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类专业导论论文范文

2023-03-26

材料类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导论;教学改革

专业导论是大学新生入学后需要学习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导论性课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内涵特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所学专业与行业的关系及本专业的发展现状,使他们能够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涯作一个规划,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近年来,在全国上下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授课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拟以所在的阜阳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意义

(一)消除学生疑虑,帮助学生了解专业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在与大一新生交谈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因听从了老师和家长的建议才选择的物流管理专业,而真正是在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后自主填报志愿的学生并不多。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通过专业调剂被录取到物流管理专业的,对物流管理专业更是缺少必要的了解。以上原因导致很多学生在入学后产生一些疑虑,比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物流不就是干快递吗”等,甚至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做好了转专业的打算。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让学生尽快了解物流管理专业,消除疑虑,端正專业学习态度。

(二)展现专业前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是学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和支柱性产业的认识,帮助他们了解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增强学习物流专业的信心。

(三)揭示成长规律,帮助学生适应环境

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其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3]。在学习上,中学里的那种封闭式学习、过度依赖教师、填鸭式被动学习和单纯追求应试成绩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学习、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满足趣味性地主动学习和为成才而学习;在生活上,其生活方式也由高度依赖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生活转变为远离父母独立生活、需要顾及他人感受的集体生活。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多学生会变得无所适从。开设专业导论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大学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的特点,掌握集体生活中与人相处之道,认识人才成长规律,尽快适应大学环境。

(四)确立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拟定规划

升入大学只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短期目标,当这一目标实现后,如果不引导学生确立一个长远的学习目标,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迷失方向,最终导致学业荒废。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解读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使学生对将要开设的课程做到心中有数,为学生在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大学发展计划乃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提供帮助。

二、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所在学院物流管理教研室的负责人,近年来一直参与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总结出该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授课形式单一

以往的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解结合PPT展示的传统教学形式,更多的时候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学内容随意化

由于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时数较少,一般只安排14~16学时,所以该课程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以至于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的选择较为随意[4],有的侧重于作物流管理专业介绍,有的则侧重于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介绍。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容易导致教学重难点不突出,使学生对该专业产生怀疑,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积极性不高

作为一门专业启蒙课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其涉及到的知识却十分广泛,尤其是与行业相关的一些最新数据,更需要授课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在期末计算教学工作量时,专业导论课程的课时量只有十几个,对其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的帮助十分有限,很多教师不愿意接受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即使勉强接受,在教学上也是墨守成规,不愿意尝试课程教学改革。

(四)缺少实践教学

物流管理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校在制定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时,如果笼统地将其全部设置为理论授课,则与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不符。缺少实践教学内容的专业导论课,会导致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缺少直观的认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变传统授课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为了克服单一授课形式的缺点,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法[5]。比如,授课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混合式教学理念引入到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阜阳师范大学为例,学校已经建成了先进的录播教室,同时引进了 “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录播教室录制教学视频,并将其连同课件、教案及学习资源等材料上传到教学平台中,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在线下教学环节,授课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话题,比如“你为什么选择物流管理专业”“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物流行业相关信息的”“你认为从事物流行业的工作前景如何”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再将讨论的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授课教师再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授课形式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二)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就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其专业导论课程应包含以下内容。

1.专业内涵与行业发展前景。在专业内涵方面,可以介绍与物流相关的一些概念,如物流、物流行业、物流管理、传统物流、现代物流、国际物流等,引导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特点,明确各概念所包含的基本问题及其本质。在行业发展前景方面,授课教师可以搜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物流行业发展概况及就业前景,物流相关岗位职责要求和任职条件、薪酬待遇、升迁路径等,以打消学生的疑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学科性质及专业发展概况。首先,物流管理属于管理学门类中的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与之并列的还有物流工程、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这4个专业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各专业的相近性和交叉性,注意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其次,应介绍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介绍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及办学成就,如师资队伍情况、专业与课程建设情况、毕业生的考研及就业情况、师生获得的各类荣誉情况及杰出校友等。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和大纲。授课教师应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向学生详细介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等内容,尤其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制定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避免学生盲目地學习。

4.大学阶段教与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在向学生介绍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授课教师还应就大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以及对学生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剖析,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此外,授课教师还应结合专业特点向学生介绍适用的学习方法。物流是一个注重实操的行业,中学里那种单纯为了应对考试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学生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眼高手低。

