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八大环境污染事件

2023-03-31

第一篇:世界八大环境污染事件

世界环境污染八大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事件

主要污染物:烟尘及二氧化硫

中毒情况:几千人中毒,60人死亡

发生时间及地点:1930年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 致害原因:二氧化硫进入肺部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物:光化学烟雾

中毒情况:大多数居民患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 发生时间及地点:1943年5—10月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

致害原因:石油工业排出的废气和汽车尾气在强大阳光作用下产生的光化学烟雾 多诺拉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物:烟雾及二氧化硫

中毒情况:四天内43%的居民患病,20余人死亡 发生时间及地点:1948年10月发生在美国多诺拉镇

致害原因: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硫化物附着在烟尘上,被人吸入肺部

伦敦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物:烟尘及二氧化硫 中毒情况:四天内死亡4000人

发生时间及地点: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伦敦 致害原因:硫化物和烟尘生成气溶胶被人吸入肺部

水俣事件

主 要 污 染 物:甲基汞

中毒情况:截至1972年有近200人患病,50余人死亡,20多个婴二生出来神经受损

发生时间及地点:1953年—1961年发生在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俣镇 致害原因:工厂含甲基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使海鱼体内含甲基汞,当地居民食鱼而中毒 四日事件

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煤尘等

中毒情况:500多人患哮喘病,有30余人死亡 发生时间及地点:1955年发生在日本四日市 致害原因:烟尘及二氧化硫被人吸入肺部

米糠油事件

主要污染物:多氯联苯

中毒情况:受害者达万人以上,死亡近20人

发生时间及地点:1968年发生在日本九州爱知县等23个县府 致害原因: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 富山事件 (骨痛病)

主要污染物:镉

中毒情况:截至1968年有300人患病,有100多人死亡 发生时间及地点:1931年—1975年发生在日本富士县神通川流域 致害原因:食用含镉的米和水

第二篇: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四日市事件

日本四日市是一个以“石油联合企业”为主的城市。1955年以来,四日市由于工业迅速发展,每年排到大气中的粉尘和二氧化硫总量达13万吨,使这个城市终年烟雾迷漫。这些有害气体吸入人的肺内,使人患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病、肺气肿及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称为“四日市气喘病”。截止1972年,日本全国“四日市气喘病”患者高达6376年。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在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分布着三个钢铁厂、四个玻璃厂、三个炼锌厂和炼焦、硫酸、化肥等许多工厂。1930年12月初,在这两岸耸立着90米高山的峡谷地带,由于出现了大气逆温层,使河谷被浓雾覆盖,上述工厂排到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被封闭在逆温层下,浓度急剧增加,造成大气污染事件。一周内,有几千人受害发病,60人死亡,为平时同期死亡人数的10.5倍。同时,家畜也有许多死亡。发病症状是流泪、喉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从尸体解剖发现了支气管粘膜的刺激和充血症状,证实了刺激性化学物质损害呼吸道内壁是致死的原因。1931年在关于此次事件的报告中,推断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为25~100毫克/立方米(9.6~38.4ppm)。这一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和几种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协同危害作用。

水俣事件

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地区自1953年以来,经常发现生怪病的人。病人开始为全身麻木、口齿不清、步态不稳,进而耳聋失明,最后精神失常,高叫而死。病人越来越多,并出现“自杀猫”,“自杀狗”等怪现象。截至195年1月,受害人数达1004人,死亡206人。后来秘密揭开:当地某工厂排出的含汞类的废水污染了水俣湾,人吃了含汞的鱼后,患了中枢神经甲基汞中毒症,导致中毒死亡。

伦敦烟雾事件 英国首都伦敦位于泰晤斯河开阔河谷之中。1952年12月5日至9日,伦敦上空出现无风状态和60~150米的低空逆温层,使从家庭和工厂排出的燃煤烟尘被封闭在低空,结果导致4000人死亡的严重空气污染事件,这次事件死亡人数相当于1866年霍乱中死亡的人数。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在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分布着三个钢铁厂、四个玻璃厂、三个炼锌厂和炼焦、硫酸、化肥等许多工厂。1930年12月初,在这两岸耸立着90米高山的峡谷地带,由于出现了大气逆温层,使河谷被浓雾覆盖,上述工厂排到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被封闭在逆温层下,浓度急剧增加,造成大气污染事件。一周内,有几千人受害发病,60人死亡,为平时同期死亡人数的10.5倍。同时,家畜也有许多死亡。发病症状是流泪、喉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从尸体解剖发现了支气管粘膜的刺激和充血症状,证实了刺激性化学物质损害呼吸道内壁是致死的原因。1931年在关于此次事件的报告中,推断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为25~100毫克/立方米(9.6~38.4ppm)。这一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和几种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协同危害作用。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洛杉矶因光化学烟雾引起的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人数达到400多人,这是最早出现的由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

