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

2023-04-18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云计算的工作原理以及云技术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广西中小企业目前的信息化发展现状,阐述了云计算对广西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为云计算技术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云计算 中小企业信息化

1 云计算的发展现状

当前,信息技术正在步入一个新纪元——云计算时代。云存储、云安全、云模式、云路由……等等一系列与云计算息息相关的技术名词层出不穷,因此,业界对它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一种技术,一种模式,一种服务……云计算至今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概念,但是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云计算是一个分布式计算模型,包括云硬件(数据中心)、云平台、云服务三个层次,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计算资源,通过互联网渠道的应用层为用户提供一系的服务,如:存储服务,应用服务,平台服务等,而用户则通过一些终端设备如手机,电脑等,通过互联网接入,进行相应的身份识别,就可以便捷的享受到相应的应用和服务。因此,云计算不仅仅只是技术的创新,它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会改变互联网的技术基础,甚至影响整个产业的格局。云计算在国外发展得相对成熟,到目前为止,Google、微软、亚马逊等较有实力的软件公司都参与到了云计算的研究和开发中,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方案并取得了丰厚的商业价值;我国的云计算目前正处在成长期,搜索引擎、网络硬盘、电子邮箱、云安全等云计算服务日渐被广大的用户接受并认可,随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积极推进,各级政府,企业,均在加快云计算及其相关服务的建设与运营,搭建政府信息平台、电子商务云中心、互联网产业园等一系列云计算项目,据Gartner估计,2011年我国在全球约900亿美元的云计算服务市场中所占份额不到3%,但年增速达到40%,预期未来我国与国外在云计算服务的差距将逐渐缩小。

2 广西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广西是地处南部边陲的少数民族自治区,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因素影响,致使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在全国属于欠发达地区。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快,泛北部湾型经济合作战略逐步推进,广西已成为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广西经济的一支生力军。据官方介绍,在2010年,广西实现工业增加值2702.4亿元,比2005年增加2596.3亿元,年增长21.1%;中小企业户数(含工商个体户)128.7万户,比2005年增加30.6万户,平均每年增加6.1万户;创新型企业中56%是中小企业,自治区认定的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70%是中小企业,在广西被评为国家、自治区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中70%由中小企业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占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总数的80%以上。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在广西,中小企业数量日益增加,实力日益增强,为繁荣广西,推进工业化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广西中小企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特别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意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现有的信息化模式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在个性化、多样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近几年,广西各级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去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但我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处在初级阶段,普遍规模较小,人才、资金紧缺,技术落后,管理混乱,创新意识淡薄,产品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等一系列问题极大的限制了广西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因此,需要逐步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IT企业共同搭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保障平台,帮助扶持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和技术帮助。

3 云计算对广西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

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为广西的信息技术领域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成本等方面的信息化难题,它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快捷通道和重要趋势。

3.1 改变传统信息化建设模式 传统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一般主要包括自主开发模式,联合开发模式、外包开发模式、整体引进等模式,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及需求有选择的进行搭建。但无论哪种模式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使用云计算技术以后,一切的技术,硬件都由云服务提供商来进行提供,所有的数据计算,存储,维护等都存在虚拟的云端,企业只需要花少量的资金来进行有选择性的租赁相关的服务,从而使用较低的成本把日常的工作应用都搬到云环境中去执行。

3.2 减少信息化资金投入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将大大减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资金投入。在基础设施方面,由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企业只须采用租赁而非购买的方式,而且投入资金不需一次到位,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在软件开发与应用方面,由云技术服务商进行软件的开发,并提供相应的软件应用服务,企业不需要专门组织力量进行软件开发,而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均由云技术服务商来进行解决;同时,由于不存在硬件和软件的维护问题,所以后期的管理,维护,更新等一系列延续性费用均可以省掉。

3.3 降低信息化投资风险 中小企业的投资一般都具有规模小,周期短,回报快的特点,因此,相对一些需要大量投入,而结果未知的投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持谨慎态度,云计算的出现则有效的降低了这一问题中的风险。使用云计算技术之后,企业所需要的服务均由云计算服务商来提供,这些云计算产业链中的各级服务商一般都具有先进的技术,强大的研发能力,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成熟而又灵活的产品线,完全可以适应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需要,避免了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走弯路、失败等一系列风险。

