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复习计划范文

2023-08-18

二年级下册复习计划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 认识37个生字,会写由45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的课文,默读课文。

3、 进行课后习题、形近字组词、近反义词、多音字的练习。

4、 对本单元“日积月累”里的内容进行掌握。区分并运用日积月累里的近义词。

5、 回忆园地里口语交际的要求,提示加强巩固,收集气象谚语。

6、 读几篇平时写的好的日记,让学生记忆别人的好词好句,讲解写话方法及要求。

7、 指导一篇阅读训练。 教学重点:

1、 认识37个生字,会写由45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的课文,默读课文。

3、 进行课后习题、形近字组词、近反义词、多音字的练习。

4、 对本单元“日积月累”里的内容进行掌握。区分并运用日积月累里的近义词。

5、 回忆园地里口语交际的要求,提示加强巩固,收集气象谚语。

6、 读几篇平时写的好的日记,让学生记忆别人的好词好句,讲解写话方法及要求。

7、 指导一篇阅读训练。 教学难点:

1、读几篇平时写的好地日记,让学生记忆别人的好词好句,讲解写话方法及要求。

2、指导一篇阅读训练。 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课文:

今天,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回忆课文内容。

1、《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庐山瀑布)时写的,整首诗尽情地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李白又被人们称为(诗仙).

2、《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春色。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提到了

(四)种颜色,分别是(黄)、(翠)、(白)、(青)。杜甫又被人们称为(诗圣).

3、《雷雨》这一课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写作顺序写的。 (1)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从“挂”字可以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十分美丽。)

(2)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从“垂”字可以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 (3)蜘蛛又坐在网上结网了。(从“坐”字可以感觉到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4)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从“压”字可以感觉到乌云来势很凶猛。)

4、最大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因为这里指的不是真正的书,而是指像书一样能记载历史变迁的岩石。)

5、如果在野外迷了路,可以运用哪些方法?

(1)太阳(2)北极星(3)大树的枝叶(4)沟渠里的积雪

二、背诵:

1、背诵两首古诗。

2、背诵20课。

3、复习语文园地四中“读读背背” 节气歌及二十四节气。

4、照样子,写一写: 一()不():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丝不苟

一毛不拔

一尘不染

一成不变 越()越():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越下越大

表示颜色的ABB的词:黑沉沉 黑洞洞 黑蒙蒙 白花花 白茫茫

绿油油

红艳艳 红彤彤

红扑扑 黄灿灿 黄澄澄 蓝晶晶 蓝盈盈

5、背诵86页“我知道”。

有些动物和植物,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被埋起来,死后就不会(腐烂)了。很多年以后,这些动植物就成了(化石)。人们根据找到的化石,可以知道(古代动植物)的情况。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的骨架是在(云南省)出土的。

三、听写:

垂下来

乱摆

黑沉沉

压下来 逃走 彩虹

越来越亮 一阵风 蜘蛛

蝉鸣

一册书

岩石

宝藏

趴在

脚印

刨根问底

埋藏

陆地 铁矿 地质 厚度 忠实

向导

一盏灯 积雪

稀稠

指南针

碰面

慌张 默写两首古诗。

四、好词积累

1、好词积累:

越来越亮

越下越大 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刨根问底

野外 沟渠 向导 忠实 指点 分辨

辨别 永远 高挂

天然 大自然 北极星 指南针

2、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打开(窗户)

辨别(方向)

寻找(宝藏)

栽种(玫瑰)

茂密的(枝叶)

满天的(乌云) 清新的(空气) 壮观的(景象)(厚厚)的书

(忠实)的向导 (奇怪)地问

(认真)地问

(高兴)地说

(挂在)天空

3、扩词练习:

别(特别

分别

别处

性别

) 指(指挥

手指

指南针

指导

) 方(方向

地方

千方百计

方法

) 石(石油

石头

岩石

金石 ) 地(地方

土地

地图

目的地)

宝石——石头

化石——石英

高山——山岭

大山——山川

大地——地球

土地——地图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多音字

行(xíng行人

háng 银行 )

压(yā 压力

yà压根儿) 藏(cáng躲藏

zàng宝藏)

埋(mái 埋没

mán埋怨)

二、形近字组词含(包含)逃(逃走)蜘(蜘蛛)刨(刨土)印(脚印)材(木材) 今(今天)跳(跳高)知(知道)抱(拥抱)迎(欢迎)财(财产)

