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园林艺术论文范文

2024-02-10

明代园林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明代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一个高峰,手工业生产也空前繁荣,在商业发展、海外贸易、文化艺术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商品包装也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并具备了造型别致、质朴典雅等鲜明的艺术特征,体现了明代包装的民族性、文化性和社会性,对现代包装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明代包装;美学特征;艺术风格

一、明代包装设计发展的繁荣程度

1、设计理论著作

明代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集大成时期,不仅各项艺术设计已经十分成熟精致,而且出现了一批总结中国古代设计成就和设计理论的著作。明代(公元1368—1644年)是漆工艺发展的黄金时期,隆庆年间(1567一1572年),著名漆工黄大成著作了《髹饰录》,它是一部总结中国古代髹漆工艺经验的巨著,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部古代漆工专著。全书分乾、坤两集,共18章、186条。内容包括制漆设备和工具、制漆要点、漆器装饰方法、漆器胎骨等。

2、设计机构

明果园厂是明代封建官营的漆器设计生产机构,以雕漆最有特色。明永乐、宣德时期,果园厂的雕漆保持了元代张成、杨茂雕漆“浑厚圆润,藏锋清晰,磨工大于雕工”的特点。园厂漆器的成就建立在民间基础之上,集中了天下最好的漆匠,皇家作坊,果园厂生产的漆器,反映了明代漆工艺的最高水平。

二、明代包装的美学特征

1、包装设计中绘画与技法相融

明代的市民阶层追崇文人画家,文人绘画对明代包装设计影响至深,明代士大夫的豪爽飘逸之情不仅在明代绘画中有较明显体现,在明代包装设计中也有渗透和反映。在明代各个工艺领域的包装设计中,明代文人风格具有不同程度的融入。比如剔红的装饰图案有花卉、山水、人物和花鸟等。以花卉为题材的作品,均以黄色素漆为地,其上直接雕刻花卉,一般是在盘内正中雕刻一朵硕大的花朵,四周缀以小花朵及含苞欲放的花蕾,主次分明,层次清晰。以山水为题材的作品,一般刻有3种不同形式的锦纹,以突出自然界的不同景物,天空以窄而细长的单线刻画,类似并联的回纹,犹如碧蓝的天空点缀着朵朵白云;水纹由流畅弯曲的线条组成,似流动不息的滚滚波浪;陆地由方格或斜方格作轮廓,格内刻八瓣形小花朵,似繁花遍地。这3种锦纹又分别简称为天锦、地锦、水锦,在不同的空间背景下,雕刻出楼阁、人物,以表现洒脱、超凡的文人士大夫形象为主。

2、包装设计品类繁多、做工精良

明代包装的工艺不仅有最负盛名的雕漆、铜胎掐丝珐琅、螺钿、百宝嵌等,还有对旧包装方法的完善和改进,比如瓷器的包装已采用衬垫、套装、捆扎等多项减缓磕碰的技术,技术上先进成熟了许多。明代漆器的品种,在宋元漆器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明代漆器最为发达的、制作量最多的是雕漆,其次是戗金彩漆、戗金漆、描金漆、填漆、螺钿漆、百宝嵌、款彩漆等。漆器包装因其制作复杂、做工精良,多用来收纳珍贵、精美之物。明定陵中就出土了大量盛放玉圭、佩饰、谥宝、凤冠等物的漆器包装。明代因佛教盛行,大量佛经都采用丝织物包裹的方式,并多用锦缎装裱封面,供僧人收藏念诵。另外“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独特的工艺品,明代景泰年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景泰蓝制作复杂,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为包装又增添了新的品类。

3、包装设计中较多体现文人情怀

纵观历史上的文人,可以看出来文人还是高人一等,而且有无比的优越性。文人有自己独立的精神追求和高洁姿态。从明代的包装工艺图案中发现这种明代文人绘画、书法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融入,融入的不仅是表象,更是文人士大夫追求“清雅”之物,清高出世的态度。比如在包装物上施以刻线,或以文字、象征文人精神的梅、兰、竹、菊以及文人绘画为装饰,风格质朴典雅,自然生动。

