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2023-03-11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2、基于公共健康需求的城市环境设计研究

3、疫情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线上实操方法讨论

4、中国漏窗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5、论室内环境设计的视觉文化与情感传达

6、基于思政教育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7、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方式探析

8、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建设及其创新实践

9、论工程教育视野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10、浅析高校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改革

11、适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幼儿园环境设计

12、试论居住区适老化的环境设计

13、新文科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探析

14、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

15、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

16、浅析环境设计课程思政教育

17、乡村环境设计实验教学研究

18、探析美丽乡村建设下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

19、中国古代城市环境设计中色彩的应用研究

20、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探索与研究

21、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22、协同视域下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23、地域古建保护传承背景下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24、浅析互联网+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

25、浅析居住区环境设计创新

26、计算机模拟软件Ecotect在室内光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27、浅析软装饰在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28、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探讨

29、城市更新过程中环境设计专业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教学模式研究

30、废旧材料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31、厨房环境设计AI智能技术实践路径探析

32、中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环境设计创意特征

33、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34、成渝经济圈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应用研究

35、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环境设计教学与思考

36、环境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Sketchup》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

37、关于室内环境设计中色彩与情感的和谐探究江娜焦彤彤

38、室内环境设计中对光线的运用探讨

39、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分析

40、新教改下的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教法改革研究

41、面向空间推理技能发展的沉浸式学习环境设计及实证研究

42、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社区环境设计探究

43、人因工程在公交车内设施及环境设计上的应用

44、环境设计在线教学模式研究

45、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立体构成》教学改革研究

46、基于生态5R原则的人居环境设计研究

47、积极教育理念下小学室内环境设计策略

48、关于智能化失能老人室内家居环境设计思路

49、新文科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浅析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2、城市景观中道路景观环境设计的分析与研究

3、新文科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浅析

4、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探索

5、室内与景观环境设计中的新型装饰材料

6、基于SPOC的环境设计专业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

7、现代环境设计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分析

8、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环境设计教学与思考

9、浅析家居环境设计之儿童家具色彩设计

10、园林环境设计中的平面环境设计探究

11、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及教学控制模式探究

12、“科技型”特殊儿童教育机构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13、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策略

14、基于我校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改革引发的思考

15、多感体验的空间环境设计研究初探

16、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知识技能的教学改革

17、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立体构成》教学改革研究

18、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探究

19、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校企联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20、浅析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21、环境设计专业《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2、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探讨

23、环境设计专业小型建筑设计课程的适应性教学研究

24、浅析软装饰在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25、浅析环境设计教学中应用城市意向理论

26、地域古建保护传承背景下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27、中国传统符号元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8、老龄化社区环境设计的探索

29、双创背景下学科竞赛与环境设计专业建设融合发展模式探究

30、生态绿化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31、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32、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幼儿园室内外环境设计

33、探讨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中生态设计理念的培养路径

34、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35、综合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快题设计》课程研究

36、“工学结合”背景下《花艺环境设计》课程整体设计探讨*

37、交通环境设计专业中快速设计教学探议

38、论环境设计及设计教育的理性精神

39、环境设计专业商业空间设计课程“项目+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40、环境设计专业本科设计课程改革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41、沈阳维景智能家居体验馆室内环境设计

42、室内环境设计中的低碳设计研究

43、环境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44、基于色彩美学的室内环境设计

45、基于能力导向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46、环境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Sketchup》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

47、中国环境设计早期文献(1957-1977)的设计教育启示

48、疫情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线上实操方法讨论

49、现代主义园林理念在水厂环境设计中的体现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2、大学生心理需求与环境设计研究

3、高校活动场所与环境设计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4、基于创业概念教学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环节的探讨

5、“双线驱动”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探索

6、论现代雕塑与设计的交融

7、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建设及其创新实践

8、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导向下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

9、产业集群视域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10、湛江赤坎区和平路骑楼建筑调查研究

11、转型期高校空间环境设计对大学生行为心理发展的影响

12、协同视域下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13、理工院校中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

