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师德修养总结范文

2023-07-28

初中师德修养总结范文第1篇

[摘 要]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是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保证。青年教师的工作状态及教学热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前进的步伐。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为例,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工作满意度的内涵及重要性分析入手,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展开调研,进而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提升师德修养、增强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 键 词] 师德修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潜在动力,他们的师德修养状况不仅体现了教师个人的素质,也影响着学校的形象,他们的工作态度、精神面貌,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高职教育的未来。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强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因此,相对学生群体,教师群体的发展特别是青年教师群体的自身发展受到较少的关注。就当前而言,不少青年教师尚未形成稳定的教师职业观念,青年教师对教师角色及行为标准还有一个逐渐认同的过程。因此,学校因时因地采取有效师德教育措施,增强教师的教学动力,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师德境界,对促进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意义非凡。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内涵与重要性分析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在道德方面对自我的一种约束、改造、提升的活动,是一名教师最重要的素质。高职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提升,可以促使青年教师面对这份神圣而光荣的职业时,做到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总结、创新,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一)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1]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作为学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师德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整个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若教师团队中的青年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积极的工作状态可以在教师集体中营造出活泼向上的氛围;反之,则会在教师队伍中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能够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基本都是“95后”,他们崇尚自由、彰显个性,排斥自上而下的“管教”,当遇到问题时,他们更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的人的意见,并效仿他们。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快速形成、碰撞、稳定的学生来说,青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让青年教师为学生做好榜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

高职青年教师是广大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师德修养又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对全社会的道德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青年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言行传播广、影响大、认可度高,他们个人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水平对全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努力培养一支业务精良、师德过硬的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有促进作用。

二、高职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及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职院校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本文通过问卷调研、访谈等形式,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展开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调研。调研从性别、年龄层次、婚姻状况、学历层次、工作年限、在校岗位分布情况等维度进行了测量。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高职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指高职青年教师对教育工作工作本身及工作的内容、状态、薪酬、环境及条件的整体看法与心理状态。本调查从“组织管理、工作报酬、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条件、人际关系”五个维度来测量高职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从结果来看,该校青年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总体较高,平均值为4.116,占82.32%。其中,“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最高,平均值为4.528;“工作报酬”的满意度最低,平均值为3.371,这代表该校青年教师普遍认为该校同事间相处融洽,而对单位的福利待遇这一块需求较大。

(二)人口变量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高职青年教师中不同的人口变量情况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很大,调查显示,主要体现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层次、工作年限、工作岗位等方面。问卷结果显示,男教师较之于女教师普遍的工作满意度较高;年龄小的教师较之于年龄长的教师满意度较高;未婚的青年教师较之于已婚的青年教师满意度较高;岗位差异对青年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从事专业技能教育的专业教师,工作满意度相对较高,平均值达到4.215,基础教学部的文化课教师满意度最低,平均值在3.854;此外,青年教师的学历高低、参加工作时间长短对工作满意度也有影响,其中学历越高满意度越高,而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的青年教师较之于别的教师满意度稍高一些。

三、高职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师德修养的关系

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与对工作的满足感、幸福感共生于教育过程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的生活是合于德性的生活。[3]教師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很大程度上与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有密切的联系,两者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一)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是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必要条件

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是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基础,良好的师德修养能够促进满意度的提升。一名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认同感、神圣感,那他就很难产生幸福感。而只有他是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他才能端正工作态度,明确教师工作的意义,热爱教育、崇尚知识,将教书育人当作一项事业来做,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如果把教育作为神圣的职业,尽管苦其身,累其筋骨,也无怨无悔,工作满意度自然也相对比较高。因此,教师的师德修养可以指引青年教师在职业道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可以引领青年教师在职业行为上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它是教师职业规范的内在灵魂,也是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基础。

