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论文范文

2023-03-03

高中德育论文范文第1篇

安徽师范大学2015级教育管理硕士 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

【摘 要】

微网络时代下,要实现高中德育工作方法的多样化。而微网络为高中德育工作开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高中德育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因而,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应制定复合型教学策略,以解决微网络下德育工作问题。

【关键词】

微网络 高中 德育工作

微网络主要为具备嵌套性和即时性的相关网络工具,其可完成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终端信息数据的有效发布、传播。基于微网络背景下,人们日常生活与生产活动与微网络密不可分。如今QQ、微信等信息工具的应用,意味着微网络时代的来临。

一、“微网络”的优势及其对高中德育的重要性

1.大众化

微网络时代下,实现了参与者的大众化,不分性别、年龄、生活环境,任何人都可参与微网络活动。例如瞬间的想法与感悟都可成为一个话题,而其他人应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相关微设备都可以参与其中,展开交流和讨论。

2.互动性

微网络时代下,信息数据的传播结构方式主要为网状式与几何裂变式。因此,信息发布者要收集或是设定具备热度与冲击力强的信息,能够短时间吸引大众目光,同时激发大众的阅读兴趣。这样,用户便可通过QQ、微信或是微博等微设备,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以小团体的方式展开交流和互动。目前,高中生是4G手机消费主要群体之一,基于客观角度分析,高中生通过微网络汲取信息,突破时间、地域以及空间限制,加深高中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3.多样性

微网络构建的空间是虚拟的,用户可在微网络中发表留言、日志、说说等,并能够参与各种信息阅读与传播活动。而微网络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拓展了信息传播范围,加快信息传播速度。以微网络下4G手机设备为例,用户可通过浏览网页汲取相关信息与传播信息。同时微网络中手机成为用户传播信息的重要方式,加快了信息在人与人间的传播范围、传播速度,加强了信息流动性。

二、“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信息良莠掺杂,高中生无法准确分辨

微网络背景下,由于信息数据传播更快,极具个性化特点,因而信息数据传播存在随意性、自由性,且信息良莠掺杂。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截止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7.10亿,其中青少年数量占据总数的23%,由此看出青少年是微网络下主要用戶之一。但由于青少年心理、生理成长并不成熟,许多不真实信息进入青少年的视野中,从而误导青少年。特别是高中生群体,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为网络信息的良莠掺杂,难以准确分辨信息,导致一些高中生缺失理性思维,从而迷失方向。

2.信息更新快,教师难以引领潮流

微网络时代下,许多教师对信息缺乏敏感度,导致教师在应对信息更新时常感到力不由心,无法有效把握信息。因为现阶段高中教师应用微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时并不灵活,德育工作仍然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例如一些高中生对新手机软件的公布十分感兴趣,但教师并不了解怎样应用这些软件开展信息资源搜索,面对学生的提问,也难以给予准确回答,严重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

3.微网络虚拟性,高中生缺乏道德性行为增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青少年参与网络活动的重要媒介,且对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影响极其深远。而高中开展德育工作时,高中生的德育问题更加突出。同时微网络时代下话语权的拓展,高中生一定要恪守学生行为准则,树立社会道德意识,避免产生不道德思想及发生不道德行为。

三、“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工作开展策略

1.构建微网络下德育教育工作平台与窗口

高中德育工作开展要灵活应用QQ、微信以及微博等相关微设备,实现高中各部门、各环节的德育工作微网络平台的构建。而平台构建基础为4G手机网络与互联网技术,载体为多样化的网络信息传播设备,为高中生提供德育教学主客体间在跨区域、跨时空与及时性的思想交流、互动。高中院校以构建的微网络平台,需要在下述方面开展德育工作:①实现微网络平台的有效应用;②通过微网络平台公布校园文化活动信息。这样可方便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培养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院校还要构建家校交流平台,家长可应用电子邮件等向学校反映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实现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调整与改进。