英国首都伦敦位于泰晤斯河开阔河谷之中。1952年12月5日至9日,伦敦上空出现无风状态和60~150米的低空逆温层,使从家庭和工厂排出的燃煤烟尘被封闭在低空,结果导致4000人死亡的严重空气污染事件,这次事件死亡人数相当于1866年霍乱中死亡的人数。 水俣事件

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地区自1953年以来,经常发现生怪病的人。病人开始为全身麻木、口齿不清、步态不稳,进而耳聋失明,最后精神失常,高叫而死。病人越来越多,并出现“自杀猫”,“自杀狗”等怪现象。截至195年1月,受害人数达1004人,死亡206人。后来秘密揭开:当地某工厂排出的含汞类的废水污染了水俣湾,人吃了含汞的鱼后,患了中枢神经甲基汞中毒症,导致中毒死亡。 多诺拉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该镇处于河谷,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报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30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死亡17人。 四日市事件

日本四日市是一个以“石油联合企业”为主的城市。1955年以来,四日市由于工业迅速发展,每年排到大气中的粉尘和二氧化硫总量达13万吨,使这个城市终年烟雾迷漫。这些有害气体吸入人的肺内,使人患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病、肺气肿及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称为“四日市气喘病”。截止1972年,日本全国“四日市气喘病”患者高达6376年。 米糠油事件

1968年3月 日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 生产米糠油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400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过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实际受害者约13000人。 痛痛病事件

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1963年至1979年3 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睡岗坠入离心机致死

惨祸发生在辽宁省营口市营口化工厂成品脱水岗位。当日凌晨3点20分,脱水岗位1名化工作业工在操作离心机时,双手扶着设备外壳打瞌睡。不慎将一只手伸入转鼓一外壳之间,随之身体被拽入转鼓内,旋转数圈后,甩出3米远,当即死亡。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离心机操作人员违反原化工部颁发的《安全生产禁令》,上班睡岗。“禁令”中生产区内十四条不准的第四条规定:“上班时间,不准睡岗„„”。针对这一事故,要采取如下两条防范措施:

1.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禁令》 2. 保证倒班职工的休息,严格劳动纪律。

2、盲目操作 汽轮机飞车

1991年2月28日13时25分,上海高桥石化公司热电厂发生4#机组重大设备机械飞车事故。造成4#汽轮机、发电机严重损坏,部分厂房房顶被掀。直接经济损失293.15万元。 2月25日,热电厂按计划决定4#机组滑参数停机。在滑过程中发现调整系统故障,经检修部门到现场处理,无法消除。当时煤粉仓粉料已处于低位,操作工打掉危急保安器停机。由于汽源倒流,汽轮机超速,发生飞车。

事故原因这次4#机损坏原因是超速飞车。超速原因主要是在打掉危急保安器后,自动主汽门自动关闭,其副触点接通,联锁发电机主油开关跳闸,使发动机解列后,热网蒸汽从抽气口倒回作功,加速汽轮机转速,直至飞车。 (1)操作原因。这次停机是在中压油动机关闭后开不开,停机减负荷时卡在7000KW以及高压油动门晃动和调速汽门故障等多种不利情况下,未能进行仪表分析,就盲目操作,操作人员把正常停机操作改为故障操作,立即打掉危急保安器。操作非常混乱,未按岗位责任制、监护制度和复诵制度执行,正、副班长代替司机操作,在未确定机4/汽51关闭及负荷到零时情况下即打掉危急保安器,导致飞车。

