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时期思想论文

2022-05-02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土地革命时期思想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共产党开启独立探索中国革命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面对严峻的革命形势和党内的严重错误思想,毛泽东意识到加强党建设的重要性。

土地革命时期思想论文 篇1:

论毛泽东土地革命时期的新闻思想

[摘 要]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思想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根据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对党和红军的新闻宣传提出了具有现实指导性和理论创新性的思想。其主要内容有:武装斗争与新闻宣传并重的思想;报纸是一切工作之武器的思想;在新闻业务上,密切联系群众生活、增强内容的吸引力、维护真实严禁扯谎、消息中不排除议论,语言文字浅白通俗等等。这些思想在当时对党和红军报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今天的新闻事业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新闻思想;土地革命战争;宣传

[文献标识码]A

[

作者:徐新平

土地革命时期思想论文 篇2: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初步形成

摘 要: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共产党开启独立探索中国革命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面对严峻的革命形势和党内的严重错误思想,毛泽东意识到加强党建设的重要性。毛泽东在吸取马列主义党建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较为全面地提出了特定历史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方面的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党建思想,可以说,土地革命时期是毛泽东党建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

关键词: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

一、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初步形成的背景

(一)严峻的革命形势要求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1924-1927年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反帝、反军阀统治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革命势力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在北伐战争迅速向全国发展时,革命内部突然出现了分裂。特别是北伐战争后,蒋介石信心高涨,在帝国主义的蛊惑下,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导致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第一次合作破灭。两次反革命政变,不仅使共产党人遭到残酷迫害,还使革命事业遭到严重打击,党组织受到巨大的破坏。这两场政变严重摧残了大革命事业,导致大革命逐步走向失败。大革命的失败沉重打击了党内人员的革命热情,动摇了党内人员对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信心,革命事业逐渐陷入低潮。

大革命时期,共产党正处于处于幼年时期,没有关于建设党和领导革命的经验,也没有独立领导革命的能力。正是由于党内经验不足、理论水平不高,只能依赖共产国际的指导,导致党犯了右倾错误,造成了大革命的失败。大革命的失败,让中国共产党意识到依靠国民党完成革命事业是不可能的,党必须独立自主地领导革命人民完成革命事业。这一艰巨的任务和严峻的革命形势,使毛泽东意识到,中国共产党要独立地领导革命,必须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增强党的独立性、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要求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1927年后,革命的重心从城市逐渐转移到农村。为了壮大革命队伍,党员入党条件相对放宽松。随着革命队伍的不断壮大,除了农民,还有许多小资产阶级加入共产党,这时党内不仅包括了无产阶级,还包括了部分非无产阶级。由于农民和部分小資产阶级占据党组织的大部分成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比起知识分子来说普遍偏低,再加上当时党为了扩军,放宽了党员的入党条件,这些造成了党员理论素养普遍偏低的情况。土地革命时期,革命的重心又放在土地斗争上,极度忽视党的思想建设和党员的思想教育,造成了党内种种错误思想的存在和发展。这些错误思想的泛滥,已经对党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客观上要求必须对积极分子严格要求、对党员干部严厉教育,必须重视起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这为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党内基础。

二、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建设方面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出现的流寇思想、极端民主化、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等错误思想,严重影响了革命的顺利推进,对党内的团结和革命的前途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从而毛泽东开始重视起党的思想建设来。他提出:"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教育问题"[1]。

毛泽东对这些错误思想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了纠正的办法。针对党内盛行的流寇思想,他指出,要肃清流寇思想,加强全体党员的反流氓意识教育,提高党员素质,还要积极争取一些先进分子加入红军,以从根源上纠正流寇思想。毛泽东认为主观主义容易造成党内的纠纷,破坏党内关系,最终分裂党的组织。对此,他提出纠正办法:一要教育党员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地分析问题,避免个人的主观主义;二要使党员同志重视实际调查,看待问题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三开展批评需要讲证据。针对教条主义错误,毛泽东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注重实际,必须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理论学习。对于党内存在的极端民主主义、个人主义等其他错误思想,毛泽东在《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也给出了纠正办法。

