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2范文

2023-12-16

维生素b2范文第1篇

关键字:科学技术;融合;特点;发展趋势

1 引言

现代自然辞学在广度和深度上、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在学科结构及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均出现质的飞跃,由此引发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跨越式地进入现代工业文明时代。本世纪中叶以来,数学、物理学、遗传学等自然科学在理论上相继取得重大突破,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核技术、航天技术和激光技术等新技术群相继问世并得到蓬勃发展。已经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紧密相联,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导致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激烈变革。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显示出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新的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科技正在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主导因素和标志,已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已成为科技的竞争[1]。

2 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紧密相联,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导致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激烈变革。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显示出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新的特点。

2.1加速性发展的特点

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的现象。二十世纪的后三十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二十世纪中叶人类的科技知识每10年增加1倍,当代,每3-5年增加1倍。以此推算,人类在2020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今天的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有60%到70%已经过时。

2.2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大缩短

在19世纪,电动机发明到应用共用了65年,电话用了56年,无线电用了35年,直空管用了31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年;而到了20世纪,这种时间间隔大大缩短了,如雷达从发明到应用用了15年,喷气发动机用了14年,电视用了12年,尼龙用了11年,集成电路仅仅用了2年时间得到应用,而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

2.3社会化的特点

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主要表现在:其一,已从较分散的少数人活动转向社会化的集体活动,研究活动的规模和组织形式愈来愈大。从企业规模发展到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其二,科研条件和资金投入的社会化和国际化。其三,科技工作领导

与协调中,政府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如美国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韩国成立了总统亲自主持的“技术振兴审议会”,日本欧盟国家也都相继加强了政府的作用。

2.4各学科、各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

当前科学技术相互渗透、交叉和综合,集中表现在科学技术正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上向着最复杂、最基本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复杂系统研究已经列入科学研究的重大议程,如对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大脑和生命系统、生态系统、网络系统的研究,将对经济、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对微观系统的深入探索,如对基本粒子研究和受控核聚变、基因、微机械、微加工和纳米材料的研究,可能引起全新的技术革命。

3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的主要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3]。

3.1高技术不断渗透

90年代工业技术的一大特征是走向高技术化。具体地说,今后的工业领域将应用以计算机、电子器件为核心的电子技术;精细陶瓷、金属新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系列;以重新编排遗传基因、组织培养为基础技术的生物技术;以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等为基础的生产系统;以宇宙航空、海洋开发、原子能利用等为基础的巨型系统技术,等等。

3.2软件倍受重视

当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软件的发展,推行软件化。这一倾向正不断涌入由硬件操纵的技术世界。一方面,信息技术将进入事务部门和生产现场,使生产活动的效率和柔性得到提高,实现工业信息化。另一方面,以信息为中心的新型产业将逐步形成。

这一流向中,人的创造性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特别是设计人员、计算机编程人员和数据专家等,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加深对信息、软件价值的认识,加快培养软件人材,已成为当务之急。

3.3技术与科学共鸣

随着技术革新的日新月异,“科学”与“技术”的界线将变得难于划清,而且日

益接近和共鸣。目前,在某些领域(如超导和生物学等),科学研究已和技术开发围绕同一课题展开,研究、开发工作浑然一体。

科学与技术接近和共鸣,将强有力地推进90年代工业技术的进步,新材料、电子、生物诸领域出现的新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革新的支柱。

3.4军导时代走向终结

以前,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之间的传播方式,总是由军用转向民用,军用是第一位的。美国的计算机、集成电路、激光等技术,就是作为军用技术首先开发出来然后向民用工业扩散的。

但是,在当今民用市场上,由于技术开发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民用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都有了长足的提高。因此,最先进的技术经常首先由民用部门开发出来,从而打破了以往军用技术领导新潮的格局。预计,在90年代,民用技术在提高军事技术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民用技术转向为军事技术服务将成为新的发展

4 结语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家、一个世界来说,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因此。我们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必须要有一个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思维、全新的理念。严峻、近似残酷的国际竞争现实一再提醒我们,科学技术的落后和缺乏剖新,必然导致经济发展的落后和乏力,只有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才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发展经济和国际竞争中占居主动。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创立和发展科学技术研究事业而奋斗努力。我们坚信,2l世纪的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必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路甬祥.百年物理学的启示[J]. 新华文摘,2005,(17):34-36.

