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发展农村经济论文范文

2023-09-21

促进农村发展农村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时值三月,春回大地,地处杭州湾腹地的上海金山,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田野百花节,同时也迎来了一场关于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的盛宴。

3月18日-3月20日,由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在上海金山这座海滨文化城拉开帷幕。作为全国首个以“三产融合 强农惠民”为主题的研讨会,也是上海市贯彻中央一号文件、落实两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此次研讨会特邀请了以色列、日本、韩国等代表世界休闲农业发展方向的先进国家的专家,也邀请了我国北京、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专家学者,来到金山共同研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路径选择、内涵外延、发展模式等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题,并实地参观考察金山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示范点,一方面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展示上海三产融合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学习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三产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共同推进三农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最终实现全面小康。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金山大力实施农业“接二连三”战略,在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先后发布多个文件,明确了金山区推进“第六产业”的发展道路,大力扶持农业“一产”、“二产”、“三产”的融合交叉发展。

金山主动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发展“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种养殖”四大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以“一葡二桃三莓四瓜”为核心的优质特色地产农产品品牌,多次获得全市乃至全国专业评比金奖。

目前,全区已有23个农业领域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上海著名商标和218家无公害、绿色食品获证单位。金山注重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把传统的农业种养拓展到生产、加工环节,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附加值。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6家(其中6家达到规模以上),创成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区。2015年,全区农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达34.19亿元。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鑫博海“中央厨房”,一直积极探索农副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产业链发展,建成集净菜加工、冷冻干燥农产品及有机健康食品于一体的加工产业体系,年产值近4亿元。

利用深厚的农耕文化、乡土文化等传统农业资源,金山注重农旅结合、农文结合、农体结合,重点打造形成了枫泾古镇文化休闲旅游区、廊下郊野公园休闲集聚区、吕巷农耕文化万亩水果公园休闲区、山阳金山嘴渔村滨海文化农业休闲区,4个年接待能力50万人次的农业旅游集聚区。廊下郊野公园改建20个观光农场(工厂)及其他一批现成的景观,建成以生态、生产、生活为主题“多功能农场”,在上海首批7个郊野公园中率先开园。金山坚持农业资源和农时季节相结合、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品相结合,每年策划举办田野百花节、草莓节、西甜瓜节、蟠桃节等农业节庆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到金山采摘水果、体验农事、品尝农家菜、享受田园风光。围绕“互联网+农业”,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金山一直加强与1号店、菜管家、苏宁易购等合作,把金山优质农产品搬上知名电商平台,开设优质农产品金山馆。

促进农村发展农村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一方面在宣传、贯彻落实农村政策, 履行行政管理以及监督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在向上级反映农村居民需求, 传达农村居民意愿方面同样起到了桥梁作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 通过管理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 集体土地的承包管理, 管理安排劳动力, 以及对农村集体资产和技术指导的管理, 从多个方面对农村经济的发展, 起到了促进作用。

2 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受落后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制约的主要表现

2.1 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不完善

许多农村对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认识不足, 现阶段农村普遍为家庭生产制的经济发展方式, 也忽视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作用, 导致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不完善, 在部分地区, 甚至缺乏经营管理机构, 经营管理工作不到位, 桥梁作用得不到发挥, 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2.2 农村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

大部分农村因其自身特点, 对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吸引力有限, 致使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和实施。在宣传政策的方式方法上, 较为粗暴, 没有更好的向上级部门反映农民心声, 在指导农民对新型生产方式以及设备的学习方面, 较为欠缺, 农业生产科学化受到了巨大影响, 从而进一步阻碍了农业生产收入的增加, 以及农村经济的科学有序发展。

2.3 农民经营管理观念的缺乏, 农业产业化不足

传统农村生产方式的小农经济的经济收入, 与现阶段社会生活需求的矛盾越来越大,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的不足, 没有专业人员进行土地承包工作, 养殖畜牧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无法顺利开展, 农村居民的收入维持在低水平, 致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选择外出打工, 人才流失严重。

