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调研报告范文

2023-03-23

信息通信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愈加关注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了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需实现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的调度融合,从而增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从实际情况来看,电力企业应通过制度融合、技术融合等手段实现电力信息通信专业的调度融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信息专业;通信专业;调度融合

前言:

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了信息、通信等各个专业,与企业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为了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将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

1.电力信息通信专业调度融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电力信息通信网络快速发展,对调度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电网设计过程中,需做好电网规划工作,增强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高电力信息通信资源的利用率。从某种角度来看,实现电力信息通信专业的调度融合有利于实现调度管理工作的集约化与扁平化,所以进行信息通信专业的调度融合是必然趋势【1】。其次,为了降低基层电力企业的压力,需要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而实现电力信息通信专业的调度融合可以实现人员与业务的融合,促进信息共享,减轻基层工作的压力。此外,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为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的结合提供了技术支持,且实现调度融合也有利于提升管理水平。因此,电力企业需高度重视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的融合。

2.电力信息通信专业调度融合中的问题

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一直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逐渐形成了符合各专业特点与需求的运行模式,加大了专业调度融合的难度。第一,管理模式的问题。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在独立运行中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且多数地区都安排不同的部门开展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的工作。所以,在执行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调度命令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多方管理等情况,阻碍了专业调度融合。第二,人员问题。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涉及到了大量的业务、系统与设备,进行二者的调度融合对管理人员的数量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而部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符合实际要求,加大了融合难度。第三,机制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的调度融合缺乏有效的转变机制,加大了制度与流程重构的难度。

3.电力信息通信专业调度融合的策略

3.1制度融合

制度融合是实现电力信息通信专业调度融合的前提和基础,电力企业需加大对电力信息通信专业相关制度的研究力度,综合分析两个专业之间的相似制度,并将相似制度结合起来,增强专业调度融合的科学性。电力企业需从管理制度、工作标准以及技术规范这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制度的融合,为电力信息通信专业的调度融合奠定基础。首先,电力企业应实现管理制度的融合。从本质上看,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属于两个专业,即使进行专业的调度融合也需要保持各个专业独有的管理制度。即电力企业需要将管理制度分为可融合的制度与不可融合的独立制度。对于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来说,可融合的制度有信息通信调度管理方法、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而不可融合的独立制度有通信设备接入管理规定、信息系统管理规定等。其次,电力企业应实现工作标准的融合。与管理制度相同,电力企业也需要将工作标准分为可融合的标准与不可融合的独立标准这两种类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作标准的融合。从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的工作内容来看,可进行融合的工作标准有信息通信调度岗位管理标准、运行方式工作标准等,而需要保留的独立标准有信息管理人员工作标准、通信管理人员工作标准等。此外,电力企业应实现技术规范的融合。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的技术规范也有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电力企业应区别对待。其中,可以相结合的技术规范有信息通信技术规范、信息通信一体化平台技术规范等,而不能融合的技术规范有通信綜合技术规范、信息综合技术规范等。

3.2技术融合

制度融合是专业调度融合的前提,而技术融合是专业调度融合的关键,只有实现技术融合才能够有效解决服务与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实现调度融合的目标。技术融合的关键在于两个专业调度管理系统的融合,因此电力企业需根据两个专业的实际调度需求构建调度一体化平台,为技术融合提供助力。调度一体化平台的构建较为复杂,涉及到了系统运行、监控管理与资源管理等各个模块的内容,而完善各个模块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优化系统运行模块能够增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优化监控管理模块有利于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综合分析系统故障并发出相应的预警;优化资源管理模块有利提高信息收集与利用效率【3】。此外,电力企业也需要明确调控中心的工作内容与值班流程。第一,信息通信调度人员需要保障电力通信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做好系统的操作与处理工作。同时,需要利用I6000、IT监控等工具进行信息系统的监控,利用传输设备网管和TMS等工具进行通信系统的监控。第二,信息通信调度人员需要接受上级调度机构的管理,执行上级下发的调度指令与信息通信系统运行方式。第三,信息通信调度人员需要执行上级下发的信息通信系统检修计划,受理并批复检修申请。第四,信息通信调度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保障信息通信系统稳定运行的方案,提升系统运行水平。第五,信息通信调度人员需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相关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在调度过程中需做好检修开竣工与事故应急处置等工作。

结语:

实现电力信息与通信专业的调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部分电力企业在调度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模式等方面的问题,所以电力企业应通过制度融合增强调度的规范性,通过技术融合增强调度功能的完善性,充分发挥一体化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婧. 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下信息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探索[C]//全国第四届“智能电网”会议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9:38-40+50.

