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

2023-05-15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发展,对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德育教学也提出更多的要求,处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的德育教学工作要有效实施教学策略,注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整合课上和课后的有效资源,及时更新德育教学理念,做到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与思想建设并重,要打造更牢固的道德教育模式,提升德育教学效率。本文旨在分析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逐步探讨有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德育教学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物理;德育教学;途径探索

引言:

在初中物理的德育教学中,教师作为班级教学的主要角色,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深入学生的思想建设,创建融洽的课堂氛围。同时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平时的日常学习和课程实践中去,通过发现教学里的德育资源,丰富物理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新手段和新途径。

一、初中物理融合德育教学的基本内容

1、以教材为媒介

教师可以挖掘相关物理学家的事迹,设立道德标语或者开展相关讲座,进行知识宣传和价值引导。以学生的道德建设作为教学中德育渗透教育的基础,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教育,培育爱国情怀。教师在设立物理课程目标时要思考“为谁进行德育教育、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2、以生活为背景

社会生活是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的基础,道德教学的内容都来自于生活。教师要将实践的真实性注入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对实践的思考和领悟。教师也要注重于书本内容的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思想交流和碰撞之中,做到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教师通过这样层次化、多元化、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物理德育教育的效率。

3、以自身为引导

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建设中,教师要首先加强师风建设和师徳培养,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同时也要树立自身理想信念,树立全方位育人目标,在当今时代潮流的引领下,引导学生学为人师,将以德立身作为自己教学的行为要求。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让自己的物理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使物理课程的建设和人才培育更精准更有效,提高物理德育教学的效率。

二、提高初中物理德育教学效率的措施

1、加强对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的价值引导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处于冗杂的信息包围之中,因此初中的物理德育教学要完善立德树人的教育内容,积极将有效的育人模式融入到初中物理的专業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力”时,学校可以挖掘欧姆等相关物理家,讲解他们的研究事迹,设立道德标语或者开展相关讲座,进行知识宣传和价值引导。在学习“认识电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电路连接中的实验流程衍生到生活中做事的流程上,教育学生要遵循规律办事。教师要以学生的道德建设作为物理德育教学的基础,坚定理想信念;从物理学科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精神;加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教育,培育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的整体素养。教师要思考“为谁进行德育教育、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初中物理的教育工作也要围绕着“宣传科学思想、交流科学思想”以此促使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使学生在初中物理的课堂实践过程中接受思想教育,从而对科学精神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逐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2、加强培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和育人能力

提高初中物理学科的德育教学效率,物理教师既要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也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培育,具备有效的育人能力是有效提高物理德育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

初中物理的专业学习要制定培育教师的相关方案,为教师开放网络学习课程,为初中物理的教师提供岗位研修,完善教研制度,而教师自身也应该加强自我认识和自我监督,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挥示范作用。育人理念在学科中的融合与发展是学校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具体发展内容。德育教育体现在物理学习的方方面面,通过各种载体呈现出来。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物理的社会实践的范围拓宽,例如在学习“电压”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物理实验,让学生学会运用电压表,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将专业学习、实践活动、思想道德建设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科的科学精神,逐步加强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和认知能力。

3、健全教育的机制推动创新和组织领导

提高初中物理德育教育的效率要通过机构改革,在立足学科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上健全激励机制,构建权责分明的初中物理的教师团队,加强组织领导。

初中物理学科的专业内部可以设立教学成果奖、优秀课堂奖、优秀教师奖等,提高教师对德育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强化考核评价制度,一方面加强对课堂的考核和评价,另一方面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丰富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的内容和课堂教学模式。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将德育课堂建设作为学校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指标,以此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最终使物理德育的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我期望值,设立更高的目标,督促自我进步和反思,加强个性化发展以此推动学生更加主动的接纳新思想,培养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如今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所带来的不只是教育的技术支持,更是教育方式的创新观念。提高初中物理德育教学效率,就是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对立德树人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实现高效的实施管理,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的德育教学教师要从课堂入手,发现和提取教材的德育教学因素,关注学生德育教育,再通过开展物理实验,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初中物理学科德育教学效率,有利于在不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同时,也强化了教师的道德教学水平和教学育人水平。全面推进初中物理学科的课程建设,形成了以“立德树人”为基础的教育理念,为物理学科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朱磊.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渗透思考[J].新课程,2021(45):234.

[2]苏小东.德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J].吉林教育,2021(28):55-56.