(二)组织建设方面

土地革命时期,党的组织方面的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时期。主要是民主集中制在党内难以实行和党员质量太差、组织太松懈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对红军的领导和红军的执行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此,毛泽东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上,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针对个人领导和党的领导的争议问题,毛泽东肯定了党在红军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强调要“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他指出,全党要绝对服从中央,下级要绝对服从上级,各级领导机关作出决策时要听取下级和民众的意见。

二是党员队伍建设。组织建设中,党员队伍建设是基础。为了做好党的组织建设,毛泽东提出要重视党员质量问题。1928年10月,毛泽东对湘赣边界的党组织进行整顿。他指出,除了思想教育,还要在组织上对党员进行整顿:严格限制党员成分,把赌钱、打牌、贪污腐化等品行不好的党员清洗出党组织;对于有严重问题的党组织,应予以解散;发展和吸收思想进步的工农优秀分子入党[2]。针对党员加入太随意、许多不符合党员资格的人入党拉低党员队伍质量的问题,他强调要严格把控入党条件,对新入党分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制定了明确规定,并且要求入党程序必须规范化。

三是重视各级党组织的作用。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就提出要在部队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他认为各级党组织要自觉担负起教育同志、组织支部开会、各项议程具体化等重大任务,使党支部会议具有重要意义。在《组织问题决议案提纲》中,他还提出要重视党支部的作用,支部要有自己的组织和计划,要有正常的支部生活,充分发挥在群众中的党团作用。

(三)纪律建设方面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出现了一些破坏纪律、违反规范的行为。此时,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这些破坏纪律、违反规范的行为就容易把民心推向我们党的对立面。毛泽东及时察觉到了党内纪律松散的危害性,针对土地革命时期出现的各种纪律问题,对红四军党内的纪律进行了多次整顿,提出了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意见。

秋收起义时,毛泽东就提出,部队对待群众要和气,不准骂人打人等。1927年10月,毛泽东又提出“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3]三大纪律。1928年3月,红军党内存在受左倾盲动主义影响违反纪律的现象,毛泽东再次对部队进行纪律教育,增加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借东西要还,损东西要赔”[4]。1929年,在六项注意的基础上,毛泽东又增加了“洗澡避女人”“不搜俘虏腰包”。除了进行纪律教育和纪律规定,毛泽东还修改了旧的不合适的惩罚条例。1931年12月,毛泽东提出,捉人苦打成招的行为是错误的,必须废除肉刑,采用其他的有效方法。1933年12月,毛泽东针对红军中常有人逃跑的问题,又提出了新的纪律要求:拖枪逃跑的士兵全部就地枪决;组织士兵一起逃跑的人公审后枪决;三番五次逃跑、造谣的士兵至少处以有期徒刑;对于觉悟低的个人逃跑者,政府要加强宣传让他们自愿归队。

(四)作风建设

土地革命时期,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党内的作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毛泽东特别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他认为党的作风建设可以加强和弘扬党内的优良作风,及时发现和改正党内的不良之风。在毛泽东的教育和带领下,土地革命时期全体党员干部逐渐形成了求真务实、清正廉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毛泽东的求真务实从他十分注重社会调查就可以看出。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多次进行社会调查,比较详细的调查就是长冈乡和才溪乡调查。毛泽东基于对长冈乡和才溪乡的详细调查,结合苏区的实际情况,写下《乡苏怎样工作》,为乡苏建设提供了可用的范本。毛泽东不仅自己注重实际,还要求全党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克服本本主义错误,形成求真务实的良好工作作风。

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十分反对贪污。他提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任何缴获品都要交公。在外调研外宿时,他也时刻不忘交上食宿费,不肯占党和人民一点便宜。在毛泽东的影响下,干部们形成了清正廉洁的良好风气。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土地革命时期,由于长期处于战争年代,物资极其匮乏。毛泽东提出要为战争节省每一个铜板。他和苏区干部们脚穿草鞋,自带干粮,还带头每天少吃一餐,节省粮食支援前线。在他的带领下,党内形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作风。

