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发展论文范文

2023-03-22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经济在全球的蔓延,我国的众多产业也被席卷入其中。为了能够赶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我国金融行业的业务交易模式有了创新。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主要涉及到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这几类,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互联网金融应用而生,这对于传统的银行业务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这三个维度分析它们在互联网背景之下所受的冲击力,旨在促进我国银行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冲击

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网络社交平台,以较低的成本和易于操作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这将对传统银行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许多的产业带来的希望,也为众多产业的转型与革新提供了助力。基于互联网本身拥有的便捷、顺畅、信息储存量大等特征,把它与传统金融业务结合,不仅可以弥补传统金融业务中流程复杂的不足,还可以让客户有更为直观、更便捷的体验。然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务带来的不全都是积极的作用,它还给传统金融业务,尤其是对商业银行业务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一、对负债业务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集中在吸收存款的业务之上,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传统商业银行的存款吸收能力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力。互联网平台的推出,让整个投资市场的理财类产品规模有了增长,不同类型的产品的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银行的固定业务,同时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效益。加之市场中有漏出效应的存在,各种类型金融理财产品的推出,又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存款来源,这对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的开展工作加深了难度。现阶段,市场山份额占据较大的互联网金融软件有支付宝、零钱通等等。虽然它们是新型出现的理财软件,其存在的时间不长,加上这些新出现的金融软件的业务量没有超越银行,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也没有一套成熟的发展机制,所以他们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他们长期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它们对银行业务的冲击量越来越大,届时,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又将大幅提升。商业银行的存款来源于产品、计划,它们的风险较低,而且还受到多方机构的监督,所以,它们的利率受到限制,不能超出一定的范围,其利润的获得也就受到一定的控制。如果商业银行在定期存款的渠道上不进行改革或是创新,那么银行业务将来有一天会被它们所取代。

二、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冲击力不全都是消极的,它有着积极的一面。

首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很多的高端科学技术,这为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之下,商业银行为了能够与时俱进,就必须引进信息化人才来帮助他们建立网络支撑系统,这就间接的促进了就业和挖掘潜在客户。银行卡的普及,让办卡到支付结算,采用网络系统和互联网技术,就能够减少人工柜面工作量,中间业务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以往传统的办卡业务需要客户填写很多的资料,银行柜面需要录入很多的信息,办理完一张卡的业务大约需要15至20分钟,这耽误了客户和柜员双方的时间,降低了工作的效率。但是通过大数据联网后的办卡业务,时间上得到了大大的缩短,办一张借记卡业务只需要5分钟左右。同时很多银行现在开展无人业务,很多的人工业务由智能来代替,这明显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互联网金融促进商业银行完善中间业务,促进产品创新。商业银行为了提升业务效率和节省人力成本,业务办理方式开始往智能化发展。很多商业银行开始推出自己的APP、电子支付等。除此之外,商業银行还会对他们自身潜在客户进行分类整合,会对客户群体进行筛选,用此来对客户的产品体验和产品需求进行追踪,深入挖掘潜在客户,进而增强顾客的忠诚度和黏性。

第三,传统银行越来越重视中间业务的拓展。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这两个角度上来看,商业银行的发展体制相对特别,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在近些年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在以往的几十年中发展速度不快。我国的监督体制管理比较严格,对商业银行的监控能力较强,因此商业银行很难进行创新和改革,再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上金融产品的推出,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竞争没有优势,这也让中间业务能够得到空前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中间业务被用到银行业务开展中,这是因为中间业务的拓展能够诡辩银行的一些风险,而且,中间业务的交易数量比传统模式的交易数额大,交易操作也相对简单。人们在对金融产品需求随之增大中,对中间业务的要求也有所提升。所以,商业银行不得不越来越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甚至把中间业务当成商业银行未来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业务之一。

三、第三方支付平台对传统柜台业务的冲击

现代社会互联网程度很高。同时,在金融领域,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支付手段-第三方支付。它是通过第三方平台付款,包括微信、支付宝、余额宝等支付方式来完成,对传统的柜台业务冲击非常大,造成银行业务量被腰斩。

参考文献

[1]  樊莉,李嘉玲.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技术进步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物价,2019(2).

[2]  王亚琼.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6(7):282- 283.

[3]  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 现代金融,2013(4):14-16.

