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祝允明书学思想对当代书法创作的指导意义

2023-02-24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 书法创作的过程也是书者艺术能力和审美思想, 自然流露的过程。书法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瑰宝, 更是世界艺术殿堂的精华。中国历代文人墨客都对书法创作有着执着的情怀。明代祝允明作为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书法大师, 无论是在书法造诣, 还是在文学素养方面, 都独具一格。笔者认为, 深入研究祝允明在书法创作方面的书学思想, 对当代书法创作有着极为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明代祝允明简介

祝允明, 字希哲, 号枝山, 明朝长洲人。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 卒于嘉靖五年二十月二十七日。祝允明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 在书法创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与文徵明、王宠并称“吴门三家”, 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祝允明从小便聪慧过人, 而且家学渊博, 他五岁能书, 九岁的时候便可以自己作诗, 加上幼时博览群书, 为其诗文和书法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祝允明一生在行书、草书和楷书等方面都有着极为精湛的造诣。祝允明一生仕途较为坎坷曾经参加过五次乡试和七次会试。祝允明在正德九年上任广东兴宁县知县, 并于嘉靖元年转任为应天府通判。嘉靖六年, 祝允明因病去世享年67岁。

二、祝允明书学思想的确立以及对当代书法创作的指导意义

(一) 集众家之长的书学思想, 对当代书法创作的指导意义

祝允明书法有着明显的两个特征, 就是楷书精湛、草书奔放。祝允明书法即体现了李应祯书法和徐有贞书法的精髓, 又自成一家。从其传世的作品来看, 祝允明精于李应祯和徐有贞书法的欧、顔、颠、素之道。此外, 从祝允明的部分书画题跋和笔书中可以看出, 他还师承了张芝、韦诞、皇象、索靖以及孙过庭等众多书学名家。祝允明师承广泛, 集众所长, 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学岁月, 有着非常积极的学习和创新精神。祝允明中期的小楷作品, 有着明显的宋克小楷痕迹。尤其是祝允明晚期, 其书法变化出入, 风骨卓绝且天直飘逸。祝允明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其广集众意, 结已所长、学法渊源的书学思想。书法创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构思阶段和活动阶段。这两大阶段都与书学思想有着直接联系。书法创作的过程, 也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其成败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祝允明书法中所体现的集众家之长的书学思想, 折射了书法创作学习探求的思想境界, 同时也强调了书写的具体性。书法创作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为现代书法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在楷书创作方面, 能够集众家之长, 广泛学习, 精亦求精, 即能够形象提供笔法构成的真实感觉, 又不能阻碍个人境界思想的发挥空间。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 历代书法名人数不胜数, 流传于世的书法作品也是珍品备出, 能够做到集众家所长, 即是书法创作的成就体现, 也是尊重历史, 传承文化的第一原则。当代书学创作, 既要加强理论和技能方面的修养, 又要注重内在素养的提升, 博览众家, 集众家所长, 是提升个人内外素养的重要渠道。

(二) 出古成新的书学思想, 对当代书法创作的指导意义

祝允明的书体也涉猎广泛, 因此也形成了多样化的书法风格。总体来看, 祝允明在小楷、楷书、行楷、行书、行草等诸多书体上都颇有建树。通过分析其数量庞大、风格众多的书法作品, 可以从中探究出更加深刻的书学思想。以小楷为例, 祝允明的小楷主要师承于钟繇、王羲之和宋克。比如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中所藏的《前后出师表》, 就有着钟繇和王羲之小楷的影子。祝允明的小楷字形较为肥扁曲转, 间架结构也较宽, 这点可见祝允明不仅善于学习名家, 也善于创新发展。祝允明的楷书, 主要师承欧阳询和虞世南等书家, 有着明显的唐代遗风。比如《论书卷》的风格就比较靠近欧阳询, 其笔画较为硬挺且清瘦, 结构也较为匀称紧凑, 字体略长、行距较宽松。祝允明的行楷书主要吸取了赵孟頫的精华,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这种行楷的书体点画较为丰满, 舒展自然, 行距也较为宽松, 比如《正德兴宁县志序》, 虽然有着越孟頫书体的风格, 但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再比如其行楷作品《梦草记》, 笔画硬挺, 结构严谨, 从中虽然可以看出欧体风格, 但也融合了一些其他的书体形式, 可谓别具一格。

