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处置报告范文

2024-04-23

麻疹处置报告范文第1篇

和拆违办根据拆违工作的要求和时间紧、任务重等特点,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深入贯彻市人民政府有关指示精神,并按照武陵区的实际情况,精心部署,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首期拆违工作任务,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现将我们的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违法建筑的现状与形成的主要原因

调查中我们发现,市城区(包括近郊)的各种违法建筑五花八门,即损害公众利益,又影响市容市貌,既不符合长远规划的要求,也不利于居住条件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并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块毒瘤。其具体表现如下:

1、非法转让宅基地。近些年来,由于近郊农村的原居民在城市扩展的同时,他们有的一户就占用了多个宅基地,在常德城区的房屋地基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有些农户便开始将多余的宅基地非法转让,并私下里与买方协商,高价出售,进行违法买卖交易。这是造成违法建筑的原因之一。

2、未经批准建私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我区已拆除的748户和暂缓拆除的8000余户,都属于手续不全或根本没有办理任何准建手续的建房户,主要是过去有些部门职能不全、监管不力,建房户也存在着建好后“找关系补办,出点钱罚办,运动一过不办”的侥幸心理。这是造成违法建筑的原因之二。

3、乱搭乱建到处有。一是胆子大的在集体土地上建私房;二是想赚钱的在规划的道路上建商铺;三是不守法的将私房建在马路上和公用绿化带上;四是硬违规的不按规划要求超标超高建住宅;五是想品补的在沟渠旁、马路边、屋前屋后等空隙搭建各种工棚、简易房等。这些乱搭乱建一方面有关单位监管制止不到位,更重要的是建房户没有规划等法律意识。这是造成违法建筑的原因之三。

4、党员干部带头建。通过调查,我区已拆除和暂未拆除的违法建筑中,有共产党员,有村组干部,有国家公务员,甚至还有规划部门的干部,由于有党员干部的违法修建,群众的违法建筑就更加放心大胆,导致常德城区(城郊)的违法建筑愈演愈烈。这是造成违法建筑的原因之四。

5、不听劝阻还上访。有些违建户明知不能修建,但由于利益的驱使,他们采取软拖硬抗,你来我停,你走我建的办法,不听职能部门的劝阻,硬是将房屋在停停建建中修建起来了,当依法执行强拆时,他们又攀关系、走后门、找靠山等,并在有些亲友的怂恿下,多次上市、进省、赴京上访,给停建、拆违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这是造成违法建筑的原因之五。

造成违法建筑的存在,除以上分析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政策原因和体制原因,上级制定的有关政策部分出台过早,下面无法操作,有些政策又出台太晚,跟不上形势,加之武陵区的体制不顺,职能部门的职能不全,在一段时期内形成了违法建筑的混乱局面。

二、拆违工作的展开与所做的主要工作

自从去年9月市人民政府对城区要求开展拆违工作以来,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工作,马上进行部署,很快作出安排,使我区的拆违工作迅速依法有序的展开。

1、领导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了区拆违工作领导小组,区人民政府区长罗少挟亲自任组长,并指派了两名区级领导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二是抽调了专门拆违工作人员,在全区相关单位和部门抽调了20多名精兵强将,集中在区政府挂牌办公;三是各乡街也相应的成立专门机构,明确了拆违工作任务;四是制定了《武陵区拆违工作考核细则》、《武陵区折违工作进度安排表》等工作制度;五是把拆违工作纳入了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议事日程,并把它纳入了全年乡街及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六是在落实工作任务的同时,区人民政府还对人员、经费等给予保障和逐一落实,使整个拆违工作依法有序、顺利展开。

麻疹处置报告范文第2篇

该市积极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建筑垃圾、工程渣土主要用于宕口回填覆绿、低洼地区回填平整以及绿化景观改造。截至目前,建筑垃圾产生与综合利用基本趋于平衡。

