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论文范文

2023-03-18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还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教学是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术可以使学生感性地了解世界。但目前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无法体现出美术教学应有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进行研究,并从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重点阐述,希望能够为改善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对策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80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直是教学目标之一,美术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发现美的一门重要课程。农村学习条件较为落后,美术教学是帮助农村小学生最快提高审美能力的一门课程,美术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空间。但目前的美术教学却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陈旧

很多农村教师由于信息闭塞,没有及时更新对美术课程的认识,没有意识到美术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导致美术课在小学课程中只是副课的级别。一些教师认为没有必要上美术课,甚至会以提高学生成绩的理由占用美术课。很多农村教师还保留着传统教学的习惯,更看重学生的成绩,因此会占用副课的学习时间,这样便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美术教师要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极为困难。

由于对美术教学的不重视,有的农村学校甚至会安排其他科任教师担任美术教师,影响了美术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的学校在每学期的教学评价中对美术等副课敷衍应对,这不仅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没有丝毫益处,还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教学方式落后

美术教学能有效进行的前提是师生之间平等的沟通交流,但目前的农村小学中美术课程教学方式落后,主要是以美术教师讲解,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美术技能学习为主。由于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无法进行专业的美术文化教学,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只言片语进行技能的重复训练。很多教师习惯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实际美术学习感受,学生没有自己感悟美术的魅力并将想法付诸实践的过程,严重限制了学生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单纯地照书临摹使得学生对书本教材和教师产生依赖,不仅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也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只是将教学局限于课堂上,没有依据农村特色开展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活动,这样单一化的课堂美术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

(三)评价标准单一

许多教师习惯以成人的眼光衡量学生的美术作品,并且评价标准单一,只注重学生是否按照教材要求画出标准的事物,没有从学生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评估,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直接给出评价是很多农村美术教师教学评价的弊端,教师只是通过观察学生提交的美术作品随意给出“优”或者“良”的评价,不重视学生学习美术的情况,更没有告知学生作品评分的原因,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没有帮助。获得优的学生下次提交美术作品时会继续选择一样的风格,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影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获得差的学生不能正视自己的作品,更容易产生厌学美术的情绪,打压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有一些教师习惯以学期最后一次的美术作业直接评定学生的美術成绩,没有根据整个学期学生美术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估,制约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环境条件制约

环境条件的制约是农村小学美术课程无法正常进行的重要原因。环境条件制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学生原因。美术教学的进行需要很多工具,铅笔和本子是最基本的工具要求,但是仍然有学生由于家庭原因无法购买到相应的美术学习工具,导致学生无法跟上美术课程的进度,没有美术实践的条件。第二,教师原因。有的教师工作态度有欠严谨,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教学,不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和负责任的态度。也有的教师兼任美术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美术教师团队专业能力和素养都有所欠缺。第三,设备原因。很多农村学校无法为学生和美术教师提供相应的美术功能房,也无法提供多媒体设备,这些都影响了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美术课程

要及时改善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教师需要认清美术课程带给学生的益处。改变应试教育带给学生的压力,引导学生发现美术课程的重要性,结合传统的美术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有效的美术课程教学。摒弃美术课是副课的落后观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拉近美术课程与小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美术课得到应有的重视,不会随意被其他科目占据,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

教师要注意,美术课的教学场所不仅仅是教室,还可以是室外,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发现生活中的美术魅力,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层面和视野,使得学生在开放式的美术教学中发现价值并且创造价值,体验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因地制宜,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的,美术教师需要根据农村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美术教学,同时要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意识到美术理论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的重要用处,指导学生发现美术带来的艺术和实用价值。

首先,在绘画方面,教师可以将农村的建筑物、风景等作为题材,指导学生勾画线条。勾画线条所需要的工具对农村小学生来说较易获得,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美术课程的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够掌握写生能力和创作技巧。

其次,教师在教导色彩知识时,由于工具的欠缺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很好地掌握色彩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例如开展辨别衣服冷暖色的小游戏、引导学生根据农村风景进行取色等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美术时感受到乐趣,同时还能很好地掌握色彩知识。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农村丰富的泥土资源培养学生的雕塑能力,让学生在捏泥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或者也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树叶,用树叶进行拼图作画。