[4]  李若晴.现代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的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J].高校后勤研究.2019年7期

[5]  吕灵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理财投资风险管理[J].中国商论.2019年17期.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风险控制是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近年来,商业银行对信贷等业务风险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从制度建设、经营转型、加强监管等诸多方面有力提升了风险防控能力,为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对于内部风险,特别是后勤保障方面的风险,始终未有充分的认识,后勤保障关系到内部资源的配置,是容易滋生、潜伏和引发腐败风险的重点领域,后勤风险防控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运转质量和效率。加强后勤保障工作的廉洁风险防控,积极构建以道德操守教育为保障、以岗位风险防控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的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是促进后勤保障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筑牢廉洁风险思想防线

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是做好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的有力保障。开展好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思想认识是前提。要消除后勤保障部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无用论”、“无关论”、“抵触论”、“形式论”等思想误区,做好思想发动工作,确保思想认识到位。要坚持预防为先,加强对员工的正面宣传、案例警示和岗位廉洁教育,着力强化道德操守观念和廉洁从业意识,引导大家充分认识廉洁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与现实危害性,切实增强参与廉洁风险防控的主动性、积极性。要积极营造廉洁环境和氛围,大力弘扬和倡导廉洁文化,把廉洁文化有机融入后勤保障工作具体实践,创新形式和内容,丰富载体和举措,严格标准和要求,明确权力和义务,深入开展各种形式、富有实效、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大兴勤俭节约、求真务实之风,大兴创新创造、挖掘潜力之风,以廉洁文化引领后勤保障工作健康和谐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的大局。

同时注重发挥后勤部门领导的表率作用和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真正做到自觉遵纪守法,自觉远离腐败,不法之物不拿、不义之财不取、不净之地不去、不正之友不交,牢固树立依法履职、秉公用权、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和从业观念,使得廉洁从业意识内化为从业人员的思想准则和道德准绳,外化为深入践行《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和廉洁从业规定的自觉行动。

二、建立健全制度,深入排查应对廉洁风险

全面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努力实现后勤保障工作的“制度全覆盖”。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物品采购、会务接待、车辆使用、财务报销等工作,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实现后勤保障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进一步厘清后勤保障工作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实行岗位管理责任制,为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夯实基础。

深入开展廉洁风险点排查,根据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认真查找每个岗位在权力行使中存在的廉洁风险点,并依据权力的重要性、权力行使的频率、腐败现象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等,评定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及时纠正整改存在的各种问题,举一反三,堵塞漏洞,稳步建立起可操作性强、具体管用、切实可行的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机制。

在廉洁风险点排查工作中,要制定严格的排查制度和具体的标准要求,加强引导,有序推进,狠抓落实,实行全员参与、全面梳理、全力开展,确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不出现任何盲点漏点、不回避任何矛盾问题,进一步提升廉洁风险排查的覆盖率和辐射面,深入拓展排查的深度和力度,着力加强对风险隐患的整改,对已经出现的风险迅速进行遏制和化解,把潜在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要坚持源头防腐、防微杜渐,加强对思想、行为的引导,从小节、细节抓起,牢固树立崇尚廉洁、践行廉洁的价值取向和廉荣腐耻的荣辱观,把廉洁从业作为检验后勤保障人员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尺。通过教育和引导、监督和制约、他律和自律,促进廉洁风险防控理念深入于心、落实于行,更好地得到贯彻执行。要在深入探索实践中进一步凸显廉洁风险防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加强和改进廉洁风险排查的方式方法,健全完善员工异常行为报告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及时予以关注和帮助,及时进行劝诫和纠正,前瞻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防止异常行为转化为廉洁风险,真正做到防微杜渐,确保廉洁风险防得有力、控得到位。

三、加强内部管理,着力防范化解廉洁风险

在物品采购、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财务管理、物业管理等方面,重点围绕查找出的廉洁风险点及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加强内部管理,从严防范廉洁风险。根据法规政策规定和工作职责权限,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可能引发腐败风险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进行风险预警,及时有效化解风险。

一是物品采购方面,本着透明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采购制度和流程,实行市场询比价、公开招标、引入品牌竞争以及针对具体项目中标供应商的再招标,同时做好各类采购资料、会议纪要收集及编制工作,保证采购工作依法合规、有据可查。二是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对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各类资产领用、维修及报废处置程序,定期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盘点,动态掌握固定资产使用状况,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防止固定资产流失。三是办公用品使用保管方面,规范领用手续,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发生;注重利用科技管理系统对各类办公用品进行收发存登记,按月进行库存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四是物业管理方面,加强对物业管理支出的日常监督,按月对物业管理公司财务支出计划及实际列支进行审核、审查,保证各项开支的用途及支出的合理性、必要性,杜绝不合理开支。五是财务报销方面,严格执行相关财务制度及审批权限,对日常经费报销管理、岗位履职、制度和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自查,保证报销流程依法合规,财务岗位职责清晰、权限明确。六是公务用车方面,严格执行公务用车制度,确保车辆安全,杜绝超规格、超权限和人情用车等现象。

