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防控工作措施范文

2024-02-24

麻疹防控工作措施范文第1篇

一、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仅开放校园正大门人行通道闸,校内通勤车和校领导及教职工自驾车全部由国际交流中心大门进入,并一律停放在国际交流中心停车场(开门时间为早 7:40 具体根据通勤车到校时间,晚 16:20 离校),其它大门一律关闭,正式开学后视情况开启其它校门。

二、校门口设置检测点,每日配置保安对出入人员进行逐一核查、体温检测、登记。

三、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对入校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登记报告,无湖北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登记,且体温不超过 37.3℃,方可进入校园。

四、开学前师生不得提前返校。如有工作需要确需返校的教职工一律凭有效证件(身份证、校园卡等)进入校园,进校前必须进行体温检测,体温超 37.3℃不得进校。

五、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校,凡需入校办理有关业务的外来人员,须事先联系好学校有关部门,并经有关联系部门确认、出示有效证件、履行登记手续、测温后方可进入校园。

六、驾车进入校园的教职工,车上乘员均须出示相关证件,如有校外人员随行的,应出示有效证件并履行登记手续、测温后方可进入。

七、外来无关车辆、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一律禁止进入校园。

八、校园封闭管理期间,一律不举办大型活动;加强公共区域管理,体育馆、图书馆一律不对外开放;校内所有自动贩卖机、公用吹风机、公用洗衣机等停止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九、加强宿舍楼门禁管理,学生在开学前不得提前返校入住。

十、学生进校报到后,原则上禁止离开校园。如需离开校园应向本学院负责人报备,并凭有效证件出入,测试体温。

十一、师生在校园内需随身携带纸巾,用于手部清洗后擦拭;外出途中须佩戴口罩,进校时要接受检测人员测温,检查有无发烧等症状,必要时进一步确诊(体温检测超过 37.0℃的人员,实行记录跟踪,同时进行二次检测,超过 37.3℃的人员采取校内隔离观察措施)。

十二、学校服务单位将服务人员名单报备,由保卫处负责按人员信息每日放行入校,并进行晨检,其他人员一律不得入校。

十三、执行 24 小时值班制度,提高校内巡查频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十四、与湖北有关联(去过或接触过去过湖北的人)的师生,需自觉居家医学观察 14 天,不要外出、不要到校。

为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在学校的扩散和蔓延,指导学校(幼儿园)科学有序地开展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开展防控工作,包括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及幼儿园。

二、开学前的防控措施

1、制定预案制度

学校须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成立由校长、党组

织书记任组长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并明确专人负责,建立覆盖全员的疫情防控责任制,层层压紧压实全员疫情防控责任。

学校要坚持“预防为主”“精准防控”原则,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制定《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完善疫情报告、晨午检、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复课证明查验、教学场所的通风与消毒等制度。

2、开展师生健康排查

学校要建立排查制度、信息登记制度,明确处室、年级、班级管理人员职责,对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和行程动向逐一进行摸排、筛查,了解其外出史、接触史等关键信息。

重点关注假期有无到过疫情严重地区(湖北省或其他新冠肺炎持续传播的地区),有无与确诊或疑似患者接触等,做到追踪到人、登记在册、全面掌控,确保一人一档、一个不漏、一个不少。

通知当前身在疫情严重地区的师生一律推迟返校,具体返校时间等候通知。

对到过湖北(包括途经)及其他疫情严重地区的师生做好排查登记。

要求到过湖北(包括途经)及其他疫情严重地区的师生必须实行居家医学观察或集中医学观察不少于 14 天,对上述人员的密切接触者同时开展居家医学观察不少于 14 天。

3、开展防控教育

将疫情防控知识通过微信、短信、校讯通、校园网等途径发送给师生员工和家长,普及新冠肺炎的特征、危害、传播途径、防治办法等,引导师生假期居家不外出,不走亲访友,不聚会聚餐,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4、杜绝聚集性活动

学校要切实防范因人员聚集带来疫情传染风险,在开学前一律不得组织到校活动和线下辅导,严禁各类违规补课。

要积极利用在线课程资源,推进线上教学,做到“停课不停学”。

5、做好个人卫生

师生返校途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液)洗手。

注意手卫生,未洗手不得触摸口、鼻或眼部。

6、做好防控物资储备工作

学校要储备足量的个人防护用品(外科口罩、手套、洗手液)、消毒剂(漂白粉、医用酒精)、体温计等。

抓紧准备并启用校内(或校外)医学观察隔离场所,落实好人员、物资、经费及处置流程等相关保障。

7、坚决减少出行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暂停顶岗实习安排。

对已在外顶岗实习的学生,一律停止实习,由学校协调实习单位做好学生观察与检测。

所有学校学生开学前均须自觉主动居家隔离两周,力争每个学生都能正常入学。

各校、各班级要安排专人每天与学生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及其家人的健康状况,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及居家体育锻炼等情况。

8、开展环境整治活动

开展学校环境清理工作,将学校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自习室、公用水房、卫生间、垃圾桶站等场所的桌椅、楼梯扶手、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以及地面、走廊、教具等作为防疫消毒的重点区域。