明代文人的风格与明代包装设计的审美特征融会贯通,具备较高的审美水平和高雅的文人气质,装饰细致大气、温润自然、超凡脱俗。

三、明代包装的艺术风格

明代的社会氛围、经济发展、政治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包装的风格,不同社会阶层审美的差异性使当时的包装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主要有宫廷风格、文人风格、市民风格、宗教风格等。

1、宫廷风格

宫廷风格的包装为了满足皇家及少数贵族阶级的权力及奢侈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形成的设计形态。因此,在造型上极其讲究,给人以端庄典雅、高贵华丽的感觉,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在色彩上,经常以黄色系、红色系为基础,搭配金色、墨绿色、棕色等,表现出皇家的贵族气质。在审美趣味上,信守平衡对称的古典美学法则,在装饰纹样上也是精致华丽。因皇家所需,在使用材料上不计成本,因此使用昂贵的材料和精湛的技艺,追求高超技艺的展示。宫廷风格的包装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设计水准。明代宫廷包装追求富丽华贵,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它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后世的传承奠定基石。

2、文人风格

明朝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欣赏群体和艺术从业者不断扩大,出现了“士大夫多好笔墨”的局面,从他们的文房器物中可反映当时的审美特点和思想风格。经过文化的积淀,明代文人的古雅风格已成为中国的传统美学,它强调简朴归真、追求内敛天然,探究内层本质,十分注重对清秀文雅涵蓄、端正庄重丰华的东方神韵的追求,而不过分注重外在形式。

体现文人风格的包装主要有文玩和书画包装,其包装追求简朴内敛,形制精巧,体现了文人不沾奢靡之气和高雅的艺术境界,包装功能和装饰作用浑然天成。

3、市民风格

明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受商品经济的影响,市民风格以物美价廉、朴素纯美的特点。市民风格根植于广大劳动人民和市民阶层,主要以简单实用、素雅质朴为主,以满足劳动者各方面的需求。

市民风格使用的材料通常是极易寻见的材料,比如竹、木、藤等廉价普及的材料。还具有易于加工、实用性强的特点,其造型简单,装饰朴素,为广大的市民阶层和小商贩所接受。手工艺人也都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但宫廷风格的手工匠人也有来自市民的能工巧匠,因此,市民风格有时也不乏精品存在。

4、宗教风格

在封建制社会里,宗教制约和规范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因此,在手工业时代设计艺术中出现了许多宗教艺术风格的事物。在君王的时代,宫廷风格和宗教风格是互为渗透的状态,是权力者用来宣传和传播宗教的途径。宗教设计艺术具有超常性、诱惑性、威慑性、痴迷性的基本特征,具体到包装来说,它的包装纹饰和内容一致,展现宗教的严肃性。为了表达皇室贵族对宗教的虔诚,其装饰富丽堂皇,宗教包装的设计必须摆脱世俗的影响,通过幻想、象征、表现的语言去完成宗教精神的物化。

四、结语

在社会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下,明代包装成就斐然,在制作上“巧而得体,精而合宜”,种类繁多,绚丽多彩,技艺精湛。不仅是我国包装设计史上璀璨的明珠,也是人类艺术设计的宝贵财富,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吸收、借鉴、运用的设计资源和理念。在包装设计的发展进程中,需要我们将民族性、文化性和社会性融为一体,传承传统包装设计的文化精髓,使我国的包装设计艺术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徐杰舜. 汉族风俗史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M]. 学林出版社, 2004,4.

[2] 李  翎, 王孔刚. 中国美术史纲[M]. 沈阳: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6.

[3] 曾景祥, 肖  禾. 包装设计研究[M]. 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

[4] 罗晓容.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 包装工程, 2008.