[2]赵雅杰,张博.电力信息通信专业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9):219-220.

[3]鲍宁宁,王素青,魏芬,邓海琴.浅谈电力信息技术与通信专业的融合[J].数码世界,2019(02):99.

信息通信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信息通信技术(ICT)对人们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都产生着极大影响。这些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信息通信技术能够减少许多传统障碍,特别是时空障碍,从而使人们首次利用这些技术的巨大潜力造福于遍布世界各地的千百万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就业机会,丰富和改善了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

ICT: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信息通信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市场,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十几年来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2~3倍的速度飞快增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生产、服务过程及内部管理。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社会的影响包括:促进了机构改革,使政府职能更加以服务为导向,并且有效和透明。这将大幅度地提高市场效率和分配效率,推动服务业发展(如信息服务业和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业),扩大就业机会;加强信息通信技术在制造和能源产业中的应用,降低了成本。

特别是近年来,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在政府运作和服务、医疗保健和医疗信息、教育和培训、就业、创造就业机会、企业、农业、交通、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预防灾害和文化等诸多方面,以及在促进消除贫困和实现其他业已达成共识的发展目标方面具有潜在的重要性。

信息通信技术亦应有助于实现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并减少传统壁垒,从而创造机会,使所有人均能以更加公平的方式进入本地和全球市场。各种应用应具有用户友好、人人均可获取、价格可以承受、适合本地语言和文化需要等特征,并支持可持续发展。为此,地方政府应在提供信息通信技术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造福于当地人民。

通信业呈现三大新趋势

近年来,通信业正逐步向综合信息服务业发展,通信IP化、农村信息化、三网融合进程加快化等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需要随时随地获取信息,随时随地的通信需要无处不在的网络,而各种信息的及时提供则要求具备综合信息的提供能力。市场需求是通信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技术先进、覆盖广泛且具备巨大容量的电信网络是基本条件,并将在不断发展中逐步融合电视网及计算机网,向综合信息网络演进。

当前,通信网络在演变进程中呈现IP化、光纤化、无线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发展趋势。IP化是指网络将向对IP业务优化的宽带分组网演进。从核心网一直到用户设备,网络将被IP统治,在网络服务层面形成一个IP世界。光纤化则是从网络核心到用户端实现全光网。在传送层面形成一个光纤世界。对于无线化,就是指通过无线宽带技术,采用无线接入方式实现通信。智能化则表现在网络智能从网络核心向网络边缘移动,用户界面越来越拟人化,在网络边缘形成一个智能层或服务层,在向社会各界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和应用的同时,使人机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友好、自然、更趋个性化。

同时,随着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农村市场开发力度的加大,农村将成为今后几年电信市场的主要增长点。此外,“三网”融合的进程正在加快,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下,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及通信管制的放松,“三网”融合的进程呈加快趋势。

实现“三网”融合将给电信产业带来一些影响。首先行业和市场的融合为传统电信、娱乐、设备制造商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不仅导致各自产品结构的重要变化,而且也将导致市场的交叉和调整。其次,尽管目前电信基础设施支持IP的能力大大高于其他网络,但电信网能否有效地支持IP仍是电信公司最大的挑战。第三,“三网”融合为全业务提供者创造了最好的机遇,能够提供全业务要求的地理上的网络扩展,市场上的全覆盖以及终端业务上的融合,这些都将使得不同行业公司间的兼并和业务融合。

可以说,通信业今后令人心动的方向是:综合信息服务,农村成为通信发展新亮点,三网融合,这一切卫星资源都将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电信企业面临机遇

目前,从我国电信业发展的形势看,从各级政府到各通信运营企业都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电信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牢固树立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加快行业发展的观念,形成信息化建设与电信发展的良性互动,在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撑的同时,为自身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推进信息化是电信业的大局,是全行业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一是电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的朝阳产业,应该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发挥更大支撑作用。特别是作为一个高技术含量的行业,电信业也是自主创新活跃的领域,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这些都要求电信业必须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二是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加快电信业发展。电信企业要树立在信息化的大市场、大环境下加快发展的观念,紧紧抓住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市场,围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城市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等需求,积极主动提供技术装备、网络支持和信息服务,实现对产业的拉动和提升。三是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企业转型,为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作贡献。