高中德育教师要认真分析家长与学生提出的反馈意见,并制定相应措施。如今许多高中院校都引入了电子设备开展教学活动方案,尤其是四星级以上的高中学校必须与时俱进,保证德育工作的开展与时代发展同步。构建微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应设计高中生社团德育平台。根据高中生兴趣特点,充分应用德育社团资源,如德育社团应用微网络技术,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激发高中生参与热情。而通过此平台,教师与学生能够开展学术、生活等方面问题的沟通、探究,教师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2.加强高中德育教师微网络应用综合能力

高中德育教师普遍是班主任比较多,而班主任也是与高中生接触最频繁、最直接的人。因而,班主任要不断培养微网络意识,加强微网络应用能力,汲取与积累微网络教育实践经验:①高中班主任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者,应持续加强网络素质,掌握高中生学习、生活中应用QQ、微信、微博等相关情况,合理引导高中生在法律、道德规范下开展微网络活动。而微网络为班主任、高中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创造平台,可实现高中德育工作的多角度与多方位开展。同时高中德育教师一定要追随时代脚步,树立正确、开放的德育微网络意识;②高中班主任应实时关注微网络平台应用情况,加强其在学生间的形象与亲和力,应用微网络平台实现与高中生的互动,如德育活动、心理辅导活动时,班主任要加强平等互动意识,注重与高中生微网络交流、沟通,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以推动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③高中德育教师应具备微网络应用综合能力,准确筛选微网络中信息,实现微网络技术的灵活应用。由于微网络中信息良莠掺杂,教师要根据法律知识与生活案例对高中生开展引导,教会高中生怎样防止不良信息骚扰。另外,德育教师要树立榜样,或是以身示范,结合自己社会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微网络汲取与学习、生活有关的信息。德育教师具备扎实的微网络知识以及应用综合能力,才可实现德育工作和学生思想并轨,提高德育教育成果。

3.探究新复合型的微网络德育模式

首先,实现手机通信和计算机互联网的整合。如今4G技术时代的到来,且移动数据费用标准降低,手机通信逐渐成为社会信息传播和互动的重要工具。身为社会一员,手机用户都可通过手机网络实现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高中生也不例外。之前高中德育工作仅可实现计算机网络活动,目前可通过手机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因而学校要重视与构建全覆盖式的德育新教学体制。其次,约束体系和榜样示范的结合。一些高中生发生了不规范、不道德行为,德育教师提高此类学生的德育素养时,要制定纪律体系进行约束。高中生的网络德育制度涵盖多方面制度,通过制约和规范高中生微网络下的行为,以加强高中生的德育素养。针对个别高中生通过微网络传播、扩散虚假消息,引导不良舆论风向等恶劣问题,德育教师可结合自我教育方法与实践教学方式,实现学生道德约束与说服,然后通过微网络平台对高中生的不道德行为进行纠正与合理引导。同时,德育教师对微网络下德育表现优异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和表彰,使其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发挥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谦.微博时代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其对策【J】. 南方论刊,2015(07)

【2】王震,朱永帅.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形象塑造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5(10)

【3】吴传勇.互联网络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3)

高中德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职业高中德育中,选择好的教材不但可以提高德育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能使德育工作获得有力的支持。结合职业高中德育工作实际,选择《哲学与人生》作为德育教材,可以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以及道德素质的教育,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学习的意义,为重塑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职业高中德育应认真分析《哲学与人生》教材的特点,并利用好该教材,提高德育的整体质量,满足职业高中的教学需要。

关键词:职业高中;钻研教材;学习爱好

德育作为职业高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和利用十分关键。结合当前职业高中的德育实际,要想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质量,就要利用好《哲学与人生》教材,其中不但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而且要正确掌握学情、激发学习爱好,还要精心设计备课、认真组织考查,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留意分层教授教养。因此,对《哲学与人生》教材的利用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多方面努力才能实现,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提高职业高中德育的整体质量。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结合职业高中德育实际,要想利用好《哲学与人生》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并认真备课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钻研《哲学与人生》教材

在职业高中德育中,《哲学与人生》作为重要的教材,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的内容,并抓住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才能为职业高中德育提供有力的支撑。因此,认真钻研《哲学与人生》教材,对职业高中德育具有重要意义。

2.把握《哲学与人生》教材的特点

《哲学与人生》作为职业高中德育的主要教材,对职高学生有着良好的启发作用,通过必要的人生观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可以重塑职高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提高职业高中德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3.围绕《哲学与人生》教材认真备课