祝允明随性发挥, 信手拈来的行书作品, 更加突出的体现了其博采众长、出古成新的风格。任何艺术形式在创作过程中, 都应该根植于大的历史文化环境, 要站在艺术家的高度去思考、去创作。书法创作也是如此, 只有认真审视自身所处的创作环境, 对自己的创作水平与创作理念进行全面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 积极创新, 勇于探索, 才能创作出出色的书法作品。祝允明在书法创作方面的创新精神, 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了现实性的指导意义。学习祝允明出古成新的书学思想, 让我们刷新了对古人书法风格的理解, 且格调高深, 学术价值极高。要做到这一点, 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一种突破自身的创新。祝允明书学思想, 其价值不仅仅是创新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思想意境的问题, 将自身的思想情感与精神世界联系起来, 就是对艺术的最高尊重, 其创作出的作品才是最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如祝允明一样, 在书学思想上有了创新的体验, 也能赢得对艺术的全新认识, 进而赢得别人的认可。

(三) 个性鲜明的书学思想, 对当代书法创作的指导意义

祝允明除了在文学创作和书法创作方面的成就之外, 在题跋、笔记等方面也有比较显著的成就, 书学思想个性鲜明。比如《奴书订》和《书述》等等, 都是祝允明在书论方面的典型之作, 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窥见祝允明的书法理论与美学思想。祝允明个性鲜明的书学思想即是其书法实践的产物, 也不同程度受到了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在元明时期, 画坛开始流行将诗文与书画结合起来的书画形式, 这种书画形式也影响到了祝允明的书法创作和书学思想。一个时期的文人书画方式体现了当时文人们的共同审美追求和艺术倾向, 能够引起强烈的思想共鸣。明朝初期文坛流行起台阁体这种对功力比较重视而忽略个性的书法审美, 影响文坛很长一段时间, 到了明代中期, 台阁体已经成为书法艺术繁荣发展的强大阻力。因此, 当时文坛上出现了一批反对台阁体和八股文的复古派和反复古派。复古派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而反复古派则主张另辟蹊径, 创新求异。祝允明, 既反对不求创新、束缚个性的台阁体, 也不支持片面性太强, 不尊重晋唐书法传统的主张。祝允明认为晋唐书法贴能够让书者打下良好的基本功和扎实的书写能力。可见虽然祝允明积极学习各家所长, 但都是判断的继承, 即不全盘否定也不全盘照搬。祝允明在书学思想上, 勇于提出已见, 在实践方面能够身体力行, 能够将其自身的学识、阅历、修养与个性融入到书法创作当中, 其书学思想已经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人。

祝允明书法作品无论是从数量, 还是质量上, 都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 在整个书法历史长河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个性鲜明的书学思想是书法艺术生命形成的重要基础, 也是书法创作的基本依托。个性鲜明主要表现在对书写载体运用过程的审视, 以及对书法创作的审美及价值思考。用祝允明个性鲜明的书学思想来指导现代书法创作者书写过程。在书法创作过程中, 即尊重前辈, 又主张个性, 只有拥有自身的独特性, 才能自成一体, 才能发挥出个人光彩。个性鲜明的书学思想, 让当代书法创作, 无论是轻松自如, 还是精心模拟, 又或者是信手拓来, 都能够对创作者产生一种心灵的启迪和灵感的启发, 也能够让书学者印象深刻, 记忆犹新。

三、结论

祝允明书学思想打破了明代中期传统书学思想的束缚, 使书写更加规范, 且独具个性, 不仅让当代书法创作者在学习古人书法时更加深彻, 行神兼具, 同时也学习到了古代书家的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又不失个性勇于创新的书学精神。明代祝长明的书学思想正确引导了当代书法创作的书学方向。祝允明的文学修养深厚, 有着杰出的艺术成就, 书学思想鲜明。祝允明一生的书学成就得到了历代书家及学者的推崇, 同时也对当代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要:书法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门类, 当代书法创作不仅传承了我国古代众多书法大家的技艺精华, 也不同程度的进行了创新。祝允明作为中国明代著名的书法大家, 对当代书法创作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指导意义。本文具体分析了祝允明书学思想对当代书创作的指导意义, 从而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书法创作的思想精髓。

关键词:祝允明,书学思想,当代书法,创作

参考文献

[1] 吕金光.对当代书法创作的思考[J].中国书法, 2015 (23) :58-62.

[2] 刘元良.当代书法创作理论探索的困境与迷茫[J].四川戏剧, 2015 (6) :42-46.

[3] 韩邦山.当代书法创作的内容[J].品牌研究, 2015 (3) :92-93.

[4] 闫晓姣.论祝允明小楷书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 , 2015 (1) :90-9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形势下优化纳税服务的路径论文下一篇:移动平台下的手机游戏设计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