[3]王堰鲂.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4):71-72.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德育课程;农村初中;德育成效

国家提出的新时代教育根本的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德育课程则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这就使得我们要积极地推进德育课程的开发和改革,不断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成效。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农村初中德育课程的开发不能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要切实把德育课程生活化,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活动中得到提升,学生可以把德育课程所要求的道德行为规范内化。这也是为了提高德育课程的整体实效性,在实践过程中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也是符合学校德育课程发展的要求。

一、农村初中德育课程开发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为了准确地了解农村初中德育课程开发的现状,笔者走访了本市内的部分农村初中学校,并进行了一些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农村初中德育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农村初中在硬件、师资和思想观念等方面都相对落后,其中大部分的初中学校还没有开发真正意义上的德育课程和落实推行的意识, 只是简单把德育活动的开展等同于德育课程的开发,并没有形成真正相对独立和系统的德育课程体系。

首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师在开展德育课程中的积极性不高、意识淡薄及探究能力不足。许多基层教师认为德育课程的开发并不重要,教师只需要落实所教学科的课改和提高学生的成绩就足够, 很少去顾及德育课程的开发。

其次,在德育课程的开发中缺乏理论指导和经验学习。 虽然一些农村初中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德育实践活动,但这只是积累开展学校集体活动的经验,但对于学校德育课程的整体发展仍然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在农村地区是缺乏德育课程开发相对成功的学习对象,从而没有形成良好的带动氛围以及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因此大部分学校无所适从,该从何处着手推进德育课程的开发,这也是目前农村地区学校德育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障碍和困难。

最后,缺乏经济和硬件的物质保障。 绝大多数的农村初中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德育课程开发经费,致使德育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受到严重限制。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比较差,可以提供开展德育课程活动的场所极其有限,这就直接影响了德育课程活动的开发空间。

二、农村初中德育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与目标

传统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学科,新的课程理念则认为课程就是知识,课程就是经验,课程就是活动。课程改革的发展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德育课程的开发顺应了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将形式多样不同内容的活动按照课程理念加以整合,让它成为独立的和系统的课程,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作用,逐步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成效,更重要的是,学校教师可以在德育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评价过程中获得专业成长。

在全面建立德育目标的基础上,农村初中德育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以情境为内容,以活动为依托的道德教育理念来确立德育课程目标。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依据农村初中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农村初中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进行引导。通过道德教育课程的渗透影响,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认知。 其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其中包括关心他人的态度、自觉参与的态度、热爱劳动的态度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些都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所具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再次,培育学生掌握全面的道德综合能力,例如:道德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自律能力及道德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为了完成德育课程开发的目标,我们必须针对农村初中学校现有的德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开发和设计德育课程,提高德育实效。德育课程的内容要充分发挥学生德育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参与德育课程的过程中最终所获得和形成的切身道德体验是检验农村初中学校德育成效的重要指标,因此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显得尤为关键。

三、农村初中德育课程内容的设计

设计农村德育课程活动课程要依据农村初中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开发,要以课程目标为导向,以课程资源为基础,为德育课程的推行提供现实条件保障。农村初中德育课程旨在通过设计类似于当前农村生活和未来生活相似性的道德学习情境,使学生提前体验和适应校外生活的实践活动。

1.突出德育主题,提升品德层次

根据农村初中生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特点,将一些德育主题设计成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心理发展需求的前瞻性活动。这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解决道德行为规范问题和处理道德情境的能力。例如,我们可以开展家政能力展示课,适时开展宿舍内务整理洗衣打扫卫生等竞赛活动,在学生中评选出家务小天使,从而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积极人生态度。农村初中开发德育课程活动的内容要充分形成各自学校的特色和亮点,把握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最新动态,并且要贴近学校德育主体发展的实际需求,循序渐进地推进和实施德育课程。

2.拓宽活动领域,整合传统德育活动内容

根据农村学生日常生活中具有典型道德伦理的问题和情景实例,将其与传统的德育活动相结合。首先,设定校内德育课程。①以重要纪念节日為依托确立德育课程主题,例如,庆祝元旦、三五学雷锋、3.12植树节、五四纪念活动、我为祖国庆生等。②综合类主题课程主题班会课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团日活动课诵读比赛主题演讲比赛等。 其次,设立校外的社会实践性德育活动课程,例如,清明节祭英烈活动,参加农村生产劳动体验活动,国防教育基地实践活动,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等。学校可以根据德育目标,确立各个年级德育课程的侧重点,扩宽德育课程活动的领域,提升德育课程的效益。

