本人总结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各章重点内容。现就本教材学习后的一点感想表述如下。

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材的系统学习,本人觉得这本教材堪称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范本,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当代高校教师,应当具备哪些素质,遵循哪些原则,恪守什么道德规范和原则,具备什么样的人格,坚持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从事教书育人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进行自身的行为和道德选择,怎样才算真正履行好自身的岗位职责和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等内容。虽然,这些内容,本人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基本上做到了,但经过通读培训教材,发现自身与这些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去改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尤其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善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提高。

如果问我,这本教材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或者问我如何争当当代高校教书育人的道德楷模,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教师职业道德所要求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这四个字,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好体现。一个人只要热爱他所从事的职业,他就会排除一切困难,奋勇前进,不畏辛苦的去干好它,也只有热爱他的职业,他才会真正全身心投入他的事业。一个人只要热爱他的职业,他就会采取具体行动去干好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全部职业道德都可体现在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热爱程度。一名真正热爱教育的教师,他的热爱体现在他会主动搞好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体现在他会认真备好每一次讲稿,体现在他时时刻刻都记着自己要为人师表,体现在他为上好一堂课,总是事先查阅许多资料去充实教学内容,体现在他所树立的“终身学习”的信条,体现在他会以不断学来的新知识所构建的高端知识体系框架去感染学生,体现在他会以高尚的职业操守去教化学生和感染社会,体现在他会兢兢业业修改每一篇论文、创新他的专业,体现在他总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体现在他会和同事协作,干好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情„„。

总之,本人觉得,作为一名合格高校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他懂得如何以自身高尚人格魅力去影响他的学生,懂得以高超的教学技能传授他的知识,懂得以继承、创新和批判的眼光对待他的专业,他会以优质的教书、育人成果服务于社会。这些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体现,他的基础就是要求教师要爱岗敬业,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他的职业道德必定是过硬的,值得信赖和肯定的。

第二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总结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自身修养,弘扬高尚师德,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深入开展青年学生“大学梦、中国梦”教育,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当代高等教育宏观教育价值取向要求高校教师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20世纪50年代科技取向思潮兴起,科技治国的功能被强调和充分重视,英、法、日本和联邦德国以及亚洲“四小龙”都抢抓机遇掀起教育科技取向的高潮,科技教育的确带来了经济水平的大幅提升。然而,这也是把双刃剑,70年代后期这种教育取向的弊端开始展现,教育的经济化取向——培养“经济动物”开始受到指责,青少年犯罪不断攀升、道德水准和文化素质跌落。因而,全面教育发展重新成为热点,教育必须寻求同社会、同人的精神道德层面协调发展。而高校教师就是通过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为人类培养合格人才,为社会提供科学服务,引领社会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一个职业,所以,高等教育宏观教育价值取向成为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根本要求。

通过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作为高校教师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作为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这次的学习主要体会如下:

一、认识到老师必须要有爱心、耐心,要关爱学生,用自身的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有人格魅力就会对学生会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学生中就会有威信。因此,我们要不断地修炼,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利用这种因素使自己的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通过学习积累了一些对教学方面的认识和经验为自己今后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素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了高校教师要有知识传授和良好品德塑造的能力,既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又要有科学研究的责任,而且还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

三、深刻理解了教师这一高尚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一定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尊得和爱护学生的人文精神、为人师表和严以律己的风范以及关心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和参与者,高校教师对职业道德认识如何,对职业关系把握如何,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败和育人的效果。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新形势、新问题下,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树立教师职业道德的信念,通过职业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其次,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实践完善和巩固职业道德信念。最后,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和考核评价体系,为增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情感。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是教师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的原动力。只有教师心中有爱,对学生百般呵护,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为培养教育学生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所以促成教师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情感是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前提。

二、加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新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把学生培养成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责任和神圣使命。为此,加强当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要求教师有对社会、对历史的负责任的态度,这样才可能内化为教育工作的内在动力。

三、加强教师业务和专业学习,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终生学习”,面对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的迅速发展变化,面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层出不穷,面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只有不断加强高校教师的业务和专业学习,才能更好适应工作的要求,进而内化为职业道德修养,实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

