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秋天

2022-07-02

第一篇:部编版一年级秋天

秋天部编版一年级语文

1 秋 天 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

天( ) ( )水 空( ) ( )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 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5)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 课件出示:一片( ) 一片( ) 一片( )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组词:飞机、飞鸟。

会:认识“人字头”。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组词:开会、学会。

个:运用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个”一般用做量词,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一个( )。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配乐朗读课文)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习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 天气 一片片 树叶 叶子 飞来 一会儿 一个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

二、指导书写

1.学习撇、捺的写法。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2)学生练习。

3.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1)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引导学生明确“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脚。要先写长横,再写“人”。长横在横中线偏上位置,“人”从上半格的中间处起笔,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2)教师一笔一笔做示范,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教师强调书写姿势。 (4)师生评议,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4.小结: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

三、词语游戏 1.摘果实游戏。

课件出示苹果树丰收的图片。

师:同学们,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让我们到丰收的苹果园里看一看吧! 引导学生做摘苹果生字卡片的游戏。 2.找部首游戏。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部首朋友,它们就藏在这些生字中,你能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它们吗?

(课件出示:秋 树 叶 会)

学生找到新学的部首后,部首相应地变红。

四、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过渡:这篇课文把秋天描写得非常美,对于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要想办法背诵下来。背诵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这样才会背得又快又牢。 (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天气凉,树叶黄。 (2)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3)小结: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 3.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大雁南飞) (2)课件出示句式:一会儿„„一会儿„„。

有时,我们还要记住特殊的句式,它会帮助我们更快地积累好词佳句。

同学们将关键词语加入到这样的句子中,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快背诵下来的。 (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男生女生竞赛背诵。 4.齐声背诵第3自然段。

5.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6.出示课文画面,齐声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

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内展示。 5.说话练习。

秋天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天风儿轻,夏天百花开,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2.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教师通过字理识字,展现了丰富的字理图,例如对“片”“大”的教学,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秋”字的字理故事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充分发挥了字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第二篇:部编版一年级上《秋天》教案

1《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

天(

) (

)水 空(

) (

)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 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配乐朗读课文)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习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四、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过渡:这篇课文把秋天描写得非常美,对于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要想办法背诵下来。背诵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这样才会背得又快又牢。

(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天气凉,树叶黄。 (2)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3)小结: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 3.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大雁南飞) (2)课件出示句式:一会儿„„一会儿„„。

有时,我们还要记住特殊的句式,它会帮助我们更快地积累好词佳句。

同学们将关键词语加入到这样的句子中,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快背诵下来的。 (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男生女生竞赛背诵。 4.齐声背诵第3自然段。

5.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6.出示课文画面,齐声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重视背诵积累,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增强体验,培养语感。教学中注重对背诵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提示、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等方法来提高背诵质量。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

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内展示。 5.说话练习。

秋天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画一画,画出学生心中的秋天,再通过说一说“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说出学生心中的感受。激发并拓展了学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天风儿轻,夏天百花开,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

第三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直至熟读成诵。低年级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本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天(

) (

)水 空(

) (

)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

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5)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

课件出示:一片(

) 一片(

) 一片(

)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组词:飞机、飞鸟。

会:认识"人字头"。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组词:开会、学会。

个:运用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个"一般用做量词,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一个(

)。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配乐朗读课文)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习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下一节课的"画秋天""说秋天"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 天气 一片片 树叶 叶子 飞来 一会儿 一个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词语,快速过渡到第二课时的教学,并且在导入时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为完成学习目标做好准备。

二、指导书写

1.学习撇、捺的写法。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2)学生练习。

3.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1)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引导学生明确"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脚。要先写长横,再写"人"。长横在横中线偏上位置,"人"从上半格的中间处起笔,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2)教师一笔一笔做示范,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教师强调书写姿势。

(4)师生评议,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4.小结: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

第四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秋天》(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执教者:棋盘街小学 江敏华 整理者:航空路小学 陈

一、 导入。

(一)猜谜激趣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玩一个小游戏,叫做“听儿歌猜季节”。“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这是哪个季节呀?你说。 生:冬天。

师:冬天雪花飘,再来一首。“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香山红叶红满天。”这又是哪个季节?你说。 生:秋天。

(二)初步感知秋天变化

师:哎呀,秋天红叶落。当我们看到红叶满天的时候,我们就知道秋天来了。那么,你还从哪里知道秋天来了?你说。 生:因为秋天大家都在加衣服。

师:你从生活中感受到了秋天,真好,还有谁说?你来。 生:秋天的天空会变得蓝一些。 师:秋天的天空多么蓝呀!你来说。 生:而且秋天的叶子也会黄。

师:啊,你观察到了秋天的植物。你来说。 生:秋天的时候,大雁往南飞了。

师:你观察到了秋天的自然现象,我们的同学真了不起,这么会观察秋天,那就让我们走进秋天的课文吧!

