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品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2023-03-23

软件产品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20年月日

小学期综合实训报告

Simmarketing营销模拟软件课程

一、实验目的

通过Simmarketing软件模拟市场营销活动中分析市场环境、分析对手的策略,继而组织实施和修正自己的营销策略的过程,深入体会学习波士顿矩阵图、细分市场占有率、品牌定位、品牌管理、市场分析、市场品牌促销战略、品牌广告的投放等营销知识,进而对市场营销活动有一个理想的良好的认识。

二、实验过程

(一)总结

实验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4人,每6个小组为一个实验班在同一市场上展开竞争角逐。

我共用3天时间。进行了化妆品产品的模拟经营。实验共有四个经营季度,每一个季度开始之前分析市场环境,预测对手策略,并相应制定自己的策略。每一季度完成后,通过比较市场份额,盈利状况等为各组打分,评出优劣。

在这次的实验中,我担任模拟经营护肤品类SUN公司的CEO,主要职责是带领团队讨论企业经营战略,在队友对各项市场状况进行分析和调整并得出应对策略后整合各项策略,使其围绕战略核心而动。

(二)过程及分析

老师讲解模拟实验中各个数据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我明白了什么叫对市场的总预测,如何根据模拟实验中所显示出来的市场数据进行产品销量的预测,以及对产品的定价等等。接下来小组成员开始讨论,查找每个公司的产品信息,价格信息,市场份额信息,消费者青睐的购买方式,渠道信息,产品折扣信息,产品定价信息等等。

SUN公司第一季度的护肤品剧情中市场购买力人群定位是中消费群和低收入人群,在第一季我公司提高了中端产品定价,由22元提升至27元,增加利润。缩减销售量,即减少了生产量,保证产品都能卖出,减少库存。电视、报纸、杂志我公司都已全面的投入广告。其销售渠道也有些许的调整,在百货商场,综合商店及便利店均有销售,但综合商店居多,以满足更多中端消费群。

第一季度的运行结果评分为88分,位居小组第一名。可以说我们的第一步走得很顺利,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开头,没有存在较大的失误。但也有所不足,即:公司的销售市场占有率低,虽占有率低,但我的销售额高,股票价钱高,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满意度高,投资回报率高,预算也高,就为第二季度的投资开启良好的开端。

第二季度我公司根据第一季度的经验,也充分的研究了竞争对手的销售策略。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同时对上一季度的营销计划进行组内分析,找到相应的问题所在,对上一季度的问题进行总结、修改、制定这一季度的营销计划。因为有了一个季度的竞争,所以各个数据都有了相应的变化,我们又根据这些数据的变化,把营销计划中不合理的部分做了相应的处理。我们扩大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加店铺。我们转变了销售策略,把市场目光也转移到了低消费人群,在销售原产品的同时推出新产品123,其成本为7元我们定价为14元,保证了廉价兼利润。对商场、超市、便利店的人员进行重新调配。在宣传方面我们把重点放在电视和报纸上,同时节约了开支。

实施运作后,公司的效益有了更大的突破。市场占有率由原来的最后一名成为第一名,而且我们把总体优势扩大,仍为小组第一名获得90分。

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1、有库存;

2、没有研制新产品;

第三季度就要靠第二季度积累的人气和同样的产品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所以如何在对手有新产品上市的情况下仍保持领先优势呢?

根据第二季度的数据及对手的运作情况,我们制定第三季度销售方案:

1、由于没有新的产品上市,我们只能通过加大广告的投入,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2、为保持市场占有率,调整销售价格,采用尾数定价原则,各下调0.1元。

3、根据上季度新品推出的市场调研,虽与中端产品占有率相差甚多,但与竞争对手的形产品占有率相比,有相当优势,我们本季度就加大了123在低端市场的占有率。调整销售渠道和销售人员。

4、研制开发新产品。研制高端产品,对高、中、低端市场进行全面覆盖。由于多家对手已研制推出,且定价颇高,为了独树一帜,我公司决定研制高性能的产品,提高整体层次,垄断奢华市场。

第三季度运行后,得分为88分,仍排名第一,保持了我公司的一贯优势。 第四季度,到了化妆品实验的最后一次拼搏,按照计划我们即为推出研发的高端产品,但由于操作错误,导致新产品无法推出。经小组讨论,我们作出如下调整:

1、新产品既然不能推出,仍然进行旧产品的销售;

2、继续加大广告投入,不断在电视广告中出现;

3、缩减生产,处理库存;

