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感范文

2023-09-23

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感范文第1篇

幸福是恒久的,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 因为它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幸福又是多元的, 满足不同的需要就会有不同的幸福。然而最持久的幸福是工作和事业的成功所带来的职业幸福。职业幸福与人的生命质量紧密相关, 是人幸福的重要源泉。传统的教师观认为, 在中小学阶段, 学生学的都是基础知识, 任何一个高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成人都可以成为他们的老师, 但是教育实践证明, “学者未必是良师”。培养人的工程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 教师这一职业不是“人人能为、人人可为”的普通职业, 其特殊性体现在有国家的学历标准、职业道德要求、必备的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以及严格的教师资格管理制度;其特殊性还体现在教师要不断应对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教师要获得职业的成功, 品尝职业的幸福, 就要不断地学习、研究、实践和反思, 以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 它有两个层面:一是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是教师专业的发展。前者指向的是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后者指向的是教师群体, 即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教师素质不断内化, 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 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与根本, 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不过, 教师专业化最终体现在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依赖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追求。因此,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 迫切需要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教师尽快地实现其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途径多种多样, 要使教师获得专业的顺利发展, 必须要依据教师专业发展动力, 引导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学习培训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动力, 二是内部动力。外部动力主要源于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的规范、要求和期望, 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和提高。内部动力源自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 也就是在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引导下, 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的主观追求。长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证明, 内部动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性动力, 外部动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我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教师专业培训活动, 如组织教师全员教材培训、组织教师全员参加教材教法考试、选派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培训以及各种形式的献课、赛课、说课、评课研讨等, 尤其是学校大力开展的富有特色的校本研训, 这些形式正是顺应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与规律。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教育的期待更加强烈, 呼唤教育的均衡发展, 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群体享受优质教育的教育需求。但多年来城乡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并没有形成, 教育的城乡差别反而越来越大;另一方面, 受现行考试评价制度的制约, 导致了重点校与非重点校的差别。一类学校与二类学校的区别。长期的失衡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要改变这种不公平现状, 除了改变教育的硬环境、改善教育的基础设施外, 更重要的是要改善教育的软条件, 即提高教师的素质。因为教师素质的持续提高和均衡发展是保证教育公平的最重要的环节, 加强教师的学习培训, 全力打造教师队伍, 是普遍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知识作为蕴藏在人力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 其作用得以显现。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教育, 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期望越来越高。教育要发展, 教师在关键。因此, 社会对教师素质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本世纪的教师, 不仅要有高尚的师德, 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精深的学科知识, 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知识, 还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适应新课程改革与教学的能力, 研究学生的能力, 自我调控的能力, 终身学习的能力, 与人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处理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都不是一次教育所能完成的。教师发展的“三阶段理论”认为, 教师的发展要经历“求生存阶段”, 即教师初入教学岗位, 开始适应教学情境;“调整阶段”, 即教师已熟悉教学内容, 开始关注学生和寻求教学技巧;“成熟阶段”, 即教师对一切教育活动得心应手。但是这三个阶段不会自动转化, 对于处于求生存阶段的初任教师来说, 虽然他们的知识结构比较新, 学历层次相对较高, 但由于刚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 对教师的角色认识还很模糊, 缺乏把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体验和经验, 需要加强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同时, 教师的专业成长中会出现“高原现象”, 具体表现为:教学方法传统, 教学效率不高, 进取乏力, 安于现状。这就需要进行更新知识、更新教育理念和提高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 帮助教师重新制定发展目标。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过程, 不同于任何一个生产过程, 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育的目标是在教师与学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 试想, 教师如果没有幸福感, 怎么可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 第一就是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更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的体验, 提升幸福的意识, 发展创造幸福的能力。没有幸福感的教师, 怎能引导学生去感受幸福, 创造幸福?没有幸福的教育, 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也失去了教育的和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实现教育本质的必然需要,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相辅相成的。当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较强的时候, 就会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如果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水平较高, 又可以促进自身的职业幸福感。要实现教育的最高目标, 就必须促进教师的发展。

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感范文第2篇

对于教师职业,人们有太多的美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炬”„„而真正走进教师这个职业,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评价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职业有太多的清苦与劳累:少的可怜的工资待遇,各种政令的严格束缚,家长社会的过高期待,„„其实世界上不存在所谓幸福指数高的职业或行业。从积极人格理论来看,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生活会产生明显不同的主观幸福感,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生活中也可能产生同样的主观幸福感。那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呢?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做好教师职业规划,帮助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

