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企业发展范文

2023-09-14

创业企业发展范文第1篇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7日 16:00 | 进入三农论坛 | 来源:南方网 | 手机看视频

中国发展模式的瓶颈

根据今年10月份刚刚公布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CPI指数停留在1时代,PMI指数回升到枯荣分界线以上,这让处在低迷状态下的中国经济看到了一丝曙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以人口红利,城镇化建设,中国制造出口贸易将中国打造成了“世界工厂”。凭借着这种模式,中国在全世界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随着2008年的金融危机击碎了虚拟经济与产业经济“头重脚轻”的资本泡沫,美国这架世界经济的发动机熄了火。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兴起,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美国开启了印钞机,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杯水车薪,使刚刚面临复苏的新兴市场又承受着输入型通胀的压力,现状是严峻的。

前不久,中科招商总裁单祥双在投中集团年会上更是指出自己在温州调研目睹震惊的一幕,曾经中国加工出口业最繁荣的基地,现在“一片狼藉”,百分之五六十的企业难以为继。中小企业面临生产成本提升,订单减少,资金短缺,流动性的危机。

拉动中国经济的传统三驾马车都出现了问题,中国经济处在一个历史关键的时刻,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促使这种转变发生的源动力又在何方?

科技创新引领变革

从历史上看,由秦代开始,冶金业发展促使了铁制农具的发明,应用于农业领域极大促使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力;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诞生孕育了富饶的成都盆地,使其成为了天府之国。汉代造纸术的诞生,让文化知识的得以更快速的传播。在经济大繁荣的宋代,活字印刷术的推广,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技术,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天文时钟,水力纺织机等技术的出现,使当时的外贸,文化传播,生产加工业蓬勃兴起,宋朝的经济总量超过当时全世界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伟大的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

马克思在《机械、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中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级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杠杆。”

反观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三次工业革命从生产力领域使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推动了产业革命和社会格局的变化。每一次重大变革无不伴随着伟大发明的诞生。蒸汽机的诞生开启了工业化大生产的篇章;电力的应用催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原子能,计算机,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使经济发展向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转变。

历史一次次证明,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是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的根本动力。而诞生了四大发明的中国与历史上工业大化发展一次次失之交臂,直接造成了近代史的落后挨打的局面。

在新中国诞生后的改革开放浪潮中,改革开放政策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引入使我们快速实现了科学技术的硬件积累,造就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但软件的积累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使我们成为了技术的模仿和抄袭者,研发创新能力的缺失使中国的产业结构基本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外贸出口,以及加工制造的领域。在微笑曲线的两段,高附加值的研发和销售瓜分了产业链条的大部分利润,依靠生产力及原材料成本优势的生产加工使中国产业竞争力只能停留在依靠规模化扩大利润的模式。而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世界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等因素,这些优势逐步消失殆尽。自主研发的突破带动科技创新就成了下一步的关键问题。

产业资本与发明的对接

目前我国民间发明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转换率低是一个现实问题。

我国每年支持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的经费投入并不算小。据科技部业内人士介绍,仅科技部每年向社会无偿投入的支持科技产业研发经费超过百亿,国家财政部等政府部门支持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计划“十二五”期间每年社会投资超过近万亿。但是这些资金只能流入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研究所,科研中心,支持大型项目。最缺乏资金的民间发明缺少融资渠道。

卖房搞发明、吃咸菜搞发明,这在民间发明者中绝对不少见。中国发明协会秘书长鹿大汉曾表示,非职务发明人(指民间发明人)大约有5%的专利技术能够得到转化,比职务发明人的专利转化率要低很多。群众性的“金点子”,尽管不少极具创意,但很难得到市场承认,而发明人自己常常是“单兵作战”,经济实力单薄,自然无法长期支持。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非职务发明人的政策支持。虽然有一些部门的创新基金允许“任何人”申请,但民间发明人的申请成功概率很低。一些地方成立了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技术市场等,目的都是为民间发明搭建转化平台,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民间发明人很难得到资金资助。

反观美国的硅谷的商业运作模式给我以极大启发。硅谷主要以大学或科研机构为中心,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其以一流大学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利用风险资本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或商品,形成高技术综合体。这种学术研究中心,中小企业,风险投资聚集的知识密集型地区,资本对于科研成果的支持和孵化起到了关键作用。风险资本不仅对发展前途的高技术公司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而且还提供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咨询,使其可以成功孵化为商业项目,并通过再融资不断快速发展壮大。仅仅几十年的发展,硅谷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创业者天堂,并诞生了思科、英特尔、惠普、苹果,Facebook等世界最伟大的企业。

中国的硅谷何时诞生?

