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系统范文

2023-09-16

成本管理系统范文第1篇

【摘 要】 新的医改政策指出,医院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机制,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提高资金资产使用效益。公立医院作为预算单位,要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逐步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新形势下,医院的成本管理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医院要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提高医院的市场生存力和竞争力,使医院在经营运作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關键词】医院;成本;管理

1 引言

所谓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对经营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最少消耗取得最大生产成果的管理过程。医院成本管理是指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新医改形势下,药品加成取消后,政府投入不足,医院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医院必须更新成本核算管理理念,加强成本控制,降低医疗成本费用。

2 成本管理对医院的重要意义

2.1 成本管理能够改进医院的经营管理

成本管理直接关系到的是医院的经济效益,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这就促使医院必须加强成本管理,促使科室进行成本控制,节约资源,实现医院的精细化管理,从而改善医院的整个经营管理[1]。

2.2 成本管理能够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院社会效益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大部分的医疗研发费用直接或间接的转嫁到患者身上,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患者的医疗费用不断增长,医院通过成本管理,控制成本费用,减少物资的消耗,可以合理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3 加强成本管理有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

医院将成本管理的结果、业务工作的效率等指标同时作为医院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与年终考核、绩效分配等挂钩的考核机制,有利于促进医院进入主动控制成本的良性循环中。

3 建立健全医院成本管理的体系

医院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的运行成本,强化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效益,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医院首先要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医院成本管理体系应以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为依据,建立覆盖全院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通过成本核算真实反映医院的运行成本,采用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成本管理措施合理控制成本[2]。具体应包含三个层次:①加强成本的事前控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将医院的所有支出纳入预算管理,减少医院运行过程中不必要的支出,实现成本的合理控制。②加强成本的过程管理。制定成本定额管理办法,根据不同科室特点制定不同的成本控制指标等,加强日常科室成本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分析,组织召开成本反馈会等促进科室节约成本。③强化成本的事后控制。将成本的管理结果纳入到医院的绩效考核中,与科室的评优评先,个人的晋升等相挂钩,实现成本的控制管理。

医院成本管理工作要由医院统一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合理划分成本核算(管理)单元,形成自上而下,相互配合的成本管理体系。

4 目前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医院成本管理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成本管理在2010年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后,医院对于成本管理有了重新的认识,但是由于医院受到传统观念影响,相当多的医院管理者对医院实行成本管理还存在认识与理解上的不足,很多管理者是从事医疗业务出身,存在着重医疗业务,轻管理的成本管理观念。

4.2 成本管理方法滞后

目前医院成本管理的政策和制度较少,成本管理的发放大多都是使用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由于医院与企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很多的成本管理方法在医院的运行中存在不足,目前急需要针对医院的特点对成本管理办法进行科室的改进。在医院的成本管理中,要做到有理有据,既要有成本核算的数据作为基础,又要对数字进行合理的分析,从分析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3]。

4.3 缺少医院全员的理解和支持

在医院实行成本管理过程中,很多科室和个人对医院成本核算的发放和成本管理的手段不理解,认为成本管理对医疗活动造成了很多的不便,甚至阻碍医疗技术的发展。在日常的成本管理活动中,经常出现科室不配合等现象的发生,造成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推进不顺利。

5 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对策

5.1 完善医院成本管理方法

①制定科学的、符合医院实际的成本监控指标。医院各项成本指标的制定若与实际偏差太大,会影响管理的正常进行,造成指标因素导致的浪费。要做到指标制定的科学合理,必须兼顾几个关系:②建立严密的成本管理监控体系。财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明确成本的状态,能通过财务核算、资金融通过程掌握信息。③搞好成本管理活动分析和管理效果考核。搞好成本分析,要保证有关数据的真实性和覆盖率,力求能够反映成本活动的概况和特点。要抓住影响成本主要因素的阶段性特点,作为重点分析对象,不能面面俱到,应给予工作实施者发挥作用的空间。④营造市场氛围强化医院经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政策的逐步深入,公立医院发展依赖政府扶持的局势,将随着生存危机的压力而日渐转变介入市场,参与竞争已成为改革的必然走向。