(2)设备原因。中压油动机调门关到零后开不出来,使机4/汽51阀门不能及时关闭。按常规应先开足中压油动机调门,再关机4/汽51阀门了;抽汽阀从结构上看是一个逆止 阀,这次事故中未能及时关闭,致使蒸汽倒流造成飞车;机 组在运行中经常存在调速系统晃动;机组没有规定逆止的全关时间,制造厂也没有试验报告,因此保护不可靠,关闭机4/汽51阀门的电动接触器自保接触点失灵。

教训

(1)电厂对抽气阀联锁保护防止飞车措施认识不足,该保护未能投用。

(2)操作规程不够科学,有些规定较模糊、不明确;本不应该采取紧急停机操作。 (3)制度执行不严,各自操作,没有统一指挥。

(4)设备管理存在问题,大修后中压油动机旋转隔板没有整定;蒸汽流量表卡死;机4/汽51阀门红色指示灯已坏,没能及时修复。

工伤保险有关政策

实行企业员工工伤保险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和工伤后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分散工伤风险,促进工伤预防和安全生产。现在就工伤保险有关问题解答如下:

一、工伤保险认定范围

有下列情形之一负伤、致残或死亡的,认定为工伤保险范围内工伤:

1、从事本单位日常生产、工作或单位临时指定的工作,或在紧急情况下未经单位指定从事有益于本单位工作的;

2、经本单位安排或同意,从事与本单位有关的科学实验、发明创造和技术改进工作的;

3、从事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活动的;

4、在生产、工作环境中因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物质而患职业病或职业中毒的;

5、因履行职责遭致人身伤害的;

6、因工(公)、因战致残者和领取定期伤残抚恤金者旧伤复发的,或经县级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因工(公)因战残者旧伤复发而死亡的;

7、因公外出期间,发生无本人责任或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伤害的,或因其他意外事故遭受伤害或失踪的,或因突出疾病造成死亡或经第一次抢救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8、在生产、工作的时间和区域内,遭受意外事故伤害的或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经第一次抢救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9、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途中,发生无本人责任或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遭受伤害的,或因本人不可抗力因素遭受意外伤害的;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有以下情形造成负伤、致残或死亡的,不能认定为工伤:

1、违法或犯罪;

2、自杀或自残;

3、斗殴;

4、酗酒;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工伤报告和认定要求

工伤事故发生后,企业必须在48小时内以口头形式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管理机构,7日内形成书面报告上报。预期不报或迟报的,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相应待遇。劳动行政部门接到工伤事故报告后,组织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调查取证,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因此工伤报告必须及时、实事求是,决不能隐瞒不报,既要对负伤者负责,又要保证公司利益不受损失。

 前车之鉴

安全事故警示录

1、[冲氟里昂拔电源引起爆炸]——2000年10月5日,南京一设备制造厂向空调机补充氟里昂,此时一操作人员去拔电源,插头冒出火花点燃氟里昂突然燃烧,管子猛烈爆炸,造成1死4伤的重大事故。

2、[切割油桶不当酿发爆炸]——2000年10月6日,长春一企业孟某手持割枪切割柴油桶,因桶内残留一些柴油,在切割时当即发生爆炸,伤2人。

3、[盐酸管道技改时发生爆炸]——2000年9月13日下午,四川省某树脂长在盐酸管道改造施工中,梁某在玻璃钢储罐(¢5米×8米)顶部进行塑焊作业时发生爆炸,罐盖炸飞10多米,2人死亡。

4、[硫化罐爆炸事故]——1978年1月20日21:52,平湖橡胶一厂改装硫化罐时,没有按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就开始用蒸汽试压,当气压升到3kg/cm2, 发现硫化盖上盘根漏气,当即停止更换盘根,在用6kg/cm2试压,发现局部漏气。技术员认为气压达到工艺要求并装入200kg 胶料继续试压,当温度达到160℃、气压为6.5kg/cm2时,罐体发生爆炸,当场炸死5人。事故原因:一是硫化罐改造时,没有经过计算,盲目将罐盖的螺栓从20只改为10只,不能承受工艺要求的压力,引起螺栓断裂爆炸;二是硫化罐焊接质量差。