每天及时清运垃圾,清洁卫生死角。

9、做好开学工作预案

每所学校均须拟订开学预案。

围绕开学后的工作,预案要细而又细、实而又实,细化到师生学习生活的每个环节、所有活动的时间节点,责任要落实到每个人。

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把开学预案做得具体化、可操作、可落实。

要加强教职员工培训,开展应急处置演练。

各学校应于开学一周前将开学预案相应报送局基教科、职社科、幼教中心,以便备案审查。

三、开学后的防控措施

1、加强人员培训

学校要组织校医、保健教师及各处室负责人员学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和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流程和各项制度,增强法制观念,依法依规开展科学防控。

2、开展体温检测

学校要密切监测师生员工的健康状态,落实晨午检制度,每日两次监测体温,住宿生在晚间增加一次监测体温,并做好登记。

体温(腋温)超过 37.3℃的发热者,须到学校临时隔离观察场所进一步问诊,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置(处置方案和处置流程会同疾控部门另行制定)。

3、开展缺课登记

学校要严格执行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在每天下午 3 时前将学生因病缺课信息上报并查明因病缺课原因,预警信息要在 24 小时内完成处置并填写处置表。

对发生发烧、咳嗽等状况的学生,要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新冠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向市教体局及疾控部门汇报。

4、引导正确佩戴口罩

人员在密闭公共场所近距离接触过程中,要正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5、重点场所要通风消毒

加强学校卫生室(保健室)、教室、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食堂、礼堂、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活动区域的通风与消毒,可用含**.*%过氧乙酸或 3%过氧化氢或500mg/L二氧化氯的消毒液,按20ml/m3的量进行空气喷雾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如 84 消毒液、漂白粉、含氯泡腾片配制成浓度为 500mg/L~1000mg/L 的溶液对物体表面(地面、扶手、门把手、课桌椅、体育器材等人体常接触的物体或位置)进行擦拭消毒,作用 60 分钟后开窗通风,每日消毒两次。

卫生间、洗手池应配备洗手液或消毒剂。

每日至少早、中、晚打开门窗通风三次,每次通风时间不低于 30 分钟;学校还可通过安装机械通风设施,加快重点场所空气流通。

6、开展健康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健康宣传教育,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稳定师生思想情绪,引导师生增强自我防控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要严格控制参加人员较多的会议、教学科研、文化体育、交流出访、竞赛、考试等聚集性活动。

落实手卫生,推行师生员工勤洗手的防控策略,贯彻落实七步洗手法,尽量缩小活动范围。

四、发生疫情时的防控措施

1、及时隔离送诊

发现师生员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要求其佩戴口罩,及时隔离、及时报告、及时送诊,并做好相关记录。

送至医院诊治时,做好防护措施,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做好疫情报告

若被诊断或疑似为新冠肺炎患者,学校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疾控部门和市教体局,并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疫情的控制和病人的救治,落实卫生健康部门提出的防控措施。

3、协助开展疫情防控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疾控机构出具的传染病防控意见书,学校根据卫生健康部门建议,必要时采取班级或全校停课等措施。

学校应接受卫生健康部门的调查、采样、密切接触者筛查、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反映有关情况。

如有师生员工被确定为密切接触者,学校应安排相对独立的指定场所开展隔离或集中医学隔离,并与密切接触者管理人员取得联系,掌握师生员工健康随访情况和解除日期。

相关人员符合解除条件后方可返校。

4、出具复课证明

师生员工病愈或隔离期满后,须持医院病愈返校证明到学校卫生室(保健室)复核确认登记,持有校医(保健老师)出具的复课证明方可回教室上课。

5、加强通风消毒

学校要加强教室的通风,并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做好重点场所和物品的终末消毒。

五、应急保障

1、信息保障

学校要建立健全并落实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收集、传递、报送、处理等各环节运行机制,完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传输设施和通讯设备完好,保持通讯方便快捷,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2、物资保障

学校要建立处置新冠肺炎疫情的隔离场所,积极筹措防疫物资,确保口罩、消毒液、红外测温仪、手持温度测量仪等基本防疫物资采购、储备到位,为妥善处置新冠肺炎疫情提供物资保障。

3、资金保障

学校应安排充足的应急资金,保证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所需。

4、人员保障

学校应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的专业知识培训,为应急预案的启动提供人员保障。

开学后,学校须实行 24 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值班制度,确保通信畅通,确保应急处置迅速高效。开学前,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本校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方案,建立健全防控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将“局领导挂联学校,校领导挂联班级,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挂联学生”三级防控网络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市教育局、市教体局将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准备、落实情况进行验收

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学校疫情防控措施 3

依据教育部和省市县关于做好 2020 年学校春季开学有关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证开学复课平稳有序进行,特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防控意识。

2.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

二、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

(一)开学前

1.通过学校公众号、QQ 群、微信学校班级工作群等宣传途径,及时传达中央、省、市、县关于防控疫情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大力宣传、普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值班和保安人员每天两次体温测试并做好记录,保安上岗执勤必须佩戴口罩,严格控制进校人员。

3.学校制定并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并进行应急演练。

4.校医提前购置测温枪、体温测试仪、口罩、消毒物品等,为开学前做好充分物资储备,并做好防控疫情工作台账。

5.疫情报告小组每日按照工作流程按时上报统计报告。

6.开学前对校内环境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工作。

(二)开学后

1.继续开展防控宣传和监测工作。加强日常监测,班主任负责每日入校晨午检,及时上报学校。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教室、办公室、宿舍等公共场所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督促和组织师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外出现发热(37.3℃以上)、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3.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发热(37.3℃以上)、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及时向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汇报,并逐级上报。学生出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应立即由班主任通知医务室,并通知其家长,校医按处置流程进行处置;教职工出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值班领导立即通知其家属,并按照处置流程进行处置。