4、为保证产品利润损失到最小,价格不作调整;

5、调整销售渠道,招聘10名销售人员。

模拟运行后得分89,位居第三位。虽然第三季度的一个失误导致第四季度原有计划全部推翻,并能预料到对手可能反败为赢,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结果还是令公司成员满意,与前两组差别不大,这也是积于前三季度的良好运作。

三、实验结论和收获

1、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结合市场进行分析,同时不要忽略竞争者,时刻注意进攻与防守。

2、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无论对外部环境还是内部资源的变化,都能冷静分析、比较、判断,最终做出一个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3、擅于调整,针对消费者需求爱好等,对销售渠道、产品开发、生产计划等做出相应适当的调整,使公司的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回报率提高。

通过这次实验,我系统的学习了在进行一项营销活动前需要分析考虑的因素,也掌握了各项营销策略之间的关系。

软件产品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内容提要:目前,我国家具产业集群主要分为五个区域:珠江三角洲家具产业区,也是我国最大的家具产业区。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家具产业已经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的大背景下,我国家具集群已经脱离自我封闭,开始转向全球分工的动态系统发展。加强家具产业集群对外的联系、对外知识技术的获取,积极争取早日加入到全球价值链的上游,实现持续升级,已成为我国家具产业集群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

目前,我国家具产业集群主要分为五个区域:珠江三角洲家具产业区,也是我国最大的家具产业区。以外销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家具产业区;依托环渤海经济圈进行发展的环渤海家具产业区;集中向东北亚和欧洲市场出口的东北家具产业区;主要面向中西部三级市场的西部家具产业区。从总体规模上来看,尽管我国家具产业集群规模已经形成,但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位置,这主要是因为:

一方面,我国家具企业还是以小规模企业为主,真正的领头羊企业相对较少,企业间的技术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整体技术薄弱使得我国家具企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里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我国家具企业创新能力较低,企业间相互模仿,缺乏创新,家居产品“同质化”现象异常普遍,同时缺乏对国外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令自身开发技术陷入恶性循环,导致家具产业集群的发展价值链定位较低,保值能力较差;再者,由于缺乏与国际先进家具产业集群之间沟通与协作,我国家具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较低,无法在全球价值链上保持有效地价值。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我国家具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

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我国家具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俨然成为影响我国家具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为了使我国家具产业集群能够真正起到促进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在现有产业集群水平的基础上,处理家具产业集群升级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首先,构建较为完善的家具产业链,从家具制造产业链向制造业外部扩展,形成木材等原材料供应渠道家具及配套产品制造商贸流通的完整产业链。其次,吸引外资入驻,增强集群企业与家具产业全球价值链的联系,同时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进而使这些技术在集群里的家具企业中扩散;最后,提高研发技术,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实施差异化战略。要实现产业集群升级,家具企业尤其需要在提高家具产品档次和家具的附加值上下功夫,让先进的设备生产高质量的家具,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

软件产品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安全防范产品的内涵也愈来愈丰富。如今,安防行业已逐渐发展成为与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产业。

自从1979年公安部在石家庄召开第一次全国刑事技术预防工作会议后,安全技术防范便作为一个专业领域迅速发展起来,按照1999年公安部在上海召开的安全技术防范行业的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将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979年~1983年为起步阶段;1987~1996年为发展阶段;1997年后为提高阶段。近两年来,安防行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智能楼宇、智能住宅业的异军突起,极大地促进了安防行业蓬勃发展。如今,我国正在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安全产品市场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工厂”的逐步形成使中国安防行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兴的朝阳产业。

一、 安防行业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我国的安防行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成长起来的。

早在1979年公安部下发77号文件,明确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建立专门机构抓技术防范工作。由此,揭开了中国安全技术防范事业的序幕。

二十多年来,公安部非常重视安全防范工作,在组织机构方面作了全面部署。80年代末期,分别组建了全国安防标准化机构和公安部的质检中心,组织制定了大量法规性文件和技术防范产品的相关标准,规范了安防产品的生产、销售,加强了市场管理,对于提高安防产品质量、抑制伪劣品进入市场起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公安部和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了《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以政府法规手段加强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准入管理。为了使我国的安防市场管理与国际接轨,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成立了中国安防技术防范认证委员会,并组建认证委员会的常设工作机构——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在安防行业内开展认证业务,强化安全防范产品监督,进而按国际惯例加强行业管理。 中国的安防行业作为产业来说是从80年代开始的,起步比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大约晚20年。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受经济发展的限制,我国的安防主要以人防为主,安全技术防范还只是一个概念,技术防范产品几乎还是空白,到了80年代初,安防作为产业在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悄然兴起,尤其是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依托本地先进的电子科技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已逐渐成为全国安防产业的重要基地。