5.2 降低医院成本费用的途径

①合理降低人员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人员工资标准逐步上调,医院的人员成本逐渐成为医院成本费用的重要内容之一。医改政策中人事改革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打破现有的人事制度和薪酬体系,要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合理确定医务人员收入水平,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这就意味着医院的人员成本还将会大幅的增加。医院要严格控制人员费用,制定合理的人员配置定额,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潜能,防止因人力资源配置不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耗费。②强化医院财产物资管理,有效控制不必要消耗。医院流动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库存药品、材料、应收款项等。从当前医院管理情况看,加强流动资产管理的空间较大。流动资产高效、安全的周转对医院减少营运成本有着重要意义。2017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资金存放管理的指导意见》,对医院结算账户中资金的存款模式有了新的规定,对符合规定的资金可以转为定期存款。医院可以按照规定对活期存款资金转为定期存款,盘活银行账户存量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库存物资、药品材料的管理上,医院应善于运用现代物流配送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以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经营成本[4]。在对应收款项的管理上,医院应加强催收,尽可能降低应收款项金额。③实行公开招标采购降低成本。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采购制度,尽可能将医院的采购行为纳入招标采购范围。采购之前都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杜绝不必要的采购,保证采购物资发挥最大的效益。压缩采购成本中存在的不合理空間,杜绝购销活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降低采购成本。④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医院要通过信息手段提高医院运营效率,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加快病床周转次数,提高医生、护士的工作效率。要提高医院的资源配置效率,保证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率最大化,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

医院在实行成本管理的同时还应注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要实现质量与成本的有机结合。成本管理最终目的是让广大患者既能够享受到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又能合理降低医疗费用。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医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医院只有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利用各种成本管理方法,采取多种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切实减轻病人费用负担,提高医疗质量,才能够保证医院的健康发展和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臧素洁,元伟.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效应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5(7):66-68.

【2】王有钧.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J] .中国卫生经济,2005(12):76-77.

【3】成吉兰.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的建议[J].卫生经济研究,2005,(11):1.

【4】郑大喜.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3(12):42.

成本管理系统范文第2篇

【摘要】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管理被提到了突出的位置。但是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方面仍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造成成本支出大,效益低下的不良局面。

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能控制项目成本;也只有达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有意义。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现了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并代表着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项目管理 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管理 增收节支

1.引言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形象的窗口和效益的源泉。如何作好项目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是决定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企业经营能否长期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

成本管理的关键是实现成本的过程控制。项目成本管理必须紧紧围绕影响成本变化的各个环节,从单一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控制的模式向成本的事先预测、事中控制调整、事后总结改进转变。。

2.项目管理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工程项目管理被提到了突出的位置。但是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方面仍存在着制度不完善,造成成本支出大,效益低下的不良局面。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实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通过科学的项目管理来搞好成本控制,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是项目经营活动中更为重要的环节。

3.成本管理措施

3.1施工前的成本管理

3.1.1投标过程控制

成本管理就必须做到事前管理和事中控制,而不能事后算账,项目从承包开始,就必须采取“干前预算、干中核算、边干边算、干后结算”的成本管理办法。

由于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预测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来确定的,所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要针对工程的固有特点及影响工程施工的相关因素、实事求是地结合企业自身素质条件,综合筹划分析,认真演算对比,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预控措施。

报价标编制时,在不提高总报价的前提下,可采用对早期完成的和预计工程量将增加的分项工程适当调增单价,以后期完成的和预计实际工程量将减少的分项工程适当调减单价,以有利于压价工程成本的改善和资金周转,减轻资金使用成本。

3.1.2.工程成本的合理预测

工程成本的预测是项目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项重要手段。工程开工前,应以定额标准为依据,分阶段(进场临设、基础部分、主体封顶、机电安装、内外装饰等)分项通过划小核算单位,搞好施工图预算,测算出按工种,按部位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耗用指标;对各种技术方案、措施可能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探索降低成本的各种途径,从而确定目标成本。

3.2、施工中的成本管理

3.2.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在图纸会审时,对于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的项目,要加倍认真,要从方便施工,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确保质量,又能降低资源消耗,增加工程收入几方面考虑,积极提出修改意见;

3.2.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阶段是根据设计图纸投入人力、原材料、半成品、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施工方案不同,工期就会不同,所需机具也不同,因而发生费用也会不同。因此,施工方案的优化是工程成本有效控制的主要途径,技术上先进、工艺上合理、组织上精干的施工方案,均衡地安排各分项工程的进度,按照平面流水,主体交叉的作业原则,合理确定施工网络,保证工作面不闲置,工序作业不间断,土建和安装的各班组协调有序地作业。

3.2.3.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

工程所达到的最佳质量水平,并不是工程质量越高越好,而是指工程建设总成本最低的质量水平,要符合合同或国家标准的要求,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把质量成本控制在某一水平,具有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3.2.4.抓好进度结算

根据合同条款约定,按时编制进度报表和工程结算资料,报送开发商并收取进度款,建立健全分阶段内部编制结算书的制度,为完工后迅速准备齐全的资料打好基础。

3.2.5.及时办理签证

由于施工中经常变更,导致合同承包范围、工程包干造价随之发生变化,项目部应主动将其间发生的工程变更从自身角度出发,写出核定单,逐项列表汇总,每隔15天送开发商一次签认,并纳入当月工程款计收。

