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

2023-03-07

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语言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诗词的学习是初中语文的重点学习部分,语文教师对诗词的教学不应停留在让学生背诵和默写的阶段,应该采用富有色彩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诗词的教学。基于此,本文章对基于以趣入境知诗意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设计

引言

现在的初中诗词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生硬,不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些教师在诗词教学中,仅仅着眼于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语文素养的培养,并且教学模式过于僵硬,完全按照固定的模式,让诗词教学缺乏人文性与生动性。

一、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诗词在考试中所占分值很高,所以教师要重视诗词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背诵诗词,还要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诗词的意境,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之美,让学生对诗词学习产生兴趣。但是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诗词教学现状不甚理想。一方面,受到中考的影响,教师依然以中考为指向标,紧紧围绕中考的要求开展诗词教学。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诗词的学习,紧紧停留在背诵上,并未真正领悟到诗词中蕴含的艺术美感;另一方面,教师在诗词课堂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至于学生无法掌握诗词意境鉴赏的方法,致使诗词教学质量低下;另外,在诗词教学中,受到诗词语言、表达方式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阅历低、理解水平有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给学生对诗词意境的体会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严重制约了诗词教学质量。

二、初中语文诗词的教学设计

(一)介绍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引导学生学习《沁园春·雪》这首词为例,首先,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代伟人毛泽东,再为学生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以及发表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奠定基础。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诵读这首词,渐渐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让学生体会这首词所表达出革命英雄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决心,使学生认识到毛泽东是一个有胸怀、有远大志向的人。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词中议论、抒情所起到的作用,助力学生进一步把握诗歌情感,要求学生课下积累关于“雪”的诗词,进而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收获。这样,通过交流创作背景,与学生展开诗词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诗词的意境,培养了学生学习诗词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诗词的良好习惯,切实达到了提升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通过品析练字,把握诗词意蕴

在教学《春望》时,教师可从品词析句的角度让学生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如果教师认真观察,会发现这首诗中包含着很多值得深味的字,比如“破”“深”“溅”“惊”“抵”。但站在学生的立场,这些字似乎并无奇特之处。鉴于此,教师应带领学生逐句赏析,如针对“国破山河在”一句,可让学生思考能否用其他相关的字代替这个“破”字。经过一番思考,学生相继提出了“陷”“败”“灭”等字。教师让学生依次套入这些字,再重新读句子,试着比较替换字和原字的区别以及带来的不同艺术效果。此时,教师可组织课上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如果换上‘陷’字,读起来就像是国家遭遇了自然灾害一样,失去了原句中的荒凉之感。”有的学生表示:“如果换成‘国败山河在’,‘败’字强调的是国家败落,更多的是描述事实,读起来没有一种触目惊心之感。”通过对比,学生认识到“国破山河在”中的“破”字运用得极其精当,该字带有极其鲜明的荒凉、伤感以及悲愤之情,使人印象深刻。从这个“破”字中,学生读出了诗人杜甫感时伤世的内心世界,读出了其沉郁顿挫的诗风,从而更全面地把握了这首千古名作,同时也进一步认识到诗词的魅力。

(三)灵活运用教学工具

九年级上册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是作者苏轼的望月怀人之作,初中语文教师在讲授这节课之前可以收集有关中秋的视频以及音频素材,比如歌手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水调歌头》这首词的内容,还有月亮的图片。在课堂的开始可以将有关中秋和月亮的图片投放在屏幕上,营造出一个让学生不禁产生浮想的课堂氛围,一边介绍诗歌的历史背景,一边轻轻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对本课产生足够的关注和学习主动性。

(四)加强诵读教学,刺激学生学习情感

以教学《登飞来峰》这首诗为例,首先,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古诗,使学生知道了这首诗词的朗读节奏,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诗词中的音韵平仄之美。接着,我为学生介绍了作者王安石,对学生提出想象画面、反复诵读古诗的要求。然后,便让学生在我的点拨下赏析了诗句内容,进而着重引导学生品味了这首古诗当中蕴含的哲理,使学生对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所见所感有了深层次的体会。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让学生再次诵读这首诗,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加强诵读教学,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理解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从而在新课改下顺利完成了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效率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推行,对于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更加注重在诗词教学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以趣入境的教学方式教授初中语文里的诗词,可以使初中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意,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诗词教学对学生养成鉴赏能力和思维发散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响应新课改的要求进行高效率高质量教学,是当前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唐仲平.探究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的策略[J].课外语文,2020(36):27-28.