职业生涯,指一个人终生职业经历的模式。职业经历包括职位、工作经验和任务,受到员工价值、需要和情感的影响。教师职业生涯,是与教师本人在学校教书育人的一系列活动相关联的职业经历的模式。如在学校从教经历、教研活动中与教学经验的丰富、教育理想和愿望的实现,以及得到学生与社会的认可、尊重等等。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人才质量标准明确地提出随着教师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承担教书育人重要职责的教育资源开发的主体。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真正发挥教师的主体和关键作用,使其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引领者和开发者,首先必须使教师自己成为自行设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生命主体,实现教师生命主体的持续健康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还存在这认识上的误

区和行动上的偏差,甚至对教师这个工作时间长、付出多、回报少的职业有很强的抱怨。著名教育家成尚荣曾说过影响、决定幸福的关键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生有无目标;二是在目标迈进过程中有无展开自己的创造性。因此,不管对于新教师而言,还是已经在教师岗位上工作多年的老教师而言,让自己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动权,是实现潜能开发和人生价值的基础。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要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就必须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通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计划和管理,使自己的能力、技术、价值观等沿着崇高的目标,不断追求、不断实现,让自己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的不断超越发展和成功发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当然在这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个人目前状况和发展潜能,通过目标分解和目标组合的方法做出果断明确的目标选择,这样在实现自身职业规划目标的同时,必然也会让自己的职业幸福感获得提升。

二、理顺人际关系,为自己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建设的总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吹响了我国新时期建设的号角。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作为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校都没有和谐的校园,就谈不上会有和谐的社会。而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面对的人际关系是很复杂的,主要表现为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这四类。任何一方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都会让自己感觉力不从心,处处不如意,甚至无法游刃有

余的胜任当前的教育工作,这也是造成不幸福感的主要原因之一。那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么复杂的人际关系呢?简单概括来说就是尊重、理解、公正、互助。

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有同一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又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以及新老教师之间的关系,先进教师与一般教师之间的关系等,他们之间在学历水平、文化素养、工作经历、教育教学活动等方面都有相似及不同之处。我们经常听说这样的话,即“文人相轻”,也就是教师之间不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竞争与合作等现象,所以我觉得要理顺教师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做到相互理解和尊重,以诚相待,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通力合作,共同进步。这样,既有利于学校的工作,又有助于个体在工作中能和同事关系融洽,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则应建立密切、和谐、民主的师生人际关系,这就需要双方教与学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使自身形象符合社会或学生对自己的角色期望;要信任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良好的期望;要主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防止和克服滥用教师的“权威”,随意向学生施压,造成交往障碍甚至陷入敌对状态。这样学生自然也就会理解,支持教师的工作,师生关系和谐了,那职业幸福感也自然获得提升。

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是一种行政关系。在正确处理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时,一要靠行政手段,二要靠职业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要尊重领导的人格,支持学校的工作,尽力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并积

极参与全校性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主人。同时领导也要学会尊重教师、关心信任教师,公正、合理地评价教师的工作,发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实行民主管理;要严于律己,树立自身的道德威信。如果双方都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自然教师与领导也就会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氛围。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关系之一,是加强学校与社会联系的一个窗口。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尊重家长,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多方面作用,并通过家长开发教育资源;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艺术,取长补短。家长要理解、支持、配合学校与教师的工作,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各方面表现,有针对性地教育子女。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那教师在工作中也就会更得心应手,工作的幸福感也自然加倍提升。

当教师把这些人际关系处理好了,也就会更加喜爱这份职业,职业的幸福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三、爱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全球职业规划师中国地区首席培训师钟谷兰女士认为,爱不爱自己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职业幸福感。何为爱自己?要有规划,但不要给自己盲目加压;不做无谓的攀比,自己的感受比他人的看法更重要;懂得取舍与妥协,绝不要用完美主义来累死自己。

