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声音范文

2023-04-21

秋天的声音范文第1篇

1 声音集中与气息

良好的声音离不开气息的支持, 气息与声音在发声的过程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气息一大片, 声音一条线。”声音要集中于一条线靠的是位置的安放, 而位置的安放又离不开力量的支持, 只有在力量的支持下才能形成声线, 集中统一于一点。这个力量的源泉就来自于气息。

1.1 气息的运用

气息要深沉、饱满充盈于整个胸腔与腹腔, 在发声的过程中沉稳、通畅、灵活、自如。头、颈、肩、下颌、牙关等都要放松自然, 保证体内腔体的畅通无阻。呼气时要善于运用腰腹部的力量进行有效控制, 平稳, 均匀的流出, 如果气息呼出量忽大忽小或流速太快, 声音就会随气流进进出出, 位置忽高忽低, 不在一条线上。

1.2 声音与气息的协调平衡

中国自古就有“气沉于底而声贯于顶”的说法, 发声时气息与声音走的是两个方向, 即声音往上走, 气息向下沉, 就像磁铁相互作用的两极一样, 二者成反方向拉开。

我们知道, 不讲话时两片声带是分开的, 声门开启, 呈三角形空隙;发声时, 声门闭合, 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波。唱高音时, 声带拉长, 声门闭合紧, 需要较大的气息压力。因此, 这时的气息要深而稳, 支持点要低, 腰部有力的向外扩张, 后腰两侧有向下“坐”的感觉, 犹如搬重物一般, 声音越高, 气越下沉, 脚下像扎根一样, 牢牢站住。卡鲁索说“最轻的声音有很深的气息的支持, 它就能传的很远。声音动听而且富有表现力。”只有气息用得集中而节约, 声音才能集中、圆润、竖立, 有穿透力。如果随着声音的升高, 气也向上提, 气息浅, 压力就会相应的减轻, 直接导致声音散、白, 高音挤、卡甚至唱不上去。

唱低音时, 声带较松弛, 声门闭合不紧, 挡气作用不强, 需要的气息量少, 音低气也低的话, 声音就会闷而无力, 这时就要将气略提起一点, 但气息的双向运动的对抗仍要保持, 腰腹肌、膈肌、两肋的力量不能松懈。不然, 声音位置就保持不住, 声音向横里走, 集中不起来。

声音和气息的关系即:气催声发, 声靠气传, 气停声止, 气聚声扬, 无气不发声, 声音只能在气息的支持下才能集中、致远。因此, 发声和用气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只有在对抗的矛盾中求得平衡, 气息才能顺畅, 声音才能美妙。

2 声音集中与打开喉咙的关系

汶那 (Vemaard) 曾说:“所有的声乐教师, 不论其观点、方法如何不同, 其目的都是为了打开喉咙和集中声音。”打开喉咙的目的是为了使歌唱共鸣腔体贯通, 帮助声道产生泛音并调节高频与低频泛音比例。促进共鸣的协调发展, 美化音质、统一声区、扩大音量、使声音致远。集中声音就是调节声带使之产生2800Hz高频的优质音波。

关于如何打开喉咙,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玛苔莉说:“第一用吸气的方法使喉结下沉, 然后发音时声带闭得很紧、很紧;第二是要感到咽喉很空旷, 这样就容易把声音送到很高的位置。”而我们在实际发声练习中会发现, 有些母音较容易打开喉咙, 但同时声音也随之打开, 声音不集中, 听起来散而空。有些母音声音容易集中, 但听上去挤、扁, 喉咙也跟着紧张。这说明“声音集中”与“打开喉咙”也存在着矛盾对立的关系。

从个人声乐学习的实践来看, 处理好这一问题, 可以先从“集中声音”入手, 先轻声练习, 以使声音能有效搭上气息, 然后盯住一点, 使声音从一条线上送出。开始时, 免不了声音发紧, 这是很正常的, 训练一段时间后, 在确保“声音集中”的前提下逐步打开喉咙。当然, 也有些声乐教育家让学生先练习打开喉咙, 用半打哈欠的状态让口腔打开, 口盖提起, 使口腔内空间增大。反复做这种动作, 直至真正体会到这种状态并形成习惯, 然后再结合这种感觉进行发声练习。这样歌唱时咽喉就不会闭塞, 喉头自然放下, 喉咙打开, 就能发出“竖的”、“集中的”声音。

声音集中离不开喉咙打开后的空间, 只有有了这个空间, 再去集中声音, 才能感到此时的声音是可操纵的, 是不受喉咙挤压的声嘶力竭的喊叫。随着音的增高, 声带进一步拉紧, 而对这种声带拉紧感觉的强化就是更集中了的声音, 高音自然唱出。

