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毕业论文总结范文

2023-07-19

物流毕业论文总结范文第1篇

“现代物流概论”是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应当树立现代物流基本认识与管理。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物流管理方面的方式方法,掌握常见的物流管理的六大功能,为今后从事物流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

2、熟悉各物流服务所涉及的功能业务活动;

3、结合实际案例掌握一定的物流管理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大纲

第一章 物流概述

(一)课程内容 1.物流与物流管理 2.现代物流分类 3.现代物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物流、现代物流、物流管理的概念;现代物流分类 2.了解:现代物流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物流运输

(一)课程内容

1、物流运输的概念、作用与分类

2、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二)教学要求

1、掌握: 物流运输的定义、各物流运输的特点

2、了解: 各物流运输的比较

第三章 物流采购与仓储管理

(一)课程内容

1、物流采购

2、仓储管理

3、仓库作业管理

4、库存管理常用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 物流采购、仓库管理、ABC法

2、了解:采购流程、仓储作业

3、应用: 运用ABC法对库存的管理

第四章 物流装卸与搬运

(一)课程内容

1、装卸搬运概述

2、托盘、叉车、集装箱

(二)教学要求

1、掌握: 托盘、叉车、集装箱的不同类型

2、了解: 装卸搬运作业

3、应用:能根据装卸搬运作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托盘、叉车和集装箱

第五章 物流包装与流通加工

(一)课程内容

1、物流包装的作用与分类、包装容器与保护技术、包装标志

2、流通加工

(二)教学要求

1、掌握: 物流包装容器、包装技术、包装标志

2、应用: 能在物流服务里识别物流包装,从中获得相关的有效信息

第六章 物流配送

(一)课程内容

1、配送概述

2.配送中心、配送中心运作组织

(二)教学要求

1、掌握: 配送的概念、配送中心的运作组织

2、应用: 结合所学的知识认识配送作业、配送中心的运作

第七章 物流信息

(一)课程内容

1、物流信息管理概述

2、物流信息的技术应用、ERP

(二)教学要求

1、了解: 物流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初步了解ERP

第八章 现代物流介绍

(一)课程内容

1、企业物流管理

2、供应链管理

3、应急物流

(二)教学要求

物流毕业论文总结范文第2篇

第一章 国际物流学导论 1. 国际物流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 国际物流运作的主要业务活动

3. 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

1. 国际贸易术语(课本P25或P35表2-8)。特别是几组常用的贸易术语FOB,CFR,CIF和FCA,CPT,CIP的含义及买卖双方的责任及费用的划分。CIF贸易属于成交,属于象征性交货。

2. 常用价格术语的转换:FOB与CFR或CIF的换算(P33)及保险费的计算,保险金额,投保加成

3. 课本P35页表2-8所示13种贸易术语特征及其使用的场合,学会合理的选用贸易术语。

4. 国际贸易货款结算的基本方式汇付、托收和信用证。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p62

5. 本章贸易术语案例分析(见课件及课本P71案例2)

第三章 进出口货物报关(不考)

第四章 国际物流仓储与包装

1. 国际物流仓库的分类;自有仓库、租赁公共仓库和合同仓库的优缺点有哪些?P106--110

2. 保税仓库的概念、类型P110-111

3. 案例p133

第五章 国际货运保险

1. 保险的基本原则

2. 货物保险的范围及其类型:

(1) 海上运输货物保险的风险分类:海上风险和外来风险

海上风险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故;

外来风险包括一般外来风险和特殊外来风险;

(2) 损失和费用

海上损失和费用:全部损失(实际全损和推定全损)和部分损失(共同海损和单独海损);

费用:施救费用和救助费用

(3)外来风险的损失分为(一般外来风险和特殊外来风险)

3.货运保险险别类型分为基本险和附加险。

基本险包括(平安险,水渍险,一切险)

附加险包括(一般附加险,特殊附加险)

4.保险金额和CIF价的计算(P147),保险费的计算(P148)及例题。

第六章 国际物流信息系统(不考)

第七章 国际海上运输实务 1. 国际海上运输的特点

2. 班轮运输的特点,班轮运输中主要的关系人(P191—197)注意看课件

3. 租船运输的特点,租船运输的类型(P199—201)

4. 国际海上运输船务单证:

舱单,货物积载图,租船合同(P205);

设备交接单,提单(P208)

提单的性质及分类(P209---211)

提单的签发及转让(P212),提单的背书(P214)

提单的背面条款:(5)我国《海商法》规定的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条款,对于集装箱货物班轮运输和非集装箱(件杂货)班轮运输的承运人责任期间条款的规定(P220上)