2.诸锡斌等.自然辩证法概论[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维生素b2范文第2篇

期:___________

2021年B族维生素功效全总结

B族维生素全是辅酶参与人体糖、脂肪、蛋白质等重要物质的新陈代谢,是维持人体正常机能不可或缺的水溶性维生素。

B族维生素在碱性环境下容易被破坏,人体也无法自行制造合成,且B族维生素是水溶性的,多余的B族维生素难以在人体这个水性环境下贮存,所以应每天补充。

先来了解一下每一种B族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性吧。

各种B族维生素的功效

1、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

作用:

A、构成辅酶,维持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

B、维生素B1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治疗消化不良。

C、被称为精神性的维生素,对神经___和精神状态有良好调节作用。

(缺乏可引起如:脚气病,神经炎,消化不良等)

2、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

作用:

A、构成辅酶参加氨基酸、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的代谢。

B、构成红细胞的重要物质。维生素B___对防治缺铁性贫血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C、参与细胞正常生长及机体新陈代谢,若缺乏B2即使小损伤也不易愈合,B2还能帮助成长发育,令指甲、头发坚固。

(缺乏可引起如:口角炎、皮炎、舌炎、结膜炎、角膜炎、脂溢性脱发等)

3、烟酸又称维生PP、维生素B3

作用:

A、构成辅酶,维持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

B、保护心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大剂量的烟酸对复发性非致命的心肌梗死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缺乏可引起如:如体重减轻、倦怠、虚弱、记忆力减退、失眠、皮炎、腹泻等)

4、泛酸又称维生素B5

作用:

A、重要的辅酶,有助于维生素的利用及脂肪、糖类、蛋白质的代谢转化。

B、有助于伤口痊愈,维持消化道的正常功能,可制造抗体抵抗传染病,防止疲劳,缓解多种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缺乏可引起如:低血糖、长期十二指肠溃疡,皮肤粗糙等)

5、维生素B6又称吡哆素

作用:

A、做为辅酶可参与氨基酸的代谢,包括中枢神经中的谷氨酸的转化都离不开VB6,因此可营养中枢。

B、参与糖原与脂肪酸的代谢,可以促进人体分泌胰岛素平衡,预防糖尿病。

C、参与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合成,降低同型半光氨酸在血浆中的含量,同型半光氨酸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高危因素。

(缺乏可引起如:如贫血、情绪低落、失眠、皮肤炎、唇干裂症等)

6、维生素B12又称钴胺素

作用:

A、是身体正常生长和红细胞生长所必须的物质。

B、可血中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缺乏症:如巨幼细胞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手脚冰冷、四肢感觉异常等)

7、叶酸又称维生素M、维生素B11

作用:

A、是细胞增殖、___生长和机体发育的物质基础不可或缺的,可预防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畸形。

B、叶酸还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预防贫血。

C、叶酸还有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

(缺乏可引起如:胎儿神经管畸形、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巨幼细胞贫血等)

B族维生素容易缺乏的原因

1.谷物的维生素B族主要存在于胚芽中,常___制米及添加了碱性的面条会导致维生素B族摄入量不足。

2.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如饮酒、抽烟、喝咖啡可影响维生素吸收或增加消耗量,高糖、高脂饮食需要消耗B族维生素去代谢。

3.长期吃西药可减少维生素吸收,维生素在碱性环境下不稳定,很容易被破坏。

4.不恰当的烹调方式,如过分的焖、煎、炸、煲,都会导致大量的维生素流失。

___服用B族维生素比单一的维生素B效果更好?

B族维生素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之间具有协同的作用。比如:维生素B2可以激活维生素B6,同时参与色氨酸合成烟酸的过程。

所以一次摄取全部B族的维生素,要比分别摄取效果更好。

哪些人群需要补充B族维生素?