3 声音集中与位置的关系

所谓声音的“位置”, 主要是指鼻窦, 即眉心周围的共鸣音响, 它是咽腔共鸣在鼻腔中继续共鸣后面部的反射。声音的高位置是歌唱发声的一种正确的声音效果, 是各个发声器官、歌唱机能有机配合、协调运动、整体发声的一种感觉。声音的集中与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位置不统一, 声音就会忽上忽下, 忽前忽后, 摇摆不定。高位置的声音集中、圆润、悦耳、富有弹性, 它既有相当的音量, 又能够轻松自如的随意控制声音的强弱变化, 具有一定的“立体感”。高位置的声音实际就是声音集中的表现, 声音越集中, 位置就越高。

声音位置的安放使声音形成一条声线, 整个音域保持的头腔共鸣, 是获得高位置声音的关键所在。此外, 高位置声音的获得又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的获得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头声色彩外, 还来自于呼吸、发声、共鸣等诸环节的相互协调与相互作用。在寻找高位置的过程中, 经常会被提醒寻找眉心的震动, 让声音通过眉心穿出, 这种高位置的声音, 有着丰富的共鸣, 是穿透力极强, 极能致远的一种声音, 而且具有金属般的光泽。音越高, 位置越靠上, 达到极限高音时, 位置移至头顶, 感觉向后靠, 声音产生“竖立”的效果, 此时就要将声音抛出来或翻出去。

著名声乐教育家邹文琴说:哼鸣的位置就是歌唱的位置。因此, 歌唱找位置的最佳途径就是哼鸣。哼鸣容易调节气息、声带和共鸣三者的关系, 容易体会声音的位置感。有了正确的哼鸣位置感觉, 再带入其他母音, 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4 声音集中与头声

头声是由两眼之间直上头腔, 发声时气流由上向后稍移, 波动全部头盖, 再向前发出的声音。在此时期软腭向上, 下颚向下, 喉柱渐靠拢, 使大量气息由腹肌向上推, 横膈膜的气息摒住而不放出;这时气息已发生极大的压力, 所以应加以控制而轻轻地向上推出来, 以支持头腔上的音波与共鸣。头声是唱好高音的基础, 是使高音集中、透彻的关键所在。

长期以来, 头声性歌唱以各种不同的风格特点影响着我们, 引导着声乐的发展。赵梅伯先生精辟地指出:“我要慎重声明头声的重要。头声是我们的美声天使, 他能使我们发高音时声音稳定、洪亮、动人、柔美。”理想状态的头声如云朵一般“悬浮在头部上空, 轻盈而空灵”。“前额头声高位安放式”歌唱法是高位置歌唱的特殊而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强调“高位集中”;音色明亮、柔和、华丽、洒脱、富有穿透性, 高音轻松自如、声区统一、旋律连贯流畅;“面罩中部聚焦复合共鸣式歌唱法”强调“中部聚焦并上传下达”。即在面罩中上部 (鼻、面颊与上唇附近) 集中咬字、聚焦声音, 在头腔、胸腔等之间竖起“元音管”, 形成上通得头声、下通得胸声的混合共鸣腔体。其特点为:咬字颗粒性强、辅音清晰、基音明显, 声音圆润集中、穿透性强。

赫伯特—凯撒里说:“当歌者发最高音的时候, 听者所听到的母音化的共鸣点有足球那么大小, 而他自己所感到的声音共鸣点则只有针尖大小。”所以我们常说“用最大的力量唱 (自己听起来) 最小的声音”。声乐教育家陈玄老师说:“高位置是一个针眼, 越到高音越小, 只有足够细的声音才能穿过针眼。”歌唱者在唱极限高音时, 几乎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只是能明显的感觉到高度集中的头声穿过“点”、“亮芯”、“针眼”飞扬出去。

因此, 优美的头声是解放喉头, 使声音集中, 唱出、唱好高音的基础。

总之, 在声乐学习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声音集中的训练, 一定要放弃那种盲目追求音量, 大喊大叫的演唱习惯, 这种声音空洞、粗糙没有生命力, 只有集中的声音才是富有表现力的, 韧性、致远能确保传达到剧院每个角落, 飘扬到每个听众耳中的声音也只有在这个声音的基础上, 才能根据音乐的需要, 做出各种不同的对比与变化, 更好的塑造音乐形象。

摘要:声音的集中是每个声乐学习者追求的目标, 只有集中的声音才能致远而富有穿透力。声音的集中与气息、喉咙的状态、声音的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必须运用好气息, 打开喉咙, 找到演唱的高位置状态, 才能获得集中的声音。

关键词:集中,呼吸,喉咙,位置,头声,致远,穿透力

参考文献

[1] 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

[2] 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

[3] 高师.声乐基础教程[M].教材编写组.声乐基础教程, 2004.

[4] 项亮.论头声性歌唱的作用与运用[J].艺术教育, 2004.