4.坚持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落实晨午检制度,对发病学生及早隔离,学校各班级、各部门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每日回访并记录发热师生身体情况,直至康复。

6.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做好入校人员的信息排查和登记。

7、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三、应急处置流程

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各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老师,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员工,一日两次测量体温。应急工作处置小组指导班主任、年级组老师、宿管、保洁、保安等人员进行通风消毒。

1.师生入校时

(1)值班人员、校医和保安共同完成师生入校体温检测工作。如出现发热(37.3℃以上)、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的师生,第一时间由校医带领师生到指定的临时隔离室,规范护理(戴口罩、复测体温、信息登记、注意间隔 1 米以上)。值班干部做好登记,并向学校应急处置组相关领导汇报。

(2)值班教师联系班主任,告知相关情况,校医登记相关信息后,拨打 120 将发热学生送至定点医院发热门诊进行诊断治疗。医务室对发热学生出现症状前 3天接触过的所有人员重点关注。

(3)体温异常教师自驾(由学校专用车辆跟随)或者拨打 120 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医务室对其出现症状前 3 天接触过的所有人员重点关注。

2.师生在校期间

学生出现发热(37.3℃以上)、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第一时间通知校医。校医到达后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立即带其到临时隔离室进行检查处置。

校医登记相关信息后,拨打 120 将发热学生送至医院发热门诊进行诊断治疗。医务室对发热学生出现症状前 3 天接触过的所有人员重点关注。

班主任向级部主任汇报情况。级部主任做好登记,向学校应急处置工作小组汇报。

学生在就餐期间和午休期间出现发热(37.3℃以上)、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由值班干部和教师按照同样的原则和程序妥善安排好学生。

3.夜间

值班教师和宿管员发现发热(37.3℃以上)、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的学生第一时间通知校医。督促所有学生佩戴好口罩,校医到达后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

下,立即带其到临时隔离室进行检查处置。

校医登记相关信息后,拨打 120 将发热学生送至医院发热门诊进行诊断治疗。医务室对发热学生出现症状前 3 天接触过的所有人员重点关注。

值班干部通知家长,同时向学校应急工作小组领导汇报情况。

4.操场

学生在体育课或活动课上出现发热(37.3℃以上)、乏力、干咳、呕吐等不适症状时,体育教师应立即给患病学生戴上口罩,疏散健康学生远离呕吐物。将患病学生安置于操场内的临时留观点,通知校医到操场现场处置。

5.因发热或其他症状被隔离的学生,由教导处协调学科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好线上学习安排;学校心理教师定期了解学生状况,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关爱。

6.学校应急工作组加强与当地疾控和卫健部门的业务指导联系,出现疑似和确诊病例,校医要及时向学校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当地疾控中心汇报,学校上报教育局,立即配合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按要求落实相关防控措施。校医做好随访工作,如患病师生已排除冠状病毒肺炎,需居家休息治疗至康复方可返校。如有疑似或确诊,学校应急工作小组按照卫生疾控部门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置,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人员分散隔离和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

7.学校根据情况,适时向师生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麻疹防控工作措施范文第2篇

一、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仅开放校园正大门人行通道闸,校内通勤车和校领导及教职工自驾车全部由国际交流中心大门进入,并一律停放在国际交流中心停车场(开门时间为早 7:40 具体根据通勤车到校时间,晚 16:20 离校),其它大门一律关闭,正式开学后视情况开启其它校门。

二、校门口设置检测点,每日配置保安对出入人员进行逐一核查、体温检测、登记。

三、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对入校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登记报告,无湖北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登记,且体温不超过 37.3℃,方可进入校园。

四、开学前师生不得提前返校。如有工作需要确需返校的教职工一律凭有效证件(身份证、校园卡等)进入校园,进校前必须进行体温检测,体温超 37.3℃不得进校。

五、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校,凡需入校办理有关业务的外来人员,须事先联系好学校有关部门,并经有关联系部门确认、出示有效证件、履行登记手续、测温后方可进入校园。

六、驾车进入校园的教职工,车上乘员均须出示相关证件,如有校外人员随行的,应出示有效证件并履行登记手续、测温后方可进入。

七、外来无关车辆、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一律禁止进入校园。

八、校园封闭管理期间,一律不举办大型活动;加强公共区域管理,体育馆、图书馆一律不对外开放;校内所有自动贩卖机、公用吹风机、公用洗衣机等停止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九、加强宿舍楼门禁管理,学生在开学前不得提前返校入住。

十、学生进校报到后,原则上禁止离开校园。如需离开校园应向本学院负责人报备,并凭有效证件出入,测试体温。

十一、师生在校园内需随身携带纸巾,用于手部清洗后擦拭;外出途中须佩戴口罩,进校时要接受检测人员测温,检查有无发烧等症状,必要时进一步确诊(体温检测超过 37.0℃的人员,实行记录跟踪,同时进行二次检测,超过 37.3℃的人员采取校内隔离观察措施)。

十二、学校服务单位将服务人员名单报备,由保卫处负责按人员信息每日放行入校,并进行晨检,其他人员一律不得入校。

十三、执行 24 小时值班制度,提高校内巡查频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十四、与湖北有关联(去过或接触过去过湖北的人)的师生,需自觉居家医学观察 14 天,不要外出、不要到校。