拦(阻拦)蚪(蝌蚪)猴(猴子)伴(伙伴)膀(翅膀)慢(缓慢)租(房租) 栏(栏杆)抖(抖动)喉(喉咙)拌(搅拌)榜(榜样)馒(馒头)祖(祖国)

三、近义词

遥看——远看

渐渐——慢慢

清新——新鲜

奇怪——好奇

用处——用途

鸣——叫

泊——停

要是——假如

慌张——惊慌

准确——精确

黑沉沉——黑压压

四、反义词

清新——污浊

高兴——难过

透明——模糊

慌张——沉着 准确——误差

忠实——虚假

稠——稀

五、我会背 课外积累的气象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濛濛。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六、我会读

1、这书上有字。

2、这书上有字?

3、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4、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七、造句:

1、„„也„„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2、川流不息:马路上的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3、越„„越„„,越„„越„„: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风越刮越大,雨也越下越大了。

我懂的道理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懂事了。

八、回忆园地里口语交际,继而,指导学生写话练习。

1、请同学们再次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读几篇当时写的好的《我喜欢的小动物》的日记。

3、继而,指导学生学生写话练习。

4、让学生记忆别人的好词好句,讲解写话方法及要求。

九、指导一篇阅读训练。(根据时间调整)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作阅读题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吧?谁来向大家说说经验之谈。

生:认真审题、仔细做题、完整答题。

六、先让学生读两遍短文。

七、再看习题的要求,然后再读短文,从文中找出答案。

八、老师讲解答题要求,答题技巧。

学生练习,老师巡视,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予指导。

十、课外背诵及课外识字

1、同桌检查课外背诵《鹿柴》《春夜喜雨》。

2、同桌进行课外识字的认读。 十

一、小结

十二、布置作业:

1、家长督促认读课外识字。

2、听写本单元易错的词语。

第三、四课时

试卷测试

教学目标:检测学生复习效果。

第五课时 试卷讲评

教学目标: 讲评试卷。巩固知识点。 教学过程:

一、下发试卷,小结考试情况。

二、讲题。

三、订正试卷。

二年级下册复习计划范文第2篇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春天里的发现”,内容包括《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语文园地一》,都是围绕春天来编排的。本组课文不仅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去探索春天的奥秘。《找春天》在呼唤着我们到校园、到野外去寻找春天,《古诗两首》告诉我们要用心去观察和感受春天,《笋芽儿》让我们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引起学生思考的童话故事。《语文园地一》也是一组关于春天的话题,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

【单元总体目标】

1、本单元要求会认38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不带拼音的短文,让孩子尝试着自己阅读,借助图画或其他方式认生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会说、会画、会唱春天,了解春天的特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

5、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去探索春天的奥秘。

【单元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春天,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表现。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全面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用眼睛去看春天、用耳朵去倾听春天、用手去触摸春天,让学生去寻找春天,从而达到书本知识和生活常识的综合学习。

2、学习本单元后要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关于春天的词语、会写几句关于春天的词语、能够背诵两首关于春天的古诗、能够用语言描述春天,并且能够用手中的笔画出春天。

3、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感情、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与积累结合起来。

4、引导学生在春天的大课堂里去主动学习,去寻找别人还没有发现的春天的脚

印,去探索笋芽儿长成竹子的奥秘,去想象春风、春花、春雨、春草像什么。

5、在理解本组教材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解读春天,解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去阅读,去感悟,去发现。

【单元教学时间】

《找春天》

2课时

《古诗两首》

《笋芽儿》

《小鹿的玫瑰花》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3课时

1、 找春天

教学目标:

1、

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 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信息资料: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学生:课前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然导入:

1、谈话导入。轻轻地 ,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2、播放歌曲。(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二、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

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

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三、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四、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

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五、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六、作业

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二、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

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三、背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四、拓展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五、写字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2、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

“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五、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六、练习

1、按要求分类。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七、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3、 笋 芽 儿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3. 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或图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小时层层包

,大时节节高 ,初生当菜吃 ,长大成材料”。猜猜看这是什么?(笋)见过吗?(出示笋的图片)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2、出示画面。(出示笋芽儿、竹子的画面)认识他们吗?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她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 (板书课题)同时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二、自学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查(同桌互相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

1、正音: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按偏旁归类读—扩词读—同桌互考,全读对的同桌奖励一颗小笋。 2、展示方法:

如:猜谜:两辆车——轰;尹戴竹帽——笋

动作演示:唤/揉/扭/钻/抚/辫

3、读文: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质疑: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感悟

1、读一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的段落,想象他们呼唤的语气一样吗?