3.4 提升企业工作效率 云技术的应用将会使日常的办公更加简单和方便,用户的终端可以不用装操作系统和存储设备,所有的工作数据都存放在计算云里,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登录到计算云中完成自己的日常工作,即使是同事之间的团队协作也可以实现,这样对时间、地点没有要求的工作方式更加的灵活,方便,也更容易让人接受,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对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大有帮助。

3.5 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 云计算产业链的各项服务不仅仅只提供给中小企业,对大型企业也一样,因此,通过云计算,中小企业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以及同行业中的有利资源,使得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起点较高,所处的环境对于企业本身整合资源,降低投入,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多方面提供很多的便利和帮助,从而大大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云计算是一场IT的变革,也是一场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更是推动社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变革,它将信息产业变成绿色环保和资源节约型产业,将IT基本设施变成如用水用电一样按需使用和付费的社会公用基础设施,将软件产业变成高速运转流通的高效产业,它颠覆了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简化了企业的IT管理,有效的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全面提高了企业整体信息水平,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它的到来将为广西的中小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和源泉,为繁荣广西经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刘鹏.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周洪波.云计算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雷万云.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任冬炎.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立项科研项目:云计算在广西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204LX644)。

作者简介:任冬炎(1982-),女,湖北随州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信息管理系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信息管理。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中国的物流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大部分。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底层需求,基础信息系统建设是目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本文从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制约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几大瓶颈问题,总结了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

The Consideration about Actual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um and Small-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Bin Hou, Xiao Jun, Zhang Wei

(Economic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Hunan Industry University)

Key words: Medium and Small-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Actuality and Development

我国物流信息化尚处在起步阶段,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具有巨大挖掘潜力和长期的发展前景。但“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意识淡薄,物流信息化标准缺乏,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很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系统以及物流信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仍是制约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些瓶颈,是目前急需IT厂商和中小物流企业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

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中小物流企业数量将以每年16%~25%的速度发展。中国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小、乱、杂的竞争环境,同时又要面对国外巨头大、精、专的竞争。这时候,利用信息化实现差异化的服务竞争已经成为面对挑战、提升实力的最有效的手段。

尽管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较快,但是不得不承认,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整体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很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不少货运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真正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产品太少。

1、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应用范围有限

调查显示,在国外物流企业得到普遍采用的条码技术、RFID、GPS/GIS和EDI技术在中国物流企业的应用不够理想。同时,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的仓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订单管理系统在中国的众多中小物流企业中却应用不多。

2、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入层次较低

经过调查发现,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其企业网站的功能仍然以企业形象宣传等基础应用为主,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同时,已建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而关系到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关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所占比例却很小。

3、中小物流企业的实力较弱、技术有限,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管理软件,信息化程度很低

物流信息软件是管理软件,需求的个性化和生产的批量化是难以统一的,加之缺少完整的物流信息管理标准,造成物流信息管理软件开发成本极高。而中小物流企业的起点很低,资金相对缺乏,业务范围仅限于运输管理、仓储管理方面,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物流企业起步的信息系统[1]。

事实上,目前较低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物流业迫切需要提高信息化水平,以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制约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几大瓶颈问题

由于中小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还没有定型,不同模式的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大不相同,信息化需求的模糊与混乱,成了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障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尚处在起步阶段,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具有巨大挖掘潜力和长期的发展前景。经调查分析,目前制约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淡薄

物流信息化已成为美国工商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手段,更成为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前提条件。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更是将为客户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作为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依据。而在湖南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中小企业都没有把物流信息化放在战略高度来认识,往往是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为出发点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忽视对客户物流信息服务的建设,这种观念上的差距严重影响了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力度和实施效果。因此,必须将服务作为物流信息化的核心,围绕提供客户服务水平来改造物流管理模式与运作流程,并以此为业务需求来建设合格的物流信息系统。