四、在教学科研的实践中完善职业道德修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是一个“内化-外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直接体现在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所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实践能力是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这一途径和方法就是要求高校教师一方面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以学生为本”,关心教育学生,另一方面要给学生作表率和榜样,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用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高校教师自身行为的道德规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和社会,对于学校工作的和谐开展、社会新人的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不断推进,对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三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

学校:毕节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姓名:胡军

该门课程是以讲座的形式开展的,当时院领导汤宇华书记、卢凤鹏处长等分别作了讲话。结合教材,我有很深的心得体会。现在就笔记上的内容还原当时的情景。

1, 课内、课外,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教师的形象;有的老师,在炎热的夏天穿着拖鞋、短裤就去上课了,这是很差的表现。如此教师,如何能感染学生,教书育人?

2, 一个极具代表的例子:去年的培训,某人请学生代其考试;汤书记表示,这种人应该终身禁止任教;因为他在起点就严重偏离了教师正直高尚的形象。我们口口声声要求学生要诚实,不要作弊,但是他自己就作弊了。

3, 作为教师的身份,要求学生坐有坐相,要求尊重教师; 4,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有人只把它当做谋生的手段。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关爱学生。

5, 只会进出教室,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6, 作为班主任,自然要懂得关爱别人。人都是需要管理的。要有爱心,要自觉地学很多东西。要关注学生,关注社会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有关的事物。

7, 要积累经验,在工作中才能驾熟就轻。要有教学科研的能力。 8, 在硬指标上要求的很多,但是柔性的一面,软的一面,我们并无法具体要求教师怎么做到。只有具有爱心的人,爱护学生,才会自觉的去做,去学习。 9, 如果作为教师能够迅速融入学生,那么你会喜欢上这个职业。 10, 新教师的道路很漫长。

11, 考试这东西,一辈子都在考。但是不是一本书、一堂课能解决问题的。 12, 职业道德不是教条。

13, 一个国家的灵气不在政府不在学校,而在民间。

14, 有职业道德的劳动才是高尚的劳动。不论你愿不愿意,你都带着高校教师这个紧箍咒,你得时时提醒自己,处处提醒自己。

15, 师生恋:不管你是不是真的恋,但是有一点你是逃不了的:别人会拷问你的动机。

16, 天地君亲师:教师上了人家的神龛牌位。你作为一名教师你要受得起人家的一跪一拜。

17, 有教无类。如果某天在课堂上你只把眼光盯在局长的儿子,县长的女儿,市长的侄儿……从那一刻,你作为教师高尚的灵魂会打折。

18, 热爱教育,终身授徒,有教无类,文行忠信,以身作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9, 坚决反对滥用教育资源。办公室的一张纸一支笔都是国家财产,禁止滥用教学资源。 20,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1, 人死了,文章还在。你要想到,不要抄袭,因为你死了,但是你的文章还要被千千万万的专家学者所研究所引用。若果某天某人发现你的文章是抄袭的,那你一是清明就毁了。有的人不敢拿他的文章来我们学校领奖,因为他怕路出破绽。

第四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

学校:贵州商学院

姓名:杨世明

学号:06 在贵州商学院工作这一年里自己不但承担教学任务也兼任了辅导员的相关工作,那就是作为商英14-1班的班主任。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的深入的学习了高校教师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高校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很高的职业道德修养,二者都具备后,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教授我们的学生,一个真正成功的老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更加的重要,而这里的教不但要在课堂上去引导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己首先去做到再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大学里不但学习了专业知识,还学习了如何做人,这是我们每个高校教师都应去做的。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一直是我的梦想,当我从事了这份工作后,除了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还让我感受到自己身上更承担了重要的使命。因此,不断的学习和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更加的重要。深入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了教育的伦理、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内容,从职业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以及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等方面充分认识到国家和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这一神圣职业的要求和具体标准,对于今后在高校教师岗位上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品质有重要作用。下面就说一下我对本书的学习心得:

第一章是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任何道德规范的产生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他总是在特定的伦理关系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伦理关系及其特点不同,所形成的道德要求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正因为如此,探讨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就必然涉及到教育的伦理关系。教育伦理,就是人们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人伦关系以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理则。它是作用一名教师在从业过程中的“为教之理”,即我们所说的“为师之道”。在实际的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只有保持和谐的师生伦理关系,教育活动才能顺利开展,教育效果也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要求我们每一教师自觉遵守教育伦理关系。