最后,教师不仅需要教导学生实际的美术技能,也需要教授学生关于美术文化的理论知识,比如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以扩充学生的知识层面。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游玩农村,观察农村中的特色建筑,树立学生正确的观念,教导学生成长以后利用知识建设乡村。教师的教导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教学目标要明确,例如在教导学生线条勾勒时就不教学生如何搭配色彩,避免学生因为接受太多的知识而掌握得不透彻。因为农村条件的限制,教师需要灵活地为美术课创造条件,利用农村文化为学生开展有趣的美术活动。

美术教师的教导固然很重要,但更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发展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自发地感受美术的魅力,形成自己独特的美术认知体系。学生在美术文化学习中不仅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质,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因此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更易于投入真情实感。

(三)更新评价机制,注重美术教学过程

有效的美术教学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端正学习美术的态度,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不只是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也需要肯定学生的付出。简单的评价“优良差”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因此还需要明确指出学生作品中存在的不足,给予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

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应以鼓励为主,可以定期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在村里进行展览,良性的竞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优秀的评价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且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美术的评价方式较为开放,教师的单人评价仍然具有一定主观性,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学生能够通过欣赏他人的作品而激发自身的潜能,吸取他人优秀的经验,补充自身的不足,同时也能够凸显出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四)改善条件,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农村教学条件较为艰苦,因此相关单位应该积极改善条件,为美术教学争取更多的资源。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美术教师团队的建设,为教师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提供机会,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地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将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美术教材内容有效结合在一起,认真负责地教导学生美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注重科研活动的开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另一方面,学校需要招聘具有美术专业能力的教师担任学生的美术教师,大力宣传学校的优势引进人才,不断提高学校的核心凝聚力和美术教学水平。

三、结语

美术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口的综合素养,因此为了完成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教师需要认清美术对学生的重要性,针对农村小学美术存在的问题,例如小学美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条件受限、美术教学方式单一落后、教师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都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及时解决。从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多元化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根據农村当地特色为学生学习美术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教师还需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最终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云霞.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知导刊,2019(47).

[2]刘海燕.探究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

[3]张璐.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劣势与现状、归因及对策研究[J].美术大观,2014(9).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韩晓燕(1989.5— ),女,汉族,甘肃会宁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农村“麻雀学校”美术教学的现状研究》(课题立项号:BY[2020]G116)研究成果。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小学美术;整合;探索

如今,新课改在我国得到了全面实施,小学美术老师开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进行了科学的整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将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有效整合的方式大大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很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大大提高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

效率。

一、信息技术学科与小学美术整合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时代在发展,为了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学科与小学美术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获取最新的学习资料,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具有以及几个特点:(1)互动性。一直以来,很多老师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一节课的时间完全占用了,而学生就在下面听讲和做笔记,这种只讲美术理论的教学方式大大阻碍了小学生实际的美术绘画能力。大多数老师缺乏正确的学生观,他们认为老师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而学生只需要被动地听讲和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它们逐渐走入各小学美术课堂,充分實现了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加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活跃了小学美术课堂氛围。(2)资源共享。小学美术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课程,艺术的创作是没有止境的,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通过信息化技术获取相关的作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然后将这些最新的资源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拓展了小学生的知识面,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3)虚拟性。信息技术带有一定的虚拟性,因此,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完全不受到时空的限制,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取时下最新的美术咨询,提高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设计,活跃氛围

如今,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门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老师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有效整合的方法多种多样,老师要学会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因为教学设计是每一个小学美术老师都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指引整个教学过程,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开展下去。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小学美术老师应当灵活应用信息技术,获取最新的美术资料,然后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工具”的功能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工具”的功能,它们在教育中具有三方面的重要功能,学习对象、工具、教学工具。他们对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以小学美术中低段线描绘画为例子来充分感受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绘画中的作用。首先是多媒体在美术中的具体应用。小学美术老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功能,通过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多种感官能力。他们在一边看一边感受美术作品的深刻含义。其次是多媒体在美术资源获取方面的运用。如果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在了解线描绘画的概念、相关作品的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素养,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综上所述,时代的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离不开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教育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融合,提高教学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岳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软技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小课题研究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6).