2、业务尚未定型,信息化标准缺乏

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都是在自己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开展信息化建设,缺乏规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标准。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这也就形成了中小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投入的资源浪费情况严重,由此产生信息交换断层,从而制约了整个物流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鉴于此,众多物流企业,均呼吁国家出台规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标准,以降低企业开发软件的投入成本。

3、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设备落后

信息技术应用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交流活动难以顺畅进行,削弱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力。目前,信息技术在中小物流企业方面的应用不仅比较少,而且应用层次较低,计算机应用多局限在办公自动化和日常事务处理方面。根据中国仓储协会调查,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在拥有信息系统的中小物流企业中,其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货物跟踪、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等物流服务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而且在国外物流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的条码技术、RFID、GPS/GIS和EDI技术在中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应用也很不理想。另外,多数国内中小企业物流设备也都比较陈旧,应用不多,包括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在内的物流自动化设施基本没有得到应用。与国外以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物流管理自动化相比,差距很大[2]。

4、复合型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十分缺乏

由于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专业人才奇缺,尤其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十分匮乏,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当前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技术。人才是实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关键,目前中小物流企业普遍缺乏复合型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这直接导致物流信息化的实施与推进困难。

三、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1、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

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与网络技术,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大大加强政府监管水平与监管能力,极大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政府应制定法律法规,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做好物流信息化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是物流业健康发展和规范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做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物流整体效益最优化[3]。

2、加快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中小物流企业迫切需要一批精通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目前国内物流人才匮乏、尤其缺乏具备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技能的物流人才。随着信息技术、自动仓储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及相应设备大量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物流企业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要求进一步提高。所以,大量的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并具备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技能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已成为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3、推进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

积极推进中小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和物流活动相结合,促进条形码技术、RFID技术、“3S”技术、ERP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加快构建物流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大力推进物流电子数据交换(EDI)的普及和应用,制定物流信息的标准和网络接口规范,建立物流信息的共享机制,提高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水平[4]。

4、寻求政府的金融支持

客观地讲,我国的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是在一缺资金、二缺人才、三缺政府扶持的困境中发展起来的。政府采取相应的扶持措施对于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政府对于中小物流企业的金融扶持也是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5]。就政府而言,①提供财政援助。国家应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量力而行,适当增加对中小物流企业的财政支持。②向中小物流企业发放优惠贷款。国家各金融机构在不突破信贷总体规模的前提下,应适当提供一部分资金,用以支持中小物流企业,尤其是对那些讲信用,效益好的中小物流企业可以采取倾斜政策,为中小物流企业的融资提供便利,不断刺激中小物流企业的迅速发展。

四、结语

我国有远见的中小物流企业都在积极关注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开发或引进基于互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EDI、GIS/GPS、ERP、EC等),建立物流信息系统,以求把本企业的业务活动提高到新的水平,并且尽快地融入一体化的全球物流网络。未来,随着物流国际化、物流高级化的发展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作业将会出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主的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黄立君,陈立.中国现代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物流科技,2006.5:57-58.

[2]张铎,柯新生.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8-10.

[3]王三武,腾靖.浅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ERP之路[J].物流科技,2006.6:56-57.

[4]彭扬,倪志伟.物流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6,69-82.

[5]储雪俭.试论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意义[J].物流技术,2005.12:92-94.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第3篇

一、充分认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明确强调了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强调信息化可以使中小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中小企业工作和信息化工作的有机结合,将极大地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一,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最先受到影响的是广大中小企业。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实施了“一揽子”计划,推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十大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4万亿元投入,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企业调整结构的措施,其中,推动信息化发展也是“一揽子”计划的重要内容。

第二,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应用信息化最新成果、促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领域创新和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高新技术,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带动作用强。中国确定了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我们不能复制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发展的老路,他们在工业化后期,通过信息化提升工业化,占据产业链的技术高端。对于中国,要后来居上,就要通过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使我们在最短时间内,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尽快加入经济大国和强国的行列,信息化已经成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第三,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是面向未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要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工业转型升级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的主要工作目标。因此,我们将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作为重点工作,既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要通过转型升级使中国工业由大变强,其标志是,做优做强一批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但是,仅有大企业是不够的,还要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如果没有信息化,要想实现管理提升、质量创优、科技创新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