[5] 黄  静. 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J]. 包装工程, 2005.

[6] 彭会资. 民族民间美学[M]. 南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明代园林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在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史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分别具有的鲜明艺术特征而著称于世。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中西文化的结构、形态,以及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人们习惯于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审美追求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

1.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非常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中国古典园林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予以表现。

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自从文人参与园林设计以来,追求诗的涵义和画的构图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征。谢灵运、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曾自己经营园林。历代诗词歌赋中咏唱园林景物的佳句多不胜数。画家造园者更多,特别是明清时期,名园几乎全由画家布局;清朝许多皇家园林都由画师设计。园林的品题多采自著名的诗作,因而增加了它们的内涵力量;依画本设计布局使得园林的空间构图既富有自然趣味,又符合形式美的法度。

注重审美经验,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审美主体的能动性是造园艺术家的不懈追求。园林毕竟是人造的景物,不可能将自然美完全逼真地再现出来,其中的诗情画意,多半是人的审美经验的发挥,即所谓借景生情,情景交融。观赏者的文化素养越高,对园林美的领会越深。

创造无穷的空间效果是园林艺术设计特别注意要达到的目标。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私家园林面积都不大,而皇家宫苑又是私家园林的集锦。要表现出诗情画意的美学内涵需要某种连续委婉的曲线流动。为达此目的,必须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取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艺术,为了达到突破视觉局限,与天地融通的要求,在造园的过程中还非常强调借景。借景包含借入与屏出两个相反相成的部分。中国园林运用借景手法创造了许多著名的美的画面,如江苏无锡寄畅园借景锡山宝塔,北京颐和园画中游、鱼藻轩借景玉泉山和西山,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锤峰落照借景磬锤峰,等等,都是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

2.西方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等。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置人物雕塑和喷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

在园林布局上,黑格尔曾说:“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子,它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篱笆造成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的广厦。”西方古典园林无论在情趣上还是构图上和古典建筑所遵循的都是同一个原则。园林设计把建筑设计的手法、原则从室内搬到室外,两者除组合要素不同外,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综上所述,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追求严谨的理性。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这种思维习惯表现在审美上就是对称、均衡和秩序,而对称、均衡和秩序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的。“决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必须用数学的方法把它制定成永恒的、稳定的规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

3.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特征差异的根源

中西方园林在起源上有着根本不同的用途,又因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引起了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审美特征的不同发展趋向。

中国园林起源于公元11世纪的“苑囿”,所谓“苑囿”,就是“筑垣以设境界而于其中饲养禽兽”的场所,供人类进行狩猎、通神、求仙、生产等活动,后逐步转化为游憩、观赏为主。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山林川泽等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君子比德”、“人化自然”的哲理更直接地强化了人们对山水的尊重,因此要求园林以自然为审美对象,从而明确了园林的风景式发展方向,形成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整体布局。它还常与诗、画等相结合,楹联碑刻、雕梁画栋,给人以情景交融、遐想无穷之趣。中国园林的特点是将山、水、植物、建筑用绘画的法则进行设计布局,给人以含蓄典雅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然相处的关系。

西方园林起源于“菜圃”或“药圃”。为了农事的便利,将一块长方形平地划成若干方格,将蔬菜、药草等整整齐齐地种植于这些格子形的畦里,并在此基础上植上灌木或绿篱,这就是西方园林的雏形。受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人们本能地将人与自然区别开来,他们喜欢一些具体的事实,并将所见所闻的事物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花木、草坪、水池、道路、雕塑、喷泉等构景要素按建筑的法则来设计安排,显示出园林整体的人工图案美,从而表现出人对自然的奴役和改造的关系,其特点是气势磅礴、色彩绚丽、图案精美、空间开朗,给人以宏伟华丽的艺术感。