[2]张勤坚.站在儿童的立场:关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十点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3).

[3]熊兵,谈宜容.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引领学生健康成长[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8(4).

[4]曹晓敏.“为创新而教”:创新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融合运用[J].教师,2016(15).

编辑 王亚青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新课标提出后,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不仅在于给学生介绍美术知识,更重要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使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并且能够在美术活动中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取向。所以说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对美术的热爱之情,并且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不断地去思考,并且能够让学生们能够自主地分析美术作品并能够自己的去鉴赏,有自主的意识,保证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能处于一直活跃的状态。

一、新课改后小学美术教学新要求

新课改后,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如下新要求,美术不再仅仅作为一项单纯的技能,而是一项素质拓展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成为美术教师的重要任务。美术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在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中,美术起到了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作用。因为小学美术教育主要自爱与美术启蒙,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小學美术教学应该区别于专业美术教学,为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小学美术应该一学生发展为根本,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新课标改革后,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美术重在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操作美术工具和材料,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进而促进视觉能力、感知能力和审美经验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需要拘泥于特定的题材,要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而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参与美术活动的乐趣。美术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学习美术,学生们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在美术实践活动中综合锻炼操作能力、实践能力,获得受益终身的能力。

基于新课标理念,美术教师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仅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而是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重在陪伴、督促和引导学生,以学习者的心态参与到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

二、新课改下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一)加强互动沟通,提升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求教师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想象和思考空间,使他们直接参与、体验、感知美术,在美术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增强对美术作品的判断和鉴赏能力,培养美术表达能力。美术鉴赏和表达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加强教学互动,从学生的思维特征出发,设计美术活动,对他们进行引导,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在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心中所想,让他们大胆表达,勇敢倾诉。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发达,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能够促进他们发展个性化思维,使他们发展出个性化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审美判断能力的形成,不仅能够增强他们感受美的能力,更在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以一定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幸福感。

例如,在《五彩的烟花》这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设备给学生展示烟花绽放的美丽瞬间,在欣赏烟花的过程中,小学生联想到新年自己家中放烟花的情境,进而和其他学生讨论交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烟花分别有哪几种颜色,烟花绽放时是什么样的造型,联想一下每年春节放烟花时遇到过哪些趣事。这样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起来,进而拿起手中的画笔,画一幅自己脑海中关于烟花的故事,有的将烟花描绘得五彩缤纷,有的学生将烟花与新年的饺子联系在一起,有的学生画了一副父母与孩子一起放烟花的和谐场景。

(二)挖掘作品文化内涵,强化文化理解

美术是一项文化艺术活动,其产生于社会文化生活,因此美术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文化色彩。在美术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素养是一项重要内容。这也就突显出了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重要性。文化理解是指对美术作品进行观赏,并从文化的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文化理解素养是影响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关键因素。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进而体验和鉴赏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独特的文化特色,这对于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形成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引导学生鉴赏我国传统文化,欣赏“龙”文化的时候,主要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龙的造型、文化内涵、精神象征等等。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有关于中国龙的基本文化知识: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它的整个造型通过其他几种动物的一些部位组合而成。龙象征着祥瑞,从文化的起源时间来看,龙文化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七八千年前就有了关于龙形象的记载。我国民间各地关于龙的传说丰富多样,相关的文化习俗也不同,但龙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内涵是相同的,它代表着创新、包容、进取、独立。最终,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中“龙”这一形象的文化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设计多样化的美术实践,提高综合素养

美术实践活动不仅包括画画,还包括设计、雕塑等等,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的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多样化的美术实践活动,充分体验美术世界。例如,《设计文化衫》一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一下什么是文化衫,文化衫都是怎样设计的,之后,再给学生分发服装制作材料,制定一个主题,如“航空事业,强军强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主设计文化衫。这样的美术实践活动生动有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使得他们有效地发挥想象力。又比如,组织“自己做镇纸”的活动,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制作镇纸,通过设计、切割、拼接、粘贴木制工具制作镇纸,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提高了,学生们设计的镇纸既可以放在书桌上使用,也可以摆放在室内或放置在校园内的绿化林里,装饰、美化环境,使教学环境更加具有童趣。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学生掌握技术、自主完成制作,是深化劳动技能教育的重要实践。许多美术经典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层次,教师可以借助经典作品影响学生,进而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在学生欣赏经典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育策略,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中表达个人的见解,在感悟美术作品艺术性的过程中完成情感体验。教师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介绍作品创作背景,使得学生可以深入挖掘、理解作品的创作手法,从而间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语

