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申报材料范文

2023-06-10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范文第1篇

——夏津县北城街道办事处生态宜居城镇建设情况

北城街道办事处位于夏津县城北侧,下辖5个社区、7个村居,人口1.6万人,辖区总面积3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万亩。境内青银高速、308国道、315省道、德商路、外环路道纵横交错,距济南机场仅有1小时路程,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近年来,街道党委、办事处把生态城镇建设摆在首要位臵,全力以赴打造一个科学规划、布局合理、环境整洁和绿色环保的宜居城镇,辖区生态宜居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风景如画,游人如织;惠津湖湖面波光潋滟,候鸟栖息,周围千亩荷花园红花碧叶,形态万千,在建的水系生态公园碧波荡漾,雏形初现;馨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赛信食品产业园等产业园区齐头并进,蓬勃发展;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合村建区成效显著,李楼社区、艾庄社区等居民楼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水电暖齐全,让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到了城市品质生活,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高起点规划,为创建生态宜居城镇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市县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方案实施策略的规定,我办事处按照三十年不落伍、五十年不落后的高标准,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建设进行规划。中心产业园区以赛信食品食品科技工业园为轴心,东起德商路,西至青年渠,南起北外环,北至青银高速,形成西有食品工业园、东有植物油加工园、北有农业示范园、中有汽贸园和物流园,五大园区强势崛起的经济格局,在惠津湖周边规划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产业园区,辖区北部规划发展高效农业产业园区,辖区东部规划发展畜牧养殖产业园区,经过连续三年的建设,各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二、高标准建设,为创建生态宜居城镇提供良好环境

(一)生态经济建设。我办事处坚持“生态立镇”的思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调整生态布局,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培育生态文明,全面提高区域发展质量,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良的崭新局面。在工业层面上,积极推进企业生态化改造,积极推动传统工业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区转变,赛信食品、奥诺尔制衣、润华汽贸、馨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一大批终端产业落地生根。2010年财政总收入达到763.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1万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41.38%和35.69%;名列全县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1亿元,增长5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0家,新增两家。在农业层面上,紧密依靠科技发展,采取措施多管齐下,大力推进生态型农业发展,从源头上减轻农村面源污染,不断推广先进施肥技术,大量使用生态有机肥、高效缓释肥和作物专用肥料;全面推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规模畜禽养殖点治理率达到10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严格禁止秸杆焚烧,积极鼓励秸杆还田和秸杆气化;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打造绿色无公害食品,养殖种植面积达万余亩,形成了以白莲藕、馨秋农副产品等为代表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品牌,年销额超过30亿元,带动农户万余户。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77元,增长10%。在服务业层面上,根据创建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消费流通领域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提倡绿色消费、适度消费,推广节水节能技术和产品,广泛使用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快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有害垃圾集中处臵。加快生态旅游建设,依托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旅游观光产业成为新靓点。

(二)道路交通建设。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镇村公路建设,通过项目带动、部门支持、挂帮单位帮扶群众自发、办事处补贴等方式,先后新修了森林公园观光路,维修硬化了李楼进村路、苦水进村路等各村道路34.6公里,仅2010年就完成李楼、唐堤、朱仓、齐庄、罗庄等5个村的村村通、村内通20多公里。目前全办事处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7.6公里,辖区12个村居(社区)全部实现了村村通,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基本呈现,使北城成为区域交通条件最为方便的乡镇之一。

(三)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道路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改善辖区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先后投入300万元新建中心学校一处,新建小学3处,并对辖区所有学校进行升级改造,实施校园美化绿化和改扩建工程;投资120万元建设新建了12个村居(社区)文化大院和村级活动场所,新建了篮球场等各种配套设施,配备了电脑等各种现代化设备,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进资金3000万元新建中医院一处,大大提高本地医疗水平,解决了广大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投资200万元在驻地新建高标准敬老院一处,街道以争创省级文明敬老院为目标,大力推进敬老院提升工程,敬老院初步实现了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规范,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得到显著发展。

三、创新管理方式,为创建生态宜居城镇提供可靠保障 为加强辖区环境卫生管理,各社区、村居设立了环境卫生管理岗位,加强环境卫生宣传,加大环境卫生管理,通过群众自我管理,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通过加大舆论宣传、政策引导,民间文化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10年,办事处投资40万元新建了18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中心以“依法行政、维护稳定、便民高效、服务百姓”为宗旨,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体化办公、一站式服务,零距离办公,自运行以来,累计为民办理服务事项216件次,办结率达98%以上,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狠抓特色产业,为创建“生态宜居城镇”提供强劲动力