很多人所谓的爱自己,其实只是爱别人眼中的那个自己。很多人的不幸福感,都是自己太过于追求完美的个性造成的。我们一直强调要完善自我,但完善自我不等于追求完美。“完善自我”是一个方向,“追求完美”是一个指标。“追求完美”在心理学上叫做非理性信念,是不合理的。有一句话叫:“要么改变现实,要么悦纳现实。”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不满意,就想办法去改变它,如果不能改变它,就愉快的接受它。珍惜拥有,用积极的眼光看问题,我们才会有幸福感。人在工作中总难免犯错误,犯了错误要注意改正,这是需要的,但不要过多的自责,因为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人是不可能尽善尽美的,我们要对别人宽容,也要学会对自己宽容。很多老师也许曾和我一样,也是一味要求自己完美,不出错,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很多时候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但是面对不配合自己的学生时,自己的教育还是白费,学生既不领情,更有时还会唱反调,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在那样的时候,我常常会觉得很累,职业的倦怠感会非常强烈,工作压力也异常困扰着自己,甚至觉得自己是一个废人,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为此,我更加努力,不停地学习,期望自己能有提高,能获得所有人的肯定。但结果我发现无论我如何努力,如何提高,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完人。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工作的结果就是使得自己错误犯得更多,甚至一度对自己绝望。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拜读了黛比·福特的书《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现在我知道,承认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拥有完整的人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是各种积极与消极的特质彼此调和的

结果,无论少了哪一方面都称不上完整。最终,我学会了承认自己,接纳自己,做自己的朋友。虽然这一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但我的职业幸福感却得到很大的提升。

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感范文第3篇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教师长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是:如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经常有老师抱怨,工作太辛苦,家长不理解,学生很难管,精神很疲惫,报酬有点低,缺少幸福感。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新的形式下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已经迫在眉睫。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幸福感观。

二、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三、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关心教师的生活和疾苦。

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感范文第4篇

----韩志敏

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每个人的标准不同,幸福的指数也会不同,在自己投入教育工作四五年以来,浮躁的我多了一份思考,我们老师的幸福感是什么呢?工作三 年以来,自己在教师这一职业中有没有找到幸福感?而我们的幸福又该到哪里去找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首先, 课堂是老师的主战场,上好每一节课,享受课堂,享受人生。

一个医生,外表漂亮,对人很好,却不能诊断病情,只能打40分以下;一个律师,外表潇洒,对人不赖,却不能用证词去辩护,只能打50分以下;一个老师的课堂不精彩,那他的生活就不精彩,那么只能打60分以下。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中寻找不到幸福感,终究他是不会快乐的。寻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第一步就是把课上好,让学生迷恋、期待、向往你的课堂。如果一个老师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品尝到幸福的滋味,那么他又能够在哪里去寻找到幸福呢?

比如,有人问你的课上得怎么样?你想不想上课?也可以问一问学生喜不喜欢你的课?如果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是喜欢上你的课,那么你是幸福的,所以作为老师要善于去审视自己的课堂,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每一堂都是唯一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我的课堂我做主。

我常试着让自己的课上得完美一些,及力让自己的课很快过,因为每次上完一节成功的课,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学生总会说:‚老师,怎么时间过得那么快?‛我便会高兴地跟学生说:‚下节课继续进行。‛这样上完一节课自己的心情是高兴的,我想此时就有了幸福感了。如果哪一节课上得别扭了,自己就感觉不好受,于是我会不断去总结,直到让课堂时间很快过为止。好课堂好人生,课堂精彩,人生精彩;课堂质量高,生命质量高。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人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

教好课是我自己的事情,不需要任何借口,不需要别人调动我的积极性。我不仅仅是在对别人负责,也是在对自己负责。常常听到有老师说工作很没有意思,但我觉得上课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只要走进课堂,我会全身心投入其中,沉浸在课堂中,享受着课堂带给我的快乐。我觉得我不是为别人工作,在工作中不能唱高调,别说自己‚为党和人民工作‛、‚为学生工作‛、‚为校长工作‛、‚为社会工作‛等这些源于外部的动力,我们要为自己工作。源于如此,我常常告诉学生,你学习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学习,只有是内在的需要转化为动力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教学效果。当老师要有一个神奇的魔力,这是我努力奋斗的方向,我希望有一股魔力,让学生喜欢我,喜欢我的课堂。以享受的态度对待教学,心灵就会充满着明媚的阳光,回响着和谐的音乐,体验着读音的灵感;以享受的眼光走进课堂,就会真心地热爱每一个孩子,就会把每一节课精彩地演绎,就会感到自己生命的闪光点,从中获得职业中的幸福感。

第二,学生是老师的上帝,要善于师生交往。

商家感谢客户,因为可以在客户中获得利润;演员总是感谢观众,因为观众给了他鲜花和掌声;作家感谢读者,因为读者能欣赏他的著作,给予肯定……那么,老师最要感谢的是谁?是学生。正是学生给了你痛苦,也正是学生给了你幸福。我想如果你能像商家爱戴客户那样爱护我们的学生,你爱学生,学生也会爱你。学生给你更多的是痛苦多一些还是幸福多一些,主要不是取决于学生,而是取决于你自己,取决于你的价值观念和智慧。我一直认为我们的教育应该适合学生的教育,如果不适合于学生的教育必然是不理想的教育。

