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教育论文范文

2023-05-23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双分管理;五步教学;语文教学

“双分管理教学法”即“双分管理,五步教学”。包括课内外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管理和与之相应的“五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双分”,即分层分组,其着眼点在于课内和课外的管理。“双分管理”教学法源于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八个字辩证的处理了教和学的关系,把学放在了首位;辩证的处理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辩证的处理了先和后的关系,确立了先学后教的原则。因此我们课堂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应该是这八个字。在此基础上优化五步教学环节、合理有效分层分组、发挥组内的互帮互学和管理的激励作用。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真正的主角,教师的地位是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如何做到这一点,本人浅显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读中感悟,以生为本

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也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操。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读得“言从字顺”,即读通、读懂、读得流利。然而在时下“双分管理”教学法模式下,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熟读课文,在课堂上出示教学目标、自学指导后,学生开始自学,自学结束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形式、理念都很好。但约5—8分钟的时间,学生得读、思考,还得交流探讨,学生读的既不透彻又不深入,很难准确理解文章,所以在讨论环节学生说也说不出,交流也是草草收场。教师只好自己上场,引导学生分析、讲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理解文章,分析人物形象、写作技巧,进而提炼文章主旨,教师讲的淋漓尽致完事了,学生如坠五里云雾收获甚微,最基本的字词读不准,句子读不通,文章的优美之处领略不到。因此教师应在读上引导学生下功夫,读准字音,读准词语,读通句子,初步领会词句的书面意思,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其次,再读加深理解,基本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章中句段的意思。最后,读出“语文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读味”中要体现的就是情,做到“情”与“语言文字”的一致性,即讀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读出语言文字所囊括的宽度和厚度,如“天高云淡”要读出在晴朗的蓝天上飘着一朵又一朵的白云,看见此情此境所产生的一种开阔、宁静的思想感情,将此情融入语言文字中,通过自己的口读出这种境界,这就是“熟读成诵”的境界,“朗诵”的境界,“诗人”的境界。所以在双分管理教学模式下,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熟读课文,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读出喜怒哀乐,与人物进行情感交流,教师精讲即可,给学生留有回味和想象空间。

二、小组合作,同伴互助成长

“双分管理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很好的符合了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小组合作、探讨环节的时效性。应充分运用小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双分管理教学法”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可以说是探讨,从自身来看是自身思维争辩的一个过程,从班级的角度看也是课堂讨论,不管怎么说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思,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形成鲜活的课堂。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会、感悟互相探讨,比教师的讲析更接近学生的实际感悟,更便于深入理解文章。如《故乡》一课中,关于“我”回故乡时的环境描写,教师必须借助背景介绍等来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但学生感悟不深。如果交给学生小组讨论,让大家互相交流,探讨为什么在文章一开始,作者回到久别的故乡,先对故乡进行一大段环境描写呢?学生在讨论中虽不能像教师分析的那样透彻,但学生自己的理解体会更接近学生对生活的实际认识,更便于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更进一步让学生感悟文章中的“道”,感悟文章美妙,陶冶情操。 小组合作交流中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在同龄人交流探讨中,其他同学的独特思维、另辟蹊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争议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激发求异思维。