[2]周红伟.构建语文古诗词高效教学课堂的策略[J].作文,2020(44):47-48.

[3]李經广.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分析[J].科幻画报,2020(11):202.

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第2篇

1初中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

古诗文主要指用文言写成的中国古代诗歌和文言文, 著名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也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的作品中的语言”。古诗文作为一种中国古代书面语言,是中国古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精华,它还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的明珠。古诗文以其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并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的炎黄子孙,为我国的文化发展提供成不竭的精神源泉。

古诗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价价值观。当前,我国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录的古诗文,大都是是我国古代诗文中的名篇佳作, 这些作品都蕴含着我国古人的智智慧, 充满着崇高的精神。古诗文教学将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影响,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悠久的文文化发展进程,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热爱祖国的传传统文化, 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荣辱感和热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还有利于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培养社会主义道德素质,逐步形成积极地认识态度和人生价值观。观。举例来讲,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然”这句话展现了诗人宁静淡薄的人生态度。李白的《将进酒》中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展现了他乐观自信豪豪迈的人生态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说到:“人生自古谁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表现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视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

古诗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欣赏赏品味。古诗文教学过程其实是老师引导着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美、感悟美、体验美的过程。一篇古文或是一首诗就可能是描绘了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和优美的意境、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传达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展现了社会现实生活。学生在学习这些优优秀诗文的过程中能平定身心、丰富情感、升华灵魂。

2初中古诗文教学现状

2.1 教师方面

很多教师对于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古诗文教学的要要求、目标和任务不甚了解,在进行文备课过程中,只仅仅把教学学目标定位在识记上,将教学重点放在识记课文中的字词注释、句子翻译和课文默写上, 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无法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此外,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大多都是拿着教学参考书和讲课参考来进行备案,并没有加入自己的见解和欣赏体会,教学效果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 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很多教师都是按照“填鸭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即教师读、学生跟读,然后背诵。课堂上虽然加入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形式,但这些活动往往仅仅是在解决诗文中的生字词句翻译时进行,而且时间很短。对于古诗文中其它方面的知识学习则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仍旧采用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成装灌知识的机器,这导致课堂上常常出现教师站在讲台上引经据典, 滔滔不绝地逐字逐句翻译,黑板上写的密密麻麻,而学生是一脸茫然,有的甚至在做小动作或打瞌睡的现象,整个课堂枯燥乏味,一直死气沉沉。比如有教师在教授《小石潭记》一文时,仅仅是带着学生翻译课文,强调学生记住文中的等实词虚词的用法,而把文章的语言特色、写作特色等放在一边,并且没有着重分析作者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所获得的精神上的感受。这样的方法自然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法让这些初中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

而在课后,很多教师往往知识从应试的角度出发,一味要求学生背课文、背注解、背翻译,并不注意诗文中所蕴含的语言知识,忽视甚至放弃了对学生学习古诗文能力和读写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平时仅仅只关注考试中涉及诗文篇目, 课标中没规定的篇目则很少讲,甚至不讲。至于课外的一些优秀诗文篇目,很少有教师补充给学生,让学生学习,无法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2.2 学生方面

学生在自身的认识意识中存有偏差。不少学生认为古诗文离现在的生活比较遥远,学不学都没关系,导致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另外,现在学校在学生升入九年级后要对这三年学习的古诗文进行专题复习, 并且还要对十几篇重点备考篇目进行冲刺式复习, 这让七八年级的部分学生形成了一个认为古诗文在最后冲刺阶段学学就能通过的错误意识,这就导致学生没有在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课堂主动性不高。学生在古诗文课堂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 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让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仅仅把古诗文学习当成一项任务去完成,学生并不愿意主动接触和学习古诗文。在古诗文课堂上,当老师提问时,很多学生往往是低着头, 默默地坐在座位上, 不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些被老师点名回答的学生,不少学生会站起来说不会,少数会的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也多不尽人意。

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比较机械。他们学习古诗文,往往停留对字词的识记、对字词句意和文学常识的背诵层面上,并且识记时往往是靠着死记硬背。不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和一些语法知识灵活记忆。例如:在学习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诗时,很多学生虽然经过多次背诵和默写,但不少学生还会把“郎”写成“朗”、“乔”字写成“桥”,根本原因是学生不理解这句诗的意思和这首诗里所包含的历史故事。