5.专业学习规划。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专业导论课程还应包括学生专业学习规划的内容,授课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划,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及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三)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针对专业导论课授课教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层面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优先选派专业导论课教师到知名物流企业参观、交流,对承担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工作量补贴等。此外,还可以改变以往只由校内教师讲授专业导论课的做法,邀请物流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到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讲授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邀请知名物流企业或物流行业的专家走进课堂做专题讲座,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给授课教师提供了与行业和企业专家近距离交流的机会。

(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尽管专业导论课的课时不多,但笔者认为仍可以抽出2个课时让学生参与到专业实践中。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物流企业参观见习,以了解物流企业的运作与经营模式。通过参观企业的立体仓库、分拣流水线等物流设施,观摩叉车装卸货演示、智能分拣机器人分拣作业等物流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之形成基本的行业认知。

四、结语

专业导论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大学时代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引导学生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并制定专业学习规划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采用多样化授课方式、规范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授课教师积极性以及将实践教学融入到专业导论课的教学中等手段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谭满益.《物流管理专业导论》课程建设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12).

[2]余水妹,戴红宇.地方高校专业导论课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5).

[3]杜海清,朱新宁,汪弈.专业导论课教学模式及学习效果评估与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4]罗蕾.高校专业导论课教学优化探讨——以旅游管理为例[J].智库时代,2019(6).

[5]杜红,富爽,索丽敏,等.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以《通信工程导论》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7(2).

材料类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2篇

对于航空电子领域的入门者而言,拥有一本有助于他们理解现有的和还在不断发展之中的航空电子系统的工具书是十分重要的。同样地,对于这个领域的从业者而言,在进行设计时拥有一本阐述该领域成熟方法的概论性手册也是十分必要的。航空电子系统导论至今已是第3次修订出版,在全球各地受到工程师的广泛喜爱,被许多大学定为航空电子学领域的教材。吴文海等本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以及努力服务我军航空武器装备建设,为航空装备研制和技术保障尽一份微薄之力的目标,曾将本书的第2版译为中文,在中国读者中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但是,从第2版发行的2003年至今,元件级电子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技术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因此作者在第3版中进行了详细的修订,介绍了自第2版出版以来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技术革新。

本书阐述了现代民用和军用飞机的核心—航空电子系统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涉及到飞行员的头盔显示器、数据输入和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惯性传感器、大气数据系统、导航系统、自动驾驶仪和飞行管理系统等方面。为了满足高度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要求,这些系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集成。本书运用诸多专业领域知识,使航空机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电子(控制)系统成为一门引人入胜、充满挑战的学科领域。本书第3版对诸如直升机飞行控制、电传飞行控制等方面做了修订和更新,并在适当的地方进行改进,增加了系统的覆盖面,直升机飞行控制中增加了新的一节。

本书共分10章:1.绪论,包括航空电子学的重要性和任务、航空电子环境和单位的选择等;2.座舱显示和人机交互,包括平视显示器、头盔显示器和显示技术等;3.空气动力学和飞机控制,包括空气动力学基础、飞机稳定性和飞机动力学等;4.电传飞行控制,包括电传飞行控制的特点和优点、控制律和数字实现等;5.惯性传感器与姿态控制,包括陀螺仪与加速度计和姿态测量等;6.导航系统,包括惯性导航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等;7.大气数据和大气数据系统;8.自动驾驶仪和飞机管理系统;9.航空电子系统集成;10.无人机。

本书工程实用性强,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辅以严谨的解释,便于工程技术人员理解和应用。本书既可用作航空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又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与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作者R.P.G.Collinson致力于航空电子学领域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个人努力完成了这本紧跟技术前沿的权威性著作。

孙培培,博士生

材料类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3篇

2、试论俄罗斯钢琴音乐的艺术特征

3、论甘肃民间本土音乐的艺术特征

4、论艺术歌曲《梁祝新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艺术

5、论艺术素质测评背景下小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路径

6、论电视音乐艺术的分类

7、试论现代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影响

8、论中国古典音乐之艺术美学认知

9、论越剧音乐中的琵琶演奏艺术

10、论音乐艺术中“音”与“乐”的二重性

11、论西北回族音乐文化的艺术特征

12、试论音乐艺术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13、论视唱中音乐表现力的艺术准备

14、论《三个和尚》电影音乐中打击乐的艺术品质

15、试论音乐课中的合唱艺术与排练

16、试论高等艺术院校中的曲艺音乐课程建设

17、浅论音乐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18、论电影音乐对于电影角色艺术形象塑造作用与价值