三、精讲多激,启迪智慧

《论语》中讲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说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因此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及时点播。从平时教研活动中听课的情况来看不少的老师满堂课的串讲、串问,教师占据了课堂这一主阵地,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对知识的学习索然无味。激在关键处,引导思考。如《项链》一课,教师在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学生自学后,安排学生开展小组交流、展示,教师把学生的交流、展示环节只是当一个小点缀,草草收场,忽视了此环节的重要作用。教师便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评价、讲析,对文中人物形象、小说的写作技巧、主旨进行了滔滔不绝的讲析,教师讲的是酣畅淋漓,总感觉把该讲的、应将的全部无私奉献给学生。而作为学生来讲,教师的讲解、传授都正确,但那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并不代表学生自己的感悟。我认为应对学生学习小组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课堂上给小组交流、探讨留有足够的时间,展示环节,应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展示交流中学生思想之花竞相绽放,阅读的收获、语文学习的兴趣、情感的陶冶都能得到一定的培养。教师在小组交流、展示的基础上,准确找到学生的难点和讨论焦点问题,进行恰到好处的精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应以读为中心,在读中体验、读中悟道、读中深化。以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为平台,给学生充分的阅读体验。教师应适时点拨,精讲多思,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题研究;专业成长;专业能力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我已经在高中一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近十年时间了。在这近十年的一线工作中,我在专业成长中有一个重要认识与感悟,那就是心理教师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不仅要做一名“学习者”,吸收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反思,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难题,成为一名“研究者”。因此,在工作中,我以课题研究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研究生阶段学到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我先后主持省、市级课题6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省、市级课题和子课题10项,积极撰写课题论文十多篇。通过这些课题研究,我专业成长迅速,也在心里默默地把“科研型心理教师”作为自己专业风格的追求目标。本文就想分享我对开展心理课题研究的认识与感悟,以供同行参考。

一、关于开展心理课题研究的几点认识

认知行为疗法有一个基本的理论观点,就是认知会影响行为。具体到课题研究,我们对开展课题研究的认识,也会影响到我们行动的积极性。有的心理教师可能会认为,做课题很困难,所以他们不敢做课题。有的心理教师则认为做课题很形式,所以他们不屑做课题。作为一名高中的心理教师,我对做课题有几个基本的认识,这些认识一直支撑着我积极地投身到心理课题研究中,具体如下。

(一)开展课题研究,是心理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目前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传递知识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承担多重角色,不仅包括教学者、教育者和管理者的传统角色,还需要承担起研究者的角色。2012年,教育部研究制定并印发了针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在专业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要“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1]心理教师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承担研究者的角色,培养研究能力。而我们知道,研究能力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开展课题研究,所以中小学心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是心理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小学心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不同于心理学家开展心理科学研究。心理科学家做的课题研究,更多是研究“顶天”的事情,是需要探索和发现新的理论和方法。但是,中小学心理教师开展的课题研究,更多是研究“立地”的事情,更多是在相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探究解决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方式,以达到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的目的。

(二)开展课题研究,是心理教师发挥专业优势的重要体现

中小学心理教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做的很多心理辅导的工作需要遵循保密原则,不能让其他学科的老师知道。因此在学校里,不少心理教师会被其他学科老师刻板地认为是很清闲的,占着学校最好最大的办公室,每天不需要批改作业。长此以往,心理教师如果不在学校做些什么,证明自己专业能力的话,那么他们很可能会被边缘化,成为学校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们可能会填补空缺学科教师的位置,也可能去做班主任,或者去做教辅打杂人员。但是,中小学心理教师可以通过课题研究,以课题成果的物化形式(包括课题论文、心理辅导个案集、心理校本课程等),让学校领导和学科教师更具体地知道,心理教师所做的大量幕后专业性的工作。

不仅如此,中小学心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是有专业优势的。因为在职前的专业学习阶段,在课程设置上面有很多开展课题研究需要的专业课程,既有心理学的理论课程,也有像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这些研究工具类的课程。中小学心理教师,要积极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的实际行动,充分运用好这些体现专业优势的理论和工具课程,将可能的专业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专业优势。

(三)开展课题研究,是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心理教師专业成长的途径包括自我学习、参加培训、开展课题研究、组建学习共同体等形式[2-3]。其中开展课题研究,是心理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什么呢?我们知道,课题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系统工作。每一个课题研究,需要大致经历申报、开题、中期汇报、结题等过程。这一过程少则半年一年,多则四、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课题组成员要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围绕主题多次阅读文献、调查研究、行动干预、效果评估,总结提升。同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当课题研究出现困难的时候还需要专家指导,这些都是在实践中促进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好机会。

