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监测报告管理

2022-07-24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麻疹监测报告管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麻疹监测报告管理

麻疹主动监测流程

根据2010年北京市卫生局下发的《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0版)》,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的《2010-2012年北京市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北京市麻疹监测方案(2010版)》指示,按照北京市关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麻疹主动监测工作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接诊情况,特制定麻疹主动监测工作流程:

1. 设立重点监测科室:包括急诊内科、儿科门诊、发热门诊、内科门诊、内科住院、皮肤科等科室。

2. 每旬开展一次,到重点监测科室查阅门诊日志、有诊断病名的门诊处方、询问当班医生有无麻疹疑似病例,提醒医生遇有麻疹疑似病例及时上报,及处理要求。

3. 建立门诊查漏报系统,通过该系统每旬主动监测全院有无麻疹或麻疹疑似病例。

4. 每旬到病房查看出入院记录、病案室查找住院患者漏报病例。

5. 如发现麻疹或麻疹疑似病例立即与医生联系,核实病例情况,明确诊断的病例督促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6. 如有辖区内出现麻疹暴发疫情(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立即向科主任及区疾控中心汇报。

7. 每月初将麻疹主动监测情况填到麻疹主动监测表中,上报给区疾控中心。

保健科

2014

第二篇:▲麻疹监测要点2014版

麻疹监测要点

一、定义:

(一)监测病例: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

(二)现阶段麻疹暴发疫情定义为以下任一种情况: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3、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

二、报告时限

1、城市6小时,农村12小时报至县CDC,同时在24小时内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卡。

2、县CDC接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调查(以下10个变量中任何一项空缺或不准确的,均认为个案调查不完整:病例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现住址、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史、出疹日期、报告日期、调查日期、血标本采集日期、可能的感染地。),并在完成调查后的48小时内录入专报系统。

3、根据流行病学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县CDC应按照监测病例分类标准进行最终分类,原则上应在病例报告后10日内完成。

4、同属一起暴发疫情的麻疹病例,在监测系统中应通过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进行关联,完成疫情调查处置后10日内填写麻疹暴发疫情信息汇总表,同时上传调查报告。

三、标本采集

1、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是:出疹后28日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出疹后3日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病原学标本核酸检测结果的,应在出疹后4~28日采集第2份血标本进行检测。)

2、合格病原学标本的基本要求:出疹后5日内采集,冷藏运送,-70℃以下保存。(48小时内能送达的,可在2~8℃保存)

3、医疗单位负责对就诊的监测病例采集血标本和/或病原学标本,完整填写标本送检表,并协助将标本于24小时内送达县CDC。在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等过程中发现的未就诊监测病例,由县CDC负责组织采集血标本和/或病原学标本。

4、送检:标本应在采集后3日内送达本地区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医疗单位在采样后24小时内送至县CDC——县CDC收到标本后,将血清和标本送检表在48小时内送达本地区麻疹网络实验室。)。发生暴发疫情时要快速送检。

四、主动监测

医疗单位应每旬开展相关科室主动监测,并做好记录。

承担主动监测任务的CDC或乡级防保组织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每旬到辖区内监测医院开展主动监测,定期对医疗单位主动监测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导评估。

五、监测指标:

1、敏感性:以省为单位,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10万以上。

2、及时性:监测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完整调查率达到80%以上,血标本采集后3日内送达网络实验室的比例达到80%以上。

3、特异性:监测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达到80%以上;麻疹暴发疫情实验室确诊率达到90%以上;麻疹暴发疫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达到80%以上。

六、其他

1、全年所有麻疹疑似病例均应在下一年的1月31日前完成订正。

2、每年3月1日前,对上年麻疹监测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报总结。

七、监测病例分类示意图

依据:中国CDC《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关于印发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的通知》(中疾控疫发〔2014〕36号)

第三篇:贵州省毕节地区麻疹监测

了解毕节地区麻疹流行特征,为制订科学的控制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麻疹发病及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毕节地区2009年共报告麻疹165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2.11/10万。12~5月份是发病高峰期,共发生137例,占总病例数的83.03%;10岁以下占总发病率的95.15%(157/165)。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136例,占82.42%。结论

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常规免疫接种,及时对10岁以下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并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是毕节地区控制麻疹需要解决的问题。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流行。为了解毕节地区麻疹的流行特征,制订科学的控制麻疹策略提供依据,现对毕节地区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全地区麻疹监测系统和疫情报告系统上报资料;人口资料来自毕节地区统计局。

1.2

监测方法

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使用贵州省统一印制的疑似麻疹病例调查表,对2009-01/12全地区报告发热出疹性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同时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2ml。 1.3 麻疹实验室检测

麻疹IgM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捕获法,试剂由珠海经济特区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毕节地区CDC负责检测,并由贵州省CDC负责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中国麻疹监测系统软件、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009年毕节地区共报告麻疹165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2.11/10万。 2.2

地区分布

毕节地区8个县均有病例报告,其中毕节县(33例,占20.00%)、金沙县(44例,占26.67%)、威宁县(70例,占42.42%),3个县发病数较多(表1)。

2.3 时间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麻疹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12~5月份,共137例,占总发病例数的83.03/%。各月份发病情况见图1。

2.4

人群分布 报告病例中男性94例,女性71例,男女性别比例1.32 : 1,职业分布以学生、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共157例,占发病总数95.15%;发病年龄最小为1月龄,最大62岁,10岁以下为高发年龄组,其中1岁以下41例,占24.85%;1岁28例(16.97%);2~10岁88例(53.33%)(表2)。