(6)装货、卸货和交货条款的规定;(P220中)

(9)选港条款的规定。(P220下)

5.了解班轮货运单证流程(P226)

6.杂货班轮运输单证:(结合班轮货运单证流程,搞清楚这些单证的含义及作用)

装货单(S/O,也称“下货纸”,也叫关单),收货单(M/R也称为“大副收据”)P228-229提单(B/L)、装货清单(L/L)、载货清单(M/F)P231

货物积载图P232

提货单(D/O)P234

7.集装箱班轮货运单证:(结合班轮货运单证流程,搞清楚这些单证的含义及作用)集装箱货物托运单(“站场收据”联单)P235

集装箱发放/设备交接单(EIR)P236

集装箱装箱单(CLP)P237

8.国际租船运输合同中航次租船合同中:滞期费和速遣费的含义(P243)

第八章 国际集装箱运输实物

1. 国际集装箱运输形式:整箱货(FCL)和拼箱货(LCL)P

2. 国际集装箱的交接方式和交接地点(P256)

3.国际集装箱整箱货出口货运业务流程P262--263

4.国际集装箱站场收据(D/R):第五联,第七联P274

5.国际集装箱装箱单(CLP)P278

6.国际集装箱发放/设备交接单证P280

7.提货单(D/O)P285

8.集装箱提单的主要条款:承运人责任期限条款-----中国《海商法》第46条规定。P29

1第九章 国际航空运输实务

1. 国际航空运输方式有哪些?P298-299

2. 国际航空运输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国际电

讯协会(SITA)

3. 国际航空运价:普通货物运价P302

4. 国际航空运费的计算:运价计费重量(实际重量、体积重量、计费重量的换算)看课件

例题或课本P303。

5. 国际航空运输货运单的概念、性质、作用和类型。航空主运单MAWB和航空分运单

HAWB 见课本P317---319

第十章 国际多式联运实务 1. 国际多式联运的定义、类型及特征。P348---349

2. 国际多式联运的组织形式P350—352. :大陆桥运输,小路桥运输,IPI和OCP运输见课

件。

3. 多式联运合同及其必备条件。P367

4. 多式联运单证:多式联运提单P368

国际物流学题型及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1分*20 =20分)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错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 )

四、问答题( 共3小题, 共20分)

五、计算题。(共2题,共20分)

物流毕业论文总结范文第3篇

的时效性也久的多。

(一)学习内容

这个学期里,物流地理课学习了国内物流地理和国际物流地理这两部分内容。在国内物流地理中,第一章我们先了解了国内物流地理整体的物流环境,知道了什么叫经济区,经济区划分的主要原则是什么,还有三大经济地带、六大经济协作区和七大经济区方案。还清楚了我国主要资源的布局,知道了煤炭的资源分布,主要的煤矿分布在哪几个省市、地区,以及我国著名煤炭基地是哪几个,煤炭运输布局的基本流向等等;接着是石油的资源分布,清楚知道了我国主要油田的分布;之后是铁矿,明白了我国铁矿分布的特点,分布的地区,我国十大钢铁基地以及我国铁矿工业布局的原则等等,之后我们在中国地图上标出不同矿产资源的分布以及煤炭铁水联运通道,标完后各矿产的分布以及通道在地图上一览无遗,清晰可见。各资源的分布经过自己一个一个的标上去,

印象就更加的深刻了。

第二章是物流基础设施,在这一章里我们了解了物流网络的概念,知道物流路线的类型,物流结点、物流结点的功能以及种类,明白了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等等。第三章是综合运输,在这章里了解了综合运输的概况,发展改革以及发展状况等知识。第四章就是铁路运输布局,在这一章里,我们先了解了铁路运输的发展历程,从国际的到我国的都有一一的涉及到,老师还为我们补充了铁路的技术经济特性、各国采用的铁路类型、轨道类型等等的内容,本章中还详细介绍了我国铁路先后进行的几次大提速的时间、意义等内容,重点的当然就是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每一条主要铁路干线的起始都非常的清楚,让人一目了然,把众多的铁路干线画在地图上,就可以看到我国的铁路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接着之后就是第五章的公路运输了,在这一章里,我们