5、[操作不当液氯钢瓶发生爆炸]——1979年9月7日,温州电化厂一只容积为415升、充装量0.5吨的液氯钢瓶发生猛烈爆炸,碎片又撞击其它钢瓶又导致4只钢瓶爆炸,5只钢瓶被击穿,另有13只钢瓶被击伤产生严重变形,40米高的冲天气浪将414平米钢筋混凝土厂房全部摧毁,周围280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爆炸后共泄10.2吨液氯,扩散后波及7.35平方公里面积,事故造成59人死亡,779人住院治疗,420人门诊治疗,直接经济损失630000元。事故原因是钢瓶在充装前残留氯化石蜡,后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发生爆炸,可见对钢瓶的使用和灌装过程的管理混乱是主要原因。

6、[合成氨厂压缩机爆炸事故]——1981年5月15日,衢化公司油化气车间2号油气化炉停车检修,下午检修完毕投油开炉,变换气合格,送7号压缩机,按工序送铜洗工段,铜洗气体合格后送合成。当打开配氮阀约5分钟后,合成车间即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3人重伤,10人轻伤,经济损失400万元。事故原因是水洗液中含氧量超标,高达5%--11.5%(正常生产要求低于0.2%),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体而引起爆炸。造成水洗气中混入氧气的原因是在2号油气化炉停车检修完毕后,进行最后一次充氮,准备投油时,当班操作人员忘记关掉二只充氮阀门,造成氧蒸汽倒入氮气总管,使氧气进入水洗系统及7号压缩机,因而导致系统爆炸事故。

7、[起升限位失效 吊钩落下砸人]——2000年8月12日,河南省安阳市一单位发生一起双梁桥式起重机因上限位失效,吊钩严重冲顶,崩断钢丝绳后吊钩坠落,直接砸到地面工作人员头部致人死亡的事故。事故原因一是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失效,国家标准GB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规定:起重机械必须设置起升极限位置限制器,以防止吊钩过卷扬,避免发生拉断钢丝绳、吊钩重物坠落、挤碎滑轮等事故,要求吊钩滑轮升起距起重机构架30cm时,能自动切断电动机电源而停止;二是起重机操作人员无安全技术专业知识违章作业,明知吊钩有故障继续操作作业造成事故;三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欠缺,对起重机械未按规定进行年检,作业人员也未参加技术培训考核,无上岗证。地面人员未戴安全帽,指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8、[北仑发电厂锅炉爆炸事故]——1993年3月14日,北仑发电1号机组锅炉发生特大炉膛爆炸,死23人,伤24人(重伤8人),直接经济损失778万元,影响生产132天,少发电14亿度。事故主要原因是锅炉严重结渣,结渣造成的静载加上随机落渣造成的动载致使冷灰斗局部失稳,落渣入水产生的水汽进入炉膛,在高温堆渣的加热下升温、膨胀,使炉膛压力上升,造成冷灰斗局部塌陷、水冷壁管撕裂,炉膛内压力大增,发生这起机械—热力破坏爆炸事故。

 安全大家谈

安全无小事

现今众多事故损失大、影响大、震动也大。但分析起事故原因来,都是一些小事。一些非常容易被人忽视的小问题却造成了大事故。如震惊全国的河南焦作天堂音像俱乐部的大火,一夜之间吞噬了74条生命,调查结果原来是一包间的石英加热器使用过久发热,引燃了周围的易燃物所致;另一件是山东青州丰旭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发生大火,38人丧生,事故原因仅是因为加工车间封口包装工段吊顶内的日光灯镇流器发热,烤着了聚氨酯保温材料。

这二起事故都是因为小事导致了大火,造成了如此灾难,教训何其惨痛!然而这个经验教训,不少人却没有真正引起重视。像“人走灯灭”、“下班关窗锁门”等等都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谁认真去做,一丝不苟去抓,却会被人讥之为“小题大做”。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对安全工作来说更是如此,安全无小事,切记!