中国也不乏知识密集型的科研中心和大学聚集地,北京的中国村聚集了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和互联网、IT类高新技术产业,但为何却不能诞生像硅谷中走出的伟大的企业?

中国最大的股权投资基金之一中科招商董事长单祥双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社会资本的利用率太低。大型企业可以得到银行,国家财政,地方政府的支持和补贴,但是小微企业,民间发明人不可能通过这种渠道来融资,但恰恰是这一庞大的群体才是中国未来自主创新最有生命力的群体。如何有效利用市场资本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2012年11月12日,在江苏省昆山市举办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中国发明协会与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中国发明创新创业中心”。该中心主要运作模式为由中科招商发起设立10亿元规模的天使投资基金,10到100亿规模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对发明协会下所汇聚的广大民间发明创造提供全方位的投融资,创业培训,增值服务等多方面的服务,从而使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发明技术得到专业的商业孵化,成为一个个创业项目,并发展壮大。

中国发明协会是在国家主席胡锦涛、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中科院院士及社会活动家等联合倡议下于1985年成立于北京,其创立宗旨是为了鼓励民间发明创造,推动现代化发展和科技进步。但发明协会从创立起由于经费限制,只能对民间发明给予部分经费,奖励奖金等支持,无法真正孵化创业项目,大规模推动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

中科招商董事长单祥双介认为,中科招商与发明协会的合作,真正促成了金融、政府、产业项目的对接,整合三方的强大资源,就可以诞生成功的商业孵化平台,给中国的发明创新和科技发展真正的推动。中国发明创新创业中心将以北京为总部,在全国一线省会城市成立区域创新中心,并且计划在符合条件的全国其他各省市设立分中心,形成全国性服务网络,为发明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产业资源对接、市场拓展等延伸服务。

单祥双认为,发明创新创业中心的风险投资基金负责资本一端,面临的问题是寻找优秀的投资项目实现资本的增值;而发明协会的另一端则是广泛的社会发明成果,他们如同一粒粒散落的珍珠遍布民间,有的虽然本身资质很好,但是没有好的渠道被资本发现。发明创新创业中心本身将会成为一个新引力巨大的“磁铁”,将优质的项目聚集到一起,并吸引了市场资本的投入。此外,民间的发明大量聚集到创业中心这个平台后,有望汇聚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从发明的上游研发,到下游应用的发明成果,通过创业中心整合到一起,成为一股强大的合力,这样将成倍的放大投资价值。

据了解,创业中心还将成立配套的创新创业大学,对发明人,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管理培训,投融资培训等一系列服务,真正实现一个科技成果从商业化,产业化,市场化,成为创业项目,并发展壮大。中科招商将依托在中国资本市场运营十二年的专业投资经验,给予被投项目一系列的增值服务,除融资外,还将包括管理、财务、法律咨询,利用本身的强大资源网络介绍与发明成果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成为供应商或客户,拓展项目的业务渠道,打通产业链等。

单祥双认为,发明创新创业中心的模式一旦得以成功复制,将是对中国区域经济和发明创新活动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单祥双有句名言“这个世界不缺少钱,不缺少市场,不缺少好的项目,只是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他认为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各方都实现了价值的提升,那么这个模式就是成功的。中国下一步转型的关键是创新和创业,中科招商希望以自己的探索开辟一条成功的商业模式,使创新创业得到真正的结合和带动。

创业企业发展范文第2篇

焦作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成立于1958年,是国有中一型企业,线路35条,运营车辆580余台,日均客运量23万人次。近年来,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的经营方向,立足优质服务走出了一条具有焦作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建立科学高效的优质服务管理机制

城市公交作为企业,其产品就是“服务”,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首先从宏观上规划了服务发展模式,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服务管理机制。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打造管理网络格局。公交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营运安全、营运秩序、车厢服务、车辆卫生、消防内保等诸多领域,需要相关部门联动互助,齐抓共管,为此公司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基层单位党支部书记和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优质服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服务处,具体负责服务管理工作,开通了服务热线(3562110),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在最靠近服务主体、最接近群众呼声的基层单位设立了优质服务专职人员,初步构建了服务管理工作网络化格局,形成了时时有监督、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的局面。

(二)统一规范服务标准,形成服务标准体系。服务标准是衡量服务的尺度,规范服务是企业对外的形象,为进一步规范职工服务行为,焦作公交根据《河南省公用事业行业关键岗位服务标准》结合原有的规章制度,补充完善了安全行车、营运秩序、车容车貌、车辆卫生、车辆技术状况和优质服务等6个方面的操作规范,制定了《焦作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优质服务管理条例》,提出了优质服务工作的“八个