2007年,中国卫通提出了核心发展战略,即重点发展卫星通信广播和数字集群应急指挥调度通信两主营业务,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卫星通信广播、数字集群通信主导运营企业。与此同时,中国卫通将大力发展与主营业务既紧密关联、又相互促进的卫星导航和基于下一代网络的信息通信,为社会各界客户提供集卫星通信广播、指挥调度、应急保障、导航定位等于一体的专业化、高品质的信息通信广播服务。

信息通信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力信息通信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智能电网,两者相辅相成。本文主要探讨了该技术在智能电网多个领域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变电、用电以及新能源领域上的应用,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信息;通信技术

引言: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电力信息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促进了智能电网的构筑,而电网的良好发展也对该通信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相互的促进下,该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多个领域并取得了诸多成果,因此有必要对这项技术进行研究,以保障该技术的良好发展。

1智能电网与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概述

智能电网是一种融合了安全性与经济性,高效性与实用性等优点的电网,它所运用的手段除了先进的技术设施和精准的控制方法之外,还包括了创新的系统技术。智能电网还具有多个特点,其中包括交互化、高效化、集成化等。与传统电网不同的是,智能电网往往都高度融合了以下几项内容,其一,为电力流,其二,为信息流,其三,为业务流。因此,在服务模式方面,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也大不相同,智能电网可以做到让电网与用户之间产生双向互动,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智能电网中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电力通信技术,在通信网络中维护电力系统,使其能够运行得更加安全并稳定,电力通信的方式一般包括通过电力线载波或光纤来达到通信的目的,其中在电力线载波方面,其优点就是传输通道具备了非常高的可靠性,以光纤作为传输通道的通信,优点则是光纤可以承载巨大的信息量,并且光纤所需要的空间比较小,依旧能保证较高的信息质量。

2智能电网与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关系

我国各个领域正在快速发展,在这个時期,各项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电力通信如今就面临着这样的境况,因为看到了电力通信具备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也十分支持加强建设智能电网,重视在电力通信技术方面获得突破。智能电网监督着电力通信系统,首先它要求该技术具备高度的保密性。智能电网中的信息量庞大且重要,因此高度的保密性成为了电力信息技术不可或缺的一大特性。一旦电力通信系统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就会导致大量信息泄露,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为了杜绝这种危害,智能电网要求电力信息技术具有高保密性。此外,智能电网要求电力信息通信系统具备另一重要特征,即多样化。由于面对的用户不同,其需求也各不一样,因此,需要电力信息通信系统针对不同的用户开发不同的功能[1]。

3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相关应用

3.1在发电领域的应用

市场交易这项内容是智能电网在发电领域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而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同时还监督着发电系统中输入、输出的能源是否在进行正常工作。除此之外,这项技术还可以做到利用通信接口,传输并反馈其中的有效参数,保障发电系统完成智能化的运转。

3.2在输电领域的应用

目前,国内的智能电网已经被使用得十分广泛,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虽然电网的覆盖率不断扩大,但仍然存在着很多地区较为偏远,给电力输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输送过程中会损耗非常多电能,如何避免电能运输过程中的过量损耗,而又要保证所运输电力的质量,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难题。对此,国家在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需要不断解析运输过程中出现的输电问题,进行不断的创新,将外界因素对电网运行所导致的不良影响合理避免。优化电能的配置,除了要利用新型的清洁能源之外,还需要对该技术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要实时地监督管理电力运输的各个环节,才能迅速对症下药,如今电力通信技术已经可以做到利用不同种类的传感器,采集并处理系统中的数据,从而达到实时监控智能电网系统的目的,判断电网系统是否在稳定地进行运行,一旦出现了故障,系统会立即做出预警,并针对出现的故障,采取相对应的方式解决。因此,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输电系统中产生的作用不容小觑。

3.3在配电领域的应用

电力信息通信技术也被大量地使用于配电,而配电网络在电力网络系统的构成中十分重要。要毫无纰漏地运行电力网络,配电网络必须要做到稳定、安全。为了使电力系统能够稳定地运转,需要不断地改善现有的配电网,从而使人们的用电需求得到满足。在建设配电网时,利用电力通信的技术,可以合理设置网柜。智能配电网的功能要想得到充分发挥,能够影响供电质量的通信技术必须承担好重要载体这一角色,使通信系统不仅高速运行,还能做到双向运行,实时运行等要求,而且电力信息通信不仅有较低的成本优势,同时还具有较短的建设周期,更具有广阔的覆盖面积、高度的安全指数、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施工等这些巨大的优势。因此,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在配电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4在变电领域的应用