二、 认识课文、初读课文、多样识字。

(一)认识课文

师:看,这就是我们的课文,《秋天》是课题,下面是课文内容,诶,双横线里面是什么呀? 生:字。

师:是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田字格里呢? 生:字。

师:是要求我们书写的字,下面还有练习题呢!另外,课文还给我们配上了美美的插图呢!

(二)初读课文

师:认识了课文,再来看老师写课题。(板书:

1、秋天)“秋”是一个生字,“禾”“火”一碰就是“秋”,自己拼一拼,读一读。我们在这里写个“1”,表示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谁来读读课题呀?那个男生你来读。

生:

1、秋天。

师评价:字音读得很准,还有谁想读?好,你来读。 生:

1、秋天。

师评价:字音读得准,声音还很响亮呢!全班一起读题。 师:江老师很喜欢秋天,我想把这篇课文读给你们听听,好吗?和我一起,拿起书,翻到54页。 (师范读)

师:你们想读吗? 生:想。

师: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吧! (生读,师提示自己读自己的) 师:再来读读双横线里的生字吧! 师:你们想和秋姑娘做好朋友吗? 生:想。

(三)多样识字

1.师:秋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第一封信。(ppt配音:请小朋友们圈出双横线里的生字,再读准生字的音哟!)看,这就是双横线里的生字,它们都藏在我们的课文中呢!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吧,拿起笔,和我一起圈生字。看好啦,第一个生字“秋”,我们从课题开始圈,它就在课题里。第二个生字“气”,课题找完了,再来找课文,“气”字就在课文的开头呢!第三个生字“了”在这,剩下的生字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自己在文中圈出来吧!诶,我看到了小朋友看到了这里有两个“片”字,我们圈第一个。对,出现了同样的两个生字,就圈第一个。圈完了请坐好,冲我点点头,我就知道圈好啦!这里一共有10个生字,数一数你圈对了吗?圈好的小朋友把你的铅笔放好,拿出你的小手,指着生字,每个生字读2遍。

2.读双横线中的字。

师:秋风一吹,树叶宝宝就飘过来啦,我们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第一个生字谁来读?

生:秋。

师评价:真好。

【依次认读生字,提示轻声、翘舌音】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些生字读一读。(生齐读) 师:我们来开小火车读,小火车,开起来。(抽词卡形式) 生:一开开到我这来。 师:一开开到你这来。(开了3次,出错了则提醒学生看着拼音读)

3.认识“人”字头。

师:这儿还有2个生字,长得可像了,仔细看。好,那个男生,你来说。 生:它们头上都有“人”字。

师:它们头上都有“人”字呢,真是火眼金睛会发现呢,它呀,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新偏旁——“人字头”,跟我一起读“人字头”。(师带读2次) 师:认识了“人字头”,那么这两个字你会不会记了呢? 生:会。

师:你会记哪个?最后面那个男生,你来说。 生:“个”上面是个“人字头”,下面是个竖。 师:合起来组成“个”,真好!还有“会”字,谁会说? 生:我会记“会”,“会”上面是个“人字头”,下面是个“云”,合起来就是“会”。

4.读词(渗透儿化音和“一”的变调)。 师:“会”的上面是个“人字头”,下面是个“云”,合起来就是“会”。哎呀,小朋友们都会,秋姑娘可高兴了,她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第二封信,(ppt配音:你们会认生字啦,真棒!接下来能把词语读好吗?)能把词语读好吗?接下来用小蜜蜂的声音自己读读这些词吧!读好啦,接下来我们就用百灵鸟的声音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你们的声音真动听,这儿还有一个词语呢!仔细读一读它们的拼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ppt:凉了 黄了 来了 叶子 那么) 师:你来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后面都是轻声。