第二章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本章讲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以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和社会功能。高校教师在教授过程中的目的是双重的,既要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和技术,又要向他们传授社会思想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得受教育者既具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又具有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有着道德人格的高尚性、道德目的的明确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道德内容的全面性以及影响的广泛性等特点。同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具备了以下几个功能,

1、完善个体人格,

1 培养职业品质;

2、发挥评价功能,形成积极导向;

3、树立人格榜样,增强育人效果;

4、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文明进步。

第三章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本章重点讲述了师德师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以及敬业精神是从业者做人的内在品质。专业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素质是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两大基本的素质,它决定着教师的“师能师技”。但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这一素质决定着教师最为根本的“师品师德”。 高校教师的教授对象是大学生,这就要求职业道德一定会成为衡量教师是否合格的关键,而且也是教师是否能维持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它不仅决定了教师境界追求的高低,而且决定了教师是否能够很好地承担社会责任。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做到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否则我们根本不配做一名教师,更谈不上去更好的教授自己的学生。

第四章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本章重点阐述了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包括教育公平原则、教育诚信原则、集体主义原则以及人道主义原则。道德原则的确立是为了更好的指导人们的行动服务,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确立也是为了指导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行动。根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要求,每一个高校教师都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严格的去要求自己:一是言传身教,追求公平;二是讲求诚信,严谨治学;三是热爱学生,乐于奉献。

第五章是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育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规范是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对于提高高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实际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伴随着大学生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交流最多,对学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教育者。作为辅导员其道德规范有:

1、赤胆忠心、爱岗敬业;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关心学生、平等待人;

4、宽容大度、顾全大局。高校行政人员具有双重性质,虽然没有直接任教,但在高校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其行为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影响,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有: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和求真务实。

第六章是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的主要规范有好品德塑造的能力,既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又要有科学研究的责任,而且还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有教无类,热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务求实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热爱真理,勇于探索;知困自强,学而不厌;行正度大,心虚气静;衣冠端正,仪容庄肃;教学相长,出蓝胜蓝;传道授业,教书育人。高校教师能否在职业生涯中自觉地去遵循自己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显得非常的重要。因此,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注意遵循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这样才是对自己的学生负责,更是对社会 2 负责。

第七章是高等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还承担着科研任务。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学生耳濡目染,对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受益终生。应该强调的是,的大部分教师既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也通过科研活动培养和教育学生,其科学精神、学术态度、工作方法对学生的成长成材也有很大影响。科学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科学诚信,所以高校教师绝对不能用玷污科学的手段欺骗、蒙蔽人们的判断,获得本不属于自己的荣誉与利益。

第八章是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是指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如何根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来把握和选择自身的职业行为的实践活动。高校教师职业行为道德的选择具有公众性、示范性、限制性和渗透性等特点。同时在选择的过程中也要处理好动机、手段和目的的关心,自由和责任的关心,道德选择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关系。

第九章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人格的定位要高于一般的职业,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我的人格修养。而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既需要社会有意识的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更需要教师吱声不断的通过自我道德修养,和在教师育人的实践中不断形成的。他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教书育人的平凡的岗位上,通过自己一生的努力来实现。

第十章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教育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地加强自我人格修养,培养自己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是每个人提高道德品质的基本途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实践活动。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培养自身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最根本途径。因此,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要求高校教师把良好的道德行为体现到生活的各方面,不断的通过实践来培养出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通过本次培训,会进一步意识到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而对于高校教师而言,仅仅懂得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应当在实践中不断的培养自身高尚的品格。

2015年12月22日

第五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提纲

第一讲

职业道德概述

一、道德的内涵及社会作用

1、道德的含义

P1 (可从四个方面理解P2-3)

2、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观

P6 (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3、道德的本质 P15

4、道德的特点 P15-16 (1)特殊的规范性

(2)独特的多层次性

(3)广泛的社会性

(4)更大的稳定性

5、道德的社会作用 P21 (论证、教育、调节、认识)

6、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 P24-45

二、职业道德的内涵

1、职业 P48 (1)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的职责和所从事的专门业务。

(2)人的生活分为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人的一半生活是在职业生活中渡过的。如军人、教师、医生、护士、法官等 。