二、正确掌握学情,激发学习爱好

在职业高中德育工作中,要想提高德育的整体效果,除了要做好备课工作之外,还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习爱好,达到巧妙利用《哲学与人生》教材的目的。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基于职高德育实际,在选定了《哲学与人生》教材之后,只有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内容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提高教学效果。

2.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教学

在职高德育中,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具体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为了突出职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学生需求合理制订教学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3.把握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设计功课,认真组织考查

结合《哲学与人生》教材的内容及实际特点,要想提高职业高中德育工作的效果,就要做到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功课并认真组织考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哲学与人生》教材精心设计课程

选择《哲学与人生》作为教材之后,需要根据职高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保证德育得到有效开展,实现对《哲学与人生》教材的有效利用。

2.把握学生特点,围绕《哲学与人生》设置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德育过程中,应对学生的特点有准确的把握,并根据《哲学与人生》教材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保证职业高中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加强对德育教学特点的把握,组织对教学结果的考查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留意分层教授教养

基于职业高中德育实际以及职业高中学生的现实素质,即使合理选择了《哲学与人生》教材,也要将课后辅导工作作为重要补充,留意分层教授教养。从职业高中德育工作现状来看,受到职业高中学生自身素质的限制,根据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单纯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授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只有在课堂教学之外,根据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积极留意分层教授教养,保证职业高中德育工作能够在《哲学与人生》教材的辅助下,使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升。因此,重点开展课后辅导工作,并做到留意分层教授教养,对提高职业高中德育质量和推动职业高中德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保证职业高中德育工作取得实效。所以,教师应认识职业高中德育工作存在的机遇和困难,并做好教材选择和教学调整。

参考文献:

[1]杨化.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14(2).

[2]王实玲.《生活与哲学》教学探讨[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1).

[3]鲁双喜.《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原则[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8).

[4]尚翼翔.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空白艺术[J].宁夏教育,2014(3).

[5]伊晓军.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政治课堂[J].林区教学,2014(4).

[6]孙熙国.《生活与哲学》设计思路和呈现特点[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5).

高中德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德育教育人才培养

高等学校体育课是高等教育总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文明行为。体育教学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

一、体育教学的特点与任务

體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同样需要做到教书育人。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将学生的一切行为置于规范的制约之下,使学生乐意接受并自觉服从规范,让他们在严肃、公正、平等的竞技条件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一)体育教学是以“练”为主。这种“练”有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练习,行为关系复杂而频繁,思想与身体活动十分活跃。在练习的初级阶段,由于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会出现过多的失误。对此,教师就要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相互协作、尊重对方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地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协作中以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技能。

(二)体育运动是激烈的对抗运动。这种对抗既是技术的、战术的,也是心理的。如前不久在我国举行的第43届世乒赛中,运动员之间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我国运动员经过奋力拼搏,不负重望,终于夺得了全部项目的冠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论能力大小都要积极地去“参与”去“竞争”。在参与和竞赛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畏强手,敢于竞争的斗志;让学生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懊丧,以便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有无高不攀,无坚不摧,胜不骄、败不馁、坚韧不拔,敢于开拓进取的良好心态。

(三)体育教学是一项集体活动。我们应当根据这个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国家观念,培养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品德。在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中为国争光的典型人物不胜枚举。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典型事例,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进而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可以与德育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从生理上心理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他们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高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常常安排一些游戏活动。这些游戏又往往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的,于是就形成了若干个小集体。由于这些游戏大多带有很强的竞争性,所以,我们除了要求同学们积极参与外,还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为集体争光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到团结协作的力量。

体育课的教学阶段,着重要求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这一教学阶段的内容很广泛,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根据各类教学内容制定出德育教育计划。

第一,将爱国主义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与武术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武术,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武术教学中,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结合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霍元甲的“痛击洋人”等爱国主义精神,来激励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学习武术,首先是要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其次是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祖国的保卫者,而不是为了打架斗殴,以强欺弱。因此,要告诫同学们,习武一定要有良好的武德。