一是对低洼地和塌陷区进行集中回填。近年来,城市大规模建设,每年产生200余万立方建筑垃圾,集中调配到低洼地和塌陷区,用作基础回填使用,即消纳了不断产生的建筑垃圾又对荒地进行再利用,在鼓楼工业园、鼓楼生态园等项目中发挥了作用。

二是对城市周边山体宕口进行回填覆绿造林。集中调配适合用于山体恢复的槽土,对九里山采石宕口进行山体覆绿工程;经过努力,九里山宕口的山体恢复和绿化造林全部完成,已与现在的九里山脉融为一体。

三是集中调配绿化用土。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的总体目标,将适合绿化造景用的土方进行集中调剂,按照绿化工程的进展和需求统一调配。截至目前,九里湖、云龙湖、金龙湖公园已经建成,珠山风景区绿化用土调剂完毕,三环南路绿化工程已经收尾。

四是满足城市道路的基础铺垫。按照道路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将体块较小的建筑垃圾集中用于道路基础的铺垫,即保障了

道路建设的工程进度,又有效解决了建筑垃圾乱倾倒现象。

麻疹处置报告范文第3篇

《案件风险隐患排查活动》

的自查报告

县联社:

马市坪社自接到《南召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案件风险隐患排查活动实施方案》后,立刻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并成立了专项自查小组,张广朝为主任,成员有刘鹏、冀正磊、崔建成。对我社各岗位人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全面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 柜员管理方面:

1、 建立健全柜员岗位责任制,按规定分设等级权限。

2、 确定主管柜员,主管柜员在权限内进行业务授权,未将授权密码泄露给他人使用。

3、 每日日终主管柜员对重要空白凭证进行核对,对发生业务进行事后监督。

4、 柜员办理撤销、冲正、修改客户信息、撤销挂失等,都经主管柜员授权并及时登记。

5、 严格执行在监控下办理柜员交接,存在交接代签名现象,不存在柜员尾箱不交接现象。

二、 印章、重要空白凭证管理方面:

1、 业务印章的使用、保管、交接按照省联社印章管理

规定进行操作。

2、 重要空白凭证的保管、领用、销号符合规定,并建立登记簿进行逐份登记。

3、 印、证指定专人、分管分用,不存在重要空白凭证或其他空白凭证上预先加盖印章现象。

三、 查库制度方面:

1、 按规定对信用社进行查库、碰库。

2、 不存在白条、费用单据、贷款借据、利息收入凭证、股金等抵库和空库等现象。

四、信贷业务方面:

我社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三法一指引”进行发放贷款,不存在违规冒名发放贷款现象。

五、 计算机业务方面:

1、 按规定将内网、外网分开。

2、 未虚设操作柜员。

3、 未在业务用机上安装与业务无关的软件系统。

六、 银行卡业务方面:

1、 空白银行卡的保管、使用、发放按重要空白凭证管理。

2、 废卡及时收回、打洞处理,登记、保管并定期上交。

3、 严格执行账户实名制规定,不存在违规代理开卡等现象。

4、 按规定办理银行卡挂失和密码挂失、重置业务。

七、 安全保卫方面:

1、 按规定坚持安全检查和查库制度并有记录。

2、 金库执行“双人管库、双人碰库”制度。

3、 存在守库人员代签名现象。

通过此次自查,我社找出了一些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并逐项落实整改责任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学习,强化监督,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全员的制度执行力、落实力,切实有效的防范各类案件的发生,为我社各项业务健康稳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马市坪信用社社

麻疹处置报告范文第4篇

处理预案

一、目的

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以下简称 AEFI)监测报告,及时妥善处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出现的 AEFI,分析评价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安全性,保证麻疹强化免疫的顺利实施。

二、病例定义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AEFI 包括不良反应(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和心因性反应。

三、报告

(一)报告范围。

AEFI 报告范围按发生时限分为以下情形:

1、24 小时内发生: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 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

2、5 天内发生:如发热 (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 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 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织炎)等。

3、15 天内发生: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 反应)、 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等。

4、3 个月内发生: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臂丛神经炎、格林巴 利综合征等。

5、其他: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 AEFI。

(二)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 AEFI 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三)报告程序。

