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技术论文范文

2024-01-15

操作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务船艇;操作;技能;安全

公务船艇为维护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对水路重点领域安全管控,船舶安全隐患及不规范专项整治做出了积极贡献。这几年来,公务船艇船员的数量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公务船艇普遍具有船艇总吨位小、功率大、航速快、智能化程度高,这需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同是还要有过硬的船艇操作技能。

一、公務船艇人员的法规要求

作为公务船艇执法人员,首先要掌握船员条例各职务职责和船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掌握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船舶安全检查规则、值班规则、事故调查处理规定、水污染防治法、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环境管理规定、行政处罚规定等内容。

同时还要掌握职业素养与态度、职业健康与安全、环保与法规等知识,实现文明执法,提高执法单位的形象,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内容、精神和程序执行,提高执法水平,实现高效率、高质量执法。

二、必备的船艇驾驶专业知识

驾驶船艇必须要掌握船舶操纵、航道与引航、船艺、造船大意、货运管理、船舶避碰与信号等基础知识。还需掌握与甲板部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熟悉船艇各种应变部署及应急措施等知识。

能熟练操作助航仪器、甲板设备及配套和附属装备,能熟练操纵船舶有效避碰,船舶引航、掉头、冲程定位、倒直线、系离泊操作技能,组织指挥船艇消防、救生、堵漏等应变演习,水手作业各项技能。并能在实际公务船艇工作中加以应用。

在船艇航行与值班过程中熟悉内河航道、航道尺度、净空高度和净空宽度。在水文方面能辨识水流流向;水位、图注水深和实际水深并能估算航道中的实际水深;能辨识河床中的主要流态以及河口潮汐特点。在气象方面知道风对船舶航行的影响;各类型雾的特点及其对船舶航行的影响;掌握灾害性天气预报。在助航标志方面能确定河流左、右岸、内河助航标志涂色和光色采用原则;常用内河助航标志的功能,并能辨识航标;常用内河交通安全标志的功能,并能辨识。在引航方面熟悉航行条件内容;选择正确航路和内河船舶定线制基本内容。能正确操作助航设备。

能掌握各河段引航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顺直、弯曲、浅滩、河口、桥区、船闸、急流滩、险槽等河段并能驾引船艇安全地通过;还要熟悉雷雨大风天、能见度不良、夜间、湖泊、水库及运河引航注意事项。

能够依据当时环境和情况采取各种手段保持正规瞭望;正确识别和运用船舶信号;能保持应有的航行戒备;正确判断碰撞危险,并采取符合规则要求的避让行动。能按船员值班规则的要求进行值班、交接班,并遵守轮驾联系制度。掌握船艇性能,知晓风、流、受限水域、船间效应等对船艇操纵性能的影响,能正确操控船艇航行与作业。

三、必备的船艇轮机专业知识

公务船艇轮机管理人员需对熟悉机械制图、机构与机械传动、金属材料、轮机常用热工仪表轮机基础知识;能熟练操作船舶柴油机、船用泵、船用空压机及船舶辅助设备;能做好轮机设备拆装及检修工艺的轮机维护与修理技能;同时还要需掌握船舶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知识。

能熟练对机电设备及其系统进行正确起动、运转、停车操作,密切监控、调整相应的运行参数;能做好对相关机电设备进行拆检、装配和调试;能正确判断、分析与排除机电设备疑难故障;能使用量具和仪表对零件进行测量检查,能运用钳工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完成高精度的零件的加工,具备解决船舶常见用电问题的能力,能在生产实践中达到熟练灵活运用的工作能力。

能按说明书或操作手册对涡轮增压器、动力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管理。船舶柴油机运行管理方面,能按工作流程正确操车并熟悉相关注意事项;正确执行机动航行操作指令;正确识读船舶柴油机的工作状态;能监测船舶柴油机系统的运行参数;正确判断船舶柴油机运行中的常见故障。能正确操作空压机及日常维护管理。

操作与管理船舶泵及船舶管系方面,能判别船舶泵的类型;熟悉离心泵、往复泵和齿轮泵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能进行日常操作与管理。能根据船舶管路系统图及标色辨别船舶管系;能操作管理各船舶管系及分析常见故障。