第二,将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教育与田径类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田径项目的练习既苦又累,枯燥无味。特别是在进行中长跑的教学时,有些同学更是感到心里发怵。这时,教师除了要对同学们进行跑的技术、呼吸方法、体力分配的指导外,还要对同学们进行中长跑锻炼的实践意义教育,启发同学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坚持,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毅精神战胜自我,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地奔向胜利的终点。

第三,将团结互助,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与球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多数球类项目都是通过集体配合进行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球类教学和比赛中努力培养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学会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承受了一定的负荷。体育课的结束阶段首先要通过一些放松的整理运动,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除了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技术上进行总结归纳外,还要对同学们学习情况,包括思想品德进行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教育同学们取人之长,克己之短,使他们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能够在身体和思想上都有所收益。

三、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发挥表率作用

体育课同别的课程一样,有优秀学生,也有比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中,对于比较差的学生,不能歧视他们,而要热情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帮助。对于他们的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使他们逐渐地树立信心,积极参加动作的学习,掌握应该掌握的动作。

高中德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微网络”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给高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保证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高中学校应该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这些挑战,以此切实地发挥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文章针对“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开展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为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微网络;高中;德育工作;挑战;应对措施

“微网络”时代的到来,在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高中生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显然这也给高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高中学校必须对德育工作的开展进行深入的反思,并积极地创新德育工作,从而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一、“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高中生很难准确地辨别“微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

“微网络”不单单具有信息传播快的特点,同时还具有信息传播广泛的特点。但是在“微网络”时代,很难有效地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对于高中生来说,以其自身具备的学识和社会经验,其很难准确地辨别“微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所以其思想观念更容易受到这些虚假信息的影响,这对于高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形成显然会带来非常大的冲击,并且也给高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高中生的自制能力较差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生都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成为高中生接触网络的一种主要媒介。但是“微网络”中的信息内容鱼龙混杂,对于不管是思维能力还是自制能力均未发展成熟的高中生来说,其充满了诱惑力,如果高中生不能很好地恪守自身的网络行为,那么其思想观念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甚至做出一些有违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的行为,这对高中生的成才与发展十分不利。

二、“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措施

(一)引导高中生全面地认识“微网络”

“微网络”时代,教师若想对高中生更加高效地实施德育教育,就必须引导高中生全面地认识“微网络”,准确地把握“微网络”的优势和弊端,以此更好地利用网络。这样高中生才能够更加合理地通过“微网络”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拓宽自己的视野。当高中生全面地认识“微网络”后,其辨别能力也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高中生就可以准确地分别出“微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有利于高中生在“微网络”时代身心更加健康地成长,可以避免高中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微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为德育教育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二)搭建“微网络”高中德育平台

“微网络”时代,教师在对高中生实施德育工作时,应该充分发挥“微网络”的重要优势,对当前德育工作的方式进行合理的创新与改善,通过“微网络”德育平台的搭建,增加与高中生交流与互动的时效性[1]。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微網络”德育平台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中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根据高中生的兴趣爱好为其推送一些其比较感兴趣的有关德育方面的资讯,以此促使高中生更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德育中来,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德育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微网络”德育平台上开设心理咨询模块,并学会以平等的身份和态度与高中生展开交流,以此了解高中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地对高中生的心理进行疏导,并尽可能帮助高中生解决其遇到的问题,缓解高中生心理上的压力,以此保障高中生可以拥有更健康的心理。

(三)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

“微网络”时代的到来,几乎人人都拥有一部手机,并且其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虽然目前很多高中学校明令禁止高中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但是,“微网络”时代,高中生使用手机是很难避免的[2]。为此,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一改以往利用计算机与高中生在课余时间交流、互动的方式,可以通过手机向高中生推送一些信息内容,让高中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查阅这些信息。通过手机将德育工作延伸到高中生的课余时间,还可以节约一定的德育工作成本。但是,网络中充斥着很多不良的信息内容,这些内容极有可能对高中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十分不利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若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通过制约机制的制定来规范和制约高中生的网络行为。一方面,教师应该要求高中生家长做好监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各方面表现均较为良好的高中生树立成榜样,通过榜样的树立,从侧面对高中生的网络行为进行规范,以此提高德育的效果。