明代园林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以自己的独特造园形式和深刻内涵,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主要特征,以对称、均衡和秩序等简单的几何关系为造园手法。中国现代园林建筑要提炼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挖掘出潜在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设计要素,使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现代园林设计理念。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现代园林如何在发展中继承和发扬古典园林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满足当代人的休闲要求和对自然审美的渴望,值得深思和探索。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西方园林 中国现代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造园艺术的奇观。它以其典雅沉静、含蓄平淡、天人合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园林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中国的造园艺术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自然审美旨趣,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因此,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要取得进步和发展,既不能照搬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内容和手法,又不能忽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和设计理念。

1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法更是源远流长。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多以诗文、词赋和绘画的意境为思想境界的追求目标。

中国具有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迥异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水文地质以及乡土植物等特征,其自然资源构成的特殊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哲学理念,也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林观念,最终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并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不拘泥于狭小的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的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紧密地或象征性地联系呼应起来,营造出与自然景观形成整体性连接的园林景观。中国古人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以求得不断变化的视觉效果,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给予表现,使人看到不同空间和众多景观的交错场景,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园林景象。这样的园林造型,无论从动观或者静观的角度,都能使置于园内的人们在欣赏有限的园内景观的同时,还能够看到更加美丽和广大的园外自然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2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是园林的统率,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造园使用的建筑材料,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在布局上,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在建筑文化的主题上,西方古典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的内部空间使人产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狂。

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追求严谨的理性。“决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必须用数学的方法把它制订成永恒的、稳定的规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

3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时代的变化推动着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这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国建造园林不能简单的模仿,或是将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新条件下的创作应该既适应时代的需要,又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依赖于抄袭国际风景园林大师的作品,也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应深入研究西方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本质特征。遵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从而将中国文化思想与西方现代观念完美融合,并把握好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可以说,设计观念的国际一体化和设计手法的中国本土化,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和捷径。中国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卓越的园林文化遗产是现代风景园林师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的自然文化理念和再现地域景观的手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并融汇贯通于实践之中。就中国传统园林而言,有许多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值得现代风景园林师去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其造园的思想精髓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中国园林设计师应对中国传统园林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吸取她的造园精髓,同时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将其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以及文化特征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继承和发扬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设计出的现代园林作品应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使中国园林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

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只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建设出具有感染力和创造力的现代园林。我们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由此可见,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要取得进步,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这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2] 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 郦芷若.西方园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5] 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明代园林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介绍临夏砖雕的起源和艺术特点,分析了现有临夏砖雕的艺术性。

关键词:临夏砖雕;园林建筑;艺术

临夏砖雕,又称河州砖雕,是我国北方砖雕流派中具有特殊艺术性的一种。其作品雕镂精细,构图严谨,极富想象力和表现力,为西北各省市的各类园林建筑广泛采用。2006年,临夏砖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临夏砖雕的起源

据考证,临夏砖雕由汉代画像砖演化而来,起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由画变刻,形成砖雕,成为一种独立的建筑装饰艺术。临夏砖雕在宋代以墓室砖雕为主,元代时墓室砖雕逐渐衰落,至明代,才发展为建筑装饰砖雕。临夏砖雕以细腻而坚实的青砖作原料,采用雕刻和镂空相结合的手法,使画面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一副砖雕通常由三,四层图案构成,重重叠叠,里外呼应,浑然一体,构图精巧,雕工精湛,把生动的画面和传神的意趣,淋漓尽致的再显在盈尺见方的青砖上,美仑美奂,令人叹为观止。临夏砖雕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代表园林建筑艺术一个流派,追根溯源,与临夏所在的特定地域和文化,宗教有密切的联系。临夏,古称河州,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是自古以来中原通往青海,西藏,四川的必经之路,属于“丝绸之路”南道要冲,是明清时期茶马互市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22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共同创造,发展,丰富了临夏砖雕这种园林建筑形式的艺术性和生命力。