AEFI 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属于报告范围的 AEFI(包括接到受种者 或其监护人的报告)后应当及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 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 AEFI 时,责任报告 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后 2 小时内向所在地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 2 小时内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 AEFI 后 48 小时内填写《AEFI 个案报告卡》向受种者所在地的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 AEFI、对社会 有重大影响的 AEFI 时,在 2 小时内填写《AEFI 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 AEFI 登记表》,以电话等最快方式向受种者所在地的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核实后立即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药品不良监测机构应当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测 AEFI 报告信息。

对于死亡或群体性的 AEFI,同时还应当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四、调查诊断

(一)核实报告。

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 AEFI 报告后,应核实 AEFI 的基本情况、发生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初步诊断、疫苗接种等,完善相关资料,做好深入调查的准备工作。经核实后属于报告范围的 AEFI 均需调查。

(二)调查。

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在接到 AEFI 报告后 48 小时内组织专家开展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调查开始后 3 日内初步完成《AEFI 个案调查表》的填写,并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 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 AEFI,由市级或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

对于死亡或群体性的 AEFI,同时还应当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查。

(三)资料收集。

1、临床资料了解病人的预防接种史、既往健康状况(如有无基

础疾病等) 、家族史、过敏史,掌握病人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已采取的治疗措施和效果等资料。必要时对病人进行访视和临床检查。

2、预防接种资料

(1)疫苗进货渠道、供货单位的资质证明、疫苗购销记录; (2)疫苗运输条件和过程、疫苗贮存条件和冰箱温度记录、疫苗送达基层接种单位前的贮存情况;

(3)疫苗的种类、生产企业、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来源(包括分发、供应或销售单位)、领取日期、同批次疫苗的感官性状;

(4)接种服务组织形式、接种现场情况、接种时间和地点、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的资质;

(5)接种实施情况、接种部位、途径、剂次和剂量、打开的疫 苗何时用完;

(6)安全注射情况、注射器材的来源、注射操作是否规范; (7)接种同批次疫苗其他人员的反应情况、当地相关疾病发病 情况。

(四)诊断。

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 AEFI 报告后,对需要进行调查诊断的,交由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诊断。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 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 AEFI,由市级或自治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

AEFI 的调查诊断结论应当在调查结束后 30 天内尽早作出。调查诊断专家组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规范,结合临床表现、医学检查结果和疫苗质量检验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调查诊断结论。

调查诊断怀疑引起 AEFI 的疫苗有质量问题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相关疫苗质量进行检验,出具检验结果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药品检验机构应当及时将疫苗质量检测结果向相关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反馈。

当现有实验室资料不能满足 AEFI 诊断时,应当根据调查诊断专家组的意见,采集相关标本,并送相关实验室进行检测。 对于需要进行尸体解剖检查的死亡病例,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尸检。

(五)调查报告。

对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 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 AEFI,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调查开始 后 3 日内完成初步调查报告,及时将调查报告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向同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通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向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上一级药品 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上报 AEFI初步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包括以下内容:对 AEFI 的描述,AEFI 的诊断、治疗及实验室检查,疫苗和预防接种 组织实施情况,AEFI 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AEFI 的原因分析,对 AEFI 的初步判定及依据,撰写调查报告的人员、时间等。

(六)AEFI 分类。

AEFI 经过调查诊断分析,按发生原因分成以下五种类型:

1、不良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1)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2)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 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2、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 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3、接种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4、偶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 期,接种后巧合发病。

5、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反应。

五、分析评价与信息交流

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维护管理,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 应当共享 AEFI 监测个案信息。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根据 AEFI 调查诊断进展和结果,随时对 AEFI 个案报告信息和调查报告内容进行订正和补充。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对 AEFI 报告信息实行日审核、日分析报告制度。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着重于分析评价 AEFI 发生情况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并将分析评价情况上报 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向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反馈;药品 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着重于分析评价疫苗质量等相关问题,并将分析评价情况上报同级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和上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同时向下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反馈。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当实时跟踪 AEFI 监测信息。如发现重大不良事件、疫苗安全性相关问题等情况,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药品检验机构等各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交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时向疫苗生产企业通报。