(四)通过家校合力共同对高中生实施德育

由于大部分高中学校不准许高中生将手机带入校园,所以大多数高中生都是在放学后的时间通过手机接触网络。这就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3]。一方面,教师无法随时发现高中生在网络中的一些错误行为,因此可以通过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高中生在课余时间的具体上网情况,以此及时发现高中生是否有被网络中的一些不良信息所影响,从而及时地对高中生的行为进行指导和更正,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可以及时发现家长在实施家庭德育时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家长的教育行为进行纠正,以此更好地通过家校合力共同对高中生实施德育,从而为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例如,“微网络”时代,高中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及时与家长之间沟通,在双方深入的沟通中,通常可以发现高中生近段时间的一些思想动向和异常行为。一旦家长发现高中生出现了一些异常的行为,一定要及时地告知教师,以此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帮助和指引下,帮助高中生认清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抵制网络中的不良诱惑,从而及时回到正确的价值观念轨道上。

(五)适应信息更新的速度,加强“微网络”的应用

“微网络”时代,信息更新速度飞快,给高中教师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以往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仅仅是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或是在发现学生存在一些异常行为后才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微网络”时代,显然要以预防教育为主,同时适应信息更新的速度,加强对“微网络”的应用。这就对高中教师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网络”时代,教师一定要树立起正确的网络利用意识,认识到“微网络”对于德育工作的价值,并大力、深入挖掘网络德育资源。教师要学会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快速提取出对德育工作顺利开展有所帮助的信息内容,并将这些信息内容与德育工作融合在一起,通过真实案例的介绍,给高中生带来更加立体化的德育,以此帮助其逐渐地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随着“微网络”时代的到来,高中教师在对高中生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应该全面地认识到其对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优势,并加强对“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的分析,在具体实施德育工作时,引导高中生全面地认识“微网络”,通过“微网络”德育平台的搭建,加强与高中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互动,并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通过家校合力共同对高中生实施德育教育,全方位对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进行引导和培养。

参考文献

[1]凌得萍.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2020(20):65.

[2]徐士林.教育新常态下高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知导刊,2020(38):75-76.

[3]刘海斌.浅谈利用数字视频资源助力高中德育教育的方法[J].考试周刊,2020(76):108-109.

高中德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指通过心理学当前已经发展较为完善的测量方法与测量手段,来进行对人类思想道德的研究。近几年来,积极心理学作为新兴起的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是由人类天生所具备的积极心理角度来研究的。高中德育方面的工作就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从心里层面的角度来塑造一个人的思想美德,从而实现优化德育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德育工作;启示

1、积极心理学与高中德育工作之间的共性特征

1.1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进行培养学生对于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时,积极心理学在应用目标的确立方面与高中德育工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特征。学生在高中阶段时,正是塑造三观的关键时期,由于近年来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加上学习家里增大,出现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存在着心理方面的问题。高中德育工作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积极心理学中所强调的积极心理暗示、乐观引导、完善和培养道德理性有着不谋而合的共同目标。不管是在积极心理学方面,还是高中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其核心内容都是在于帮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及科学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获得的积极乐观的状态再次服务于生活。若能够利用积极心理学手段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乐观心理及积极三观,德育工作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1.2培养个体追求幸福的自信心

在追求人生幸福的道路上,坚定对获得幸福能力的自信心及感知幸福所带来的心理愉悦体验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高中德育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需要通过思想道德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对于幸福的感知能力,以及学生面对成长时的幸福自信心。这与积极心理学中所倡导的让个体更加幸福和快乐的观点具有相通性。高中生在心理方面还处于成长阶段,在心理素质和塑造方面还较为脆弱,此阶段的学生还很容易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从而产生对于未来的怀疑,以及对幸福人生的追求与理想的迷茫。高中生在这一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还包括自信心的严重缺乏,同时,这也是高中德育工作中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自信心的建立对学生塑造人生理想的树立、获得感知幸福和爱的能力、培养坚定意志力等都具有重要影响,而积极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如何帮助个体获得幸福感、自信心与实现各种生活的可能性。如果能够抓住积极心理学与高中德育工作这方面的共性,将对于高中生获得幸福感和自信心的培养大有裨益。

