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

2023-06-22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一、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防范风险的发生。随着近年来金融犯罪案

件的增多,促使我们对操作的规范、制度的执行有了更高的要求:

1、定期召开由行长及网点主管参加的内控、制度、风险分析会议,提出业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同时形成会议纪要对一些各网点不规范的业务进行统一落实。

2、会计结算部负责着全行的本外币会计、出纳、资金清算、人民

币结算业务的管理;组织落实相关制度、办法及柜面业务核算和管理;负责人民币结算中间业务的收入;负责综合业务系统参数表的统一管理;负责全行会计凭证的统一管理,包括领取、分发、保管与销毁的管理;负责会计专用印章的领取、分发、回收和销毁工作;负责全辖现金、有价单证等贵重物品保管、调运业务的管理。这些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风险点,要求我们按照制度规定加强对每一个环节的控制。

3、加强对全行所有网点在制度执行及业务操作中的监督检查工作,并落实专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督促对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定期通报会计结算部的检查结果并跟踪落实,杜绝同样问题在网点的二次发生。

二、 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因我行的前台临柜人员的

流动性较大,而且我行的新业务新办法变化较快,对我行的会计核算质量一直都是个挑战:

1、继续执行柜员绩效考核机制,经过XX年的绩效考核对我行的临柜人员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XX年我们将更好地利用这一个考核机制,让更多的柜员参加到这个考核中来,以提高柜员的工作主动性与责任性。

3、对在我们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除进行通报处理外,我们将继续执行对临柜人员的经济处罚手段,以及差错人员的业务学习与考试。促使柜员重视业务差错的发生,努力减少差错。

3、有罚有奖,按照全行临柜人员的差错考核情况,对全年无差错及工作表现好的柜员进行奖励,以促进柜员的工作积极性。

4、定期、准确、及时地向市分行会计结算部上报各种会计结算报表。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临柜人员的业务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她们的业务素质。员工的素质如何是银行能否发展的根本,在目前人员流动频繁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1、制定出培训计划,在XX年我们准备对我行股改上市后的会

计制度、支付结算办法、新会计科目以及综合业务系统新版本等业务知识以及各种新兴业务进行培训。及时让柜员吸收新的业务知识,帮助她们跟上我行的变革速度。

2、加强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在业务培训上做好互通有无,通过邀请其他各部门的业务人员为会计结算柜员讲课,或讲业务知识,或讲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从而相互学习,以提高柜员的业务素质,更好地做好服务。

3、好市分行会计结算部下达的各项会计结算工作,如版本升级、

测试验证、帐户管理、计划任务等各项工作安排,并及时将业务信息向下辖网点传达,以更好地完成市分行的工作任务。

4、加强对营业经理的考核与考评工作,使营业经理能发挥潜力,履行好职责,提高我行的会计核算质量。

四、做好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召开银企座谈会向客户介绍我行的业务品种、新的结算方式,加强与客户的沟通,获取各种结算需求信息,更好地为客户解决结算上的难题。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一、信息时代大型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概述

(一) 各级管理者对会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

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大中型企业管理实际来看, 他们往往都十分重视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因为资产管理、投融资策略等企业能够取得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不仅要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开展, 更要有一套精准的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帮助企业预见到可能产生的风险, 并予以规避, 才能更好地保障企业在快速发展道路上降低与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放眼望去, 近年来, 由于投融资管理不当, 导致资金链断裂给企业带来毁灭性后果的案例不在少数。从这点意义上来讲, 各级管理者必须对会计管理工作加强认识。而在现实工作中, 不少大型管理者对于会计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仍然不足, 也有的企业由于其家族企业的本质属性, 从企业规模小的时候财务部门就一直被当成是被动执行的部门, 财务人员工作缺乏主动性, 也就无法成为企业的防火墙, 这些无疑都是当代大型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管理工作不重视的表现。