四、做好成本管控,不断提高后勤保障效益

深入推进后勤保障部门的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就是要重点搞好资产资金的科学配置和高效使用。坚持把强化成本管理当作大事来抓,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成本管控格局,加大挖潜增效力度,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开源节流,持续推进创建节约型后勤,把有限的钱财和物质用在刀刃上,努力实现“赢在节俭”。

一是降低能耗。进一步明确公用物业节水、节电、节油及节气等相关管理内容和措施。非工作时间减少电梯使用及关闭相关用电设备设施;在照明开关、电梯、水龙头、卫生间、复印机等处张贴节能提示性标志。公务车辆建立单车能耗管理台帐,对每辆车的油耗、维修及保养等情况进行统计并定期公示。

二是节俭办会。在各类会务安排和服务工作中,合理制定会务预算,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加强员工食堂管理,积极关注用餐情况,适时增减饭菜,有效避免铺张浪费。三是控制支出。严格控制各类办公经费支出,从严从紧购置办公设备,规范办公用品的配备、采购、领用,提倡双面用纸,注重信封、复印纸再利用。

加强和改进商业银行后勤保障工作,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预防、从制度上控制、从实践中化解廉洁风险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不断提升后勤保障工作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进一步凸显了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商业银行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基础。□

(作者单位:徽商银行)

责编:刘冰石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重点研究农村地区的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产品的种类和内容存在缺陷、银行机构和客户群体之间难以有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这三个方面。在明确这些问题后,我们分别从拓展服务范围、金融知识的科普、从业人员考核培训制度的强化与人才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化这四个方面提出实现农村地区商业银行业务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地区;商业银行;绿色金融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整体经济形势不断向好,国家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红利是要惠及到全体人民的。所以金融行业已经逐步走出了城市地区逐步向乡村蔓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农村地区的金融行业一直秉持绿色发展的基本概念。实现低碳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也是我们享受金融成果并畅想美好未来的一个重要基础。但是现阶段的农村金融业发展距离我们的预期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其中的问题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

一、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困难

本次文章研究阶段,我们曾经在网络上搜索了大量的以农村地区绿色金融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相关文献,也到一些农村地区做实践调查和采访研究。经过多重调查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本文以为农村地区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产品种类和内容存在缺陷。农村地区绿色金融建设并不是一个最近才提出的新概念。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行基础和实力。但是在经济发展程度整体较低的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绿色发展之路举步维艰。很多都是直接照搬东部地区的农村绿色金融建设,但是本地的基础实力又达不到相应水准,所以在产品种类和内容方面就与实际状况严重不符了。第二,农村金融产品无法充分获得消费者群体的信赖,这也是商业银行农村绿色金融发展之路上的重要障碍因素。对一些农村地区的中小型企业还好,但是对一些个体户或农民家庭,与商业银行的金融信赖关系建设非常艰难。在本地实际调研活动中,一些村民根本不知道金融是什么,而且当我们一提到股票、债券和投资这些字眼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诈骗。的确,近年来很多不法分子和有投机者利用网络渠道进行金融违法活动,政府部门对此的宣传力度和教育有着很强力度。但是这种宣传矫枉过正,导致很多村民听到金融字眼就本能以为是诈骗。而且另一方面,这些村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识都是没有任何概念的,这也就很容易导致商业银行的个体金融业务开展难度增加。第三,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也会成为影响农村地区商业银行日常经营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对待客户的基本态度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下阶段,存在个别农村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的情况。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不负责,在与客户的接触过程中也不够热情甚至会和客户产生语言冲突。而这些不良行为都会成为客户作出其他的选择行为的一个重要依据。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服务态度有待提升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另一个重要阻碍因素。

二、农村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策略

针对农村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分别从服务范围的拓展、金融知识科普的实施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的高质量这三个方面为农村商业银行实现绿色金融提供相关建议。