秋天的声音范文第2篇

一、说活动教材

1.教材分析: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到处都充满着奇妙的声音。声音这个内容可以选择很多的角度来组织教学活动,例如:声音的由来、奇妙的声音等等,声音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选择的活动就是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是为了给幼儿在原有生活经验上有个提升,是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主动探索自然界中的声音。

2.教育价值:在这个活动中需要幼儿运用观察、探索、实验验证等多种科学方法来进行学习,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对生活中奇妙的声音产生探究的兴趣。另外在幼儿操作中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也促进幼儿的表达能力。

3.年龄判断: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各种各样的声音已有了认识,而且大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对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着好奇心,这种兴趣为本次活动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另外,大班幼儿的观察力、探索能力逐渐发杂很难,这也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保障。因此我将本次活动放在大班开展。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所选内容,也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之下,我从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五大方面制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1.体验与同伴合作操作的乐趣。

(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实践操作中需要幼儿与同伴合作完成,共同来探究声音大的产生,在实践中促进幼儿的合作能力,体验合作的乐趣。) 2.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会发出不同的声响。

(知识目标:重点,教师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的原有经验来谈谈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各种各样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里我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幼儿进行验证,声音是相互碰撞而产生的。了解声音为探索声音大饿产生做铺垫。) 3.能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声音是有物体相互碰撞震动而产生的。 (能力目标:探究声音的产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这是在幼儿原有经验上的一个提升。虽然幼儿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声音的产生幼儿好奇心,这里我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来丰富自身知识,了解声音的产生。)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会发出不同的声响。

难点:能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声音是有物体相互碰撞震动而产生的。

四、说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

幼儿熟悉日常生活中唱听到的声音。(幼儿的原有经验为活动提供了保障。) 2. 物质材料

(1)动物叫声、汽车鸣笛声、电话铃声、幼儿笑声(各种声音能够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

(2)筷子、木梳、瓶盖、报纸、茶杯、塑料纸、矿泉水瓶等

(3)鼓、小珠子(各种材料能够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从而让幼儿在探索中知道声音的产生。)

五、说活动过程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本次活动的分为四部分来完成。

(一)引发兴趣,感知声音。

1.师: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教师简单的语言是为了引起幼儿倾听声音的兴趣)

2.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电话声、动物叫声、汽车鸣笛声、孩子笑声等等,那这些声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发现声音里的秘密吧!

(大班孩子已有了一定的倾听能力,相信教师播放的这些声音大多数幼儿都能够倾听出来,但也会有个别幼儿倾听能力较弱,因此,当幼儿回答完之后,教师有一个简单的小结,这也是为了梳理幼儿的已有经验,也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二)操作体验,探索声音。

1.幼儿尝试完材料,初步探索声音。(这里教师提出了三个问题) ①师:老师这里有筷子、木梳、瓶盖、报纸、茶杯、塑料纸、矿泉水瓶等,请你们去玩一玩,怎样让这些材料发出声音?

(这里教师简单为幼儿介绍操作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②师:你用了什么方法,使什么材料发出了声音?(能力强的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如:我把报纸揉一揉就会有声音,但能力较弱的幼儿也有可能无法发现其中的秘密,这里教师就应该选择一到两种材料进行示范,使其发出声音。) (教师的提问可以帮助幼儿讲述自己探索后的发现,也可以促进幼儿的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幼儿的词汇。)

③教师小结:我们让手里的东西动起来就会发出声音,但是现在怎么没声音了呢?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教师简单地将幼儿的发现进行小结,并提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探索做准备。) 2.教师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

(这里教师通过用鼓棒敲打小鼓,让鼓面上的小珠子跳动,并提问:小珠子想要跳舞,要用小鼓做舞台,还要用鼓棒为他伴奏,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感知震动。从而发现“声音是由震动二产生的”。教师的直观演示,相信能够使幼儿清楚的知道声音的产生)

3.幼儿实验操作,尝试让所有的材料发出声音,巩固了解“声音是有震动二产生的”。

(本环节中,教师开放性的提问唤起了幼儿生活经验的回忆,幼儿直接的操作,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这些东西,当我们去动它的时候,它就能发出声音来;当我们不再去动它的时候,它就没有声音了,进一步巩固了声音产生的原因。)

(三)回归生活,听辨声音。

1.听辨声音,模拟声音。(教师通过播放乐音、噪音让幼儿来感受不同声音给人们带来的感受)

2.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听的声音,也有不好听的声音,要是多听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健康,所以我们在游戏活动中要说悄悄话,要懂得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四)活动延伸,模拟声音。 将幼儿实验操作的材料投放到区角汇总,引导幼儿继续去探索,让他们发现声音的不同,并想象这像谁的声音。

(将活动材料投放至区域活动中,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为幼儿的探索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巩固,且能迁移到其他方面,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获得新的知识经验。)