在大多数老师眼中,‚为题学生‛的概念已经是根深蒂固,这与应试教育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只有优秀生才能为老师为学校为社会赢得荣誉,而‚问题学生‛常常是被遗忘的群体。而我认为,我们不能纯粹的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等次,因为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并不代表着他走出社会后就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就会成为社会的累赘,孩子是不断变化着的,他现在学习比较差,可能在其他方面会比别人好,而且成绩好坏并不代表着成长以后的好坏,老师不能一棒子就把所谓的"问题学生"孩子打入了死牢。

我们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蹲着看学生,与学生目光平视,意味着教师应该拥有宽容、信任、理解、等待的情怀,意味着童心的回归,包容与善待孩子。孩子就是孩子,如果他什么都会了就不叫孩子了,每一个成长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孩子发展的机会,要帮助学生学会乐于帮助别人与主动求得别人的帮助的策略。学校的教育其实应该是生存的教育,教会孩子如何生存,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健身,而这些能力都与孩子的生存息息相关。作为老师要善待学生,那么学生也会善待你,这样你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有幸福感。

第三,要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培训中成长,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幸福

培训是一种福利,是一种最大最好的福利。只有学习才是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今天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现代的社会是一个知识激烈变化的时代,不断更新的知识,告诉老师要不断去学习,只能不断学习你才能适应如此快速变化的时代,不学习,结果只不一个,那就是被学生淘汰,被学校淘汰,被社会淘汰,如果你不想这样残酷地被淘汰掉,那么只有学习。

当老师要精彩,非学习不可。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喜欢而善于读书的教师。他有动力也有能力读书,不断地吸收人类思想和精神,让自己不仅成为有专业素养的教师,更成为有人格尊严,丰富情感、科学精神、人文关怀的大写的‚人‛。这样的教师,他的幸福支撑点是非常强大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非常强大的。从去年一直到现在,由于有了自己的微信,看文章多了,写的机会也多了,在自己的博客上留下的足迹也多了,在不断书写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不断学习中吸收知识。自己也在学习和写作中获得了快乐。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你不但能教好数学,而且还有很高的文化素养,相信这样学生会更加尊敬你,信服你,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我想以后我会多读多思多写,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

第四,要善于生活,注重生活质量,注意形象,加强锻炼身体

‚事业诚可贵,健康价更高。身体是1,其他都是0,没有1,再多的0也还是0。‘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你热爱你的职业,那么,请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一直都认为身体很重要,而我的同事经常跟我说,你怎老是有用不完的力呀?我笑着跟他们说:‚我经常锻炼身体。‛身体好了,精神好,工作好,生活也好。谁会喜欢一个天天带着药罐子的人呢?老师们常常会说没有时间呀,如果你把锻炼身体看作是吃饭一样重要的时候,你一定会有时间去锻炼身体的。像现在生活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工资还不是很高,在如此压力下,运动可以减压。身体好,精神爽,精神爽,工作效率高,家庭生活一定幸福。

当老师还要幽默感,我觉得这一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因为我不是一个有幽默感的人,但我会尽力去学习。陆谷孙先生说:‚上一堂课至少要让学生大笑三次。‛但有一点我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带着微笑去上课,因为你与孩子的关系和谐了,学生才会喜欢你,才会听你的课,我们不应该只把课堂当作传承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把课堂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智慧灵感的其乐融融的‚磁场‛。老师用你那柔和的语言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的心田。

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感范文第5篇

所以制约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我清楚的裂了一下几个因素:

1、幼儿教师错误的职业观

一个人若要追求和获得幸福感必须实现其核心自我,即实现自我价值。在此职业观下,有人教师选择这一职业仅仅作为谋生的工具,而对于自己职业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等因素的必要考虑则是残缺的,如此一来,教师是很难获得职业幸福感的。

2、幼儿教师自身的自卑感和职业厌恶感

在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导致对幼儿教育和幼儿教师误解。在无意中把幼儿教师排斥在教师队伍之外,这些观念和态度反映出人们都对幼儿教师的轻视。久而久之,幼儿教师便会产生职业厌恶感,甚至希望立马脱离幼儿园这片苦海。