和其它经济发达国家一样,中国的安防行业发展初期,主要是依靠政府的特殊行业行为,应用领域包括政府部门、金融、交通、海关、公安等。随着经济的发展,电信、教育行业以及大型企业也逐渐成为安防产品的重要领域。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智能建筑的兴起,民用安防市场迅速发展,政府和房地产商率先提出智能楼宇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实施,给安防行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极大地促进了安防行业的发展,年增长率达到30%。

二、 安防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发展至今,已有专营或兼营的企业近万家,年产值近10亿元的大型安防企业和集团上市公司已开始出现,品牌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安防企业小而全的落后局面。从最近几年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安防行业平均以15%~30%的年增长率迅速成长。

据分析,安防产品在市场结构方面呈现三个特点:首先,地区分布不均衡;其次,差别程度不大。这将意味着产品容易替代,垄断程度低。最后是在市场进入障碍上呈现弱势。安防产业是境外企业竞相进入的热点,日本、美国、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安防产品在国内市场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在市场行为上,安防产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价格竞争不力。由于卖方众多,市场透明企业相互受到制约,形成了国外产品价位高出国内产品1-3倍的局面。第二是产品开发不平衡。在针对1900多家企业进行调查的7类产品中,防盗类的企业占65%,而入侵探测器企业仅占0.5%。第三是产品销售市场。销售组织在围绕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利润,为企业开辟渠道,建立大规模的销售及信息网络方面,受到现有企业规模,外来经营产品和企业类型等因素的多方面影响。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安防产业的应用水平也由单一技术,单项工程向系统集成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其服务功能也在不断增强。以监控技术为例:监控技术从最初“一对一”的监控模式,到控制技术融入监控系统,再到先进的远程监控;以最初的金融行业的应用扩展到各行各业,监控技术都是面向管理应用,使管理有了更趋先进的技术手段。

由于数字信号具有频谱效率高、抗干扰性能强、失真少等模拟信号无法比拟的优点,传统的安全防范系统将在图像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逐步转为以图像探测和图像处理为核心。利用图像压缩技术和调制解调技术传输动态图像是目前远程监控技术的主流。

三、 未来安防产业发展趋势

按照《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十五”发展规划》要求,我国的安防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实行管理和技术创新,要企业自主,内外结合。将现有产品与高科技联姻,促其实现升级换代,重点开发数字化、智能化和系统集成技术以及产品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实施名牌战略,扩大企业知名度,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增强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安防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以及政策法规的完善,安防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的市场化

安全防范的商品性决定了安防行业的市场化。安全防范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类:一为物质类。它包括利用安防产品、系统及工程等直接防范;另一类为服务类。它包括保安、安防咨询、培训和运用安防系统和工程等对社会提供服务防范。在人们与社会对安全需求的基础上,前者形成了安全防范的物质商品,后者形成了安全防范的服务商品。作为商品,它还有一个市场化需求的问题,有需求便有竞争,这不仅因为商品本身存在竞争,还因为市场化对于竞争性商品不仅是一种催化剂,而且还会不断去改造供销关系以此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二)产业的社会化

安全防范的资本投入方式决定了安防行业的社会化建设。目前,我国安防行业的资本投入方式逐步形成了用户投资为主,国家投资为辅的格局,在发达国家,政府有意识地引导大经济组织参与资本投入,并以此为手段带动民间力量促进社会发展。另外,投资商为了获取长远利益和开发新的项目,他们会加强与安防业的合作,这些资本投入方式的改变,会打破安防行业的封闭性而形成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传统的安全防范行业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的需求,这是一种社会化安全防范的需求,它包括小区物业提供的小区安全防范服务,报警网络公司提供的网络服务;还有各地基层政府组织实施的社区防范体系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安防产业管理的社会化。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管理社会化必将得到推动和发展。政府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所有企业和社会事物都管起来,国家政治体制的深入改革也迫使政府对行业的规制要依靠中介机构,实现行业管理的社会化。