师:哎呀,你真是会发现啊,来,掌声送给他。

师:真棒,他发现这些词语的后面都是轻声,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谁来读? (指名一人读,读错纠正,鼓励下课多读) 师:看看这样一个生字。 生:子。 师:再来读。 生:子。

师:这个字本来读三声,在这里它读轻声。我们一起来读。 生:叶子。 师:再来一遍。 生:叶子。

师:再请个同学,谁想读,好,你来试试。(指名读ppt上的5个词,纠正“那么”,提示“那”是鼻音,“么”是轻声)跟我一起读。 生:那么。

师:接下来轻轻地读这些词。(生读)

师:这些词语还会变魔术呢!想看它们变魔术吗? 生:想。

(ppt:凉了——天气凉了

黄了——树叶黄了 来了——秋天来了 叶子——一片片叶子

那么——那么蓝

那么高)

(指名读,齐读,师示范读,打捆读;提问方式有“谁来了”“什么样的叶子”“这怎么读”;师提示词语要连读;师评价语:真好,词儿连读了;真好,读得真动听。)

师:看一看,这儿还有一个特别的词呢,谁来读?(生读)注意了,“会”“儿”的拼音,它们轻轻地连在一起多亲热呀,读的时候,要由“会”轻轻地滑向“儿”,听我读“一会儿”(生跟读),“一会儿”(生跟读)。 (ppt:一群

一片片

一会儿

排成个一字)

师:这里有很多跟“一”组成的词,读一读,看看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它们长得一样,但有些读一声,有些读二声,有些读四声。

师:哎呀,真是个发现小能手,掌声送给她。真不错,这些词里都有“一”字,可是在不同的词语里,它的声调是不一样的。谁想来读给我们听听呢?(指名读2次、齐读)

师:字音我们读准了,词儿我们读好了,相信这一次我们能把课文读正确,自己读读课文吧!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看,秋姑娘带着树叶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啦!

律动:秋风吹,树枝摇,红叶黄叶往下掉,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秋风吹,树枝摇,红叶黄叶往下掉,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

三、 学会标段,再读课文。

(一)学会标段

师:我们再回到秋天的课文里,大家再来读读这篇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课文里面有2个空格。

师:你真会观察发现,真不错。听一听我们的快乐小伙伴,他是这样说的。(ppt配音“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看,“天气凉了”前面有2个空格。我们在第二个空格里写上“1”,表示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问是否画空格,师答“不用画空格,挨着“天”字写“1”就行了”)

师:第二自然、第三自然段又在哪呢?能在书上找到、写出来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谁找到了,我请她当小老师,上来告诉大家。好,你上来。 生:第二自然段在“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师:“2”写在哪里? 生:“2”写在“天”旁边的第2个空格。 师:第三自然段写哪里?

生:第三自然段在“啊!秋天来了!”写在第三自然段的第二个空格。 师:写得真棒,掌声送给他,这么快就找到了。那么这篇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二)再读课文

师:你们的学习热情感染力秋姑娘,她也想来读这篇课文啦!听! (看视频,含课文朗读和画面)

师:秋姑娘让我们深深着迷,你们想和秋姑娘比一比吗?自己来读读课文吧!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2人,提示“树”是翘舌音;师范读)

师:只要我们关注到像小蝌蚪一样的符号它是——?(逗号)遇到它停顿一下。再看到像小圆圈这样的符号叫做——?(句号)遇到它也要停顿一会儿,我们就能读好啦!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好吗?这次我请男生一起来读读。(男生读,师评价:真好)谁想来读读第二自然段?(生读,师评价:她读得真好,不仅字音读得准,而且句子还读得很连贯呢!)看,这里有一个比较长的句子,只要我们注意到逗号和句号,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就能把它读好,谁来读读这个句子(第二段的第二句)?(指名读2次,师提示“一会儿”的读音)全班女生一起来读第二段吧!(学生忍不住读到第三段)我们学生觉得秋天太美了,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一起读!(生读第三段)第三自然段我们同学读得这么好,就是注意到了竖加小点是感叹号,遇到它也要停顿一会儿。

师:听,秋的旋律奏响了,我们可以和秋姑娘比赛了,我们来合作朗读吧!男生读蓝色的第一自然段,女生读红色的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一起读,课题老师来读。(配乐合作读)