3、幼儿教师工作量大

目前幼儿园里,班级人数会过多,必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其次,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3~6岁的幼儿,这一群体年龄小,独立性差,生活难以自理,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的前提下首先要提到保育作用,照顾到每个幼儿的吃喝、冷暖、安全等问题,使得幼儿教师工作量大并且繁琐,再包括还要担任全科教育的责任,而且需要制作各种创意教具,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还需不断更换墙饰,写教案、反思、家园联系、听课记录等。这就把工作时间大大延长了。工作地点也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中,使幼儿教育工作融入教师的生活中,成为其生活方式。幼儿教师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家庭中,久而久之,便形成一张恶性循环的不良情绪网,却找不到放松的时间与场所,幸福感自然而然荡然无存。

首先,我觉得幸福感是对于幸福的追求方式,从前现代时期主要表现为哲学家的思辨和人们个体生活方式的选择,到现代时期出现了付诸社会运动和制度建构,这体现了一种历史性的进步。 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一个重要成就无疑是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然而,现代化又是一个充满悖论的进程,与客观福祉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观幸福并没有呈现相应程度的上升,这无疑构成了现代化的一种困境。

拥有职业幸福感是教育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如果没有,一切的教育方式、教育技巧都将是机械的、枯燥的、模式化的操作,只有教育者是幸福的,才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幸福。否则,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者,更不能走近教育的内涵。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呢?我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与策略:

1、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职业观是人们对职业范畴的认识、观念和态度,是价值观的职业人士、观念和态度上的具体体现,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与职业观是紧密相关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内话语教师生活方式之中的,生活方式缺失活着错误,幸福感便失去了依托的载体。幼儿教师只有把自己的职业观与生活方式融为一体,才能发掘自己的教学欲望,享受教师育人的乐趣,自由创造的喜悦和自我价值的升华。

2、正确的角色定位

幼儿教师是孩子的“第二任母亲”,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施教者。所以,应该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提高自信,肯定自己,并在教学以及家园联系中通过行动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3、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丰富自身知识体系。通过不断学习,及时充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尤其在精神文化生活上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具有更好的心理优势,做事得心应手,高效完成各项任务,也是对个人的一种心理满足。

4、在工作中,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

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的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幼儿或者把幼儿仅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我们应该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身上的优点,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的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完全的接纳幼儿,教育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儿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幼儿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差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悦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作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做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5、将工作与生活分开

这里所指的是在实际教学中要将工作与生活分开,尽量利用在课余时间完成工作任务,不把工作带回家,更不把不良工作情绪带回家。让工作与生活协调,并在这种协调的过程中寻找职业幸福的平衡点。

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感范文第6篇

摘 要:立足马克思幸福观,考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增进其职业幸福感的路径。采用人脸量表和自编问卷,对广州市7所高校青年教师调查,采集有效样本214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结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现状良好,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程度较高;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在不同年龄和薪资待遇方面的存在差异,在不同学历(学位)的个别维度上存在差异,在性别、婚姻状况学历、职称、教龄、学校性质方面无差异。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还需不断健全政策支持、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生态环境、构建科学的教师发展机制以及生成自主学习发展的内驱动力系统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

1.文献综述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科学的幸福观应该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劳动和创造的统一,人的幸福和人的本质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认为幸福的来源有三:一是一种状态“极度快乐的心理体验”;二是幸福来源于客体,有其载体或客观性内容,但过分强调客体的决定作用必然导致物质享乐主义;三是幸福与否由主体决定,有其主观感受性,但过分强调主体的感受必然导致的结论是幸福在于心灵的体悟。[1]

国内外研究者对幸福感内涵的界定较丰富,如英国学者Elizabeth Holmes(2006)则认为,幸福感寻求的是身体和心灵两者之间的和谐。当生活中没有不良刺激烦扰,没有重压侵袭的时候,各维度之间的平衡会给我们带来幸福感,而此时我们会对工作甚至命运有一种掌控的感觉。[2]邢占军(2002)在充分结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幸福感是由人們所拥有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它是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3]朱新巧(2008)认为幸福感是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它与人们所处的客观条件紧密相关,又体现了人们的需求和价值取向。[4]

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方面,国内研究者也有较丰富的研究,如檀传宝(2002)将幸福解释为一种能力,是一种与实现幸福有关的主体条件或能力。幸福就是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工作中,职业理想得以自由实现的特定的教育主体生存状态。也就是说,教师的幸福感就是其对自身生存状态和生存意义的感受。[5]束从敏(2003)认为,职业是指“个性的发挥,任务的实现和维持生活的连续性的人类活动。”职业幸福感就是指人们在这种人类活动中的幸福体验。总之,职业幸福感就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的幸福体验。[6]沈又红(2005)认为,教师幸福是以教师为职业的人凭借自己的心性能力在教育生涯中积极创造和享用幸福资源,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一种生存状态。[7]曾抗(2008)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能自由发挥潜能,能满足自我物质性和精神性的需要,实现自我理想和自身价值,从而获得的一种积极的主观体验。[8]