19、试论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审美共通性

20、论小学音乐教学中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1、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艺术世界”

22、论电影版《复兴之路》音乐与舞台艺术呈现

23、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音乐教育的渗透和培养

24、从黑格尔的艺术象征论再论音乐的象征

25、论音乐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26、论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艺术教育与实践中的作用

27、论美育改革下高等艺术院校音乐师范生培养模式

28、浅论舞台艺术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多声部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29、论音乐艺术的文化内涵

30、浅论音乐表演艺术的审美范畴

31、论四川羌族劳动歌音乐的艺术特色

32、论演奏中国钢琴作品《夕阳萧鼓》的音乐风格、技巧与艺术个性

33、试论如何提升高校学生音乐艺术素养

34、论电视纪录片《初生之犊5》音乐的艺术特色

35、论钢琴艺术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36、从作品存在方式论音乐表演艺术

37、论音乐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38、试论音乐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

39、《淮南子》中的音乐表演艺术论

40、维特根斯坦论音乐艺术欣赏

41、论从中国扬琴的音乐文化根基看扬琴艺术

42、试论音乐剧的艺术特征及其多元化的演唱风格

43、论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异同

44、论电影音乐的艺术功能

45、简论韦伯音乐剧的音乐艺术特征及其启示

46、试论艺术院校音乐专业教育和师范类音乐教育

47、黑格尔论音乐的艺术本质

48、试论高职音乐教学的艺术欣赏与职业导向

49、论艺术学视阈下的印象主义音乐

材料类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测控技术与仪器;入学教育;专业导论课;实验室

1 引言

经过了高考的洗礼,许多学生如愿进入大学校园进一步学习。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新生对本专业了解不多,很多学生对专业很陌生,特别是对于调配志愿的学生,如何引领新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过渡,开启专业认识的大门,建立专业的启蒙教育,建立团队工作的概念,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和专业任课教师等多数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为了促进新入学学生对专业进行有效认识,和许多兄弟院校一样,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为新生开设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以期提高新生对专业的认知,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专业学习,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建立团队协作完成复杂项目的工作意识。本文是在参考兄弟院校和总结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导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入学教育、专业介绍、专业导论课教学、微型科技作品引领四个方面,对有效提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教学质量进行探索。

2 入学教育

大学入学教育是专业教育和开启大学生活之前的重要教育活动,也是结束高中学习和高考假期状态,正确开启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教育环节。作为大学教育的开端,特别是对2018级的新生,入学教育对大学教育回归本质,特别是强调本科教育质量对国家整体教育质量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严抓本科教育质量的教育部精神指引下,在本科教学回归人才培养,回归专业高水平建设,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这一前提下,通过大学入学教育,使新生收心,结束高考之后的假期状态,摒弃“混”大学的不正确思想,重新认识大学是为国家培养相关人才的地方。入学新生虽然通过了高考的选拔,但是不认真对待大学的学习生活,也最终将被大学淘汰。

入学教育的目的是使新生能够顺利、平稳、有效地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进一步树立和巩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以后的大学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并且在讲述大学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入学教育要强调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对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帮助新生进行前期的学业规划,从大一开始就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

3 专业介绍

新生入学报到后,经过入学教育的短暂状态调整,军训前即安排进行专业介绍。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介绍由三部分组成。

首先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测控、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精密机械设计、智能仪器仪表设计、传感器应用开发,能在测量与控制设备产品和系统设计制造、应用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为:掌握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信息获取、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控制应用方法,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测量、测试与测控仪器和系统开发设计能力,具有测控系统设计与集成、运行维护和技术改造能力;掌握精密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设计专用传感器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国家政策与法规,能够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籍和资料,具有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专业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团队合作、组织管理、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毕业时应在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问题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和交流、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方面达到学院培养方案的要求。

其次是专业师资及实验室建设情况,通过介绍,使新生对接受专业教师的培养有信心。本专业内容涵盖了精密机械、工程光学、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学习较为困难,要求师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专业学习中需要新生特别重视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重视机械制图等基础课程。

最后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研究生招生情况,为有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指引。

4 专业导论课教学

鉴于入学新生特点,学院设置16学时,安排专业教师和班主任辅导员组成导论课程教学团队,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完成专业导论课程教学。

