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年总结范文

2023-07-30

高三学年总结范文第1篇

化 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5.考试范围:必修

1、必修

2、选修4中化学平衡相关知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O-16 Na-23 Al-27 Cu-64

B.7.8 g Na2O2中阴离子数目为0.2NA

-

C.1 L 1 mol·L3KNO3溶液中O原子数为3NA

D.常温常压下,44 g CO2和N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质子数为22NA 8.一种具有很高比能量的新型干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放电时

--

的电极反应式之一为MnO2+e+H2O=MnO(OH)+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Al-3e+

3NH3·H2O=Al(OH)

3++3NH4

+

B.电池工作时,NH

4、Na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相关说法及主要原因均正确的是

2.成语“饮鸩止渴”中的“鸩”是指放了砒霜(As2O3)的酒,下列有关砷及其化合物说法

错误的是

A.砒霜不是碱性氧化物

B.Na3AsO4是可溶性的正盐

C.砒霜有剧毒,具有还原性

D.AsH3是氢化物,稳定性较强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烷、乙烯与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制取氯乙烷

B.苯能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三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证明甲烷为正四面体构型

D.通过煤干馏可分离出煤中含有的苯、甲苯、焦炭等物质

4.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Mg

2、Fe

2、H、OH、Cl、NO

3、++

+

+

-

-

移向铝电极

C.每消耗27g铝就会有3mol电子通过溶液

转移到正极上

D.放电过程中正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

9.T℃时,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A、B、C三种气体,反应过程中各气体物质的量浓度

c(mol/L)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C气体的百分含量(C%)随时间、反应条件X

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最恰

当的是

A.0~2分钟、2~3分钟内用A浓 度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v(0~2)>v(2~3)>0 B.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

3A(g)+B(g)=2C(g)

C.若X表示温度,则生成C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减小起始时B的浓度,开始反应后C物质的浓度一定减小 10.按如下方案可从样品粉末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A:

I中的若干种,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后,溶液中有Al3生成,则原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最多有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下列每步实验所用装置、操作都正确的是

+5.已知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与X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Y、W原子的价电子数目之和为1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Z

B.化合物Z3X与ZX3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C.X与W两种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间能发生化合反应

D.常温下,X和Y形成的所有单质均为无色气体 6.下列实验方案能完成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11.中学常见无机物A、B、C、D、

E、X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且存在如下图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3,C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 A.若X是NaSO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气体,则A可能是氯气,且D和E不反应

A.标准状况下,22.4 LHF中含有原子数为2NA -

+ 1

-

B.若A是单质,B和D的反应是OH+HCO3=H2O+

-

生成。回答下列问题:

2-,则E一定能还原CuO CO

3C.若B、X均为单质,D为CO,C能和E反应,则E为NaOH

D.若D为白色沉淀,且与A的摩尔质量相等,则X一定是铝盐

12.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证明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2CH3COOH+CaCO3=Ca2+-H2O+2CH3COO+CO2↑

+-

B.证明FeCl2溶液已变质:Fe3+3SCN=Fe(SCN)3

C.证明Al(OH)3有酸性:Al(OH)3+NH3·H2O=AlO2+++2H2O NH4

(1)装置A中的反应可表示为:CH3COONa+

CaONaOH,则X的成分是___________CH4+X(已配平)

D.证明氧化性Fe3>Cu2:2Fe3+Cu=Cu2+2Fe2 ++

+

+

+413.已知R—CH2OHR—COOH(R为H原子或烃酸性KMnO溶液基),A(C5H12O)、B、C 三种有机物之间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若A、B的碳骨架相同,则C的

结构最多有

A.4种

B.5种

C.6种

D.8种

14.已知过二硫酸的结构式为,向MnSO4溶液中加入过二硫酸钾(K2S2O8)可发生如下反应:2Mn2+

2-2-+5S2O8+X=2MnO4+10SO4+Y,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写化学式);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收集CH4和Cl2并使二者大约按体积比1 :