此外关于教师幸福感的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外研究者也取得一定的成果,基本偏重主观幸福感的分析,如Ulla(1994)等人研究显示,年龄越大教师的幸福感更高,授课课程及教学水平是职业幸福感产生差异的最大因素。Rubina(1997)等人的调查发现,教师的工作成就和自我评价与教师幸福感成正比。AthanasiosDK(2001)调查发现,教师对工作本身满意,但对于工作的待遇、晋升机会则感到不满。[9]黄海蓉(2008)调研结果显示:高校女教师幸福感高于男教师;年龄与幸福感基本呈正相关,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复杂,并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高校教师幸福指数总体得分居于中间偏上水平。[10]马秀春(2009)中发现,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颈肩腰椎病、静脉曲张、声带充血、息肉、小结等病症成为常见病,影响幸福感。[11]刘虹(2013)调查显示,未婚教师的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已婚教师,教授的主观幸福感最高,副教授次之,讲师和助教最低。[12]杨铷铷(2016)研究结果显示,薪资待遇和工作成效的平均值最低,是影响其幸福感获得的主要因素。[13]

本研究基于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立足马克思幸福观,采用人脸量表和自编问卷,对广州市7所高校214名青年教师进行调查,考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以及基于性别、婚姻状况学历、教龄、年龄和薪资待遇的差异性,从政府、社会、高校及教师四个层面对提高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出建议。

2统计分析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2019年3-6月,采用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广州市7所高校(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培正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260名青年教师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14份,有效率为82.3%。

有效被试为214人,其中男性占42.1%,女性占57.9%;已婚占89.7%,未婚占10.3%;30岁以下占8.9%,31-40岁占91.1%;在学历上,本科占1.9%,硕士占21.0%,博士占77.1%;在职称上,助教占18.2%,讲师占78.5%,副教授占3.3%;在教龄上,2年以下占4.7%,2-5年占16.4%,6-10年占45.3%,10年以上占33.6%;在年收入上,5-10万占33.6%,10-15万占55.1%,15万以上占11.2%;在学校性质上,985/211高校占14.0%,普通公办占49.1%,民办院校占25.2%,独立院校占11.7%。

2.2研究工具

研究问卷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人脸量表[14]和自编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人脸量表为对工作的总体感受的评价,从非常幸福到非常不幸福共7个等级,得分越高,幸福感水平越高。自编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包括职业本身、人际关系、工作成效、工作情感、薪资待遇、学校环境、工作环境及躯体健康7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其中17题,20题,21题,22题,23题,24题,42题,43题为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其幸福感水平越高。7个维度的信度系数分别为 0.945、0.947、0.784、0.930、0.946、0.903、0.959、0.818。总量表的信度系数为 0.958。总量表的效度为0.979。

2.3数据分析

2.3.1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总体现状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总体现状结果表明,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非常幸福”、“比较幸福”和“幸福”,占比达到79.5%。这说明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总体状态良好,对职业的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较高。

2.3.2人口学背景变量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

(1)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的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差异不显著。

(2)不同年龄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如表1所示):不同年龄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在工作情感,薪资待遇,学校环境,工作环境和躯体健康6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在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

(3)不同学历(学位)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如表2所示):不同学历(学位)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在躯体健康维度上差异显著,在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经事后检验,在躯体健康上,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差异显著,其他学历(学位)差异不显著。

(4)不同职称、学校性质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职称和工作的学校性质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不显著。

(5)不同教龄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如表3所示):不同教龄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在躯体健康维度上差异显著,在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经事后检验,在躯体健康上,2年以下教龄和6-10年教龄的高校青年教师,2年以下教龄和10年以上的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差异显著,2-5年教龄和6-10年教龄的高校青年教师,2-5年教龄和10年以上的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差异显著,其他教龄差异不显著。

(6)不同待遇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如表4所示):不同年收入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在学校环境,工作环境维度上差异显著,在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经事后分析,在学校环境上,5-10万和10-15万,5-10万和15万以上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显著,其他年收入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不显著。在工作环境上,5-10万和10-15万,5-10万和15万以上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显著,其他年收入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不显著。