六、说活动亮点

秋天的声音范文第3篇

岁月的航船在不断行驶着,珍藏于心中不再是青春时那在波浪中遨游、风雨中搏击长空的画卷。于是,挥之不去的便是记忆深处的声音。然而,记忆深处的声音回荡最美的旋律、淡雅的传开„„ “千年烟雨笼南湖,岸柳婆娑戏绿荫,一自惊雷任天地,红船破雾辟征途。”1921年嘉兴南湖的游船划破了时代的黑暗。90载风风雨雨,在共产党的引领下,人民过上了殷实的生活,国家也强大起来了,立足于世界之林。在我的记忆中,那是一名朴实的农村老党员,她不仅见证了祖国的成长,还给予了我那记忆犹新的“红色”精神,不朽的旋律。

依稀的还记得,她经历了开国大典、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等。她阅历万千,无意间关于国家成长的言语便使她满腔热血、滔滔不绝。一幕又一幕的历史场景在她记忆讲述中清晰的呈现。而在她的眼里,革命老战士是她一身深敬的人,红色精神给予他支柱。作为党员,年轻时积极投身于国家工作,坚守无悔的岗位,不断献身于农村事业。那种孜孜不倦、勤奋刻苦的精神感染着他人。当年轻人遇到困难时,她总是讲述红军万里长征的革命前辈们,给予鼓励,让其凝聚于记忆深处。

在党的90生日里,时间早已摧残了她。年近上百、满头白发、行动不便、言语也渐渐少了,但少不了的还是在她内心深处的红色记忆。或许,在她的记忆里,红色精神依旧是支柱,革命战士的背影久久没有离去„„ 在我记忆深处,这名老党员的声音不曾抹去,这种红色的精神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曾经那些红色的故事不能像老党员一样清晰明白,但我从她的身上看到了红色的记忆,听到了红色的声音。老党员是吃过苦的,她深深感受到21世纪的飞速发展进步,人民的生活与以前是天差地别。还有我们这些80、90后的孩子们。她深知孩子们不能再感受到革命战士的苦难,但他以自己的行动来作榜样,让自己的声音能够震撼这些孩子,希望以后成为有用的人才,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多作贡献。

现在,我能够拥有一个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在祖国的怀抱下茁壮成长。我也将去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培养远大的理想,弘扬老党员的精神与革命战士的红色精神。无论老党员如何,我记忆深处的声音是永远不变的。而我更愿意去讲述这名老党员的故事,让老党员的声音也能深深扎根于你们的心中。让这一最优雅的旋律能够回荡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伴随着记忆深处的声音,我也将迈进更高的一个台阶。在崭新的起点上奔腾,去留恋这“红色”的故事。