(二) 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通常情况下, 很多大型企业都制定有会计管理工作制度。而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当下, 以用友、金蝶两大主流财务管理服务软件为例, 它们也在积极投身于互联网为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变革中去, 不断升级软件与互联网、电子政务相关的服务内容。包括工商、税务等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各级行政管理服务机关, 原来必须由专人投入时间、精力现场办理的事务随着电子政务及行政部门线上服务平台的投入使用, 已经大大缩减了业务办理的时间, 人们通过电脑即可方便快捷地处理申报、查询等事项。诸如以上种种当今社会会计管理工作涉及的全新变化都需要企业重新构建会计管理制度, 以符合当前会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三) 会计管理人才水平有限

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认为, 会计人员是“越老越香”, 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使得很多企业有不少年纪较大的会计人员。而进入信息时代以后, 随着互联网对会计管理工作带来的变革, 这些年纪较大、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除了理论知识丰富、耐心细致等优点仍然鲜明, 对于计算机、互联网、财会相关应用软件应用能力的不足恰恰成了他们的缺点, 相比于年轻一些的会计人员, 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完成会计管理工作, 他们的效率明显不高。从这点意义上来讲, 大型企业会计管理人才水平有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信息时代大型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思路分析

(一) 各级管理者要提高对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信息时代的大势已经非常明显, 在各行业都在顺应时势搭乘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构建的快车的时候, 大型企业更是不应当落后于他人。而在此背景下, 企业各级管理者首先要提高对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从企业内部打造出一个依托互联网开展会计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 企业管理者与财务部门管理人员要积极了解一些新兴的, 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财务管理服务软件, 并在工作实践中予以应用, 逐步替代一些传统的会计管理工作方式, 提升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二) 提升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在信息时代为会计管理工作带来利好的同时, 也难免会存在一些可能因使用不当或人为失误造成企业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鉴于此, 笔者认为, 企业在选择性应用互联网会计管理软件的同时, 一定要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建立起一套安全可靠的财务管理系统, 提升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抵御来自互联网平台不稳定因素侵扰的能力, 保障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

(三) 选用与培养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才

长期以来, 大型企业选用会计人才都有严格的标准, 例如从业资格证等都会进行审查。而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 企业选用会计人才除了这些基本条件以外, 还应当着重考虑近年来高校财务专业毕业, 或者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过大量会计实战, 年纪偏小、对于计算机、互联网、应用软件非常熟练的人才。与此同时, 要对企业一些年纪偏大的人员开展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 提升他们在信息时代的业务能力与水平。

三、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 信息时代对当代大型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现阶段大型企业存在的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和从业者专业水平有限的问题, 企业管理者应当加强对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 建立科学性和安全性更高的会计管理系统, 才能使会计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科学发展大局。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我国迎来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铺设时期, 互联网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为众多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放眼望去, 大数据、云计算等新鲜词汇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了企业管理者的口头禅, 互联网+也正以席卷一切的态势改变着商务、政务等与众多行业息息相关的体系。以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为例, 原来工作流程中很多必须由人工完成, 且产生大量单据、纸张损耗的重复性工作流程很多已经可以通过互联网在计算机上实现处理, 大大提升了会计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 也对从业人员知识应用水平与大数据时代相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大型企业财务部门就职多年, 结合实践经验借本文简短表述关于信息时代大型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思路的观点。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摘 要:在石油企业中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企业的会计管理能够保障企业的信息资料,本文主要针对石油企业的档案管理进行分析,其中会计档案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信息反映的缺点出现了问题。根据这其中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要对会计档案在企业中的发展以及地位、作用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要制定相关的会计档案的人才培训,在档案的工作中要注意信息数据的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石油企业 会计 档案 管理

在石油企业中,会计档案的管理主要是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在石油会计档案中包含的内容有比较强的纪实因素。这就引起了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其中企业优化管理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但是从目前企业的会计档案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会计档案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主要的表现是:编写不够规范、其中的科目不够正确、数据之间存在着矛盾。这就是石油企业在会计档案中存在着问题。因此要对这种会计档案进行不断的改革,提高管理的层次以及相关的管理规范程序。