2、重点指导春雨和雷公公呼唤的语气。

(1)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的?(声音柔和、语气亲切,有“润物无声”的感觉)谁能试着“低声呼唤”笋芽儿? 范读——指名读——评读———练读——齐读。

(2)谁来做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他和春雨姑娘的语气一样吗?(声音粗重,带有鼓励)

练读——挑战读——分组读——齐读。

(3)笋芽儿苏醒时什么样?通过做动作、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揉”“伸”撒娇”“扭”“一个劲地”“钻”“等词语。

模仿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声竞赛读——评读——自愿展示读。 (4)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前四自然段。

五、写字

1、练习书写“喊、呼唤、笋芽”五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2、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打等级。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读给大家听。

2、分组竞赛读文。

二、朗读

1轻声读课文: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看到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2、你能读出春天的美景吗?(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感悟春光的美好。

3、仿句训练:笋芽儿还看到了什么?你还能像书上那样说几句吗?

三、想象

1、默读课文:假如你现在就是这株健壮的竹子,你最想说什么?(可以对春雨姑娘说,也可以对雷公公说„„)

2、再读感悟: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教师巡视指导。

2、班级推选表演好的小组,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五、写字

1、学习写“冈、世界、轰”四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冈”字的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轰”字左边的“又”字捺要变成点。

2、学生练习书写,组内互相评价。根据同学的建议,把自己写不好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全班交流展示,评选“小小书法家”。

六、作业

读一篇童话故事,把故事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4、小鹿的玫瑰花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充分感悟黄莺和微风的话,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分角色有感情读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实物导入。教师手拿一束玫瑰花,让学生看看、闻闻:喜欢这份礼物吗?(指导“瑰”的读法,并书写“玫瑰”)关于玫瑰花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板书课题)

二、自学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玫瑰、花骨朵”的读法。

3、开展识字竞赛,看谁读得准读得快。

4、开展读课文比赛, 看谁读得通顺,没有错别字。

三、讨论

1、找出描写鹿弟弟的话,引导学生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小组合作读文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说玫瑰花白栽了?

(1)读课文1—2自然段,抓住小鹿精心种花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小鹿栽花时会想些什么?

(2)当小鹿跌伤了脚,没能看到玫瑰花开,又会想些什么? (3)此时鹿弟弟又会怎么想?体会他“惋惜”的心情。

五、朗读

1、自由读: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

2、交流读:向学习伙伴请教——自己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3、竞赛读: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读,大家评议,互相取长补短。

六、练习

结合课文情境进行写话训练:

1、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

2、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3、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七、写字

学习“弟、哥、骨、微、渐”四个字。

1、学生观察:写这几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指导“微”字中间有一短横,下面的“几”字要变弯钩为提;“骨”字上边中间时横折,下面的“月”字变撇为竖。“渐”字的“车”下面变横为提,笔顺是先竖后提。

3、作业展示,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以“摘果子”的方式复习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交流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又说玫瑰花没有白栽?

1、指名读黄莺和微风的话:练习读—分角色读—挑战读。

2、引导想象:小鹿的朋友大象拍下了花开的情景,想象一下他会对小鹿说些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看到了玫瑰花开,他们又会对小鹿说些什么?

3、教师小结:小鹿自己虽然没有看到玫瑰花,但玫瑰花已经开在别人的心田里,别人感到快乐,小鹿自己也感到非常幸福。所以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

三、表演

1、同桌之间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在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表演,研究角色的表情和语言。教师巡视,相机进行指导。

3、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全班比赛,大家共同评选出“最佳合作奖” “最佳风采奖”和“最佳创意奖”。

四、练习

假如小鹿种的是迎春花或者别的花,黄莺和微风会怎么对小鹿说呢?请你替他写几句台词。

五、写字

学习“抽、拐、浇、终、静、躺、谢”7个字。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2、学生观察后联系已有知识,教师进行迁移式书写指导:如烧—浇、躲—躺等。