我办事处按照“生态立镇、工业强镇、商贸兴镇、产业富镇”的总体思路,不断发展特色产业,为创建“生态宜居城镇”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一是重点培植规模企业。坚持“大上项目,上大项目”,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0家,新增两家,经济规模不断膨胀,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努力发展特色产业。以赛信为龙头积极发展食品产业,创建一个集食品机械设备生产、食品加工和高端食品添加剂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专业型食品工业园区;以润华汽贸为龙头打造一个集汽车贸易、仓储、物流、汽配零部件、维修、二手车交易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汽贸物流园区;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馨秋为龙头打造鲁西北地区设施齐全、功能先进,具有强大集散力、辐射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果蔬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市场,带动周边地区建设成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以惠津湖水库为中心发展白莲藕种植、观赏鱼养殖、南美对虾养殖,推动水库周边成为高效生态农业园区;以杨堤唐堤蛋鸡、肉鸡养殖小区为基础,打造京津济优质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千亩畜牧养殖园区。

总之,在开展创建“生态宜居城镇”中,北城街道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布臵,各责任部门具体抓落实,全办事处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使我办事处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镇容镇貌有了巨大转变,居民住户精神面貌和行为有了质的飞跃,为创建和谐北城提供了新的载体,有力地推动了我办事处生态宜居新型重点城镇建设健康快速向前发展。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范文第2篇

近年来,我校在抓写字教学中以抓校本课程基本为龙头;以培养师生人人能写一手好字为目的;以书法作品县获奖为目标,并以写字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做好人为宗旨,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走出了一条特色教育的办学之路。

一,提高认识普及写字知识:成立了以分管教育的主任为组长的写字教学指导小组,负责写字教学的指导、检查等具体工作。设立了专用的书法教室,定期举行师生书法艺术观摩、书法比赛、书法展览等活动。我们坚持做到:“五全”,即:领导、教师全员参与;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抓实教学全程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发社会全方位关注。 二,抓好写字的常规管理:一是建立辅导机构,培训教学骨干定期举办培训班,采取分散集中相结合的办法,开展主讲,重点学习写字教育理论、进行书法技艺指导、教材分析、教法研究、现场观摩等。狠抓“三字”过关,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每月一次书法作品展,每学期一次“三笔字”大比武。二是建立常规,营造氛围。主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1)因材施教,精讲多练。坚持因材施教原则,要注意“定位中间、兼顾两头”,即以中等书法水平的学生为依据,同时顾及优生与差生,进行“分层学习,分层指导, 1

分层评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指点与鼓励下,得到充分的发展。(2)加强学生“双姿”,随机监测、督导。实行自测量分,持之以恒,巩固双姿达标率。(3)开展写字优质课评比活动,研究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写字课堂教学。(4)平时批阅学生的作业时,除了批改答案是否正确,还可以评定书写等级,巧用符号加以强化,用加“五星”的方法给以鼓励。⑸上足上好每天10分钟的写字小课。

三、架设快乐书法的空间:学校每班的队角也是学生写字成长的舞台,他们可以将自己得意的书法作品,作业粘贴在上面,定期开展“我是小小书法家”的比赛,让他们相互观摩,互相促进,激发兴趣。一是学校建书法长廊,展示师生的优秀书法作品;二是开展书法竞赛;三是开展班级书法角评比活动;四是开展手抄报评比活动。

写字就是育人,学写字就是学做人。只要逐步诱导、熏陶,让学生渐渐形成动笔有情、情中书写的良好写字境界,他们就一定能写出充满个性的字来,从而提高了写字的综合素养,让他们终身受益。

巫山县洛阳小学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范文第3篇

一、特色小镇政策阐述及发展情况

(一) 国家级特色小镇相关政策及发展情况

国家级特色小镇起初由住建部牵头申报, 2016、2017年分别批复了第一批和第二批特色小镇, 其实质意义就是特色小城镇, 申报范围为建制镇, 与特色小镇模式的非镇非区不一样, 于2018年暂定申报。2018年9月份国家发改委重要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 本文件明确了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方向, 主办机构国家发改委, 建立先创建后命名的方式,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 将持续科学地发展特色小镇。无论是资源支持还是资金支持, 或企业的社会地位获益等等, 都是很好的红利期, 值得深入关注。