四、应急程序及事故案例分析技能

在船艇操作过程中发生各种事故和紧急情况时能够快速准确采用紧急应对方法和措施,应急程序正确。并能从事故经过、事故调查、原因分析、责任认定及经验教训进行分析,吸取经验和教训,编写案例分析报告。

在船艇驾驶方面,船艇应急处置有:碰撞、搁浅与触礁、火灾、全船失电、人落水、弃船、舵失灵及损坏、缆绳绞缠车叶、主机损坏、船舶发生溢油事故,能在各种应急情况中按照应变计划的要求,进行应急处置。

柴油机的各种应急情况处理方面,能柴油机滑油温度过高、机滑油失压、冷却水温过高、排温过高的预防及处理措施;能按应急应变部署要求,做好船舶搁浅、碰撞、进水、污染事故后,机舱设备和各系统检查;做好全船失电后,进行应急供电、好机舱灭火、舵机失灵及正确应对措施;

总之,船艇操作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技术,还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技术知识,确保水上交通安全,促进了水运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水上交通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内河船舶船员实际操作技能手册(驾驶专业手册)》范晓飙;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7年5月)

[2]《内河船舶船员实际操作技能手册(轮机专业手册)》韩雪峰;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7年5月)

[3]《船舶管理(轮机)》宿靖波等;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

[4]《船舶管理(驾驶)》杨学辉等;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

作者简介

杨兵(出生日期:1971年9月),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江苏省宝应县,职务/职称:副院长/副教授,学历:本科,单位: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及航海技术。

操作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一)操作目的:

1、直接监测患者血压

2、需采集动脉血液标本或某些特殊检查

3、急救时需加压输血输液

4、用于区域性化疗

(二)适应症

1、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主动脉手术、主动脉反搏者。

2、术中可能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和需大量输血、输液者。

3、合并有近期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冠心病及瓣膜疾病、心力衰竭史、COPD、肺动脉高压、代谢紊乱等急需手术治疗者。

4、心肺复苏后期治疗、严重创伤、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者。

5、控制性降压或需持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者。

6、不能行无创测压者。

(三)禁忌症

局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动脉近端梗阻、雷诺现象(Raynaud’s syndrom)和脉管炎(Buerger’s disease)

(四)操作准备

1、、动脉置管部位:桡动脉(最常用)、股动脉、腋动脉、足背动脉和尺动脉

2、在作桡动脉插管前应测试尺动脉供血是否畅通。清醒病人可用Allen试验法测试。对于不能配合的病人如幼儿、意识不清和全麻后病人,可采用多普勒血流检测仪或手指体积描记图以判断手掌部的血流供应及平行循环供血情况。遇有尺动脉血供不足,应避免作桡动脉插管。

3、治疗盘内放置:无菌持物钳浸于消毒溶液罐内,2-2.5%碘酊,70-75%酒精或安尔碘等消毒液,无菌纱布及罐、消毒棉签,0.1%肾上腺素、笔、砂轮,注射器、针头、抗凝剂、试管、弯盘、注射器针头回收器,需要时备输液或输血用物

(五)操作过程

A、 以最为常用的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为例:

1、准备洗手、戴口罩。

2、核对床号、姓名、治疗项目等,向患者或者家属解释动脉穿刺置管的相关内容。

3、常选用左侧桡动脉,成人用20G的Teflon或Vialon外套管穿刺针,长约3.2~4.5cm。

4、穿刺时病人仰卧,左上肢外展于托手架上,腕部垫高使腕背伸,拇指保持外展,消毒铺巾,保持无菌技术。

5、穿刺者右手示、中指与拇指持针,于腕横线桡骨茎突旁桡动脉搏动最清楚处进皮。在左手示、中指摸清桡动脉搏动行踪的引导下向着动脉进针。

6、一般针干与皮肤呈30°~45°角,针尖抵达动脉表面略带冲击的力量将针尖刺入动脉,此时有鲜红的血液喷射至针蒂,表明内针已进入动脉。再进针约2mm,使外套管也进入动脉内,此时一手固定内针,另一手捻转并推进外套管,在无阻力的情况下将外套管送入动脉腔内。