第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夯实基础,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因素。十七大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又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这是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全面概括。为巩固基本经济制度,必须积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保持健康持续发展,无数实践证明,信息化是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同时,为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中小企业一方面要获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

二、面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信息化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

实践证明,信息化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当前困难和问题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地为中小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增强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第一,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在线协同研发,增强产业链协同能力,加速产品升级换代。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等的建设集聚了大量行业知识和信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面临的共性问题,降低了企业获得技术资源、工艺诀窍和市场信息的成本和门槛。

第二,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随着网上支付、网络安全等技术的成熟,电子银行系统被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扩大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受益面,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为远程交易提供了便利。

第三,助力中小企业开拓市场。中小企业首先面临的就是生存问题,关键是能够为产品和服务快速找到销路。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有助于中小企业快速捕获市场信息,直接获得市场订单、获得新的客户资源。

第四,提升中小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信息化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工业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平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组织结构变革和业务流程优化,推动管理理念创新。

第五,提高人才素质。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远程教育对企业职工进行专业化培训,加速人才的技能和素质提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依然面临一系列突出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以及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很不均衡。

二是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作用、效果和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深、重视不足。

三是人才缺乏、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瓶颈。

四是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结合不紧密,应用的深度、广度和集成度较低。

五是缺乏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专业人才队伍,信息化服务的专业性不够,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实际需求等等。

三、“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各地方、各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中心任务,结合本地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聚焦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着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键环节,深化应用和集成应用,着力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着力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一)优化政府服务环境

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的工作定位,在制定政策、搭建平台、营造环境方面多想一些办法。各地方、各行业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形成有针对性的推进策略。

一是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环境。要抓住“十二五”的有利时机,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这个重要的题目,认真做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十二五”的统筹规划。

二是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融资担保、技术创新、管理咨询、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服务,完善服务功能,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权威性。

三是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和基础普及培训,鼓励各地联合大学、科研院所等,编制培训计划。

四是探索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评估工作。只有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及时进行总结、评估,找出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支持措施,才能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扎扎实实的发展。

五是加强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要组织编制《中小企业信息化纲要》,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分类指导。要宣传中小企业信息化成长、进展成效和经验,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二)强化中小企业的主体作用

一是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意识,把以信息化解决企业发展的困难作为“一把手”工程放在重要位置。要宣传这种理念,中小企业家和经营者一定要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把它作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二是中小企业要根据当前制约发展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和瓶颈问题,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准确把握信息化需求,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驱动,集中力量,聚焦资源,重点突破,突破口是提升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三是中小企业要注重借力引智,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的力量,特别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信息化服务机构和服务企业等社会资源的人才、技术优势,通过第三方服务,帮助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

(三)增强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

一是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电信运营商、信息化服务商要加强业务创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降低资费标准,提高企业互联网带宽入网的比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际需求。

二是以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化服务机构、中介机构、服务商应分别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量身订制的优质服务的同时,发展和壮大自身的力量,获得较好的发展。

三是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能力。充分应用宽带网络、智能化基础设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拓展和提升服务手段,加强服务队伍自身建设,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信息化应用。

(朱宏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保证了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正常运转,从而为煤矿企业节约了一定的成本。因此,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应当加大对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保证企业能够平稳、快速发展。本文阐述了新型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部分国内企业开始积极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煤矿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速度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当前,煤矿企业中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依旧较为落后,其中许多企业仍然沿用原来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1新型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1提高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煤矿企业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其需要管理的人员数量较多,当前现有的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使得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当前,我国大多数煤矿企业存在人力资源管理手段落后且管理方法单一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有可能为其他事故埋下相应的隐患,对煤矿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例如,企业的人事变动信息无法及时告知每一位基层生产负责人。因此要求新型煤矿企业,加大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力度,定岗定责,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1.2降低煤礦企业的成本支出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可以对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整合管理、优化组合,进而发挥其最大效用。煤矿企业运用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以降低其成本支出,这是由于对人力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方便管理人员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更加便捷、准确。譬如,之前如果决策层准备公布一份关于煤矿目前情况的资料,就需要先将这部分信息复制出来交给管理层,然后逐层下传,最后到达具体操作人员手中。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需要在打印费上花费更多的成本,而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可以直接将员工信息发布到企业相关的网页中,方便企业员工随时进行查阅。因此,煤矿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网络培训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还可以节省租场地等费用,从而降低了企业成本的输出。