2临夏砖雕的艺术特点

临夏砖雕在不同时期,具有各自特点。早期追求逼真,写实风格明显;清末至民国时期,由于浮雕技法的不断成熟,作品突出了写意的境界,而且随着伊斯兰文化的不断渗入,花,鸟,虫,果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砖雕的主体景观位置确立;现代砖雕作品,以呕歌新时代为主题,完全以砖雕主景观为表现形式,以高浮雕的手法和繁华的构件搭配,突出了砖雕艺术的立体空间美感。

3现有临夏砖雕的艺术性分析

临夏东宫馆座落在临夏市八坊三道桥东,是由原国民党河西督办马步青出资建修的私人官邸,是临夏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建筑,兴建于上世纪30年代。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共有189幅砖雕。代表了当时临夏砖雕的艺术精华。最有代表性的当数中心天庭影壁,长7m高8m,上为仿木结构砖雕房脊,有利于防水防腐,下为雕花台座,图幅主题为“江山图”,又名“山村小景”。整幅图由24块厚7cm,长24cm方砖拼成总长2.50m,高2m的主题图。图面红日高照,碧空万里,江河滚滚,白帆点点,山势峥嵘,青松郁郁,高阙峻阁散布。整幅图案,意境深远,架构逼真,气势恢宏,以山村小景喻万里江山,将神州大地收于胸中。画面四周为精工细雕的花纹图案,形式有微雕花卉、回纹、绳纹等,融汉民族与伊斯兰民族艺术为一体,疏密相间,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美不胜收,构成对主体形象的完整性衬托装饰。

据记载,临夏东宫馆砖雕的设计、创作,均为闻名西北的回族艺人绽成元所作。绽成元被誉为“马门神匠”,砖雕技法细腻多姿,以神态多变取胜,在东宫馆内创作的上万幅砖雕精品,善于扑捉生活的瞬间,融入主体,与亭台楼阁浑然一体,巧妙搭配,极大的发挥了临夏砖雕的艺术美感,使东宫馆成为著名的园林艺术殿堂。

新中国成立以后,临夏砖雕出现了又一次繁荣景象。以临夏红园、临夏大拱北为代表,保留了原有的砖雕佳作,补充了更新的砖雕艺术元素。临夏红园座落于临夏市区红园路南端,与北塬万寿观俯仰相望,是一座传统古典式园林建筑。其规划设计,砖雕制做是由世袭砖雕名师周声普完成。临夏红园和大拱北在一段时间是统一的,其布局以湖为中心,环湖精巧设置,砖雕的设计与应用,都体现了周声普的特点,巧施雕镂,充分反映了他的砖雕艺术风格。木雕与砖雕结合,图案平中有奇,同中有异。园中所有建筑物的窗下,侧墙,影壁,台下,阶旁的砖石部分都有精美的砖雕图饰,或花卉山水,或百鸟鱼虫,布局匀称,精巧雅致。整体雄伟舒展,局部灵巧细腻,远看近观,神韵不减。红园砖雕的精品有气势磅礴的“山水图”,娇媚富贵的“牡丹图”,高洁秀雅的“翠竹图”,傲霜吐蕊的“菊花图”,灵奇风雅的“紫藤图”等等,都以精巧秀丽见长,匠心独运,深为后人称赞。

4 结束语

临夏砖雕不但通过典型形象反映现实,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还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影响人们的情绪,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的园林艺术性质。既是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临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尚洁.中国砖雕[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2008,1.

[2]何志霖.民间艺术的奇葩-河州砖雕[J]河州, 2007,2.

[3]马忠贤,赵忠.临夏砖雕[G].临夏州文联, 2007.12.

[4]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5.1.

[5]周维权.中国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 .