为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在学校的扩散和蔓延,指导学校(幼儿园)科学有序地开展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开展防控工作,包括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及幼儿园。

二、开学前的防控措施

1、制定预案制度

学校须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成立由校长、党组

织书记任组长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并明确专人负责,建立覆盖全员的疫情防控责任制,层层压紧压实全员疫情防控责任。

学校要坚持“预防为主”“精准防控”原则,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制定《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完善疫情报告、晨午检、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复课证明查验、教学场所的通风与消毒等制度。

2、开展师生健康排查

学校要建立排查制度、信息登记制度,明确处室、年级、班级管理人员职责,对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和行程动向逐一进行摸排、筛查,了解其外出史、接触史等关键信息。

重点关注假期有无到过疫情严重地区(湖北省或其他新冠肺炎持续传播的地区),有无与确诊或疑似患者接触等,做到追踪到人、登记在册、全面掌控,确保一人一档、一个不漏、一个不少。

通知当前身在疫情严重地区的师生一律推迟返校,具体返校时间等候通知。

对到过湖北(包括途经)及其他疫情严重地区的师生做好排查登记。

要求到过湖北(包括途经)及其他疫情严重地区的师生必须实行居家医学观察或集中医学观察不少于 14 天,对上述人员的密切接触者同时开展居家医学观察不少于 14 天。

3、开展防控教育

将疫情防控知识通过微信、短信、校讯通、校园网等途径发送给师生员工和家长,普及新冠肺炎的特征、危害、传播途径、防治办法等,引导师生假期居家不外出,不走亲访友,不聚会聚餐,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4、杜绝聚集性活动

学校要切实防范因人员聚集带来疫情传染风险,在开学前一律不得组织到校活动和线下辅导,严禁各类违规补课。

要积极利用在线课程资源,推进线上教学,做到“停课不停学”。

5、做好个人卫生

师生返校途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液)洗手。

注意手卫生,未洗手不得触摸口、鼻或眼部。

6、做好防控物资储备工作

学校要储备足量的个人防护用品(外科口罩、手套、洗手液)、消毒剂(漂白粉、医用酒精)、体温计等。

抓紧准备并启用校内(或校外)医学观察隔离场所,落实好人员、物资、经费及处置流程等相关保障。

7、坚决减少出行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暂停顶岗实习安排。

对已在外顶岗实习的学生,一律停止实习,由学校协调实习单位做好学生观察与检测。

所有学校学生开学前均须自觉主动居家隔离两周,力争每个学生都能正常入学。

各校、各班级要安排专人每天与学生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及其家人的健康状况,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及居家体育锻炼等情况。

8、开展环境整治活动

开展学校环境清理工作,将学校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自习室、公用水房、卫生间、垃圾桶站等场所的桌椅、楼梯扶手、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以及地面、走廊、教具等作为防疫消毒的重点区域。

每天及时清运垃圾,清洁卫生死角。

9、做好开学工作预案

每所学校均须拟订开学预案。

围绕开学后的工作,预案要细而又细、实而又实,细化到师生学习生活的每个环节、所有活动的时间节点,责任要落实到每个人。

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把开学预案做得具体化、可操作、可落实。

要加强教职员工培训,开展应急处置演练。

各学校应于开学一周前将开学预案相应报送局基教科、职社科、幼教中心,以便备案审查。

三、开学后的防控措施

1、加强人员培训

学校要组织校医、保健教师及各处室负责人员学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和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流程和各项制度,增强法制观念,依法依规开展科学防控。

2、开展体温检测

学校要密切监测师生员工的健康状态,落实晨午检制度,每日两次监测体温,住宿生在晚间增加一次监测体温,并做好登记。

体温(腋温)超过 37.3℃的发热者,须到学校临时隔离观察场所进一步问诊,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置(处置方案和处置流程会同疾控部门另行制定)。

3、开展缺课登记

学校要严格执行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在每天下午 3 时前将学生因病缺课信息上报并查明因病缺课原因,预警信息要在 24 小时内完成处置并填写处置表。

对发生发烧、咳嗽等状况的学生,要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新冠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向市教体局及疾控部门汇报。

4、引导正确佩戴口罩

人员在密闭公共场所近距离接触过程中,要正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5、重点场所要通风消毒

加强学校卫生室(保健室)、教室、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食堂、礼堂、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活动区域的通风与消毒,可用含**.*%过氧乙酸或 3%过氧化氢或500mg/L二氧化氯的消毒液,按20ml/m3的量进行空气喷雾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如 84 消毒液、漂白粉、含氯泡腾片配制成浓度为 500mg/L~1000mg/L 的溶液对物体表面(地面、扶手、门把手、课桌椅、体育器材等人体常接触的物体或位置)进行擦拭消毒,作用 60 分钟后开窗通风,每日消毒两次。

卫生间、洗手池应配备洗手液或消毒剂。

每日至少早、中、晚打开门窗通风三次,每次通风时间不低于 30 分钟;学校还可通过安装机械通风设施,加快重点场所空气流通。

6、开展健康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健康宣传教育,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稳定师生思想情绪,引导师生增强自我防控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要严格控制参加人员较多的会议、教学科研、文化体育、交流出访、竞赛、考试等聚集性活动。