7、拔除内针,有搏动性血流自导管喷出,证实导管位置良好,即可连接测压装置,固定。

8、若外套管推进遇有阻力,常表示导管未进入动脉管腔。穿刺时有突破感,且有少量血液入针蒂,但血流不畅,此时穿刺针可能偏向一侧或已穿透动脉血管后壁。遇此可拔除内针,接上注射器并缓慢拔退外套管,当见有血液喷出时,保持导管与血管行向一致,捻转推进导管,不成功则可再次拔退外套管,见有良好的血液喷、滴出时可经套管内插入细导引钢丝,在导引钢丝引导下推进套管,若均未成功则重新穿刺。 B、股动脉穿刺:

1、基本准备同上,协助病人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

2、术者消毒铺单,左手中指和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内侧,左手食

。 指和中指触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右手持穿刺针与皮肤呈30-45角刺入。

3、中空穿刺针斜面向上进针,当持针手感觉到明显的动脉搏动时,即可刺破血管,待搏动性血流从穿刺针喷出,缓慢送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盐水纱布擦拭导引钢丝,沿导引钢丝送入动脉鞘。

4、肝素盐水冲洗鞘管,连接测压装置,固定。

(六)注意事项

1、桡动脉穿刺必须做Allen实验。

2、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反复穿刺。

3、采用持续肝素液冲洗,肝素为2-4U/ml.冲洗速度为2-3ml/h。

4、发现血凝块应吸出,不可注入。

操作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护理专业实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校2012级140名和2013级144名的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2012级作为对照组,2013级作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在专业实训中分别采用传统的实践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并对学生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法评价做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90%以上的学生更倾向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结论:小组合作学习法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可在护理专业的实训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法 护理专业实训 应用效果

护理学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专业,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逐渐成为各个院校护理专业的主要任务。护理实训是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是培养高素质、强应用的护理人才的有效方法。传统的实践教学多采用被动灌输的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适当改进。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常用的学习方法,它以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为主线,使学生能够获得自主性的发展,最终达成统一的目标,并以小组总成绩作为评价及奖励的依据。传统的实训方法以个人为单位,而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小组形式学习,并展开一系列的沟通、讨论、合作、支持、帮助及鼓励等积极的活动,各成员为实现同一目标而共同探索、分享快乐。本次研究选取本校2012级和2013级的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实训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效果良好。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2012级和2013级的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2级140名学生为对照组,2013级144名学生为实验组,均为女生。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护理实训教学方法

对照组:实训时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4~5人,共30组。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并示范操作,学生在教师辅导下完成实践操作,经过培训后,护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再学习,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向教师请教。

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具体方法如下: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组4~5人,共30组。组内异质即以理论考核成绩为依据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由2个高分、1~2个中等分数、2个低分构成。组间同质即各个小组总的学习成绩、学生的素质几乎相似。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中设置合理的实验项目,使学生轮流承担实训过程中的任务,明确小组学习方法设置的目的,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本次研究中设置了“危重病人救护综合情境护理模拟”的实训课程,涵盖了多项技术和操作知识,如心肺复苏术、静脉输液、吸氧、无菌操作技术等。学生接到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展示成果,组间讨论、老师最后点评总结,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示范操作,学生操作各个子项目,熟练后模拟“危重病人救护”的全过程,每组4人,轮流承担护士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记录员4个任务。操作结束后各小组成员总结归纳本次操作的收获和不足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每个月由教师组织1次交流研讨会,请小组派代表发表合作学习法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1.2.2实训教学的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法。由教师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效果调查表,了解实验组的实训效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均进行基础护理学的操作技能考核。对照组对所有学生均进行考核,小组中个人成绩与他人互不相关。实验组则每组随机抽取1人进行考核,所得成绩乘以4计为本组本项操作的成绩。对各小组的考核成绩取平均值,比较分析两组的最终成绩。考核过程须严谨认真,考核结果方可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护理水平。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均采用?±S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训教学的效果评价

本次研究中,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均顺利采用并实施。实验组发放调查表144份,问卷全部回收且均为有效表。对照组发放调查表140份,问卷全部收回且均为有效表。具体见表1。

2.2两组学生实训后考核成绩评价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的成绩明显优于后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2。

3讨论

从本次研究看来,在表1中,实验组97.2%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法中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高,所以实训教学的操作练习中,组员之间应该做到相互借鉴、以便在操作中能够更严格、更规范,真正做到精益求精;实验组96.5%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实训中熟练掌握了各项操作技巧。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水平。

护理工作要求很强的合作性,护理人员不仅要相互之间密切合作,还要与在班医生进行有机配合。合作学习的模式是结合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将其纳入教学实训,强调互动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合作性学习的目标是要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通过比较护理专业实训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及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前者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各种护理技能,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及人际关系处理。这种实训方法可以在各个院校的护理专业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秋萍,陈佩珍,李金平等.合作学习在本科《护理研究》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152-154.