- 1工作任务,从思想上来讲,取决于职工对工作的热爱和理解,企业除了要做好教育培训以外,建立健全工作奖励激励机制使职工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焦作公交紧紧依托对社会服务承诺内容和优质服务管理条例,严厉查处损害公司形象的违纪违规行为,对乘客投诉的问题,严格按照相应流程和考核办法及时查处,在处理有责投诉问题上,坚持“五不放过”原则(即问题原因不清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力不放过,投诉事项得不到整改不放过,司乘人员受不到教育不放过,责任人得不到处理不放过),遏制有责投诉发生。另外通过设立服务奖、委屈奖、见义勇为奖、突出贡献奖等奖项,肯定职工成绩,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发挥企业服务职能,为百姓办实事好事

公交企业是服务型企业,其服务的直接对象是老百姓,做好服务工作实现公交优秀不能只停留在制度上、口头上,要通过具体举措从行动上让老百姓感受到实惠。近几年来,焦作公交立足“情系乘客、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实施多项便民举措,受到了市民的广泛赞扬。

(一)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开展了司乘人员大力宣传为“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乘客”等六种弱势群体让座活动,由于司乘人员的热情宣传和提醒,为老年人及抱小孩乘客让座已成为焦作市民自觉习惯,同时我们在车厢内设置了残疾人免费乘车的提示牌,倡导社会关爱残疾人的文明之风,文明和谐的乘车氛围形成了焦作公交靓丽特色。

(二)开展人性化服务。在公交车上设立报夹,征订报纸,方便乘客阅读;冬季来临,及时在车厢扶手安装了防寒套;在报站器中完善了宣传语、疏导语、送客语、服务语、向导语等,增加安全用语和迎客语:“您好!欢迎乘车”。

(三)与焦作晚报联合开展了 “找找吧”上公交活动。在59台车上安装了“找找吧”信息栏,一年来,累计发布各类信息323条,

- 3万元)、7路驾驶员孙保金和乘务员刘咏梅(2.8万元)等;送迷失儿童、老人回家的10路驾驶员蒋群燕、11路驾驶员王新征和17路驾驶员张晓峰等;热心服务老年人、不怕脏的13路驾驶员郎翠荣、11路驾驶员毋秋梅;送突发疾病女婴到医院救治的11路队长张明奇;遇不明事理老年乘客打骂,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孙凤国;见车上乘客遇袭,勇敢与歹徒作斗争的石祥祥等。仅2011年,涌现好人好事1202起,其中拾金不昧1123起,物品折合人民币约40万元,拾到现金2.3万元,公司先后受到省市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28次,收到锦旗42面,表扬信125封;企业连续3年被河南省市政公用协会授予公交行业“先进单位”称号。

由于焦作公交优质服务水平的稳步提高,吸引了更多市民首选公交车出行,带动了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企业实现客运量由2010年的8721万人次增长到2011年的9157万人次,增长了5%;年营运收入由2010年的7986.4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8988.3万元,增长了13%。客运量和营运收入实现历史新高,这些数字有力的证明了服务是效益,服务促发展。

创业企业发展范文第3篇

创业协会是学校当中比较活跃的社团,可以基于社团的性质做很多其他社团做不了的,更加大胆的事儿。而且社团成员也普遍有更大的理想,更强的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

基于以上条件,做出创协未来的发展规划。

总体的发展步骤:

1.基于校园,增强社员自身的相关素质,开放创协管理结构,让大家充分参与,并进一步扩大项目工作,为每一个社员提供锻炼能力的方式。

2.在此基础上,联系外校的相似社团,组成一个联系紧密,相互开放的联盟,我们可以共同经营项目,相互间调度人力,物力,互取所需,借此扩大社团的影响力,而且相互的开放,会让我们了解到更多,见识到更多,结识到更多。这是单一社团无法做到的。

3.基于联盟,在做出效果,取得成绩,扩大影响的同时,就要跳最关键的一步,与相关创业企业(如创新工场)建立起联系,之后,我们就会得到更加实质性的东西,各种培训,讲座,甚至部分项目的创业启动基金。这样,我们创协就真正的成为了一个在校园内扶持创业力量,为其搭建平台,进入社会创业的跳板。也就铺就了一个创业渠道。

最终,把创协发展成为一个对接学生与企业,为创业培养人才,建立渠道的一个大型的,有力的,实效的,甚至超越社团的组织。

较为具体的举措:

内部的变化:

1.信息的公开化,易于传达。建立一个简单的社团内部信息传达平台,将社团的各种能够公开活动的具体信息放上去,这样不仅会员们能及时的了解创协的活动,还便于创协活动的举办,内部管理。