(二)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师德修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青年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是师德修养深层次的体现,是师德修养的深化。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很多,如本文调查显示的组织管理、工作报酬、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条件、人际关系等方面。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也将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外部环境得到改进,内部心境也得到升华。教师的职业生活既是育人又是育己的过程,如果在工作中教师个体不断突破自我、成就自我,才更容易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更加认可这份工作带来的意义与价值。[4]因此,教师工作满意度提高的过程,就是师德修养提升的过程;同样,师德修养提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提高教师发自内心地对这份工作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四、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与工作满意度的对策

高職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与工作满意度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关注的重点问题,因为这两方面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影响着高职院校的自身建设、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通过规范制度、制造舆论来严格监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来吸引青年教师主动参加师德培养,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支持力度,联合社会、政府、学校组成一个联动的体系,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成就自己、展现自己的平台,提升其工作满意度。

(一)健全师德评价制度,丰富师德培养手段

加强高职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应把握好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外在的制度等方面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如设置青年教师师德培养的组织机构、细化师德评价的各项指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将提升师德修养的要求贯彻于青年教师的管理、教学、服务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提升师德修养,仅靠外因起不了决定作用,最终还得依靠青年教师自身的觉悟,内因起着决定作用。高职院校可以突破传统,采取符合时代特征的形式丰富的师德培养模式及手段,吸引青年教师的关注,通过外因作用于内因,化被动于主动,自觉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

(二)构建科学管理制度,关注青年教师成长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社会、学校若能切实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尊重他们,关注他们生存发展需求,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为教育事业无私贡献。相反,由于长期不受重视,青年教师若产生职业倦怠情绪,将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也会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可以借鉴一些现代的科学管理制度,如一些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方法,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以企业将利润最大化和员工工作满意作为效能指标,同时关注学生和教师的成长,才能保持高职教育发展的生命力。

(三)发挥师德修养影响,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

通过对两者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师德修养是教师对自身工作感到满意的基础,也是教师对工作感到满意的必由之路。德行和幸福是不可分割的,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更容易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满足感。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取决于自身人格特点和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外部环境都得到改善的同时,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注重提升自我的师德修养,才会更热爱教育,获得工作带来的满足感,提升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曲洪志.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78.

[2]胡芊.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J].长江丛刊,2017(6):234-235.

[3]赵春影.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幸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40-41.

[4]胡晓霞,王霞.高职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12):63-65.

初中师德修养总结范文第2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修养是教师素养的核心所在,因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是学习贯彻落实新《规范》,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以来,我们在市教育局和进修校的领导下,结合本校实际,稳步推进师德建设工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大力强化师德建设,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和育人水平,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明确内涵,奠定师德建设基石

一所学校可以没有优越的办学条件,也可以没有良好的办学环境,甚至可以没有优秀的学苗。但是唯独不能没有一批德能双馨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被动为主动,化平凡为卓越。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大家都知道清华北大,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抗战期间清华、北大、南开等几所大学为躲避战乱迁往大西南联合办学,史称“西南联大”。有资料记载当时学校教室、办公室为土墙铁皮屋顶结构,学生宿舍为土墙茅草屋顶结构,办学条件非但不能和当下的中国末流大学相比,而且连现在的一所县城中学都不如,但是学校教师阵容的豪华却令人瞠目结舌,他们个个可称得上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我们能略知一二的就有朱光潜、闻一多、钱钟书、吴晗、费孝通、沈从文、华罗庚、周培源、陈省身等,还有许多我们不太熟悉的学界精英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在此不一一列举。这些老师既有广搏精深的学识修养,更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有了他们,西南联大在艰苦的八年抗战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办学成绩:培养了7位两弹元勋,171位两院院士,更值得骄傲的是,培养了杨振宁、李正道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南联大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学校的办学条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好的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最可依靠的力量,教育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以教师为本,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衡水中学的发展壮大也不仅仅是依靠教学条件的改善,表面上看是依靠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这与其说是一种开放意识,不如说是一种睿智的态度、一种坦荡的胸怀。更深层次说,靠的是一只师德高尚、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所以师德建设和业务提高就成为教师培训工作的两翼。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一直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领导组织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师德师风建设常效机制,做到常规教育活动与重点教育活动有机整合,全面教育活动与个别教育活动有机整合,典型教育活动与群体教育活动有机整合,从而把师德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扎实有效地开展特色鲜明、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的师德教育活动,提高了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修养,建立了一支思想过硬、素质全面、技能超前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构建了一支生力军。