3 提升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水平的策略

3.1 建立健全农村经营管理机构

在对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建设过程中, 需要明确其性质, 明确其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地位, 发挥农村经营管理机构, 在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农村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方针政策方面的作用。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 合理设置农村经营管理机构, 注重组织筹集农业救助资金的方式方法, 合理开展农村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 建设水利灌溉工程、供电设备以及输电线路、交通道路等。

3.2 提升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建设工作水平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需要专业人才的指导和实施, 因为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以及农村自身条件的因素, 导致农村经营管理人才较为匮乏。因此, 政府应当加强选取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人才, 针对现有农村经营管理人员, 开展专门的培训和学习工作, 全方面提升农村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从人员层面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3.3 发挥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指导性, 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观念以及方式的转变, 需要农村经营管理机构, 加强对投资者的引导, 促进农村农业发展产业化的建设, 利用土地承包等形式, 拓宽农业经济发展形式, 形成畜牧业、渔业、林业等综合性立体经济发展方式。针对现阶段农村人员大量外流现象, 农业产业化建设可以增加工作岗位, 农村居民收入也可以得到一定提升。避免无人进行农业劳作、农村土地荒废、土地资源浪费等现象发生。通过农业产业化建设, 从发展形式层面, 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结束语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在党和政府以及农村之间, 发挥了桥梁作用, 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讨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时, 需要正确认识现阶段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不足, 从完善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引导等方面, 促进农村经济科学快速发展。

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受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增收, 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两个主要目标。针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分析现阶段, 受不规范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制约, 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阻碍的主要原因, 提出强化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办法,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营管理,经济发展,促进

参考文献

[1] 张党明.浅谈农村经营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 2016, 05:39+42.

促进农村发展农村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一、改善办学条件, 铸内涵发展之基

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途径有两条:一是新修建、新配置;二是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能。

常听同行说, 学校经费紧张, 上级不拨经费, 无法改善办学条件。我认为:人之成为穷人, 原因多种。如果人因此而顺从于贫穷的生活, 认为自己的贫穷是必然的, 并将自己走出贫穷的希望寄予他人或者外在的事件, 这就让人觉得失望与可怕了。对于学校而言也如此, 在学校发展思路上, 仍然存在价值导向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校实际, 丰富内涵, 大胆创新, 规范财务管理, 开源节流,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等靠要是不可取的。

当然, 要完备学校所需的各种教育资源, 要争取到更多的外部支持来获得超额的教育资源。同时, 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要真正明白为了建好一所学校, 我们究竟需要哪些教育资源?在缺乏的教育资源中, 哪些教育资源是学校发展必须拥有的?哪些是学校努力可以获得的?哪些是集中现有教育资源可以弥补的?当我们理性地面对资源缺乏的现实时, 除了积极争取更好的办学条件与更多的教育资源, 我们更应该考虑如何更有效地配置稀缺的教育资源, 考虑如何更高效地使用稀缺的教育资源。越是贫穷的人, 越应该科学地配置与使用自己的财富。尽管教育行政部门掌握着不少教育资源, 但教育部门向学校配置教育资源的基本原则并不是“可怜与同情”, 而是希望向学校配置的资源能够产生最大的教育效用。因此, 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让自己在同类学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就意味着可以凭学校的教育实力逐渐地赢得更多的资源。自助者天助。学校的发展主要应寄希望于自己, 也只有自己发展强大了, 才可能赢得更多的他助。

二、提升教学质量, 求内涵发展之实

教学质量是教学活动的命脉, 也是教学管理的目标所在, 学校没有教学质量就好比企业没有品牌和社会声誉, 无法发展更没有出路, 内涵发展更无从谈起。

(一) 确立全面、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教学是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主渠道, 教学质量的管理决不能重智力轻德育, 不能仅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唯一的质量依据, 也不能目光只盯住少数学生, 以分数高低来评判学生优劣。素质教育呼唤教育改革, 新课程正促使整个中国的基础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应试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变。基础教育在新的终身教育的体系中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它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 不是专业教育而是通才教育。它更多地考虑人的发展, 使基础教育成为人的发展的教育, 着眼于全体学生, 全面考察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素质。

(二) 要重视校本教研

学校教育科研要重视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 以本校教育教学问题为出发点, 解决本校教育教学问题, 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 推进素质教育为归宿的研究。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 三位一体, 缺一不可。