六、处置措施

(一)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辖区麻疹疫苗接种人数,评估 AEFI 发生情况,制定 AEFI医疗救治方案,做好 AEFI 急救准备,并指定专门的医疗机构负责严重 AEFI 病例的救治,协助开展 AEFI 的调查诊断。

(二)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的,依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给予受种者一次性补偿。各省应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程序 和补偿标准,及时对异常反应进行补偿。

(三)当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 AEFI 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时,按照《预防接种异 常反应鉴定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四)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以及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 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药品管理法》及《医疗事故处理 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七、媒体沟通

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建立媒体沟通机制,引导媒体对 AEFI 作出客观报导,澄清 事实真相,消除公众对预防接种安全性的担忧。

(一)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建立发言人制度,按照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统一发布信息或接受采访。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与媒体沟通,普及预防接种知识。

(三)密切关注舆情信息,及时对不实报道和谣言予以澄清,防 止事态扩大。

24

八、与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沟通

接种工作坚持“知情同意”的原则,在接种前,接种者应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等,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完毕后,要求受种者在现场留观 30 分钟,并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接种后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的报告程序及方式等。

如发生 AEFI,在对受种者进行积极救治的同时,应及时就事件发生原因等问题向受种者或其监护人进行耐心解释,对事件处置的相关政策进行说明,并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进行心理疏导。

附件2 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总结

参考提纲

一、背景

本地区近年消除麻疹工作进展(麻疹疫情特点及相关工作);2010年强化免疫开展时间、针对目标人群等。

二、前期准备情况

(一)组织领导

组织领导、启动会议、发文、方案制定与下发等情况;政府参与程度、动员各部门参加和支持情况,本级及全省强化免疫各项工作经费落实及使用情况;强化免疫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疑似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成立情况、主要成员组成及工作运转情况。

(二)经费投入

各级接种劳务补助经费、工作经费投入及落实情况(参照全区强化免疫实施方案完成附件)。

(三)人员培训

全区开展培训情况,包括自治区级培训,各盟市、旗县级开展的培训方式、内容及培训人数等,(参照2010年全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附件)。

(四)疫苗与冷链

强化免疫疫苗采购和具体使用数量,接收和分发方式,冷链保障、运转情况。

(五)社会动员与风险沟通

社会宣传与动员:实际采取的宣传动员方式(如报刊、广播电视、告家长通知书、宣传画、宣传单、横幅、出版画、墙报及其他)及相应数量,(参照2010年全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附件)。

风险沟通开展情况。

(六)摸底调查

目标儿童摸底调查开展方法、摸底儿童数等。

三、接种实施与结果

(一)接种点设置与现场接种

各地接种点设置方法、数量、参与人数等;现场组织与实施情况;强化免疫前后减毒类活疫苗接种安排情况,(参照2010年全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附件)。

(二)接种完成情况

各盟市接种人数,报告接种率(包括分年龄组接种人数、接种率);全区以盟市、旗县区为单位接种率情况(参照2010年全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附件)。

(三)督导与评估

各级督导组织方法、实际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情况。 各盟市接种率快速评估开展情况及汇总数据(调查人数、应种人数、实种人数);

各盟市参与的快速评估情况(评估旗县数;开展入户调查的乡镇、非入户调查的评估点、评估学校数及各评估点的评估结果),参照全区强化免疫实施方案。

(四)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整个强化免疫现场接种实施过程及截止现场接种完成后2个月的AEFI发生情况,(参照2010年全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附件)。

四、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本次强化免疫所积累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麻疹处置报告范文第5篇

(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7)

摘要:目的

分析青海省2001~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麻疹策略及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青海省2001~2005年共报告麻疹1799例,平均发病率为16.18/10万。发病人群以儿童为主,<15岁病例数(不包括0~8月龄)占65.76%,其中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全人群病例中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的占21.10%,无免疫史的占25.56%,免疫史不详的占53.33%。麻疹发病高峰在3—6月。青南地区总体发病率高于环湖地区,环湖地区发病率高于西宁和海东地区。 结论