三、土地革命時期毛泽东党建思想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一)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是马列主义党建思想中国化的重要阶段

毛泽东在对马列主义党建思想的继承基础上,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情况,对马列主义党建思想进行了发展和创新。一是思想建设方面。针对党内出现的党组织质量问题,他对入党分子的思想提出了要求。1929年,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提出,积极分子入党必须政治观念正确,有牺牲精神。在这基础上,1942年,毛泽东正式提出了思想入党的问题,他说:“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5]。他认为这种情况,对党的纯洁性有不良影响,要求党员更要从思想上向党组织靠拢。这是第一次提出要把组织入党与思想入党有机统一起来,是毛泽东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实际问题,对马列主义党建思想的发展。二是组织建设方面,针对当时党内出现的问题,毛泽东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实现了党对军队的领导。这是毛泽东为了确保党组织在部队中起到领导的战斗堡垒作用,对马列主义党建思想的一个创新。大大增强了红军队伍的战斗力和向心力。三是作风建设方面。土地革命时期,经济落后,吃不饱穿不暖,中国共产党的生活十分艰苦。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无产阶级政党所具备的优良作风外,毛泽东认为共产党人在这种环境下更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一优良的生活作风,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良传统的继承,是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中最独特的内容。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党的建设过程中,不断践行马列主义党建思想,在掌握无产阶级建党理论的同时,他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的建党理论。这一时期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也是马列主义党建思想中国化的重要阶段。

(二)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是新时代加强党建设的宝贵财富

准确把握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党建思想,不仅有利于掌握土地革命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党建设的主要内容,而且可以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借鉴意义,是新时代加强党建设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把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放到新的历史条件下去研究,不断与时俱进,从中得到新时代党建设的新启示:

一是要重视党员的思想教育。新时期,要持续对党员进行阶段性思想教育,不断用科学理论持续武装全党,党员干部要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新时代的各种先进理论,不断提高自身思想理论水平,进行自我完善。

二是做党建工作必须具有针对性。土地革命时期,大部分党员都是农民,还有部分小资产阶级,毛泽东认真分析了党员各组成部分的性质和特征,有针对性开展地党建工作。在新时代,学生、老师、工人、农民等等都可以成为共产党员,而他们的特征各不相同,各个党组织就应该根据组织内党员的特性开展党建工作。比如针对学生,他们大多独立思考能力强,容易出现集体意识淡薄的情况,这种情况就必须要增强集体主义教育。

三是新时代要强化纪律建设。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一直强调党的纪律问题,针对当时党内出现的纪律问题,他及时进行纪律规范的补充和调整,并且因时因地地对党内进行思想教育,以实现党的良好纪律。新时代党内出现的许多新状况,要求必须强化纪律建设,进一步完善党纪党规。要把纪律落实到党的方方面面,针对新时代党内出现的各种纪律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处理,实现全面从严治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90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53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2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35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75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成都 610500

作者:钟霞玉

土地革命时期思想论文 篇3: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农村党建思想研究

摘要: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了多篇重要的讲话、意在探讨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农村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无产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建设本阶级的革命政党。毛泽东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列宁主义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土地革命战争中遇到的新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逐步由城市转向农村,开始了创建工农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进行武装斗争的过程中建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遇到的新问题,在这种全新的环境里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村;党建思想

土地革命时期,一大批农民先进分子的涌现,使红军和根据地增加了大量农民出身的党员。为了领导全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中国共产党必须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有效应对和妥善解决革命中的问题的能力。毛泽东这一时期主要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个方面来加强党的建设。

一、从思想建设方面

从思想上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大理论创新,如何把中国共产党建成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新课题,他需要联系中国的实际,进行独立的探索。