(三) 提倡向40分钟要质量

只有高质量的教学过程, 才有可能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成果。教学质量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实效性。课堂教学下到了功夫, 其效果远比题海战术要好, 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

三、建好校园文化, 植内涵发展之根

(一) 建设“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学校“环境文化”作为一门隐性的课程, 每天、每分、每秒都教育着周围的人。要创设各种文化设施, 开辟了阅报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团队活动室、校史展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悬挂张贴名人、名言挂图、展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图书角、外语角、知识长廊;分班级建设小绿地、小花池、小植物园等, 使学校的每个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 使学生随时地受到感染与熏陶, 以和谐、优美、无声的环境表达着师生以及人与环境的理解。

(二)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坚持利用升国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春季运动会;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文艺演出、征文、演讲比赛;开展“手拉手”、“爱心工程”活动;组织学生军训、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

(三) 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

学校须重视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 让学生在自己的社团组织中培养能力, 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就偏远的农村学校而言, 学校以学生为主体的社团组织有:校园广播站、艺体活动小组、文学社、记者团等。老师教育指导这些小组采取竞争上岗的制度, 选出各组织的负责人, 在工作上放手让学生管理自己。同时, 学校积极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和举办各种有益的校级课外活动小组和班级活动小组, 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朝气蓬勃的学生社团, 为学生提供了发展自己, 张扬个性的广阔舞台。

(四) 注重精神文化建设, 增强学校竞争力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 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校在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及提出均是精神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四、创建学校特色, 塑内涵发展之魂

特色学校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创建特色学校, 就要强调发展特色教育, 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特别是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生动地发展。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特色教育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更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学校须广泛征求专家及学校行政、部门负责人、教职工意见, 集思广益, 确定学校特色发展定位, 加快学校特色创建步伐。

促进农村发展农村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乡村旅游可谓是内涵极其丰富, 对于乡村旅游概念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但是统一的观点是:以乡村地理环境为依托, 将以下内容作为乡村旅游的载体, 如自然景观、人文物象、乡村风俗等, 主要是以城市居民为客源, 借助城乡差异性, 从而规划旅游产品, 能够体现出观光、娱乐、休闲与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相对较晚,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经济与收入增加的基础上, 大众的消费观念与消费结构的优化, 还有其自身生活质量提升, 这使得休闲生活方式的变革, 还有实际需求。加之我国双休日与黄金周假期制度, 这些因素都促使乡村旅游发展具有良好的契机, 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已经是初具规模,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2.1 整合剩余劳动力, 增加农村收入

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好的成效, 在具体发展过程中, 如何借助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加快新农村建设, 这是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这其中比较显著的特征是吸收整合剩余劳动力, 适当的增加农民收入。从目前情况分析,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很多, 而且每年还以巨大的数额增长, 他们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 技能缺乏等限制, 因而就业竞争力相对较低。旅游业本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同时也是综合性服务行业, 基本上是集吃住行购等等, 这其中涉及的配套设施相对较多, 如宾馆、旅行社、交通运输、邮政等等。发展乡村旅游, 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当地农民创造就业机会。根据相关统计, 乡村旅游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这也使得当地农民从中获取合理的收入, 更重要的是还能将自身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 降低中间环节成本支出, 增加农民收入。与此同时, 还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如此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农村经济。

2.2 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农业产业化

新农村建设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而生产发展是其中极为关键的要素, 全面提升农村经济, 则最关键的要素是将农业搞上去。现阶段农村依然是以种植业为主, 而且对农业资源基本上是以粗放为主, 这使得当地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的破坏, 第二、三产业落后, 缺乏新兴产业, 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发展乡村旅游, 还能在某种层面带动其他相关产业, 如饮食业、旅馆业、建筑业等等, 形成联动效应, 加快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此外, 发展乡村旅游, 在某种层面上还具有可观赏性, 这势必会增加经济作物的比例,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与此同时, 观光农业发展, 也在某种程度上加速农业产品特色化, 形成品牌化, 让农产品形成系列化, 带动农村产业经营与发展。