二、明晰策略、全力推进,夯实师德建设基础

我们在抓师德建设这项工作时,基本策略就是使教育由外化到内化,由他律到自律。师德建设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必然要通过制度规范,检查督促,考核评估等一些外在手段加以约束,这是做好师德工作的基本保证。但是,这项工作要想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使外在约束转向内在自律,将制度规范内化为教师的价值观念,并进而外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这是我们抓师德教育的最理想效果。正像一位校长所讲的那样,制度管理能管出规范、管出秩序,但管不出质量、管不出效率,管不出教师持久的工作热情,管不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时,在严格制度管理的同时,重点抓好教师思想认识的转变和提高。待遇上倾斜教师,生活上关心教师,工作上支持教师,事业上发展教师。并且通过举办师德论坛、模范教师报告会、教师读书交流会,开展教育反思、案例剖析活动,参加各级培训,举行家校联谊会等活动丰富师德教育的内容。

在师德教育活动中,一是抓好常规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时间,向全体教师开展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鼓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从教观念,甘于工作在三尺讲台,在工作中比奉献、比正气、比团结、比业绩、比和谐,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世范”。在常规教育活动中有效融入《公民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内容,使教师能够时时刻刻明师德、方方面面正言行,在学校和社会上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二是开展典型引导,比学赶帮活动,每学期我们都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先进教师事迹,观看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和师德论坛活动,在看中明差距、在学中知得失,营造师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树立身边典型,定期开展校内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师深刻地感受到典型就在身边、事迹就在眼前。三是开展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活动。结合本校教师实际,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著名教育家周弘的《赏识教育》、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系列讲座、于丹的《论语心得》全集等,使教师深刻地思考作为一名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教育工作是如何牵挂着千家万户的喜怒哀乐、幸福和痛苦的,教师如何决定一个孩子的命运的,教师背负着一个家庭怎样的重托。让教师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父母的心声,感受社会的期盼,教师就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压力。我们就是这样降低师德教育的中心,回归师德教育的本原,让教师真真正正的树立起教育的神圣感、荣誉感、使命感。热爱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工作、热爱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但成为教师的思想意识,更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动。

三、搭建平台、构建载体,把握师德建设关键

师德建设需要载体和平台,例如:先进事迹报告会、先进人物表彰会,师德论坛、演讲,师德建设成果展示,教师成长案例研究等等,开展师德报告会是我校开展师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参加先进事迹报告的教师有基层学校的校长主任、有战斗在一线的教师,他们的先进事迹既是我校开展师德教育取得的成果,也是全校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集中体现,他们的事迹虽不惊人,但是很感人;虽不宏大,但很伟大。报告人展示交流师德教育的经验和做法,教师可以学习借鉴、对照反思、改进工作,尤其是作报告的同志都是我们基层学校的管理人员及班主任教师,他们是我校众多优秀教师的代表,他们就工作在我们身边,成长在我们身边,他们的事迹听起来更亲切,学起来更容易,他们的事迹,我们耳濡目染,感同身受,更容易引起教师的共鸣,收到更好的宣传教育效果,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搞这样一个报告会的初衷所在。降重心,抓实事,促行动,让报告会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师德双馨的教师是学校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在影响办学水平的众多条件因素中,人的因素是具有决定性的,这其中既有生源质量、管理者水平,更有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我们常常会看到:学校没变,学生没变,教材也没变,不过是换了一位教师,教育教学就可能有天壤之别。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智慧、人格魅力、价格趋向、人生态度、与学生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素养,潜移默化且深刻地影响着课程的实施和学生的发展。孩子往往因为 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教师令学生喜欢的原因多种多样:知识渊博,教学艺术高超,善于体察和沟通,为人公道正派,有亲和力,多才多艺,甚至漂亮、潇洒、时尚、有个性,都可能成为学生喜欢教师的理由。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身上那些令学生倾慕的因素会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润物无声地在学生的身上体现和延续。同理教师如果素质不高,也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一生。由此可见,在教育实践中,高尚的师德,良好的教师素养是一种重要的素材性课程资源。有人说:“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好的教学质量。”准确地说应该是:在教师学高身正的前提下,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好的教育质量。