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的自然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高覆盖率的常规免疫以及强化免疫、监测和实验室诊断是控制、消除麻疹的关键策略。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控制策略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Measles in Qinghai Province From 2001~200

5BI Yugui(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Qinghai Province, Xining 810007,Qinghai,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asles in Qinghai Province from 2001 to 2005 and to develop a series of strategies for measles control. Methods The data of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surveillance reports of infectious disease were analyze by using SPSS10.0 software. Results

Among the total of 1799 measles cases, the seasonal peak appeared from March to June. The majority of the native cases were children, and mainly bellow ten years. 21.10% had measles vaccine immunization history, 25.56% were non-vaccinated and 53.33% were uncertain. The incidence in the district of the South Qinghai is higher than the district which are along the Qinghai-lake and higher than the district of Haidong and Xining city. Conclusion

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measles outbreaks were the zero immunization, and failure of immunization. For control of measles outbreak, the effect strategies include improving the coverage of basic immunization, reinforcing surveillance of epidemic situation and diagnose of laboratory. Key words:

Measles;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ntrol strategy 为掌握青海省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加速消除麻疹的有关策略及措施,现将2001~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做一流行病学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麻疹疫情资料和个案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青海省人口统计局。

2 统计分析

使用SPSS10.0软件整理、统计上述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二、结果 1 流行强度 2001~2005年共报告麻疹1799例。年平均发病率16.18/10万,年发病率波动于4.77/10万~34.29/10万。 2 时间分布 2.1 季节性

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从3月份麻疹发病开始增多,4月份达到高峰,5月份开始下降(2005年例外,5月份达高峰,6月份开始下降),3~6月份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72.26%(1300/1799),与麻疹冬、春季高发的流行病学特征相符[1]。 2.2 周期性

2001年麻疹发病率较高(34.29/10万),以后逐年下降,2005年又开始增高(25.44/10万),与运用传染病报告系统数据分析的1995~2004年麻疹每4年一次流行的特征相符,较麻疹疫苗使用前城市1~2年1次流行[2]的周期有所延长,但仍呈现出严格的周期性。 2.3 长期趋势

纵观5年来的发病情况,麻疹发病有下降的趋势(2001年发病率为34.29/10万,2005年发病率为25.44/10万,其他年份均低于这个水平)。 3 地区分布

从5年来麻疹发病的总体形势来看,青南地区总体发病率(87.92/10万)高于环湖地区(32.88/10万),环湖地区发病率高于西宁和海东地区(27.24/10万)。(发病率人口基数为2003年人口数) 4 人间分布 4.1 年龄分布

5年间<8月龄的107例,占总病例数(1799例)的5.9%,<5岁(不包括0~8月龄)474例,占26.35%,5~10岁427例,占23.74%;10~14岁282例,占15.68%;<15岁(不包括0~8月龄)1183例,占65.76%;大年龄组病例主要集中在15~30岁之间,共451例,占25.07%,≥30岁共58例,占3.22%。 4.2 性别分布

男性病例987例,女性病例828例;男女性别比为1.19:1。 4.3 职业分布

学龄及学龄前儿童病例占65.76%,其余病例以青壮年为主,占25.07%;二者占总病例数的90.83%。 4.4 免疫史

全人群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的383例,无免疫史的464例,免疫史不详的968例,各占21.10%、25.56%、53.33%;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MV)有免疫史的383例,无免疫史的464例,免疫史不详的968例,各占27.89%、27.82%、44.29%。

三、讨论

青海省在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以及各级计免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常规免疫接种率不断提高,麻疹发病大幅度下降。由于我省经济底子薄,地理环境特殊,人口居住分散,群众防病意识淡薄,麻疹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居全国前列。近两年来,各地麻疹爆发不断,且大多发生在学生中间,呈现出高“接种率”、高“发病率”现象,暴露了常规免疫工作的不足。