长久以来,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思想理念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所能够关注到的仅仅是学生对于基础的知识掌握情况,再加上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美术教学长久以来受到了忽视。而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新课标给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地改进、优化其自身的理念,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建红.“研学后教”带动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的研究[J].信息周刊,2019(12):1.

[2]韩学军.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学苑教育,2019(24):1.

[3]王勇勤.如何打造小学美术高效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2(027):8.

[4]杨春.浅谈小学美术高效课堂下的评价机制[J].国际教育论坛,2020,2(6):101.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当下单一而程序化的美术教育模式严重导致孩子们作品千篇一律,缺乏真实情感的流露,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从这一角度来看,探究小学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审美能力的内涵

所谓的审美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对于美的感受的敏感程度,越能够发掘细微的美丽,其审美能力就越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伴随着审美能力的不断变化的,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并不相同,但是人们往往通过对美的追求来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和外貌,以向美靠拢。小学教育作为启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可行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启发和熏陶学生,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对于美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智慧是非常有益的。

二、审美能力的意义

对小学生而言,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教育的目的之一,这样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美丑观念。人类的发展与对于美的追求是分不开的,而这里的美既是外在的物质美也有内在的精神美,外在的物质美使人们的身体和心灵得到享受,而内在的精神美则能够潜在地影响一个人的精神品格,使其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最终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而对小学生来讲,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小学生今后的求学乃至整个人生都有巨大的作用。

三、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1.审美能力培养的认识存在偏差

对于审美能力培养的认识存在偏差,是导致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不够的主要原因,很多教师仍旧坚持传统的教育理念,只是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开发和传授,对于能力方面的培养则选择性忽视了,这样单纯的技能的传授是无法带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的,只有正确认识审美能力的价值,才有可能开发出学生的审美能力。

2.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性严重不足

美术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实际效果和程度即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它是用来检验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标准。在现实的审美教学活动中,传统的老师不重视探索符合新一代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不习惯于使用多种教学设备,不善于营造氛围,不结合实际,只是简单照本宣科,都会导致教学效果差和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性严重不足。

3.审美能力培养的渠道相对单一

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审美能力才是可取的。 在传统的课堂上,由于太过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而忽视课堂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致使学生缺乏由课堂走向生活的意识。而事实证明,参加社会实践才是学生培养审美能力的最好方式,这一点也被广大学生所接受。例如,经常参加各种美术作品创作和比赛的学生,无论是审美能力还是自信心或是创造力都高于一般学生。

4.审美能力培养的考评机制缺乏

目前美术教育审美能力培养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反馈和考评机制的不完善。 另外,审美能力内化于心,不是可以拿一个可视性的标准来衡量的。同时,这更加成为各级教学管理者不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的借口,最终导致审美能力培养不足的恶性循环。

四、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具体措施

1.落实课堂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是传授学生审美知识直接而关键的途径之一。教师应该意识到小学儿童并不是不具备欣赏美的能力,只是审美能力有限,不能够有深度地理解艺术家所表达的美,就像他们不能理解中国戏剧的博大精深,毕加索画的艺术抽象。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更全面的审美理念及思想,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美术课程有自己的特性,线条、画面、色彩、明暗等都是理解美术所必要的元素,日常教学中,教师循循善诱,将为孩子们审美能力培养打下的坚实的基础。

2.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

现实是艺术作品的源泉,而艺术作品又是对生活的浓缩与再现。因此,任何艺术作品绝不可能脱离生活的剧本,学生的真实生活,学习状态都是发现美和感受美的有利着手点。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欣赏一朵花的美,从它花的整个姿态,再进一步观察花的花瓣,色泽的浓淡,花蕊的机理,当然还少不了嗅一嗅它的香味。在这样一个可见、可触、可感的环境下,学生才能真正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