初中师德修养总结范文第3篇

姓名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

一、不定项选择题(请从四个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或未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20题,共20分) 1.道德规范是一种

B

A、制度化的规范

B、非制度化的规范

C、完全来自外界力量的规范

D、完全来自个体内在力量的规范 2.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

A

A、集体主义

B、个人主义

C、民主主义

D、实用主义

3.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角度看,教师所特有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是

D 。

A、给学生上课

B、教会学生知识

C、教会学生学习

D、教书育人

4.职业道德形成于

A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

A

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型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A、职业理想

B、职业责任

C、职业纪律

D、职业作风

6.“为人师表”是由教育劳动的

D

决定的。

A、开拓性

B、重要性

C、知识性

D、示范性

7.教学是以

D 为目标的进取性工作。

A、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B、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C、促进学生身体发展

D、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8.下列要求中,不符合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道德规范要求的是

C

A、热爱学生

B、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该骂就骂

D、平等对待、尊重学生

9.严格要求学生,应体现为:

D

A、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教训

B、我讲你听,我打你通

C、千方百计让学生服从你

D、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 10.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时,教师

A

。 A、要主动与家长联系,及时报告和沟通学生的情况

B、不能太主动与家长联系

C、要尊重家长,一切听从家长

D、要有自己的教育观点和立场,不必听取家长的建议

11.教师与社会交往中的道德要求是

D

A、关心学生,教书育人

B、循循善诱,耐心说服

C、勇敢正直,大公无私

D、文明礼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1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

D

A、只需要心理机制

B、只需要社会机制

C、不需要社会机制

D、既需要心理机制,也需要社会机制

1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过程第一个环节是

A

。 A、动机选择

B、目的选择

C、动机与目的选择

D、手段选择

14.高校教师学术品格的培养应从

A

入手。 A、培养求真品质

B、培养独立品质

C、培养诚信品质

D、培养自律品质

15.在教师道德评价中

D

A、主要中强调动机

B、主要是强调效果

C、动机和效果都无所谓

D、要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16.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评价

B 。

A、是教师对自我教育行为的随意评价

B、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的道德反思形式

C、是社会有机体对教师的教育行为的善恶性质的判断方式

D、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唯一方式

17.人们依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或规范体系,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所做的善恶褒贬的道德判断,就是

C

。 A、道德教育

B、道德修养

C、道德评价

D、道德内化

18.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

D

的需要。 A、应试教育

B、提高考试成绩

C、教师家庭幸福

D、完成教师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 19.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

A 的产物。

A、现实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

B、阶级斗争

C、社会道德进步

D、道德内部斗争

20.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凸显了

A 、B、C、D 。 A、探索创新(严谨创新 P106体现了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要求)

B、自我发展

C、社会责任

D、人才培养

二、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P37-41,要答出四个方面的要点,) 1.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和教育活动(行为)的示范性;2.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和劳动情景的复杂性;3.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和教育影响的滞后性;4.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教育成果的集合性(综合性)四大方面。答题一定要回答出上述四个主题词几句话的要点。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责任包括哪些方面?(P51-61,三大方面)

(一)体现学人为师、行为世范的师范传统;

具体体现在“为人示范”的传统表现;“为人师表”的要求;“言传身教”品格。

(二)践行“教书育人,依法从教”道德法律要求。

(三)尊师重道,敬业乐群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高境界。 简答时再具体一些。

3.高校师德修养的方法。(P152-156,四方面)

(一)志存高远

(二)学思结合

(三)内省慎独

(四)践履笃行

每句话都要有几句话的阐述,自己归纳。

4.高校师德修养的含义及其特点。(P130-132含义及特点两大方面)