2.增加内部的自觉性,释放,开发下层活力。改变以前只由上层决策,交由社员执行的活动组织方式,定期挑选一部分社员参与到活动的决策,规划过程中,让社员在更大程度上参与,锻炼,这样社员得到了管理规划方面的锻炼,未来他们接手时,创协就会在一个平台上继续,才有更大的发展。

3.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这个其实也可以算在第二个里面,由于牵涉的方面不一样,所以单独拿出来。具体内容就是,在商业项目上,不一定只由部们提出,如果部员们有什么想法,也可以提出,并在说服会长,部长们之后,在创协内部由其征召组员共同完成。这样出来的小组一定会充满活力,并且高效。也会为未来创协选举未来领导组提供更加广阔而实效的平台。

4.创协要发展,就离不开学习。创协参加,举办各种活动,一定会有很多经验或教训,所以有必要及时的将这些经验总结起来,形成创协自己的发展教程。再在社团内共享,有时间的话,可以共同聚会学习。

对外的变化:

广泛的联系各个高校的相关组织,“以我为主导”建立一个联盟,在这个联盟中,然后推行以下几个合作项目。 ①项目上的合纵。为多边提供更加丰富的项目创意,并可以统一在不同高校开展同一个项目,这样一个项目就能进一步形成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也许这就是一个真正创业项目的开始。

②人力资源上的合纵。这个可以采取上面“内部变化3”中的方式,广泛汲取各方面人才,去开创一个项目,完成项目人力资源的“筹集”。 ③作为一个统一的强大整体。当筹立了这样一个大联盟之后,创协的活动就会更有影响力,我们的能力也会为社会所认可,我们可以尝试接触一下真正的创业,去和企业合作,来培养创协的人,李开复不就有一个创新工场吗(虽然他投资的创业项目范围不是特别广),但也可以以此为例来说明一下。

创业企业发展范文第4篇

摘要: 融合平衡计分卡、关键业绩指标、目标管理几种绩效管理办法,设计一家专用设备制造商的绩效考核办法。

关键词:绩效 关键业绩指标 考评 考核 人力资源

A公司是2000年后快速成长中一家工业专用设备制造商,集高科技研发制造为一体,产品属于非标类,生产周期长,市场环境良好,但公司遇到发展中的瓶颈。2010年以来,公司开始推行绩效管理工作,希望首先能从人的角度出发,解决发展中遇到内部管理问题。

1 绩效考核办法

在理论界,关于绩效管理办法有许多种,每种考核办法侧重点都各有不同,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最常见的管理办法莫过于以下几种:

相关绩效考核方法定义

平衡积分卡(BSC):是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来衡量绩效。平衡计分法一方面考核企业的产出(上期的结果),另一方面考核企业未来成长的潜力(下期的预测);再从顾客角度和内部业务角度两方面考核企业的运营状况参数,充分把公司的长期战略与公司的短期行动联系起来,把远景目标转化为一套系统的绩效考核指标。

关键业绩指标法(KPI):KPI的精髓,是指出企业业绩指标的设置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挂钩,其“关键”两字的含义即是指在某一个阶段一个企业战略上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KPI考核通过对工作业绩特征的分析,提炼出的最能代表绩效的若干关键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模式。KPI必须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企业战略转化为企业的内部过程和活动,以不断增强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取得高效益。

目标管理法(MBO):作为一种成熟的绩效考核模式,始于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模式。为了保证目标管理的成功,目标管理应该做到:确立目标的程序必须准确、严格,以达成目标管理项目的成功推行和完成,它的伟大的贡献在于其管理功能,其思想精髓在于目标管理的循环:

A公司针对内部发展现状和发展需要,采用几种考核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在方法上汲取了目标管理的精髓,在思想上融合了平衡计分卡和关键业绩考核法。采用表格化的目标管理形式,考核内容借助于平衡积分卡和关键业绩考核法的思想,以结果为导向,兼顾行为过程指标和行为结果指标,具体涉及到财务、业务流程、学习成长、顾客四个维度,以部门目标、业务流程、岗位职责、行为表现、能力、业绩表现为主要考核对象。但因各岗位在业务流程承担的责任不同,所以各类考核指标针对具体岗位占的考核比例各有侧重点不同,牵涉到的维度也各不相同。