2.3 促进农民综合素养的提升,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困扰, 农村整体素质相对较差, 所以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升农村人口素质, 而发展乡村旅游则可以很大程度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针对乡村旅游而言, 其本质上属于服务行业, 在其发展过程中, 则需要大量有文化知识, 同时还需要兼具服务技能人才, 比如园艺师、服务员等。这就需要对当地农民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使其能够快速胜任上述工作, 农民能够从中学习服务技巧, 提升接待水平, 从而吸引与留住游客, 增加经济收入。这其中提高经济利益能够为农民经济作为直接动力, 让他们能够具有学习文化知识热情, 如此让他们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即知识是生产力, 能够获得财富。此外, 还需要注意的是, 大批量游客到来, 在某种程度上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促进当地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等, 促进该地区发展商品经济经验, 带来全新的观念, 比如竞争、市场、开放等等, 也能让当地获取先进经营方式, 完善经营理念, 同时也能拓展农民的眼界。更重要的是也向农民传递新的生活方式与理念, 丰富他们精神世界, 增加其文化生活。现阶段,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整体素质也得到极大的改善, 农村整体精神面貌也得以改观, 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其精神文明得以进步。

3 结语

综上所述, 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可以加速新农村发展, 同时也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商机与就业机会, 所以发展乡村旅游非常必要, 在此过程中需要采取恰当发展策略, 以推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摘要: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可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丰富农村活动。因而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可以加速新农村建设, 在此过程中如何快速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则是目前应当思考与完善的问题。本文重点论述了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关键性, 然后以新农村建设为落脚点实施发展策略, 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经济,新农村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1] 陈天富.美丽乡村背景下河南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J].经济地理, 2017 (11) .

促进农村发展农村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土地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更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要想成功解决农村“三农”问题, 实现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现代化农业的顺利进行, 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土地的依法流转。从专业化角度出发, 土地流转属于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也就是拥有土地经营权的相关农户把土地的经营权, 即土地的使用权按照规范化程序转让给农村的其他农户或者是经济性组织, 实现所谓的保留承包权及使用权转让。目前, 农民已经采取了多种方式对农村土地流转实施了大胆尝试。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土地流转能够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 进而建立起现代化、规模化以及产业化的科学经营模式, 有效实现土地自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实现农民增收、现代化农业增效, 最终促进农村发展。

一是借助土地使用权的科学流转, 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一家一户的传统经营格局, 改善地弃耕抛荒的不良现象, 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及土地集约化程度, 而且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解放, 使一些农民离开了土地转为经商或者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此外, 土地流转能够优化农村的劳动力结构, 实现劳动效率的提升, 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及农村城市化进程贡献力量。

二是通过农民自愿互换田土, 将原来零散的耕地转化为集中化耕地, 有利于机械化生产, 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此外, 土地流转能够使村集体根据统一规划来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活动, 实现区域化的规模经营。

三是土地作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有利于农业领域对外开放。近年来, 部分农业开发商已经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建立起了农业企业、农业生产基地及农场庄园等。而这些开发商能够在此落地生根的原因也在于土地使用权正常流转问题的顺利解决。

四是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 土地流转后, 农民对土地进行出让可以得到相应的土地补偿。一般情况下, 补偿会高于自己所经营土地获得的相关收益。其次, 借助土地流转能够形成大量高效化的农业园区以及工业园区, 使农民可以成为农业园或者是工业园的工人, 使农民不仅能够得到一定的土地补偿, 还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最后, 凭借土地流转, 可以培植大量经营土地的承包大户, 这些承包大户有的承包几百亩甚至是几千亩的土地。该承包大户不仅具有资金技术, 还有着较好的经营头脑,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土地投入产出效率大大提升。

五是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在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场镇城区, 许多农民的土地被一些城市规划用地占用。借助土地合理流转, 股份收益解决了这部分人的日常生活问题, 也维护了社会稳定。

2 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以重庆市荣昌区河包镇经堂村二组 (原经堂村5社) 为例:全社人口285人, 人均土地面积533 m2。其中水田200 m2, 旱地333 m2, 农业人均毛收入1 200元左右。以生产一季水稻为主, 满足自给自足的生活和传统的耕作方式。海拔高近400 m, 是典型的人多地少, 且主要是坡耕地。现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 剩下的都是一些50多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从事传统农业, 。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现不足20人。如今导致大量坡耕地荒芜, 茅草重生。全社退耕还林面积只有3户不足0.67 hm2。只有一条才修好的泥结石公路通往乡镇, 距县城30多km。