详细地了解了公路运输的概况,例如概念,类型,特点,分类与分级等等,还有的就是公路运输的发展,公路运输网的布局等等。在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国的国道主干线——五纵七横终于在今年全部完成了,把五纵七横画在地图上,就像蜘蛛网一样,四通八达,加上其他的高速公路,我国的公路运输网络真可谓是“密如蛛网,无处不通,无处不畅”了。第六章是水路运输,在这章里我们重点学了我国河运地理的布局,而其中我国河运地理分布则是重中之重,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八大水系和一条南北纵向的人工河。接着就是沿海主要的港口及航线布局了。第七章就是航空运输布局,我们从本章中可以了解到民用航空的历史及发展,从航空业的出现和民航的开始一直到民用航空的大发展时期、全球化、大众化时期等都有一一的讲述,之后就从我国民航的历史发展概况,航空运输基本概念,我国航空运输的发展与现状,我国的航空运输布局等

不同的方面为我们介绍。让我们对于民用航空的由来和发展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讲完以上的内容之后,就是国际物流地理部分了。首先当然是了解国际物流的概述,然后是国际贸易口岸,其中我们学到了口岸的概念,分类还有我国边境口岸有哪些等等;之后就是国际物流的环境,国际物流对我国五六发展的影响等等。第十一章是国际海上运输布局,在这章里我们重点了解了国际航区的划分,了解各大航区的具体地理位置,主要海域、主要海港、重要海峡、重要航站的分布;然后是世界主要枢纽港口的详细介绍,传统的重要港口分布等知识。接着是世界上主要海峡和运河,世界上主要海峡的详细地理位置,意义;主要运河的地理位置、意义、历史等等的知识。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我原本对于这方面知识的匮乏进行了很好的填补,再次就是海上运输航线的分布了,从太平洋航线、大西洋航线、印度洋航

线等不同的航线细分讲解,让人清晰又明了。最后就是国际大宗货物运输航线,从石油、铁矿石、煤炭、谷物各货物来介绍主要的运输线路。

(二)参观YICT有感

2007年12月6日,我有幸能去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参观。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对它有所了解了,这次能够亲身去参观让我大开眼界,异常兴奋。

从学校出发,花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在还没进到公司之前就已经在车上远远的看到好多集装箱了,有马士基的,地中海的,阳明的,韩进的,川崎的等等,还有好多好多不认识的标志,感觉很壮观。

下车之后我们去到了一个接待室,该怎么说呢,大公司果然是大公司,无论是设备还是服务都是一流的。一进去给人的感觉就不同,让我顿时联想起之前去妈湾港和赤湾港那时的情景。两次的参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感想良多。

在接待室里,有一位在那里工作的往届师姐跟我们介绍盐田国际的概况以及将来的发展,之后我们就乘车去参观盐田国际的码头、船舶装卸作业区。幸运的是,我们刚好遇上韩进、马士基、地中海的集装箱船在卸货,能够跟几艘万吨级的船舶如此接近,让我有说不出的激动。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岸吊不断的上上下下,有趣极了。更让我佩服得是操作岸吊的师傅们,在40米漏空的高台上还能够将钓集装箱的四角的扣这么准确而又快速的吊准,有一些更要使用双岸吊同时将两个四十尺的集装箱吊起,实在是厉害极了。可想而知,他们是何等的勇敢,他们的技艺是何等的高超。

经过这次的参观,使我更加了解港口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港口实际性操作的知识,这是书本上所无法学到的,我还在码头中看到很多机械、设备以及工具,这些都让我感到很熟悉,非常有亲切感。非常感谢刘老师帮我们安排了这次的参观,让我获益良多。

(三)学习体会

虽然学习物流地理这门课只有短短的十几周时间,但是我学到了很多,这些知识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是自然而然的就记进脑子里,而不是在考试前临急抱佛脚的硬塞进去,考完后就不记得大部分知识的那种。

这门课考察的标准分为上传关于这门课的有关内容,专题介绍,三份地图和学习总结四部分。这种研究型的学习,让我平时在学的时候更轻松,而且在大家相互介绍一些新知识的时候,我为了要介绍更多关于物流地理的内容给大家时(上传资料),我会刻意去留意这方面的新闻,这方面的动态,现在这已经成为我的一个习惯了,而且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知识面也会变得更广,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会有太大的负担,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慢慢的将不同的矿产资源,铁路干线,国道,五纵七横,长江,港口,口岸,航区,航站,

海峡,运河,航路等内容一一的在地图上标识出来,即一目了然,又可以加深印象,将书本上的文字转化成方便识别的标志,将这些标志慢慢的印在脑海里,将它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而且通过这种学习得来的知识会更深刻,加上看到自己画的一张又一张地图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会觉得自己在这段期间里确实是有学到很多东西的。这也填补了我多年没学地理的空白,也让我对国内外的地理情况有一个大致的掌握,甚至是强化。