3.活用师资与社会资源,优化设计

首先,教师不仅是指导德育活动的主体,也是各种人力资源的组织者。教师是德育课程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教育者应重点探索如何在校内外挖掘德育活动的资源。例如,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每所学校都有法制副校长,一般都是由学校所在辖区内的派出所领导担任,每个学期可以邀请法制副校长对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结合德育课程的发展,探索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合教育建设,邀请家长观摩和参与学生的德育活动,也可以积极地为他们参与学校德育课程开发和实施创造条件,从而创造多元化的道德教育方法和途径,又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次,在德育工作者眼中,农村学校周边的青山绿水也是一种大自然馈赠的德育课程资源,也是一种接近地气的德育课程资源,要学习充分利用其独特性。学校可以将道德教育、学科知识、热爱和保护大自然及区域特色文化知识等教育融合在一起,除此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一些学生们熟悉的民俗习惯,加入道德教育,开拓新的德育课程资源。这不仅充分调动了当地现有的德育资源,也体现了德育课程改革的回归生活的理念。农村初中也有其独特的条件,充分利用和整合学校周边的德育课程开资源,创新设计出有特色而又容易实施的德育课程实践活动,更好地为学校德育课程的实施提供服务和保障。

四、农村初中德育课程的实施过程

德育课程的实施是德育课程发展的关键阶段,学校作为德育课程开发的总指挥,必须要把握好农村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注重培养农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为抓手来设计和开发农村德育活动课程的开展形式。农村中学德育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活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行详细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激励学生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让他们成为德育活动课程全面发展的主人,要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这样的被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程活动参与中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和展示自我,并在课程活动中反思自己。农村初中德育课程的实施不仅是课程教材的编写和设计课程组织的形式,而且最重要的是塑造农村初中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农村初中德育课程的实施要求德育课程的发展必须与地方农村教育的教学资源相结合,充分发挥农村师生在德育资源开发中的独特创造力。

五、农村初中德育课程的评价方式

德育课程评价方式包括了对德育课程的目标设定、计划、实施的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诊断和分析,是德育课程的开发和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环节。评价方式在监督和检查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對农村初中德育课程进行评估时,需要适当的引导,针对农村初中学校的实际情况,德育课程的评价方式较为适合采取过程取向评价。具体而言,强调在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以及教学操作过程中,师生的具体表现都包含在评价范围内,在生动灵活和贴近真实自然的情景中追求真实的品行反馈,这是是一种非常适合农村初中德育课程的评价途径和方式。在评价具体操作方面,采取写自我总结和反思、开活动总结分享会和活动总结报告会等形式,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在学生汇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六 结束语

农村初中德育课程的开发和探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实施国家“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农村初中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不仅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了德育的有效性,而且在创建特色学校及转变传统德育模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开发和探索德育课程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内容的设计,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资源,根据农村初中实际校情,富有针对性地去开发德育课程,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去积极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实施与评价方案,进一步提升农村初中德育成效,促进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通过体验生活也获得科学正确的德育,并能够通过日常生活实践反馈及修正他们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荆.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邓玉明,李国华.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推进德育改革与创新[J].中国德育,2016.

[3]郭青松.开发校本德育课程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J].师德与德育,2013(4).

[4]曾本友.农村初中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

[5]魏东华.浅析初中德育课程校本课程开发[J].课程教育研究,2013,9.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教育;渗透

但丁曾经说过:“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但是智慧永远也弥补了道德的缺陷。”在新时期,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当中,德育教育是被忽视的部分,没有受到体育教师的重视,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违背。因此,体育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将德育教育渗透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

新课改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哲学角度讲,内因是外因的主导,内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外因必须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都要求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初中的学生心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德育教育时也要注意多启发学生,而不是一味地给学生进行灌输。

2.全面性的原则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不应该只将阳光局限在部分学生身上,而是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中我们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境、成绩或者外表来歧视学生,也不能对一些优等生实行优待政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实施同样的教学策略,而是要学会针对学生的个性灵活变通,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应该将德育教育与各项体育运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提升。

3.系统性原则

德育教育渗透的系统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应该漫无目的,而是要做一个系统的规划,不应该零零散散和毫无规律。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当中,教师也应该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计划,在课堂中有组织的给学生安排一些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德育教育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1.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古语有云:“言高为师,身正为范。”古希腊也有一句谚语:“模范比教训更有力量。”初中时期的学生虽然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学生还是会不自觉地受到教师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是一样,学生会不自主地模范教师的言行,如果教师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也不具备的道德,就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此外,教师还要注意,自身专业素质是否过硬也影响到了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因此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充盈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