(一)师德修养的含义:师德修养是指教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

(二)高校师德修养的特点

第一,高校师德修养是以教师自身为对象的一种自我反省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实践。

第二,是教师个体出于完善自我人格内在需要以及这种内在需要所启动的自主、自为、自觉和自愿的活动。

第三,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综合的内化过程。

三、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P83-87,四大方面)

(一)教学本身即为一项道德(求真、求善)活动 (答题时要根据书上的内容做一点文字归纳。如:因为。教学既是求真的活动,同时也是求善的活动,而求善便使教学活动成为关涉道德价值的道德活动,因此,……。)

(二)教学内在地包含道德价值

首先,教师职业本身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因为,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无论其思想信念,还是其言行举止,都要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

其次,客观而又科学的知识本身便包含道德教育的作用。因为,教学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必然以知识的科学性、真理性等给学生以相应的道德教育,而从来就没有脱离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

最后,教学活动的实质是指向师生生命成长的道德活动。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以教学内容为载体,运用恰当的手段和方法,……,从而达到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共生共长。

2.论述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要求

(一)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做到:一是尊重事实,诚实地进行学术探讨活动。……;二是做真理的维护者。……;三是随时修正错误。第

一、……第

二、……。

(二)探索创新,严谨治学

1.勇于创新;第一自强不息,精勤不倦……。第二,独立思考,永不迷信……。第三,注重实践,大胆探索……。

2.严谨治学。严谨治学主要是指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即在学术研究中要严肃认真,严密谨慎,老老实实,不带有半点虚伪和骄傲,坚持一丝不苟,确保研究数据准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唯有这样,才能保证科学研究的宏观性、科学性。

(三)学术民主,学术自觉 1.创造民主氛围。……。

2.追求学术自觉。克服和杜绝学术失范等十二种现象,……从而达到学术自觉。

(四)团结协作,尊重他人。 1.相互协作。……。

2.尊重他人。做到第一,虚心学习,取人之长。……第二,正确使用他人的劳动成果。……第三,批判继承,合理怀疑。……。

注:以上答题中的省略号,要有自己一定的文字论述。可以是书上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理解后的相关内容。少也要有,才能得高分。

四、案例分析题(1小题,共18分)

一个夏季的午后,在一个能容纳200多名学生的大教室里,一位老教师正在上公共必修课。老教师讲得非常认真,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地在讲解,可下面的学生有的在看外语,有的在看小说,有的在发短信,还有的学生在睡觉。老教师几次强调学生上课不许睡觉,可有名学生依然我行我素,趴在桌子上就是不抬头,老教师愤怒了,快步走到这名学生面前,命令这名学生站起来,并要求这名学生滚出教室。这名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没向老师做任何解释,背起书包,摔门而出……这下更惹怒了老教师,他在课堂上大发脾气,狠狠地批评现在的学生没有一点尊师品质…… (资料来源:马健生等编著:《高等教师伦理规范专题》,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9-110页)

根据案例分析,回答问题:

(1)

老教授对待学生的做法是否正确?

答(1):不正确。这位老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做法是错误的。违反了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即:对学生的爱与责任、平等与尊重、宽容与节制等教学道德规范)以及教学工作的道德要求。

(2)

谈谈高校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和学生的关系? 根据自己对高校师德的认识和要求谈师生关系的处理,要自己组织文字进行论述。

寄语: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或教育工作者,无论是教师职业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教师职业,都应该追求人的高尚品德,追求科学的知识信息,追求时代的进取精神,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在为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努力工作、敬业奉献的同时,也使自己有一个有所作为的将来。在柳州当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乃至真才实学的教授、硕导、博导,是一名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至高境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初中师德修养总结范文第4篇