1混合,然后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

①装置B有一处需要改进,请写出改进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进入装置B中两气体体积比大约是1 :1的简单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B中的试剂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照可引发该反应,引发反应时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时集气瓶内壁有油状液滴出现,该液滴的成分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 (5)设计一种对照实验方案,验证装置B中的反应有HCl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以橄榄石(主要成分是Mg9FeSi5O20)等为原料生产硅胶、碱式碳酸镁

[Mg2(OH)2CO3]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2-

A.S2O8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

B.X、Y分别为16OH-、8H2O 2-

C.氧化性:S2O8

4D.每生成1 molY转移0.625 mol电子

15.某非金属元素R的氢化物及其氧化物、盐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

22C,下列判断B系(部分产物省略):氢化物氧气NaO中正确的是

A.若R是硫元素、则C是Na2SO

3 B.若R是硅元素、则C是Na2SiO3

C.若R是碳元素、则C是Na2CO3

D.若R是氯元素、则C是NaCl 16.铁的某种氧化物的组成可表示为FemOn,FemOn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硝酸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没有被还原的硝酸物质的量之比为1:18,则m、n的值分别为

A.

4、5

B.

5、4

C.

3、4

D.

5、7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7.(14分)某学习小组同学查阅资料知:用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混合加热可制得甲烷。该小组同学欲利用下图装置(盛放B处排出液体的装置省略)完成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并验证有HCl

(1)Mg9FeSi5O20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两种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渣料Ⅱ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试剂b是氯碱工业中的某种气体产物,写出加入b后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c的用途是调节溶液的pH,比较恰当的物质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后同),余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写出生成碱式碳酸镁(同

时有气体生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19.(12分)CO、H

2、CH3OH均是清洁能源,一定条件下存在如

下转化:CO(g)+2H2(g)

CH3OH(g)

△H=

-

-105 kJ·mol1。向2 L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与2 mol H2,测得不同温度下容器内的压强(P:kPa)随时间(min)的变化关系如下左图中Ⅰ、Ⅱ、Ⅲ曲线所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Ⅱ和Ⅰ相比,改变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Ⅲ与Ⅰ相比,温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Ⅱ在2min时达到平衡,则在此条件下从反应开始到反应达到平衡时v(CO)=_________,反应Ⅰ平衡时平衡常数K(Ⅰ)=___________,平衡常数K(Ⅰ)______ K(Ⅲ)(填“>”、“<”、“=”)。

(3)下列事实中能说明容器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

a.△H保持不变

b.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d.v(CO)逆=2v(H2)正

(4)甲醇—空气—KOH燃料电池(上右图)是一种能量转化率高的新型电池,则b是_______(填正、负)极,写出电池工作时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分)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铜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新功能不断地被开发或发现。

(1)以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为原料冶炼铜的过程主要有两步:一部分矿石先与氧气反应转化为Cu2O;Cu2O与另外一部分矿石在高温下反应转化为Cu:

①写出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提出一种既能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又能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案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碘化亚铜可作催化剂,饲料添加剂等,是难溶于水的固体。铜是“氢后”金属但可以与氢碘酸发生置换反应得到CuI沉淀与氢气,试从离子浓度对离子反应方向影响的角度解释此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CuSO4溶液也能使淀粉—KI试纸变蓝,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纳米氧化亚铜是一种具有良好光电效应的材料,工业上制备它的方法之一是:先向KOH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的肼(N2H4),加热并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在90℃,反应完全后,分离、洗涤、真空干燥所得到的固体样品。

①检验反应混合体系内纳米Cu2O已经生成的实验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干燥时要“真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完成下面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CuSO4+_______N2H4+______KOH

______Cu2O+_______N2↑+_______K2SO4+________。

(4)由Cu2O和Cu组成的混合物的质量为1.76 g,与足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224 mL,计算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高三学年总结范文第2篇

师:XXX 所任班级:高三 所任学科:历史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

一、关于高考复习的整体构想

本届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高三(7)班的历史成绩整体势力较差。学生普遍存在底子差,落后面较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高考指标的完成都有相当难度。针对以上情况,历史教学工作的主体构想是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学校和级组关于2010届高考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高考变化的新特点,认真研究教学和备考工作,力争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

二、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主要设想:

1、认真领会《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精神实质,明确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在夯实历史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强调学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突出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此,我对高三历史任教班的教学工作做如下设计和构想:从考试目标与要求来看,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在原新教材与新出版的同种浙教版新教材上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引导学生注意其明显的变化的“增、减、挪”部分。

2、探索建立知识整体结构的最佳方法,寻找知识考查的切入点。

高考历史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觉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最佳复习方法,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学科知识并进行学科知识的联想、拓展和迁移能力的自我训练。由于各学科特点不同,复习方法侧重点也不同。历史学科侧重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史鉴今,注意史论结合。可将现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点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运用图导法建立知识整体结构。采用相关知识统整表、知识结构图解、知识结构螺旋形等方法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3、加强对专业的点拨和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教师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读书和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首先要重视对各地课改较成功的题例和样卷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出题思路),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研究高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选用综合性的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题目中各种信息(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的判读和分析,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题。第三,我们要求学生课外选取材料编制一些试题,并写出命题角度,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答题的切入点和思路并拟定答案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试题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第五,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因此,试题分析时不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最后还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中相应的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项内容重新组题,以达到做一道选择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第六,在复习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出一些新情境的好题让学生在全新视角中观察历史问题,以活化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的基本任务

1、进行相应的单元知识串讲,一轮复习后,进行通史式的第二轮专题复习。

2、平时尽量多给予专题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对历史事物认知和分析评判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全面强化基础,狠抓落实,同时全面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高考的针对性训练。

5、抓好高三(6)班的培优工作,确定典型,重点突破和提高。

时间安排

1、第一轮单元复习(2011年8月底-2012年2月下旬)

2011年9月-10月中旬《中国古代史》

2011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2011年11月中旬—12月中旬《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2011年12月中旬—2012年1月中旬《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2012年1月中旬—2月下旬《世界近现代史》下册

2、二轮专题复习(2012年2月下旬-4月底)

3、三轮:回归书本、查漏补缺、综合训练、考前指导(2012年5月-高考) ㈠ 2012.2~2012.4月底(第二轮复习) ⒈完成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对知识点按章节体系、专题体系进行系统复习,并注重进行综合测试,巩固学生所掌握的考试要点。

2.做好高考综合练习卷以及历年的高考试题,让学生熟悉“高考模式”。 3. 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优秀生的成绩及班级整体实力。 ㈡ 2012.5.1~高考前(第三轮复习) ⒈全面复习巩固,完善知识体系,把握高考思路。 ⒉查漏补缺(集中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挖掘学生潜能。 3.进行各种综合能力测试,加强学生对高考的适应性。

四、主要措施和方法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发挥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2、适当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课堂练习、课外作业以及质量跟踪检测,及时批阅和评讲,做好教学的反馈工作。

3、强化历史听、写、读训练,狠抓学生个案,特别注意加强对尖子生的辅导和后进生的提高。

五、培优补差

1、学生来源:优生:各班历史科成绩前10名;后进生:每班后5名,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确定名单。

2、时间安排:晚自习和自修课

高三学年总结范文第3篇

一、 努力学习,备战高考

对于即将来临的高考,我班级团支部和班委正努力将我班营造成一个充满活跃的学习气氛的集体,为此,我支部向班主任建议: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少量课时让同学们自由阅读精彩文学及讨论解答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机学习难点,并及时向任课老师求教。此外,由团支部组织同学向班级中捐献少量名著,杂志等读物供同学们阅读参考,或由班主任牵头举行了诗歌鉴赏活动,每天由1-2名同学向同学们推荐诗歌并进行鉴赏,这样能有效的克服我班在语文考试中诗歌鉴赏能力不足的弱点。

二、 明确目标,放松心态

面对高考,许多同学早已倍感压力,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团支部准备与班委一起协作,帮助同学们确立自己的目标,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同时也正积极开展在课间的一些友谊的娱乐活动,让同学们放松心态,在娱乐的同时也能更好的学到跟多的知识,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着充分的准备。