1.服务范围的拓展

服务范围的拓展指的是商业银行机构自身的服务范围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拓宽,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开辟出一条适合当地的、富有特色化的金融服务发展道路。例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电商平台和网络购物已经在农村地区有了非常广泛的普及。无论是年逾花甲的老人,还是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壮年群体,都已经逐步适应甚至依赖网络购物这种全新的消费模式。农村商业银行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开展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加强自身与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重视网络技术的应用,开创出绿色的且有特色的农村金融产品。例如,农村商业银行要积极学习国家大型银行在绿色金融业务方面的发展经验,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开拓出绿色信贷业务。信贷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贷款的合理办理和高效发放可以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同时也有力地避免了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农村中小型企业或个体户由于无法得到资金被迫陷入高利贷困境的局面。

2.金融知识科普的实施

在农村商业银行实现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知识科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的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经历相对于城市人口而言有所差距,個人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的相对欠缺导致绝大多数农村人口对金融这一词的概念的认识是不够深刻和专业的。由于了解不够深入,所以导致村民和商业银行之间的信任关系建立效率非常低。要想实现绿色金融在农村地区的长足发展,加强对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科普和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例如,股票和债券这二者是农村居民接触最多的投资理财形式,股票和债券也属于金融的一部分。当下阶段也有很多村民操作股票投资债券的相关经历,只不过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在这方面做得并不是非常理想。农村商业银行可以把股票、债券、保险、融资等在金融领域中出现的高频词汇以科普的形式向农村居民做一个宣传教育,让他们对这种新型的金融形势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这样做一来可以增加居民的专业知识储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们的投资理财风险,另一方面也整体提升了农村居民对金融行业的认识程度,这为农村商业银行今后实施其他绿色金融的相关措施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3.人才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化

人才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化是我们早日建成一套完善的农村金融绿色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因为不管多么科学合理的制度,总归是需要具体的负责人予以落实的。如果落实者本人的素质不达标,或者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存在问题,那么即便是一项非常优质的举措,也很难取得与我们预期相一致的最终结果。因此,实现农村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是必须要完成的工作。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建设主要分为招聘环节的高标准,严要求和从业人员考核培训制度的完善。通常而言,银行部门是很多求职者非常青睐的机构,但这仅限于城市的各大银行。在哪些位置偏远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的农村地区,银行的招聘方面具备的优势并不是很大。但是要想实现农村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发展,相关商业银行在招聘时仍然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基本规则,在招聘人才方面坚持宁缺毋滥的基本原则。只有保证了招聘环节引入人才的高质量,才能确保各项政策推行的有效性。其次就是从业人员的考核培训制度。在很多求职者眼中银行就是一个铁饭碗,是一个只要入职就永远不会失业的工作。但也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极个别银行员工工作消极懈怠。我们要健全从业人员的考核培训机制,针对其日常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方式进行监督,不仅要在内部予以监督同时也要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多种监督方式相结合的手段,规范人才队伍的质量。

三、结语

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都市的繁华生活,更是广大农村地区人民幸福感的提升。让全体人民享受到金融行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是我国坚持以人为本重要理念的体现形式。因此,在今后的金融事业发展中,我们仍然要坚持农村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基本方向不动摇,探索出更多优质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雷博雯,方建珍.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策略探究[J]. 经济研究参考,2020,(11):120-128.

[2]杨雪琪,蔡洋萍.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问题探讨[J]. 中国商论,2019,(11):31-32.

[3]覃嘉南. 湖南省农村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施现状及其效果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9.

(淮安市淮安区渠北水利管理所  江苏 淮安  2232000)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2016年以来,我国经济处于“新时期”、“新常态”伴随着“三期叠加”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其中中小企业的重要性日趋突出。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特征,加上商业银行盈利性的目的驱使,导致大型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不如预期。文章通过对几家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服务模式的对比,结合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中小企业业务实际,提出了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同业是如何发展的,主要的风险环节在哪里,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做的思考和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服务模式 信贷业务 发展策略

2016年以来,我国经济处于“新时期”、“新常态”伴随着“三期叠加”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实体经济也将孕育出更多新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差異化、复杂化的特征。特别是近几年,中小企业作为我国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之一。银行业协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46万亿元,比2014年末的20.7万亿元增加了2.7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90%。据统计,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5%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的总产值、利税和出口额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40%和60%,并提供了76.5%的城镇就业机会。因此,中小企业在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等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融资特点

(一)定义标准

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划分类型详见《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内容。

(二)主要特征

1.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速。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与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2.范圍广泛,消费需求多样。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虽然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陷,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消费者和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

3.资金薄弱,融资方式单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普遍依赖企业自身积累等内源性融资渠道,银行融资渠道不宽阔, 资金基础性相对薄弱,且一般民间融资渠道、非正规融资方式或银行的间接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占有较大比重并扮演着重要角色,可见中小企业普遍具有融资渠道狭窄和融资方式单一的特点。