1.工作学习任务繁重、经常熬夜精神压力大的人群。

2.经常痛经、脾气急躁、情绪悲观以及更年期妇女。

3.比如VB12植物性食品中基本不含,所以节食减肥、素食的人群要补充。

4.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的人群,经常患口腔溃疡的人群。

5.需要长期服药,尤其是长期服用抗生素的人群。

6.肝脏功能不好、肝病患者等。

范文仅供参考

维生素b2范文第3篇

3联系电话:010-62665210 62664210(传真)

Email:service@cninfo360.com

报告链接:客户服务:本报告免费提供后续一年的数据更新服务

温馨提示:如需购买报告英文、日文等版本,请向客服咨询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维生素的相关概述1.1 维生素的相关知识1.1.1 维生素的定义1.1.2 维生素的特点1.1.3 维生素的分类1.1.4 维生素发展史1.2 维生素其它品种的介绍1.2.1 维生素D1.2.2 维生素K1.2.3 维生素H1.2.4 维生素P1.2.5 维生素PP1.2.6 维生素M1.2.7 维生素U 第二章 医药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1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概述2.1.1 中国医药研发状况2.1.2 中国医药百强企业分析2.1.3 信息化提升医药产业竞争力2.1.4 中国医药产业投资发展详解2.2 2012-2014年医药工业经济运行分析2.2.1 2012年中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2.2 2013年中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2.3 2014年中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2.4 2014年中国医药工业运行分析2.3 2014年医药产品进出口分析2.3.1 2014年中国医药产品进出口剖析2.3.2 2014年中国医药行业进出口综述2.3.3 2014年医药商品进出口分析2.4 医药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2.4.1 中国医药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2.4.2 中国医药技术市场存在的问题2.4.3 整治中国医疗市场混乱的策略

2.4.4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 第三章 维生素市场发展分析3.1 国际维生素市场的发展3.1.1 世界主要维生素生产企业简介3.1.2 世界维生素产业格局解读3.1.3 世界维生素产销分析3.2 中国维生素市场的发展概况3.2.1 中国维生素的发展历程3.2.2 维生素行业发展走向上升时期3.2.3 维生素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3.2.4 维生素市场走向谋求共赢局面3.2.5 2014年维生素市场剖析3.3 2014年中国维生素市场价格动态3.3.1 2014年维生素价格浅析3.3.2 2014年维生素类重点产品价格分析3.3.3 2014年维生素产品价格全部上涨 第四章 维生素C4.1 维生素C的相关概述4.1.1 维生素C的介绍4.1.2 维生素C营养特点4.1.3 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价值4.2 维生素C市场现状4.2.1 维生素C行业发展状况4.2.2 2014年维生素C价格猛涨4.2.3 中国维生素C发展面临的问题4.3 VC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分析4.3.1 VC市场竞争格局概述4.3.2 VC制造业的发展环境解读4.3.3 中国维生素C企业价值链分析4.3.4 以创新提升VC企业竞争力4.4 中国维生素C出口分析4.4.1 2014年中国维生素C出口统计4.4.2 2014年维生素C出口状况4.4.3 中国维生素C出口价格分析4.4.4 欧盟REACH法规对维生素C出口的影响4.4.5 资产价格重估利于VC出口 第五章 维生素E5.1 维生素E的介绍5.1.1 维生素E的定义5.1.2 维生素E的功能5.2 中国维生素E市场发展5.2.1 维生素E市场状况分析5.2.2 维生素E产品科技含量是竞争关键5.2.3 2014年中国维生素E出口状况5.3 维生素E的应用

5.3.1 维生素E的应用综述

5.3.2 维E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剖析

5.3.3 维生素e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探讨

5.3.4 皮肤科领域维生素E的应用分析

第六章 复合维生素

6.1 复合维生素概述

6.1.1 复合维生素的定义

6.1.2 世界复合维生素增长状况

6.1.3 国内复合维生素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6.1.4 复合维生素营销策略探讨