落实手卫生,推行师生员工勤洗手的防控策略,贯彻落实七步洗手法,尽量缩小活动范围。

四、发生疫情时的防控措施

1、及时隔离送诊

发现师生员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要求其佩戴口罩,及时隔离、及时报告、及时送诊,并做好相关记录。

送至医院诊治时,做好防护措施,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做好疫情报告

若被诊断或疑似为新冠肺炎患者,学校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疾控部门和市教体局,并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疫情的控制和病人的救治,落实卫生健康部门提出的防控措施。

3、协助开展疫情防控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疾控机构出具的传染病防控意见书,学校根据卫生健康部门建议,必要时采取班级或全校停课等措施。

学校应接受卫生健康部门的调查、采样、密切接触者筛查、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反映有关情况。

如有师生员工被确定为密切接触者,学校应安排相对独立的指定场所开展隔离或集中医学隔离,并与密切接触者管理人员取得联系,掌握师生员工健康随访情况和解除日期。

相关人员符合解除条件后方可返校。

4、出具复课证明

师生员工病愈或隔离期满后,须持医院病愈返校证明到学校卫生室(保健室)复核确认登记,持有校医(保健老师)出具的复课证明方可回教室上课。

5、加强通风消毒

学校要加强教室的通风,并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做好重点场所和物品的终末消毒。

五、应急保障

1、信息保障

学校要建立健全并落实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收集、传递、报送、处理等各环节运行机制,完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传输设施和通讯设备完好,保持通讯方便快捷,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2、物资保障

学校要建立处置新冠肺炎疫情的隔离场所,积极筹措防疫物资,确保口罩、消毒液、红外测温仪、手持温度测量仪等基本防疫物资采购、储备到位,为妥善处置新冠肺炎疫情提供物资保障。

3、资金保障

学校应安排充足的应急资金,保证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所需。

4、人员保障

学校应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的专业知识培训,为应急预案的启动提供人员保障。

开学后,学校须实行 24 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值班制度,确保通信畅通,确保应急处置迅速高效。开学前,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本校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方案,建立健全防控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将“局领导挂联学校,校领导挂联班级,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挂联学生”三级防控网络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市教育局、市教体局将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准备、落实情况进行验收

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学校疫情防控措施 3

依据教育部和省市县关于做好 2020 年学校春季开学有关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证开学复课平稳有序进行,特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防控意识。

2.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

二、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

(一)开学前

1.通过学校公众号、QQ 群、微信学校班级工作群等宣传途径,及时传达中央、省、市、县关于防控疫情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大力宣传、普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值班和保安人员每天两次体温测试并做好记录,保安上岗执勤必须佩戴口罩,严格控制进校人员。

3.学校制定并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并进行应急演练。

4.校医提前购置测温枪、体温测试仪、口罩、消毒物品等,为开学前做好充分物资储备,并做好防控疫情工作台账。

5.疫情报告小组每日按照工作流程按时上报统计报告。

6.开学前对校内环境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工作。

(二)开学后

1.继续开展防控宣传和监测工作。加强日常监测,班主任负责每日入校晨午检,及时上报学校。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教室、办公室、宿舍等公共场所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督促和组织师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外出现发热(37.3℃以上)、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3.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发热(37.3℃以上)、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及时向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汇报,并逐级上报。学生出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应立即由班主任通知医务室,并通知其家长,校医按处置流程进行处置;教职工出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值班领导立即通知其家属,并按照处置流程进行处置。

4.坚持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落实晨午检制度,对发病学生及早隔离,学校各班级、各部门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每日回访并记录发热师生身体情况,直至康复。

6.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做好入校人员的信息排查和登记。

7、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三、应急处置流程

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各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老师,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员工,一日两次测量体温。应急工作处置小组指导班主任、年级组老师、宿管、保洁、保安等人员进行通风消毒。

1.师生入校时

(1)值班人员、校医和保安共同完成师生入校体温检测工作。如出现发热(37.3℃以上)、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的师生,第一时间由校医带领师生到指定的临时隔离室,规范护理(戴口罩、复测体温、信息登记、注意间隔 1 米以上)。值班干部做好登记,并向学校应急处置组相关领导汇报。

(2)值班教师联系班主任,告知相关情况,校医登记相关信息后,拨打 120 将发热学生送至定点医院发热门诊进行诊断治疗。医务室对发热学生出现症状前 3天接触过的所有人员重点关注。

(3)体温异常教师自驾(由学校专用车辆跟随)或者拨打 120 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医务室对其出现症状前 3 天接触过的所有人员重点关注。

2.师生在校期间

学生出现发热(37.3℃以上)、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第一时间通知校医。校医到达后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立即带其到临时隔离室进行检查处置。

校医登记相关信息后,拨打 120 将发热学生送至医院发热门诊进行诊断治疗。医务室对发热学生出现症状前 3 天接触过的所有人员重点关注。

班主任向级部主任汇报情况。级部主任做好登记,向学校应急处置工作小组汇报。

学生在就餐期间和午休期间出现发热(37.3℃以上)、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由值班干部和教师按照同样的原则和程序妥善安排好学生。

3.夜间

值班教师和宿管员发现发热(37.3℃以上)、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的学生第一时间通知校医。督促所有学生佩戴好口罩,校医到达后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