明代园林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艺术建筑文化木结构石材结构建筑保护

建筑可以算是离我们距离最近的艺术了。不同的国家和地域都有自己不同的建筑艺术,它是形成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筑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它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建筑艺术也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建筑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中外建筑艺术都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制约。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外国建筑体系是以石材结构为特色的独立建筑,属于砖石结构系统,中外建筑体系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近现代中外建筑艺术,都在继承优秀传统和吸收当今世界上建筑艺术长处的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建筑艺术的产生大约在一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后,中国原始建筑在北方古文化、南方古文化的许多地域留下了重要遗迹。发现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的兴隆洼遗址是距今八千年的原始部落,这里发掘出半穴居房址一百七十余座,被誉为 “华夏第一村”。而南方古文化建筑也由于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发掘而引人注目这里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干阑式建筑遗存,在石制、骨制、木制工具的条件下,己能采用榫卯结构,并已具备多种榫卯类别。这表明早在七千年前,长江下游和杭州湾地区的木结构已经达到惊人的技术水平,这一时期的原始建筑是中国土木相结合的建筑体系发展的技术渊源。夏代和商代是这一建筑体系的萌芽期,两代不仅出现了壁垒森严的城市和建在旁土台上的大殿,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空间构成要素——廊院也形成了。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为主材料,注重结构设计,以大屋顶为特征,利用斗拱结构和支柱来分散屋顶压力,结构优良,抗震性极好。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结构体系到东汉时期已经明确形成台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基本形式,南方许多地区经常采用台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形式。在唐朝以屋架层、铺作层、柱网层的组合为特征的结构复杂的殿堂形构架非常盛行,木构架建筑体系可以说在唐代已经达到成熟阶段。中国古代木建筑中,最特别的也是最具特色结构构件是斗栱,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化,斗栱的作用是承托和出挑屋檐部分的重量,它扩大了柱头支座的受力面积,增加了支点,减少了梁的弯矩和剪力,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在唐宋及以前的木构架中,斗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官式建筑普遍以砖墙代替土墙,墙体防水性能好,已不需要过大的挑檐,斗拱的结构作用逐渐简化,斗拱的数量也由少变多,它已经成为装饰性和等级标志的象征了,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宫殿建筑则是其中最瑰丽的奇葩。以北京故宫为代表是典型木制宫殿建筑群,不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形式上,它们都显示了皇家的尊严和富丽堂皇的气派,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

西方的建筑包括东方的印度建筑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以前,基本上都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建造的,属于砖石结构体系。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左右尼罗河下游的古埃及用石头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和神庙,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第一批巨石建筑。古埃及的艺术与法老的绝对权威和其特殊的宗教信仰——对死后生活的崇拜有直接关系,埃及人确信,人死后将到另一个永恒的世界去生活,现实世界不过是一个暂短的过度,只要保存好尸体让灵魂有所归宿,修建一个永恒的栖身之地——陵墓,才能让法老顺利升天,所以陵墓成为古埃及人最重要的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早期陵墓是用“泥坯砖”来建造,后来为了防止陵墓被盗掘,开始采用更具永久性的石头建造,古埃及陵墓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它的造型,它由原来的梯字形演化到我们今天看到的金字塔型经过了漫长的过程,金字塔的外部造型很简单,但内部却充满着神秘,这种内容与形式的矛盾让金字塔更具精神上的魅力。古希腊的建筑以神庙为代表,最初的神庙是长方形带柱廊的木建筑,到公元前七世纪围柱式的石建筑才成为希腊建筑的主要形式,希腊神庙建筑的基座、柱子、檐部之间的关系都有定型的做法,这种梁柱结构体系叫做柱式,古典柱式是希腊建筑的精髓,以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为代表,为西方古典柱式奠定了基础,并对欧美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罗马在公元前一世纪末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出现了一系列的伟大建筑,以万神庙和斗兽场的建筑为代表,展现了古罗马建筑技术的巨大进步,由于新技术(拱门、拱顶)和新材料(混凝土)的应用,罗马人在运用空间方面有了新的创造,可以说劵栱技术是罗马建筑的最大特色,为实现开敞的室内空间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古罗马的万神庙、斗兽场、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和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等等,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