三、 积极入团,参与活动

在过去的两年半的学习中,我部已经从32人的小部发展为拥有38名团员的大部,在过去的时间里,我班有大部分同学都递交了入团申请书,只因名额有限未能成为团的一员,他们对此感到十分惋惜,在下半学期的时间里,我部会像过去一样对积极向团支部靠拢的同学进行团组织教育的宣传,努力提高团组织的向心力,让他们了解到团组织的重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向组织靠拢,成为团的一员。

四、 奋发向上,争取评优

下半学期的优秀团支部的评选,我部十分重视,在过去的两年中,我部对没有评优而感到十分惋惜,但我们并不气馁,如今我们还有一次机会,为此,我部特意加强了对团组织工作的要求及情况的了解,对团内部出现的一些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进行更加严厉的批评教育,使他们认清形势。同时加强了对团员及团干部的个人行为规范的检查和课堂纪律的保持。我部已定下目标:保证团员中没有迟到早退,旷课逃课现象;没有聚众斗殴,辱骂打人的现象。为评优做着万无一失的准备。

五、辛勤耕耘,永记于心

三个月后就将离开学校的我们,分别无疑是最令人伤心的,老师们的辛勤耕耘,教我们知识,教会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在我们踏入社会前为我们准备着每一样必须的东西。不久就要分开,伤感也总在心中徘徊。对于这种现象,我部正筹划“每人对老师的一句话”活动,将同学们心中的不舍和留恋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将心中压抑的感情释放,不仅能让老师感受到同学们的心意,还能使同学们舒缓紧张的学习压力,达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以上是高三(3)班团支部结合自身情况所拟定的计划,我团支部将认真执行计划内容,为我校团支部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结束是新的开始,在最后的三个月中,我部将利用所积累的经验努力在各个方面加以完善,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给学弟学妹们做好榜样。

此致

敬礼

高三(3)班团支书

高三学年总结范文第4篇

踏过了懵懂的大一岁月,大二的脚步便紧随而至,转眼间我已在沈阳建筑大学这座美丽的校园中度过了两年。回顾大二这一学年的生活,平淡而充实,简单而有味,经历了成功与失败,留下了眼泪与微笑。这些都让我迅速成长,学着独立思考,学着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学着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着承受失败的痛苦,学着让自己变得成熟,学着长大。

从抵抗本专业到接受再到发自内心地想要努力学习,有趣专业课程和老师生动且严谨的讲课内容将我对本专业的热情点燃。上学期的各种管理与计算机结合的理论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下学期的程序设计则充分锻炼了大家的动手能力。当然,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将计算机与管理的综合专业课程学好掌握也是势在必行。一个学年终了,荣获了校一等奖学金和校三等奖学金,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荣誉,我想,当明白自己每一天所努力奋斗的,正是在为自己的目标打基础的时候,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学习方面,四个学期的游泳课程也培养了我对游泳的热忱与熟练的技术。语言方面,除学校要求的必修英语课程外,我还参加了由外国语学院组织的英语辅修课,让我的英语方面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有人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而我认为,在大学中,悠闲的人是可耻的。在历时半年的宣传委员的职位上,我与同伴一起出版,让自己的劳动换得学院以及学校消息的及时通知,体验到出版的快乐,想享受到为他人服务的快乐。在大二的下学期我荣升为宣传部副部长,职位上的提升是对我工作的认可,开心的同时也更加认识到身上承担着老师们的殷切希望,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与高度的工作热情,也让我在大二的学年里获得两次社会工作奖学金。此外,在大二下半学期,经院领导推荐,更让我有了进入校学生会工作的机会,并竞选为校宣传部副部长。

在思想上,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积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二上半学期参加积极分子评选活动并取得成功,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决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身的一言一行来接受党的考验。

在大二学年里,有成功也有失败,比如十二月份的六级,最终以较小的分差没有通过,这是让我感到非常遗憾的。比如三月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因为考试是在寒假开学以后,就利用了寒假的部分时间去复习课本,做模拟题,最终以优秀的成绩一次性通过计算机二级,算是一个小小的成功吧,还是很高兴的。