3.2.6.加强材料成本管理

对供应商的产品结算不能只凭借到货单,还要每月与分包商进行该产品使用量的核对,以杜绝开\"人情工\"、开\"水分工\",减少项目不应有的开支,止住项目成本的\"出血点\"。

在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70%-80%,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的节约来弥补。因此,首先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坚持从\"廉\"采购,杜绝\"灰色收入\";第二,必须根据施工程序及工程形象进度,周密安排分阶段的用料计划;第三,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损耗。

3.3竣工前后的成本管理

3.3.1.竣工验收资料的准备

合同条款对工程竣工验收有十分明确的界定,以完工交付验收截止期作为衡量工期履约与违约的基本原则。因此,要做好工程驗收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尤其应明确各分包单位提交阶段性竣工资料名称、数量和时间,并进行分析、归档,以确保完工交付竣工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

3.3.2.加强竣工决算管理

在竣工决算阶段,项目部有关施工、材料部门必须积极配合预算部门,将有关资料汇总、递交至预算部门,预算部门将中标预算、材料实耗清单、人工费发生额进行分析、比较,查寻决算的漏项,以确保决算的正确性、完整性;与此同时,将合同规定的\"开口\"项目,作为增加决算收入的重要方面。\"开口\"项目的取费则有较大的潜力,对一些定额缺项的项目,可参照相近定额,进行换算。提出合理的换算依据,以弥补原有定额偏低的缺陷。

3.3.3.提高索赔意识

加强索赔管理是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收集施工中保存的各种与合同有关资料,如施工日记、来往信函、气象资料、会议纪要、备忘录、工程声像资料等,为索赔提供详尽的证明材料。利用业主变更设计图纸,增减工作量等时机,在补充合同中争取主动,必要时,可进行索赔,以拓宽利益空间。

4.总结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的过程。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孙三友;施工企业现代成本管理与流程再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孙三友;施工企业现代成本管理模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知识产权出版社

[4].(美)Kenneth K.Humphreys;《项目成本工程师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

[5]. 杜训;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佘立中;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7].刘伊生;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8].黄文杰;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

成本管理系统范文第3篇

一、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

(1) 经济效益逼迫着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不断地对目标加以优化, 从传统的单纯降低成本, 到将成本与效益加以优化组合, 这是需要企业管理者必须从根本上树立成本效益观念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企业管理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高功能全的产品, 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来达到获得企业利润的目的。市场的管理, 企业的管理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企业的成本管理必须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 就要采取全新的成本效益观念来加以管控, 这是成本控制领域里的首要问题。采用较少的投入获取更多的价值,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方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增加企业成本管理范围, 建立系统的观念。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产品的技术库存销售, 维修处置, 生产成本都要进行严格的管控, 将这些成本管理作为系统工程加以研究, 全方位的研究成本管理的内容方法等等。产品在企业中的具有的能力, 是有助于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增强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成本管理的内涵, 由物质成本扩展到非物质成本, 包括人力资源环境时间成本等等。

(3) 建立多成本动因观念, 成本动因产生在1987年, 关于产品成本的理论研究, 是针对企业的成本动因进行成本控制管理的根本因素。在成本动因中, 通过数量动因批次动因加工过程动因和产品动因等等, 进行归类, 分析出各种成本动因的基础, 寻找成本控制的途径, 以此达到更好的成本控制目标。

(4) 建立零缺陷的全面质量管理观念。质量管理的范围相对来说较为狭隘。在传统的质量管理观念中, 对于生产产品的产质量加以重视, 但是对于产后的销售服务质量容易进行忽略。质量管理观念是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遵循国际质量标准的要求, 对于质量标准不断变化的特征加以重视, 进行必要的定期的质量检验, 通过检验能够保证质量, 专业的检验人员进行质量检验工作, 并且通过自检和互检的方式进行检验的工作, 将产品的缺陷在设计阶段及早发现, 从根本上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保证质量管理, 达到零缺陷。这种观念是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观念。它采用全过程全员的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从产品设计到研发, 再到最终生产出来, 产品的缺陷是被消灭在最初的萌芽阶段的, 不必等到产品结束生产后, 发现了问题, 再重新返工了。

二、成本控制的改进方法

传统成本控制方法是以产品为中心, 而采用现代化成本控制方法, 要将成本管理作为关键, 应用标准成本制度, 在标准成本制度下, 满足标准成本的衡量绩效的重要指标。管理人员要将实际绩效和标准绩效差异进行区分, 得到的数据可以作为奖惩人员的重要依据。通过技术的更新, 标准成本制度的控制功能还存在着。但是在此基础上, 必须要从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符合社会需求多样化等角度, 对生产方法加以改进, 贯彻标准成本的重要条件, 就是注重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批量化, 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相应的改变后, 要与现代成本管理相对应, 现代化成本管理模式, 方法包括:

(一) 价值链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在1985年由波特教授提出, 价值链指的是企业职能的系列功能, 作用在产品和服务中, 从研究开发到设计生产, 再到营销分销顾客服务, 一系列的企业价值链的基本价值活动, 都体现出产品的价值来。企业的作业流程, 必须以价值链为中心进行改造, 强调企业的内外部顾客关系, 协调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关系, 强化各种作业, 各种生产销售环节, 消除作业列中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 使企业处于持续改善状态。

(二) 成本动因分析方法

对于成本动因进行分析, 是传统的企业作业观念基础上进行的微观层次的执行性成本动因和整体成本定位的结构性成本动因的改进, 包括每项生产经营活动中, 作业动因和最终产出的动因, 把资源成本分配到经营生产活动中, 进行资源动因和作业的基本数据的分析, 反应和改进作业效率, 分析资源动因, 进行结构性成本动因的分析, 体现在具体的各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规模经济学习, 生产能力利用联系整合自主政策制定等结构性成本动因, 可以从深层次上, 对企业的经济运行影响。

(三) 产品生产周期成本法

这种方法使得整个产品从研究开发, 一直到产品废弃, 全链条的成本和生产周期成本的计算。产品生产者为了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必须要促进社会价值链的持续改进和优化。通过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强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社会进步。

三、结语

现代企业的生产者必须经过研究和开发, 将各个阶段加以开拓和创新, 最终得到的结果是生产者对于成本的控制增强了, 产品的功能提高了, 使用者的满意度也增强了。产品生产者得到了成倍的效益, 全面提高经济优势, 而且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成本, 改善了生产过程中劳动条件, 减少了环境污染, 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生产者用较高的生产技术可以生产出更为先进的产品, 而且最终提高了产品的社会效益, 促进社会进步。

摘要: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现代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策略亟待加以深入研究。由于企业在竞争方面愈演愈烈, 通过成本控制的方法加强成本管控, 需要企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优化。对于企业自身来说, 这也是发展必然要具备的能力。本文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方法的角度进行研究, 希望对于强化企业现代化管理, 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 许良书.探究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方法[J].时代金融 (中旬) , 2016 (8) .

[2] 冯亚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刍议[J].时代金融 (下旬) , 2016 (2) .

成本管理系统范文第4篇

煤炭企业属于地下开采业,成本构成复杂且变化大,与其它产品相比具有特殊性。煤炭成本水平受地质条件、生产技术条件影响大。煤炭成本的变化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开采开拓方式、地质水文条件、服务年限、机械化程度以及煤炭产量等。在这些因素中,水平地质条件和技术条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其他因素,并且产量因素引起的成本变化,往往小于其他因素引起的成本变化。这就决定了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分析的多样性,以及煤炭成本水平在不同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的不同阶段的可比性较差

在矿井的整个服务年限内,煤炭成本是规律性变化的。在矿井服务年限内,煤炭成本是由高到低,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变化的,并且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由于煤炭生产的特殊性,生产区域范围越来越大,开采深度越来越深,单位越来越长,这就决定了下一个生产过程的消耗和占用要大于上一个生产过程,仅仅实现对一个生产过程消耗的补偿是不能保持原煤生产在原来规模上进行简单再生产的,必须进行追加投入,增加新的生产要素

1、 人的思想滞后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延续,部分职工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等工

作认识不够,没有真正理顺成本管理与企业效益的关系,悟透成本过程控制与自我收入提高的关系,造成对一些浪费现象置之不理,视而不见;再就是,某种程度上害怕得罪人,或者是害怕遭来横祸,因此,思想上总认为,企业的家大业大,我不节约,还有他,再说不是自己家,甚至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法,严重阻碍了煤矿企业的成本管理、过程控制工作向纵深发展。

2、物的浪费现象

这儿所说的“物”是指办公、生活及地面场所公共设施等。几年前,企业管理者曾在有关会议上多次提出“无纸化”办公,可是,从现在的办公程序上看,其间的“无纸化”办公设想目标根本就没有实现,A4等高质量纸张大量投入,其他辅助设施更换(如激光打印机等配件),造成了企业的办公费用成本升高,虽说要迎合社会发展形势,但也应注重节约与要求相结合,做好成本过程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假如我们细算一下企业各单位三年内所使用的办公纸张和耗材等物,其数字也是十分惊人的!