理论教学 在入学教育专业介绍的基础上,较详细地介绍专业的来源以及专业的内容和课程体系,主干学科包括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和控制工程,主要课程有工程力学、工程光学、电工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测控信号分析与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测控电路、检测技术、精密仪器设计等多门类的主干课程,专业课程对应工业生产的多领域。因此,导论课程理论课程安排自动化生产线认识、测控技术实现途径、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数控技术,共八个学时;介绍其中的传感器、测控技术及仪器仪表的应用,了解相关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性能指标等,了解数据处理涉及的课程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学习内容,了解课程体系,理解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比较生硬,学生不便理解。因此,在导论教学中安排八个学时的实践教学,将课堂设置在专业实验室中,通过对机器人实验室、数控技术实验室、测量实验室、三坐标测量机、疲劳试验机等的现场教学,使学生理解仪器仪表使用环境、寿命、精度、厂家、成本以及后续处理的要求。在实践教学的同时,就学生感兴趣的技术的背景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议题涉及仪器仪表的应用、就业、学科在社会上的作用、专业、工作、前景等。在讨论中加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明确学习目的。实践教学现场如图1所示。

5 微型科技项目引领

项目设置 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室中的实践教学,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理解。鉴于入学第一学期专业知识涉及不多,在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大学生合理“增负”的前提下,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在导论教学后,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分组安排涉及专业知识的微型科技制作,進一步加深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认识,为相关课程的后期开展进行预热。

由于新生对专业所学知识了解不足,在开展科技小项目时,对项目的复杂程度要严格把握。项目复杂,新生开展过程无从下手,难以融入,会严重打击对专业学习的信心;项目过于简单,新生将对专业发展缺乏信心。因此,选择适合新生开展、可以引领专业学习的题目,需要专业导论团队认真讨论和选择。

学院在认真分析新生兴趣和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选择设置霍尔转速传感器的制作与调试、土壤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简易酒精检测仪的制作与调试、压电式简易门铃的设计与制作等题目,由学生自由选择组队完成。

团队精神培养 新生进入课程学习时间较为紧张,在小项目的引领下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强调项目不是由个人单独完成的,需要项目组每位学生都付出相应的努力。项目虽小,也要做到任务明确、目标明确以及规划路径明确,并依据项目进展安排分类进行,遇到问题分组讨论;按时间节点进行检查,定时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寻求指导;在专业教师的引领下更深入地探索,希望通过人人参与的方式,在思考题目的同时理解专业。

项目验收是重要环节。虽然项目验收时不是所有组队全部完成,但是经过一学期的努力,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学生加深了对专业、对项目工作方式的理解,大大提升了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确立了学习目标。项目分组讨论和分组指导现场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6 考核方式

专业导论考核与课程考核有较大不同,课程考核需要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而专业导论考核主要是为了解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也无法进行量化的处理,仅仅反映学生对专业认识的理解程度。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导论课程考核方式,由课程论文与科技作品中的工作总结两部分组成,形式不僵化,了解学生对专业认识程度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良好的科学工作态度,在不唯分数论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投入对专业的理解和对四年学习的规划。

7 结语

专业导论课对很多新生来说是专业学习前的启蒙课程,是大学四年学习以及将来职业规划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入学教育,专业介绍、理论和实践课组成的专业导论课教学,以及科技小项目在内的引领,使新生竖立了正确的大学学习生活态度,建立了学业规划,初步建立了专业知识体系,了解了课程先后衔接关系,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来源及发展前景也有了专业认识,了解了一定的专业内涵。专业导论课为新生未来四年的学习提供了规划意见,提出了建立学习目标以及继续深造的建议,也解答了学生对未来就业职位的困惑。

参考文献

[1]施昕昕,黄家才.跨专业选修课“机器人学导论”课程建设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8(12):68-70.

[2]王平.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导论教学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119-120.

[3]鄢泰宁.为新生开设专业概论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J].中国地质教育,2008(2)76-77.

[4]刘光明,于斐,周雅,等.大学低年级课程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7(1):37-39.