[2]邹红,李亚洁.同伴互助学习法在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8):11-14.

[3]张传来.小组合作学习法在ICU临床本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3):239-241.

[4]马金秀.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内科护理学见习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7):69-70.

操作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电力安全生产中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是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保证管理体系的全面性,管理目标的合理性,管理方法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增强应用效果,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下面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此进行详细论述,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电力安全生产;本质安全管理

本质安全管理是为了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作为电力生产而言,如果出现安全事故,那么将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不仅仅是经济效益下滑,还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安全管控工作。与此同时,在新时期,电力行业要注重转型和升级,这样才能应对发展的需求,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安全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核心话题,并且是新时期国家对行业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所以,要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

一、电力安全生产中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介绍

1.电力生产中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需要以危险源辨识作为基础,分析电力生产企业的危险源,然后基于危险源防控方面的经验和方法,进行风险预控,有关工作具体落实,要依赖于相应的人员和设备、制度等等,管理的重点为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这样一来,可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避免事故的发生,接下来,建立多周期的循环体系,实现管理的闭合,使相关管理工作能够更加全面、系统、为下一次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2.电力安全生产中本质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能源时代,生产和生活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电力供应方面,电力企业要做到的不仅是满足基本的生活用电,还要满足生产用电,并能够保证电量供应的安全性、稳定性,一旦发生问题,将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而在实践过程中,电力生产属于电力供应的源头,更要注重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不仅影响的是电力员工的安全,还影响到了电力企业的效益,用户的权益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生产运营,因此,电力生产过程中的本质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3.本质安全管理要点

本质安全管理,需要根据行业的特点,注重安全管理实际情况的分析,并在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下,开展管理工作,对于一些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本质分析,追根溯源,然后进行处理和解决,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实现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作为电力安全生产中的本质安全管理的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必须对电力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从各方面掌握电力安全生产企业的危险源,分析其存在的安全风险,然后针对性的开展管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要包括人、机、料、法等各个环节,保证电力生产本质安全管理的全面化、精细化;其二,电力安全生产中本质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要具有连续性,必须要贯穿于整个生产环节之中,某一环节或者某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对其他环节造成影响,产生较大的安全事故;其三,本质安全管理要注重对电力安全生产过程的动态化管控,对于生产情况要及时了解,消除管理过程中明的盲点,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二、电力安全生产中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应用

在进行电力安全生产中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应用时,主要从电力系统、电力设备、工作人员、生产环境的安全管理四个角度进行详细说明。

1.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管理

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管理本质管理包含的内容较多,应该注重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参与的主动性,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的责任,对于具体操作人员要提高其专业水平,减少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安全管理问题。除此以外,电力系统安全管理要注重运行过程的管控和维护,设置针对性的运维管理部门,对于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有效掌控,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一些问题发生后影响的扩大。与此同时,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的本质管理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对其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对于一些安全事故要加大处罚力度,查明原因,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这些都可以为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的本质管理提供支持。

2.电力设备安全管理

在电力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电力设备安全管理是其重要的内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是否正常会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并对于电力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电力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要得到足够重视。首先,电力设备运行管理需要相应的运维管理制度和专业的管理团队,并按照要求,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和检修,要保证设备功能的正常发挥。其次,电力设备的性能和先进行对于电力生产的整体效率和行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说设备的智能化水平、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设备的功能等等,因此,电力设备安全管理还要从这一方面来强化,适当更换和改进,这样才能体现管理的创新和与时俱进。其三,电力设备管理要体现全面性,多角度开展管理工作,要将设备安全管理与生产目标、成本投入、生产的安全风险等等联系到一起,規避内部矛盾产生的安全问题,比如说超负荷工作,这样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