1、石油企业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石油企业的会计档案中,由于石油企业的种类多、专业多但是在石油会计档案的管理中对于档案的编撰、建档、使用以及归档工作,对于石油企业存在的特殊模式就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档案的管理中存在着:对于会计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其中会计档案的管理中存在着认识性的不足,主要的表现在:对于会计档案没有进行专业的会计档案人才培养,基本上对于会计部门的人才培养侧重点放在了对资产、成本、资金的管理方面,会计档案的编撰人员都是一些兼职人员。这其中就有可能造成前期与后期的内容不对应,思路和文法不一致,影响了会计档案的整体效果;会计档案的信息反应的不够到位。会计信息的图表比较专业。这就造成经济信息不够明显的表现,这就给非会计专业的管理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连续,没有在会计档案上进行详细的记载。这种会计信息的存档,影响了下一个会计年度的连续性。会计信息反映的内容不够完善。对于会计档案的编写格式不合理。

2、石油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思路

在石油企业的会计档案的管理中,要抓住其中基本的思路,明确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会计管理人员要做到:要充分的认识和提高会计档案在推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相关的作用。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在石油企业中有着特殊的作用。会计档案的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的战略因素。在档案的管理中,要借助石油企业档案管理体系的平台,通过会计档案来具体的反应企业生产的经营活动,最终促进企业生产改革的发展。

要对会计档案实施科学的管理。由于会计档案信息量比较大,其中涉及的范围、内容以及专业的知识比较多,因此在管理中要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对于基础信息,要借助与财务报表,采取定量化的方式进行,要根据石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对于收入、支出、盈亏进行具体的研究。其中收入项目是对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进行具体的研究。相对应的研究支出和盈亏。在企业的活动中,同样借助企业的财务报告,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每年会计部门为了要配合生产经营其他管理部门要开展强化资金运营、推行成本管控、优化应收款项管理以及加速资金运作的效率等进行活动的研究。要开展会计档案人才的培训。重视对于石油企业会计档案的人才培养,这就要求在管理中要根据具体的分班进行,要掌握基本的档案学的知识,能够规范的进行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在管理中要重点突出,培养专业的顶尖人才。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要培养高管人才,这样带动管理。

3、在石油企业会计档案的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3.1其中管理的档案要符合一般的原则

档案的管理要按照档案撰写的规定、在管理中要做到规范、准确、严格,要如实的反应经济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反应重大的经济状况,对于项目、技术以及收益要保证准确性的信息。

3.2信息的数据口径

对于会计档案的信息口径要一致。要根据正确的方法以及要根据专业的部门在管理中确定正确的数据口径,对于提供的数据要保证会计的年度工作量、以及企业增加值的数据。对于其中涉及的工资、薪金以及劳动生产的效率要以人力资源部门的信息为依据。要保证准确的数据信息。

3.3在石油信息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

由于我国对于石油企业的财务考核在不断的变化,例如在2010年跟2011年中,集团公司要求各个油田上报的会计信息增加利税信息。而在2011年就变成了税费问题。其中对于这两种费用的信息管理要正确使用。这种现象就造成了信息的连续性。其中在利税的信息上可以变换税费的信息,就是在利税的考核上添加具体的时期,这种办法就是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战略。

4、总结

在对石油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中,为了保证会计档案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这就要求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的同时要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的进行解决,保证会计档案的合理性、准确性,能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以及档案管理工作,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因此在石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优化企业的管理策略,让企业会计档案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焦峰,晁倩玉.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相关制度应用指南[J].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勘探局,2011(14)

[2]侯秀芳,贾丽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会计档案保管模式[J].兰台世界,2010(27)

[3]刘桂静,田昌盛.建行会计档案管理及会计稽核系统[J].中国金融电脑,2012(14)

[4]曹晓娜,蒋伟玲.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的作用及其发展的对策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0(13)

[5]石爱梅,陈苗瑞,李月明.浅议加强和完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J].科技与管理,2009(18)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摘要】   从战略决策制定的角度出发,文章将企业战略差异度纳入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的研究,选取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12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对5 574个公司年度观测值采用固定效应回归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差;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越高,企业选择偏离行业常规战略的可能性越大,企业绩效表现就会更差,且企业战略差异度在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在控制了企业规模、企业杠杆水平以及经营现金流量等公司层面特征的影响之后,结论依然成立。研究表明,高管的社会网络和战略偏差对企业绩效起着重要作用,这对企业正确利用社会网络、调整战略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社会网络;企业绩效;战略差异