四、写字。

1.师:我们还遇到了一个老朋友,叫做? 生:田字格。

师:田字格,四方方。

生: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个个方位记心间。 2.师:读得这么好,又来一个生字宝宝啦,一起读。 生:了。

师:轻声又轻又短,再来读。 生:了。

师:仔细观察这个字,第一笔是我们要认识的新笔画——横撇,跟我读,横撇。 生:横撇。

师:认识了横撇,谁来告诉我“了”字怎么写,这个男生。 生:“了”字这样写,一笔横撇,二笔弯钩。 师:和江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吧,小手伸出来。 生:伸出来。 师:“了”字怎么写? 生:“了”字这样写。

师:横撇、弯钩。再观察“了”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 生:大家请注意,写“弯钩”的时候,“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师:真好,回答问题特别完整。看江老师来写这个字,从上半格起笔写“横撇”,压着竖中线写“弯钩”,“了”字就写好了。接来下我们来写这个字,写字时,要注意。

生:身坐直,脚放平。 师:三个一。 生:要做到。

师:描2个,写1个。 (师巡视)

3.师:这还有1个生字,怎么读? 生:子。

师:怎么记住“子”呢?谁有好办法!你来说。 生:“了”加一横就是“字”。

师:他用了熟字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谁来说笔顺? 生:横撇、弯钩、横。 师:真好,小手伸出来。 生:伸出来。

(师生合作说“了”字怎么写) 师:最后一笔横写在哪? 生:大家请注意,“子”的横写在横中线上。

师:横撇,弯钩还是压在竖中线上,略微写长一点,然后压着横中线上写横。写字时还是要注意。

生:身坐直,脚放平。三个一,要做到。 师:描2个,写1个。 (师巡视)

五、 总结。

师:秋的美景让我们深深振奋了,下一节课江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探寻秋的美景,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啦!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师:向后转,跟后面的老师打个招呼,说“老师们,辛苦啦”! 生:老师们,辛苦啦!

第五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 横版

春风 1 春夏秋冬

夏雨

秋霜

秋霜降

姓氏歌

冬雪飘识字

冬雪春风吹 夏雨落

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中国姓氏有很多,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诸葛、东方,

上官、欧阳……

小青蛙

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 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 请你爱护小青蛙,好让禾苗不生病。

4

猜字谜

(一)

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 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

(二)

“言”来互相尊重, “心”至令人感动, “日”出万里无云, “水”到纯净透明。

课文

吃水不忘挖井人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我多想去看看

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天山,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爸爸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遥远的新疆,有美丽的天山,雪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一个接一个

月夜,正玩着踩影子,就听大人叫着:“快回家睡觉!” 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

不过,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

正做着好梦,又听见大人在叫:“该起床上学啦!”

唉,要是不上学就好了。

不过,去了学校,就能见到小伙伴,多么开心哪!

正和小伙伴们玩着跳房子,操场上却响起了上课铃声。 唉,要是没有上课铃就好了。

不过,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呀!

别的孩子也是这样吗?也像我一样,这么想吗?

四个太阳

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果园里,果子熟了。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

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送给冬天。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

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哦,画个彩色的。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小公鸡和小鸭子

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

他们走进草地里。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 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小公鸡看见了,捉到虫子就给小鸭子吃。

他们走到小河边。小鸭子说:“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小公鸡说:“我也去。”小鸭子说:“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小鸭子正在水里捉鱼,忽然,听见小公鸡喊救命。他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小公鸡上了岸,笑着对小鸭子说:“鸭子哥哥,谢谢你。”

树和喜鹊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怎么都快乐

一个人玩,很好! 独自一个,静悄悄的, 正好用纸折船、折马……

踢毽子,跳绳,搭积木, 当然还有看书,画画,

听音乐……

两个人玩,很好! 讲故事得有人听才行, 你讲我听,我讲你听。 还有下象棋,打羽毛球,

坐跷跷板……

三个人玩,很好! 讲故事多个人听更有劲, 你讲我们听,我讲你们听。

两个人甩绳子, 你跳,我跳,轮流跳。

四个人玩,很好! 五个人玩,很好! 许多人玩,更好! 人多,什么游戏都能玩, 拔河,老鹰捉小鸡, 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

连开运动会也可以。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夜色

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 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 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

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

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端午粽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鱼肉粽。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彩虹

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爸爸,如果我提着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走到桥上去,把水洒下来,不是我在下雨了吗?我把雨洒在山上的田地里,你就不用挑水浇了,你高兴吗?