1.3增强个人自由意识与责任心

个人不断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也是需要作出不断选择的过程。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具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还需要针对这种选择负担起相应的责任。积极心理学中认为个体能够对于自己的发展做出恰当的选择并加以坚持,同时,保持自律性、责任感是自我决定性人格塑造的基础。高中德育工作对于学生自身责任感、意志力的选择态度进行了教育工作,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由观念与责任观念。如能够将积极心理学所强调的自由产生责任观点与高中德育工作更好地结合,将积极心理取向作用于德育工作实践中,将对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重要作用。

2、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的意义

随着高中学校对德育工作方面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对于德育工作的内容与方式也逐渐展开了深入探究。德育工作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心理学关系紧密。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正被逐渐应用于对高中生思想品德塑造的德育工作实践中。积极心理学是能够探究人性中优秀品德的一门科学,通过这些层面的研究,能够培养学生更具社会适应性的优秀品德。应用积极心理学对实现高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全新探索与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往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中,在人的积极心理的探究和应用上并不深入和充分,积极心理学的运用无疑给当前高中德育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启发。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激发学生的优秀思想品质,建立起针对高中生道德培养组织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对获得成长自信心和幸福感。高中班主任及德育工作教师如果能够善用积极心理学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从心中有爱、有积极性、有自信角度来让学生体验到美好品德养成下的幸福与快乐,则无疑营造一个更好的、积极健康的学生成长环境。

3、积极心理学对高中德育工作的启示

3.1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积极心理暗示,以优化教育效果

在进行高中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传统上是通过一味地进行强化灌输的教育方式,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强化灌输效果的关键是实现灌输的智育化,而智育化的灌输可以通过在德育工作中应用积极暗示教育来实现,这就发挥了情感化说服功能,在师生情感交流的形势下,推动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引导,可以使得高中生心情愉悦地接受思想教育,并有效减少学生在接受教育中产生的抵抗心理,充分促进学生得到全方面的综合发展。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积极心理暗示,就是利用积极心理学中的暗示与德育目标中的共性,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意识。

例如,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取向,来塑造和提升学生对于幸福的感知度,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转换心情,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高中生很容易遇到各种挫折就产生沮丧的心理,必须要在德育工作中重视起对学生心理的引导,使学生能够通过心理上的“内省法”寻找到失败的诱因,并冷静地进行内心深处的对话,正视自身的问题,通过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为自己建立起正确的心理分析模式,并学会在先天本性基础上将社会经验和生活经历转化成内心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塑造更加积极的人格和乐观的内心,从而使自我素质和水平获得新的突破,以此来实现高中德育的根本目标,并优化德育工作的效果。

3.2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积极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积极道德人格

当前高中德育工作虽然在有序地进行中,但还未对影响德育工作的因素展开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高中生正处于少年和青年的过渡时期,其在心发育、道德水平塑造、青春期三观塑造上都是有一定缺陷的。学生对于社会基本道德观念没有完全的意识,而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影响又时刻左右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这就导致在面临外界众多诱惑时,高中生内心会出现迷茫与困扰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时,德育工作需要通过不断强化理论教育知识,充分提升学生对于道德认知的水平,并向学生灌输积极理念,将德育目标作为德育工作的初始点,这也顺应当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其次,在德育工作者批判不端正的价值观时,要以正面、事实、比较、反而论证为基础,将与积极对立的道德价值观进行批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矫正学生得到认知失调的情况,提高道德工作的实效性;最后,塑造积极校园氛围和通过积极体验等活动的方式是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积极的理念的主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和培养学习主动性,将有效消解学生对于负面情况的过分担忧。

4、结语

高中阶段是学生青春期成长及心理成长塑造的关键时期,通过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中德育工作中来,能够有效扩宽德育工作的方法与思路。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起高中德育工作的展開,并结合实际,有效改善并提升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在工作改革与创新这条道路上,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周江霞,刘媛,席亚萍,贺维.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分析[J].南方农机,2019(09):162+171.

[2] 朱林.积极心理学对高中德育工作的启示[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65-66.

[3] 汪满昌.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06):105-107.

(作者单位:湖北省嘉鱼县南嘉中学)

上一篇: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师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