2、职业道德

(1)概念

P48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2)特点

P49 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表现在两方面,成人的意识和行为;从事本职业的人群。

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世代相袭的职业传统,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 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因行业而异。 (3)形成与发展 P49-53 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表现为风俗、习惯上的差异以及相互交往中的所谓惯例。 形成于奴隶社会时期。表现在奴隶主和自由民之间,奴隶是不具有职业道德的。

发展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封建社会的职业道德受家长制的等级观念的影响,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一面;资本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大都受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1)形成与发展:P54

首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客观要求产生的。

其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优秀的职业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特征:P55

第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第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第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达到了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高度自觉性。 (3)作用:P57 第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 第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能够促进社会生活的稳定。

第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促进劳动者自我完善,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途径。

三、教师职业的道德意义

1、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 P58 (1)原始社会印第安人在部落选出新酋长后,由专门的人给其说教前酋长们的立功与办事的情况 (2)我国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把有经验的老人供养在家里专门从事教育学生的工作 (3)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实行的"以吏为师"、"官师合一"政策等 (4)随着学校的出现从事教育的专门教师就出现了

2、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神圣的职业 P59 (1)在封建社会荀子把天、地、君、亲、师并列在一起

(2)汉代的思想家杨雄将教师看着人们的楷模:师者,人之模范也。

1 (3)当代人们对教师的称赞: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伟大的职业

3、教师职业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P61 (1)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传播文化、启迪智慧、精心育人、创新知识 (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3)教师的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4、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能 P66-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信息化、国际化、成熟化、学会关心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受市场经济双重效应的影响 P71 (1)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对教师人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2)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对教师职业道德影响 (3)商品生产、经营的利益驱动原则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4)市场经竞争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

P74 (1)开拓创新的观念

(2)义与利统一的观念

(3)竞争与协作统一的观念

P82

(4)公平与效率统一的观念 P86 (5)优胜劣汰的观念

(6)自主自强的观念

(7)廉洁奉公的观念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

(1)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尊重、关心、合作)

(2)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社会本位论的价值观:贡献应大于索取;个人本位的价值观:索取大于贡献。应力求贡献与索取的有机统一)

(3)人生与金钱的关系(人不可能没有钱,但人也不可能完全等同于钱,要争取正当的、合法的利益--金钱)

第二讲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功能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本质

1、教师职业道德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 P93 (1)社会经济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客观物质基础

(2)社会经济关系对教育的目的和人才模式的影响,必然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道德素质 (3)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引起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与变化。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由教育劳动的本质和目的决定

P96 (1)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是教师职业道德赖以产生和生存的物质基础

(2)教师职业道德作为相对独立的道德意识,反过来对教育活动以至整个社会活动又具有能动作用。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本质

1、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上层建筑 P98 (1)上层建筑是通过政治、法律直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通过培养人才间接为经济服务的

(2)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弄清教育过程中教师所处的复杂关系地位明确教育中的各种关系;二是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2、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P100 (1)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等

(2)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忠诚教育事业的责任感

3、教师职业道德是从教育活动的特殊利益关系中引伸出来的 P101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P104 (1)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培养、教育学生服务,自觉地遵守各项道德规范

(2)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上层建筑,要求教师明确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目的,正确处理教育劳动过程中各种道德关系,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

(3)教师职业道德最核心的本质是给学生以实际教益,具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四、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1、教师职业理想 P105 (1)理念: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逐步成长为教育专家

2 (2)要求:热爱学生、献身事业、维护尊严、提高素养

P54

2、教师职业责任

P109 (1)理念:把教师的职业责任看成是教师的道德义务(道德义务P57) (2)要求:对学生、家长、社会和教师集体负责

3、教师职业态度

P112 (1)理念: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一切教育活动

(2)要求: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自豪的使命感、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

4、教师职业纪律

P116 (1)理念:自觉、模范的遵守教师纪律

(2)要求:强化教师意识、学习有关规定、恪守教师纪律、持之以恒一点一滴

5、教师职业技能

P119 (1)理念:要具有学者和专家的职业内涵

(2)要求:通识知识博、专业知识精、教育科学懂、创新能力强(木字型结构)