2 考核指标的设置

2.1 考核指标维度

在考核指标设置的选择上,着眼于企业发展现状,以解决内部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提高内部工作计划的执行力。由于A公司处于发展期,考虑内部管理的相对不成熟,在考核维度上依据平衡积分卡的思想,有选择性从财务、客户、学习与成长,业务流程四个方面进行了设置,只是这些指标仍属于基础性,没有涉及到深层次角度。比如:从客户的角度,产品及时交付及产品质量是决定客户满意度的关键,依据产品实现工艺流程,从设计、生产、采购开始均设置时间节点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节点指标作为员工考核两个关键要素。在学习与成长维度,虽然技术能力提升指标是一个不易考核,也不易衡量、不可定量的长期指标,因考虑到,员工能力的提升决定员工成长的关键,员工应该为自我能力的提升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地学习、反思、进步,所以,在考核项中,仍将其列为考核项之一,只是比重占得比较小,目的在于我们需要发挥考核的方向性引导、牵引的作用。

2.2 考核指标的层次

从考核指标的层次上,依据战略关键业绩指标KPI的思想,从公司战略出发,将战略目标分解成公司目标,部门目标、员工目标,逐层向下分解。A公司指标也基本来源于目标、部门目标、岗位职责三个层次。依据A公司十二五规划,稳住传统行业,做好成熟、常规产品的技术沉淀,同时,拓展新能源行业,尤

其是要加大光伏行业和具有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研发工作。在这个战略的指引下,产品标准化、模块化、新品研发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核心重点工作。故,对于研发设计部门,标准化工作和核心技术开发已作为研发部门目标下达,为此,研发部,对内部设计人员进行了重组,成立了研发小组和设计组,这一目标在部门内部进一步得到了细分,对于研发组的成员,项目性的技术攻关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对于负责标准化的技术骨干来说,我们设置标准化考核指标,以此,来督导部门的目标落实、执行。另外,考虑到,对于基层员工来说,部门目标与其实际联系不是很紧密,他们承担得更多是流程业务上责任和岗位职责,对于基层员工的考核,我们是以业务流程、岗位职责作为其考核的主要指标来源。

2.3 考核指标的类别

鉴于A公司的各岗位工作内容和性质差距特别大,如果采用统一的考核指标,必然导致这种考核方法变的虚无缥缈,掷地无声,没有实质性的落脚点。因此,在考核的形式上公司要求考核尽量统一,具体指标内容采用分门别类分类考核,考核指标各有侧重点不同。

比如,设计岗位基本以项目为核心工作,所以考核指标围绕的项目的进度、质量、项目多少等作为考核内容;生产岗位以行为表现为主要关注点:量、质量、现场6S、安全、员工的行为规范;销售类关注:销售合同额、回款、新增客户量、销售收入等;后勤服务类关注:月度关键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日常工作职责完成情况。

这些考核内容的设置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对考核内容的设置均是围绕员工目前的主要工作内容而设定,考核内容在一定周期内相对固定,它是随着职责内容的变化而适时调整的。

2.4 考核指标的权重

关于指标的权重设置,基本上是依据,指标的重要性,完成的难易程度、周期的长短,影响的大小、责任大小等几个要素来灵活制定的,具体由部门的直接责任人调整确立。(见表一,表二)

2.5 绩效考评

2.5.1 考核指标的衡量标准

绩效指标内容设置好以后,接下来的就是绩效考核指标的衡量标准了。对于定量指标,我们只要量化标准后即可操作。但对于定性指标衡量就比较难,通常采用正常标准作为一个基准,在这个基准上,增减的办法。比如:团队合作指标考评标准:与同事工作关系和谐,没有发生过过激的争吵等不良行为一般为3分;主动积极协助其他员工,服从安排,遇到问题,倾向于采用主动、积极、正向的行为措施,而不是负面、消极、拖延、推卸责任等消极行为4分;敢于主动承担工作,担当相应的责任,并积极推进,主动积极协助其他员工,服从安排,遇到问题,倾向于采用主动、积极、正向的行为措施,而不是负面、消极、拖延、推卸责任等消极行为5分;不善于协助其他员工,遇事,拖延、推卸责任、被动等消极行为2分;发生争吵、打架等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0分。所以,在考核指标衡量标准方面,我们遵循

一个原则:便于统计操作、可观察、可衡量、简单有效可行。

2.5.2 考评结果的可比性

不同部门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不一样,不同部门、班组之间考评结果差距比较大,考评结果的可比性差,这也是绩效考核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常见难题。即使是同一班组内部,不同的考评人,对相同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尺度把握不一致,也是成为考评结果不具有可比性的另一重要原因。比如,在生产部,共分三个班组,他们的考核内容和指标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不同班组考核人不一样,所以,常常其结果差距却非常大。对此,一般,我们建议是,将考核标准再进一步细化,固化指标,减少弹性。例如:任务完成情况考核指标:总分为25分:在任务节点内,提前完成任务25分,按期完成各项任务22分;能够完成任务,完成过程不顺畅18分;完成任务有返工现象出现15分;延期完成任务12分。