3、学生书写,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语文园地一

我的发现

这是一项启发学生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中的比喻。题目中共列出了八种事物的图案,虽然排列上没有什么规律,但都是在形状上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特点,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积累语言,进一步体验发现的乐趣。 过程:

1、观察图画,引导发现。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2、根据提示,创生想象。请你把伙伴泡泡里的话补充完整(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还能换一种说法吗?(剪刀像燕子的尾巴)

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说说其他的事物吗?组内互相交流观察所得。

3、联系经验,拓展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如眉毛像弯弯的月牙儿,河水像一面镜子等) 日积月累

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读读背背”“我会说”三项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读读认认”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自读自认生字新词;通过组词等练习分辨每组两个字在形、义方面的不同之处。“读读背背”是积累中华传统文化的春联。这四副春联用词凝练、生动,想象奇特优美,句式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品读吟诵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我会说”是通过练习描写景物特点的形容词与描写景物名词的搭配,让学生积累和练习运用语言。 读读认认

1、读:读读下面的字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都是用熟字加偏旁组成的新字)

2、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3、说:给每组的两个字分别组词,然后再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读读背背

1、读读。学生自己读对联,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教师示范对联的读法,学生感悟吟诵的语气。(注意读的节奏稍慢,上联和下联节奏要相同,以显示其对应关系。上联一般要吟得低缓一些,下联一般要诵得高而平。如,杨柳/绿/千

里,春风/暖/万家。)学生模仿读、对读、齐读、想象读。

2、背诵。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对联。

3、展示。学生互相交流课外搜集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我会说

1、说说。读读横线后面的词语,说说横线上应该填什么?

2、评评。在组内说自己填的内容,其他同学评评。教师要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词语,只要搭配准确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一些这样的短语,读读写写。

3、练练。害羞的(

)

(

)的眼睛

(

)的笋芽儿 (

)的嗓音

(

)的世界

嫩绿的(

) 口语交际

本次交际活动的话题是《春天里的发现》。虽然话题跟一年级下册第一组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相似,但本次交际的角度和表达的程度要求有很大不同。本次训练要求学生在过去感知春天的基础上细心观察,展开想象,突出对春天一些现象的“新发现”,而且还要在说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激发学生初次写话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提高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本次口语交际练习可以和本组各课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也可以与下面的“展示台”和“宽带网”结合起来进行,把搜集的资料和将要展示的作品作为口语交际的凭借,也可以把口语交际和写话的成果作为展示的内容。具体形式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交际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整理以前有关春天的资料(文字、图片等)。

2、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过程:

1、播放歌曲《小鸟小鸟》,听后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

2、在春天里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学生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 要求:(1)可以从植物、动物、天气变化及人们的活动等方面入手。

(2)发现要“新”,尽量与众不同。

3、全班交流汇报“新发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条理尽可能多的说出自己的新

发现,或者专注于某一种事物,把它说具体。如对小草的发现可以从开始探出头来说到长出嫩绿的小尖叶,从“草色遥看近却无”说到绿草如茵的景象。鼓励学生大胆把自己的联想结合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4、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评选“最具慧眼”奖。

5、把自己的新发现整理一下写出来,教师适当提醒学生先想想写话的顺序再动笔。然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分享写话的快乐。 展示台

本次活动主要展示和交流本组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教师要根据教材中学习伙伴的提示,拓展交流和展示的形式,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结合本组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2、小组内交流,大家互相分享学习的收获。

3、班级交流展示,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才艺”奖。 宽带网

这是本册语文园地新开辟的一个栏目,这个网名新颖有趣,富有时代气息,旨在拓展学生学习时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它也是本组学习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主要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包括亲自观察、利用图书、电脑网络等)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过程:

1、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市花”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除了教材所举的例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交流其他城市的“市花”资料)

2、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交流某种“市花”的来历,或者交流“市树”的有关资料。

二年级下册复习计划范文第3篇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毛泽东主持大会并致开幕词。政协会议通过了(1)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3)采用公元纪年。(4)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5)五星红旗为国旗。(6)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7)会议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共同纲领》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宪章。

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着对中国的统治和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从此,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5、1950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1951年5月,经过谈判,西藏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海上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