3、电的违规现象

电能不仅是人类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必要资源,而且是推动煤矿企业建成和谐矿区、实现小康目标的基础条件,但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违规用电、浪费用电等不文明现象时常偶发,诸如:冬季空调供暖的违规运转;办公场所的长明灯及设备空转;

二、成本管理模式

煤炭企业形成了一套“层层分解、逐级考核”的成本管理模式。首先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计划指标 (计划产量、计划利润、计划吨煤成本),将成本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到单位,再按单位进行成本控制与考核。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目标成本的分解、成本指标的分解、月成本计划的制定、审批与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与控制。其归口单位有: 财务科、经营办、资料公司、设备科、生产矿长与各生产单位。

1、目标成本的分解

目标成本分解的归口单位是财务科,财务科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吨煤成本指标、利润指标和产量指标,结合历史成本的构成情况,对吨煤成本进行分解,形成材料成本指标、工资成本指标、水电费指标和其他成本指标。将材料成本指标下达至经营办,进行材料成本指标的分解。工资成本指标、水电费成本指标与材料成本指标相挂钩,作为日后成本考核的依据。财务科成本分解的依据主要是历史成本构成和人为的主观认定。

2、 成本指标的分解

成本指标的分解,是指对各成本项目指标向各单位的进一步分解。以材料为例。材料成本指标分解的归口单位是经营办,经营办根据三年的历史数据对财务科分解的材料成本指标进行进一步分解,并进行一定的调整,形成各单位材料成本指标和矿厂部成本指标,经过调整后报矿长审批生效后执行。材料成本指标包括各单位日常生产耗费的物资,日常占用的大型物资由各单位提出申请,报企管科审核,最终经矿长审批后占用矿厂部指标。

3、成本计划的制定与审批

各单位月底制定下月用料需求计划,经经营办根据各单位计划产量和年

度材料成本指标进行审批后生效,占用单位材料指标,下发至内部银行进行成本控制。各单位只能在计划额度内领用物资,材料费超额领用,应该先向矿经营办申请追加材料费指标。对于超额领料、临时用料和大宗材料的领用,必须提交用料计划,经矿经营办审批,再经矿长审批后,方可领料。

4、成本核算

目前的成本核算采用的是以原煤为核心的制造成本法,由于煤矿只生产单一的原煤产品,并且作为集团公司的一个生产性单位,矿级的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在成本核算时全部构成原煤产品的成本。其成本项目主要包括:材料、工资、电费、折旧费、安全费、维简费、修理费、地面塌陷赔偿费和其他支出。其中材料费、修理费成本为可控项目,其他为不可控项目。

三、切实做好煤矿成本管理和考核

1、 机制保证

机制是关键,是保证。煤矿企业的经营者,首先要结合本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目标,对成本管理、成本控制重点工作进行重新定位、量化考核、闭合管理,同时,要制订一套全方位、深层次、精细化、科学化的目标责任锁链考核制度,以规范人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成本过程控制行为,把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引向深入,促进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优化。

2、 做好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指各种支付款项必须列入资金使用计划,无计划的不予付款。归口管理是指各归口部门既是归口费用的计划提报单位,也是费用支出的业务办理单位。各项支出遵循谁办理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每季度由矿长、党委书记、工会主席组织政工、工会、审计或外聘审计部门对财务收

支情况进行检查。通过这些措施,杜绝了管理漏洞,加强了监督监控,提高了内控管理水平

3、 突出责任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建设。

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组织人员深入排查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浪费现象和管理漏洞,提出加强成本管理降本增效的思路、目标和整改措施;按照“总量平衡、效益优先”、“积极稳健、以收定支”原则,建立和完善预算的编制、修订、审批、执行、分析、考核等一系列制度,以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4、 建立降本增效激励机制。

其次是要责成相关部门加大“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活动宣传工作,营造全员参与,人人监督氛围,调动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要我降成本”向“我要降成本”的转换,逐步形成成本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同时,要做好安全成本控制工作,把安全成本控制列为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培育广大职工对安全成本控制工作的认识,领悟透安全成本是企业的最大成本方向,唤醒职工的安全生产良知,真正做到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四、严管发票,强化票据报销控制

发票作为往来结算的重要依据,对于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十分重要。严格执行以下规定:挂账或报销的票据,必须是取得的合法票据,发票必须有地方税务局、国家税务局监制章,行政性收费票据必须有财政部票据监制章、行政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统一票据专用章。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了专门强调:采购物资、接受劳务(修理费)、生产用电、大宗办公用品必须提供17%

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附物资明细清单、修理清单,如销货方提供不出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扣除增值税差额做为补偿。特殊情况如客户提供不出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且不同意扣除增值税差额做为补偿,而我单位又必须采购的,须经矿长签批同意后方可入账。对于日常零星支出、招待费、住宿费、会务费、外出加油费等支出,必须是合法的各类普通发票,不合法的往来收据拒绝报销。工程劳务费必须是施工单位开具的或税务机关代开的建筑业普通发票。行政事业单位收费,票据须有财政部票据监制章、行政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统一票据专用章,否则拒绝报销。

成本管理系统范文第5篇

[摘要]信息化环境下,持续在线审计已成为企业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重要手段。国网潍坊供电公司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及数据分析技术,构建贯穿审计计划—实施—整改的持续在线审计体系,加大实时、全面审计监督力度,切实提升内审监督效能。