14、数字化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在特色建筑中的前景发展分析

15、中、英、美本科空间设计类课程比较:跨学科实践表现

16、基于文化育人理念的大学校园环境艺术设计

17、高校校园环境设计的发展研究

18、实适课题式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9、环境设计专业史论课程“三点一线”式授课法的实践应用研究

20、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1、高职高专院校机器人创新实训室建设方案探讨

22、探讨环境设计专业递进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23、环境设计专业以工作室模式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4、文人园林艺术精神及其人文教育价值探索

25、基于差异化人才培养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应用调整研究

26、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探究

27、基于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索与实践研究

28、新时期背景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29、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场馆学习环境设计研究

30、创新创业背景下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推进

31、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应用研究

32、校园文化建设视角下的校园环境设计探究

33、环境设计专业与企业合作教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4、新文科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浅析

35、关于人性化在高校集体宿舍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36、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环境设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37、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大师作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8、环境设计专业“三全一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39、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探究

40、三阶段递进式毕业设计改革探索与实践

41、新媒体技术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研究

42、信息化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43、学科融合视野下《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44、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设计基础”课程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45、餐饮空间设计中的意境表达

46、环境设计专业毕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47、第四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免报名费启动

48、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49、大学老师捡废品为村民装修庭院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以及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式受到冲击。毕业设计是本科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大学生踏入社会之前的一个综合磨练过程,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这一阶段的教学尤为重要,如果仅仅还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组织教学势必会阻碍专业的发展,因此,各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在整个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环节中,毕业设计是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一次重要实践,是检验学生人才价值的重要体现。故建立有效的评价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任务的有力支撑,更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评价体系

引言

近几年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有下滑的趋势。主要是因为艺术专业具有创造性和大众性,在传统教学中评价标准以教师个体为主,导致“千人千面”情况。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往往因为没有量化的的评价标准,而失去设计方向和创造性。这样的模式对学生的成绩评定,还带有片面性,缺少规范的质量监控。因此没有办法像其他学科那样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是艺术专业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结合时代特色、课程特点、成果表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还是能够探索出艺术专业特色的质量评价模式。

1.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毕业设计改革背景

1.1背景

2012年8月,国家工信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环艺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环境设计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同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业,促进环境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由此可见,这要求环境设计教学由传统的单一的设计转向了设计到服务的更高阶段。自此各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开始新的改革。这其中就包括毕业设计的教学。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考查的是学生对某一具体项目或者设计理念的自我表现,从设计开始到效果呈现的过程展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2意义与目的

现阶段的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主要重点在于质量体系的建立。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学以“导师制”为主,学生被分配到不同的导师下进行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往往是没有量化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改革首先需要建立一套有效且完善的评价体系的。该体系包括教学指导思想、设计范围、设计要求以及评价标准等。形成“科学评价、有效转型”的教学理念与目标,并对其内涵进行具体解析,提出了“校企联合、项目真做、全面调研、专题探索”的特色教学内容,把设计的个方面直接融入到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为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和探索提供有益的借鉴。

2.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探索

在数字信息化发展的当下,单纯以展示设计技能和渲染效果的表现型设计为主导的传统的大众化毕业设计教学已无法适应社会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因此环艺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必须发展新的方法和途径,在大众化教育的基础上发展新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特别是培养未来设计产业引领和开拓的核心力量的领军设计应用型人才。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评价。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前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完成的主题构思和创作。其过程包括选题设计、前期调研分析、设计过程和设计表达。这同时要求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量化毕业设计过程并且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调研与分析。

3.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实践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通常涉及到社会建设相关的建筑、景观和室内等方面,毕业设计容易出现过大过空的情况,很难深入问题实质,往往使设计空洞不实。例如,一个学生选择了《新农村规划与景观设计》这个选题,连续酝酿了很长时间,但由于论题偏大,使得设计无从立意,结构层次不清晰,内容庞杂而零乱。之后经过实际调研及老师指导改为《基于山水人文理念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论题下降两个层次,即从所有的新农村综述下降到针对新农村旅游景观的设计。由于论题的范围被缩小和明确,加上调研深入具体,毕业设计得以迅速的展开。同时,指导学生设计结合设计或者文创比赛的评价展开设计过程,完成调研分析、方案策划、模型或者视频表现,制作精美的展板获得了好评。