6、教师职业良心

P122 (1)理念:具有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2)要求:具有高尚的师德、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应有的自尊、自爱、知耻心

7、教师职业作风

P126 (1)理念:要有良好的职业作风

(2)要求:事实求是、坚持真理;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忠诚坦白,平等待人;发扬民主,团结互助。

8、教师职业荣誉

P130 (1)理念:要具有教师职业的荣誉感

(2)要求:履行道德义务、掌握职业技能、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条件

1、客观基础--教育劳动实践中所反映的利益关系P134 (1)教师利益

(2)学生利益

(3)教师集体的利益

(4)社会教育事业的利益 在利益的冲突中起调节作用的有:法律、道德、宗教

2、社会条件--受一定生产关系和阶级利益的制约

P137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其体现的阶级利益所反映出的教师职业道德是不同的

3、文化传统--历史借鉴与优秀遗产的继承 P140

六、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P143 (1)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学生

(2)劳动目的的明确性--培养人

(3)劳动手段的示范性--人格因素 (4)劳动关系的复杂性--人际关系

(5)劳动性质的创新性--创造性劳动

2、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P147 (1)道德意识要求高(道德意识是指道德观念、情感、意志、信念和理论体系) (2)道德行为示范性强 (3)道德影响范围广

七、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

1、调节教育过程

P162 (1)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关系(态度的影响作用) (2)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教育行为的具体体现)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关系

2、引导、教育学生

P165

3、促进、影响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

P168

第三讲

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与内化

一、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理论依据

P170

1、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必须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

2、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必须符合当代社会经济政治的要求

3、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必须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三原则

P172

1、社会主义原则

(1)这一原则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

(2)这一原则从整体上直接回答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

(3)这一原则直接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

(4)这一原则是区分道德类型的行为标志

2、集体主义原则 P174 (1)这一原则能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 (2)这一原则能正确解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3)这一原则能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矛盾

(4)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必须反对个人主义

3、人道主义原则

P191 (1)历史考察 (2)客观依据 (3)基本要求:尊重、理解和关心受教育者

三、教师与教师职业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P200

1、热爱教育,勇作奉献

2、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3、严谨治学,提高教学水平

4、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四、教师与学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P211

1、热爱学生,严格而科学地要求学生

2、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3、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师生关系的调节

4、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平等、尊重、理解

五、教师与其他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P221

1、处理好教师之间的关系

(1)互相尊重、团结合作 (2)以集体利益为重,以支持为前提 (3)建立新型的协作关系

2、处理好领导之间的关系

(1)尊重、服从领导,忠于职守

(2)关心、热爱学校,为学校的发展出力献策

3、处理好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1)尊重家长、文明接待 (2)平等交往、听取意见

(3)与人为善、事实求是

4、处理好社会交往中的各种关系

(1)为人师表、遵守公德 (2)平易近人、情操高尚(3)甘为人梯、乐为他人(4)谦虚勤奋、以人为师

六、教师言表风纪的道德要求 P231

1、教师的语言要求

(1)语言要规范

(2)语言要精练

(3)语言要准确

(4)语言要生动

(5)语言要纯洁

2、教师的仪表要求 P234 (1)在仪容上注重视觉和味觉的塑造(2)在服饰上注意整洁、典雅、大方,与环境和职业特点相符 (3)在举止上要谦虚礼貌、不卑不亢、不粗野专横,动作要得体

3、教师的风度要求 P236

风度是以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所提供给他人的一种综合形象。

(1)内在素养和外在行为、仪表的综合反映 (2)学识渊博(3)行为稳重 (4)态度可亲(5)仪表端庄

4、教师的法纪要求 P238 遵纪守法

七、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 P245

1、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内涵:

(1)把社会对教师道德的要求转化成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2)把社会道德的约束力量转化成教师的自觉行为

2、意义:

(1)是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2)是教师道德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 (3)是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

八、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 P250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2、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3、坚定教师职业道德的信念

4、锻炼教师职业道德的意志

5、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九、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条件 P262

1、社会道德教育

2、个人道德修养 P266 (1)慎独(2)严于解剖自己(3)防微杜渐,积善成德

3、自我道德评价 P275 (1)在评价的根据上坚持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性 202 (2)在评价的标准上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结合,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的素质 (3)在评价的方式上将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结合起来

