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

2023-03-07

中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法,首先不仅仅是解决了老师平时上课时所遇到的复杂问题,还让教师这一职业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有了这一方法课堂氛围由原来的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活泼,它既是教师的小学语文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助手。这一模式完全符合国家实行的新课程要求。既能处理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把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确定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题观。正确处理了知识与能力的相互结合,并实现了把能力作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质量观。它还能确立实现把课堂交给学生的小学语文发展观,做到了素质教育目标与小学语文实践相统

【關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问题式小学语文 高效率 新模式

1、问题式小学语文实施的前提条件

“问题式”小学语文法的倡导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他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的一些方法”他倡导只靠自己不靠别人。运用这种小学语文方法必须需要做到以下三点:1、教师结合课本上所遇到的知识点,帮学生设计一个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掘出一片新的知识海洋,这一点十分重要。如果能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问,如何去思考,那就相当于教师给了学生一把属于他们自己的开拓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这样做比教师带着学生去解决问题的效率高很多。2、把每个同学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们去讨论这些他们自己发现的问题,此时,教师不要随意去否认学生的答案,要懂得去提倡学生多去探究和解答,这样他们也得到了展示个性的机会。3、分组并奖励式讨论。教师以每组的表现程度为依据给予奖励和认可,让每一小组都能做出自己最大努力。

2、实施问题式小学语文的具体过程

2.1 充分备课,设置问题

首先,集体备课要坚持“三备、四定、五统一”。要求老师上课之前就应该熟悉所讲课的内容然后列出提纲内容,让学生们交流探讨,最后教师要形成一种具备有新意有思考空间的小学语文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学生遇到的问题会有哪些?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排除困惑,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讨论的空间,怎样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生动活泼的让学生解答出来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找出哪些应该保留,哪些应该省去。因此教师必须对每一堂课都进行精心的设计,所设计每一个问题都要让学生感兴趣,然而要在难度上保持适度。课堂的设计是这一小学语文模式的重要环节,如果这一环节能做的完美,那么学生就能顺着梯子往上爬,他们会逐渐把难题解决掉,变得越来越有成就感。

2.2 深入课堂,实行问题式小学语文

教师把自己所设计的问题用情景的模式告诉同学们,或用用讲义或多媒体展现出来。下一步就要唤起学生的参与性,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相互讨论,并把所遇到的问题提问出来。这样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也让他们能带着问题去学习。现在,教师应该巡视并督促每位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及时引导学生去解答这些问题。而学生就要根据问题努力尝试自己解决。如果努力解答还是没能找的答案,那么老师和学生就要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在探讨过程中不主张老师直接把答案解出,而应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慢慢吸收并学会问题中的解答方法。这样的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可以避免学生漫无目的的去学习,也避免浪费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小学语文效率。

2.3 问题的探究

在老师没有把解答方法列出之前,学生应针对自己的难点或疑点进行讨论,对老师的问题进行再思考、再探究。此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如果每一组的问题还不能被很好的解答,那么,教师就应对每一小组不能解决的难题进行再分配,进而根据问题拓展出新有利于解决该问题的小问题。教师要把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总结出来,以方便下一步解答问题时的顺利进程。这一环节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学生自主学习性和创造性。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探究、辩论的心态。

2.4 问题的解决与拓展

教师把学生所得出的问题答案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同时注重学生原来的解题方法,要考虑到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还是一些其他原因导致。现在教师要把一些誤区给学生详细的讲解清楚,直到学生明白为止。并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最好还能够离开老师的指引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不断养成自我思考、自我提问和自我总结的习惯。在这一环节中最主要的就是,教师应该注意,不要让自己再次回到原来的那种单调无味的讲解,要利用好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提问学生,细心倾听他们到底是在哪一方面走进了误区,另外,还要把解决这一误区的方法详细无误地分析给学生。

3、结语

现在许多小学语文过程中存在一种消极的教育方式,那就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管学生是否真的能听明白,如果不明白,教师就会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虽然教师已经完全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但对于小学语文这一主题来说,学生才是主力军,小学语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学生能不能完全吸收课堂内容,学习效率的高低是由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学语文的进程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在学习中,学生应该扮演的角色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小学语文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不仅让课堂气氛活跃也能让学生们对知识的记忆程度更加深刻。