3.1制定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与前期调研任务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是考察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选题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因此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根据市场和专业的发展确定总体思想,例如结合当代疫情对全球的影响,毕业设计总体思想可定位“治愈、交流、共建”。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一个更为具体的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毕业选题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在选题方向上,既要充分重视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又不要忽视对各学科中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的研究,选择有科学价值的题目;二是在選题的条件上,既要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又要考虑到客观条件,选择有能力完成的题目。其次,加强学生对前期调研成果的展开。毕业设计考查的不仅仅是技巧的表现,重要的是检验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如何自我表达对设计的理解,基于全面实际的调研分析才是解决设计问题的根本。调研内容的策划包括:政策理念、环境现状、区域分析、人群调研、问题与策略分析等,同时将调研成果转化成丰富且易懂的视觉图像。

3.2.量化毕业选题的质量评价

首先在毕业设计中毕业选题是基础,明确了选题方向才能有效的完成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选题的质量评价中应将开题前学生对选题方向的确定以及理解程度,选题中的主要表达思想内涵,此外还应关注选题是否与当前的科技前沿密切相关。题目的难度也是一个非常重的指标和标准。不同的学生在知识储备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是不同的,因此选题的指导思想建立阶段性的指导标准,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另外在预期的教学目标中应对选题工作量有量化的标准,比如选题的适应度,调研内容的展开,图纸的表现等等,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设计。通过制定毕业选题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合理有效的做好选题工作。其次,毕业设计教学中结合竞赛或者文创来展开。目前专业内的设计比赛较多,对设计由全面而具体的要求,借助竞赛任务书能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对选题内容、图纸的内容以及数量都有详细的要求,根据任务书展开毕业设计设计是指导毕业设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3.建立符合环境设计专业特点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

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评价与其他学科不同在于没有书面化的考试以及唯一的答案。质量评价更关注学生的综合技术能力的表达。针对这一特点,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应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分阶段的评价,评价内容从毕业选题的可行性、前期调研成果、设计方案、表现内容、技法展示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另外可以申请企业导师联合教学,将毕业设计变成工作实践的一部分,使之与社会前沿结合并让学生的毕业设计具有更大的实践意义。

4.总结

毕业设计是相对设计周期较长的课程,学生与教师的联系深度以及自己的研究能力决定其质量。在毕业设计的开始学生需要明确设计的方向和预期到达的目标,避免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进而保证教学质量。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根据体系量化评价教学的每一个过程,从而实现设计的具体化。

参考文献

[1]胡琼.《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报刊荟萃(上).

[2]丁旭.《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作品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学与财富.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WebX.0正由连接信息的简单网页发展为连接人类智慧的愈加复杂和智能的元网络(MetaWeb),这对传统的由“教”的一方驱动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提出了挑战。对环境整体而言,环境形成良性生态循环有利于维持其可持续发展;对学习者而言,当学习者面对多种网络组成的复杂的、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学习环境时,根据自身的需求构建个人学习环境(Per$oi3.alLearningEnvironment,PLE)是促进其学习的最有效方式。因此,WebX0时代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应当以创设网络学习生态和利于学习者构建PLE为目标,以学习者的需求为起点,提高“以学习者为中心”、“标准化”、“一体化”、“开放化”的程度,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在复杂网络学习环境中通过构建PLE进行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WebX.0;个人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环境;学习环境设计

引言

传统网络学习环境设计通常是教师和教育机构驱动的、以利于管理为中心的设计模式,在这种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通常最初因为新奇而充满热情,之后很快便丧失兴趣,许多网络学习系统都因此而不能得到持续发展。寻求能够保障网络学习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是远程教育工作者亟需面对的课题。同时,随着Web技术的发展,以复杂性、智能化、个性化、综合化为特征的WebX.0正在挑战传统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模式,创设网络学习生态和构建个人学习环境(PLE)成为WebX.0时代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目标取向。