3改变初中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现状的策略

3.1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在实际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多次进行研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识,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理解到古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内容,更理解作者的思想。在学习文言文新课时, 教师要先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预习课文内容,并且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提出一些恰当的预习要求,如:让在学生自读课文时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扫清课文中的生字词障碍, 结合课下注释和手中的资料初步理解文章大意,划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等。这样做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 也紧紧扣住了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中能借助注释、工具书进行参考的要求。

3.2 在课堂创设古诗文情境教学氛围

古诗文是语言的艺术,作者用精美、含蓄、简练的语言.深刻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世界。诗文中所具有的深远境界更描要读者在细细品味中领悟。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通过品读和解析诗文,理解作品的意境,使古诗文中的情景再现,感受作品的美感,体会作者的主观情感。情境教学寓情于景,极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消化和吸收。

3.3 注重课外拓展延伸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要向课外延伸。向课外拓展延伸可分为课外阅读、古诗文赏析讲座、摘抄引用等,其中摘抄引用是一项重点。为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可让学生自己创建一个古诗文摘抄笔记,摘抄课内外的古诗文坐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在被学生摘抄、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价位取向和审美情趣, 同时也可以极大地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从而使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古诗文。古诗文洋滋着中国文字的魅力,充满着古人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新课程改革给古诗文教学带来新的契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使用能力,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4结语

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通过运用一系列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运用, 更深层次地感受出古诗文中蕴含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知识素养。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摘要: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国粹,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古诗文教学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古诗文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古诗文课堂教学也出现了新的气象,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语文古诗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提高我国初中教学的整体水平和学生对古诗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第3篇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唐.杜牧)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宋.苏轼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宋.苏轼)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 愈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唐.刘禹锡)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唐·杜甫)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 》 唐.虞世南)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孤雁》唐. 杜甫)

1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鹧 鸪 》唐.郑谷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观刈麦》唐.白居易)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宋.辛弃疾)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唐.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唐.崔颢)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一)》东晋.陶渊明》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唐. 杜甫)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唐.杜牧)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唐 .杜甫)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

2 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 唐. 李白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宋.范仲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元.马致远)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 》清. 赵翼)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赛下曲》唐.李白)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唐.王之涣)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唐.卢纶)

竹下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苏轼)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南唐后主李煜)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北宋.晏殊)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龟虽寿》三国魏.曹操)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3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晋.陶渊明)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唐 .李白)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宋.陆游)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魏.曹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苏轼)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 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闻雁》唐.韦应物)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池鹤》唐.白居易)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迎燕》宋.葛天民)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题红叶》唐.宣宗宫人)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山中》唐.王勃)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城东早春》 唐.杨 巨 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唐.王昌龄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莲叶》唐.郑谷)

世间花叶不相伦,化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赠荷花》唐.李商隐)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白莲》唐.陆龟蒙)

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第4篇

1激发兴趣,化被动为主动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学习能力还不够高, 不能完全掌握古诗词中作者表达的感情, 而大多初中语文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这一情况,在古诗词教学中,只是一味根据教学大纲灌输这些知识给学生,不考虑学生能否真正理解接受,最后只要求学生背诵来应付考试。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索然无味, 使得学生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处于被动的机械学习状态。古诗词的教学, 应从培养兴趣开始。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竞赛之类的活动,如念一段诗词的现代文翻译, 让学生抢答对应的诗句,这样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将感情投入到诗中,感受古诗词中的美好,从中体验到读诗的乐趣,自然也就激发了学习古诗词的欲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能达到事半功陪的效果。

2品读背诵,体会思想感情

初中生大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他们具有良好的记忆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挖掘利用学生的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多读多朗读背诵。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都说明了背诵的重要性,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才能为学好古诗词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品读背诵是学习语文尤其是古诗词最重要的方法。当然, 积累的途径很多, 但诵读是基本环节,古诗词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词句优美、有抑扬顿挫。所以教师要特别强调诵读的韵律、节奏。尤其是学生要用心灵去体验,用情感去碰撞。例如,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时,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庭院中的花虽谢了,但绿叶却很繁茂。“清晨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句话传神地写出了闺中女子喜春又伤春的复杂感情,只有反复细致地品读才能体会这样的意境,才能真正融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3用情欣赏,联系现实生活