3.鉴赏名作,提升孩子们的审美意境

就像在学写作文之前,我们会学习众多的名家著作一样。鉴赏名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作品的画面感根据其点、线、面、色彩等组成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每个学生的审美经验也不尽相同,所以不同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建立也因人而异。

小学教育是对学生智力启蒙的关键,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美术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从而更好地体验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草堰镇三渣小学)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新时代;全面发展

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通过一些基础课程,使他们对美术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培养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观察力,促进中小学的创新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而不单单只停留在应试教育的狭小思维之内。

一、当下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发布以来,促进中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成为我国现今的教育主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当下的发展要求,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改革,但是改革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学美术专业教师缺乏,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是传播教育理念,教书育人的重要角色,但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对于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在中小学美术教育岗位的教师严重缺乏。这一问题在教育程度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尤为突出,在教育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通常是一个老师身兼数职,既教语文、数学、外语,也教美术、体育和音乐。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社会的现实问题,许多高校毕业的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都相继从事其他工作,主要原因在于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不足,这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表现更为明显,教师的工资待遇通常也低,许多学生不愿意从事教师这一工作,更不愿意去中西部那些偏远的落后地区,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得不到足够重视

在以应试教育为当今主要教育方式的大环境之下,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只成为了表面工作,不论是在家长、学生还是在学校看来,体育、音乐、美术依旧是作为“副科”存在于教育教学之中,都没有对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仅仅当做一个任务去应付,自然而然也就不会考虑过多,中小学美术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更是随便了事,从不深入探讨,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的重视也微乎其微,对于美术教育用到的工具,投入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

(三)中小學美术教育同高师美术教育相脱节

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对于美术这门学科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逐渐的加深,不断提高美术技能和美术观念,提升自己的审美素质和专业技能。而高师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学科划分过多过细,有油画、版画、雕塑、书法、陶艺、写生、素描等等几十上百个专业,教育出来的学生也都在其专业课上具有相当好的素质,但是他们在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工作中通常捉襟见肘,自己的学科专业化知识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也无法传授给学生,影响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工作,使得高师美术教育和中小学美术教育相脱节,沟壑甚深。

二、解决当下中小学美术教育问题的措施

当下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甚多,这些问题束缚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影响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传播,针对这些问题,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利用好新课改的大环境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加强对美术师资力量的培育,提高教师待遇

对于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育,扩大美术专业的招生,开拓教师源头,并且提供最新的美术教育信息和美术专业用到的各种设施。政府要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使毕业的大学生对于从事美术教育这一工作充满希望,特别是中西部偏远地区,加大对偏远地区的投入,中小学美术教育是美术教育发展的源头和基础,社会各界要对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给予足够支援。

(二)破除传统中小学美术观念的束缚,重视中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发展

脱离传统中小学美术教育观念的束缚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至关重要,使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从“副科”上升到主科,现在新课改的要求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大势所趋,是现代教育的新潮流。给予中小学美术教育足够的重视,大力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将是相当主要的部分,既能够培养学生更多的兴趣爱好,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高师美术教育和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衔接

注重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衔接,是缩短高师美术教育和中小学美术教育差距之间的有效方法,主要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内容三个方面着手。在培养目标上,高师美术教育不能单单发展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培养模式上,将高师美术教育由专一的培养模式多元化,加入人文综合素质和课堂组织能力教育;在课程内容方面,注重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整体上把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三、结语

在新时代新课改的大趋势下,注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就应该让中小学美术教育要与时俱进,注重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破除传统观念,使高师美术教育和中小学美术教育相结合,能够使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更进一步,使美术教育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赵宏林.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J].学周刊,2016(33):91.

[2]王胜彩.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脱节现象调查[J].安徽文学,2015(06):151+160.

[3]陈大伟.关于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问题研究[J].美与时代,2016(05):114-115.

[4]李晓瑭.新媒体时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05):156+158.

上一篇:农村美术教育论文下一篇:小学美术课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