(一)思想建设方面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主要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为了得出解决党内思想建设方面现存问题的有效对策,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为了克服红军第四军中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毛泽东在1929年明确指出:“四军党内种种不正确思想的来源。其次,是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也是使这些不正确的思想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这是从总体上来分析这些非无产阶级思想产生的原因。最后,党内错误的思想意识之所以不断涌现,既同党的领导机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得不够紧密相连,也与部分党员自身的素质偏低密切相关。

(二)思想建设方面现存问题的严重危害性

在1929年12月,毛澤东针对当时红军第四军党内的错误思想强调指出: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的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的。”1937年7月,毛泽东在《实践论》这篇重要的哲学著作中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更深入地批判了当时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错误思想,更全面地分析了其对中国革命事业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三)解决党的思想建设方面现存问题的对策

在对党的思想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后,毛泽东也给出了针对性很强的解决对策。在1929年,毛泽东针对盲动主义这一思想问题明确指出:“盲动主义的社会来源是流氓无产者的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综合。纠正的方法:从思想上加强党的建设,肃清盲动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在实际情况的调查中,毛泽东特别强调了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针对调查的最终目的,毛泽东所给出的有效解决党内思想建设问题的对策的比较,要想真正解决党内思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既离不开对全体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也离不开全体党员对当时中国实际状况把握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二、组织建设方面

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党的建设,完成党的任务的组织保证,早在《古田会议决议》强调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党的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组织建设方面原因分析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就明确地指出,在根据地党的组织建设中,存在着地方主义、土客籍、投机分子的反水、党的领导机关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容易导致党内出现四分五裂、组织纪律涣散的问题。对此,他认为,只有通过实际的斗争、内部的教育、入党资格的审查等措施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党内的团结,并从整体上提升党领导土地革命斗争的能力和水平。

(二)组织建设方面现存问题的严重危害性

由于党员的急剧发展,农民党员大量增加,党的基层组织出现许多新问题,突击发展党员,出现了“乡中党的”组织在南方虽发展,但多半是群众组织,有时一县克发展到数千数万党员,有时一个也没有”的现象。党员队伍虽然扩大了,但是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加强组织建设的对策

一是探讨了组织建设中的干部问题。在这一点上,毛泽东明确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在一个四亿五千万人的中国里面,进行历史上空前的大革命,如果领导者是一个狭隘的小团体是不行的,党内仅有一些委琐不识大体、没有远见、没有能力的领袖和干部也是不行的。”这是对干部队伍建设重要性的深刻阐发。二是探讨了党内的民主集中制问题。毛泽东指出:“要党有力量,依靠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去发动全党的积极性。在反动和内战时期,集中制表现得多一些。在新时期,集中制应该密切联系于民主制。用民主制的实行,发挥全党的积极性。”三是建立建全农村的基层党组织。鉴于红军党的组织存在着“松懈问题”,为了建全党的基层组织,提高党的战斗力,《决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和“红军原有的小组编制法,即干部分子与劳动分子的混合编制法”,同事时要求各级党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组织活动。

三、作风建设方面

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党的组织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加强作风建设方面原因分析

在党的建设中,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党建思想中也涵盖了作风建设方面的内容。如他在1937年5月就曾对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问题进行了阐述:“这些人不要自私自利,不要个人英雄主义和风头主义,不要懒惰和消极性,不要自高自大的宗派主义,他们是大公无私的民族的阶级的英雄,这就是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党的领袖应该有的性格和作风”。

(二)作风建设方面现存问题的严重危害性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向农村,党员成分多数来自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官僚主义作风、混进党内的投机分子,干部贪污浪费等现象严重侵蚀党的纯洁性是党的纯洁性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作风纯洁,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三)解决作风建设方面现存问题的对策

作风纯洁是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作风纯洁,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因此,在土地革命时期,为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确保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作风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培育了实事求是思想作风;2.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作风;3.争创第一的工作作风;4.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这些做法和取得的经验不仅直接推动了党的优良作风的最终形成,而且对当前党的作风纯洁建设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刘明明(1992-),女,湖北广水人,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刘明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复杂网络数据挖掘论文下一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