6、人民政权的巩固措施:整顿经济秩序(平抑物价,统一财经,毛泽东称这一经济上的胜利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抗美援朝(起因: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帜武装干涉朝鲜,并公然入侵台湾海峡,把战火延烧到中国的东北边境。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经过: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志愿军被人们誉为“最可爱的人”,邱少云、黄继光就是这一英雄群体中的代表人物。结束: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战争结束。意义:抗美援朝是巩固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的又一胜利。它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使新中国的国际声望得到空前提高,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7、“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8、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并取得显著成绩:①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第一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⑤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西藏。

9、三大改造的实施办法:①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即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②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

10、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1956年。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1954年9月一届人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部宪法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

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3、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此后,党中央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14、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正式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1964年底至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宣布:经济调整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我国将进入一个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标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15、、铁人(大庆油田)——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16、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17、文化大革命:时间:1966年—1976年指挥机构:“中央文革小组”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先粉碎掉林彪后粉碎掉江青)④文革中最大的冤案:刘少奇被开除出党,含冤而死⑤结束: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8、“文革”开始后,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都进行了抗争,批评“文革”中错误的做法,但却林彪、江青等人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

19、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的标志是:九一三事件(1971年)。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76年),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思想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它的起因是: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②它的结果是得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它的意义是: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21、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的内容有: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卡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凡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4、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进行的,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25、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过程:①1982年,中共12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1987年,中共13大上,他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③1992年,中共14大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④1997年,中共15大上,把邓小平理论写入了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②在改革开放中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⑤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使之成为党的思想指导。

2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5年起,改革也在城市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27、国企改革内容有: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逐步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大致过程是:第一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第二步,建立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第三步,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增设上海浦东开发区)第四部,内地。

29、大力发展以金融、贸易为主的第三产业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一个重点。

30、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这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1、1982年,我国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32、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

33、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同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了历史新时期。1997年全国人大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做了重大修订,新刑法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至今。意义:刑法的完善和实施,在保卫国家安全,保护公私财产,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4、全国人大于1986年4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并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逐步创建的保障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规则的民法系统,终于有了体系性的总体构架,未指定完整的、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5、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村民民主自治的核心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36、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主要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37、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现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8、由于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如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9、如今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40、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

41、在国家的统一问题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4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方针:A. 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 20世纪50 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C. 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3年,两会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辜振甫),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汪道涵))

45、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46、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建立——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之后,又相继建立北海、南海、东海舰队。

47、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了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但目前我国还没有自己的航空母舰。

48、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不断补充新型舰艇,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

49、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刚刚成立的空军,就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50、导弹部队是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1957年(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51、中国发展数量有限的战略核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遏制可能出现的核袭击。从拥有核武器的那一天起,中国政府就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

52、50年代以来,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两条强军指路是:质量建军、科技强军。

53、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三个目标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实行军衔制,是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1955年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

54、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5、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56、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57、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58、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才出现了转机。(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59、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世纪握手:尼克松和周恩来握手)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签署《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小球”指的是美国乒乓球队来中国访问。“大球”指的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60、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此次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会议结束时,江泽民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61、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宣言,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这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

62、世纪交替之际,世界局势呈现出“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特点。

63、1995年,中国在北京成功主办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对推动世界妇女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教育文化

64、“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65、“两弹元勋”——邓稼先。(1964年10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标志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国家行列。)

66、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67、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2005年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聂海胜、费俊龙);2008年9月“神七飞天”(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68、1965年9月,中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牛胰岛素。

69、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70、1986年3月3日 ,四位老科学家联名给中共中央写信并附上《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科技的思路。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受到邓小平的高度重视,1986年3月5日,邓小平亲自批示:此事宜速解决,不可拖延。因为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因此这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71、被列入863计划的首批高技术领域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72、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核社会的深刻变化。

73、到2000年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

74、计算机网络不及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继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

75、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

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76、“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

77、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78、20世纪50年代初,高等教育调整布局,以培养专门人才为重点;改革开放的目标是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和完善了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学制。教育以培养“通才”为重点。

79、伴随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步也入新的时代。1956年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80、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文学艺术方面先是出现反思“ 文革”的作品,而后大量放映的是改革开放内容的作品。随着电视逐步进入每个家庭,影视艺术 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81、1984年,为中国奥运历史上夺得第一块金牌的运动员是——许海峰,这是“中国体育最伟大的一天”。 8