(三)融资特点

1.投入成本高,信息共享缺乏。中小企业管理不够规范,信息不透明且缺乏担保抵押,经济规模小等特点,决定了银行开展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银行都愿意做大企业的金融服务,而不愿意做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2.个性程度强,产品标准参差。中小企业本身个性化差异比较大,这与银行要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服务有一定的矛盾。银行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必须研究标准化的产品,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经营成本,而中小企业的特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企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标准的开发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3.市场差异大,融资渠道狭窄。总体来说,全国各地中小企业融资的差异很大,一般来讲经济发达地区社会资金充裕,经济机构众多,市场化程度高,政策环境优越,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金融产品等方面的选择就少。

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模式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大发展时期,业内公认是在2009年银监会提出“大中型银行要力争2009年第一季度末,最迟不超过第二季度,建立专门针对小企业融资的专营机构”正式拉开序幕的。在2010年第八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会上,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的尚福林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证监会将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方面,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之后,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响应,将原属于公司业务部项下的企业业务独立成为新的部门进行管理。本文列举同业中小企业模式,对比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业务模式的差异,从中寻找可供借鉴的优势和特征。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工商银行经营管理模式

工商银行前董事长姜建清曾说过“工行是站在战略高度推动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的”。正如其所言,作为银行业的老大哥,工行在中小微金融领域的探索也一直走在同业的前列。

早在2005年,工行就开始了小微业务发展的试点工作,并被银监会确定为全国两家中小企业信贷试点行之一,成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率先在全国金融系统把对“小企业”的贷款和服务作为独立的业务品种来经营。2013年开始,工行对其组织架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总行一级部门进行了大幅缩减,后经调查发现工行在2013年的组织架构调整中将小企业金融业务部合并至公司金融部中。因此,工行中小微业务的组织架构可以看作是“总分行级管理制”组织架构模式。架构图如下:

(二)民生银行经营管理模式

民生银行郑万春行长曾经发表了一篇文章《“十三五”银行的机遇与挑战》,其中谈到,未来传统行业将面临转型升级,新产业、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将不断涌现,中小企业等民生改善的金融需求也将稳步提升,民生银行正是朝着这条路在一直努力着。

从2007年开始,民生银行启动了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的改革试点,在其后的7年间依托事业部的优势在银行市场上开疆扩土,曾经一度超过招商银行占据股份制银行中小企业业务的“头把交椅”。2014年,民生银行启动了组织架构的大调整,由原来的事业部制向矩阵事业部制转型,其矩阵事业部制的主要特点集中在分行层面,这种组织架构,充分利用了机构经营权的扁平化管理路径,可以有效实现事业部和分行双重管理,在保证了分行风险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提高了业务拓展效率。因此,民生银行在中小企业的客户拓展、风险防控、渠道优化和提高收益等几方面获得了可持续性发展。

(三)中国银行经营管理模式

中国银行田国立董事长在“2015中美中小企业投资与贸易合作洽谈会”上谈到,“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是促进中美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中国60%的GDP是靠中小企业创造的,因此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业务……以小才能见大”。正是秉承了历任行长的工作理念,中国银行更加重视中小企业的机制建设,逐步建立了集中垂直的中小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早在2009年,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就成立了中小企业业务部,采用国际先进理念——淡马锡信贷工厂模式,采取相对标准化授信和流程化管理,更有效地实施全风险控制,持续提高审批效率。

中国银行中小企业部实施总行中小企业部对省级分行进行管理并进行授权(全流程工厂)模式,从业务推动、营销策划、风险控制、资产管理等方面实现全面集中管理,它是一种以客户为导向,批量处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申请、审批、放贷及风险控制,即建立“信贷工厂”提供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中国银行在进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管理时,设计标准化产品,同时兼顾创新产品,从前期接触客户、情景分析开始,到授信的调查、审查、审批,贷款的发放,贷后维护、管理以及贷款的回收等各个环节,均采取流水线作业、标准化管理。其主要特点体现在省行中小企业业务部中.整个流水线中,我们更加关注流程和节点的创新,其中7大环节19个节点的主要创新点和流程如下图:

由此可见,前述分析的三家银行的业务模式各有所长,从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上可谓各有千秋,我们通过一些经营数据比较分析优势与特点。

根据银监会统计2015年11月底,工商银行南京分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742亿元,授信客户数:19064户;民生银行南京分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89亿元,授信客户数13500户;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113亿元,授信客户数49505户。