一、引言

在我国的制度背景下,社会网络即指人与人、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等之间的“关系”。我国社会的人际关系网错综复杂,以某一点为中心,越往外,表明关系越疏远;与点的距离越近,表示关系越亲近。关系的存在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经济领域中,关系的地位同样重要。现如今经济领域的环境十分复杂,竞争也愈加激烈,为增强自身竞争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于各种关系的维持至关重要。社会网络是高管拥有的强有力的竞争资源,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桥梁与纽带(Powell,1990)。社会网络关系有助于高层管理人员及时获取更加有效、更加准确的信息资源,获得人力、财力以及技术上的支撑,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绩效是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直接体现,同时企业高管的社会网络关系是企业制定战略的主要依据,因此,企业高管的社会网络关系可能通过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对社会学的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社会网络理论,在早期,有学者(Roy,1952;Seashore,1954)认为社会网络的存在不利于人们提高工作的效率,原因是人们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各种挑战去维系自己的关系网,这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人们重新认识社会网络源于Granovetter(1985)提出的嵌入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人或者组织是嵌入在社会网络里的。在嵌入理论的基础上,学者们开始研究社会网络,同时也有学者研究社会网络中心度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有学者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关系与企业绩效之间正向相关,如Burt(1994)提出的结构洞理论认为,社会网络的结构组成可以使得个人或者组织在社会活动中获得益处。社会资本是指人们通过社会网络关系获取所需的资源,达成自身的目标,社会资本理论认为人们能在社会网络关系中通过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提高各自的效率(Putnam,1993)。由此可以看出,社会资本理论更侧重于探讨社会网络关系的积极影响,并与资源的获取相联系。然而,Burt(1997)的研究发现,社会网络的结构以及社会网络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社会网络产生的利益。在此基础上,Leenders(1999)提出企业社会负债的概念,认为企业社会负债与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相对立,即指在社会网络中存在的对实现企业目标不利的因素,企业社会负债主要倾向于阐述社会网络关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发展过程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社会网络关系中拥有的资源十分关键,因此探究企业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社会网络关系通过何种路径影响企业绩效很有必要。企业绩效是公司战略实施效果的直接体现,而企业战略的制定又取决于高管社会网络关系。基于这一逻辑思路,本文建立起高管社会网络关系、企业战略差异度与企业绩效三者的理论框架,拟对三者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贡献:一是从理论价值而言,丰富了战略差异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的研究。目前有关战略差异影响因素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规模大小、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资源以及社会资本等(陈收等,2014),有关战略差异经济后果的文献主要集中于企业交易成本、经营风险以及企业绩效等(叶康涛等,2014;郑兵云,2011;Tang et al.,2011)。二是从应用价值而言,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帮助企业高管合理地构建和运用社会网络,有针对性地调整战略决策,从而提升企业绩效。

二、理论回顾与假设提出

(一)社会网络影响企业绩效的研究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社会学应用到公司的财务领域,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对社会网络理论的研究。社会网络是一种社会联系,是人或者组织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相互交流而产生的。社会网络实际上是一种投资活动,投资过度抑或不足都不能充分发挥社会网络的积极效应,投资效率低下会产生一种约束或债务。

关于社会网络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学者们的结论尚不一致。有学者认为社会网络关系能够促进企业绩效。企业网络关系的存在有利于企业规避未知的风险,更好地发展。企业拥有的网络关系是企业获取资源的有利途径,也是企业人脉的体现,可以促进企业创新成果,增加企业创新机会,提高客户忠诚度,及时获取信息,帮助企业创造价值(Lee et al.,2001)。高管团队的外部网络通过其广度和强度影响企业销售增长率以及股票的波动,内部网络则是通过宽度影响销售增长率和股票的上下波动。也有学者认为,社会网络关系阻碍企业绩效的提高,因此企业社会网络关系的初始建立以及后续的维持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与代价,当事人为了能够在社会网络关系结构洞中占据关键位置,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因此资金与人力资源的投入必不可少。由此产生的成本可分为冗余成本和必要成本。冗余成本是指企业在建立和维持社会网络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关联,这些关系可能只是作为有效联系的附加产品而存在,其产生的积极效应可能微乎其微,会因为重复或冗余使得企业投入不必要的成本,造成浪费。而必要成本则是企业为有效的社会关系付出的代价。由此可见,企业社会网络使企业增加的不必要的成本阻碍了企业绩效的提高。