一、概念界定

1.WebX.O

随着Web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连接性(Connectivilcy)逐渐增强,Chun-ming Leung将Web的发展概括为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Webl.0代表简单的网页,不同的信息以超链接的方式联系起来,用户通过浏览网页获取信息,信息传播是由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单向传递方式;Web2.0时代各种促进人与人之间协作的工具的应用,把“人”这一维度引入了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催生了社会化网络(social Web),用户不再是仅仅被动地接受信息(消费),而是可以主动参与创造信息(生产);Web3.0时代最大的特点在于信息的聚合以及个性化信息服务,以资源描述框架(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RDF)、Mashup技术等为支撑,实现不同资源数据之间以语义为基础的混合、映射与连接,知识以语义网(semantic Web)的形式联系起来;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互联、知识的联通,下一代Web的发展趋势将是联系人类智慧的元网络(Meta Web)。

目前,Web2.0发展最为迅速,应用也最为广泛,如Blog、Wiki、Faeebook、Twitter、Podcast等;少数网站已经具备了Web3.0的特征,如Facebook网站(www.facebook.com)等,也有研究者提出了Web4.0的设想,WebX.O是一个代名词,预示了Webl.0、Web2.0、Web3.0、Web4.0……的技术演进路线,也代表着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一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综合化,网络也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借助超链接建立起来的信息网络,而是综合着信息、人、知识、智慧的复杂网络。

2.网络学习环境

提到网络学习环境,大多数人会自然联想到网络教学/学习平台/系统,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试图从他们它们的区别辨析中界定网络学习环境。《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将环境定义为“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环境是一种条件/因素综合体,它有着一定的作用对象、作用目的和作用过程。从环境的本义出发,学习环境应当是“作用于学习者并能够促进其学习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网络学习环境的特殊性在于网络技术的融入,网络为学习者的学习创设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空间,革新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并使得环境作用于学习者的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学习环境是“网络学习支撑平台及其承载的作用于学习者并能够促进其学习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

网络学习环境似乎与网络学习系统、网络学习平台等描述的现象完全相同,但是,它们最主要的区别有两点。首先,平台或系统侧重技术层面,强调依赖技术实现教学功能,网络学习环境则是一个更为统合的概念,除了依赖平台实现教学功能外,它还强调学习主体之间的互动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氛围等;其次,平台/系统往往更为侧重“教”的一方的预设,而环境则更能够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围绕学习者的需求设置各种活动和资源等,同时不仅关注预设的学习条件,而且充分考虑学习共同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

3.个人学习环境(PLE)

随着网络连接特性的增强,网络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互动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复杂性挑战了传统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理念,加之社会性软件等技术的应用,催生了个人学习环境(PLE)。PLE作为一个术语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Stephen将其界定为“一种工具、服务、人和资源的松散集合体,是利用网络力量的一种新方式。”FitzGerald认为,“PLE是自由收集、发布、基于网络工具,通常以Blog为中心,使用RSS阅读器和简单的HTML组成自我引导学习方式的集合。”Lubensky认为,“一个PLE是个体进入、集合、形成并使用他们不断增长的学习经验的数字化工具。”Attwell指出,“PLE像是各种应用和服务的混合体。”Harmelen认为,“PLE是能帮助学习者控制和管理学习的系统的集合,包括支持学习者自主制定学习目标、管理自己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与其他学习者交流。”我们将PLE理解为社会学习网络中个体的学习空间,学习者个体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利用网络学习支撑平台提供的各种功能(如定制、订阅等)以及互联网上的各种其他应用(如Facebook、Twitter、Blog等)来构建自己的PLE。

二、基于WebX.0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模型

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网络学习支撑平台及其承载的作用于学习者的各种因素,以使各种因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种合力,以此来促进学习者有效的学习、支持学习者达成学习目标。为应对WebX.0复杂性、智能化、个性化等技术特征的挑战,网络学习环境设计该如何变革?