(三)安防产业的网络化

安防产业的网络化可以分两个层面,一是采用网络技术的系统设计;一是网络构成系统。前者的主要表现是安防系统的结构由集总式向分布式过渡,分布式的设计有利于合理的设备配置和充分的资源共享,是安防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它的基础是网络技术,它将导致安防系统实现各种子系统真正意义上的集成。同时也可促进安防技术与其它技术之间的融合,系统间的融合和集成。如安防产品与家电产品、通信和信息产品的融合,安防系统与楼宇自控、

与三表管理,与有线电视等技术系统的融合和集成。

(四)安防产业的数字化

数字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技术发展的必然。安防产品主要是以电子设备为主流的,数字设备在安防产品中大量采用,如:视频监控系统中广为应用的画面合成、帧切换、DVR和远程监控等设备,报警探测器,电视摄像机选用DSP进行视频信号处理以降低设备的误报率,提高图像质量和完成各种功能设置。这些设备和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安防系统的面貌和其功能,但安防系统数字化的真正标志应是系统中的信息流,包括数据、音频、视频、控制从模拟转为数字,这将从本质上改变安防系统的信息采集、通信、数据处理和系统控制的方式和形态,改变安防系统的模式和应用,实现安防系统中各种技术设备和子系统间的无缝连接,并在统一的操作平台上实现管理和控制。

(五)安防产业的智能化

智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技术条件下有不同的含义,在安防系统的智能化中可以理解为:实现真实的探测,实现图像信息和各种特征的自动识别。智能化的系统不是孤立地反映各种物理量和状态的变化,而是全面地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变化过程的特征去分析和判定,从而得出真实的探测结果。这就要求安防系统和设备采用人性化的设计,具有模仿人思维行为的分析和判断功能,如模拟报警系统就是以分析各种探测数据之间的关系来作出是否报警的判定。

(六)安防产业的规模化

从安防产业的发展时期来看,安防市场发展的程度决定了安防行业的规模化。安全防范资本投入和实施的社会化,是其规模化的条件,安全防范行业管理社会化是其规模化的保障。随着安全防范的社会化,它已由单位、个人,向小区社区转为区域化。因此,安防的社会化亦是其规模化发展的过程。

另一个因素是安防的网络化拉动了其规模化。网络技术的支持,使安防行业的综合服务功能得以实现。

结束语

安全是一种需求,安全是商品,花钱买平安是安防行业的客观事实。安防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人们对其服务的需求和享受服务的程度都在逐步提高。安防行业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应当是有针对性、有层次、有质量的安全服务,只有坚定不移地付出努力,使用户得到实惠才能使安防产业生生不息,得以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软件产品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的不断进步,在积极性软件质量管理中,基于过程方法的软件开发与生产质量管理等,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信息化发展中,软件质量管理应用的标志性管理技术方法。基于过程的软件质量管理,对于软件的开发利用来讲具有高质量保证与高可信度的优势。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基于过程的软件质量管理原理的分析论述,并结合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软件质量管理的问题,对于基于过程的软件质量管理在信息化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论述。以提高过程方法在软件开发设计与管理中的应用,推进现代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过程方法;软件质量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设计;分析

在软件技术开发与软件设计应用中,最为关键并且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对于开发设计软件以及软件技术质量的保障与成本控制实现。近年来,随着软件技术与软件开发设计应用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于软件工程的研究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软件技术质量保证与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得到解决。基于过程的软件质量管理方法技术,就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与需求下,逐渐在信息化发展实际中进行应用实现的。基于过程的软件质量管理最早是由美国软件行业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进行提出并应用的,它实际上就是将软件技术的改进发展与软件开发设计过程的改进之间同步进行与实现,通过对于软件技术开发与设计过程的控制,实现对于软件技术质量的管理控制,这样一来不仅对于软件技术和软件应用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进步。

1.基于过程的软件质量管理与技术概述

1.1基于过程的软件质量管理含义分析

基于过程的软件质量管理通常也被称为是过程管理方法,对于软件质量的过程管理提出与实现,最早是由美国软件行业在上世纪80年代,以进入以过程为中心的软件技术以及软件产品的开发利用时代为标志。随着美国软件行业中以过程为中心的软件产品、技术的开发利用发展,基于过程的软件质量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平台在实际开发应用中越来受到欢迎,并且基于过程的软件质量管理平台开发设计的相关要求准则等,也随之出现并发展起来。在对于基于过程的软件管理平台设计建立要求准则中,以美国CMM以及PSP、TSP管理平台的设计应用实现最具有代表性和意义。