二、我的心理课题研究的实践历程

(一)校内心理教师研究共同体阶段

刚毕业进入工作单位的我,就非常幸运,深深地感觉到学校课题研究的氛围,当时领导非常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学校有校级课题的研究平台。校级课题类似于小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初入学校的我,就非常有课题研究的热情,考虑到学校是艺术特色学校,所以我将课题研究的对象锁定在艺术生。另外,自己一直认为,孩子的心理问题很多根源在家长,于是,当时的我就申报了一个课题——“高中艺术生父母教养方式、应付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由于我的课题研究很有专业特色和优势,所以顺利立项。这个课题的主要成员,还有学校的另外两个心理教师,我们三个人组成校内心理教师研究共同体,按照研究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课题研究。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让我高兴的是,经过学校科研小组的评定,最终我主持的第一个校级课题顺利结题并获得优秀等级。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开展课题研究的信心,以后每年我都会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然后将问题转化成研究主题,通过校级课题进行申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三个心理教师的工作更加有默契,专业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另外,年年的教研奖励,我们三个心理教师在全校都是名列前茅。

(二)校内跨学科教师研究共同体阶段

通过三年校级课题研究的积累,我课题研究的效能感增加了不少。慢慢我开始尝试着申报更高级别的课题。2013年,当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项目申报通知下发到学校的时候,我想挑战自己申报一下。因为据我了解,对于中小学老师而言,申报这个项目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填写申报书之前,我经过了一番深入思考,同时也与其他两位心理教师多次进行沟通,最后形成课题申报的思路。具体说来,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起来,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让更多人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总的申报课题思路出来了,接下来就是填写申报书。这个申报书的填写,也着实花费了我不少心血,从查阅文献,到撰写初稿,再到七八遍的修改稿,最终形成定稿。当我上交了申报材料如释重负时,也升起来一丝期待。非常幸运,我申报的这个课题成功立项,并获得了1万元课题经费。这是我获得的第一个有经费的课题,心里非常兴奋。兴奋过后,我开始带着包括高校专家、教研室领导、社团指导老师、心理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克服各种困难,开展课题研究。最终以两年的时间,我们的研究共同体团队顺利通过结题答辩,完成课题研究,5篇课题论文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发表。

(三)校内师生研究共同体阶段

在指导学生心理社团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一些心理问题感兴趣,想主动探究一下。还有一部分非心理社团的学生,因为他们每年要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在选题的时候,部分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会主动找到我作为他们的指导老师。这些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探究热情,让我萌生了建立师生研究共同体的想法。我觉得,带着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探究,既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从中学到一些有趣的心理学知识,又可以让他们初步感受到团队完成任务的乐趣。比如,有一个心理社团的学生,偶然上网时发现,天涯论坛、百度贴吧等纷纷掀起“撑同志反歧视”的呼吁活动,这个学生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想了解当前高中生对同性恋态度是怎样的,于是找到我进行指导。在我的指导下,他们积极地完成了资料收集、问卷设计和分发、结果统计、报告撰写等研究工作。看到他们如此投入,我邀请他们在心协活动中将研究结果汇报出来,他们欣然同意,认真准备ppt,不仅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还科普了“同性恋”和“同性依恋”的概念,呼吁大家如果遇到同性恋,需要对他们有更加包容的态度,他们的这次汇报展示成功吸引了将近80名学生参加,团体心理活动室被挤得满满的。

(四)校际心理教师研究共同体阶段

通过开展心理课题研究,我很快在江门市区中小学心理教师队伍中崭露头角。2013年,我被推荐为江门市区中小学心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队长,组建市区心理教师成长共同体。在心理教师成长共同体中,市区的心理教师抱团取暖、分享智慧、共同成长。我又开始通过课题研究引领校际心理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平时共同体学习活动的观察与了解,我邀请一批骨干的心理教师加入研究团队。2013年,我们以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为契机,申报了“新形势下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并成功立项。我们组建了以江门市教育局心理干事为领导、江门市区学习共同体部分骨干心理教师为主体的研究团队,紧紧围绕着中小学生命教育实践主题开展研究。具体说来,我们在阅读了大量国内生命教育的文献资料基础上,设计了“江门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调查问卷”,开展了调查研究,并且从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四个方面收集整理教育课例、活动方案、教学资源,编写《中小学生命教育手册》。经过两年的研究,该课题顺利结题并获评优秀课题,课题成果获得江门市第二届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心理课题研究促进专业成长的感悟