智能电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变电站,它是智能电网的基础设施。电网需要获得一些重要的监控数据和关于控制对象的数据才能更好地建设自身,而这些数据大多需要变电站的作用才能获得。变电站的构筑也有诸多要求,需要信息平台规范可用,除此之外,还需要依赖诸多技术,例如:利用信息传感来获得全景监控,利用智能遥控来做到自动调节,在此基础上,提高智能电网的高效性与稳定性。而变电站自动化运行的关键就是电力信息技术。同时,根据不一样的连接形式,电力通信也分为了三种不同的模式,第一种是点对点,第二种是过程总线、第三种则是将两者相结合的混合模式[2]。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有两种数据,其一是,保护数据,其二是,控制通信数据,点对点模式的作用就是分隔这两种数据,从而使系统的容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扩大,也能保障系统的安全。系统运行中还能分离两种数据,即控制数据与测量数据,过程总线模式的作用则是将这两种数据连接起来,这样便可以使通信模式的复杂性进一步降低。第三种模式将前两种模式的优势结合了起来,既可以共享信息,又不需要复杂的接口,这样就能避免过度的设备维护,降低工作成本。

3.5在用电领域的应用

不同的用户在用电方面的需求,可能会大不相同,因此,为了尽量使用户都能得到用电满足,在智能电网的相关工作中,检测和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只有相关工作人员做好电力使用的检测工作,面对大量用户的不一样的用电需求,采集各种有用的数据,及时整理出来,才能做好电力使用的管理工作。这便要求借助电力信息通信技术,提高相关信息的采集效率,只有智能电网和用户中间搭建紧密的桥梁关系,才能使电网拥有更好、更持续的发展。

3.6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快,而能使用的能源却越来越少,长此以往,能源危机不是危言耸听,因此,在能源领域上的研究不能停滞不前,而电力通信技术完全可以运用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上。面对能源短缺的客观现状,一方面,部分电力企业将新型的清洁能源使用在电力系统中,虽然相关的管理水平需要达到更高的基准,但是在电子通信技术的辅助下也没有太大压力[3]。另一方面,电力通信技术可以随时监测新能源从开始到结束的工作状态,实时关注新能源的损耗情况,避免浪费。

结论:综上所述,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在整个智能电网时代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充分重视这项技术,并努力精进突破,从而保障整个智能电网时代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亮.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20,27(03):121-122.

[2]吕国远.基于智能电网下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研究分析[J].信息通信,2019(11):136-138.

[3]陈志锋.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0,10(12):109-110.

信息通信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摘   要:信息系统是目前计算机工作的主要内容,信息系统管理与网络通信安全在整个信息系统的使用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信息系统管理的压力,随着信息与管理通信适用范围的增加也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重大、隐私以及加密信息受到通信安全的影响,造成较为严重的隐私泄露问题。信息系统管理及网络通信安全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对信息系统管理、网络通信安全关系进行简要分析,对安全管理问题进行简要观察,并进行对策探讨。

关键词:信息系统管理  网络通信  安全  問题与对策

信息系统管理与网络通信安全是目前我国全社会都较为关注的内容。大部分信息系统管理安全问题,在于对隐私资料、加密文件的泄漏问题,同时还存在访问权限混乱,外部攻击等问题,上述问题都会增加信息系统管理风险,造成网络通信安全问题。为促进信息系统管理与网络通信安全,减少安全事件发生,需要对信息系统管理进行有效观察。网络通信安全不但对我国整个网络环境有较大的帮助,在世界范围内也会造成较为重要的影响。

1  信息系统管理与网络通信安全发展现状

信息系统管理与网络通信安全,是目前我国信息系统使用、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管理内容。信息系统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管理问题,包括病毒入侵、黑客入侵、权限设置不明确等问题,上述问题会增加信息系统管理压力,造成网络通信安全问题,对我国整体信息系统使用造成影响。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提升,增加对病毒、黑客入侵的防御、处置能力,减少上述问题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影响,增加权限设置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避免单一权限的安全问题。