本文更倾向于后者的观点,即高管社会网络对企业绩效产生的更多的是消极效应。一方面,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化错综复杂,当企业花费一定代价建立起社会网络时,很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社会网络难以发挥原有的作用,从而不利于提高企业绩效。随着社会网络的发展,产业链的演化也使得网络不断细分,利润往往是从最中心的网络位置向占有和控制网络彼此关联位置的企业集聚。当企业所占据的位置处于网络的中心,现有的位置相对稳定,难以发生巨大的变化,此时企业建立的原社会网络不利于企业转向获益更佳的网络结构位置,从而形成了企业社会负债。另一方面,委托代理问题的加深是企业社会网络拓展中产生的重要问题,企业面临着利益被侵占的经营风险。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往往是从其自身利益出发,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

(二) 社会网络影响企业战略差异度的相关研究

关于社会网络关系对企业战略差异度的影响文献较少,与二者关系研究较为相近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社会网络对企业战略决策、多元化战略和战略联盟的影响。依据资源依赖理论,上市公司高管通过社会网络关系及时获取有效的信息与资源,与行业最新动态发展保持一致,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竞争力,进而制定企业战略,此时企业战略与其所在行业常规战略产生了差异。社会网络能为企业带来信息、资源、声源等优势,而且社会网络关系越丰富也代表了管理者个人的能力,这些都是影响企业战略差异的因素。

1.社会网络与企业创新战略。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越高,那么高管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就会越多,高管可利用所拥有的社会网络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利用这些信息做出能增加企业价值的决策。社会网络关系为企业获取异质性信息与资源提供了便利,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对企业的战略制定、实施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在战略决策过程中,创新战略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创新战略的实现往往范围较大,需要各组织间进行合作、沟通、交流信息以及分享资源等来实现(Powell et al.,1996),由此可见,社会网络关系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具有能动的影响作用。

2.社会网络与企业多元化战略。以高阶理论为基础,企业高管团队的特征会对企业战略差异度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并且通过企业战略差异影响企业的绩效(Hambrick and Mason,1982)。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巫景飞等(2008)的研究发现,高管政治网络促进了企业业务和地域的多元化。以资源依赖理论为基础,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往往受其所拥有的资源约束的影响。可见,高管的社会网络关系网越大,获取信息与资源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越高,企业的战略差异度越大。Hoskisson et al.(1993)研究发现,企业在社会网络关系中的资源交换会加大企业产品的差异性,企业多元化程度加强,更能有效地降低生产运营中的成本费用。企业之间的关联度越高,越有机会产生协同效应(Schonlau and Singh,2009)。

随着社会网络理论及其方法在公司治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学者们开始从社会网络关系的视角探究连锁董事行为,逐渐形成了资源依赖理论、金融控制理论和共谋理论等(Eisenbeis and McCall,1978)。从资源依赖的视角出发,企业的资源往往具有差异性,难以实现完全自由流动,更难在市场上通过各种定价方式进行交易,而企业的无形资源比企业的机器设备等更能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企业掌握的信息的速度、精确性直接影响了企业决策的质量与效率,企业的高管人脉越广泛,其所在企业获取信息越迅速、准确,企业若想在竞争环境中获益,一味地盲目效仿同行业或成功企业的战略规划自然是行不通的,要想不断提升企业的发展能力,企业必须通过掌握的信息与资源制定与同行业不同的战略规划。从另一方面来说,当企业高管通过自身优势掌握了及时、有效和相关的信息和资源时,从发展战略上来看,如果此时企业不把握这个机会,不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那么企业的发展则很难实现跨越式的进步,信息只有在少数人知道的时候才更加珍贵,一旦这些及时有效的信息被广为流传,那么企业则失去了竞争优势,高管的中心度作用也会降低,因此,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掌握最新资源与信息时,制定与同行业战略不同的战略规划,实现创新型发展途径。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管网络中心度与企业战略差异度显著正相关,即高管网络中心度越高,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