对于不同部门之间的结果的不可比性,对规模不是很大的企业来说,绩效更多的在于保证部门内部的可比性,公平性,横向比较多用于薪酬分析时使用,可以考虑统一水平下降一定比例,由考评组结合岗位内容综合分析后确立。对于规模型大的企业,建议采用统计分析的办法处理。

3 绩效考核推行

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与绩效考核办法的确立,只是绩效考核的开始,绩效管理成败与否,另一个影响关键因素在于绩效考核管理的推

行。也即是绩效管理的执行力。

3.1 理念的转变

我们在推行绩效考核过程,时常会听到诸如这样的言论:绩效考评就是绩效管理?实施绩效考核后,我究竟能拿多少绩效考核工资?绩效考核到底有什么用?绩效考核太复杂太麻烦?绩效考核指标不可量化,没办法考核。

上述对绩效考核片面理解,必然使绩效考核走上了形而上学之路,偏离绩效管理的轨迹。绩效管理只是进行内部员工有效管理的方式,奖惩不是目的,督导、反馈、跟进、纠偏、提高员工工作执行力的一个手段。这在所有关于绩效管理文章中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又强调的。为了这一目的实现,绩效管理借助目标管理中的PDCA循环理论,来落实这项工作:计划、督导、评价、反馈、改进。推行绩效管理,灌输正确的绩效理念,必须在企业内部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才能使全员树立正确的绩效文化,接受并给予支持!

3.2 绩效管理知识的培训

绩效管理是一项相对专业性的工作,需要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只有具备一定理论知识,才能在绩效管理中游刃有余。所以,在推行绩效考核初期,一定要对主要相关责任人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培训。

3.3 绩效考核操作技能培养

一份完美的绩效考核方案,没有被一个很好操作者执行,一切工作也都是枉然!对企业内部的绩效管理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技能

培训显然必不可少。尤其要关注绩效指标的设定、考评、绩效反馈面谈三个方面。

关于绩效指标的设定、考评,一是要强调指标设置的缘由和目的,便于执行理解,二是考评标准进行详解,以及考评时如何避免个人因素影响考评结果的公平、公正性。使员工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同时也可以设置申诉通道,来督导考评人工作的公正。

有效的绩效面谈对绩效管理工作往往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绩效面谈讲究很多沟通技巧,这是培训的重点,尽量引导一个积极的、正向的、健康的绩效面谈。其中,为了避免对绩效结果中一些不良结果的反馈引起的负面反应,考评人可以在平时多注意收集日常工作实践,以事实说话,就事论事。这就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详细记录。

4 结束语

绩效管理离不开PDCA的有效运作执行,不能孤立的看成是其中的某一个环节,这当然离不开绩效结果的应用与反馈,即绩效结果与人力资源的其他模块相挂钩。某种意义上说,充分的相互沟通可以称得上是绩效管理中的双响炮。

参考文献:

[1]秦杨勇.平衡积分卡与绩效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

[2]饶征,孙波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版.

创业企业发展范文第5篇

摘要:关于民营企业性质的分析以往多从经济学的角度概括,但企业性质的经济学解释是不充分的。民营企业作为在一定历史阶段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有其兴起的社会生态背景及其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后果。对于民营企业性质的考察,必须回到它的社会母体中去认识,以社会生态的方法加以分析。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偶然现象,它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发展逻辑,它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和谐社会构建中共建共享的重要主体。

关键词:民营企业;性质;社会生态;观察

一、问题的提出

民营企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含着一定意义上的所有制关系划分,也包括所有制的实现形式。随着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发展,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它在给企业自身提供财富积累的同时,也给国家建设提供了巨大税收来源,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不仅如此,在国有企业关停并转过程中,民营企业撑起了半壁江山,成为我国经济不断活跃的助推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这一切恐怕又不只是一个“公与私”划分所能概括了的。因此,本研究主要是依据这样一些事实展开的思考:

1、关于企业性质的讨论,人们通常视为一个经济学范畴,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性质的分析多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概括。然而,令经济学家们没有预测到的是。民营经济在中国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更令经济学家们没有预测到的是,民营经济对中国社会经济有如此重要影响。民营企业以自己坚实的步伐和出色表现向世人证明,它与国有经济一道,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坚固基石。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已成为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重要主体。鉴于此,有关民营企业性质的讨论,仅局限于经济学范畴就不够了,人们应该从更广泛的视域观察思考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事实。