中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建设,需要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求中,对教学方向进行创新,探究突出性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与此同时,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作业,人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急救机械化、低效率的学习问题,增强知识使用的灵活性。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作业现成内容较多,课后作业失去原本的意义。理论的知识大于实践的知识,重点放在一些题目的完成上。以考试为目的,违背教育目标,作业布置形式单一,很少关注学生的认知。布置的作业大多是简单、机械地抄写,作业形式缺乏层次性。鉴于此,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些问题的出现,就成为了当前状态下,众多学者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

一、小学语文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1.作业设计不合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不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导致学生的作业量偏多或者作业难度偏大,学生不能独立自主完成作业,这时便会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如此一来,作业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点,还助长了抄袭作业的不良风气,极大地降低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2.不重视基础训练

小学是学生掌握字词的关键时期,能够良好的掌握字词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反观现在的小学语文作业,教师不重视对字词等有关基础的训练,对生字词等的训练都较为随意,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偶尔抽查,并没有将其纳入语文作业中,导致学生掌握不牢固,致使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严重违背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3.作业缺乏思考性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以及创造力是布置语文作业的目的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布置大量抄写的作业,如:抄写优美句子、段落等,这样不仅学生浪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简单重复的作业,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学生的思维以及创造力的培养也会造成阻碍。

二、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具体策略

1.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处于玩心较重的年龄阶段,再加上语文作业形式的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有甚者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语文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依托学生的兴趣点,紧随时代潮流,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揠苗助长》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共同合作完成课堂作业,还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选派一名代表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但要注意小组分配的合理性,然后让各小组讨论完成“本片寓言故事的哲理”这个问题。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观察,认真收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所有小组讨论完成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在各个小组展示完成后,教师要认真总结,纠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表扬表现良好的小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2.加强基础训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是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当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基础,语文教学质量便会自然而然得以提升。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注意对语文基础知识―字词等的训练,使学生不断复习巩固,达到灵活运用的教学目标,那么语文的教学质量便会自然而然得以提升。

例如,教师在设计课程作业时,每天可以布置一些生字、词语的练习,使学生逐渐积累并巩固,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进行抽查,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则可以检查学生近段时间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更改后续作业的设计方向。

3.合理适量设计作业,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學语文课程是进行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而小学又是学习生涯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占据着重要位置。而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需要的是成年累月的积累沉淀。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作业应遵循合理适量,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勿急于求成,一次布置过量的作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对后续的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作业。一二年级的学生应注重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练习;三四年级以对句子训练为主,五六年级的学生则以文章为重。在设计问题时,题目难度不可过大超出学生地能力范围,这样只会助长抄袭作业等不良风气,不仅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4.加强开放性设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倡导学生探究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加强对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

例如,在学习《变色龙》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布置,“本文作者所揭示的中心思想与当时的时代有什么关系?”的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从中得出答案。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力得以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作业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较大的作用,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提升自身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合理适量设计作业,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练习,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加强开放性设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不断探索创新,达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宝莲.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J】.新课程(上),2016(05)

【2】童生旺.减负增效背景下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05)

中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建设,需要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求中,对教学方向进行创新,探究突出性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与此同时,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作业,人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急救机械化、低效率的学习问题,增强知识使用的灵活性。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作业现成内容较多,课后作业失去原本的意义。理论的知识大于实践的知识,重点放在一些题目的完成上。以考试为目的,违背教育目标,作业布置形式单一,很少关注学生的认知。布置的作业大多是简单、机械地抄写,作业形式缺乏层次性。鉴于此,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些问题的出现,就成为了当前状态下,众多学者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

一、小学语文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1.作业设计不合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不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导致学生的作业量偏多或者作业难度偏大,学生不能独立自主完成作业,这时便会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如此一来,作业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点,还助长了抄袭作业的不良风气,极大地降低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2.不重视基础训练

小学是学生掌握字词的关键时期,能够良好的掌握字词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反观现在的小学语文作业,教师不重视对字词等有关基础的训练,对生字词等的训练都较为随意,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偶尔抽查,并没有将其纳入语文作业中,导致学生掌握不牢固,致使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严重违背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3.作业缺乏思考性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以及创造力是布置语文作业的目的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布置大量抄写的作业,如:抄写优美句子、段落等,这样不仅学生浪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简单重复的作业,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学生的思维以及创造力的培养也会造成阻碍。