(三) 企业战略差异度与企业绩效的研究

战略差异度即企业战略与其所在行业常规战略的偏离程度。Goll et al.(2007)的研究表明,战略差异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升。当企业选择与其所在行业相似的战略时,企业的绩效或许与其行业发展的平均水平没有大的差异,由于相似的战略选择,使得企业缺乏创新精神,在与同行业的竞争中并不占据竞争优势,这并不利于企业持续地扩大发展规模。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战略差异阻碍了企业绩效的提升,不利于企業生存(Singh et al.,1986)。叶康涛等(2014)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所有者权益的价值相关性越高,净利润的价值相关性越低。陈收等(2014)通过研究战略差异在CEO权力和企业绩效中发挥的作用发现,战略差异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CEO权力越大,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此时企业绩效极端表现越明显。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发展,若企业制定的战略趋同于其所在行业常规战略,那么企业的发展水平也会保持在一个中等的水平,经营风险不大。仅仅研究企业战略偏离行业常规战略的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困难(Zhang and Rajagopalan,2010),因此本文以高管社会网络关系为前提背景,将高管社会网络关系、战略差异与企业绩效三者放在一个框架里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高管社会网络关系的维持需要一定的成本,战略决策的制定又依赖于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的高低,当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高时,企业往往会依赖于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开拓创新,此时企业的战略往往会偏离其所在行业的常规战略,维持关系成本的增加拖累了企业绩效的提高,因此战略差异度越偏离行业常规战略,那么企业绩效往往会更低。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战略差异度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而且战略差异度在高管社会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

三、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鉴于中央组织部在 2013年10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后,许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纷纷辞职,这将使得上市公司高管社会网络在此前后的可比性大幅降低,为保证上市公司高管社会网络数据的纯粹性,本文选取2008—2012年沪、深两市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剔除以下指标:(1)金融行业的企业;(2)样本期间被ST、*ST的企业;(3)数据缺失的企业。最终,得到研究样本数5 574个公司年度观测值。本文的高管社会网络数据是根据CSMAR数据库中的高管简历手工整理后获得,其他财务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

(二) 变量选取

1.高管社会网络变量(SN)。借鉴EL-Khatib等(2015)的观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任职关联数据为研究对象,计算出高管的社会网络中心度,具体包括点度中心度(Centrality)、接近中心度(Closeness)、中介中心度(Betweenness)和特征向量中心度(Eigenvector)。

2.战略差异度变量(DS)。战略差异度指的是企业战略与企业所在行业常规战略的偏离程度,本文参考Tang et al.(2011)、叶康涛等(2014)的研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首先,选取以下六个指标来衡量企业在战略中的投入程度:(1)广告强度;(2)研发强度;(3)资本密集度;(4)固定资产更新度;(5)期间费用投入;(6)企业财务杠杆。其次,将上述六个指标标准化后取绝对值。最后,求取六个指标的平均值,从而得到综合的战略差异度指标。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表明企业战略偏离行业常规战略的程度越高。

3.企业绩效(ROA)。从我国资本市场的角度,结合我国制造业的行业特点,本文在主回归中选取ROA(净利润/年末总资产) 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

4.其他变量。本文选择企业规模、企业成长能力、杠杆水平、经营现金流量、董事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具体的变量定义如上页表1所示。

(三)模型设定

1.为对高管社会网络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进行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设立面板模型 (1) 进行实证检验。

ROAit=β0+β1SNit+β2Controlit+∑IND+∑YEAR+uit

(1)

其中:Control为影响战略差异度的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SIZE)、企业成长性(GROW)、杠桿水平(LEV)、经营现金流量(OCF)和董事会规模(Board_size) (下同)。

2.为对高管社会网络影响企业战略差异度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设立面板模型(2)进行实证检验。

DSit=β0+β1SNit+β2Controlit+∑IND+∑YEAR+uit

(2)