2.3.3人脸量表与问卷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为了考察人脸量表与问卷各维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如表5所示):人脸量表与问卷各维度的相关关系显著。通过人脸量表考察高校青年教师的对职业幸福感的总体感受,以及问卷各维度对职业幸福感的详细考察,得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的具体体现在年龄和待遇等方面。

3结论与讨论

3.1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现状

研究结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现状良好,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程度较高。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是权衡高校青年教师生活水平的标准之一,这不仅影响高校青年教师个人的直观感受,而且会直接影响到教师们的教学质量。根据本研究结果可得知,有79.5%的高校青年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是感到幸福的;有 1.9%的高校青年教师感到一般幸福,即对幸福感的体验很模糊说不清,说不上很幸福,但也不是不幸福的状态;另外,还有18.7%的高校青年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体验不到幸福。这个研究结果说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相对较高,从总体上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状况相对乐观,仅有少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感到不幸福。该研究结果与马克思的幸福思想是相一致的,幸福它既不是人类物质生活层面上的“知足常乐”,也不是让人类放弃物质的基本享受而盲目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其主要目的是在获得物质利益的基本满足的同时,引导人类追求更崇高的东西。这在心理学上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不矛盾的,人类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还需要满足更高层次的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是人们实现自己最大的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以他们独特的方式。

3.2薪资待遇和年龄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研究结论:不同年龄和薪资待遇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都呈上升趋势,相比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30-40岁的青年教师幸福感更高。工作情感、薪资待遇、学校环境、工作环境及躯体健康都影响着不同年龄的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其中薪资待遇的影响最为显著。

在《尚书?洪范》中的有一个词是“向用五福”,其中的五福就是指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彼好德,五曰考终命。其中有一个说法是,“穷人与富人享有平等权利去获得幸福,这与他们实际享有的幸福的程度也是相符的。但是,这与其说是对穷人获得幸福权利的一种维护,倒不如说这只是圣人开给穷人的一剂麻醉自我的处方”。[15]很显然,财富是幸福的必要条件,它是人们安定下来的基础,要获得幸福,物质财富是必不可少的。

20-30岁的高校青年教师是一群刚步入社会投入工作的或者剛工作几年的青年,但在今天就业形势如此严峻,能够谋得一份比较体面的高校教师的工作就能让他们倍感幸福,而且该年龄段大部分教师生活压力不大,入门级的薪酬就能满足该群体的生活需求,且一般高校均设有教工宿舍,也能有教师餐补,以此可见,房租和吃的方面,他们的压力也比其他教师低。再者,初为人师的兴奋感和新鲜感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幸福感。30-40岁的青年教师有了前面几年的财富积累,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会有一定的经济压力,但薪资待遇依然能满足到其家庭和生活的基本需求,因此该群体的高校青年教师较20-30岁的高校青年教师更易获得职业幸福感。

3.3躯体健康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躯体的健康是教师享受幸福的基础,如果我们把健康看作1的话,那么,这就是幸福的基础,其他的都看作是0,有了健康之后再恋爱,幸福就是10;再拥有了成功的职业生涯后,幸福就是100;再拥有了财富后,幸福就是1000。以此类推,幸福的分数将会越来越高。但是,当失去了最前面的1,后面有再多0,终归还是0。[16]由此看来,躯体健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了。躯体健康更是影响着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其中包括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社会性)的需要,心理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越是较低层次的需要就越是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后,高层次的需要才能更好地被满足。

当今在高校中担任教师,不需要一整天都上课,相比起中学和小学的老师而言,高校教师有着更多可支配的时间。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在时间足够的情况下,大部分的青年教师都可以选择做体育锻炼,这让他们很好地满足身体上的健康。

另外,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高校青年教师面对的群体是心智已经成熟的成年人、大学生,学生群体不再像中学生和小学生一样会捣乱,有着成熟心智的大学生们更能让高校青年教师体会到教书育人的幸福感。人与动物不同,人的幸福感绝不仅来自享受物质的过程。人们在自己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更能深刻体会到来自心灵层面的健康幸福。当人的精神生活也得到满足是,那才是真的“幸福”。

因此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均达到满足时,他们的幸福感自然也成倍增长。

4对策

4.1健全政策支持

政府支持是教师职业幸福的基础,教育管理部门要为当代高校的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做好各方面的保障和支持,建立和完善国家政策对高校教师的保障体系,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的关注,不断探索有效途径来开展教师能力的培训工作,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学生管理能力等各方面有效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