2、有数据表明,在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创业发展之后,这些家族企业开始进入两代人财富、权力交接的关键时期。从第一代创业者来看,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许多企业是在不规范的环境中成长壮大的,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并不具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物质和文化基础。但是,对于第二代继承人来说,面对企业传承和社会道德的双重关注和压力,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民营企业也面临着转制、创新、发展问题。摒弃家族制企业的桎梏,引进先进的公司治理结构,运用现代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本身既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循环和分工合作中地位的需要。当下的民营企业已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个体经济单位,而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它对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关于民营企业性质的若干观点评述

民营企业隶属于民营经济范畴,谈到民营企业需要考察一下“民营”的含义。在国外,“民营”的基本含义是指“民间经营”,即非官方的组织运营活动,对民营企业没有特别的界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法、德等国曾出现过所谓国有企业民营化浪潮,而在现行的许多国家经济循环中,民营经济涵盖了整个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民营成为极为普遍现象。在我国,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民营经济应运而生,从初期的农村联产承包制、城镇个体户,到80年代末出现私营企业,再到90年代更大规模的股份制民营企业,都可以纳入民营经济范畴。按现行国家工商企业注册登记类型划分,民营企业是指除注册登记为国有企业、国有独资企业和集体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实际上,民营企业既包括民有民营,也包括国有民营,个体、私营、合作制以及实行承包租赁、股份制的企业。因此,有关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性质的讨论也存在着各种说法,比较集中和流行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1、从所有制角度认为,民营经济的主体成分是非国有企业,那么民营企业就是以民间资本为主体,以民间资本的社会化运营形式组织起来的经济单位,它包括个体、私营企业,无上级主管的民办集体企业,自然人和法人共同发起的有限责任公司等。私人资本(资产)所有权始终在企业性质的定位中起着关键作用,即使将来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仍然需要界定各出资人的出资比例,需要明晰各个投资人的产权,因此,所有制是永远不能模糊的,否则无法揭示其本质特征。以产权界定民营企业,大致可分为两种形态:非国家直接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完全由自然人与非国有法人组成的民有企业。

2、从经营管理者角度认为,民营企业不是一个所有制概念,而是一个经营性概念。民营的本质在于“非政府、非官方”的自主经营。由政府占有并直接插手委派干部经营的企业是国有企业,而民营企业强调由“民”自主管理、自主经营,民营与私有之间没有必然一致的关系。民营经济就是民本经济,而民本的性质强调的是“民有、民享、民治”。

3、从产权交易调整角度认为,民营企业本质上是对国有企业低效率的替代。企业的产生是人的经济理性选择的结果,是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建立的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生产性组织。民营企业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当它比以往的国有企业更能节约成本和交易费用,能够带来更大利润和显著效益时,便应运而生并获得发展。因此,从产权调整和成本收益角度看,民营企业具有对国有企业替代和创新的性质。原来的国有企业通过企业改制,注入新的资本实现企业的更新,民营企业通过企业素质的提高和显著的社会经济贡献,不断得到扩张和发展,这就是民营企业的特点。

4、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认为,民营企业体现的是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关系。民营企业作为具有等级性质的科层组织,其内部构成之间不像市场主体之间那样具有平等性,这样就决定了其生产活动过程和经济社会特征具有显著特点,如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实际占有与支配;以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不断扩充经济实力,进而谋求更多方面利益;个人财产和收入明显高于其他社会成员,但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具有不对称性等。这些即是民营企业具有的重要的组织属性。

上述有关民营企业性质的解释,无论是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还是从经营管理效率的角度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这些观点从不同的视角只是强调了企业特征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社会制度与环境变迁的大背景。经济学分析的基础是人的经济理性假设,产权制度调整强调了经济效率,但这些观点并没有对民营企业为什么会在特定时期产生给出充分的说明。企业的产生,除了经济因素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企业的经济学意义固然很重要,但它对于社会发展的改造意义同样重要。民营企业不仅具有经济学属性,它还具有更多的社会学属性,也就是说民营企业并不仅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率目标的产

物。民营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它的产生必定要有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而它的不断发展壮大又使整个社会阶级力量的构成发生改变,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政治制度的变革。

三、社会学的视角、方法及观点

毫无疑问,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形成和壮大一直是中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事物,成为与原有的社会体制异质性最高的部分,从而引发出人们许多思考。对当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如何观察分析,选择怎样的角度加以认识,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社会学的视角:回到它的社会母体中去考察

如何看待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兴起,时下有一种观点认为,民营企业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适应市场发展要求,自然释放出的能量;也有观点认为,民营企业的形成是源于政策性和市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党和政府采取的扶植鼓励政策,才使其获得了较大发展;但也有观点认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在并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下,与政府行政体制缺陷相结合,具有某种程度的畸形特征;更有人提出是共产党扶植了一个资产阶级,等等。凡此种种都说明,当前我们对民营企业发展中的某些问题仍需要加强研究,人们需要从更宽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观察,分析认识当今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一切。