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除了在材料、造型、空间布局存在着差异,而且体现在建筑色彩和建筑装饰上的差异,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中国古代北方建筑色彩较浓重,相比起来,南方的园林建筑色彩偏淡。故宫和苏州园林分别是北方和南方建筑的代表。中国古建筑构建所采用的颜色很多情况下取决于居住者的等级,比如皇宫,寺庙,多用黄色,红色,而官员府第或园林建筑用蓝色,绿色较多。在清代,黄色是最尊贵的,明黄色的琉璃瓦只有皇宫或寺庙才能实用,官员或平民使用的都是青瓦,否则就是欺君之罪。皇宫建筑中的彩画也是黄色或贴金的居多。尽管如此,在皇宫内部建筑也具有不同的等级,大体上可以根据檐的形式,吻兽的数量,颜色等来区分,比如重檐比单檐的高贵,黄色比其它颜色高贵,吻兽数量越多越高贵。在西方古建筑中色彩的运用相对简单一些,从外部色彩上看,色彩相对单一,基本都是石材本身的固有色,只是在中世纪以后的古建筑中,特别是教堂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外立面和穹窿顶外部带有黄色、橙色、红色、绿色、等色彩的变化。西方古建筑非常重视建筑内部的装饰,基本上以壁画为主,而壁画内容多以圣经故事作为主要题材,多用油彩进行描绘,经过特殊处理,持久性能较好,在西方建筑当中教堂建筑高于一切建筑。

中西建筑文化所形成的不同风格,必然会融入、体现文化在形成渊源与缘由、发展逻辑和空间、构建理念与目的等方面的差异。因此,中西建筑文化的不同,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重科学与宗教,同时西方文化重视不同时代的独特精神,凸显各种流派的个性特质。西方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不断求新求变,并用科学的理念进行分析演进,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到古罗马的拱劵、穹窿顶技术;从哥特式建筑的尖劵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都反映了西方人勇于专研,勇于创新的精神。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讲究并存与一体性,中国的建筑是相对保守的,据文献资料记载,中国木建筑的形式和所用的材料三千年不变,这与中国封建社会经历的时间较长、崇尚内敛、同时也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盛产木材有一定的关系。中西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所蕴涵的建筑特色、艺术形式、发展源流以及人文理念等差异,都能从中西方遗留下来的历代建筑物反映出来,从我们今天的角度看,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的古建筑艺术都有它自己的独特艺术价值,都是人类建筑发展史上的珍贵遗产。

在全球文化和地域文化并存的时代,保护、维修好这些文物古建筑,恢复历史建筑文化本身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古建筑和现代建筑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继承、弘扬传统建筑文化最基础的工作,在当今变得十分重要。在中国特别是近几年的古建筑保护工作过程中,成绩是显著的,已经逐渐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但在保护古建筑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对古建筑的价值缺乏深刻的认识,没有摆正城市开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随着我国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和发展。致使有些地方存在为城市建设而破坏古建筑的现象,在我国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正在逐步消失,而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千城一面的现象却不断涌起,致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几乎丧失殆尽。其次还没有真正确立起符合中国实际的古建筑保护维修理论与实践体系,在许多有一定艺术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在多次修缮后,原有建筑外形与内部结构改动过大,原有历史与文化信息被修复得荡然无存。在发达国家中,大量的历史建筑被成片地保留下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和地域建筑文化。西方人们有很强的文物建筑保护意识,在保护措施中技术含量很高,研究相当深入,国外许多建筑院系都设有建筑保护专业,以便培养高层次的文物保护人才,并且利用高科技手段建立历史建筑数据库、图像库等,以配合维修、复原及保护性设计。与国外相比,我国古建筑保护意识正在逐步加强,技术含量也正在提高,如恭王府的维修改造工程是在历史原貌的基础上进行复原改造的,改造工程比较成功。

参考文献:

[1]李之吉.中外建筑史[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7.