首先,基于WebX.0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要能够支持网络学习生态的形成。“生态”从根本上说具有生命的、有机的、自组织的、内在关联的特征,关注整体关联和动态平衡,适于解释和控制复杂系统的运行。网络学习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复杂,网络学习生态的形成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网络学习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活动、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习者是网络学习环境的主体,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借助网络学习支撑平台上的各种学习工具,利用学习资源,在学习支持服务的“协助”下,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进行学习,教师则通过组织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资源、监控学习过程、给以学习指导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同时,师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并共同创设网络学习生态。

其次,基于WebX.0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要能够支持学习者自主构建PLE。学习者面对多种网络组成的复杂的、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学习环境时,根据自身的需求构建PLE是促进其学习的最有效方式。PLE赋予学习者更多的控制权,能够支持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工具、消耗和创建学习资源、主动寻求学习支持服务、有效管理个人知识、自我反思、协作交流,以构建能够自我导向的学习空间。WebX.0时代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要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支持学习者个体构建PLE。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模型。在WebX.0形成的复杂网络中,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起点是学习者个体的需求,设计的动力驱动源于为学习者提供他们创建自己的PLE的条件,设计的目的是支持充满差异的网络学习者自主构建有意义的个人学习环境,以支持学习者达成学习目标。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是设计者、指导者(教师)、管理者、学习者共同参与,学习者的参与体现在WebX.0时代学习者可以随时共享自己的观点、编辑共建学习资源等;网络学习环境是一个分布式的、整合的、互动互联的社会化学习网络,允许每一位学习者融入其中,学习者个体在网络学习环境中自主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与学习风格,从网络学习环境中选择(定制、订阅等)适合自身的工具、资源、服务以参与学习活动,通过构建PLE的方式融入到分布式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每位学习者构建的PLE之间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PLE之间的互动最终会扩展到一个群体时空,群体成员有着共同的愿景,并共同努力构成网络学习共同体,创建网络学习生态,形成一个共享的文化圈。

基于WebX.0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改变了以往学习者只能被动适应环境的作用关系,体现了学习者对环境的主动选择,能够创设更为和谐的互动生态,学习者构建PLE驱动整个网络学习环境的发展与进化。

三、基于Webx.0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原则

以创设网络学习生态和支持学习者构建PLE为目标,我们从设计理念、技术、教学等方面对基于WebX.0的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进行了总结,如表1所示。

1.以学习者为中心

教育机构和教师驱动的、以利于管理为中心的在线学习难以调动学习者的动机和兴趣,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PLE体现的学习者驱动学习、学习者主动选择环境的理念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诸多研究者一直在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然而这一理念却始终未能付诸实践,我们认为,这一理念的落实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1)以学习者的需求作为设计的起点

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旨在为充满差异的学习者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因此,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必然要首先准确把握学习者的需求与特征,才能够做到尽可能地满足每位学习者构建PLE的个性化需求。

(2)赋予学习者个体自主选择与控制的空间

PLE的自主构建需要学习者个体主动地按照认为适合自己的方式选择和使用各种服务、工具,学习在一个受学习者控制的平台上发生,而不是内容被空间所属机构限制。这就要求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时应当为学习者提供更多自主选择与控制的空间,以实现学习者学习目标的个性化设定、学习路径的个性化选择、学习活动的自主化安排、学习支持的针对性获取、学习评价的灵活性控制。

(3)帮助学习者做好学前准备

构建PLE对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有着相对高的要求,学习者要熟悉各种工具、服务等的获取、使用方法等,要求每位学习者具备搜索、加工、分享、评价信息的能力,同时要求学习者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个人创造能力、协作能力等。因此,在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采用必要的手段(如在线培训)等使学习者具备自主构建PLE的各种技能。

2.标准化的设计

从技术标准的角度,网络学习支撑平台设计时各模块或服务应当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与互操作规范,这样才能方便学习者自主选择与搭建PLE;同时,为网络学习环境中PLE之间的互动建立一定的约束规则也是保障网络学习环境能够有效支持个体学习的基础。