3.对高管社会网络是否通过企业战略差异度影响企业绩效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关于战略差异度中介效应的检验,本文借鉴Baron & Kenny(1986)的做法,根据Baron & Kenny关于中介变量的定义,战略差异(DS)在高管社会网络(SN)与企业绩效(ROA)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SN和ROA必须显著相关;(2)SN和DS必须显著相关;(3)DS和ROA必须显著相关;(4)当DS进入SN与ROA的关系分析中,SN和ROA的关系消失。如果当DS进入SN与ROA的关系分析中,SN与ROA的关系依然显著相关,则称DS在SN和ROA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为对高管社会网络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设立面板模型(3)进行实证检验,同时设立模型(4),结合实证结果分析各项战略差异指标是否起到了中介作用。

ROAit=β0+β1SNit+β2Controlit+∑IND+∑YEAR+uit

(3)

ROAit=β0+β1SNit+β2DSit+β3Controlit+∑IND+∑YEAR+uit     (4)

四、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企业绩效的均值为0.05,中位数为0.04,表明大部分样本企业业绩高于全样本平均业绩。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最大值为89,最小值为10,表明企业间高管社会网络关系存在较大差异。战略差异度指标的平均值为0.08,标准差为0.065,表明行业内各企业的战略差异度较大。关于控制变量,我们注意到,企业资产负债率均值为46%,表示公司总资产中约有一半是通过负债筹集的。在取自然对数后,2008—2012年企业规模的均值为21.622,最大值为25.518,表明样本企业的公司规模大小相当。

从表3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高管社会网络与战略差异度显著正相关,在不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与企业绩效度在10%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企业绩效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当企业举债经营比率越大时,企业面临的风险就会越大,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会降低企业绩效。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企业战略差异度与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以及经营现金流量显著正相关,表明企业规模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经营现金流量越大时,企业的战略选择往往偏离其所在行业常规战略水平。

(二)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STATA13.0对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

1.高管社会网络对企业战略差异度的影响关系检验。从表4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战略差异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战略差异度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研究结论与本文假设的预期完全一致。这表明,高管社会网络中心越高,企业会较容易获取更多有效的资源与信息,为增大企业自身竞争力,反而会倾向于采取和同行业不同的战略决策。

2.企业战略差异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检验。从表5企业战略差异与企业绩效度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企业战略差异度与企业绩效之间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企业的绩效就会更差。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企业为实现差别化经营,获取竞争优势,制定了与本行业不同的战略决策后,企业面临的风险自然就会增加,这反而拖累了企业绩效的增加。

3.高管社会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检验。从表6的回归结果发现,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一方面随着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的提高,企业维持高管间关系所需成本也会增加,从而降低了企业绩效。另一方面,企业社会网络的拓展加大了委托代理问题,使得企业利益面临被侵占的风险。

4.战略差异度在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度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检验。从表7战略差异度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可以发现:(1)SN和ROA在10%水平上显著负相关;(2)SN和DS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3)DS和ROA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4)当DS进入SN与ROA的关系分析中,SN与ROA的关系在10%水平上显著负相关。根据Baron & Kenny(1986)的检验程序以及其对中介变量的定义可以看出,企业战略差异在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五、稳健性检验

(一) 变换战略信息指标

本文是从六个维度对战略差异度进行综合衡量,其中,由于广告和研发支出几乎不在报表中显示,所以本文用销售费用作为广告费用的替代变量,用无形资产净值来替代研发投入。然而,用这种方法进行衡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因此,本文借鉴Tang et al.(2011)的研究,剔除研发强度和广告强度这两个维度的指标,用剩余的四个维度的指标衡量企业战略差异。四维度战略差异度指标与六维度战略差异度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8699,高度相关。未报告的结果表明,用上述方法衡量战略差异度时,得出的回归结论与用六个维度衡量战略差异的方法结果一致。

(二) 变换高管社会网络指标

为了更全面地度量社会网络中心度,本文将四个指标综合考虑。以最大值和中位数计算的公司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为研究指标。因为中位数可衡量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的平均水平,其次公司治理决策可能受某一个网络程度很高的高管影响较大,所以也考虑了最大值(Schonlau和Singh,2009;Larcker等,2011)。

六、研究结论

本文从战略决策制定的角度出发,将企业战略差异度纳入高管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中,运用固定效应回归。研究结果发现,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越高,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企业战略越偏离行业常规战略时,企业绩效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社会网络中心度越高,企业绩效度越低,且企业战略差异在高管社会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这表明,高管社会网络和企业战略偏离行业常规战略的程度都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若想增强自身竞争力,离不开信息与资源的支撑。社会网络中心度越高,企业越有机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利用掌握的信息与资源,及时调整战略决策。本文研究对于指导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社会网络并不总是有益的,社会资本与社会负债很多时候是并存的。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应盲目地花费大量成本去拓展自身的社会网络,而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与外部环境决定网络构建的边界值。为此,企业要正确利用社会网络关系,有计划地调整战略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绩效。X

【參考文献】

[1] Baron,R.M.,and D.A.Kenny.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y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

[2] Burt,R.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4,(42)(Volume 99, Number 4).