秋天的声音范文第4篇

喔喔——用来写公鸡的声音。

叽叽——用来写小鸡、小鸟的叫声。

哞(mōu)——用来写牛叫的声音。

瞿瞿(加上“口”)qū——蟋蟀的叫声。

啾啾——用来写许多小鸟一起叫的声音。

喳喳——用来写鸟叫的声音,如:喜鹊喳喳地叫。

啾唧——用来写虫、鸟等细碎的叫声。

呱呱——用来写鸭子、青蛙等的响亮的叫声。

哈哈——用来写笑声,一般来写大笑。

嘻嘻——用来写笑声,一般来写俏皮地笑,偷笑。

呵呵——用来写笑声,如:呵呵地笑起来。

咚咚——用来写敲鼓和敲门的声音。

嗡嗡——用来写昆虫飞动的声音。

淅淅——用来写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淅沥——用来写轻微的风、雨、雪等声音。

稀里哗啦——用来写雨声、建筑物倒塌的声音。

叽叽嘎嘎——用来写说笑声。

叽里咕噜——用来写别人听不清楚或听不懂的声音,也用来写物体滚动的声音。

叽里呱啦——用来写大声说话的声音。呼

呼——用来写风声。

呼哧——用来写喘息的声音。

呼啦——用来写旗帜飘动的声音。

呼噜——用来写打鼾或吸食流质食物发出的声音。

咔——用来写器物清脆的撞击声。如:咔的一声关上抽屉。

咔吧——用来写物体断裂的声音。

咔嚓——用来写物体断裂的声音。

咔嗒——用来写物体轻微的碰撞声。

喀——用来写呕吐、咳嗽的声音。

吱吱——用来写某些尖细的声音,如老鼠在吱吱地叫,车吱的一声停住了。

怦怦——用来写心跳的声音。

砰砰——用来写撞击或重物落地的声音。

嘭嘭——用来写敲门、器物撞击等的声音。

沙沙——用来写踩着沙子、飞沙击物或风吹草木等的声音。

瑟瑟——用来写轻微的声音,如:秋风瑟瑟。

哗(哗)——用来写撞击、水流的声音。如:铁门哗的一声拉上了。流水哗哗地响。

砉(huā)——用来写迅速动作的声音。如:乌鸦砉的一声从树上飞起来。

珑璁(cōnɡ)、珑玲、玎玲——用来写金属、玉石等撞击的声音。

隆隆——用来写剧烈震动的声音,如:雷声隆隆,炮声隆隆。

咕咚——用来写重东西落下或大口喝水的声音。

咕嘟——用来写液体沸腾、水流涌出或大口喝水的声音。

咕唧——用来写小声交谈或自言自语。

咕隆——用来写雷声、大车声。

咕噜——用来写水流动或东西滚动的声音。

呜呜——用来写风声、汽笛声。

咝——用来写枪弹在空中很快飞过的声音。如:子弹咝咝咝地从头顶上飞过。

呱嗒——用来写清脆、短促的撞击声。如:地是冻硬的,走起来呱嗒地响。

呱唧——用来写鼓掌等的声音。

叮当——用来写金属、瓷器、玉饰等撞击的声音。

叮咚——用来写玉石、金属等撞击或水滴落的声音。

扑哧——用来写笑声、或水、气挤出的声音。如:扑哧一笑;扑哧一声,皮球撒了气了。

扑腾——用来写重物落地的声音。

扑通——用来写重物落地或落水的声音。

噗(pū)噜噜——用来写泪珠一个劲往下掉。

啪啪——用来写放枪、拍掌、或东西撞击等声音。如:(好词好句 )鞭子甩得啪啪地响。

啪嚓——用来写东西落地、撞击或器物碰碎的声音。如:啪嚓一声,碗掉在地上碎了。

滴答——用来写水滴落下或钟表摆动的声音。

滴沥——水下滴的声音。

嗒嗒——用来写马蹄、机枪等的声音。

梆梆——敲打木头的声音。

嘣嘣——用来写跳动或爆裂的声音。

吧唧——用来写脚掌拍打泥泞地面等的声音。

唉(ǎi)乃——摇橹的声音,划船时歌唱的声音。

枪声:乒乒乓乓

炮声:轰

雨声:哗哗

风声:呼呼

钟声:答答

鼓声:咚咚

铃声:叮玲玲

机器声:隆隆

鸟声:唧唧喳喳

抽抽搭搭:形容低声哭泣。

铿锵有力:声音响亮有力。

空谷传声:人在山谷里发出声音,立可听到回声。

口碑载道:称颂的声音充满了道路(口碑:众人口头称颂跟文字刻在石碑上一样)。

口口声声:每一次张开口,每一次发出声音,说的都是同样的话。形容把某一说法经常挂在口头。

龙吟虎啸:龙、虎的吼叫,形容人歌啸或吟咏声音的嘹亮。

锣鼓喧天:锣鼓的声音震天响。

默默无闻:不声不响,不为人所知(默默:没有声音;无闻:不曾听说)。形容不出名或不为人们所注意)。

气喘吁吁:吁吁:指张口呼吸的声音。形容呼吸短促。

泣不成声:抽泣哽噎发不出声音来,形容十分悲痛。

巧舌如簧:灵巧的舌头好像簧片,能发出动听的声音。形容能说会道。

轻手蹑脚:手脚动作声音很轻,尽量少出声音。

绕梁三日:形容(美妙的声音)在屋梁上回旋不绝。

人声鼎沸:人群声音嘈杂,就像锅子里的水在沸腾一样(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局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

如簧之舌:好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声音的舌头。形容能说会道。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哀诉。形容悲切婉转的声音。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像听到他的声音,像看到他本人一样。比喻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山鸣谷应:声音在山谷中引起回响。多比喻彼此投合、互相呼应。

余音绕梁:留下的声音环绕屋梁旋转不去。形容歌音美妙动听,久久留在记忆中。

声色俱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声嘶力竭:声音嘶哑,气力用尽。形容拼命地呼号、叫喊。

声应气求: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形容朋友之间意气相投,象相同的声音互相共鸣、相同的气味互相融合一样。

石破天惊:原形容演奏箜篌,声音激荡,奇特,出人意外。现多比喻诗文、议论、演唱或事件使人震撼。

铁中铮铮:铮铮:金属器皿相碰的声音。金属敲起来当当响的材料。比喻出色人物。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相近的声音互相应和,相同的气味互相融合。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呼应,自然结合。

万籁俱寂:一点声响也没有(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声响;俱寂:都静下来)。多形容自然环境的安静、幽静或冷静。

万籁无声:一点声音都没有。多形容自然环境的清静或冷静。

瓮声瓮气:形容声音粗重。

无病呻吟:没有病痛而故意发出表示痛苦的声音。比喻没有真情实感而强作感慨。

无声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默默无闻,也比喻对外界没有什么影响。

无声无息:没有声音,没有信息。比喻人的默默无闻或对事情不发生影响。

弦外之音:弦乐器的线上发出的声音以外的声音。比喻在说话中间接透露而不是直接说明的意思。

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穿透云层,直达高空。彻:贯透。

响遏行云:声音响彻云霄,阻挡飘动的云彩(遏:阻止)。形容歌声嘹亮。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比喻非常静。