(二) 安徽省级特色小镇相关政策及发展情况

安徽特色小镇的发展是局部自行试行, 较早区域黄山和宣城二市为先导。如2016年黄山市最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等, 并未明确安徽特色小镇发展内涵定义。在2017年6月30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 由此展开了安徽一批特色小镇创建的序幕, 同年, 7月开始正式开展特色小镇申报工作。经过评审, 9月省特色小镇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 经过省政府同意对全省入围联审的43个特色小镇, 选择其中25个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 给予相关扶持政策;另外, 18个特色小镇作为重点培育对象, 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 (试验) , 随第一批命名的省级特色小镇一起对外公布, 并优先参加下一年度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的筛选。与此同时, 省体育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 分别评选了省体育小镇、省文化旅游小镇、健康小镇等。省政府主导的特色小镇, 在政策扶持、税收等方面都会有实质性支持。芜湖市级特色小镇申报形式和内容与省级特色小镇一样, 在省级特色申报前面认定, 并择选前几名的市级特色小镇报送省级特色小镇评选。

二、特色小镇发展机遇及现实挑战

安徽省的特色小镇犹如小岗村的开拓创新一样, 巧合地开拓了一种安徽独有的模式。与浙江特色小镇在主城区较多的模式不同, 安徽特色小镇基本多数都位于城乡结合部, 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不谋而合, 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是否将安徽特色小镇模式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 特色小镇城乡结合部的国家亮点模式, 从而带动新型城市化发展, 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由此可见大有发展机遇。从省内各地对特色小镇目前发展情况来看, 还普遍存在一些现实挑战, 有待发展中解决。

(一) 特色小镇的三生内容融合度不深

很多特色小镇关注了产业发展问题, 却很少有将生产、生活、生态来高度融合发展。只关注产业的发展, 又和传统的工业园区、产业聚集有何区别呢, 所以特色小镇的发展是立体全面化的发展, 立足特色定位内涵, 协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理念。

(二) 特色小镇的基本内涵契合度不高

在“特而强、聚而合、小而美、新而活”的特色小镇内涵方面, 很多小镇只是一个点的发展, 产业并不特色, 而且基础薄弱;形态较为分散, 没有形成整体;规划实施较为随意, 环境质量并不美;运行机制政府主导或干涉较多, 较为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等等, 是不利于小镇下一步发展。

(三) 特色小镇的治理模式参与度不够

在政府、小镇居民、市民、社区等公共群体参与度不够;而且政企界限不清, 外来投资很难介入。在功能联动方面, 首先要强化产业与旅游功能的融合, 开发丰富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其次要强化产业与文化功能的融合,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与内涵;最后要强化产业与社区功能的融合, 提高广大居民的身份认同度。1小镇的发展是集小镇全民之力, 共同为家园的发展而努力。专业运行组织较少, 既在政府引导, 企业主体的新模式下, 特色小镇特色治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摸索。

(四) 特色小镇的特色定位精确度不准

无论是特色小镇的自身定位, 还是小镇产业的特色定位, 很多小镇都较为笼统, 大而不精。特色小镇核心在特, 拥有较为明显特色基础的小镇, 发展定位较为清晰, 能够高效集聚相关要素, 实现特而强的小镇核心内涵。

(五) 特色小镇的核心要素集聚度不强

在基础设施、土地、资金支持、产业政策、人才集聚等核心要素方面较为薄弱, 集聚强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提升工作,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主导新兴产业需要再政府政策引导下发展, 需要政府依据小镇产业具体情况, 提供财政支持, 资源对接帮扶等;生活配套决定了高层次人才集聚困难;资金筹措平台少渠道不畅等实际困难和发展瓶颈。需要在人才、资金、资源等方面给予特色小镇更多集聚条件, 以便更好的促进特色小镇健康规范快速发展。

摘要:特色小镇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市化重要平台, 随着各级特色小镇政策的出台, 给特色小镇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政策红利和发展机遇。同样, 也会面临一些现实挑战, 如何高质量发展特色小镇至关重要。

关键词:特色小镇,政策分析,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 李强.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J].今日浙江, 2015 (24) .