一、国学与经典

国学是中国在晚清到民初提出的虚拟性概念。学数、学文、学理,中国之学是学文化,重在学文的综合和缜密。

国学就是我们说的传统的思想文化成果,包括,文、史、哲、经等。

中国话称为国话,喝茶称为国饮, 技艺文化包括琴棋书画, 民俗文化包括节日文化等

人文文化:如四书五经,二十四史

教师要学习领悟其中所包含的教师的师德修养的内容,如在论语、春秋、先秦诸子、庄子、墨子等著作中找到规范教师的内容。

教师的首要责任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德的本质是树人和育才,把人培养成人,培养成有才能的人。

教人的目的是教化,学习的目的是要为己用。是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二、师德修养的四个字

(一)师:

1、师法自然。以自然为师,向自然学习,自然是榜样、对象。

2、《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的本意就是学习,老师总是能让人学习。

老师可以教人学习,能者为师。自己就能让(供)人学习,成为别人的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韩愈:道有很多含义。大路。可以理解为法则、规律、方法等。传道:教师要知道、明道。求其正。教师要知天道,酬勤,地道,厚德,人道,相处。授业:就是交给知识、本事。有业可授。教师的业要精。宽厚的背景精深的业务。解惑:指点或帮助学习解决问题。德、才、师。

(二)德:德者得也。精神或心理的深化。道德是人化高低程度的体现。

(三)修:贯穿在日常的生活行为中,在实践中不断的自我完善,付诸行动。过程就是积善的过程,不仅要有善念,还要有善行,言行一致。实实在在的修。

(四)养:

1.滋养,养好自己,滋养他人。过程是缓慢的。理解现实条件下的价值观,保持成长和向上的趋势。

2.养成,把应该有的道德华为己有。养的过程要相伴终身。

师德修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是化为己有,融入生命的过程。

1、修养好应有的社会公德,如爱国、敬业、诚信、礼义廉耻等。

2、认真的坚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做成成果。爱生,有大爱之心,仁心。公正之心。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作风正派、为人诚恳、

3、个人的修养:人格品味,生活情趣,个性操守。有“止于至善”的追求。宠辱不惊。师德修养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的坚守、公德、师德、职业道德。

三、为什么要讲师德修养

教师的职业不可缺。希望学生超越自己,托一把力,把学生送到更适合他的发展空间去。

1.师德是师业之魂。受人尊必须己身正,己身正必须讲道德。身教胜于言教。

2.师德是师才为本。是教师才能的支撑或动力。师德养人,师才成人。

初中师德修养总结范文第5篇

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全社会尊重教师,广大教师更应该自尊自励,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这话指明了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方向。确实,在高等教育中,教师的师德素养关系着高校生存和发展的走向,关系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决定着未来的国民素质。

一、高等教育师德建设的主体——高校教师

一般来说,大学生无论是在文化知识技能还是思想道德品质方面,都还不够成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仍处于形成过程中,因此,在教育活动中,高校教师显然处于较高的指导性的地位。每一节课知识传授的方式和程度,备课的深度和广度,课堂组织的导向及进程,作业批改的认真程度,对每一个学生的耐心和关怀程度,为学生排忧解难的态度等等,主要是通过教师工作的自觉自主而体现的。高校教师的劳动在时间上富有特殊的弹性。只有理论课、实训课、辅导答疑课的时间是限定的,而大量的劳动时间由个体自由支配。在劳动空间上,高校教师不“坐班”,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甚至家中,都可以成为劳动场所,这一空间自由就使得教师内在动力的培植特别重要。良好师德的形成,受许多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如:教师的个人因素、学生因素、高等院校的教师评价机制、社会环境因素等。尽管影响师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总体上看,教师本人的学识水平、道德水准、责任感、价值观、身心修养、团队精神、人生价值的定位等内在的反应才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凸现师德建设中教师自身的主体性作用,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示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师自觉地提升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责任、端正职业态度、提高职业技能、端正职业作风,才能充分体现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高校师德建设应当以高校教师为本,弘扬高校教师的主体地位。在强调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强调奉献精神的同时,凸现师德建设对教师个人和教师群体的意义和价值,满足教师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高校教师都明白:师生之间是互相映衬的,教师在创造性的教学科研活动中,获得职业的成就感,获得人生的意义,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让每一个高校教师都能自觉地积极地完善师德修养,保持师德建设永不衰竭的动力。