2  信息系统管理、网络安全关系探讨

信息系统管理、网络安全之前的联系十分密切,二者是相互依存存在的。信息系统管理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网络通信技术进行日常工作的数据库、规程、设备工具等组合起来的总体。信息系统管理,则是对上述整体进行管理的操作。而网络通信安全,则是服务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服务内容,人们在日常使用网络于信息系统时,通过系统管理与网络安全服务,能够对人们的工作内容进行加密、保护与传输,确保网络通信安全的可靠性、完整性的同时,还能够保障网络通信安全的实时性、有效性,并对遭到破坏的上述服务内容进行有效保护。信息通信领域中,保障信息安全处理效果,促进网络安全的有效性,在整体信息系统管理中有较大的帮助。

3  信息系统管理的主要内容

3.1 确保信息安全管理正常运行

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时保障整体网络安全的关键,其中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策略模型对信息安全工作进行管理与运行。策略模型的质量对网络安全的稳定性有直接的影响。好的策略模型能够减少外界入侵对通信的影响,且能够减少不信任信息类型进入信任区域的几率。策略模型能够不断对不同的信息类型进行归类,并根据归类的类型对不同的区域进行管理,将风险区域进行杀灭,减少风险信息进入系统安全区域。策略模型中,较为贴近生活的要属杀毒软件,杀毒软件的数据库,是集中了已知不信任数据的集合,根据不同的类型将风险问价进行处理,减少风险文件运行几率,避免电脑中毒。

3.2 进行信息系统管理权限使用

信息系统管理在不同管理权限中需要不同层次的管理权限,管理员是获取管理权限的主要方法。管理员对权限的控制,能够确保非权限内容进行信息系统。并减少信息系统受到外界的影响,管理员并非只有一个,多个管理员管理着不同层次的管理权限,多个管理员能够增加信息系统的管理效果。共同铺开信息系统的管理内容。减少管理系统的管理压力,促进管理的整体性,增加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3.3 信息系统管理内部制约

不同的管理员能够在不同权限下对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抵御外部的入侵,同时也能够在信息系统内部对管理工作进行制约,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中,也能够对不同权限的管理员进行内部制约,在防御、策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相互监督,不但能够减少外部入侵,对来自内部的破坏与管理压力也有较大的帮助。

4  信息系统管理与网络通信安全管理问题

4.1 病毒入侵

计算机病毒在整个信息系统管理、网络使用中的使用相对频繁,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工作中,来自病毒入侵的安全风险也相对较多。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多的病毒入侵问题也随之产生,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意识形态下,计算机网络病毒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不同类型病毒在网络上传播,对网络安全造成巨大的影响。尤其计算机病毒属于自我复制程序,一旦运行对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的影响巨大。目前网络系统管理中遭遇几种危害性大、杀灭难度较大的病毒类型,在全世界都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4.2 黑客入侵

除病毒这类在网络上随意传播的病毒类型外,还存在黑客针对性入侵的情况,黑客入侵对增加网络安全压力,甚至造成计算机系统崩溃、严重泄漏等问题。黑客入侵会在短时间内对计算机的防火墙、安全防御机制进行破坏,遭到破坏的计算机与网络防火墙无法达到其防御作用,就会造成网络安全问题,甚至出现经济损失[1]。

4.3 信息系统管理权限不平衡

信息系统的管理权限,往往受管理人员层级限制,因此出现较多信息系统管理权限压力,造成权限不平衡问题,这一问题在机关单位信息系统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大部分机关单位的信息系统管理仅设置以及权限,这導致大量指导权限密钥的人员能够登入信息系统当中,增加信息系统的压力,无法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5  改善信息系统管理与网络安全的对策探讨

5.1 提高身份认证体系

企业用户对身份认证体系的关注较多,因为企业用户的自身资源具有较高的机密性,一旦造成泄密,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问题,可利用密钥方式对身份认证进行加密,利用动态口令等方式,对权限人员进行管理和加密。减少由于病毒造成的机密泄露,并减少资源经手人员数量,达到较高的保密级别[2]。

5.2 黑客防御

黑客的防御在于对系统的防火墙、杀毒软件等进行等级的提高,黑客防御的主要目的,是减少黑客等外部破坏、入侵对计算机造成的影响。减少黑客攻击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影响。此外,黑客防御还能够减少硬件中文件泄漏,对系统的漏洞进行有效的修复,减少系统安全风险,增加系统对入侵的敏感度,提高信息的安全保障。