例如,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作为体育教师,每次我都穿着整洁得体,并且穿上体育课中的训练服,这样在要求学生在这方面做时就会更加有说服力。此外,上课我也保持守时,不迟到、不早退,与学生进行平等地沟通交流,待人有礼貌,这些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理。反之,如果教师这些都做不到,又凭什么来要求学生呢?体育教师做好自己,在学生面前呈现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就有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

2.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具体的德育情境

在体育教学中,不同的体育项目对学生的德育培养的内容也不一样。通常来说,体育教学中田径、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敢、刻苦、灵活、果敢等品质,但是具体到某一个项目,培养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地德育渗透,通过创设具体的德育情境,来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信息技术来给学生创造一些生动的情境,通过播放视频、音乐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熏陶,潜移默化当中会给学生的道德带来正面的影响。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雨天进行运动训练,恶劣的天气中进行体育锻炼,多数学生肯定不愿意。但是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训练,学生就会被老师打动。在雨天进行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艰苦的条件。在体育课前准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思想安全教育,让学生进行列队练习,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在摆放器材的时候,要对学生灌输“爱护公物”的意识。在开展球类运动的教学时,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此外,我还会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先进的体育事例,比如让学生观看邓亚萍成长的纪录片,她经历了很多苦难,但是凭借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了4枚奥运会金牌,也打破了许多世界纪录,通过邓亚萍的事例可以对学生起到正面的激励作用。+

3.改革评价体系,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励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体育评价体系当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并且也更加注重结果,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就得不到发展,学生的道德修养也不会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学会改革评价体系,切实重视道德教育,将德育教育作为体育考核评价的一部分,并且要更加注重评价学生的过程,而不是只看重结果,否则就会忽视一些学生的努力和拼搏。

例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笔者设定了三维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道德情感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我更加看重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是否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是否具备竞争意识,将这些记录到学生的体育考核成绩当中,并且我还组织学生之间互相进行评价,增加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并且也对自我进行了约束,这样一来就起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新课改的要求。作为初中体育教师,要不忘初心,努力探索,努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情境,不断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孔秋梅.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3):180.

[2]尚衍峰.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7(22):161-162.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初中阶段作为学生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培育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是全体老师的工作和任务。语文课本在培育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方面,有着自身优点。本文就从初中的语文教育问题入手,探讨了当前初中语文品德教育状况,并给出了语文德育的一些对策,希望有助于语文老师提高教学策略,从而促进了品德教育和课程教育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语文;德育;小组合作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教育内容既包括语言技能方面,还涉及情感教育方面,所以语文课程并不仅仅为了教学生听、说、读、写,还为了使学生学会为人处事。语文教师在德育方面也有着自己的优势。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当前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既要在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质为目标,努力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在初中语文阅读活动中落实立德树人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阅读也是学生增长见识、培养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可以依托于阅读落实德育,完成立德树人目标。在丰富的阅读世界中,学生可以发现亲情、友情的珍贵,发现自然界的美好,也可以发现爱国精神、奉献精神的伟大,还可以找到文章主人公身上坚强、勇敢、善良的高贵品质等等。如此种种都会给学生的心灵带来触动,使他们受到正向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引领。

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传递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观沧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应当重视语文阅读教育,完善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教师详细介绍曹操创作这首诗歌的背景,请学生朗读这首诗歌,感受诗歌中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让学生从诗歌写作手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歌,学会品鉴古诗词中传递的精神。通过有效的教育,让学生学习雄伟博大的气魄以及恢宏宽广的胸怀,以更加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难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初中语文写作活动中落实立德树人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也是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写作是学生思考和表达自我的途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写作主题,寻找正确的切入口,展开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有效的写作现象当中敢于表达敢于说真话。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德育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写作,让学生对道德问题、社会事件等加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作为教师应当不断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指导性的教学,让学生不断学习德育知识。

例如,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我爱这片土地》,学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核心思想,让学生基于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随笔。学生基于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并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开展写作训练活动,围绕爱国主义情怀这一个话题展开写作。在这个写作过程中,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思考,受到了爱国主义情怀的熏陶,并通过写作进一步陶冶情操,进而课程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