鸦默雀静:非常静。形容人们的安静或人群聚集、活动的场所的安静。

牙牙学语:咿咿呀呀地学说话(牙牙:摹拟婴儿学说话的声音)。

音容宛在:声音和容貌如在眼前。多用于对死者的怀念,吊唁。

音容笑貌:人的声音、容貌和神态。

有声有色:有声音,有色彩。形容说话、作文生动精彩,表现出色。

余音袅袅:留下来的声音悠扬婉转,延绵不绝(袅袅:轻扬的样子)。

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的强烈的不满和怨恨。

振聋发聩:见“发聋振聩”。声音大得连聋子都听得见(聩:耳聋)。比喻言论惊人,影响深远。

震耳欲聋:几乎要震聋耳朵,形容声音极大。

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形容意义重大,声势浩大,也形容声音巨大

小编再给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声音的词语资料,附:

一、描写声音的成语

靡靡之音 哀声叹气 不绝如缕 穿云裂石 咄咄逼人 耳听八方 振聋发聩

吠形吠声 沸反盈天 改弦更张 孤掌难鸣 余音绕梁 珠圆玉润 字正腔圆

抑扬顿挫 惊天动地 雷霆万钧 轩然大波 燕语莺声 娓娓动听 鬼哭狼嚎

戛然而止 聚蚊成雷 铿锵有力 空谷传声 龙吟虎啸 锣鼓喧天 气喘吁吁

二、描写声音的诗文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猿猴) -------李白《早发白帝城》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雨声) -------李煜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雨声) -------苏东坡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马声、风声) -------(杜甫后出塞)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风雨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风声

呼:象声词,如:北风呼呼地吹。

萧萧:象声词,形容风声淅[xī]沥[lì]等。

雷声

隆隆:象声词,形容剧烈震动的声音,如:雷声隆隆。

殷:象声词,形容雷声,如:殷其雷。

轰隆:象声词,形容雷声。

雨声

滴沥:象声词,雨水下滴的声音。

哗啦:象声词,如:雨哗啦地下,也可以说哗啦啦。

水声

咕[gū]嘟:象声词,液体沸腾、水流涌出或大口喝水的声音。如:锅里的粥咕嘟响;泉水咕嘟地往外冒;他咕嘟地喝了大碗水。

潺:象声词,水声潺潺。

淙淙:象声词,流水的声音。如:泉水淙淙。

滴答:或嘀答,象声词,形容水滴落下的声音。

咕[gū]噜:象声词,水流动的声音。如:咕噜咕噜。

哗:象声词,如:流水哗哗响。

汩[gǔ]汩:水流动的声音。如:河水汩汩地流入田里。

扑哧:又噗嗤,象声词,形容水挤出的声音,如:扑哧。

鸟声

布谷:象声词,是摹仿布谷鸟的叫声似“布谷”。

喳[zhā]:象声词,如:喜鹊喳喳地叫。

啁[zhōu]啾[jiū]:象声词,形容鸟叫的声音。

呖[lì]呖:象声词,形容鸟类清脆的叫声,如莺声呖呖。

嘤[yíng]:象声词,形容鸟叫声。

噌:象声词,如麻雀噌的一声飞了。

哑:象声词,哑哑,形容乌鸦叫声。

嘎[gā]嘎:象声词,形容大雁等的叫声,也作呷呷。

咕[gū]:象声词,形容斑鸠等的叫声。

戛然:象声词,多形容嘹亮的鸟声,如:戛然长鸣。

啾[jiū]啾:象声词,形容许多小鸟一齐叫的声音,也形容凄厉的叫声。

刷啦:象声词,形容迅速擦过去的短促的声音,如:刷啦一声,柳树上飞走了一只鸟儿。

扑棱:象声词,形容翅膀抖动的声音,如:扑棱一声,飞起一只水鸟。

忒[tēi]儿:(方)象声词,形容鸟急促地振动翅膀的声音,如:麻雀忒儿一声就飞了。

砉[huā]:象声词,形容迅速动作的声音,如:乌鸦砉的一声飞了。

叽:象声词,如:小鸟叽叽叫。

虫声

唧[jī]:象声词,如:唧唧(虫叫声)。

禽声

喔:象声词,形容公鸡叫的声音。

嘎[gā]嘎:象声词,形容鸭子叫声。也作呷呷。

咕[gū]:象声词,母鸡的叫声。

呱[guā]呱:象声词,形容鸭子的响亮叫声。

猫声

喵:象声词,形容猫叫的声音。

咪咪:象声词,形容猫叫的声音。

畜声

咩[miē]:象声词,形容羊叫的声音。

哞[mōu]:象声词,形容牛叫的声音。

萧萧:象声词,形容马叫声,如:马鸣萧萧。

哼哧:象声词,形容粗重地喘息,如骡子累得哼哧地喘气。

咴儿咴儿:象声词,形容马叫的声音。

人声

噗:象声词,如:噗,一口气吹灭了灯。

怦:象声词,形容心跳,如:怦然心动、心里怦怦地跳着。

唧[jī]:象声词,如:唧咕,形容小声说话;唧哝,也形容小声说话。

吁[xū]吁:象声词,形容出气的声音,如:气喘吁吁。

嘁[qī]嘁喳[chā]喳:象声词,小声说话声音。

扑哧:又噗嗤,象声词,形容笑声,如:扑哧一笑。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如:喃喃自语。