5.3 管理权限访问的授权管理

不同类型的企业、政府机关、个人电脑对网络系统的管理权限有相对简单与稳定的授权,但授权的质量与安全性较差。为减少授权访问的管理问题,需要进行多层级、相互制约的管理权限授权模式,多个管理权限虽然增加了网络系统的管理复杂性,但多层级、多权限的管理工作,能够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管理的安全性提高,通过更加复杂、高质量的权限管理,减少单一权限管理管理力度不够,管理制度混乱的问题[3]。

综上所述,当前信息系统管理与网络通信安全工作压力较大,存在问题较多,多数信息系统管理工作处于初级阶段,对外部的入侵抵御能力较弱。且同对内部权限管理也存在较大的影响,需要进行针对处理,在未来发展中进行有效拓展。

参考文献

[1] 黄武涛.网络通信安全与信息系统管理的安全探讨[J].农家参谋,2019(5):215.

[2] 李娟娟,王宏仂.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与网络通信安全维护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1):53-55.

[3] 袁慧,杨杰,张勇.信息系统管理与网络通信安全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6):101.

信息通信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对对创新型人才需求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我国各大高校也在不断探索,以求更好地推动产学研界未来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

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设有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5个本科专业。学院计算机技术系主任陈慧萍老师常年深耕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一线。她对记者说:“学院非常重视培养方案的不断修订和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现在学院5个专业中增设了软件类课程,在物联网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课程,以充分体现软件在行业中的核心作用,为培养软件人才的作贡献。”

多措并举提升学生创新力

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陈老师表示:“目前,学院主要通过本科生实践创新与创业能力的科教协同团队,来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除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实践项目以外,学校还通过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课外创新性实践项目等方式提升软件开发和创新能力,比如参加‘中国软件杯’等大型赛事活动。”

河海大学将“中国软件杯”列入一级赛事,物联网工程学院自2014年开始参加“中国软件杯”大赛,迄今为止已经获得全国一等奖6项,全国二等奖20余项。长期以来,陈老师承担了大量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并组织团队教师对各类赛题分专题进行集中指导。优异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陈老师将这些概括为:“领导重视、组织团队合作、学生努力”。

今年疫情期间,学生不能到校,老师指导不易;面对各种困难,参赛队伍创造条件完成了作品,并且有不少不错的作品脱颖而出。老师和同学们在云端完成了选题、技术方案选型、指导和交流、作品完善和提交等工作。

11支队伍入围总决赛后,老师和同学们更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搭建云端答辩的环境,精心准备PPT。

陈老师对记者说:“决赛答辩过程惊心动魄,每支队伍的答辩时间为10分钟,由6分钟的作品讲解+4分钟问答两个环节组成,选手们用视频、PPT等手段对作品进行全面细致的精彩展示,面对各位评审老师专业、深入、有挑战性的提问,镇定从容,展现了我院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期望第二批赛题决赛更加精彩,期望我院师生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创造更优秀的作品。”

创新培养模式系列探索

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承担了国家级新工科项目“基于工程教育新模式的多元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建设与实践和省级新工科项目”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在多元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一定成果。陈老师将其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初步形成校企深度合作、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模式。

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构成了泛在的学科交叉、行业交融及更新迭代跨越式的特点,计算机、通信工程和物联网专业依托国家“卓越计划”和江苏省首批软件类“卓越计划”、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产学研合作课程等多项“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国家项目,以培养高素质交叉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多举措、全方位进行工程教育改革,持续深入探索和实践校企深入合作、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模式。该模式获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

通过与IBM、Xilinx公司、Google公司、大唐移动等信息行业知名企业共建课程,当前已经建设7门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协同育人项目课程,构建起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和适应行业企业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二是以学生为主体,形成了创新创业锻炼的团队培养模式。

实践中形成了本科生实践创新与创业能力的科教协同的团队建设理念、整体协同的团队集结模式、分层协同的团队管理制度、多元协同的团队发展平台、双向协同的团队互动机制的“五位一体”团队培养模式。

三是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以本为本”开展课堂教学方式改革。

校、政、企多方协同,校内多学科交叉,以创新创业能力和多学科交融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体系、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立足计算机和物联网的核心技术,重点建设“算法与程序設计基础”“数据库系统与应用开发”“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及“人工智能”等课程群,与行业知名企业共建MOOC课程,建设了国家精品在线课程1门,省在线开放课程3门,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协同育人项目课程7项,编写教材9本,其中省级精品教材2本。

上一篇:典型地区调研报告下一篇:调研报告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