什么是事故隐患,什么是重大危险源,二者的区别在哪里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要的意义。1995年原劳动部颁布了《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对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组织管理、整改等要求作了具体规定。

重大事故隐患与重大危险源的概念与构成要素。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第三篇: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

1、 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几千人患呼吸道疾病,许多家禽死亡。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这是本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2、 多诺拉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 地处河谷,工厂林立,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报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至30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全城14000人中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死亡17人。

3、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

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该市三面环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100吨,向大气排放1000多吨碳氢(CH)化合物,300多吨氮氧(NOx)化合物,700多吨一氧化碳(CO)。汽车排出的废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淡蓝色光化学烟雾,刺激人的眼、鼻、喉,引起眼病、喉炎和头痛。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使400多位65岁以上的老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红眼病。

4、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市

12月5至8日,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飞机被迫取消航班,汽车即便白天行驶也须打开车灯,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2个月后,又有8O00多人陆续丧生。

5、四日市哮喘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

本四日市位于日本东部伊势湾海岸,由于交通方便,自1955年第一座炼油厂建成后,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石油联合企业城”。石油化工业和工业燃烧重油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了大气,天空终年烟雾弥漫,全市平均每月每平方千米降尘量为14吨(最多达30吨),大气二氧化硫含量浓度超过标准5—6倍,大气中烟雾厚达500米,其中漂浮着多种有毒有害气体和金属粉尘,很多人出现头疼、咽喉疼、眼睛疼、呕吐等症状,患哮喘病的人剧增。1964年,该市有3无烟雾不散,致使一些哮喘病患者痛苦死去。1967年,又有一些哮喘病患者因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而自杀。1970年,哮喘病患者人数达500多人。1972年,达817人,死亡10余人。到1979年10月底,确认患有大气污染性疾病的患者人数为775491人。

6、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日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

1968年日本九州爱知县一个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在脱臭工艺中使用的热载体多氯联苯,造成食物油污染。由于当时把被污染了的米糠油中的黑油用去做鸡饲料,造成了九州、四国等地区的几十万只鸡中毒死亡的事件。随后的6月至10月,日本福岛县先后有4家13人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到九州大学附属医院求诊,病人初期症状是皮疹、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后期症状转为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等,重者会发生急性肝坏死、肝昏迷,以至死亡。在政府3个多月内的调查里,确诊325名患者(112家),平均每户2.9个患者,证实本病有明显家庭集中性。以后全国各地逐年增多(以福岗、长崎两县最多)。到1977年已死亡30余人。到1978年12月,日本有28个县正式承认1,684名患者(包括东京都、京都郡和大阪府)。

7、水俣病事件:

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位于水俣湾东部,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1949年起开始制造氯乙烯和醋酸乙烯,由于制造过程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大量的汞便随着未经处理的废水被排放到了水俣湾。这些汞被水生生物食用后在体内被转化成甲基汞(CH3HCl),又通过鱼虾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侵害脑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引起脑萎缩、小脑平衡系统被破坏等危害。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患病的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轻者口齿不清、步履瞒珊、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这就是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8、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

又称富山事件、骨痛病事件。日本富山县平原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成为从事铅、锌矿的开采、精炼及硫酸生产的大型矿山企业。然而在采矿过程及堆积的矿渣中产生的含有镉等重金属的废水却直接长期流入周围的环境中,在当地的水田土壤、河流底泥中产生了镉等重金属的沉淀堆积。镉通过稻米和饮水进入人体,首先引起肾脏障碍,逐渐导致软骨症,患者初发病时,腰、手、脚疼痛,以后疼通逐渐加剧,渐渐变成全身骨痛,行动困难,出现骨萎缩,骨弯曲,骨软化等症状,进而发生自然骨折。病人日夜卧床,不断喊痛,最后在疼痛中死去。从1931年到1968年,神通川平原地区被确诊患此病的人数为258人,其中死亡128人,至1977年12月又死亡79人。

第四篇:世界上闻名的八大公害事件

世界上闻名的"八大公害事件" 1〕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使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发生胸疼、咳嗽、流泪、咽痛、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许多家畜也纷纷死去,这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事件;

2〕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持续雾天,而这里却是硫酸厂、钢铁厂、炼锌厂的集中地,工厂排放的烟雾被封锁在山谷中,使6000人忽然发生眼痛、咽喉痛、流鼻涕、头痛、胸闷等不适,其中20人很快死亡。这次烟雾事件主要由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和金属微粒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了这些有害气体,以致酿成大灾。

3〕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伦敦城市上空高压,大雾笼罩,连日无风。而当时正值冬季大量燃煤取暖期,煤烟粉尘和湿气积聚在大气中,使许多城市居民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仅四天时间内死亡了4000多人,在之后的两个月时间内,又有8000人陆续死亡。这是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由燃煤引发的城市烟雾事件。