2.1 认识不足

当前, 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还处在初始阶段, 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制度的认识不足。对土地十分依恋, 宁愿广种薄收, 或者荒着不种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阻碍了企业和种养业能手的项目实施。

2.2 迫切性不高

由于存在劳力老龄化、粗放经营、收入多元化和村庄空心化等现象。农民务农技能低下单一, 不愿意接受新技术新思想和新的耕种方式。

2.3 期望值过高

一些农民认为, 土地进行流转出去后个人得到的收益相对较低, 因而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大。此外, 还有一些农民因对土地流转的过高期望, 在土地流转租金方面提出的要求过多,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项目长期发展。

2.4 信息不对称

土地流转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土地流转的信息库, 相关信息流通不畅。许多交通不便或经济相对落后的村, 土地抛荒现象十分突出, 特别是山坡地, 基本无人耕种。在农村收入较低的情况下, 无人前来做土地流转的工作。此外, 政府缺乏引导, 没有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落实。

2.5 财政投入不足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已经不能使用, 农业生产依然靠天吃饭。道路交通不便, 主要靠劳动力运输生产生活资料, 人们生活十分艰辛。农业投入与产出比例严重失调, 剪刀差现象严重。

3 加大土地流转的建议意见

3.1 大力提高思想认识

各级各部门应加大土地流转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 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 有效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正确认识, 让农民从过去自给自足的耕种模式变为农业产业工人。因地制宜, 多渠道、多形势进行土地流转, 搞好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集约化生产经营, 加快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最终达到农民收入和农业企业双赢的目的。

3.2 加强土地流转引导

加强土地流转相关引导, 改变传统的耕种模式,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 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土地流转要适度倾向农业技术或经营人才, 实行“农业公司+生产基地+农户”的模式, 促进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发展。

3.3 建立土地流转机制

土地流转要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遵循“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不得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的原则, 建立健全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方式和程序。对土地按照区位优势、基础条件、土地肥瘠等因素进行分类定级, 统一土地各级各类的价格, 方便农户土地流转价格参考, 维护农民和农业企业的合法权益, 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发展, 有利于土地流转工作正常开展。

3.4 加大投入力度

任何发展都离不开投入, 相关部门应进行财政帮扶, 实行“以奖代补”, 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建设, 积极响应农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和市场信息服务等政策扶持, 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

3.5 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各级应组建专门的土地流转工作队伍, 落实工作人员, 明确工作职责。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在职责权限内, 按照统一程序、统一要求、统一时限, 准确无误地录入土地流转信息, 协调土地流转工作, 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村土地流转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近年来, 土地流转对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 土地流转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意见, 探寻土地流转工作新思路, 发挥土地更大效益。

促进农村发展农村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1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1.1 期望值高, 但方法简单粗暴

在这一年中通过接触本班及其他各班学生家长了解到:他们都希望子女能够学有所成, 但在学业指导上又无能为力, 只是停留在“我给他说了要好好读书”上, 有80%以上的家长从未亲自给孩子买过一本书、订过一种报刊, 也从来没有就孩子的学习问题与孩子进行过交流, 或者给予点拨、引导、鼓励。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很少过问。一旦出现问题, 就是一顿打。

1.2 亲子交流沟通少, 亲子关系淡漠

笔者这里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一名初中生在周末回家后, 周一未能按时返校, 自老师与家长通电话以后才知道, 他周末根本未回家, 家长却未与老师联系 (家长知道老师的电话号码, 公话离他家只有20米) 。老师当天下午到家去了解情况, 家长的冷漠让老师心惊, “等他, 耍两天他就回来了”老师只有无语而返。此后老师隔一天一个电话, 开始几天家长还来接电话, 以后根本就不接电话了。如今20几天过去了, 孩子未归, 而这期间, 老师亲自到家多达5次, 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去了何方, 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 但他依然不急着去找自己的亲生子。