2、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

第七单元社会变迁与日常生活

83、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开放后,“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成为新的劳动就业模式。是就业人员对调了“铁饭碗”的旧思想,再不能“等、靠、要”。 8

4、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建立起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

85、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

86、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凭布票,色彩和样式都很单调;改革开放后,衣着丰富多彩,展示风度和个性。

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而且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行:改革开放后,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航线增长快。很多人有了私家小汽车。

图片资料

此图反映的内容是在《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署后毛泽东与**、阿沛·阿旺晋美等亲切交谈。

此图反映了我国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的情景。

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的《五一六通知》,这一通知的发出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图中反映的是上海浦东的金融贸易区一角,这里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这是在多哈举行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签字仪式。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这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是中英两国首脑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的场景。他们谈论的主题是香港问题。

这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的场景。该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

二年级下册复习计划范文第4篇

一晃本学期快结束了,期末考试将至。本学段(1-3年级)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已经学完了,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复习,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本学段的学习内容,特拟定复习如下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整体上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但只有部分学生思维敏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基础知识较好,思维比较发散,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不尽人意,有一小半学生不善于学习,不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基础知识较差,口算水平,无论速度上还是正确率上,都有待提高;学习方法上,更要进一步加强,他们面对有难度的问题,只知道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样就形成了两极分化较为严重的现象。因此,复习时要抓补差工作,让全体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二、复习内容:

本次总复习的内容涵盖了本学段的学习内容,本学段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数与代数”方面:认识万以内的数,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会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会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会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运算,以及两步运算为主的四则混合运算与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认识钟表上的时、分、秒;认识千克、克、吨与年、月、日等常见的量等。

“空间与图形”方面: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和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认识角、直角、锐角与钝角;认识周长、面积,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认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等。

“统计与概率”方面: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活动;认识平均数;知道客观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并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等。

三、复习要求: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本次的总复习既是对本册内容的一次复习,也是对第一学段所学知识的一次梳理。充分利用总复习的内容,让学生的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让学生经历回顾、梳理、反思等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总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2.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总复习中,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内容的应用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另外,也单独安排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内容。

4、注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与帮助,缩小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差距。

五、复习措施:

(一)教师方面:

1、针对各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充分依托“班班通”设备,合理选用网络资源,努力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三)补差措施

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3、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力争做到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

六、复习时间安排

1、数与代数(6课时);

2、空间与图形(4课时);

3、统计与概率(2课时);

二年级下册复习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统编版;小学语文;识字写字

一、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的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1至2年级学生能认识常用汉字1600至1800个,其中会写800至1000个,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要求学生会认450个生字,会写250个生字。同时课标指出低段的孩子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必不可少。

二、识字写字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阅读课文、识字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五个版块。语文园地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日积月累、我爱阅读、我的发现、书写提示、展示台八个部分,其中五个部分与识字写字相关。课文和识字课文版块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自不必说,由此可见,教材把识字写字教学摆在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三、识字写字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编排的特点

(一)遵循“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

本册书要求学生能认识450个生字,会写250个字,会认的汉字比会写的汉字多200字,而且会认不一定要求会写,遵循了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做到科学安排识字、写字的顺序。

(二)集中识字与随文识记齐头并进

本册教材识字写字教学既随文识字,分散在课文教学中的各个部分,也通过专门的识字课及语文园地进行集中识字。

集中识字特征明显。除了第三单元是专门的识字课文,课后练习题还进行形近字的比较认识和同一个字组多个词集中识记,同时还在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字词句的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等版块中进行集中的识字写字教学。

随文识记不可缺失,课文安排了许多生字让学生在课文中顺势记忆。如《祖先的摇篮》一文中出现的“掏、逗、逮”是生活中常见的表示动作的词,在学习“掏”字时,可以动作示范“掏口袋”“掏耳朵”等,达到识记目的。

(三)高频字、词编排更趋合理

与苏教版相比,统编教材优先选择构词率较高的字。本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中呈现了“湖、莲、穷、荷”4个必须会写的生字。这些生字并不是结构简单的汉字,甚至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但却是学生生活阅读经常接触的高频字。以“莲”字为例,它是苏教版第九册《清平乐·村居》中出现的必须会写的生字。把高频字提前,符合儿童认知心理,有了这些汉字的帮助,儿童还能展开浅显的文本阅读。