二、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具体策略

1.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处于玩心较重的年龄阶段,再加上语文作业形式的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有甚者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语文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依托学生的兴趣点,紧随时代潮流,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揠苗助长》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共同合作完成课堂作业,还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选派一名代表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但要注意小组分配的合理性,然后让各小组讨论完成“本片寓言故事的哲理”这个问题。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观察,认真收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所有小组讨论完成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在各个小组展示完成后,教师要认真总结,纠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表扬表现良好的小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2.加强基础训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是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当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基础,语文教学质量便会自然而然得以提升。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注意对语文基础知识―字词等的训练,使学生不断复习巩固,达到灵活运用的教学目标,那么语文的教学质量便会自然而然得以提升。

例如,教师在设计课程作业时,每天可以布置一些生字、词语的练习,使学生逐渐积累并巩固,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进行抽查,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则可以检查学生近段时间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更改后续作业的设计方向。

3.合理适量设计作业,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學语文课程是进行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而小学又是学习生涯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占据着重要位置。而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需要的是成年累月的积累沉淀。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作业应遵循合理适量,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勿急于求成,一次布置过量的作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对后续的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作业。一二年级的学生应注重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练习;三四年级以对句子训练为主,五六年级的学生则以文章为重。在设计问题时,题目难度不可过大超出学生地能力范围,这样只会助长抄袭作业等不良风气,不仅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4.加强开放性设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倡导学生探究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加强对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

例如,在学习《变色龙》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布置,“本文作者所揭示的中心思想与当时的时代有什么关系?”的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从中得出答案。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力得以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作业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较大的作用,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提升自身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合理适量设计作业,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练习,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加强开放性设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不断探索创新,达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宝莲.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J】.新课程(上),2016(05)

【2】童生旺.减负增效背景下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05)

中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小学语文情感教育重要性

时代更新和进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新课改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明确要求教师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情感的人。与其他年龄段不同,小学生各个方面都处于活跃发展状态当中,且更加关注教师、家长对自身的认可和理解。语文是小学基础课程,其中内容丰富、渗透至学生生活当中。为此,教师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媒介,增强师生交流,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同时,语文教学内容精选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对学生审美、品格的形成产生积极作用。

语文自身具有较强的情感特点,通过文字能够实现情感的传递,对学生心理层面上予以刺激。特别师生在互动和交流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源于教师的关爱和认可,产生积极情绪,对语文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避免传统教学单一性问题的产生。另外,语文教学内容还具有形象性,尤其是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能够以话剧、视频及表演等多元化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对学生感官予以刺激,将原本抽象的概念转变为生动的形象,增强学生情感的体验。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材改革进一步深化,其中优美的文字、真实的情境,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语文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所没有的优势,将其作为载体实现对学生情感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兼顾知识与情感双重教育目标。可见,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策略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品格及能力。换言之,就是学生知识、技能及情感等多方面的融合体。在核心素养指导下进行实践教学,能够兼顾对学生语言素养与情感培育双重目标。

(一)核心素养下的情感教育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通过语言表达情感是语文的主要特点。小学课文中,很多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且伴随着故事情节,能够凝聚更多情感,渗透着深刻的理性思想,为师生情感思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作者的思想、情感提炼出来,吸引小学生的关注,并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如《桂花雨》一文,作者以桂花香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情境,并按照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能够给予作者提到的七次桂花香进行思考和解读,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作者传递的情思,品味思乡之情。

(二)核心素养下的情感教育要求教师“未成曲调先有情”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不仅仅着眼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它还得注重语言材料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价值情感的熏陶感染。所以教师首先要得以动情,努力做到先声夺人,以情动人。比如在教学《长城》一开始,教师就进行声情并茂地地演说道:“有这样一个建筑,他是世界遗产的第一窗口......”,教师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后,能够对学生产生听觉刺激,吸引其能够主动读课文,深入感受长城。此外,针对“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这一部分教学,同样采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劳动人民付出的艰辛,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水平。

(三)核心素养下的情感教育教师要创建情境拨动学生心弦

真实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如教师在《我爱秋天》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感受秋天,收集一些树叶作为标本,记录秋天的足迹,然后在进行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计课堂教学,以此来调动小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且能够在此过程中增强情感体会,提高教学有效性。再者,如在《月光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投入情感,做好课前准备,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配乐朗读方式,以画面展示、音樂烘托形式创设情境,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感知和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由此产生丰富的想象,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在此基础上,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还能够积累语言知识,为日后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四)核心素养下的情感教育教师要深推细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领悟教学内容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世间万般情感。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围绕着“大年夜”特定环境,讲述小女孩幻想出来的东西。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过年都是如何过的,通过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隐含的深层含义,体会到自己拥有的生活多么幸福。除此之外,基于核心素养基础之上,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评价方式,坚持成功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的评价,在评价时,可以进行师生、生生评价等不同形式,且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在同学面前鼓励和表扬,针对学生的缺陷,要先对可取之处进行表扬,然后再对不足之处加以纠正,采取人性化评价方式,避免以偏概全,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闪光点,值得我们肯定和支持,通过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情感培育具有积极意义,且有利于学生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和希望,健康成长。