1.3 家庭教育环境恶劣, 家、校教育脱节

在农村有半数的家庭缺乏文明教育, 家长们语言粗鲁、口无遮拦, 即使在孩子面前也是满嘴脏话、言语污秽, 此外, 农闲时, 有的还经常酗酒、赌博, 严重污染了家庭的育人环境。其实现在不少乡镇都设有家长学校, 但这些家长学校已经名存实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大多数学生家长不能到校接受家长学校的免费培训。家长学校计划每学期为家长们上两次课, 对他们进行家庭教育理论培训, 同时向他们介绍其子女在校学习及其他方面的表现情况, 目的是让学校家长互相沟通、不断交流, 共同探讨教育的新路子。可是每次家长学校开课, 都只有30%左右的家长能按时到, 有的家长从来就没到家长学校上过课。不仅如此, 大约86%的学生家长很少与老师、学校联系, 但他们有充足的时间上街喝酒、打牌, 可就是“N”过校门也不入。所以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思路、教育环节知之甚少, 根本谈不上配合学校的教育, 学校也无法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 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很难衔接起来。

1.4 重男轻女, 家教失衡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 重男轻女现象在农村很普遍。在家教中, 许多家长出现双重标准。男孩子得到的关心爱护比女孩子多;女孩子受到的批评多, 承担的家务多。男孩子——家里再穷也要让他读好书;女孩子——学习的好与差, 父母无所谓。久而久之, 男孩子变得懒惰、任性了, 女孩子则产生了自卑或反抗的心理。

1.5 父母外出, 家教空白

近年来, 农村外出挣钱的人越来越多了。父母外出, 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看管。但他们大多数只是被动的承担起家庭保姆的义务, 因而重“养”轻“教”、细“养”粗“教”或只“养”不“教”的现象十分严重。过分迁就孩子、保护孩子, 而忽视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笔者曾在所教班级做过“你是否常做家务活”的调查, 结果发现:有30%的学生从不干家务活;有近50%的人偶尔为之;只有20%的学生经常干家务活。这就造成了他们“好吃懒做”、“好逸恶劳”, 有的甚至染上恶习, 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

2 归因

2.1 家长自身素质低

大多数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 有的家长甚至是文盲 (主要是母亲) , 他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无所知, 家教方法更是少之又少, 他们的家教方法来源于上辈 (类似于过去的师傅教徒弟) , 又不与其他人探讨, 同时也不从书上、媒体上学习。

2.2 为奔钱途, 家庭教育有心无力

现在农村中青壮年大都在外打工挣钱, 孩子根本无法带去 (这会大大增加成本) 只得留守, 教育就只能谈而不能做。

2.3 亲子关系淡漠而无法教育

很多家长, 每天干完农活回家已经疲惫不堪, 只想喝点小酒, 打打牌, 放松放松, 然后睡觉。没有时间与孩子交流, 长此以往, 就造成亲子关系淡漠, 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想干什么?无法进入孩子的世界, 当然就无法教育。

3 对策

(1) 通过学校、老师、乡村广播的宣传, 让家长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起抓好家庭教育的意识。

(2) 尽量给家长们传授一些易于操作的家教方法。如: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就先从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开始。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就从家长自己做起, 勤换衣, 勤洗澡等。

(3) 通过对学生及家长做工作, 改善亲子关系, 促进家庭教育。 (1) 让学生随家长参加劳动, 体验家长的艰辛, 增进对家长的了解和认同, 因为有的学生总觉得自己的父母比自己懂得少, 从而瞧不起他们, 当然就不愿意听家长的教诲! (2) 让家长放下架子, 多关心孩子的内心生活与思想。比如:和他们一起探讨家庭生活, 研究家中的大事, 让孩子觉得自己对家庭是有用的,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跟他们谈一谈自己的学生生活, 借此引起共鸣, 增加亲子认同感;教会孩子正确交友等。

摘要:笔者经过自身在中江县支教一年的亲身经历, 发现到城乡教育的一些差异并进行了原因的分析, 从农村教育的基本情况出发, 提出一些改变农村家庭教育的问题的方法。

上一篇:房屋建筑工程监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校企合作之职业技能论文范文