通常情况下,对于基于过程的软件质量管理平台与方法中,过程一词多被解释为将输入方式转化为输出方式的一组相互关联或者是相互作用的活动。对于软件产品以及技术的设计实现以及管理过程,又被按照一定的规律关联分解为软件工程过程以及软件管理过程、软件支持过程等三大过程类型。其中,软件工程过程主要是指软件产品以及技术的开发、生产、设计实现过程,包含对于软件技术与产品的需求分析以及编码设计、系统测试等过程步骤;而软件管理过程主要是指对于软件工程的管理维护过程,包含对于软件产品、技术的开发、生产、设计应用等的管理以及维护实施等,比如对于软件开发项目的策划、跟踪监控以及质量保证管理过程等;最后,软件过程中的支持过程主要是指对于软件技术以及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利用进行支持的过程行为,包括对于软件产品与技术的评审以及培训、度量等过程。在软件工程开发设计以及应用管理过程中,建立相关系统平台,实现对于软件工程系统化与自动化管理控制实现,是在现代信息化发展情况下,进行软件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措施。

1.2基于过程的软件质量管理技术概述

在应用过程管理方法,对于软件质量进行管理实现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的软件过程质量管理技术有CMM软件过程质量管理技术以及PSP、TSP软件过程质量管理技术等,此外,还包含ISO9000系列的软件过程质量管理应用技术,以及IEC15504要求标准下的软件过程质量管理技术。

其中,CMM、PSP以及TSP软件过程质量管理应用技术,是由一家软件工程研究机构研究提出的基于过程的软件质量管理系统模型平台。CMM软件过程质量管理系统模型平台主要是在对于CMMI系统模型结构与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理念、以及软件开发生产技术、产品相互融合的情况下,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CMM管理系统与体系,实现对于软件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人与技术、管理过程三个方面的管理控制实现。而ISO9000标准系列的软件过程质量管理技术一种由国际标准化研究组织研究提出的通过过程方法实现对于软件工程质量管理的技术方法,它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发展中有广泛以及普遍的应用实现,尤其是在政府以及工业发展、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应用实现更为突出。

2.基于过程的软件质量管理在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2.1信息化过程中的软件质量管理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各自为政、信息化重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成果垄断等问题,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突出。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部分,软件的开发利用以及发展不仅对于社会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更是对于国家生产力水平以及综合实力情况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根据社会信息化发展与软件质量管理的情况来看,目前,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软件质量的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对于软件质量管理的意识比较缺乏,软件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次,在社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对于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利用过程中,过分重视对于软件技术产品以及项目的开发设计进度、数量等问题,而忽视对于软件产品质量以及软件开发设计过程的控制管理。再次,在进行软件技术以及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软件产品与技术的开发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相对比较落后,并且对于同一个软件产品与技术的开发设计转包现象比较严重,通常存在有多个软件开发方,这对于软件质量的管理以及软件开发的发展进步都十分不利。最后,在进行软件质量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软件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也是信息化发展中软件开发设计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如下图1所示。

2.2基于过程的软件质量管理在信息化中的应用

在社会信息化发展中,基于过程的软件质量管理方法,就是通过对于软件需求过程以及软件设计过程等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实现,同时对于软件的编码以及测试、维护等,基于过程质量控制管理的方式,实现对于软件质量的控制管理实现。具体质量控制管理方式如上图2所示。

首先,在基于软件质量控制管理的软件需求过程的质量管理中,应注意从对于客户管理以及目标控制、需求范围的控制、需求筛选等方面,进行软件需求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实现,保证软件技术与产品的质量。其次,对于软件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主要就是根据软件需求分析情况,对于软件总体结构的设计过程与质量进行控制管理,以实现软件过程设计的目标。再次,对于软件编码过程中质量控制管理,主要是通过对于软件编码的过程进行规范,以及做好相应的软件编码代码审查、单元测试的控制与管理;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做好软件的单元测试以及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三个部分的测试,并对于测试过程进行控制管理,保证软件测试过程质量符合要求。最后,在进行软件产品以及技术的维护过程中,应注意针对不同的软件维护类别,对于软件技术与产品进行改进,以满足客户对于软件产品的需求。总之,基于过程的软件质量管理,就是要结合软件技术以及产品开发设计实现的过程,对于过程方法进行控制管理实施,从而实现对于软件产品的质量管理。

3.结束语

总之,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关键与重要内容部分。而基于过程的软件质量管理更是现代软件质量管理的重要趋势方向,进行方面的应用分析,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可平,陈阳,柳园园.软件测试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与实践[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0(4).

[2]杨建强,吴育材.基于RFID技术的辣椒制品质量管理系统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4).