4〕1943年美国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从20世纪40年代起,已拥有大量汽车的美国洛杉矶城上空开始出现由光化学烟雾造成的黄色烟幕。它刺激人的眼睛、灼伤喉咙和肺部、引起胸闷等,还使植物大面积受害,松林枯死,柑橘减产。1955年,洛杉矶因光化学烟雾引起的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人数达到400多人,这是最早出现的由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

5〕1953年日本九州的熊本县水俣病事件:从1949年起,位于日本熊本县水俣镇的日本氮肥公司开始制造氯乙烯和醋酸乙烯。由于制造过程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大量的汞便随着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被排放到了水俣湾。1954年,水俣湾开始出现一种病因不明的怪病,叫"水俣病",患病的是猫和人,症状是步态不稳、抽搐、手足变形、神经失常、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经过近十年的分析,科学家才确认: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的汞是"水俣病"的起因。汞被水生生物食用后在体内被转化成甲基汞(CH3HCl),这种物质通过鱼虾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后,会侵害脑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引起脑萎缩、小脑平衡系统被破坏等多种危害,毒性极大。在日本,食用了水俣湾中被甲基汞污染的鱼虾人数达数十万。

6〕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19世纪80年代,日本富山县平原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实现现代化经营,成为从事铅、锌矿的开采、精炼及硫酸生产的大型矿山企业。然而在采矿过程及堆积的矿渣中产生的含有镉等重金属的废水却直接长期流入四周的环境中,在当地的水田土壤、河流底泥中产生了镉等重金属的沉淀堆积。镉通过稻米进入人体,首先引起肾脏障碍,逐渐导致软骨症,在妇女妊娠、哺乳、内分泌不协调、营养性钙不足等诱发原因存在的情况下,使妇女得上一种浑身剧烈疼痛的病,叫痛痛病,也叫骨痛病,重者全身多处骨折,在痛苦中死亡。从1931年到1968年,神通川平原地区被确诊患此病的人数为258人,其中死亡128人,至1977年12月又死亡79人。

7〕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55年日本第一座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在四日市上马,1958年在四日市海湾打的鱼开始出现有难闻的石油气味,使当地海产品的捕捞开始下降。1959年由昭石石油公司投资186亿日元的四日市炼油厂开始投产,四日市很快发展成为"石油联合企业城"。然而,石油冶炼产生的废气使当地天空终年烟雾弥漫,烟雾厚达500米,其中漂浮着多种有毒有害气体和金属粉尘,很多人出现头疼、咽喉疼、眼睛疼、呕吐等不适。从1960年起,当地患哮喘病的人数激增,一些哮喘病患者病甚至因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而自杀。到1979年10月底,当地确认患有大气污染性疾病的患者人数达775491人,典型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

8〕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日本九州爱知县一个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因治理不善,操作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在脱臭工艺中使用的热载体多氯联苯,造成食物油污染。由于当时把被污染了的米糠油中的黑油用去做鸡饲料,造成了九州、四国等地区的几十万只鸡中毒死亡的事件。随后九州大学附属医院陆续发现了因食用被多氯联苯污染的食物而得病的人。病人初期症状是皮疹、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后期症状转为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等,重者会发生急性肝坏死、肝昏迷,以至死亡。1978年,确诊患者人数累计达1684人。

例如尾气不是环境因素,尾气的排放才是环境因素。 相关方可以是团体,也可以是个人,分两类: ——收到组织环境绩效影响的相关方。如与该组织

第五篇:你知道世界上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吗

你知道世界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吗?

八大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事件。

1、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工业区处于狭窄的盆地中, 12月1~5日发生气温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2、多诺拉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

该镇处于河谷, 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报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30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死亡<17人。

3、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

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

4、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市

5~8日英国几乎全境为浓雾覆盖,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0人, 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3倍; 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2倍。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死亡是事件前一周同类人数的93倍。

5、四日市哮喘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

1955年以来,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1961年哮喘病发作, 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而自杀。1972年该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10多人。

6、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日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

生产米糠油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400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过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实际受害者约13000人。

7、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

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用毒鱼后受害。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8、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

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 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苏教版表内除法分一分下一篇:手机电池检验方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