[3] Christensen,T.J.,and J.Snyder.Progressive Research on Degenerate Alliances [J]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97,91(4).

[4] Dimaggio,P.J.,and W.W.Powell.The iron cage revisited: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 [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3,48(2).

[5] Eisenhardt,K.M.Agency Theory:An Assessment and Review[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1).

[6] Goll,I.,N.B.Johnson,and A.A.Rasheed.Knowledge capability,strategic change,and firm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role of the environment[J].Management Decision,2007,45(2).

[7] Granovetter,M.S.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6).

[8] Granovetter,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3):481-510.

[9] Hambrick,D. C.,and P.A.Mason.Upper Echelons: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2,9(2).

[10] Hoskisson,R.E.,C.W.L.Hill,and H.Kim.The multidivisional structure:organizational fossil or source of valu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3,19(2).

[11] Meyer,J.W.,and B.Rowan.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s: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7,83(2).

[12] Powell,W.W.,K.W.Koput,and L.Smith-Doerr.Inter 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the locus of innovation:Networks of learning in biotechnology[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6, 41(1).

[13] Putnam,R.D.The Prosperous Community:Social Capital and Public Life[J].American Prospect,1993,13(13).

[14] Roy,D.Quota restriction and goldbricking in a machine shop[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52,57(5).

[15] Singh,J.V.Performance,slack,and risk taking in organizational decision making[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6,29(3).

[16] Tang,J.,M.Crossan,and W.G.Rowe.Dominant CEO,deviant strategy,and extreme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role of a powerful board[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1,48(7):1479-1503.

[17] 陈收,肖咸星,杨艳等.CEO权力、战略差异与企业绩效——基于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J].财贸研究,2014,(1):7-16.

[18] 巫景飞,何大军,林(日韦),王云.高层管理者政治网络与企业多元化战略:社会资本视角——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08):107-118.

[19] 叶康涛,张姗姗,张艺馨.企业战略差异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J].会计研究,2014,(05):44-51+94.

[20] 鄭兵云,陈圻,李邃.差异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创新的中介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1,(9):1406-1414.

[21] 郑兵云.我国制造企业竞争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22] 周小虎,陈传明.企业网络资源与社会负债[J].经济管理,2005,(08):12-18.

成本会计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1、公司规章制度、工程部管理制度,施工合同等

2、安置区项目建设工程进度关键节点计划

二、职责定位

工程部作为公司的工程管理及技术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控制、档案资料等项目管理。具体人员分工详见工程部人员岗位职责表。

三、工作重点

1、工程部要严格按照公司承诺的节点计划,合理组织施工,加大现场管理力度,抓好监理管理工作,并落实完成公司本年度的承诺目标。

2、工程部人员定岗定责,分工明确,每位员工都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思想一致,同心同力,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目标。

3、严格加强一期安置区工程质量管理、并做好后期工程维修工作,确保7月底顺利完成交房任务。

4、配合成本部完成设计变更一单一结及竣工结算工作。

5、协助外联部办理安置区建设各项施工手续工作。

6、负责工程档案的资料整理、归档及使用管理。

7、配合公司现场检查及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资料管理

1、定期上报资料:月进度工作计划报表;月资金计划报表;月报表;安全检查报表;质量检查/抽查情况表

2、定期收集资料: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等技术资料;项目实施策划;项目施工进度总计划,月施工进度计划;项目施工月报

五、工作会议

1、监理例会;

2、定期质量安全检查会议;

3、内部专题工作例会

六、工作培训计划

上一篇:科技人才工作思路下一篇:税收执法督察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