4.2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生态环境

社会支持是教师职业幸福感里的一个有效预测变量,依据结果显示,职业幸福感水平不同的教师在社会支持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在社会支持状况上进行改善,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高校青年教师对社会友好关系的体验。

4.3构建科学的教师发展机制

面对生活时,教师也是普通人,在完成工作的前提下,每个人的基础追求的有适当的物质条件作保障。要使高校的青年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从而获得职业幸福感,学校首先需要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提供相对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使教师对学校有明显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学校的评价机制也必须做到公平、合理,每个教师都希望得到领导的欣赏和认可。为教师创设一个理想的校园环境,这不仅仅是教师的共同心声,更是教育事业的要求,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工作在一线的高校教师不仅追求评价机制的公平、合理,而且对认可、个人发展和成就感等精神激励也有着更高的追求,日常生活中增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合理的教师评价奖励机制也是一个改善教师管理体制的途径,让教师在学校良好的环境中激发工作的主动性和专业的自主权,从而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4.4生成自主学习发展的内驱动力系统

教师自身要调整对自己、对工作、对学校的消极看法,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校的声誉和自己的发展前景,在生活和工作中避免攀比和抱怨。学校做出努力的同时,教师自身要提高对学校的归属感。对于自身发展前景的观望,在工作中应该积极进取,努力追求工作成效,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涯发展,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深层次地体会工作带来的幸福感受。若把教学仅仅视为自己的谋生手段,没有真正地投入到工作,便会很难享受到职业带给他的快乐和满足。

提升自身职业满意度,增强职业认同感,要从正确认识和摆正自己的职业理想开始,自助增强自身的职业能力,从近年来一直提倡的“多能化教师”和“发展型教师”教师要求出发,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走科研之路,做创造型教师。有一定反思能力,有相当科研能力的高校教师,一定会发现有所创新并付诸实践取得了实效时,会有一种无法比拟的慰藉和成功,这就是成效满意感,这就是职业幸福感。

5不足与展望

(1)理论上难以精确地把握。“幸福”虽然是我们每个人都了解的,但我们很难精确地描述出它的概念。这使得本文难以精确地概述其概念,为研究留下了些许不足之处。对此,以后的研究可以多多注重这方面的理论描述。

(2)问卷的设计上尚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自制的问卷虽然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相关资料的参考,但仍缺乏对广州市高校教师自身特点的针对性设置。在以后相关的研究中,可以先试着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解,设计出更具有包含性且能突出研究对象特点的调查问卷;增加样本量,扩大取样范围,增强样本的代表性,从而有效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推广性;对自编问卷进行多方面的效度考察,增加小样本的测试次数,尤其是与同类测量工具的校标效度的考察。

(3)由于时间、空间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收集到的被试大多来源于公办院校,其代表性不夠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信效度。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扩大样本容量及协调好公办院校、民办院校、独立院校的比例问题,以便进一步了解不同院校教师幸福感的差异变化。

(4)研究方法存在局限性,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以后的研究还可以进行深度的访谈或者进行个案分析,以采取更多有效、有用的信息.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多个方面研究和论证有关问题,例如增加与高校教师之间的访谈数据,或者增加一段时间的数据对比,提高数据信息的全面性,深入探索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江海全.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Elizabeth Holmes. 教师的幸福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邢占军. 主观幸福感研究:对幸福的实证探索[J].理论学刊,2002(05):57-60.

[4]朱新巧. 教育管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96.

[5]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01):39-43.

[6]束从敏.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7]沈又红. 论师德修养与教师幸福[D].湖南师范大学,2005.

[8]曾抗. 中学教师幸福感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9]曾志海. 技师学院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

[10]黄海蓉. 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08.

[11]马秀春.高校教师“幸福”吗?——高校教师群体“职业幸福感”调查[J].社会观察,2009(04):44-45.

[12]刘虹.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3]杨铷铷.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山西大学,2016.

[14]汪向东等.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73

[15]林剑.幸福论七题——兼与罗敏同志商榷[J].哲学研究,2002(04):48-54+80-81.

[16]马秀敏.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17]苏小丹. 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心理弹性与幸福感调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学,2016.

[18]蒙菊花. 广西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

[19]郭雪娇. 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幸福观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20]王磊.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域下当代中学教师的幸福感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基金项目: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资助,Pdjh2019b0542,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域下当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指导教师:程玮,阮霖.

作者简介:

王欣欣(1997—),女,本科,广东培正学院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上一篇: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范文下一篇:通信管道施工安全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