[关键词]信息化    供电企业    在线审计    体系构建

网潍坊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过去的审

计模式可概括为“经验抽样+事后监督”,一方面不能全面掌握公司管理情况,无法满足审计全覆盖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不能实时管控风险,导致“屡查屡犯、前清后乱”现象重复出现,审计监督效能难以有效发挥。对此,公司探索建立持续在线审计体系,通过审计项目纵向全程在线管理及审计疑点监测分析的持续运行,将审计监督内嵌于公司主要业务领域、关键管理环节,确保审计实时监督和全面覆盖,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推动组织价值增值的作用。

一、持续在线审计体系构建的思路

公司持续在线审计体系即从“一纵、两横、两环”五个维度,对审计项目、审计作业实施持续化、在线化、数字化、标准化管理。“一纵”即以审计综合管理系统为依托,优化在线审计管理流程,以审计计划管理为抓手,以审计作业管理为中心,以审计成果管理为导向,闭环审计流程在线标准管理。“两横”即以审计作业系统及智能持续审计系统为抓手,通过整合ERP业务审计系统及管控业务审计系统,在线穿透分析业务系统疑点信息,提升非现场审计质效;通过智能持续审计系统,设计疑点监控指标,突出持续在线审计监测。“两环”即以业务系统数据仓库为基础,建立多系统间数据交互对比分析机制,提升疑点信息核实准确率;以“引导+考核”机制为保障,突出审计操作规范书的引导作用、考核标准的激励作用,确保持续在线审计体系规范运行。以“一纵、两横、两环”形成持续在线审计管理辐射面,辅以大数据分析,将审计信息系统与各业务应用系统紧密衔接,实现审计监督实时化、常态化、全覆盖(见图1)。

二、持续在线审计体系构建的做法

(一)纵向贯通审计业务流程,优化审计项目闭环管控

1.夯实审计计划在线管理。针对公司年度审计项目数量多、分布散的情况,依托国网审计综合管理系统,构建标准化、动态化的审计计划管理模式。建立审计计划综合管理支撑平台,构建审计项目计划编制、调整、查询及分析在线管理体系,分别在各环节配置标准化模板,实行审计项目计划菜单式标准化管理;建立审计计划多层分析体系,通过年度计划汇总分析表、年度计划立项情况分析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表、项目计划类型分析表、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表,建立多层次数字化分析表格模板,实施审计项目计划的立体化、标准化分析;动态监控审计计划执行过程,将审计项目计划分为省公司组织类、公司实施类,分类实施项目审计计划—项目状态—执行进度穿透式动态在线管理模式,实现审计计划执行全程跟踪和实时监控。

2.加强审计作业在线管理。细分项目作业流程,将审计作业流程划分为审计准备、审计底稿及审计报告三个阶段,配置8个关键节点,每个关键节点对应标准化作业模板,每个作业模板明确项目作业人员,实行“流程节点—标准模板—作业人员”三位一体闭环管理,确保审计项目作业质量。(1)建立在线作业流程节点:在审前准备阶段设置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审计通知书三个节点;审计实施阶段设置审计记录、审计底稿两个节点;审计报告阶段设置初稿、征求意见稿、定稿三个节点。所有节点全部在线管理,按流程节点顺序进行单项控制,明确审计作业重点。(2)配置在线作业标准模板:通过标准化作业模板在线录入审前调查报告、审计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线上编辑审计记录、审计底稿,保存提交项目组内复核,并及时在线发送被审计单位确认,在线生成审计报告草稿,经审计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及时传送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以审计底稿标准模板为例,将审计事项、审计内容、问题分类、政策依据引用、审计建议以标准化格式嵌入审计底稿,审计问题分类可从系统的问题分类库中直接选择,确保所引用政策法规依据准确、恰当。(3)实施在线作业逐级复审:通过项目作业人员配置,明确审计项目各级作业人员职责权限,以作业人员控制作业模板、以作业模板管控流程节点,形成审计逐级在线标准化控制机制。实行审计项目小组长、主審、组长三级在线复核机制,小组长、主审在现场对审计记录、审计底稿实施在线审核,及时进行纠正处理,审计组长远程在线掌控审计现场动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实行审计报告分级在线复核,项目主审编制完成审计报告初稿后,在线提报审计组长进行远程审核,审计组长审核后及时提交审计部门复核,通过分级在线复核有效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及效率。