下,立即带其到临时隔离室进行检查处置。

校医登记相关信息后,拨打 120 将发热学生送至医院发热门诊进行诊断治疗。医务室对发热学生出现症状前 3 天接触过的所有人员重点关注。

值班干部通知家长,同时向学校应急工作小组领导汇报情况。

4.操场

学生在体育课或活动课上出现发热(37.3℃以上)、乏力、干咳、呕吐等不适症状时,体育教师应立即给患病学生戴上口罩,疏散健康学生远离呕吐物。将患病学生安置于操场内的临时留观点,通知校医到操场现场处置。

5.因发热或其他症状被隔离的学生,由教导处协调学科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好线上学习安排;学校心理教师定期了解学生状况,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关爱。

6.学校应急工作组加强与当地疾控和卫健部门的业务指导联系,出现疑似和确诊病例,校医要及时向学校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当地疾控中心汇报,学校上报教育局,立即配合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按要求落实相关防控措施。校医做好随访工作,如患病师生已排除冠状病毒肺炎,需居家休息治疗至康复方可返校。如有疑似或确诊,学校应急工作小组按照卫生疾控部门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置,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人员分散隔离和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

7.学校根据情况,适时向师生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麻疹防控工作措施范文第3篇

1、临床表现

腺鼠疫:潜伏期

2-8天,病人应隔离至症状痊愈后一月;腺鼠疫、皮肤鼠疫、败血症型鼠疫痊愈后经菌检3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离。肺鼠疫:潜伏期1-3天,病人隔离至症状痊愈后并经痰检菌6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离。

(1)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族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

4Sh

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的状态。

(2)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3)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综合征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4)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

(5)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6)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综合征。

(7)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

(8)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瞻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

2、接触史

(1)患者发病前10天内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

(2)在10天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进人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3)患者发病前10天内接触过具有临床表现(1)及(4)特征的患者并发生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

3、实验室检验结果

(1)患者的淋巴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或眼分泌物,或尸体脏器、管状骨髓端骨髓标本中分离到鼠疫菌。

(2)上述标本中针对鼠疫菌

caf1及

pla基因的PCR扩增阳性,同时各项对照成立。

(3)上述标本中使用胶体金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反相血凝试验中任何一种方法,检出鼠疫菌F1抗原。

(4)患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被动|血凝试验检测,针对鼠疫F1抗原的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

二、诊断原则

1、具有临床表现(1),或具有接触史(1),同时出现临床表现(2)至(8)中任何一项者为急热待查.

2、发现急热待查患者具有接触史(2)或(3)项,或实验室检查结果(3)项,应作出疑似鼠疫诊断。

3、急热待查或疑似鼠疫患者,获得实验室检查结果(1)项或实验室检查结果(2)+(3)项或实验室检查结果(4)项,应作出|确诊鼠疫诊断,

三、排除鼠疫诊断

1、在诊疗过程中,确诊为其它疾病,可以解释所有的临床表现,且针对鼠疫进行的所有实验室检验结果均为阴性。

2、在疾病过程中未确诊鼠疫,发病

30天后,针对鼠疫

F1抗原的抗体检验结果仍为阴性

,或达不到演度升高4倍的标准。

四、防控措施

1、鼠疫是甲类传染病,疫情发生后,应尽快向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

2、划定疫区范围,严密封锁疫区。

3、隔离治疗病人,病人入出院都应进行卫生处理,肺鼠疫患者单独隔离,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分别隔离:

麻疹防控工作措施范文第4篇

河东区XXX街道疫情处置工作指挥部:

山东XXX工程有限公司租用位于经开区XX公司东邻一处车间,面积约1000平米,节前固定工作人员10人,本次复工计划人数3人,生产工艺主要为电焊焊接。主要产品为防爆安全装备和环保设备;因客户工期需要,计划于2月9日复工复产,现作复工复产方案如下:

1、复工复产时间:2020年2月9日;

2、返岗人员数量:3人;来源(1)XXX:兰山区广州路与沭河路XX社区;(2)XXX:罗庄区双月湖办事处XXX村;(3)XXX:河东区芝麻墩办事处XX村;3人在正月初一后均严格执行相关防疫工作要求封闭在家,未与外界接触;

3、生产计划:生产安全装备100套和环保设备部件500件;

4、原材料采购:使用库存,短期内不采购;

5、产品销售地:费县探沂镇和连云港市;

6、疫情防控措施:

(1)采购备足医用口罩或KN90口罩、75%酒精(脱脂棉)或84消毒液,消毒洗手液、肥皂、温度计、红外测温仪、应急交通车、应急药品等防疫物资;

(2)制订发生员工发烧、乏力、干咳或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应急处置措施、隔离措施和应急交通送医治疗路线、定点医院联系等预案;

(3)每天上班前先进行体温检测;体温超过37.2度或者发热并咳嗽的复工人员禁止进入生产车间,并送至就近防控中心医院进行就医;

(4)上班时必须正确配戴口罩,每个人工作地点保持3米以上;不准聚集聊天;

(5)工作设备和经常接触的机器部分每天两次酒精或84消毒;

(6)就餐由专人在食堂做饭后单份分餐使用独立餐具使用。就餐前使用消毒洗手液洗手;

(7)工作期间封闭厂区大门,禁止外出;也不允许主动与外人接触;(8)上班后有任何员工发现身体异常如:发烧、乏力、干咳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必须立刻上报直接上级管理层,并立刻进行现场消毒和安排员工及时去医院就医并将确诊结果通知公司;