高三学年总结范文第5篇

本人自2012年6月28日入职以来,本学年已是在津桥学院外语系供职的第二年。作为一名入职已一年的大学英语教师,本人在这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收获了很多,也成熟了许多。现在,就将我这一学年来的工作和思想总结一下吧。

第一、在教学方面

本人在本学年,先后担任大学英语综合3,大学英语综合4,大学英语口语2三门公共课程的教学工作。除此之外,本人还勇于探索,开设了英语写作和中美文化导论两门选修课。本学年,本人继续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力图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用于课堂教学当中。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继续努力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备好课。首先,我认真研读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同时也认真学习了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对大学英语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其次,我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并研究通过何种办法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明确,更具有目的性,而不是盲目地为了学而学。钻研完教材,我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我的学生,包括他们的兴趣,需要,英语基础,学习英语中经常遇到的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虚心听取督导的意见。同时,本人还积极去其他教学同行那里听课,吸取精华,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我发挥自己的个人性格优势,课堂上教学充满激情,积极带动学生学习,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语言简单易懂,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词汇讲练结合,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同时,我认识到,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成绩的。为了教学,我会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旨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巩固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我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懂得老师很赞赏他们,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第

二、在学生工作方面

本学年上半年,本人继续担任英语第二课堂的主要负责人,开展第二课堂的组织工作。在上学期的活动中,按惯例,我组织了常规的英语角活动和演讲比赛备战队活动。英语角的主题广泛,包括主题:Traveling Experience、Dinner Culture、My Favorite Movie and TV shows、Halloween、Cheating、Body Language、Study Abroad、How to Order food、Thanksgiving Day、English Party等。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外语系两位年轻的外教Aaron和William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较大的激发了学生锻炼英语口语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口语水平。每一期的备战队活动,每位老师都围绕各自的主题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匹配相应的演讲素材,音频或视频,并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练,大大提高了学生演讲水平,增长了学生的演讲技能,达到了开办此项活动的初衷。

除了日常活动外,本学年上学期我们还承办了“2013” 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昆明理工大学津桥赛区的赛事。截止9月18日,共有179名学生报名参加比赛。通过选拔,最终10位选手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各位选手在决赛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经过激烈地角逐,出色的完成了比赛。最终建工系吴竞超同学获得一等奖,外语系谷风帆同学、经管系刘奇同学获得二等奖,外语系王静静同学、计算机与电子电气工程系李文俊同学、建工系胡豇珩同学获得三等奖,其他四位同学获优秀奖。其中,建工学系吴竞超同学作为我校代表参加“2013”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云南赛区比赛,荣获二等奖。再次,本人还策划了“珍惜青春、放飞梦想”第一届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英语晚会。此次晚会以“青春”与“梦想”为主题,结合学生表现自我,展示才能的需求,给全校大学生创造一个激励外语学习、展示综合能力、选拨优秀人才的平台。由外语系教师倾情演唱的经典英文歌曲《Do Ri Me》拉开了晚会的序幕,配以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的其他节目,如歌曲演唱,舞蹈,英文小品、诗歌朗诵、音乐剧、配音等,将晚会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通过此次晚会,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展现了津桥学子的向上风貌,受到了领导与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第

三、在科研方面

本人继续刻苦钻研教学方法,于2013年7月完成论文《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调查与分析》一篇,已投稿昆明理工大学学报津桥专刊。目前稿件已按照要求修改完毕,等待发表。除此之外,本人于下学期加入了有董红云负责的省级科研项目——《紫色》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研究。 第

四、在自我提升方面 2013年11月,本人参加了参加由云南省教育厅举办的《云南省高等学校助教培训示范性项目》,按规定完成92学时培训任务,成绩合格,获得证书。此次培训内容主题广泛,包括大学课堂评价设计、大学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学设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大学课堂学术文化重建等,使我在培训中受益匪浅,并开始反思自身的教学。2014年1月,本人参加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高等教育司举办的《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课程》,主修内容综合英语,成绩优秀,获得证书。此次学习,对我的大学英语教学有了很大的启示,并引导我探索英语专业综合英语的教学。同时,本人也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以及说课等活动。

上一篇:高一学年总结下一篇:初二学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