3.强化审计成果在线管理。将审计评价、审计整改及后续审计进行在线串联管理,以审计评价管理为基础,以审计整改管理为抓手,以后续审计为保障,建立审计成果管理体系。建立以审计成果管理统计分析表为主体,问题类型情况分析表、高频多发情况分析表及问题金额分析表为辅助的“1+3”审计成果评价管理体系,从审计项目个数、整改问题个数、违规违纪金额、增收节支金额、损失浪费金额等方面把握审计成果管理总体情况。建立审计整改全程监督台账,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整改反馈数据的在线采集和对比分析,形成审计问题整改总体情况报表、审计发现问题总数及整改分析图表、未整改问题类型统计图表,依托三套图表建立审计整改台账,实时跟踪审计问题整改情况,对未完成整改的问题纳入重点监控范围,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制定措施,按时整改。建立后续审计机制,根据被审计单位在线提报的审计整改报告、整改结果资料,对审计意见和决定执行情况及时进行在线实时评估,针对未整改或具有较高风险的重大问题,动态开展后续审计,确保审计整改到位。

(二)横向覆盖审计作业实施,深化非现场审计作业

1.建立全覆盖在线审计作业模式。将国网ERP业务审计系统和管控业务审计系统进行优化组合,运用ERP业务审计系统的财务审计、物资审计、项目审计、设备审计、人力资源审计模块,构建基于公司各业务信息系统的基础在线审计模式,同时借助管控业务审计系统,有效弥补ERP业务审计系统无法覆盖财务预算管理审计、营销管理审计、工程项目立项及招标审计的不足,优化整合两个审计作业系统,建立技术互补的在线审计管理模式,结合人资系统、财务系统及各业务系统标准化工作流程节点,通过对财务数据以及项目、物资、设备、营销等业务数据进行双向跨模块穿透分析和流程追溯,突出在线审计全覆盖,实现离线审计向在线审计、事后审计向实时审计转型。

2.建立全过程在线审计作业模式。电网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公司核心业务,其立项、开工、施工、竣工均在ERP系统中进行管理,运用ERP业务审计系统、管控业务审计系统建立全过程在线审计作业模式,可以实现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项目立项环节,对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工程初设概算,对项目前期管理的规范性进行评价。工程施工环节,通过对工程建设质量、投资控制有效性以及施工内容真实性审查,比对分析施工记录、变更签证、工程量价签证,结合施工现场核实,实现对施工管理的动态监控。工程结算环节,通过对工程结算书与工程施工资料的比对分析,结合工程现场检查验证结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工程决算环节,通过竣工决算报表规范性、数据关系准确性分析,对工程设备物资、建筑安装费及其他费用进行真实性审查,关注以预算代替决算、虚增工程成本等情况,实现对工程建设管理流程的总体监督。

3.建立全周期在线审计作业模式。利用ERP业务审计系统、管控业务审计系统,同时与相关业务系统形成数据关联,对疑点信息对比分析,构建资产全周期在线审计作业模式。资产形成阶段,从项目转资规范性入手,关注已竣工项目是否及时转增资产,资产类别划分是否准确,利用固定资产卡片掌握转资时间、资产原值、折旧管理等基础数据,从资产初始计量做好持续审计工作。资产运维阶段,对资产设备大修、技改资金的流动轨迹实施监控,核实资产后续支出的真实性;通过资产改造前后状态评测,评价后续支出的效益性,严防利用大修资金进行技术改造,造成资产价值不实、成本虚增。资产退役阶段,加强报废资产相关废旧物资管理,从拆旧计划执行、拆旧物资回收、废旧物资处置等方面,全面核查资产报废退出的合理性及废旧物资管理的规范性。

(三)建立在线监测审计体系,持续监控分析疑点信息

1.构建智能化持续审计监测平台。依托国网智能持续审计系统,以系统中营销审计、财务审计两大审计模型为基础,通过多元化配置业扩管理、计量管理、电量管理及会计基础管理、债权债务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薪酬福利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审计规则,全面构建智能化持续审计监测平台。通过审计模型—审计规则—疑点信息立体化监测平台,实时监督公司财务及营销信息系统的各业务处理环节,持续监控和分析业务处理的流程和数据,真正使审计作业模式从抽样性事后审计转变为业务全面、实时覆盖的事中审计。同时,实时监测发现的审计疑点信息也为现场审计工作提供线索,为科学制订审计工作计划提供依据。

2.构建持续审计监测指标体系。充分结合持续审计监测效果,立足于审计监测工作的实用性,设计关键监测控制指标,并将指标推入各业务环节,实现对业务流程执行过程的在线监控和对疑点信息的实时追溯。根据在线审计监测目标,从效率、实用的角度,将指标分为预警类和监督类两个维度,对监测指标的重要性、逻辑性、趋势性进行对比分析,达到从指标数据异常的表象,追溯到固定的业务环节,还原工作流程出现问题的根源点,便于为公司经营管理查找薄弱点和风险点(见表1)。