[2] 彭争光.安徽省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18, v.24;No.347 (13) :7-8.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范文第4篇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不仅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幸福,也与国家的进步与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国家长远发展为基点,以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吹响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号角。2015年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告中,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在2016年8月19-20日召开的世界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努力把健康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健康中国”正式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理念下,健康产业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未来20年,必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期,大健康时代已全面来临。

大健康时代下,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及精神追求的崛起,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已不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涉及物质和精神的各个层面,追求多元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其核心是自我健康管理,通过排除或减少健康危险因素,达到身体、精神、心理、情绪、社交、道德等方方面面的健康。随着大城市病的不断涌现,小城镇以其环境好、水质好、空气优、氛围静的优势,成为了城市人群追寻健康与宁静的首选之地。因此,康养资源、休闲度假与镇域发展推动下的健康小镇,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

一健康产业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增速快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5%,我国大健康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仅占GDP的4-5%,不过未来的发展空间极其广阔。主要体现在:第一,我国存在大量的病人及亚健康人群。数据统计,中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5%,与此同时,有20%的人处在疾病状态中,剩下75%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

第二,老龄化人口将达到高峰。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了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亿人,占总人口的10.5%。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6.5%。这将是一个庞大的健康消费群体。

第三,中等收入阶层崛起。2015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达到了1.09亿人,财富总值达到了7.3万亿美元,占全国财富的32%。调查显示,中等收入及以上人群是健康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消费对象,这一群体人数的持续攀升,意味着巨大的市场规模增量。

综上,在庞大的潜在市场驱动、国家政策支持、互联网+等技术突破、人们生活方式及观念转变下,我国健康产业必将迎来黄金发展期。2015年,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为2.8万亿元,2016年预计达3.2万亿,《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

二健康与旅游相结合,为健康小镇发展奠定基础经济收入及中等收入人群的增长、带薪休假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推动着原来以观光休闲为主体的旅游市场逐渐向以度假居住为核心,结合观光、休闲、体验、养生的度假市场转变,大众度假时代已经全面来临。度假时代下,人们不再追求赶景点、忙拍照,而是希望可以尽可能的停留下来,沉淀心灵、享受生活、体验“闲情逸致”,最终带来身体的放松与心灵的愉悦。可见,旅游度假的核心价值也是游客身心的健康,因此旅游与健康有着天然的耦合性,两者的结合发展,为健康小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与生态环境相结合打造生态养生:即依托项目地良好的气候及生态环境,构建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温泉水疗养生、森林养生、高山避暑养生、海岛避寒养生、湖泊养生、矿物质养生、田园养生等养生业态,打造休闲农庄、养生度假区、养生谷、温泉度假区、生态酒店/民宿等产品,形成生态养生大健康产业体系;

第二,与养生养老结合发展健康享老:将医疗、气候、生态、康复、休闲等多种元素融入养老产业,发展康复疗养、旅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候鸟”养老、老年体育、老年教育、老年文化活动等业态,打造集养老居住、养老配套、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养老度假基地等综合开发项目,带动护理、餐饮、医药、老年用品、金融、旅游、教育等多产业的共同发展。 第三,与体育运动结合打造运动康体:依托山地、峡谷、水体等地形地貌及资源,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户外拓展、户外露营、户外体育运动、定向运动、养生运动、极限运动、传统体育运动、徒步旅行、探险等户外康体养生产品,推动体育、旅游、度假、健身、赛事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 第四,与文化休闲结合打造文化养心:深度挖掘项目地独有的宗教、民俗、历史文化,结合市场需求及现代生活方式,运用创意化的手段,打造利于养心的精神层面的旅游产品,使游客在获得文化体验的同时,能够修身养性、回归本心、陶冶情操。如依托宗教资源,打造文化度假区、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打造国学体验基地等。

第五,与休闲农业相结合打造健康饮食养生:药食同源,是东方食养的一大特色。因此美食养生可以说是健康旅游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健康食品的开发,可以与休闲农业相结合,通过发展绿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开发适宜于特定人群、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生态健康食品,同时结合生态观光、农事体验、食品加工体验、餐饮制作体验等活动,推动健康食品产业链的综合发展。

第六,与中医药及现代医学相结合打造康疗养生:康疗养生产品的构成主要是以中医、西医、营养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为指导,结合人体生理行为特征进行的以药物康复、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配合一定的休闲活动进行的康复养生旅游产品,包括康体检查类产品。它是医疗旅游开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七,与度假居住相结合打造居住养生:居住养生是以健康养生为理念,以度假地产开发为主导而形成的一种健康养生方式。这种养生居住社区向人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居住空间,更重要的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除建筑生态、环境良好、食品健康等特点外,它还提供全方位的康疗及养生设施及服务,并为人们提供冥想静思的空间与环境,达到在恬静的气氛中修身养性的目的。