1.3规范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

加强对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保障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规范化。例如,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网站,“一站式”完成企业任免信息公告、晋升信息公告及招聘信息公告的工作流程。此外,在煤矿企业中应加大推行“无纸化”的办公模式,加快人事消息的传递效率,避免重复工作流程。

1.4充分发挥员工优势

煤矿企业可以通过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加深对于企业员工各方面信息的了解,对员工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加深管理人员对员工特长的了解,并将员工个人优势记录下来,然后,企业管理人员能够通过整理的信息对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优化人力资源的业务流程。

2新型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存问题

2.1信息化管理配置不到位

我国一些煤矿企业为了追求性价比,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过程中,选择功能较为强大的管理软件,但是,相对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其选择的管理软件对企业本身并不合适。有些煤矿企业所购买的管理软件的功能过于强大,因此,必须在管理过程中将原有的管理体系在较短时间内改变成适合管理软件的管理体系。少部分煤矿企业不具备信息化的基础条件,盲目购买市面流行的管理软件,不仅无法设立相应的数据库,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还可能埋下其他隐患,造成不可预估性损失。

2.2企业高层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我国大多数煤矿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依旧将生产工作作为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而忽略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即耗费时间,又增加成本,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煤矿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仍旧是将生产视作企业核心的,也是唯一的工作重心,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工作中的重要性,更不用说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

2.3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大多数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都较为艰苦,体力成为企业招聘员工的重要标准,尤其是在大中型煤矿企业的人员招聘中更为突出,对煤矿的经济效益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同时,煤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复杂,人员众多,经费开支困难,无法于短期内完成二次招聘,人员结构严重不合理。

3完善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选择适宜的人事管理软件

在选择管理软件的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选择适宜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防止由于管理软件不合理而造成企业发展受到阻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煤矿企业使用的软件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与软件公司签订长期的合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争取高层的理解和支持

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不能单纯依靠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企业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从而保证数据的全面、完整、准确、及时。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需要在充分回顾企业人力资源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先进的管理理念,从业务流程到信息软件操作都要进行全面改革。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言,必须争取到高层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如此,才能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以及人力、时间、领导决策等等各方面的全力支持,否则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是很难实现的。煤炭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应积极争取领导决策层的参与,从而让人力资源管理更加便捷、准确。

3.3扩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煤矿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转变其自身的传统理念,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制定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案,完善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对人才的引进应加大力度,慢慢平衡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例如,有计划招聘信息建设专业的大学生,定额招聘煤矿、人力资源管理及法律等专业的大学生,引进高级技术人才,逐步形成专业结构互补的人才队伍。

3.4组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小组

企业应组建一支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小组,其小组人员应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信息开发商等共同组成,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企业领导、操作使用人员、各个层面的业务骨干和企业计算机专业人员。人才资源管理信息化小组应由参与建设的最高级领导进行管理,对于领导者的能力应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擅长信息化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管理人员应加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利用与企业相适应的管理软件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相应的管理,使得企业提高其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洪成.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6(02):23.

[2]郭波.煤矿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15):16.

[3]张元元.信息技术在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8):259-260.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油田企业信息化和数字油田是油田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和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从其初始形成的可行性和理论原则上阐明其概念及其特征,并简单结合油田发展前景对数字油田进行展望。

【关键词】概念 数字油田 发展前景 重要目标

1 引言

21世纪,工业革命的成果显而易见,科学技术空前发达,一个有视觉冲击力和发展潜力巨大的石油石化信息传递的“数字油田”已逐渐兴起。信息技术推动了油气田发展进入了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可视化和实时化的数字油田阶段,数字油田的出现节约了人力物力的大量投资,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时实现了环境的和谐统一。