琅琅:象声词,形容响亮的读书声音等。

朗朗:象声词,形容读书的声音,如:书声朗朗。

喀[kā]:象声词,呕吐、咳嗽的声音。

矣欠[ǎi]乃:象声词。

嗷嗷:(书)象声词,哀号声。

吧:象声词。

咿[yī]唔[wú]:象声词,形容读书的声音。

咿[yī]哑:或咿呀,象声词,形容小孩子学话的声音。

吁[yū]:象声词,吆喝牲口的声音。

哑:象声词,哑哑,形容小儿学语声等。

牙牙:象声词,形容婴儿学说话的声音,如:牙牙学语。

格格:象声词,形容笑声,如:他格格地笑着。

咕[gū]嘟:象声词,大口喝水的声音。如:他咕嘟地喝了大碗水。

咕[gū]噜:象声词,如:他端起一杯水咕噜一口就喝完了。

哈:象声词,形容笑声,大多叠用,如:哈哈大笑。

杭育:象声词,群体重体力劳动时呼喊声音。

呵呵:象声词,形容笑声。

嘿嘿:象声词,形容笑声。

呼哧:或呼蚩,象声词,形容喘息的声音。

呼噜:象声词,如:他喉咙里呼噜地老响。也说呼噜噜。

哄:象声词,形容许多人大笑声或喧哗声。

嚯[huò]嚯:象声词,嚯嚯一笑。

叽里咕噜:象声词,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楚或听不懂,如:他俩叽里咕噜地说了半天。

喳[chā]喳:小声说话的声音。

咕[gū]哝:小声说话声,多指自言自语。

呱[gū]呱:小儿哭声。

喳[zhā]:旧时仆役对主人的应诺声。

树声

喀嚓:象声词,喀嚓一声,树枝被风吹折[shé]了,也作咔嚓。

梆[bāng]:象声词,敲木头的声音。

嘎[gā]巴:象声词,形容树枝等折断的声音。

淅[xī]沥[lì]:象声词,形容轻微的落叶声等。

簌[sù]簌:象声词,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

刷:又唰,象声词,形容迅速擦过去的声音,如:风刮得树叶唰唰地响。

车声

呜:象声词,如:呜的一声,一辆汽车飞驰过去。又汽笛呜呜地叫。

嗖[sōu]:象声词,形容很快通过的声音,如:那辆汽车嗖的一声开过去了。

辘辘:象声词,形容车轮声。

嘟:象声词,汽车喇叭嘟地响了一声。

嘎[gā]:象声词,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如汽车嘎的一声刹住了。

突突:象声词,如:摩托车突突地响。

金属声

琅琅:象声词,金石相击的声音等。

铮: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如:铮然作声、铁中铮铮(比喻胜过一般人的人)。

锵:象声词,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如:锣声锵锵。

当:象声词,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

铛[dāng]:象声词,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

丁当:或称“叮当”,象声词,形容金属、瓷器等撞击的声音。

丁东:或丁冬,象声词,形容金属等撞击的声音。

哐[kuāng]:象声词,器物撞击震动的声音,如:哐的一声,脸盆掉在地上了。

枪炮声

噗:象声词,如:子弹把尘土打得噗噗直冒烟。

格格:象声词,形容机关枪的射击声。

秋天的声音范文第5篇

汪素琴

设计依据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认读汉字、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工具。《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出:“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要达到这个目的,上好汉语拼音复习课是重要的一环。要提高汉语拼音复习课的效率,一是要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创设乐学的情景,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情景中巩固汉语拼音;二是要在汉语拼音的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复习练习的兴趣。

2、通过忆形、辨音、排序、书写、拼读五个环节,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听说读写拼音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

一、谈话激情

同学们,在一片古老的森林里,有一个神奇的王国——拼音王国,那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字母娃娃,他们团结友爱、热情好客。今天,我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奇妙的拼音王国,你们高兴吗?(点击课件,出示拼音王国城堡图)

(通过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字母关

1、找一找

瞧!这就是拼音王国雄伟的城堡,好客的字母娃娃一定在等着我们呢!