三健康小镇开发要求市场群体的消费需求决定了项目的具体开发形式。健康的消费群体包括医患群体、中年亚健康人群、老年群体及青少年群体。医患群体通常对医疗资源最为敏感,要求也最高,另外一些患有特殊疾病的患者更偏向于具有特殊气候环境的区域。

中年亚健康人群的消费偏好比较多元,更关注的是一些康疗设施及项目的配备,比如温泉、运动、美容养颜等。 老年群体偏爱环境良好、医疗设备完善的区域。

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康养项目主要包括针对肢体疗养、运动健身、能量康复、皮肤健康、生活管理、营养膳食等。 据此,在研究大量案例的基础上,我们对健康小镇从环境体系、项目体系、服务体系、居住体系四个层次,对其开发要求进行了总结。四健康小镇开发方向及打造要点1医疗型依托一定的气候及生态环境资源,重点开发或引进先进的医学设备设施及项目,形成能够满足疾病患者医疗前的检查、医疗中的治疗、医疗后的康复等全方位需求的产品体系。这一开发形式的特点在于,对医疗条件、医疗技术、医疗专业人员、医疗服务的要求较高,另外还需将医疗与度假结合起来,为医患人员提供相对安静、生态、健康的度假方式,并提供较长时间居住的便利条件。生态环境良好、交通条件便利、距城市较近的区域适合这一开发形式。其开发结构如下: 2康体型借助一定的地势及资源、气候条件,重点打造运动设施、场所,为游客提供强身健体、放松身心的独特体验,通过身体的释放,达到身心的愉悦。与普通的运动休闲不同,康体运动要求实现健康管理、运动休闲和旅游度假的融合,因此,诸如运用先进的设备和视频分析技术对游客的运动表现进行分析,在专家指导下进行调整等健康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开发形式,需要一些特殊的自然条件,比如山地、滨海、森林、冰雪等。其开发架构如下:

3康养型康养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养生方式,它将养生理念贯穿在旅游的全产业链中,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一般选址在空气优良、环境优美、安静私密的区域,配备较为齐全的康养设施及项目,构建养身、养型、养情、养味、养颜、养心、旅游度假的全产品体系。这一开发形式对环境和养生设备设施的要求都比较高。其开发架构如下: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范文第5篇

1、新市场

(1)大规模的乡村游成为潮流;

(2)大城镇到乡镇异地养老的现象日益增多; (3)城里人到乡镇长期居住的现象日益突出。

(4)新市场为特色小镇发展康养、养老、田园综合体、休闲养生、文化旅游等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消费空间。

2、新产业:农村迅速崛起的五大产业

(1)乡村旅游:古镇开发、民宿经济、景点开发、名山大川等。 (2)乡镇的养生 养老产业。

(3)以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养殖,田园综合体,农业主题公园为主的生态型农业产业。如无锡的阳山生态综合体。 (4)生态经济蓄势待发。如国外流行的“好空气装压缩瓶”。 (5)民间文化、民俗、民间音乐、体育、传统农村的嘉年华,庙会等民间艺术类的资源的开发。

3、新工具:智能技术改变小镇运行模式

行业监管、数据采集、市场分析、预警机制等管理功能;在线预订、网络查询、语音导览、电子导航等服务功能;在线销售、客源分析、跟踪服务、宣传营销等营销功能现在智能化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我们想象。

4、新资本:大公司、民营资本开始关注特色小镇

首批特色小镇批复名单中,不乏有企业和民营资本的特色小镇。如2016年,密云古北镇游客量突破245万,旅游收入7.35亿元。古北镇从2014年开业,从一个无名小镇变为当今“爆款”,成为众多投资商投资的效仿者。

5、新政策:中央有利于特色小镇发展的大政策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2016年12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2017年1月9日)。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 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2016年11月4日)

——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17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84号)

——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2017年2月)。

——《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国办发(2017)21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2016年12月)。

——李克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

二、特色小镇如何打造

1、突出特色: (1)特色是命脉。 (2)差异化是要点。 (3)因地制宜是灵魂。 (4)比较优势是关键。 (5)比较竞争力是目标。

2、小规模、紧凑型、集约发展。关键是从数量型发展转向质量型,讲求品质、效益

(1)改变单纯求大思维:微型城市是小城镇独有的优势。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城镇小尺度、近距离、微景观。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美、小而精。 (2)小城镇不要克隆大中城市形态,要突出自己的地方特色:地方文化、建筑、产业、技术、材料、色彩。