二、高等教育师德建设的关键——师生关系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趋于稳定,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增强,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也已逐步趋于抽象化,因此,他们对教师已不再仅仅是感情上的依恋,而是从品德、学识、兴趣、能力等方面去要求和期望。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没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学生的期待就会落空,这样就限制了师生的交往;即使有交往,也是“貌合神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就会受到影响。教师要经常研究学生,体验他们的感受,不仅听懂他们的语言,而且理解他们的思想,体会他们利用语言所传达的感情。

大学实行的是一种相对松散的管理模式,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创性,所以高校教师更应该注重与学生的心灵交流,而不仅是在课堂上完成我说你听的教学过程。

在有关院校组织学生评价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师”的工作环节中,学生普遍选择和蔼可亲、脾气好;能够听取学生的意见、信任鼓励学生;宽容,能够理解与关心学生;幽默风趣,有人格魅力;认真负责的教师。这表现出学生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信任、关心理解、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亦师亦友”关系。

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和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双方的情感都具有一定的成熟度,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态度和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教师对学生付之以热忱、关怀、负责,学生就会报之以尊重、感谢、认真,反之,如果对学生冷漠、敷衍、鄙视,学生会同样表现出轻视、厌恶和马虎。情感的互动将会对教与学的效果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理解能力,在接收到教师的关爱、尊重和期待后,其中的绝大部分会调动一切潜能,克服困难向期待目标奋进。同样,学生对教师的良好配合也会对教师的工作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应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严格教育和全面要求学生,尽力构建和谐的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三、高等教育师德建设的主要途径——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是高校育人的主要途径,教师对待教育教学的态度既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又关系到高校人才的质量。因此,教师必须确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的主体对象是人,只有把人的教育作为教学主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发挥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和出众的创造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的发展。从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形成学习信念,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根本职责,教师要出色地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熟练出色的专业技能,是为师者最起码的条件,也是高校教师赢得学生和社会尊重的奥秘。

教育的组织能力是由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这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一般性能力和特殊性能力,如职业性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教材内容能力、观察和研究学生的能力、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操作教学流程的能力等,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既要克服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方法体系,建立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目的,以师生共同活动为途径的新的教学方法体系,又要重视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把学科知识和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

四、高校教师必备的伦理素养——关爱学生

高校教师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大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立志向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大、模仿力强,极易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大学生发挥着教育引导作用,既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又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在建设过程中要多层次地把师德建设与教书育人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关爱学生当成自己必备的伦理素养,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

关爱学生是教师最高贵的职业情感。西方现代教育家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是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当高校教师真正地把关爱大学生当成自己全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出发点的时候,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从而生成有效的教育。

不论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多么精湛,如果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和体贴,如果学生没有将学习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那教师的“教”就只是单向意义的灌输。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关爱,才能使学生产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形成强烈的进取心,在成长过程中取得较快的进步。能让学生感受到师爱的高尚和美好,感受到人格的真、善、美所在,从而懂得真诚与合作的价值,并能够用同样的情感去对待自己的老师、同学、亲人、朋友和他人。

老师态度和蔼可亲,善于鼓励和引导,实际言行经常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能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这样学生就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爱的双向交流,也会使师生感情融洽、关系和谐。

著名教育家刘佛年提出:“所谓师德,或者说是教师修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但最重要的,我认为是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就是对事业的态度,这是修养中最重要的内容。”将对待学生的态度与对待事业的态度提升到同样的高度,这是高尚师德的体现,是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无比热爱的表现。有了爱,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就会有丰富的灵感和活力,就能够真正从自己的工作中体验到人生的最高价值和最大乐趣。

参考文献:

张鼎如 张国荣:《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校师德建设》,《莆田学院学报》2008年2月。

黄少强《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重点的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张敏《尊重关爱学生——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5月。

高静,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中文副教授;罗双燕,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讲师。

上一篇:德育师德师风总结下一篇:教师德育管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