麻疹发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麻疹流行规律没有改变,人工自动免疫未能有效地起到遏制其传播流行的屏障作用,麻疹基础免疫空白地区和人群仍然存在,而麻疹强化免疫未能消除这些免疫空白地区和人群。200

1、2002年全省进行了麻疹疫苗普种,但2005年麻疹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因此,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两方面工作有待加强。

青南地区麻疹发病率较高,其次为环湖地区、西宁和海东地区发病率最低,与当地特殊地理环境及交通情况有关。另外,与海东西宁相比,青南地和环湖地区特殊地理环境及交通落后导致当地文化教育落后,群众防病意识淡薄,对免疫规划工作缺乏了解、关心和主动配合的意识。

65.76%的病例为15岁以下儿童,70%左右的儿童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成人中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病例的比例高达78%。一方面,暴露出基础免疫及强化免疫工作的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暴露出免疫规划资料管理不善,很多病例免疫史无法追踪,严重影响了免疫规划的工作质量,为免疫规划工作的正确决策带来了困难。

随着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的开展,麻疹病例有向大龄人群蔓延的趋势,近5年全省15岁以上病例占总病例数的28.09%。究其原因,该年龄段人群大多出生在20世纪70~80年代初,有效接种率低,漏种较多;加之在疫苗时代缺乏自然感染,导致体内抗体消失或处于偏低水平。未免疫的成人以及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失败积累的人群成为麻疹易感人群。当遇有麻疹病毒侵袭时,则表现为大年龄组人群的发病[3]。

为了迅速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须在人群中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那就需要95%的人群获得免疫力。因为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人类病毒性传染病,每1例感染的病例能够传播给周围的其他20个人,这就是为什么阻断麻疹传播从而消除麻疹需要95%的人群免疫力的缘故[4]。

为加速控制麻疹,降低发病率,进而消除麻疹,根据我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以及WHO西太平洋区的《消除麻疹现场指南》,现提出以下对策和措施:

(1)控制麻疹的关键是减少和消除易感人群,降低或消除麻疹病毒传播的机会。由于麻疹病毒是单一血清型,接种1剂有效的麻疹疫苗可有效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因此,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包括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是控制、消除麻疹的前提和基础[5]。

(2)加强麻疹监测和预警,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避免漏掉任何1例可疑病例,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防止疫情蔓延传播。

(3)由于疫苗的使用,麻疹病例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加之各级防疫医师诊断水平不齐,所以疑似麻疹病例的确诊最终有赖于实验室诊断。就目前情况而言,我省疑似麻疹病例实验室诊断率不高,原因在于:①州、县级麻疹实验室尚未建设,或尚未通过相关部门的认证,病例标本须由省麻疹实验室检测,而我省地广人稀,标本运送成本很高;②当地群众不配合,采血困难。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可行途径是:①加快州、县级实验室建设;②提高标本采集率。 参考文献:

[1] 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1):363. [2] 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1):362. [3] 陶红,陆培善,张晋琳.江苏省1999年两类地区麻疹疫情监测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1,7(2):72-75. [4] Guidelines for eliminating measles in locale. Manila, Western Pacific Regional Office,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4. WHO/04.07.

麻疹处置报告范文第6篇

患有以下疾病者,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1、有过敏史者;

2、已知免疫缺陷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3、患严重疾病者;

4、营养极度不良者。

有以上症状者请家长或监护人主动告知接种医生。 如果在接种时体温超过38℃,暂缓接种麻疹疫苗。 接种后应观察30分钟后方可离开

脊灰疫苗接种禁忌症及缓种原则公示

◆有下列情况之一均为脊灰疫苗接种禁忌症:

⑴ 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 ⑵ 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发热者; ⑶ 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⑷ 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缓种脊灰疫苗:

⑴ 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 ⑵ 1个月内接种过其他减毒活疫苗;

上一篇:男的有爱女孩范文下一篇:免疫学总结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