6.2 复合维生素市场京沪等地药店的调查解读

6.2.1 京沪等地复合维生素市场发展综述

6.2.2 京沪等地复合维生素市场销售分析

6.2.3 京沪等地药店复合维生素产品销售推广分析

6.3 复合维生素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综述

6.3.1 复合维生素的配方设计

6.3.2 复合维生素的原料选择

6.3.3 复合维生素的加工工艺

6.3.4 复合维生素的包装及贮存

第七章 其他维生素

7.1 维生素A

7.1.1 维生素A的介绍

7.1.2 中外维生素A强化食品发展综述

7.1.3 2014年中国维生素A出口状况

7.2 维生素B

7.2.1 维生素B简介

7.2.2 维生素B市场正在不断壮大

7.2.3 中国维生素B12的发展综述

7.2.4 2014年中国维生素B2出口状况

7.2.5 中国维生素B12生产工艺的改进策略

7.3 饲料维生素

7.3.1 中国饲用维生素生产状况

7.3.2 中国饲料维生素市场分析

7.3.3 维生素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

7.3.4 饲用维生素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7.3.5 饲用维生素的发展走向

第八章 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进出口数据分析

8.1 2010-2014年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进出口总体数据分析

8.1.1 2010-2014年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进出口分析

8.1.2 2014年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进口分析

8.1.3 2014年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出口分析

8.2 2010-2014年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主要省市进出口数据分析

8.2.1 2014年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主要省市进口数据分析

8.2.2 2014年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主要省市出口数据分析

8.3 2010-2014年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主要国家进出口数据分析

8.3.1 2014年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主要国家进口数据分析

8.3.2 2014年中国维生素原和维生素及其作维生素的衍生物等主要国家出口数据分析

第九章 国外主要维生素生产企业

9.1 巴斯夫

9.1.1 集团简介

9.1.2 巴斯夫在中国的发展

9.2 帝斯曼

9.2.1 公司简介

9.2.2 荷兰帝斯曼看重中国市场

9.2.3 帝斯曼新战略加强维C优势

9.3 罗氏

9.3.1 公司简介

9.3.2 罗氏在中国的发展

9.3.3 罗氏加紧开发高值维生素新品

第十章 国内主要维生素生产企业

10.1 浙江新和成股有限公司

10.1.1 公司简介

10.1.2 2014年新和成经营状况

10.2 华北制药股有限公司

10.2.1 公司简介

10.2.2 2014年华北药业经营状况

10.3 浙江医药股有限公司

10.3.1 公司简介

10.3.2 2014年浙江医药经营状况

10.4 浙江杭州鑫富药业股有限公司

10.4.1 公司简介

10.4.2 2014年鑫富药业经营状况

10.5 湖北广济药业股有限公司

10.5.1 公司简介

10.5.2 2014年广济药业经营状况

第十一章 维生素行业发展的前景趋势

11.1 中国医药的发展趋势

11.1.1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趋势

11.1.2 维生素价格未来趋势分析

11.1.3 "十二五"中国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维生素b2范文第4篇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分析:

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所学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将大纲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

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维生素b2范文第5篇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所以,本节教材对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不可少的工具。

(二)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⑵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⑶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⒉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对生活中一些物质元素含量的确定,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课时:2课时

二、学况分析

1.知识基础: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非智力因素: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

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降低了教学要求,不过分要求把握概念的严谨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学生能结合实例正确使用概念,理清他们的区别就行。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设置问题]

(1)什么是元素?

(2)元素与物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如何?

(二)、新课教学 一元素 ⒈元素概念

通过说明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使学生对“元素”有初步的印象。进一步分析,氢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相同质子数的氢原子。同样,氧分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元素的概念在举例中导出。 ⒉学生讨论:

①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总结]: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也就是说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 ②单质和化合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学生总结]: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组成元素是否只有一种。 [教师讲解]:物质的简单分类。 ⒊元素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 设疑: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关系?

分析: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既可以讲种类也可以讲个数。

举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讲成水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 ⒋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中地壳中各物质的含量,使学生认识物质的种类非常多,而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余种;并要求学生记住含量最多的前3种元素。利用“养闺女”的谐音,帮助学生记忆。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生物细胞中元素分布的资料,使他们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余种元素组成的。

(三)知识迁移

[分组讨论]:课本P73,学生讨论活动。

利用讨论让学生领悟化学反应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元素种类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没有发生变化;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四)本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知识反馈:

⒈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3种元素是()

A硅铝氧

B铝硅氧

C氧铝硅

D氧硅铝

⒉元素之间的根本区别是() A核内质子数不同

B核外电子数不同 C核内中子数不同

D原子的相对质量不同 ⒊水是由__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构成的。 ⒋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元素,还可能含有__元素。

(六)课后作业

⒈从生物学或科普刊物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⒉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含量交大的集中元素及其存在。 ⒊背诵课本P75,常见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 五板书设计 一元素 ⒈元素概念

⒉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 ⒊元素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

上一篇:维生素d下一篇:维生素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