通过上述三家银行中小企业业务模式以及经营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国银行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业务管理较为集中,在相同时点的授信余额仅次于工商银行,但是与工行有所不同的是,中行除了把目标放在资产较大的中小企业上以外还对小微型企业伸出橄榄枝,一方面是响应国家政策,另一方面也是为抢占未来的中型企业市场做准备。中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的贷前调查、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等相关工作均由省行中小企业部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了银行开展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三个“有效”,一是风险得到有效识别、化解和防范;二是运作效率和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三是规模效应明显,运作成本有效降低。

三、中小企业授信业务模式风险控制

(一)面临各项挑战

1.信贷业务监管日渐严格。2016年以来,为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有效地控制风险,政府监管部门纷纷出台新规定,加强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管理。中国银行总行层面各类信贷业务政策也加强了监管的力度和精度。同时,外部刚性监管对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接下来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同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根据江苏省银行业协会主办的《2012年度江苏银行业务服务改进情况报告》中提到,江苏省各類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12089个,当年新增334家。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面临着巨大的同业竞争压力,生存空间受到了一定的挤压。就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系统内部形势而言,目前银行内部的信贷规模处于收紧的趋势,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必将同时相应减少,这也会限制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未来市场竞争的能力。

3.盈利风险未知日趋严重。由于中小企业依然普遍存在着规模小、企业寿命短、抗风险能力差、缺乏合格的贷款可抵押品等特点,再加上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主自身的综合素质不够,实行家族式管理效率低,这些都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开展增加了难度。这些因素对于开展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增加了难度,客户辨识和贷款管理难度较大,管理成本和坏账率较高,这给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大力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

(二)主要风险来源

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整理近几年中小企业部分行业不良率统计表,对我国中小企业不良率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风险的出现是集中在一部分行业中的(详见下表)。

从行业上看,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不良贷款率历年来都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尤其明显。从会计年度上看,大部分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会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仍然是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较为突出。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则刚好相反,不良贷款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与近年来互联网生活的普及和公路、铁路、民航等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

从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近年来部分行业不良率数据表中也可以看到,在江苏省地区分行业不良贷款率与全国性的数据大同小异,这意味着行业风险无论是在全国还是在各个地区都大致相同。

除了上述行业性风险之外,还有许多风险的诱因,有些可能是中国特殊国情导致的特殊情况。总体来说,中小微企业的不良率还是远高于大中型企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场定位的混乱,管理体制的松散,人才培养的缺失,以及内部财务的混乱等方面。二是商业银行内部的原因,主要包括管理架構的限制,人才储备的不足,以及信息共享不充分等方面。

四、中小企业授信业务模式对策探讨

从前文的内容来看,要做好中小企业授信业务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逞一时之勇。通过实践与分析,商业银行要做好中小企业授信业务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选准行业、风险偏好

首先要选准行业,行业的选择至关重要,行业整体发展向好时,该行业中的中小企业的存活率就会相对较高。银行在做中小企业业务时,一定要有对想要介入的行业有一个前瞻性和权威性的判断,这个行业未来会怎么样,如果行业经营稳健可以试行介入,如果处于衰落期,就要谨慎小心。同时,行业选择也要与整个银行的风险偏好一致,尽量不要出现与新常态、新周期“逆行”的现象。行业的前景分析,可以借助外部专业机构比如说银联信或者互联网云媒体的帮助,也可以通过研究行业内上市公司来判断其上下游关联中小企业情况,通过它们来判断行业未来的走势,抓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作为授信参考。

(二)信息共享、流程标准

商业银行为了防范中小企业业务系统性风险,首要任务是获得公开透明的市场和企业信息,一般来说,利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大数据”的这个抓手去收集中小微企业的关键信息,解决中小微业务风险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银行与京东商城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通过订单、应收账款等信息为供应商弥补资金不足和打破周转不灵的瓶颈;民生银行的“产业链战略”,围绕供应链中的战略客户,拓展其上下游的小企业等等就是最好的例证。同时,我国中小企业经营情况复杂、国家信用体系不完善,这就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作业暂时很难实现,银行更偏重或强调的是中小企业审批的标准化。我们应当建立和完善内部中小企业公司业务监控和信息渠道,加强中小企业客户信息库和信贷管理系统建设,解决客户基础信息和信贷信息的实时查询和实时监控。