3.工作人员安全管理

人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人的管理。第一,对于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培训工作,对相关的安全知识要注重讲解和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具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逃生能力,降低事故发生对工作人员的伤害;第二,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对其工作态度和工作规范性的提升,通过一些实际案例的播放和具体发生的事故的讲解,来分析电力生产安全事故的影响,使其能够改变思想,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不容疏忽。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一些在安全管理方面较为积极地人员给予奖励,树立典型,激发安全管理的责任感;第三,对于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将安全管理方面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加强工作人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第四,实施培训上岗、持证上岗模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降低事故率。

4.生产环境的安全管理

电力生产要保证环境安全,对于一些能够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要加强控制,及时清除一些高危的诱发因素,比如说一些明火、一些易燃易爆物品等等要严格管理。还要加强有关安全管理方面的设施设置,使其性能良好,能够正常使用,比如说灭火器、消防通道等等。除此以外,生产环境的建设工作有赖于单位的重视、资金投入和管理体系建立,要加强对环境的管控,合理预算,专人专职负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安全生产中,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需要结合电力生产的实际情况,来针对性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高全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和专业水平,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优化安全生产环境建设,使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和方法,对于电力安全生产实现动态化管控,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周彩金. 解析电力安全生产中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22):170-170.

[2]何明.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 东方企业文化, 2015(19):23-24.

操作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目的:对某医院的护理实习生管床能力调研观察,分析护理实习生管床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应的策略。方法:研究某院的140名护理实习生,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培养更为系统和严格,在实习期结束后提取调查数据。结果:从调查数据来看,观察组的管床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实习生管床能力的影响因素是来自多方面的,如学校的管理因素、来自患者的因素以及来自医院的影响等,需要实习生、学校、医院方配合,提高护理实习生的管床能力。

[关    鍵   词]  护理;实习生;管床能力;影响

护理实习阶段是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习期间,护理实习生只有明确影响管床能力的因素有哪些,不断提高自身的管床能力,才能保证实践的扎实有效发展,在最后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综合的素质。只有大幅度提高自身的管床能力,学生才能在实习过程中形成专业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要求,成为真正合格的护理专业人员。本研究分析如下。

一、一般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随机将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某医院护理实习生分为两组,每组70人,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有52名女护理,18名男护理,其平均年龄是19.1岁。对照组共有44名女护理,16名男护理,其平均年龄是19.5岁。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身高、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二)研究方法

1.对照组

进行日常管理,即告知实习生医院的有关工作、规定和注意事项。

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如下培养策略:(1)在护理实习生进入岗位之前,加强其法律责任的培训;(2)选择专业素质较高的实习生,选择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高级护士,实行配对教学模式,并对应教学工作和绩效考核,提高护理实习生的管理质量;(3)负责教学的护士需要及时开展护理实习座谈会,从而增强实习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管床能力,及时发现护理实习生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并进行适当的指导;(4)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护理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分析和安抚患者及其家属情绪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实习生快速地适应护理工作,提高其管床能力。

(三)观测指标

自制调查表,在实习期结束后,观察比较分析两组学生的管床能力。如其专业素养、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四)统计数据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结果由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对两组数据的卡方和t值进行分析对比,如果检验恒量值为P<0.05,则两组数据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

二、结果

经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分析比较,经过专业策略方法培养的观察组其管床能力相对对照组有很大的提升,且两组实习生的综合素养,如实践操作能力、专业知识等都存在明显差异(P<0.05)。

三、讨论

(一)护理实习生管床能力的影响因素

现阶段医院所需的护理人员,除了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要对各方面知识都有所涉及。为了提高护理实习生的管床能力,除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较强专业的教学外,还需要一种规范的实践管理模式。护理实习生管床能力影响因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点。

1.不适应实习环境。一般来说,学校会组织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临床实习。在这一阶段,学生要离开学校,进入新的环境学习新的知识。通过在医院的实习,学生可以学习专业的护理实践操作。许多学校的护理实习中心分布在全国各地,分布于各个城市,大都离学校很远。甚至有的不适合护理实习,没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对学生在医院实习的管理。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入学校和课堂之前,教师和学校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身心状况,掌握学生的发展状况,也可以利用学校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但当学生进入实习单位之后,不适应实习环境,加之没有学校的约束,在实习单位各方面都会松懈下来,这将大大地影响护理实习生的管床能力。因此,在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其在进入实习医院后能迅速地适应实习环境,提高自身的管床能力。