结论:综上来看,新时期下,小学语文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多的要朝着情感培育方面渗透。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以核心素养为核心,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计语文教学,在知识讲授的同时,能够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培育,使语文教学做到“知”、“情”并举,德智双传,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单建华.探索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策略浅析[J].学周刊,2019(12):58.

[2]任彦蕊.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困境及培养路径探索[J].学周刊,2019(12):64.

[3]管飞.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9(12):68.

[4]游永兴.小学语文教学问题设计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12):70.

[5]谢晓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分析[J].学周刊,2019(12):112.

中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语文学科作为情感表达和思想教育的优势学科,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征。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法律教育展开分析和讨论,希望能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展 法律教育 综合素质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品行的形成以及今后的个性特征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责无旁贷,除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和语言组织能力之外,还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包括他们的个性、道德观念及法律意识。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教学内容,如何在教学中既不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同时也不会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需要教师能够以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为基础,将法制常识有机地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中,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增强学生法制意识,使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相融合统一,从而达到预想的效果。现在我就结合一些实践经验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一、依据日常生活,构建教学情境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面对一群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学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积极的为学生创设法制教育的氛围,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活动得到切身的感受。对于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老师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及了解它的危害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建立一个模拟法庭,让不同的学生来扮演原告人、法官、被告人、辩护律师等,再现生活中的某些情境。通过这类活动的开展学生逐渐会意识到作为一个人必须有良好的道德,不能徇私舞弊,损公肥私,必须要学会公平、公正的去对待每一件事,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法制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制素质。其次,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安排的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直观、生动的法制教育。例如,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就可以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交警叔叔和行人,通过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了解许多的交通法规的同时,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增强了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从而让他们受益终身。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法制教育的主题演讲比赛。如“远离毒品”“远离网吧”等,通过一系列的演讲比赛,为学生法制道德的形成搭建了平台,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依据教材,进行法律教育

就小学语文教材而言,其中有许多优秀的,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古今中外的名篇。同时,其中也不乏可用作法制教育的好素材,对于这些素材就需要教师适时挖掘,同时将教材内容和法制教育相联系,在对学生进行法制知识的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对此,教师抓住可以这样做如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教学如:“赡养”这一个词语,教师在键鼠这个词时就可以与“抚养”联系起来,同时指出“抚养”是指父母或长辈养育后代,而“赡养”则指成年子女对父母或长辈的养老行为。同时让学生自己发挥,用这两个词造句,进而进一步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这是老师要有效的把学生引进到法律的世界,让学生知道一些关于《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知识,理清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赡养与抚养的关系,让学生从小就树立尊敬父母的意识,让他们明白将来自己是有法律责任来赡养父母的,这样就培养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其次,还可以利用文章重的个别句子进行引导,例如在讲授《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有一位教师抓住“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让学生知道即使发出“一声小小的呻吟,一点小小的挪动”也是无可厚非的,但邱少云没有这样做,表现了极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号召小学生向邱少云学习,从小立志报国,热爱祖国,绝不背叛国家和民族。同时,开展社会规则的教育,对于规定,不该做的绝对不做,要求做的必须去做,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拓宽渠道,加强实践

也就是说在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后,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意识、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加强对这些知识的感悟。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如不值一顶的有关法律知识的拓展作业,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制度,如《凡卡》一文中就可以适当拓展,让学生在课后去了解身边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然后回到课堂师生之间进行探讨,并从中初步了解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又如定期给学生讲解法律知识。如在每次班会课上,或者是每学期开始和结束时,均可以一次作为为学生传达法律知识的机会。特别是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末成年人保护法》、《小学生守则》等,让学生在学习这些法律知识的同时,一方面为学生自己遵纪守法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又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晓琳.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吉林教育.2012.

[2]马静珊.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法制教育[J].新课程.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归仁中心小学)

编辑/赵军

上一篇: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下一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