材料类专业导论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生物技术导论;教学改革

生物技术是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其他自然科学与工程学原理和技术,设计构建具有特定生物学性状的新型物种或品系,依靠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植物体或细胞,生物酶系等)作为生物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和为社会服务的综合性技术体系[1]。生物技术包含的主要技术范畴有:酶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生物分离工程,还有后来衍生出来的蛋白质工程、胚胎工程、抗体工程、糖链工程及海洋生物技术等。随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纵深发展,不断有一些新的内容出现,尤其是人类和生物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生物芯片等重大技术的出现,已经大大扩展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内涵,并且其广度与深度还会得到不断的拓展。“生物技术导论”是一门将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紧密结合的课程。笔者以贵州大学农学院开设的全校公共选修课为例,对如何提升《生物技术导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究。

一、“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概况

《生物技术导论》是贵州大学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为纯理论教学32学时,包含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研究的方法与应用的实例,内容主要包含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与生物技术在农业、食品和环境等这些方面的广泛应用。通过对这门课的深入学习,学生们能大概知道生物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扩展了学生们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探究未来的欲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生物技术导论》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这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比较多元化,学生们来自各种各样的专业,涉及安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采矿工程、建筑学、工业设计、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境科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等,也来自不同的年级,包括大学二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他们背景知识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从未接触过生物技术,无法理解很多专业名词和专业技术。同时,本课程教授的主要内容都是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的概括的内容,每章的内容都可单独设一门具体的课程,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都是教师需要面对的挑战。

其次,这门课程的内容差不多包含了整个生物技术行业的全部领域,但是教师也不是全能的,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点。教师个人会面临很大的压力,不可能每一节课都让学生们感到很满意,讲解的大部分时间可能是不那么精彩,学生可能会感到失望。

最后,这门课没有设置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科目,有的内容如果只是通过教师课堂上说教讲解,学生们很有可能感到内容不够生动,不容易消化,不利于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不利于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究科学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深度优化课程体系

生物技术导论是一门综合性公共选修课程,内容丰富,理论复杂抽象,涉及面广,并与实际密切联系,研究方法发展迅速。由于公选课的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年级和学院,有理工科的,他们对生物知识有一些了解;而那些文史专业的学生,对相关内容就是一无所知了。所以,为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既选用那些比较经典和通俗易懂的生物探索丛书,比如《生命的奥秘》等当做参考书目,也为那些有相关基础的学生提供比如《生物工程》和《现代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教材,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那些比较适合自己的课本来学习[2]。课程既要体现基础性和前沿性,还必须注意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尽量考虑到每位不同需求的学生。

(二)创新课程组织形式

由于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可以考虑打破一个人承担这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考虑采用一个教师来负责,多个教师一起来完成的模块式教学来进行课程的组织。学校要努力组建一个比较强大的团队,对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安排他们比较擅长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发挥出他们的巨大优势,提升教学的质量。

(三)整合这些多元的教学方法

生物技术导论是一门集宏观、微观于一体的课程,可结合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以及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学生愿意听愿意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们了解到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资讯,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还可引入“PBL”教学模式,开展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模式[3]。同时可以借助网络如QQ、微信等这些交流平台来进行各种课下的沟通交流,通过这些有效的互动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产生了刨根问底的冲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分析能力,真正发挥出学习的潜能。

(四)增设实践教学环节

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应当开设一些必要的实验教学相关课程,让学生们有充足的实验训练机会以期巩固理论教学所学的书本知识,如因为课程教学的时间有限而不能充分满足开设的话,可考虑在理论教学的时候通过播放生物技术实验内容的视频来得以实现,让学生们对生物技术有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加深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也可适时组织学生们去相关高新生物技术产业开发基地或者生物技术实验室去实习参观等,从中可以充分了解生物技术在不同领域当中的应用,加深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五)创新课程考评方式

从综合能力和注重过程这两方面设计科学的考核方式,对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进行多途径和多方位的客观评价。考评的方式分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占到30%,考查学生课堂的出勤率、作业题完成情况、小论文完成情况,以及课堂提问的积极性等诸多方面;期末考试成绩占到70%,但是期末考试又不同于传统的笔试方式,是让学生们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选取一个他本人最有兴趣的生物技术,通过查阅文献总结材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论文,并做成PPT,在课堂上讲述,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程度。

参考文献:

[1]吕虎,华萍.现代生物技术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汪燕芳,何俊民,朱云国.谈“现代生物技术导论”公选课的开设思路[J].高教论坛,2008,(1):35-36.

[3]戴小珍,王兰,李红,等.《生物技术导论》课程特色教学模式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2,(30):166-166.

[4]张芳,盛望,沈思嗣.工科院校公共选修课程现代生物技术导论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010(33):41-42.

[5]李慧,陈玉珍,陆海.高等林业院校“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7,(s1).

[6]曾磊,伊艳杰,吴兴泉.现代生物技术导论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9):139-140.

[7]于佳,杨文君,齐奇,等.PBL模式在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的应用初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87-89.

上一篇:电气以及自动化论文下一篇:电气自动化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