2.实习压力大。实习时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适应新的环境,需要快速学会怎样与患者和医院的其他人员交流沟通。并且在一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会有所差异,这样会让实习生手足无措,很容易产生挫败感,种种因素结合起来,会使护理实习生有很大的压力,管床能力不仅不会有提升,甚至会下降。因此,加强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完善相应的职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讲座,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护理实习生的管床能力。

3.不喜欢护理工作。很多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听从家人的意见而选择这个专业的,对护理行业了解不深,也没有考虑是否适合这个行业。当护理行业现实问题出现时,就需要学生热爱这个工作,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克服所遇到的困难。护理教师的职业思想教育要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帮助护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稳定职业态度和学习,加强职业情感指导,对自己的职业,要由表及里,充满对未来工作的向往和信心,有效地提升其管床能力。

4.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关系。护理工作者给患者进行专业的护理,这也就意味着护理工作者大多时候都要与患者和患者家属接触,处理好自己与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关系在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使护生感到成就感,提升其管床能力,使患者在就医时感到快乐,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调查显示,病人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常常会因为治疗效果不理想而生气,会对为他们进行护理的护士进行口头上的攻击。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护理实习生的工作热情,无法激发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管床能力自然不会有所提高。护理实习是培養护士管床能力的重要时期,是使护士从家中娇花获得良好的土壤,升级为合格护士的重要环节。因而学会如何安抚病人的情绪,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对提升自身的管床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5.教学方法不合理。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成功教学的有利条件,是学生能够有效提高医生管床能力、能否顺利转型为护士的关键所在。在实习中,由于医院资源的短缺,实习生往往被当作劳动力。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测量生命体征、一些基本的护理操作和琐碎的事情上。由于医疗事故的原因,实习人员的专业护理技能,尤其手术后护理的专业操作能力并不强。当护生在努力工作后,发现自己对专业知识了解储备不够时,就会有放松甚至反叛的心理。护理部、科室护士长在选择教师时,应选择具有较高教学经验、热爱和敬业精神的护士。实施护士入职制度,对实习人员进行理论考核和业务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到人事部门实习。制定实习计划。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为教师提供参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6.不能实现自我价值。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都需要被认可,实现自我价值,对护理实习生来说,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能够很好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更为刻苦地努力工作,进而提高自身的管床能力。对实习护士来说,病人、家属、教师、其他医生和护士、医院所做的工作是重视和肯定的,它是为了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实现自我价值对护理实习生管床能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7.不被病人和家人尊重。尊重是生活中每个都很重视的要素,护理实习生刚步入社会,急需得到人们的认可,他们对外界更为敏感,更看中别人的看法,自尊心也最容易受挫。因此,让实习生懂得如何获得病人和其家属的尊重,对护理实习生管床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促进其管床能力的提升。因此,只有实习生独立自强,懂得自我调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很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增强护理实习生的管床能力。

8.专业素养不高。护理实习生一般都很年轻,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操作能力差,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他们社会经验和管床经验都很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弱,对护理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因此在前期需要加强对实习生各方面的培养,不仅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还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让实习生不管在面临怎样的患者或者怎样的情况都可以沉着应对,冷静地解决问题,加强其管床能力的培养。

(二)提升护理实习生管床能力的措施

综上所述,影响护理实习生管床能力的因素有求职压力、不喜欢护生工作、与病人及家属交流沟通不到位、医院教学方法不合理等。此外,护理工作的社会评价不高,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理实习生的管床能力。提高实习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减轻实习生的压力,开展职业指导,塑造护生积极的职业心理,让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者指导实习生学习,注重对护理实习生沟通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形式、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护理实习生的管床能力。

此外,一般只有实习工作的高效率和学生的优秀素质人员在实习期间才能表现出较强的管床能力。因此在学校期间,必须重视从学校主要领导到各部门领导的护理实践,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管理,让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扎实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王乙竹.临床护生职业倦息现状及原因分析[J].河南医学研宛,2014,23(11):138-140.

[2]石海霞.259名本专科护生职业成熟度特点及比较研究[J].护理学报,2015,22(20):3-36.

[3]李慧,张玉凤.护生职业态度的调查与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38(10):1307-1313.

[4]修颖.护理实习生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探讨[J].教育观察,2016,5(7).

[5]杨红军,高明月,何丹.实习初期护生护理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其与临床归属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7):183-186.

编辑 马燕萍

上一篇:数控车床论文下一篇:负荷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