通过心理课题研究,我的专业成长整体来说还是比较迅速的。在心理课题研究中,我将可能的专业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专业优势,得到校内教师和校外同行的认可,自己在专业成长中也链接到更多的资源,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也不再那么孤单。我从中也收获了一些感悟,具体如下:

(一)以课题研究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以课题研究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可以促进心理教师广泛阅读,因为课题研究需要我们了解前人已经研究了什么,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第二,可以督促心理教师创新实践的做法,因为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需要有创新性。第三,可以让心理教师及时地总结实践经验做法。正是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我阅读了不少心理学的相关书籍,也在实践中去做一些创新性的尝试,然后及时地将这些做法整理成课题论文发表。近年来,我的多篇课题论文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心理》等杂志发表。

(二)课题研究需要向高手学习

课题研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新手,可能有畏难情绪,这个可以理解。但是,也有“捷径”可走,那就是向高手学习。这里的高手,可以是自己的导师、 身边的同事、同行、同学,也可以是高质量的期刊、学位论文。当然,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做中学,可以先加入某个课题组或者某个名师工作室,争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整个课题研究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怎样做课题研究,积累研究的经验。当积累到一定阶段,我们就可以尝试自己做课题的主持人,带领研究团队。

(三)课题研究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俗話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会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心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也需要在申报之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而不是等到申报课题的时候才慌忙开始。具体来说,需要提前做好如下准备:第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准备,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离不开理论依据,也离不开研究方法和数据统计,我们工作以后,对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可能长期没有直接用到,就会略显生疏,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拿出来翻看一下。第二,关注各类课题申报大致时间,提前构思。不同类型的课题研究,基本上每年下发通知的时间都是差不多的,比如江门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每年上半年的三月份左右发放通知,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是年底发通知。我们可以根据往年的申报要求提前做好准备。第三,有一些前期初步的实践探索作为基础。因为课题研究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保证课题研究能顺利完成,在课题申报时会有前期研究基础的要求,所以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做一些初步的实践探索。

(四)课题研究需要建立研究共同体

要想做好课题研究,仅凭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建立研究共同体,发挥集体的智慧。因为课题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支持的力量才能保证顺利完成。首先,课题研究需要得到领导的支持,包括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因此要将他们纳入研究共同体之中。其次,课题研究需要得到专家的理论支持,因此也需要将他们纳入研究共同体之中。然后,还需要得到同事的支持,这里的同事,既包括心理教师,也包括对心理课题感兴趣的其他学科的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只有形成“领导支持、专家指导、教师参与”的局面,才更可能收获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师[2012]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Z].

[2]牟军,郑延菊,朱声明.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初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70-71.

[3]杨红梅. 构建校际学习共同体 促进学校心理教师专业成长 ——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J]. 思想理论教育,2013(1):75-78.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培英高级中学,江门,5290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不记得从何时起,我开始喜欢看小说。刚开始是用电脑,后来改成了用手机看。在不经意之间,我学会了在任何地方都能用手机看小说,无论停下来,还是在走路。虽然我知道这样不对,但生活中总是离不了它。这样,时间久了,偶尔手机不在身边,总感到一种空虚与烦躁,不知道要干什么。当电脑和手机成了我的一种习惯,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会说话,也越来越不喜欢说话,和别人聊着聊着,手就开始点鼠标,滑手机。少了说自然少了听,那会把听说的能力转化成写吗?当然不会。当我把手都放在了电脑和手机之上时,自然的,手中拿笔的时间越来越少。

参加工作很多年了,我时常批评学生习惯不好,管不住自己,但我何尝不是如此呢?人是一种习惯化的动物,当他把做一件事当成一种习惯,就很难改变。就如同贪污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是行为控制了我们。

这学期,学校让我们手写教案,刚知道这个通知时,我苦恼了很久,好多年不写教案,我还能拿起笔写教案吗?我能写好吗?就在这样的彷徨中,我慢慢的开始了对自己新的挑战——写教案。在一次次拿起又放下笔的煎熬中,我终于能静下心来去认真的写好每一次教案,我觉得,我赢了自己。