[2]李耕.搞好古建筑保护/创造中国特色现代建筑[w].都市世界 城市规划与交通网,2010.

(金雅庆:吉林长春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明代园林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展讯

2013中国(广州)国际盆栽植物及花园花店用品展览会

时间:2013年12月6日~8日

地点:广州

主办单位中国花卉协会

展品范围:盆栽植物,花园用品,园林用品

2013中国(上海)花卉园艺及园林景观博览会

时间:2013年12月13日~15日

地点:上海光大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农科协会、中国园林景观学会第十一届中国苗木交易会

时间:2013年10月24日-25日

地点:浙江金华仙桥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浙江省林业厅中国花卉报社

展品范围:城市园林绿化苗木、各种生态树种、生产技术和资材种、杀虫除草设备、苗木生产设施

2013年美国国际园艺及室外动力机械及设备展览会

时间:10月24日-26日

地点:美国路易斯维尔市

展品范围:景观设计、室内园艺装饰、草地和公园的经营管理、草坪机械、喷雾器等园林工具、园艺植物、园艺用肥料及土壤添加剂、防护用品及设施、户外用品。

2013年荷兰国际花卉贸易展

时间:11月6日~8日

地点:荷兰勒默梅尔市

展品范围:鲜切花、盆栽花卉、园艺资材等。

本展会与同期在阿斯梅尔举行的“荷兰花卉贸易展”、阿姆斯特丹的“荷兰国际园艺展”合称为“国际园艺周”。

简讯

北京丰台举办首个花卉文化节

9月18日至21日,首届花乡中秋花卉文化节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和世界公园内举行。开幕式上请花神、敬花神、宣读注文、撒鲜花四个程序后,十三位花神降临现场,向大家播撒鲜花。一幅长19米,宽5米,按照1:10比例制作的木质结构花神庙复原模型也首次亮相。

文化节期间,76个展位进行花卉展卖,现场还将设置园林艺术展区,展示阳台美化、楼顶绿化、庭院设计等实景及讲解,入园群众每人得赠一包花种。(胡天宝)

亚洲最大室内主题公园落户武汉

近日,拥有亚洲最大室内主题乐园的嘉年华项目,在武汉蔡甸区后官湖畔正式开工。届时,充满童话气息的小镇、气势磅礴的瀑布、神秘的热带雨林,这些神奇的景观,都将在室内一一呈现。该项目作为武汉大型旅游类主题地标项目,整体占地约50万平方米,集潮流购物、休闲文化、娱乐生活、餐饮美食、酒店住宿于一体的全天候大型娱乐mall。预计在2015年民众可入园游玩。(蔡群)

全国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现场会召开

8月29日至30日,全国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现场会在湖北省洪湖召开。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对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太行山、平原绿化三期工程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努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为长江、珠江流域,太行山、平原及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生态保障。(鄂林宣)

第十三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举办

9月16日,第十三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在河南省许昌鄢陵如期举行。十万亩名优花木科技园中古树林立,干亩桂花郁郁葱葱。

本届花博会室内展区有展位97个,室外展区由入驻花木交易市场的530家企业通过园林景观的形式,进行企业形象展示。本次交易会将提供200个摊位供企业进行苗木交易,而且完全免费。(邢义权)

徽派建筑即将落户新加坡科技大学

前日,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东海岸校区举行盖顶仪式,由中国香港影星咸龙捐赠的四座中国徽派古建筑,也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揭开神秘面纱。

这四座清朝古建筑包括两个建筑结构,一个戏台,一座亭。四座古建筑共有4000多个组成部件,将在一两个月内运到东海岸校区,开始组建工作,而新科大的学生,也会有机会参与整个修复和重建过程,预计2015年初和东海岸校区一同亮相。(秦江文)

南京屋顶绿化吸引世界专家关注

上一篇:科学素养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学困生体育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