3、跨界、融合、共享:践行新发展理念

特色小镇力求

一、

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追求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保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实现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只有跨界融合才能丰富产品形态,增加盈利环节,衍生产品链条、形成多样化的商业模式。跨界、融合、共享, 体现共享经济特征,而共享经济是面向未来的。

4、体制改革可能是决定因素

没有改革难以发挥。一个浙江桐庐县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发展民宿经济的例子。案例:桐庐破除城市资本下乡的制度障碍。为抵押贷款、出租经营、集体权益处分提供清晰的产权依据。农民住房确权颁证率达82%。设立农房和林权抵押贷款,创新合家乐民宿贷等金融产品。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创新宅基地使用办法,解决宅基地不能卖给城里人的制度障碍,吸纳工商资本下乡发展高端精品民宿。

具体办法是:农民将闲置房屋有偿流转给村集体。然后以联营、合作、出让方式引进外来资本、创意人才发展中高档民宿。逐步形成高品质、特色鲜明的民宿。

5、实现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对特色小镇的成功与否关系重大 (1)非工业类特色小镇,以康养、田园综合体、民宿、旅游、文化为主题的小镇。单纯做任何一个产业,投资收益都难以实现。 (2)当地的特色手工艺、文化、土特产、符号,如何可以被传播、采纳、加工、产品化、被售买。需要挖掘、创意、细分市场,面临着巨大挑战。

(3)不同产业的融合。产品基因不同、服务领域不同、业务布局不同、产品周期不同、盈利模式不同。如果各自碎片化经营,谁也难以盈利。

(4)协调整合创新是关键。美国创投界有一个专门的说法:“复杂协调的创新模式”。即通过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把散落各处的碎片重新整合,变成满足市场需要的新东西。如特斯拉。产业组合很重要,互补共生很重要,商业模式集成很重要。

6、让老产业换发青春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老产业+新手段: (1)“老产业”+新体制/新机制/新技术/新融资模式/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新商业模式,形成=产业发展新生态。

(2)老产业之间互相融合,形成新的产业链条。比如,工业企业的服务业化。农业变为接二(产)连三(产)产业。就可以增加价值链。 (3)老产业用产业互联网进行改造。再造产业流程、供应链条、管理流程,使各类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7、市场化建设模式

特色小镇建设与一般的产业园区、景区开发流程类似,主要分为规划咨询、要素导入、EPC建造和后期运营四个阶段。

(1)涉及城镇发展战略、产业规划、总规/概规/修规、建筑/景观/游乐设计、城镇风貌设计与城市品牌发展战略等板块。

(2)全要素的导入服务,循四招五引入的机制,四招为招开发商、投资商、服务商与运营商;并结合资金资本、人才团队、智库平台、IP项目与品牌企业等五方面资源引入。

(3)EPC建造模式,EPC模式指承包商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投资、设计规划、建设施工、文化挖掘等一体化综合整治开发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总承包,并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负责。EPC合同模式下承包商对设计、采购和施工进行总承包,在项目初期和设计时就考虑到采购和施工的影响,避免了设计和采购、施工的矛盾,减少了由于设计错误、疏忽引起的变更,可以显著减少项目成本,缩短工期,达到高效、快捷、资金节约化的交钥匙工程。主要包括城镇建设EPC及温泉、水乐园、漂流、游乐项目等旅游专项EPC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 (4)持续性后续服务,包括创建辅导,经营辅导,专业化运营支持,各种托管运营等,形成一个全面的服务结构。

8、EPC模式的优势

(1)特色小镇项目范围广,专业类别多,如外立面改造、道路改扩建、景观绿化提升、亮化工程等,集中发包给EPC总承包单位,可以让业主方从繁杂的施工管理事务中摆脱出来,无需根据这么多单项工程组建庞大的专业管理团队,而是更好地关注项目前期策划、概算及后期结算。

(2)特色小镇项目工期紧、范围广、头绪多,采用EPC模式可以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的高度集成,实现各阶段工作的合理交叉、综合协调,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建造效率,确保工程实施的进度、质量和造价控制。

(3)EPC总承包单位能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强化设计责任,使设计院自觉地从造价、技术及采购等角度进行多方案比选,以设计为龙头协调各方关系,并且有利于减少工程变更、争议、纠纷和索赔等环节的耗费,使资金、技术、管理各个环节紧密衔接。

上一篇:平安校园申报材料下一篇:文明村镇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