在这反复写教案的过程中,伴着我成长的当然还有我与孩子们的相互学习。有人说:人只有经历过不平凡,才会做到真的平凡。现在我才明白。人需要学习,需要反思,需要成长,向身边的每一个人。作为普通教师的我,更需要向纯真的孩子们学习。只有单纯的心,才会有单纯的目标。

无论是每天早、午读时孩子们整齐的读书声,还是孩子们下楼时轻轻的脚步声,总能让我的心变得宁静与满足。一步一步轻轻地走在教室的走道里,扫一眼端正坐着的孩子们,看着他们双手拿书的那份认真,瞄一眼教室里整齐的桌椅与墙面的评比栏,整一整图书角的图书,修一修花盆的绿萝,悄悄地扶起孩子们低垂的头,与我而言,都是一种幸福。更不要说跟着孩子们一起下楼、放学,站在队伍的旁边,旁观那站得整齐的队伍,充满喜悦的笑脸,和孩子们一起从教室走出教学楼们,再走到面粉厂十字路口,和孩子们挥手告别,于我都是一种收获。

多久了,反正是很久,我觉得自己越来越爱唠叨。见到孩子们身上出现一点点毛病就在那儿哇哇一堆,时间长了,就改不了这个习惯,这或许就是班主任病吧!当这样唠叨了无数次,到我自己也觉得烦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快成了神经病,总在不经意间放大了学生的错误。这之后,我还是在说,但已不再啰嗦一大堆。说得少了,但孩子们做的却越来越好。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提起笔来,似乎有些笔塞。一学期工作以来,没有轰动的大事,也没有令人忽然亮眼的轨迹,而生活给予我的是更多的思考!

我喜欢孩子,喜欢每一个学生,但不是所有的时候喜欢所有的学生。我热爱工作,但不是所有的时候热爱所有的工作。幸好,我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我自认为我有着优良的品质:自主、自律、自强。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负着管理同学的重担。是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下面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方面

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教研员的指导下进行集体备课,领会精神实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上课时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不会写字就手把手地教,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

成长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步入成人,部队官兵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这是部队中一个庞大的、特殊的群体,它已经给我军兵员结构和部队管理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把握军队独生子女官兵成长教育是基层部队面临的重要课题,应引起更大的关注。

关键词独生子女官兵 成长教育 途径 方法

对独生子女官兵的成长教育,各基层部队都想了一些比较好的办法,采取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手段,但总的来说方式方法显得比较滞后、比较简单,对解决独生子女官兵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一些基层干部在对独生子女官兵面对面教育中,因言语方法不当,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一些单位对独生子女官兵中“两类人员”做了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但收效甚微,仍然出现不假外出、逃离部队、逾假不归、打架斗殴等问题,这反映出教育方法手段有待改进,对解决一些疑难问题还有一定差距。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步入成年,部队官兵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这是部队中一个庞大的、特殊的群体,它已经给我军兵员结构和部队管理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把握军队独生子女官兵成长教育是基层部队面临的重要课题,应引起更大的关注。

