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改中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2022-09-14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是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 而在新课标的课改形势下, 要求教师要站在学生中间, 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打破过去由教师控制的课堂教学的那种沉闷和严肃, 取而代之的是交往互动, 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 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 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 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 而是以感情交流为纽带,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的引导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1 认真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方式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 在课程改革之时, 要想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旨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的场所, 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与技巧。要组织好课堂教学, 就要善于注意课首、课尾的调控, 通过创设新的教学情境, 对学生不断形成新的刺激, 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要把握好课堂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 不能忽略学生的人文精神, 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应有让他们自由尝试的空间, 允许学生由于积极探索和尝试所带来的有序的“混乱”和“喧闹”,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如何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是课堂教学能否产生质的飞跃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骆驼寻宝记》这篇文章时, 让学生进行讨论、质疑, 让他们“混乱”、“喧闹”:骆驼是以怎样的形象出场的?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 作用是什么?这里可品析的点颇多, 可通过小组讨论并交流补充的形式完成, 以学生为品析的主体,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分析鉴赏, 老师当好穿插引导的中介, 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参与活动, 对他们的见解, 合理的予以肯定;精彩有创意的予以表扬;有难度的如“一腐一拐”的形象特点, 予以适当引导。教师必须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 应当把学生看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有个性的人而加以尊重、理解和爱护, 用亲切的语言, 和谐的笑容去感染学生, 营造欢乐、合作、和谐、温馨和健康的课堂气围。教师还应适时在课堂上走动, 走动是教师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信息的一种方式, 适时去动, 课堂会变得更有生气, 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起注意, 教师可在讲课时适当地在讲台周围走动, 如果是学生在做作业、讨论、实验时, 教师在学生中间走动, 这样可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 加强课堂上师生间的感情交流, 同时在走动中可进行个别辅导, 解答疑难, 了解情况, 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 转换角色

2.1 教师应是学生的促进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 是教师讲, 学生听, 以教为中心, 以教为基础, 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 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

课改后,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 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对于教师来说, 上课不再是传授知识, 要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 由权威者转变成合作者, 由传授者变成促进者,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 自我选择, 如对于某一篇课文, 如果教师讲得太多, 学生就没有兴趣, 因为抑制了他们的“动”, 他们就不想学了, 而应放开手脚, 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讨论、解决问题, 如果解决不了, 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这样, 力求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模式, 他们就会感兴趣, 也会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不再仅仅是教, 上课也不再只是简单的付出, 而是生命活动, 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的感情、毅力、想象、语言、能力、技艺对学生的感染是很大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引人入胜的结构美, 细腻的情感美, 以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杰出的教学才能吸引学生, 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激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情感体验, 主动投入教学活动中, 这样, 教者得心应手, 学者津津有味。

2.2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 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 而且也无这个必要,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 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 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 不单是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 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 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 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 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2.3 教师应是课程的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 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 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离开了教科书、参考书就不知道怎样上课。课程改革后, 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 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 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教育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的特色, 开发利用区域文化资源, 可以使学习活动具有乡土气息, 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增强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还可以开发利用自然课程资源, 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为语文课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放眼自己的家乡, 到处是语文素材:山川河流, 花草树树木, 莺歌燕舞都使我们感到赏心悦目,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 教师应联系实际尽力开发。

总之,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 我们一定要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以适应新课标的课改要求。

摘要:在新课标的课改形势下, 我们要从传统的教学中走出来, 更新的理念, 适应课改, 改变教师的角色, 由教师讲, 学生听, 转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学生要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关键词:课改,教师,教学观

参考文献

[1] 苏立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叶蜚声, 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

[4] 蒋玉萍.初中语文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 李洪生.新课程课堂教学与行为创新[M].新华出版社.

[6] 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和一般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融合的账务处理探讨下一篇:杂交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耐盐性及育种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