三、在初中语文实践活动中落实立德树人

除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外,语文实践活动中也可以渗透德育。教师可以抓住机会,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德育效果。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对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机会,使得他們能够将理论转化成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一些有关于思想道德品质的相关演讲竞赛,让学生明白“人无信,则不立”这一个重要的原理。与此同时,除了语文课堂之外,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主题辩论赛、诗歌朗诵大赛以及编演课本剧等等重要的实践活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如,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实践活动“走上辩论台”,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辩论主题,比如:网络发言应当自由化还是进行一定约束。在这个辩论活动中,学生整理论据,梳理辩证思路。正方学生认为自由的网络空间有助于发展理性精神,反方学生认为没有约束的网络空间会使得不良信息激增,使网络世界丧失应有的秩序。在辩证的过程当中,学生还能够知晓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所带来的影响,明白网络暴力的危害性,进而能够加强文明上网意识,自觉维护网络空间的良好秩序。

四、结语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德育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还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们要重视对德育教学的渗透工作,正视品德教学在培育学生综合素养方面所起到的重大影响。对学校实施德育人教育的方法也有许多,要求学校全体教育人工作者进一步探究实验,以找出最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真正达到了学校授业教育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建玉.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J].汉字文化,2020(12):108-109.

[2]赵艳霞.关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4):145-146.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德育工作;农村初中;困境;对策

随着社会的转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新的情况。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相比较而言,环境较为特殊,思想文化落后,人们观念陈旧、信息闭塞、学生所生活的环境、父母的文化水平、教育方式及学校相对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不尽如人意。本文试就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困境及其对策进行初探,旨在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水平。

一、农村初中德育面临的困境

1. 思想上淡化德育,德育工作难上常规。在农村中学,虽然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挂在墙上,德育工作计划写在纸上,可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内容是虚的多、实的少,空口说教的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搞得少,德育工作难上常规。

2.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德育之花难以绽放。在农村,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更多的人认为升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应试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强调应试与分数,培养的学生都唯分数论英雄,忽视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正是由于这种应试观念的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教师只能把道德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种客体,从心里引不起足够的重视。

3. 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健康发展较难。在很多农村,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只有老人和子女,这样孩子的道德品行教育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思想品行问题较多,依赖心理较强;人格发育不健全,在个性特征上,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

4. 信息良莠不齐,农村中小学生无所适从。由于农村中小学生知识面的局限,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极大的好奇心,而社会这个大染缸有着许多良莠不齐的东西,在有意无意之间冲击着农村中小学生的价值观,诸如攀比讲排场、金钱至上的庸俗价值观,让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中小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二、农村初中德育对策探讨

1. 更新德育观念,强化德育地位。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学校必须重视德育工作。首先要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强的德育教师队伍。依靠教师的群体力量,抓学科渗透,寓德于教。其次,建立一支有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的德育队伍,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保证学校德育工作不偏离方向。再次,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要積极、主动地围绕德育目标开展工作,把班级建成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集体。最后,发挥团、队、学生会在德育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2. 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1)德育工作学校不能跳“独舞”。事实上,家庭对初中生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优势。但是不难发现,农村的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较多)依然很薄弱。家长的文化素质低是家庭教育薄弱的很大原因,但是还有些家长并未真正重视家庭教育,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课堂”,这些家长将育德的职责全部推给了学校。为此,学校应加强“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多方面的沟通与家长达成对德育工作的一致观点,让家长明白家庭德育的重要性和怎样去开展家庭教育。(2)抓好社区初中生德育建设。由于农村地理环境的限制,老师和学校会经常忽略农村社区对初中生德育的影响。所谓的农村社区可以泛指学校所在的街道、村、乡镇。学校可让乡镇、派出所、周边的村委会支持和配合学校做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初步实现了学校德育社会化。

3. 创新德育的方式。由于农村学校教师德育理念陈旧,教学设施落后,德育工作中如果教师长期采用一成不变的说教式的“教”,学生灌输式的“学”,这很容易引发学生听觉、视觉疲倦,甚至引发抵触情绪,因此,改善单调空洞的教学方式,在各种渠道中强化“德育”渗透,势必增加德育的成效,促进学生整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接受程度直接关系到德育结果,而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是他们态度行为改变的基础。因此,发掘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开展潜移默化的教育尤为重要。其次,学校可通过提供各种平台,如开办心理学讲座、组织看一些教育类电影,组建各式活动小组,通过提供各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机会增加学生的互动、交流,进而让学生受到熏陶。

编辑:郭裕嘉

上一篇:后进生德育论文下一篇:大一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