(四)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注重渗透传统文化,文化内涵丰富。除古诗,识字课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展现了中华民族辽阔的版图、丰富的人文地貌,介绍了中华传统节日以及博大精深的汉字故事和历史悠久的诱人美食。教材中还加入了传统蒙学内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为二年级学生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打下了良好根基,也培养了民族自豪感。

(五)倡导在语境中识字

教材特别强调在语境中识字。如在《一匹出色的马》中认识“葱葱绿绿”的田野,由“葱”的颜色这一生活经验感受田野的绿;《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文中,通过联系下句的“稀”猜出并了解“稠”的意思,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可以使感情更加细腻,感悟阅读的乐趣。

(六)注重方法的指导

有了对汉字偏旁、结构、构字原理的初步了解,教材中增加了笔顺、笔画规则、偏旁等内容,让写字内容的指导更加清晰、科学有效。“书写提示”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鼓励“发现”意识。如关注到了有些字变成偏旁后笔画的大小和形态发生的变化,以及笔顺也发生变化。这些在以前的教材中是没有明显标注的。

(七)注重培養自主识字能力

教材运用字理识字、游戏识字、图文识字等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学生通过体验或者观察图片、字形的方式刺激大脑神经,更好地发挥记忆功能,游戏识记或者生活情境识字记得更牢,也增强了书写和说话能力。快乐读书吧和展示台展示学习成果,沟通课堂内外,激发学习动力。

四、识字写字教学在教材中的特点

(一)充分融入字理知识

汉字的造字方法多样,字理知识充分融入是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特点。二年级合体字增多,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规律,引导学生大胆猜读课文,自主学习课文。《“贝”的故事》一文中介绍“贝”是象形文字,它分析了“贝”的外形以及甲骨文、小篆、楷书的演变,以图片的方式直观地呈现了中国造字方法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变迁。通过“贝”在古代的来之不易以及不易损坏的特点衍生出其作为钱币,所以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相关,赋予了汉字历史文化的气息。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鼓励自主识字,让主动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同时引导并注重在生活中识字,增强生活识字的意识。

(二)查字典识字仍不松懈

学生会在生活中以及学习写文中遇到大量的生字生词,原有的知识无法满足新知识的需要时就需要字典来帮忙。通过查偏旁、音序可以帮助孩子循序渐进地掌握理解字词的含义,增强学习能力,教材中多次提及让孩子自主查字典识字。语文园地三介绍了部首字,并要求学生查一查、记一记“鹿,金,高”等特殊的部首字,学生通过查字典识字又了解了未曾接触的知识。语文园地七中要求学生先猜一猜“摸、读、掲”的读音和意思,再查查字典,验证猜测与实际是否相符,仍然显示查字典是识字的重要举措。

(三)游戏识字增加趣味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直观形象的识字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而且还要结合教材的编写特点,积极拓展实施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教材中将游戏识字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例如扮演小导游认识公园导览图的景点名称,介绍自己的玩具和比赛玩游戏识字等,这既符合孩子天性,又能够结合孩子喜爱游戏的心理特点,通过认、传、贴、读的方式玩转识字卡,寓教于乐。

(四)扩展识字,集中记忆

扩展识字是积累的必经之路,本册教材对学生扩展识字提出了要求。课后练习题中出现“读一读,记一记”,将一个字扩展成几个词,大大增加学生的识字量,而且也更符合集中记忆的特点。

(五)反复呈现,巩固识记

教材把生字词统整在情境中进行复习和巩固。对高频字、构字能力强的字进行多次反复学习,如“礼”字是《开满鲜花的小路》一文中必须会写的生字,同时它又与“神,祖,福”出现在了语文园地八的《我的发现》中,让孩子发现“礻”与“衤”的区别,孩子通过自主发现,记牢反复出现的字词,从而真正达到识字的要求。

五、结语

统编教材的应用,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契机,新旧教材的交替也是思想观念的一次较量和挑战。执教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认真研读课程目标和理念,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让祖国的花朵获得最好的知识养分,必须要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超.观其形思其理练其技——部编教材第一学段写字教学的指导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8(13).

[3]彭亚宁.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浅谈[J].青海教育,2018(10).

上一篇:高三第二轮复习计划下一篇:二年级上册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