[3]赖伏虎,陈少英,洪嘉铭,裘以冰,赵淑媛.基于Web2.0技术的病案质控信息化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

[4]岳宏,王艳军.信息化技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医疗装备,2010(5).

[5]王青,李明树.基于SPC的软件需求度量方法[J].计算机学报,2003(10).

[6]武占春,王青,李明树.一种基于PDCA的软件过程控制与改进模型[J].软件学报,2006(8).

软件产品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因此,在保险产品的设计中,必须尽快消除霸权思想,从根本上确定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理念,扎扎实实、谦虚向顾客学习,达到(需求)从顾客中来,(产品销售)到顾客中去。否则,可能将丢失部分市场。

2、全国性产品,区域创新销售。

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和发展的水平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按全球标准来衡量已呈现发达、中等和落后三种经济水平分布.因此,我们的保险产品必须牢牢地立足经济第一性的基础,各地保险公司在全国性通用保险产品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经济特征和投保人的偏好,改良、创新本地化的产品(即把全国票改为地方票),即可实现全国性产品的地方成功营销。

二、强化品牌意识

品牌建设,可以是以公司为单位,建设公司品牌(比如中国人寿,平安财险等);也可以是产品品牌,比如国寿鸿泰养老保险等鸿系列险,太平人寿房主两全保险等。

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人公司品牌建设关键要把握三点,一是寻找区隔概念,即找出一个概念,把自已与竞争对手区别开,解决目前保险/保险中介人公司之间只是名称不同而已的问题.在保险行业,产品高度同质化,保险/保险中介人公司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则应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上。二是品质卓越,即产品质量充分符合顾客的要求,达到顾客满意,并争取给顾客超值服务---带给顾客意外的惊喜。三是品牌建设离不开广告,但决不可陷于广告即品牌之误区。广告可提高知名度,但不能逻辑的形成认知度(---它的核心在于“认”即认可,而知名度的核心在”知”即知道)和忠诚度。认可度和忠诚度须以保险产品的合适与服务的周到,靠保险人及保险中介人长期励精图治,靠市场的口碑方可在顾客中站住脚。

三、创新营销模式

中国保险的营销创新, 有三个前提:一是政府重视并予以支持,二是保险主管部门的理解和帮助,三是社会、客户认同.因此,保险/保险中介人公司必须高度重视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共关系环境。

1、一对一.“一对一营销”核心的实质是以“顾客份额”为中心(即在同一顾客更多地实现销售),与顾客互动以及定制化。即通过与顾客深入的对话交流,更精确、细致地分析、掌握客户的需求并以此引导保险产品的定制,从而为同一顾客提供更多服务(获取更多利益)。

深度营销就是保险人及保险中介人通过长期人文关怀,使客户对本公司形成长期的品牌忠诚,认同公司利益与客户利益的双赢原则,在关心满足客户的显性需求后进而关心其隐性需求,不断开发新的服务机会。

2、保险与理财联动营销.保险营销人员在充分满足客户投保需求的基础上,以更专业的素质为投保人提供系列化的理财服务。尤其是正寻觅多种投资出路的中产阶层以上的家庭和企业投保人,保险与理财联动,可以保险进门,在理财中(靠智慧)赚钱。

3、依靠保险中介营销

保险公司逐步从保险业务中专业化分离出来,集中于市场调研与精算,产品设计,售后跟踪与理赔服务,品牌建设等,而将目前花费大量人力、精力的产品营销交给专门化的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公司,这是保险发达国家的共同规律.专业化可以提高经营的集约程度,降低各个经营环节的成本,更容易形成自已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自已的经营品牌。

4、。

业务流程重组的核心是对客户的高度关注和负责,是对企业传统经营理念的创新。重组包括变革企业的组织构建,绩效评估,激励机制以及企业文化的调整。

保险/保险中介人公司业务流程重组再造,根本的导向是建立二线为一线服务的运营机制,确立“客户的需求就是所有员工的工作命令”的理念,决不允许因保险/保险终结人公司内部规定而让客户坐等的现象。

5、增强

资讯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个人英雄主义,能人独闯天下已无市场。因而无论是保险公司的直销部门,还是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必须扭转目前保险(主要是个险)靠营销员个体作战的流行工作方式,将一个公司的业务资源、技术资源、性格特征作充分的整合,形成一个分工协作优良的团队,获取1+1>2的协作合力.

上一篇:中国餐饮市场调查报告下一篇: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