崛起于改革时代的民营企业,不仅是我国新社会力量的交点,也是观察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承认,由于体制、环境和个体素质等因素,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确实有着不同于西方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这也决定了它们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社会特质。任何模式的社会生产都有其组织方式的社会特性,而民营企业作为在一定历史阶段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也必然有其兴起的社会背景因素以及它的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后果。因此,对于民营企业性质的考察,必须回到它的社会母体中去认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认识角度。

(二)社会学的方法:以社会生态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定性

所谓社会生态分析就是运用生态学有关生态系统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观点,生态系统物质不断循环和转化的观点,以及生态系统物质输入和输出平衡的观点,强调全面和辩证地把握研究对象。生态学关注的生态系统是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一定的时空所组成的有机复合体。社会生态分析不同于自然科学中的实验研究,也不同于人文科学中的简单归纳演绎,它强调的是对生态系统的综合关照。在生态系统中,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实际上经常发生着各种形式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生态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适应,从而实现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它们具有一个完整的、相互依存的运动发展规律。

这里借鉴生态学方法对民营企业性质展开研究,即是将民营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一个生态单位,将同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体制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作为环境因素,通过对民营企业兴起与整个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分析,阐述民营企业所以产生并得以发展的社会根据,探讨环境变迁对民营企业的形成、走势所具有的作用,揭示社会变革对这一演变所具有的特殊要求,探寻民营企业如何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认识上的路径和方法。

(三)关于民营企业性质的社会生态观点

1、社会是一个构造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诸多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发展系统,它们各部分建构合理、运行有序、相互和谐会产生共同的推动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反之,配载不合理,超越或是滞后于社会所提供的时空要求,这个社会就不能产生高效的运动,会引发种种矛盾,甚至出现危机。无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民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一方面,它的产生必定与历史的某个时代相结合,反映着社会的需求和民众的愿望,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条件。另一方面,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的产生,也是一种生态的过程,它与整个社会共同构成一个发展系统。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不断提高和改进,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它的能量也会随着环境系统的变化而发生转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当我们对民营企业进行系统考察的时候就会发现,只有将当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的成长作为一个历史的过程,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加以认识,才能找到它的生存依据,才能看到它的历史作用,才能得出一个客观准确的结论。

2、当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的形成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意义。民营经济的复生,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宏观政策、指导方针、发展构想有着密切关系,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讲,过去我们对民营经济的认识是有偏差的,对国有资产的经营也存在着诸多弊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鼓励和扶植民营企业发展无疑是解放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它一方面表明,我们的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人们敢于否定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桎梏,体现了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以及社会主义所具有的自我更新和创造活力。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反映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确定。以往对包括个体、私营在内的民营经济所采取的人为限制和消灭措施都是不切实际的做法,而这一新生经济成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足以表明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民营经济的复生与崛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适应改革开放要求所取得的双赢结果。只有从这个高度来认识,才能看到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的出现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其产生有它的既定逻辑,不会凭空而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民营企业的复兴有它的社会生态环境基础。首先,从民营企业的成长过程来看,它的成功其实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国工农业基础设施。如交通、运输(海陆空)、邮电、水利等不仅具有一定规模,并已形成网络,国家工业化已达到一定水平。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其资本积累的过程十分漫长,民营企业发展充满了艰辛和痛苦。相对而言,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的客观条件要优越得多,成本低,回报率高。如果没有国家的大量投入,为民营经济创造了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只是民营企业的自然发展就不会呈现出今天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其次,人类社会发展表明,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其生产力和阶级力量状况都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决定的。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就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否平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起了个人在经济中的地位和权利,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保证了我国公民人与人之间本质上的平等关系。从社会体系上看,民营企业植根于中国不断开放文明的制度建设之中,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共建共享的重要主体;从经济结构上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壮大了国民经济,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当代中国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它全部的社会经济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之前,是不会自然消失的。而它的全部利益的实现与其所承担义务的完成状况,取决于它与主政者之间所建立的共生关系和利益的协调程度。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市场竞争的规范化程度提高,民营企业成长的基本矛盾已不再是计划与市场的博弈,而是全球化市场中本土化力量与国际化力量的较量。民营企业面临着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中,民营企业能否承担起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不仅关系到民营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改革之路上顺利、稳健地成长发展,也关系到它在未来经济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作用。民营经济的发展根植于民众需要和社会要求,人们有理由期待民营企业在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中小企业发展下一篇:微型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