3.构建持续审计监测疑点信息库。在持续审计监测过程中,从公司各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系统数据的多维分析出发,汇总审计监测平台实时监测发现的疑点数据及审计指标分析数据,提炼形成持续审计监测疑点信息库,为非现场审计提供审计线索和切入点,提高持续在线审计效率。审计疑点信息库覆盖营销业务系统及财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及关键节点,并随着公司业务发展和风险因素变化而持续更新。同时,审计疑点信息库按三类标准对疑点数据的核实进行整理归类:第一类疑点数据通过审计作业系统进行分析核实,如坐支电费违约金疑点数据主要结合ERP业务审计系统中的“财务审计—明细账查询”功能点进行核实。第二类疑点数据通过业务系统进行对比核实,如大工业用户暂停超时限疑点数据主要通过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业扩查询”功能点进行核实。第三类疑点信息结合现场审计进行查证核实。通过建立审计疑点信息库及分类管理,有效提高疑点数据的利用效率和实用性。

(四)创建大数据分析机制,提升持续在线审计成效

1.建立业审融合的大数据分析体系。以审计信息系统为基础,集合公司发展、建设、运检、营销、财务等部门,对PMS、ERP、用电采集、营销业务、规划计划、基建管理、财务管控等系统的数据进行贯通与集成,运用大数据理念开展即时分析、专题研究,建立审计与各专业顺畅、高效的协同工作机制,围绕计划预算与项目管理、营销稽查、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三大核心监控领域实施专业化分工,各专责人按数据采集、核查溯源、疑点分析、现场核查、问题反馈的步骤,通过大数据分析,全面筛选疑点信息,提升审计精准度(见图2)。

2.整合组建基础数据仓库。分别从公司PMS、ERP、用电采集、规划计划、基建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采集基础数据,结合审计作业实施系统及持续审计监测平台进行控制性、实质性的对比核查分析,整合组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基础数据仓库,全面分析展示各信息系统之间同类业务数据存在的差异,有效锁定监控疑点。一是数据完整性复核,将从不同业务应用系统取得的同类数据进行比对,检验系统数据完整性。二是数据对比性复核,将从不同业务应用系统抓取的同一数值或相关数据相互对照,检查内容是否一致、计算是否正确。三是数据分析性复核,对一个业务系统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性复核,并与其他业务系统反映的数据进行相互印证,确保审计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

(五)构筑“引导+考核”体系,规范持续在线审计管理

1.建立审计引导机制。通过优化业务环节控制节点,全面筛选ERP业务审计系统、管控业务审计系统及各业务应用系统功能点,总结提炼审计事项、审计内容、所需资料、审计步骤、适用系统功能点及规章制度,形成《持续在线审计数据分析操作规范书》,明确各环节审计内容、核查方法、涉及的业务应用系统及法规依据、在线审计操作步骤等,为审计人员提供实用化、标准化的审计作业指南。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加强营销专项审计在线作业引导,编制《营销管理审计标准化工作手册》,通过电费抄核收审计、销售电价管理审计、电能计量管理审计、电能损耗审计、营销项目管理审计、业扩报装管理审计、供用电合同管理审计、营业收费审计8个专业29项业务的标准化在线审计流程及信息化操作指南,有效提升营销管理专项审计工作效率。

2.建立审计考核机制。建立持续在线审计考核机制,强化审计系统应用考核,对ERP业务审计系统、管控业务审计系统有效登录情况和应用覆盖情况进行考核,突出有效登录次数、审计人员登录率、系统功能点使用覆盖率、应用系统发现问题数量和质量的量化考核,确保審计系统应用的有效性和完整性。突出业务系统应用考核,对营销、财务、物资、工程、经法等业务系统在查询基础数据、核实疑点信息和常态化系统应用成效性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提升持续在线审计的准确率。加强审计项目在线管理考核,对审计项目在线管理中计划维护情况、项目执行情况、项目文档数量及质量进行量化考核,突出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方法及审计管理模式的创新性考评,提升持续在线审计管理质效。

三、持续在线审计体系构建的成效

一是有力保障审计全面覆盖。以持续在线审计体系为依托,借助审计信息系统及数据分析工具,公司业务全量数据分析模式得以初步确立,持续在线审计发现疑点数量较之前提升3倍,疑点核实率同比提高25%,实现了对重点业务领域的审计全覆盖。

二是充分发挥实时监督作用。通过审计的持续监督、动态管理,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以及时发现,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问题”的即查即改机制得以确立,充分发挥了审计实时监督的作用,及时防范化解经营风险。

三是全面助力依法治企建设。持续在线审计体系的构建,将审计监督嵌入公司经营业务管理流程,实现了对制度标准、体制机制方面深层次问题的有效发掘和分析,全面助力公司依法从严治企。

(作者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邮政编码:262200,电子邮箱:493211432@qq.com)

上一篇:房地产成本管理下一篇:成本核算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