(9)生产车间保持通风;

(10)上下班复工人员单独开车,不允许乘坐公共交通,下车必须佩戴口罩;

(11)每天统计人员到岗情况并汇总报公司行政部门备案;

(12)提醒员工在家期间做好自我防护和消毒工作公司领导每天不定时检查防疫情况;

(13)收集官方专业机构有关防疫知识、宣传片、宣传视频,在宣传板、企业微信等开展宣传,不信谣,不传谣。

山东智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麻疹防控工作措施范文第5篇

行政执法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制度

第一条

为维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行政执法机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关应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履行职责。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委托有关组织实施行政执法事项的,应向受委托组织书面明确委托事项、权限和期限。受委托组织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执法行为,不得将执法事项再委托给其他组织或个人实施。

第三条

严格实行执法证件年审。每年组织执法人员进行一次考试,考试不及格的执法人员一律收回执法证件,离岗学习,补考及格后方能发还执法证件。

第四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关应建立执法人员培训制度,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法律、专业知识培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执法人员每年参加集中学习时间不得少于20天。

第五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做到文明执法。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时,应将行政执法的依据、内容和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时限要求等告知当事人。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还应向当事人告知其违法事实及证据、处罚理由。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时,应充分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不得越权执法、不得违法扣留车、船和证件,不得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

第六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关适用一般程序时,应实行办案、审核、决定三分离。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前,应经过本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审核。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30日内,应向上级行政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第七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关应当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执行标准》,做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符合法律目的,处罚的内容、标准、程序符合法律规定,杜绝违法裁量、随意裁量、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现象。

第八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重大和复杂案件集体讨论制度。集体讨论应当有详细的讨论记录。

减免处罚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并经执法机构集体讨论决定。严禁随意降低、减免处罚。

第九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关应将罚款决定与收缴分离。除依法当场收缴的罚款外,罚款应由当事人缴付给财政部门指定的银行。执法人员依法当场收缴的罚款交至行政执法机关后,行政执法机关应在法定时限内将罚款缴付给财政部门指定的银行。

罚款应向当事人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没收据。 第十条

严格实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构应及时对行政执法案卷进行归档,每月进行一次自查,并由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县局每季度对所辖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案卷进行一次检查,检查案卷数量不得少于案卷总数的50%;市交通运输局半年组织一次行政执法案卷集中评查,并不定期进行抽查。

案卷评查不合格的单位,应当限期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上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

未按要求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或案卷评查不合格的单位,取消评先资格,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及相关执法人员责任。

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机关应向社会公开投诉、举报途径,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受理投诉和举报。

第十二条

上级行政机关对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的具体行政行为实施监督。对具体行政行为不合法或明显不当的,应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处理。发现危害严重的执法违法行为,情况紧急时可以立即制止纠正,再提请有权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

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 过错责任追究方式包括:

(一)纠正违法行为:

1、撤销、部分撤销、变更原执法行为;

2、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3、责令重新做出执法行为;

4、责令履行职责;

5、责令赔偿损失,或返还财产、恢复原貌;

6、责令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二)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1、责令检讨;

2、通报批评;

3、给予行政处分;

4、暂扣或吊销执法证件,或者调离执法岗位,或者停止执行职务;

5、责令承担全部或部分赔偿费用;

6、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上述追究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

(三)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因故意或者过失作出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在追究责任人过错责任的同时,追究责任单位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第十四条

麻疹防控工作措施范文第6篇

准备开学。但是,疫情战斗毕竟还没有完全結束,而且国际疫情

还在蔓延扩散。在这个特殊时期开学,学校就更要加强防护,一

丝也不能松懈。下面说说开学以后食堂要如何进行防控的措施。

方法/步骤

1对每一位食堂从业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

训,穿戴门罩、工作服和工作帽,确保具备基础防护技能;加强

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鼻塞、

鼻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停ェ并及时就诊,杜绝带病上

岗。

2禁止采购、饲养、宰杀活禽、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对肉及

肉制品、蔬菜等做好索证索票工作,确保食材来源可追溯。

3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环境整洁、确保食材不受

污染。生、熟食应分开存储和加工,加工流程合理,防止待加工

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父叉污染。供应的食品应烧熟

煮透,确保熟制食品的中心温度不低于70°C。疫情防控期间,

提倡不供应冷食类、生食类等高风险食品。

4在食堂入口、卫生间出入口处配备洗手消毒设施及清洗

消毒指引。售卖人员一律使用经消毒的专用工具并佩戴ロ罩和手

套,更换经消毒过的工作服,销售中少用语言交流,与对方保持

1米以上安全距离。

5延长食堂开放时间,倡议师生错峰用餐。学校根据自身

情況,可通过分时段就餐、送餐到班、取餐后分散用餐等方式,

降低集中就餐带来的人员交叉感染风险。

6进入食堂人员要佩戴ロ罩并进行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

不得入内用餐。排队取餐和就餐时人员间距要在1米以上。建议

尽量带餐返回住处或办公室就餐。在食堂就餐时,尽量单人单桌,

且朝ー个方向就坐,保持1米以上距离,有条件的要安装防护隔

断,避免人员聚集,減少不必要的交流谈话。用餐前后均应洗手

消毒。鼓励制作方便易取的套餐,方便即取即走,減少人员等餐

排队的时间。

7每天对加工售卖区域、就餐区域、保洁设施、人员通道

等进行消毒。保持加工区域和就餐区域的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

风,并对空气过滤装置进行清洁消毒。疫情解除前停止使用集中

空调通风系統,重新开启使用前应规范清洗和消毒。加强餐(饮)

具的消毒,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

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含量为

250mg/L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应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8出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就餐过的食堂,应及时与属地

疾控机构联系,开展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疫情期间开学后学校食堂如何制定防控措施?