1 独生子女官兵的特点和问题

(1)独生子女官兵的发展潜力优势。当我们很多人在谈到独生子女时,总是讲问题比较多,其实他们有很多自身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一是独生子女官兵文化素质好,头脑反应灵活。独生子女官兵相对多生子女而言,父母在养育和教育方面舍得投入,下的气力也大,使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通过调查了某基层支队500名独生子女官兵,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6.7%。早期良好的智力开发和读书条件使他们头脑灵活,爱思考、爱动脑筋,逻辑思维和理解力比较强,其潜力往往表现在接受新鲜事物快,兴趣爱好广泛,这种素质为提高军队教育训练水平创造了条件。二是独生子女官兵身体素质好,训练可塑性大。独生子女官兵由于是“独生”,一来到世上,一家人倾注了全部心血养育他们,提供了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营养均衡,发育良好,其健康状况相对多生子女较好,这为他们入伍后大强度的军事训练奠定了基础,训练可塑性大,是培养军事科目专业人才的好苗子。三是独生子女官兵生活习惯好,注重卫生和养成。独生子女官兵由于入伍前长期受到家庭的特别关注,养成了较好的生活习惯,平时不仅讲究个人卫生,也注意爱护集体卫生,作息时间也较有规律,这对于维护部队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是重要的有利因素。四是民主意识强。思想活跃,敢想敢干,对一些现实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积极发表不同的意见,对不符合自己心意的、或感到不公平的敢于抵制。五是表现意识强。脑子灵活,应变能力较强,接受新事物快,有很大部分对电脑、网络等很感兴趣,个别的还比较精通;特别是有文艺特长的,善于表现自我。六是进取精神强。他们大多数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成才愿望都比较强烈,比如受到表扬、嘉奖,当了骨干,被评为优秀士兵或优秀基层军官,非常高兴,立即给家里、给朋友报喜,没有当上先进就感到失落。七是适应部队生活能力强。大多数干部子女学员都有随军生活的经历,耳濡目染了部队环境和生活,通过正确引导,他们中绝大部分能尽快适应部队生活,并产生热爱部队、热爱学习的自觉性。

(2)独生子女官兵自身存在的问题。在肯定独生子女官兵优点和潜力的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缘于他们特殊的成长过程,导致他们存有很大依赖性、自理能力差、自我意识强、容易产生对抗情绪等不足,这会给部队日常管理教育带来新难题,给他们的成长进步带来影响。一是有美好理想,但娇惰之气浓,吃苦精神较差。独生子女官兵思想活跃,憧憬美好,他们中大多数参军入伍想磨炼意志,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甚至能提干的想法,却缺乏实干精神。通过对某基层支队587位独生子女官兵进行职业理想问卷调查,发现有73.5%的人崇尚实惠、金钱、权力和享受,而轻视体力劳动;有82.3%的人认为连队什么都好,就是训练太辛苦,逃避、懒惰思想严重。这些情况说明,独生子女官兵由于过去受到家庭的百般迁就,娇生惯养,导致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在紧张艰苦的训练场上,娇惰之气油然而生,遇到困难叫苦不迭,动辄打退堂鼓。二是喜欢与战友交往,但自我意识强,容易滋生不良志趣。独生子女官兵入伍前经常自己独处,与同龄人一起活动少,大部分时间跟着大人转,所以内心一直感到寂寞、孤独。来到火热军营,同龄人比较集中,他们往往渴望多交朋友。通过在一个支队调研时发现,约占新兵三成的独生子女官兵按地域结兄拜弟。但这部分人在交往过程中,惟我独尊、自私任性的性格逐渐凸显,只知被人关心,不知关心他人,和战友们相处时很难把握一个“度”,总想把自己装成“老人”,对连队严格的管束感到厌烦,凡事不合自己意愿就表现出想不通,容易背上思想包袱。三是积极上进,但意志薄弱,管理教育不当极易诱发心理障碍。独生子女官兵思想的复杂程度,对自身尊严的重视程度,心理的敏感程度,往往比多生子女官兵明显。他们人伍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有遇到多少挫折和磨难,人生阅历浅。来到军营后,面对紧张艰苦的环境,往往难以迅速适应,从而出现紧张、迷茫、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不良心理反应,当遇到困难时自我控制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一旦教育管理方法不当,就会对他们产生破坏性刺激,导致心理障碍,甚至引发事故案件。四是自理能力差。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官兵家庭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有的从小娇生惯养,缺乏生活的实践锻炼。通过调查某基层单位新训大队146名独生子女新兵,在这些独生子女新兵中,有一半以上的不会洗衣服,有的不讲个人卫生,绝大多数好吃零食,70%的独生子女新兵有向家里要钱的现象,10%的独生子女新兵有高消费倾向。虽然他们成才的愿望都比较强烈,但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没有作好吃苦的准备,当他们遇到一点困难和矛盾,便产生动摇。有的怕苦怕累导致训练偷懒、小病大养、无病呻吟,有的不思学习、混时度日,有的高消费、好攀比,频繁换手机,抽名牌香烟,享乐思想较重。五是纪律意识差。部队的独生子女官兵因其家庭背景,与部队其他官兵相比普遍都有自我优越感,他们大多崇尚个性发展,自我意识较强;在部队时间稍长,“新鲜感”消失后对部队的一些规定和要求见惯不怪,受到部队纪律的约束难免产生排斥心理,对部队的条条框框逆反心重,他们根据自己对部队生活的深入了解和掌握的所谓“经验”,不时钻“空子”,打“擦边球”,有的甚至抱着无所谓态度,蔑视老兵、班长,甚至顶撞领导。