2 数字油田的基本概念,形成及建立

2.1 数字油田的基本概念

数字油田就是油田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标准化,它是以油田为研究对象,以石油的整个生产流程为线索,建立勘探、开发,地面建设、储运销售以及企业管理等多专业的综合数据体系,并将各专业的数据和高速的网络环境相融合,以油田资源数字化为基础,以网络依托,信息技术为手段,优化生产运行、规范经营管理为目的的综合信息系统。

数字油田是结合油田的石油科学技术和现代石油信息技术,对整个油田和相关的整个领域的一个数字化的描述和体现,是一种综合的,现代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可以通过建立模型,利用模拟仿真、动画演示等技术手段,实现可视化和多维表达,使信息化建设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生产和管理,为油田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支撑环境。

2.2 数字油田的形成

油田资源和设施分散于边缘的戈壁、沙漠、草原或海上。走入油井区域,大大小小、或近或远的集输计量站点遍布每个角落,这些集输计量站有的相距只有几百米或者几十米,有的却相距方圆好几十公里。决策层和管理层难于感性的了解油田的自然环境、地质、工程、建设、交通的真实情况。如何将这些集输拉油站统一管理,使其工作有效率,安全性更可靠,决策更有保障呢?

分布在油井现场的油田抽油机监控室、储油罐高低浮球液位计、室外型摄像机及各类传感器,可实现现场各类油井采油、装油设备、油田各类状态、视频信息、监控信息、测井数据的采集及抽油机工况的远程控制等功能,这就是数字油田初级阶段所需的一些基本要素,我们也可称之为数字油田发展自动化过程。

油田自动信息化建设也是必然趋势,油田内部从以前粗放式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过渡,比如逐步加强了从采油到输油过程的集中管理,要求建立包括油井远程视频监控、地上和地下工况数据信息采集、油站周边安全防范系统等多系统监控平台,其中集气油井数据监测包括气体温度、气压、流量;设备载量、冲次、冲程;电机三相电流、三相电压等工况。这样就慢慢的形成了一种把油田的立体空间内所有确定点的相关数据和信息组织起来,组成能包容地上和地下,企业管理和地质工程都在内的信息系统。

2.3 数字油田的基本建立

根据油田快速的发展现状,数字油田的发展是必经阶段,如何将油气从勘探、开发、运输到炼制等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加以描述。第一,需要圍绕整个油田数据资料的合理获取、整理、分析便于管理者清晰决策而避免更多错误的产生;第二,油气从勘探、开发、运输到炼制等各个专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细节加以说明;第三,将油田的立体空间内有关零散的数据和信息组织起来,利用模拟仿真、动画演示等技术手段,创造清晰明了的意图。

数字油田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横向的发展,它是一个庞大的,覆盖面很广的学科,它需要地学、石油工程学、信息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支持。还需要数字油田的信息科学基础和石油科学基础,其中信息科学基础包括空间定位基础、地球信息科学基础、制图学基础、计算机科学基础 ;石油科学基础包括石油天然气地质、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技术、油气田地面建设技术。

油田的数字化的建立必须要以这些基础学科为载体,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全面实现油田实体和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

3 数字油田的展望及小结

石油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准确的找到石油?怎么了解油藏的地质状态?如何提高原油产量?怎么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数字油田”便是这些问题的答案。

数字油田大大提高了石油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使石油企业达到了“数据共享化、生产监控自动化、生产指挥可视化、分析决策智能化”。

数字油田在石油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仅可以集成数据和信息,而且可以为石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从数字油田的基本形成、概念、内涵及基本建设为切入点,从多个方面说明了数字油田在石油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的一些石油企业,比如大庆油田等,其数字油田的成功实施表明了其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景民昌.“数字油田”与石油企业信息化[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03(2)

[2] 何生厚,毛锋.数字油田的理论、设计与实践[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1

[3] 田锋,王权.数字油田研究与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油田地面工程,2004,23(11):52-53

[4] 赵玉国.石油企业规划建设“数字油田”的思路与建议[J].当代石油石化,2006(02)

上一篇:学前教育信息化论文下一篇:教师教育信息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