1、建立疫情防控小组,做好疫情防控方案(预案)。确保食堂的每个员工都要知晓本市相关防疫规定和要求,外地返回的员工在“健康码”等手机平台上填报健康信息表,领取相应的健康码。

2、准备好测温计及提供够所用员工使用十天的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

3、做好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从业人员健康证齐全,每天落实餐饮服务时段前的体温检查并进行健康登记,发现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要立即停止上班,引导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

4、强化学校食堂内部员工卫生防疫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自我卫生管理能力。从业人员制备餐食前、加工生食或熟食之后、餐前便后、接触废弃物后,要用流动水和皂液洗手消毒。

5、明确相关标识。要在醒目位置对本校食堂防控措施和师生用餐须知进行书面公示。在入口处、取餐区域、收银台等处设置1.5米间隔线,安排专人引导人流,避免人员集聚。

6、规范就餐安排。减少桌椅摆放,增加餐桌间距,餐厅就餐人员避免面对面而坐。

7、复工前对食堂全部场所、设备设施、餐饮用具等进行彻底的全面消毒和安全检查。对食品和食品原料贮存的场所、设施进行清理,防止过期、变质的食品及食品原料混入食品加工制售过程。

8、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各项要求,规范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不同类型的食品原料要分开储存、分开加工。烹任过程要做到生熟分开、烧熟煮透。食品处理区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加大食品加工设施设备的清洁频次,保障设施设备洁净并运转正常。

9、所有员工要戴口罩上岗,服务过程中与师生要保持间距,尽量减少与师生的近距离接触。

10、若有需要外送至班级的食物,要采用密封盛放或使用“食安封签“防止配送过程污染并且要对外送食品的保温箱、运输工具及周转用具进行清洁消毒。人员在送餐、取餐时,应采取不接触的方式。

11、及时消毒清洁。每桌就餐人员用餐后,应立即对相关桌椅进行消毒10分钟后再安排下一批次就餐人员就餐。为就餐人员提供公共洗手液、消毒酒精,提醒就餐人员餐前洗手。

12、确保室内通风。定期开门、开窗。使用壁挂式空调、立柜式空调的学校,应定期对空调过滤网进行消毒;

不得使用没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中央空调。

13、加强电梯管理。三层以下餐厅禁用公共电梯。对于必须开放使用的电梯,应增加消毒频次,并酌情限乘电梯人数,降低集聚风险。

14、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制度。做好采购验收及台账登记工作,不得采购无来源或不符合要求的食品和食品原料、严禁采购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以及检疫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15、不得食用野生动物,不得圈养、宰杀活禽。

16、加强餐具、厨具及场所清洗消毒并保存消毒记录。

17、留样要规范。留样冰箱需正常运转,温度正常,留样保鲜盒要规范,份量要充足,留样记录要登记等。

18、做好餐厨垃圾管理。保证餐厨废弃物收集容器完好、密闭和整洁,避免造成再次污染。

疫情期间开学后学校食堂如何制定防控措施?

1、

对每一位食堂从业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穿戴口罩、工作服和工作帽,确保具备基础防护技能;

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鼻塞、鼻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停工并及时就诊,杜绝带病上岗。

2、

禁止采购、饲养、宰杀活禽、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对肉及肉制品、蔬菜等做好索证索票工作,确保食材来源可追溯。

3、

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环境整洁、确保食材不受污染。生、熟食应分开存储和加工,加工流程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供应的食品应烧熟煮透,确保熟制食品的中心温度不低于70℃。疫情防控期间,提倡不供应冷食类、生食类等高风险食品。

4、

在食堂入口、卫生间出入口处配备洗手消毒设施及清洗消毒指引。售卖人员一律使用经消毒的专用工具并佩戴口罩和手套,更换经消毒过的工作服,销售中少用语言交流,与对方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5、

延长食堂开放时间,倡议师生错峰用餐。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可通过分时段就餐、送餐到班、取餐后分散用餐等方式,降低集中就餐带来的人员交叉感染风险。

6、

进入食堂人员要佩戴口罩并进行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不得入内用餐。排队取餐和就餐时人员间距要在1米以上。建议尽量带餐返回住处或办公室就餐。在食堂就餐时,尽量单人单桌,且朝一个方向就坐,保持1米以上距离,有条件的要安装防护隔断,避免人员聚集,减少不必要的交流谈话。用餐前后均应洗手消毒。鼓励制作方便易取的套餐,方便即取即走,减少人员等餐排队的时间。

7、

每天对加工售卖区域、就餐区域、保洁设施、人员通道等进行消毒。保持加工区域和就餐区域的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并对空气过滤装置进行清洁消毒。疫情解除前停止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重新开启使用前应规范清洗和消毒。加强餐(饮)具的消毒,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

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

或采用有效氯含量为250mg/L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应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8、

上一篇:门诊病历书写格式范文下一篇:民主评议党员小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