2.5

免疫史

报告165例病例中无免疫史102例(61.82%);免疫史不详34例(20.61%);有免疫史29例(17.58%)。

2.6

麻疹实验室监测

采集165份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或脑脊液标本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检测。麻疹IgM阳性30份(18.18%),风疹IgM阳性22份(13.33%),165份标本送省CDC实验室,抽检符合率为100%。 3

讨论

毕节地区麻疹以小年龄组和小学生为主,麻疹发病年龄有向大年龄组发展的趋势[1]。10岁以下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5.15%,提示常规免疫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局部地区漏种、迟种情况依然突出。因此,控制麻疹工作要抓好麻疹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预防接种和疫苗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落实入托、入园、入学查证验证和在学校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建立起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传染病联防机制应引起卫生部门、教育部门重视。病例中大部份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一旦有麻疹病毒介入,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和免疫失败的儿童会感染发病[2,3]。因此落实儿童计划免疫是当前计免工作的重点之一。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①在落实麻疹疫苗基础免疫的同时,要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并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②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建立传染病联防机制,把好“入托、入园、入学”关,理顺在学校建立传染病监测和查漏补种工作[4,5];③加强业务培训和素质教育,增强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疫苗接种技术和管理水平;(4)建立健全完善的麻疹监测系统,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4 参考文献

[1] 李倩,凌罗亚,蒋征刚等,浙江省2001-2003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1):27-29. [2] 姜静,刘敏.上海市徐汇区2001-2005年麻疹疫情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18;317-318. [3] 白敏,高岚,罗月雪等,贵阳市2007年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分析.贵州医药2009,8;750-751. [4] 王莉霞,朱徐,王克安.全国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1,(06) [5] 叶众.快速应对麻疹暴发疫情的策略.中国共公卫生管理2010.6;276-277.

第四篇:麻疹处置报告

关于马山子镇发生一例麻疹

疑似病例调查报告

2014年04月04日,我院接到无棣县疾控中心通知滨州市人民医院报告一例麻疹疑似病例。我院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现将调查处理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张建成,男,2008年03月23日出生,居住于马山子镇北0村,现在北0幼儿园大班上学。

二、麻疹疫情核实及处理情况

经调查核实,患者,2014年4月2日发热,最高温度为38.9℃,3日出现皮疹后,到滨州市人民医院就诊,以“麻疹疑似病例”报告,并立即隔离治疗。

三、防控措施

在开展病例调查的同时,为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流行与蔓延。我院迅速采取了以下防控措施:

一、迅速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辖区内开展了病例主动搜索,调查后发现无相关病例发生。对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治疗措施,避免与他人接触,隔离至出疹后5天。

二、对病家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三、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由我院组织专业人员于4月4日下午对其所在幼儿园所有儿童及北0、张赵两村45岁以下的人员进行麻疹疫苗的应急接种 。

四、对其所在村所有15岁以下儿童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确保麻疹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五、自患者出现皮疹14天内,对与其接触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告知其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和体征,要及时上报、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六、要求乡村医生加强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密切关注疫情动态。

马山子中心卫生院 二〇一四年四月五日

第五篇: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颁布的《药

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为了加强药品管理,做好药品的安全监测工作,保证病

人用药的有效和安全,建立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二、医院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由业务院长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药剂

科负责宣传、组织和实施。

三、医院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在医院各药品使用相关科室设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联络员,负责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收集,及时认真地填写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四、每月由各科将本科室的不良反应报告表交药械科,并由药械科将每季度的报告情况

上报给有关部门。

五、药械科具体承办对临床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鉴别,负责

汇总本院药品不良反应资料,向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六、药械科指定专人负责医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日常工作。收报员接到临床

医师填写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后,与医师一起共同进行因果关系评价分析,提出对药品不

良反应的处理意见。填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由药械科专人负责存档、上报。

七、药械科负责提供对本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咨询指导,组织

对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讨论、解答。

八、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范围:报告所有可疑的药品不良反应。应特别注重:1)临床试

验阶段的新药和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报告由其引起的所有可疑的不良反应;2)上市5年

以上的药品,报告由其引起的严重、罕见和新的不良反应;

九、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严重、罕见和新的不良反应病例,须用有

效方式在10个工作日内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十、发现群体不良反应,须立即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考核制度

为了及时掌握安全用药信息,全面提升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及控制能

力和应对突发、群发不良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严重的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确保医院

病人用药安全,现制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考核制度如下:

一、医院配备ADR监测工作需要的办公场所和相关的办公设备,地点设在药剂科,保障

ADR监测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各科室应成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小组。小组设立1名负责人、2名收报

员。负责人具体负责ADR监测的管理、协调、宣传、教育和培训等工作;收报员做好医院ADR

信息的收集、核实、评价、上报、反馈等技术工作;信息员主要负责医院临床科室的ADR

收集、评价、填写ADR报告表等工作,并将所填的ADR报告表上交到ADR监测办公室。

三、临床科室要加强对医院重点品种、新上市品种及普通药品说明书以外ADR的监测,

有针对性地开展药品安全性再评价。

四、临床科室信息员要认真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如发现有少报或漏报ADR的现象,

将酌情扣除该科室质量分,上报院质控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宁波婚纱摄影品牌下一篇:门诊导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