古诗词都来源于古人的生活,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联系实际,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实践中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克服教学中的机械被动记忆,优化教学质量。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建立一个情境,描绘出当时的生活画面,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去欣赏,主动融入诗词的意境,体验生命的快乐;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进而达到创造美的更高目标,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因为任何一首古诗词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让学生融入其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产生共鸣。比如李白的《将进酒》,写出了黄河的壮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通过讲解让同学感受其开阔的意境和黄河的气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 从而加深对李白诗歌浪漫色彩的理解。

4扣住诗眼,探究修辞手法

诗歌的优美性往往在于它大多借助各种艺术修辞手法来表现其语言。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非常丰富,常见的修辞技巧有借景怀情、情景呼应、欲抑先扬、欲扬先抑、以动衬静、抒物言志等等;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对丈、拟人等等。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古诗词时, 要仔细讲解各种艺术手法的表达作用,把握其表达效果。另外,扣住诗眼也是非常重要的,“诗眼”即全篇的点睛之笔,其往往是一个字或一个词,也是诗的核心。它体现着诗词的灵气,道出了作品的深刻寓意。古诗词中,往往动词充当诗眼,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一“闹”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生机蓬勃、春意盎然的美景渲染得绘声绘色。再例如,诗人贾岛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关于“敲”字的运用,足见古人下的功夫,因此,诗眼可谓是“一字千金”。教师应引导学生品味诗眼,这有益于对全诗的理解。因此,扣住了诗眼,也就等于拿到了一把打开古诗词宝库的金钥匙。

综上所述,古诗词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初中生学习和继承古诗词的精髓,有利于增强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进而提升我国国民综合素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作为古诗词教学的引导者,要积极开展古诗词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古诗词教学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诵读与品味中,主动融入诗词意境,深入体会古诗词蕴含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 享受美,进而达到创造美的更高目标。

摘要:古诗词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初中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使得古诗词教学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本文针对目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初中语文教师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第5篇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①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②,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①山枕:枕头。古之枕多以木、瓷为之,中凹,形似山。②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之民俗游戏。一名斗百草。

(1)请分析“黄昏疏雨湿秋千”中“湿”字的表达效果。(4分)

(2)评者认为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有“无我之境的妙趣”,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寒[注]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1)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的“巧”?请作简要分析。(4分)

(2)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4分)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月落星稀天欲明, 孤灯未灭梦难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①忿:不满,恼怒。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

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

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五、.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吕】普天乐 张养浩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末两句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1)诗歌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闺情 李端 2

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 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

(1)这首小令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4分)

(2)在小令中,作者对屈原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一、(1)(4分)黄昏时分,疏疏落落的细雨打湿了空挂着的秋千,一“湿”字将暮春、黄昏、细雨连在一起,(2分)营造了一种空寂的意境(或氛围),表现出词人感伤、凄清的心境。(2分)

(2)(4分)这首词描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千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1分)并通过对暮春风光(例“江梅已过柳生绵”)和闺室景物(例“玉炉沉水袅残烟”)的描绘,(1分)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惜春的情感写得活灵活现,(2分)有“无我之境的妙趣”。

(2)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2分)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2分)

五、(1)语言清新活泼,通俗易懂(2分),而且还杂用了诸如“快活”“胡来”等口语词汇,很适合民间传唱(2分)。

(2)这首小令看似否定了屈原,表达了寄情山

三、(l)姿态之“巧”:花瓣儿薄如蝴蝶翅膀,轻盈有致(l分):颜色之“巧”: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1分);“巧”亦指花的精神:“百种千般”言其精神气质.形貌和气韵、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含蓄配合相宜、谐和一致(2分)。

水的消极低沉的情绪(2分),而实际上,确是迂回曲折地表达了一个饱经宦海浮沉、洞察世事春秋而又无处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的读书人的无可奈何而又悲愤怨恨的心情(2分)

(2)上片“道是”是扬,下片“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1: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l分)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3分)

四、

(1)开头两句描写了月明星稀,天快要亮了,一个思妇辗转难眠的场面。她因为丈夫远离,孤枕难眠,思念一夜,只好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难挨。

(2)主人公因思念难眠,起床披衣,看远游之

二、(1)“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2分)

上一篇: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下一篇:三年级科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