妈妈,如果我拿着你梳头用的那面圆圆的镜子,走到桥上去,天上不是多了一个月亮吗?我拿着月亮照你梳头,你高兴吗?

哥哥,如果我把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拿去挂在彩虹桥上,我坐着秋千荡来荡去的时候,我的花裙子不就成了一朵彩云飘来飘去吗?你看见了,高兴吗?

识字

动物儿歌

蜻蜓半空展翅飞, 蝴蝶花间捉迷藏。 蚯蚓土里造宫殿, 蚂蚁地上运食粮。 蝌蚪池中游得欢,

蜘蛛房前结网忙。

古对今

古对今, 圆对方。 严寒对酷暑, 春暖对秋凉。

晨对暮, 雪对霜。 和风对细雨, 朝霞对夕阳。

桃对李, 柳对杨。

莺歌对燕舞,

鸟语对花香。

操场上

拔河

拍皮球

跑步

踢足球

打球跳高铃声响,下课了, 操场上,真热闹。 跳绳踢毽丢沙包, 天天锻炼身体好。

人之初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课文

古诗两首 池上 [唐]白居易

12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叶圆圆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

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要下雨了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天阴沉沉的,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兔往前边池子里一看,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

小白兔跑过去,问:“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

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

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他看见路边有一大群蚂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蚁,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一只大蚂蚁说:“是

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

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文具的家

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橡皮,只擦了一回,再想擦,就找不着了。

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妈妈说:“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对妈妈说:“我也不知道。”

妈妈说:“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你要想想办法,让你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也有自己的家呀。”

贝贝想起来了,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文具的家。

从此,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都要仔细检查,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

一分钟

丁零零,闹钟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过了一分钟,元元起来了。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到了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他等了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到了,车子开了。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他等啊等,一直不见公共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

到了学校,已经上课了。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李老师看了看手表,说:你迟到了二十分钟。”

元元非常后悔。

动物王国开大会

“元元,今天

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老虎让狗熊通知大家。狗熊用喇叭大声喊:“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一连说了十遍。

狐狸奔来了,对狗熊说:“你说一百遍,大会也开不起来。”

“为什么?”狗熊问。

“因为你没告诉大家,大会在哪一天开,是今天,还是明天,还是……”

狗熊一听,伸了伸舌头,做了个鬼脸,连忙说:“对,对,对!”于是就去问老虎。

老虎说:“大会就在明天开,你快去通知大家吧!”

狗熊又用喇叭大声喊:“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在明天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一连说了十遍。

大灰狼跑来对狗熊说:“你说一百遍,大会也开不起来。”

“为什么?”狗熊问。

“因为你没告诉大家,在明天什么时候开,上午还是 下午,几点钟开。”

狗熊一听,说:“有道理,有道理!”于是又去问老虎。

老虎说:“大会就在明天上午八点开,你再去通知大家吧!”

狗熊又用喇叭大声喊:“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在明天上午八点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一边说了十遍。

梅花鹿奔来问狗熊:“大会在哪儿开呀?你得说清楚。”

狗熊捶捶自己的脑袋,说:“我怎么没问清楚呢?”

于是又去问老虎。

“哎呀!忘了说地点。大会在森林广场开,你再去通知大家吧!”老虎对狗熊说。

“请注意啦!”狗熊又用喇叭大声喊,“明天上午八点,在森林广场开大会,请大家准时参加!”一连说了十遍。 这一次,大家都听懂了。第二天上午,动物们都来到森林广场,准时参加了大会。

小猴子下山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棉花姑娘

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燕子飞来了。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燕子说:“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啄木鸟飞来了。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啄木鸟说:“对不起,我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青蛙跳来了。棉花姑娘高兴地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青蛙说“对不起,我只会捉田里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忽然,一群圆圆的小虫子飞来了,很快就把蚜虫吃光了。棉花姑娘惊奇地问:“你们是谁呀?”小虫子说:“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都叫我们七星瓢虫。”

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她咧开嘴笑啦!

咕咚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这一下可热闹了。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大象说:“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野牛拦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看见。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保安公司岗位职责下一篇:半条被子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