十、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特点 P283

1、义务

(1)概念 P283

义务是指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它包括政治、法律、职业、道德义务等。 道德义务是指一种自觉无私地对他人、对社会所负的一种道德责任,也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人们行为的要求。 (2)道德义务的分类

一是对社会、对人类应尽的义务,如爱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等 二是对他人应尽的道德义务,如工作中遵守职业职责等 三是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如自尊、自爱、自重等

(3)义务对教师道德内化的作用:提高教师遵守社会道德的自觉性,使道德义务升华为道德责任,成为一种内在心理需求

2、良心 P285 (1)概念:

良心是对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是一种蕴含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使命和职责。 教师良心是教师对社会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认识,是个人对学生、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职责的道德责任和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能力。

(2)良心对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特殊作用

一是行为前的定向,能帮助教师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 二是行为中的监控,能起自我控制和监督作用

三是行为后的评价,对自己行为的结果和影响起评价作用

第四讲

教师道德的个性品质与行为选择

一、教师个体道德及其素质的内涵 P296

1、个体道德的本质

(1)是个体对道德的需要,是社会道德内化到个体道德中的结果 (2)其表现形式为内在的道德心理和外在的道德行为

2、个体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关系

(1)个体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是社会道德的具体反映

(2)个体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实施主体,社会道德是个体道德的社会条件 (3)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立性

3、教师的个体道德

(1)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利益的行为习惯和习性,是一定社会和阶级的教师道德规范在教师个体身上的体现。

(2)要求:第一,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第二热爱和尊重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第三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第四业务能力过硬,具有广博深厚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第五注意教师的言行仪表。

4、教师的个体道德素质的要素

(1)品格因素(2)能力因素(3)知识因素(4)情感因素

5、教师的个体道德素质的特点

(1)稳定性与发展性的辩证统一(2)内在性和现实性的辩证统一(3)同一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

6、教师的个体道德素质的修养与提高

(1)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现代性的教育观念

(2)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磨练自己的道德品质 (3)不断学习、探索、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

(4)要勇于接受批评、敢于自我解剖

二、教师个体心理素质对职业道德的影响

1、教师个体心理素质的要素

(1)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其中主要的有教育动机、教育理想、教育信念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教师个体心理素质的特点

(1)先天性和可调节性(2)稳定性和可塑性(3)相对独立性

3、教师个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1)形成良好的教育感情(2)培养崇高的教育信念(3)调节气质(4)养成性格(5)锻炼能力

三、教师个体高尚人格的塑造P326

1、人格

P327

2、道德人格 P339

3、理想人格 P344

4、教师高尚人格的力量 P359

5、教师人格的塑造 P362

四、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机制

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界定 P364 (1)指教师道德行为的价值取向

(2)从行为过程看,既包括动机、意图、目的的选择,又包括方向、过程、结果的选择

(3)从行为的主体看,既包括内在的因素,如认识、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又包括外在的因素,如行动、交往、调节等道德实践活动

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心理机制 P366 (1)知、情、意、行的心理反映

(2)个性心理倾向: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3)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社会机制

P370 (1)社会道德的价值取向对教师道德行为的影响 (2)教师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对教师道德行为的影响

(3)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冲突对教师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影响)

五、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与责任

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社会自由性 P375 (1)教师道德行为的选择受社会发展和结构的影响(2)教师道德行为的选择受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的制约

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性 P377 (1)能动性对意志自由的影响(2)主动性对意志自由的影响(3)客观现实对意志自由的约束

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责任 P380 (1)意志自由是选择的前提,责任是选择的结果(2)选择和责任是一致的或密不可分的

六、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实现

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标准 P384 (1)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2)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3)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统一

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规定性 P388 (1)自主性(2)自决性(3)自控性

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过程 P390 (1)道德动机的选择(2)道德目的的选择(3)道德手段的选择

七、教师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及培养 P393

1、选择能力的内涵

(1)比较力(2)分解力(3)鉴别力(4)取舍力(5)自组织力

2、选择能力的培养

(1)全面理解和掌握职业道德的知识(2)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3)在实践中锻炼选择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广东省计划生育新条例下一篇:古代诗人的别称大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