(三)产品创新、综合开发

对于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来说,创新就是生产力。近年来,阿里巴巴等大型网络科技企业凭借着他们独特地信息资源,也开始踏足一些金融领域,比如互联网金融、物流电商交易平台等。其实,商業银行在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实践中,也可以尝试一些大数据作为基础的拓展方式,比如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中小企业部近期推出的一种业务模式:“中银税贷通”就是很好的例证。

“中银税贷通”体现的是银行与国家税务系统大数据的合力,其模式是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联合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微众税银平台,为诚信纳税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的免担保信用贷款。“银税互动”是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由税务部门、银监会派出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协商,共享区域内小微企业纳税数据与纳税信用评价结果,通过创新融资方式,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中银税贷通”的业务流程简单清晰,可操作性很强,该业务模式在试运行阶段截至2016年8月末就已获得132户符合筛选条件的客户,其中50户已在客户经理营销与贷前调查环节,授信总金额约5280万元。同时由于加强了对客户的综合开发,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客户的粘性与忠诚度。

(四)专业提升、人才培养

某种意义上,中小企业业务的服务模式和发展策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客户经理的专业水平和专家素质,因此,培养中小企业客户经理的梯队成长,建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客户的客户经理队伍,已然成为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的关键。加强中小企业客户经理队伍建设的目的,是确保每一个中小企业的客户经理都有对市场分析的前瞻性、对企业经营变化的敏感性以及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能力,拥有过硬的职业道德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应该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激励考核机制,对中小企业客户经理的贷后管理工作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应该单独的设定考核指标,如客户经理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贷款企业有风险信号,并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措施,减少了银行损失,应当给予相应的奖励(建议通过配备中小企业客户专项激励資金实现),以激励客户经理的风险导向防范意识。

《黄帝内经》中有句名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使,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可见世间万物,皆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特定的规律和本源,宛如对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服务模式及发展策略”的探究一样,作为公司授信全流程中风险控制防线的一环,既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控、全额风险计量和全程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小企业授信环节实现科学发展,优化资产质量的本源基础。正如中国银行总行陈四清行长所言,“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风险管理绝不仅仅是纯粹的管理行为,风险管理创造价值,风险管理解决成本,风险管理带来收益”,“一个银行家,首先应是一个风险管理的专家”。

参考文献:

[1] 陈四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通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 田国立.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在《2015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工作表彰会上的讲话.和讯网,2016.6.24

[3] 田国立.2015中美中小企业投资与贸易合作洽谈会讲话.新浪财经讯,2015.9.29

[4] 尚福林.第七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讲话——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中国中小企业天水网,2014.11.28

[5] 金融布衣.小微业务发展及风险防控系列思考(全).信贷白话,2016.7.5

[6] 大中型商业银行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业模式的参考案例[J].银行业经营管理,2016

[7] 郑万春.“十三五”银行机遇与挑战.新华网(财经),2016.2.20

[8] 陈燕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

[9] 廖娴.苏州A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

[10] 金瑛.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中小企业贷款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授信管理部 江苏南京 210005;课题主持:强洪;课题组成员:李宓群、李延)

(责编:若佳)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从界定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出发;进而由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探讨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后提出建议性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这一年阿里巴巴公司推出的“余额宝”以其其“T+0”的运作模式1而成为网络市场上最热门的话题和投资品种之一,与此同时,百度、腾讯、京东、新浪、网易、苏宁等网络巨头和电商巨头也纷纷涉足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否会对传统的商业银行的运行产生影响甚至冲击?传统的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何种应对措施?解決这些问题要从明晰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开始。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支付中介地位的影响