(1)依据统一的技术标准

PLE的构建需要有聚合各种工具的技术环境的支持,学习者个体把自己认为合适的工具聚合在一起使用,混搭(mash-up)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混搭代表了未来软件和系统平台的发展趋势,其核心理念在于,网站问通过统一的标准协议来共享结构化的内容与应用,打破网站问的孤立状况,从而使学习者能够灵活地在不同的平台之间切换和流动。新一代的网站采用混合技术搭建,不同的功能模块与不同的外部系统通过API接口或是SOAP,XML-RPC等方式对接。只有各模块与应用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与操作规范,才能实现各种服务与应用的互联互通。

(2)建立相对稳定的互动规则

PLE之间的互动使网络学习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互动规则对PLE之间的互动行为与方式进行约束,相对稳定的互动规则是保障网络学习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一体化的设计

丰富是自由选择的前提,“一体化”强调的是整合/融合,通过整合技术、资源、学习方式等,使网络学习环境中的资源、技术、活动等极大丰富,从而能够符合大部分学习者的习惯和需求。

(1)最大程度地整合各种技术

PLE倾向于使用“小块松散耦合(small pieces,loosely joined)”的方式,把看似分离却能相辅相成的工具和网络服务联合起来支持学习。耦合多种软件的PLE能够充分发挥每一种软件的优势,为学习者提供看似“松散”却功能强大的支撑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应当提供最大程度的整合,整合各种有可能促进学习的技术与资源,让平台能够符合大部分学习者的习惯和需求。

(2)设计微型化的学习资源

学习者可以通过构建PLE来实现资源的自由整合与有效聚合,然而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信息资源的无限量与注意力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永恒的矛盾,也正是因为此,微课程、微视频等微型化的学习资源越来越受到学习者的青睐。“微资源”把大容量的资源碎片化,可以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担,利用学习者的碎片化的时间,但是碎片化切割过程中也要注意“微资源”结构的相对完整性。

(3)个性化学习与社会化学习相统一

PLE构建体现了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变化,自我导向学习、按需学习成为可能。同时,PLE又是WebX.0时代的产物,是个体学习者在分布式的、社会化的网络学习环境中主动选择的结果。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也应当是支持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统一的学习方式,个性化体现在考虑每位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与特征;社会化体现在所有学习者都是在学习网络中获得发展的。

(4)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融合

根据“二八定律”,人们80%的知识是通过非正式学习途径获得的,20%的知识通过正规教育获得。PLE的创设能够更有效地支持学习者的非正式学习,过去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一直关注支持课程学习为主的正式学习,忽视对非正式学习的支持,如何能够实现两种学习方式有效地结合与互补,也是未来网络学习环境设计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4.开放的设计

根据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个体是在社会中得到发展的,社会化网络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开放的”设计一方面强调支持个体与群体知识的共享与建构;另一方面强调促进学习共同体与学习网络的形成。

(1)促进知识共享和创新

PLE能够促进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同时多个PLE之间的互动能够有效促进知识的共享和集体知识建构,最终实现知识的创新。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而知识建构是有意义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网络学习环境设计要为PLE中的有效知识管理和多个PLE之间的知识交流创造有利条件,web2.0时代各种协同编辑工具、讨论支持工具、支持转化支持工具、知识库、社会性软件等技术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构建学习网络、创设开放空间

21世纪是开放的时代,世界是开放的、学习是开放的。PLE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一个通向世界的门户,学习者通过这个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进行探索和创造,同时能够随时与他们的朋友、同事、同行进行交流。在PLE互动的过程中,学习者与同伴、专家、管理者、指导者等共同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体之间的互动又会形成更大范围的网际互联,从而形成学习网络。Stephen认为,学习网络正在逐渐成为学习的核心要素。网络学习环境设计要促进PLE互动,以形成涵盖“人的网络”、“学习的网络”、“知识的网络”三位一体的学习时空。社会性软件支持个人应用工具来构建社会关系,是个人网络化的工具,是构建学习网络的基础。

四、总结

基于WebX.0的网络学习环境具有复杂性、动态性、互联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学习者构建PLE是在这种复杂网络中促进学习的有效方式。笔者基于已有的研究,从利于PLE构建和网络学习生态创设的角度出发对网络学习环境设计进行了思考。但是,这些原则是否能够对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产生有利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验证。

上一篇:视觉传达设计论文下一篇:新闻毕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