2 独生子女官兵成长教育的途径和办法

一是更新观念,把独生子女官兵的管理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大课题重视起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继续推行,将来部队的兵员中独生子女比例还会上升。因此,在抓部队管理教育上,我们必须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宏观控制和微观指导,沟通独生子女官兵的心灵,使他们从认识上接受,情感上融洽,言行上共振,就一定能让他们在军营这所特殊的大熔炉中健康成长并成才。

二是要分类指导,有层次地开展针对性教育引导。要通过调查了解把握独生子女官兵的内心动向,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并采取广泛的交心谈心以及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来激励其积极向上的一面,克服其消极颓废的一面。比如针对他们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开展消费观教育,引导他们牢记:“金钱不是万能的,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劳动教育引导他们克服惰性思想,培养独立动手能力和自理自立能力。

三是宽严相济,建立良好和谐的官兵关系。(1)要建立和谐友爱的内部关系。要发扬尊干爱兵的优良传统,广泛开展谈心活动,使独生子女官兵与干部之间、与其他战士之间能够互邦、互学、互管、互爱,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内部关系。(2)在教育管理上要公平公道。克服对独生子女官兵产生的种种偏见,为他们提供公平竞争的成才条件,尤其事关系官兵切身利益和成长进步问题上要坚持原则,一碗水端平。(3)要注重培养大局观念和服从意识。针对多数独生子女官兵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大局观念和服从意识比较差的特点,把我军根本职能教育作为主线来抓,通过学习交流使他们有所改进、有所提高。

四是完善机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部队经常性教育计划。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部队经常性教育之中,特别是对于独生子女官兵,要培养良好心理承受能力,克服不良倾向,确保部队安全稳定。

五是针对独生子女官兵的特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1)从小处入手,着重培养自律观念和能力、劳动观念和能力、互助观念和能力;(2)加强精选传媒中健康向上的内容开展教育,用先进事迹、英雄状举等典型榜样激励独生子女官兵。(3)重视发挥心里调节作用,在保护自尊心的同时,帮助他们自觉认清、消除虚荣心,尤其注意加强挫折教育。(4)改善部队物质文化生活,创造拴心留人的生活环境。(5)瞄准目标,因人制宜,切实加强独生子女官兵的培养教育。独生子女官兵有他们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但无论什么因素、什么原因,把他们培养成合格军人的总体要求是一致的,只要他们进入我们部队这个“熔炉”,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教育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适应基层部队的、合格的新时期革命军人,这就是培养教育的标准,部队必须按照这一目标来实施培养教育。

首先,政治必须合格是根本。政治合格是对军人最基本的要求,独生子女官兵作为新时期革命军人,要达到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思想政治素质起决定因素。所以,我们必须把独生子女官兵的政治思想基础打牢实。

其次,军事素质是核心。部队官兵的主要任务就是训练和学习,军事素质优良是履行职责使命的前提。在抓独生子女官兵训练中要依据军事训练大纲规定,在内容上不能减、标准上不能降的原则下,按照难易程度,分科目、分内容、分时段,因人而异细化不同标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最终达标。

第三,作风严格是关键。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官兵作风松散、纪律意识淡薄是一个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作风决定部队纪律,独生子女官兵作风纪律养成建设是各级部队尤其是基层部队的一项重要性、经常性工作。要坚持点滴抓、抓点滴,严格规范“四个秩序”,使其在正规有序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秩序中养成遵章守纪、严于律己的习惯;要敢于树正气、刹歪风,进行经常性的整顿教育,使他们思想上真正受到教育和转化,成为新时期合格的革命军人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篇:教育资源论文下一篇:教育体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