专题介绍是自己找有兴趣的内容做成一个PPT,向大家详细的介绍该专题的内容。在查找该专题的时候,我会大量的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从而让我更了解该专题的背景和意义,学到的也就更多了。我也可以透过物流地理网络课程中看到其他专题的有关知识,更多的了解不同港口、不同公路、不同铁路、不同运河等等的最新动态,让我的知识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全面。

物流毕业论文总结范文第4篇

在2009—2010年第2学期里,通过对《物流概论(物流管理类)》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掌握了物流方面的基本知识,虽然在考试中我仅取得了合格的成绩,但这并不妨碍我对物流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也不妨碍我从专业知识理论开始去开启物流世界这扇大门。以下我将对《专业概论(物流管理类)》这门课程的一些认识以小论文形式作出总结,以展示我对物流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浅谈我国物流业的发现状和趋势

一个国家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物流的发展。因此,认清我国物流业的现状与不足,明确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引导物流业健康、高效发展,打造强大的物流产业,进而有力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一、物流概念的产生及发展

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物流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个阶段是物流概念的孕育和提出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一个是局部范围,主要是在美国;第二个是少数人,是几个人提出来的;第三是意见不统一。主要有二种意见、二个提法:一是美国市场营销学者阿奇。萧1915年提出的叫做Physical Distribution的物流概念。他是从市场分销的角度提出;二是美国少校琼西。贝克于1905年,从军事后勤的角度提出的Logistics的物流概念。

第二个阶段:分销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开始到80年代中期的分销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这一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概念进一步发展而占据了统治地位,并且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一个比较统一的物流概念。这一时期促进了物流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形成了物流学派、物流产业和物流领域。

第三个阶段:现代物流(Logistics)阶段这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现在的现代物流(Logistics)阶段。通过第二阶段分销物流的发展,使全世界都意识到,物流已经不仅限于分销领域,而且已经涉及到包括企业物资供应、企业生产、企业分销以及企业废弃物再生等全范围和全领域。原来的分销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已经不适应这种形势,应该扩大概念的内涵,因此决定放弃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而采用Logistics作为物流的概念。

二、物流的定义

在我国,通常认为“物流”即是相关的物资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移动,涉及运输、仓储等各层次的活动。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1985年),“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及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1992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修订了物流定义,将1985年定义中的“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修改为“产品、服务”。这实际上大大拓展了物流的内涵与外延:既包括生产物流,也包括服务物流。

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进行了修订:“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在我国,物流是一个外来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1979年6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把物流的概念介绍到了国内。此后,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展开了对物流的研究,代表性的物流定义有:

1995年,王之泰教授在《现代物流学》一书中,将物流定义为:“按用户 (商品的购买者、需求方、下一道工序、货主等) 要求,将物的实体 (商品、货物、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等等) 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运输、储存、保管、搬运、装卸、货物处置、货物拣选、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许多相关活动。”

1996年,吴清一教授在《物流学》一书中,将物流定义为:“指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又要通过储存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2001年4月17日,由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组织,中国物资流通技术开发协会、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原国内贸易局物流技术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学者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以下简称《物流术语》标准)正式颁布。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物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在这里,笔者认为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于物流的定义最为恰当,在这一定义中不仅把物流纳入了企业间互动协作关系的管理范畴,而且要求企业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来考虑自身的物流运作;不仅要考虑到客户的客户,而且要考虑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不仅要致力于降低某项具体物流作业的成本,而且要考虑使供应链运作的总成本最低。该定义充分考虑到了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出现,强调“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并从“反向物流”——逆向物流的角度进一步拓展了物流的内涵与外延。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我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1.1.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经过建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200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7.3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41%;公路里程达179.6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 102%,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2万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03年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达到近600个。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003年,电话用户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2.63亿户,移动电话 2.6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 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达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网站总数达到59.6万个,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普及。

1.2.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

1.3.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并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 服务水平提高。

1.4.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逐步降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测算,2003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4%,比1991年下降2.6个百分点,比1997年下降0.9个百分点。一批采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工商企业物流成本降幅更大。

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需求基础限制。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在企业优化内部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企业内部物流活动逐步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化物流的潜在需求。但由于市场发育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企业无法将其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和组织实施有效的剥离。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继续沿用以往的物流方式。

(二)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缺陷。尽管我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另外,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

(三)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与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较低;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设施结构不尽合理,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四)管理体制和机制障碍。在物流业,我国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使得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现象,也影响着政府公正地行使政府职能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政策法规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也直接影响了各种物流服务的发展。

(五)物流专业人才短缺。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物流企业对人才也未予以足够重视,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地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从而不擅管理。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与物流相关的大学本科教育尚未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式。