商业银行作为支付环节的中介,主要是依赖于在债权债务清偿活动中人们在空间上的分离和在时间上的不匹配,但自2011年5月中国人民商业银行颁发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业务许可证》)到2013年10月,已有超过250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业务涉及货币兑换、互联网支付、数字电视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以及商业银行卡收单等多种类型。第三方支付模式打破了商业银行对于线下支付的垄断,商业银行的垄断收益将被持续分流。目前第三方支付模式已经成为电子商务领域运用最广泛的支付模式。例如“充值”业务,通过支付平台将该账户中的资金划转到收款人的账户中,完成支付。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功能越来越重要,将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功能弱化,甚至是撇除掉了。第三方支付涉及的客户数量越来越多,交易量也越来越大,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2年的第三方支付交易量已达到2.16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99%。在弱化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功能的同时,互联网金融公司又新技术频出,相继推出了各自的快捷支付产品,该产品无需登录商业银行的网上商业银行即可完成支付,对于以往没有开通网银、没有开立借记卡等限制网上支付的状况一扫而光,仅凭一张信用卡即可在网上任意消费,完全撇除了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支付功能。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恐慌。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商业银行垄断资金支付的格局被打破了。传统金融业,凡是需要结算支付的业务必须通过商业银行这个中介媒质方可实现。但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向第三方支付公司颁发了经营牌照,业务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已经延伸到目前商业银行办理的业务,例如水电气缴费、信用卡还款,甚至已出现金融脱媒的业务,例如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快捷支付业务,完全绕开商业银行而独立完成资金的支付转移。2010年至今,支付业务市场份额的80%属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超银联和商业银行的网银支付的总量。2012年“双十一”支付宝的成交量超过1亿元人民币,2013年“双十一”当天达到1.88亿笔。商业银行所处的支付地位,受到严重的冲击。第二,商业银行信贷供给格局被改变。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贷平台提供的贷款模式已不同于商业银行的操作模式,资金供需双方依赖平台寻找与其资金期限、金额、利率相匹配的对方,即可完成资金的借贷。不仅手续简便、操作简单,更适合个性化的要求,对客户的需求能够很好的满足,受到大众的认可。仅阿里小贷发放的贷款累计超过260亿元,互联网的直接融资模式正在形成,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给与重创。第三,商业银行客户基础被动摇。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金融脱媒的现状,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客户群体也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强大冲击。大量的客户在办理金融业务时借助互联网,摆脱了商业银行这个中介,客户信息被互联网金融企业沉淀下来,届时,任何一家单一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都不及互联网金融拥有的广泛。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理念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加速金融创新,积极开发网上业务新品种

由于网络商业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各国现有的传统金融法规及商业银行行业标准都已明显不适应网络商业银行的发展。新的针对网络商业银行交易规则的法律制度及相关标准鱼需制定。因此,中央商业银行要尽快建立网络商业银行监管体系,使其市场准入和业务监管有章可寻和规范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已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针对网络商业银行业务制定了系统的监管法规、风险监管指引和监管手册。这些法规与手册出版,为当地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提供了网络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以及监管基本的依据与框架,有利网络商业银行健康发展。而我国在这方面比较空白,目前我国对网络商业银行的法律制度与网络商业银行行业的标准都没有出台,很大的程度上阻碍我国网络商业银行的发展。由于没有非常有力法律的保障,当网络商业银行出现经济的纠纷时,在许多的当事人之间的经济责任很难划分和确认,这降低了网络商业银行安全性,而标准的制定了工作的滞后,也使很多的商业银行在发展网络商业银行业务的时候犹豫不决,如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推出B2B的网上资金的结算业务,主要就是考虑到人民商业银行还未制定相应标准。同时,在我国数字签名、电子凭证还不具有法律效力,这使网络商业银行的网上支付发展受到很大阻碍。因此,我国中央商业银行应尽快制定有关法规,健全网络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管理法和监管规章。明确网上交易的有效性,明确商业银行、客户和商户等有关责任,从法律上予以认可,这将有利于我国网络商业银行业务的良好发展。

(二)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建立认证中心

在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里,安全性才是基础,只有保持了必要的安全性与流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来保证盈利的目标顺利实现。强大的信息网络体系如没有一个比较健全的网络安全机制是不能去想象的。商业银行业必须去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去高度的重视对电子商务技术带来的风险管理。加强软硬件的系统建设。只有加强了软硬件系统的建设,才可以满足广大的客户服务的要求。只有网络服务器的充分稳定,才可以满足客户对效率与安全性的要求,这样才可以吸引广大的客户来网络商业银行上面办理业务。加强CA认证和数据传输的加密以及业务权限的制约与技术标准的管理,采用数据的传输和加密及鉴定与其它网络的联接等方面技术协议的标准。加强内部经营管理,降低风险。一是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工作人员的权限;二是用加密和分层密码来限制权限;三是建立健全网络商业银行电子支付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强化宣传力度,使客户有安全保护意识;四是严格与客户要约制度;五是保护客户个人资料和密码。当前国内网络商业银行的以认证,要么是本行内部认证,要么是采用外国公司的系统进行认证,相互间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国家级的认证中心体系,让网上的交易有统一的认证系统来保证安全。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盛鑫、周健、庄超.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4.(2).

[3]刘晖、王秀兰、罗中华、李靖、张维.基于T+0模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研究——以余额宝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4.2

作者简介:

徐原媛(1993-),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专业研究。

上一篇:商业银行管理论文下一篇:商业银行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