(出示课件——“字母娃娃躲在哪”)咦?字母娃娃怎么躲起来了?噢,一定是顽皮的字母娃娃想考考我们的眼力,睁大眼睛仔细看看,谁能找出躲在图画中的字母娃娃?

(学生回答,教师点击相应图片,答对的表扬)

(通过趣味形象的图片,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字母的字形)

过渡:同学们,你们真棒!让字母娃娃一个个现了身。不过,字母娃娃还要再考考你们的分辨能力,准备好了吗?

2、辨一辨

(出示课件b-d)这对双胞胎兄弟长得可真像啊,你们能分辨出他们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他们的?(鼓励自编口诀记忆)齐读字母口诀。

(出示课件p-q)这对孪生姐妹多可爱呀,可是我们又该怎么分辨她们俩呢?(自编口诀)齐读字母口诀。 (突出字母辨形重点是bdpq四个字母,鼓励学生自编口诀形象记忆)

3、摆一摆

(出示课件——魔法师)瞧!这位可是拼音王国里大名鼎鼎的魔法师——加菲猫先生,我们跟它学个小魔法吧?(出示实物“l”和“c”)看好,我说变变变,(将两个笔画拼成字母)我变出了一个“b”;我再变变变,我又变出了一个“p”。你们看会了吗?谁来试试看?(教师说字母,指名演示,其余同学在下面动手摆)

(这个环节实际上是上面“字母辨形”部分的延伸,用魔术的形式使学生手脑并用,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巩固了所学。)

4、听一听

字母娃娃中不仅有外表长得相像的,还有名字相近的呢(出示课件n-l),谁能告诉我这两个声母的发音?把他们放在音节里,你能分辨请吗?竖起耳朵一起来听几个音节,请你用手势和口诀来回答音节中的声母是哪一个,好吗?

哪吒的“哪”(做n的手形并说“小门n”)

梨子的“梨”(做l的手形并说“小棍l”) 蜡烛的“蜡”(做l的手形并说“小棍l”)

女孩的“女”(做n的手形并说“小门n”) (这是一个拼音的听力练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纠正本地方言中nl不分的现象) 过渡:同学们回答得可真棒!下面让我们休息一下,活动一下我们的手指吧!

5、课间活动:手指操

6、排一排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发现同学们的眼力、听力都特别棒,下面我们就和字母娃娃一起乘上观光列车继续前进吧!(出示课件——字母列车)瞧,火车就要出发了,可是还有几个淘气的字母娃娃没有上车呢,你们愿意帮助他们上车并且找到座位吗?(学生发言,教师操作电脑将字母按顺序排好,齐读)好,大家请坐好,火车要出发了。(点击课件,火车鸣笛出发)

同学们,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字母娃娃顺利上车,使火车得以按时出发,你们心里觉得开心吗?这就叫做——助人为乐,希望你们能经常帮助别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通过有趣的“送子母娃娃上列车”的游戏,帮助学生复习了字母排序,并自然地穿插了品德教育于其中。)

7、写一写

(出示课件——字母书写)我们到字母娃娃的家了,字母娃娃都住在四线三格里,你们能说出我们学过的这些声母娃娃分别住在哪一格吗?(指名回答)

我们来把字母娃娃重新分分家好吗?打开拼音本,分别写出占上中格、中格、中下格和上中下格的声母。(强调写字姿势“三个一”,分配任务分组写,教师巡视。)指名说说(出示课件)。

(“写”的训练对一年级尤其重要,写字姿势、书写笔顺和在拼音格中的书写位置是这个环节的训练目标。)

三、音节关

1、拼一拼

(出示课件——果树园)同学们,在拼音王国有许多神奇的水果树,瞧,我们眼前就有一棵(出示黑板上的“水果树”),想要得到树上神奇的水果只要正确读出上面的音节,谁想试一试?(指名上来取“水果”,拼读音节,并带领全班读)

(利用色彩绚丽的各种“水果”激发学生的拼读兴趣,学生积极参与、互帮互助,培养了合作学习能力。)

2、找朋友

在拼音王国里声母和韵母是好朋友,他们组成了音节,音节又组成词语和句子,你们愿意和字母娃娃交朋友吗?让我们一起来做游戏——找朋友。

游戏:请学生拿出韵母卡片摆在桌子上,教师一边出示声母卡一边说:“谁来和我交朋友?”学生选择韵母卡走上讲台说:“我来和你交朋友。”然后拼读组成的音节(师生互动)。了解了游戏规则后,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进行找朋友的游戏(生生互动)。

(这一环节旨在训练学生的拼读能力,游戏中学生自主学习,兴趣高、范围广、效果好。)

四、总结

我们的拼音王国游览就要结束了,但是拼音王国还有许多好玩的地方我们没有去,还有一些字母娃娃我们还不熟悉,等我们学完了拼音再去继续游览奇妙的拼音王国,好吗?

上一篇:读书报告模板下一篇:爱国现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