五、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

(一)物流企业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随着物流市场的全面启动,物流产业将由起步期逐渐过渡到发展期乃至成熟期,物流服务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全面市场化发展必将对参差不一的物流企业进行淘汰。物流行业服务标准的形成和物流市场竞争格局的逐步确立,将使物流产业的规模效应迅速显现出来,物流产业的空间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首先表现在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各行业企业间的联合与并购,将会继续推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其次是物流企业间战略联盟的形成。由于商业运作的复杂性,某一单一的物流服务提供方往往难以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也无法给客户带来较高的满意度。通过结盟解决资金短缺和应付市场波动压力,并进而增加服务品种和扩大企业的地理覆盖面,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从联合营销和销售活动中收购正成为许多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

( 二)制造业、商贸业成为国内物流发展的主角。中国的物流专业化程度低,80%以上的物流是企业内部自行完成的,因此企业物流的发展状况成为决定我国物流水平的关键因素。2002年,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和参与国际竞争要求的影响下,制造业加快了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的进程,商贸业则加快了连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工商企业的物流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三)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稳步发展。 一方面是传统的国有交通运输与仓储大型企业实行资产重组与流程再造,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如中远集团、中外运、中储集团、中海物流、中集集团等等。这些国有大企业走了三条路,一是整体改造、提升为物流企业;二是整合内部物流资源,组建物流公司;三是与外方或国内法人实体组建中外合资或国内股份制物流公司。

另一方面是民营的物流公司不断扩展,呈稳步发展态势。例如著名的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投资兴建的苏州宝供物流基地于年底之前落成运行。该基地座落于苏州市吴中区郭巷镇,规划用地总面积约400亩,首期建设用地为115亩。宝供集团计划在广东再建一个大型配送基地。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另一家民营物流企业——安得物流公司则成立了一家第四方物流公司,专门提供物流方案设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像这样的民营物流公司还有南方物流、大田物流等一大批,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务实、稳健,生气勃勃。

(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当前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参差不齐。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调查,80%的物流信息系统是以现有流程为基础的信息采集、共享和反馈等基础功能的整合;15%的物流信息系统涉及流程改造、优化或者是能够在运行中提供优化操作方案;只有5%以下的物流信息系统具有企业之间业务协同的供应链管理功能。这种应用结构状况反映了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需求还是初等级的,基础性的信息化建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正如著名品牌推广人、网络分析师冯志亮先生所讲:我们提倡物流信息化要务实,要切切实实地解决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标准化建设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另一件基础性工作。目前已经引起政府、企业和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并已经组织机构和队伍,开展了基础研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例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正式颁布的两项国家标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和《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就是具体的进展。该两项国标于2002年9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年末,交通部又发布了关于港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字典等八项行业标准。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正在筹备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标准化的建设。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很重视标准化建设的工作,例如广东省政府转发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快我省现代流通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完善流通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流通业信息标准化工作;加快商品条码的广泛应用;加大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

(五)物流教育走向规范,理论研究稳步深入。

人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物流的发展也必然伴随着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事业的发展。2002年在物流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等各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

物流毕业论文总结范文第5篇

作为学物流管理的我来说,实习的工作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单位和对口的专业是非常幸运的,尽管之前有过一些的工作和社会经验,但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不过,在公司的经理和同事的帮助下,我很快融入了这个新的环境,并逐渐喜欢上了国际货运代理这份充满现代气息与挑战的工作。

实习期间,除了浅层次地学习了专业技能外,我还感受和体会到了很多技能之外的东西。

首先是凯捷人的敬业和那种生机蓬勃的工作氛围。走进这样的一个集体中,你的心会不由自主地年轻起来,你的脚步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大家快起来,而你的工作态度更会变得努力、认真,再认真一些,再努力一点。也许,这就是一个集体的凝聚力,这就是一个企业的优秀文化!

实习全面增强了我在国际物流和货运代理方面的知识,锻炼了我业务开发的技能,使我在实践中更多的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更进一步增强了我对物流的兴趣。货运代理行业竞争相当激烈,像我这样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同的学生有做得出色,就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将学校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英语、计算机技能与货运代理这份具体工作相结合,不仅提高了效率,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还为我以后更好地从事这份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未来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深入学习,勤恳去做,不断总结,持续改进,才可能取得成功。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首先,感谢天津凯捷给我这次实习锻炼的机会,让我为她而工作;却没有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深感歉疚。

其次,我要感谢经理对我的谆谆教诲和栽培。感谢同事们对我的无私的帮助。感谢凯捷的每一个人。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感谢李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

上一篇:矿山机电毕业总结下一篇:毕业实践周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